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互聯網+監督”在基層運行狀況調查

xxx縣勇於走在科技創新浪潮前列,做實做細“互聯網+監督”平臺,充分運用大數據比對,成爲我們監督執紀的一柄利劍。爲更好落實“互聯網+監督”初心,結合縣紀委監委機關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研要求,我到各鄉鎮、相關縣直部門,重點就“互聯網+監督”在基層運行狀況進行專題調研。

“互聯網+監督”在基層運行狀況調查

一、基本做法

1、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建好平臺。xxx縣縣“互聯網+監督”工作始終堅持高位推動,構築縱向聯動、橫向互動的工作格局,爲“互聯網+監督”奠定堅實基礎。一是縣委政府加強領導,搭建平臺建設框架。xxx縣縣委縣政府把“互聯網+監督”平臺開發建設作爲“一號工程”來抓,將其納入“智慧xxx縣”整體方案,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協調領導小組。二是縣鄉村聯動,提升工作效率。“互聯網+監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縣紀委監委,由縣紀委常務副職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成立專門的“互聯網+監督”辦公室,由分管經管、村財的班子成員負責,村(社區)負責人納入鄉鎮“互聯網+監督”辦公室成員。建立“互聯網+監督”工作溝通協作機制,實行疑點難點一天一報告,工作重點一月一部署,工作推進一季一調度,在全市率先完成平臺的前期建設工作,“互聯網+監督”基礎數據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三是加強部門協作,凝聚工作合力。拉通至各縣直單位和鄉鎮的政務外網,與移動公司、財務軟件開發公司做好技術對接,保證各相關單位能正常登陸平臺和錄入數據。湖南省村級財務統一軟件作爲省“互聯網+監督”平臺的關聯項目,我們積極與市“互聯網+監督”辦、移動公司、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對接,做好培訓和村級財務基礎數據錄入等工作,爲村財軟件全面試運行打下了良好基礎。

2、依託大數據貫通“信息孤島”,用好平臺。一是構建民生監督平臺:由縣財政局牽頭組成業務指導組,對涉及民生資金項目的23個業務部門及15個鄉鎮的基礎數據,進行採集、編制和審覈,確保進入平臺的基礎數據全面準確。前臺終端設有民生項目、精準扶貧、鄉鎮黨務政務公開、村務公開4大功能模塊,用戶通過移動APP、終端查詢等對各類民生資金髮放實施情況即時監督。二是構建一鍵舉報平臺:通過“互聯網+監督”投訴舉報模塊,用戶在即時監督過程中發現疑似問題線索可通過投訴舉報直接反映到縣“互聯網+監督”辦公室,由“互聯網+監督”辦公室進行內部流轉,限時辦結,限時答覆。三是構建紀檢監察業務平臺:將黨員幹部的重要信息收錄“互聯網+監督”後臺,建立公職人員基本信息、個體工商戶信息、有房有車信息等8大基礎數據庫,前臺信息與後臺8大基礎數據庫比對,自動篩選疑似問題線索,用大數據比對管住“絕大多數”。如將貧困人口數據庫與8大基礎數據對比分析,實現對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進行有效監督。

3、建立健全制度,管好平臺。出臺“互聯網+監督”工作方案,明確責任清單,制定民生項目(資金)備案辦法、平臺和工作人員管理制度、數據採集和保密制度等7個配套制度;依託縣信息中心,成立信息工作部,明確專職人員負責平臺所需設備的配備和技術支持等相關工作;縣、鄉村按有專門的辦公牌、辦公室、領導班子、流程圖和信息公開屏等標準建設。

二、實戰效果

“互聯網+監督”貫通公安、市監、房產、人社、民政、移民、農業、林業、扶貧等部門之間大數據“壁壘”,實現各系統之間對身份信息、資產信息、政策信息、註冊信息、項目信息精準“碰撞”,使想利用各系統之間信息孤島“渾水摸魚”,公開不全面“張冠李戴”、“虛報冒領”等羣衆身邊的“蠅貪蟻害”無處遁形。

典型案例一:清查死亡人員領取補貼實現數據有效碰撞

2018年7-12月,通過“互聯網+監督”大數據比對功能,將公安系統中顯示已死亡人員與民政、移民等系統內領取各類補貼人員信息進行比對,共發現我縣疑似死亡人員家屬違規領取補貼問題線索 條,查實 餘條,涉及資金 萬元,追回資金 萬元,並嚴肅追究了對存在失職失責和落實整改追繳工作不力的相關人員責任,進一步紮緊制度籠子,加大了對領取補貼的死亡人員上報覈查力度。

典型案例二:排查貧困戶違規有房有車助力脫貧攻堅

通過“互聯網+監督”將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據庫與後臺房產、車輛信息數據庫進行比對,發現我縣貧困戶疑似違規有房有車問題線索條,縣紀委監委根據排查出來的疑似問題線索精準監督執紀,對落實精準識貧中存在失職失責情形提醒談話、批評教育人,通報誡勉29人。

典型案例三:助力“三資”檢查促進村級財務規範化

在對全縣各村(社區)的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和賬務進行專項檢查中,利用“互聯網+監督”村務公開模塊中上傳的村級財務票據進行篩選分析,提高檢查的針對性,同時重分發動羣衆上網監督,共發現問題132個,收繳違規資金萬元,整改資金萬元,黨紀政務處分 人,誡勉談話 人,批評教育 人。

從上述三個案例中,我們看到“互聯網+監督”的利劍鋒芒,得到發展趨勢的幾點認識:

第一、“互聯網+監督”是利用科技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治本之措。通過整合各部門間信息數據、放手發動羣衆、放手利用科技的方式,構築基層黨員幹部“不敢腐、不能腐”的監督機制,倒逼黨員幹部廉潔奉公,杜絕“雁過拔毛”式腐敗。同時,“互聯網+監督”從根本上解決基層村務公開不全面、不徹底、不規範的頑疾,爲廣大羣衆行使監督權力提供了有效途徑,羣衆的監督主體地位得到充分保障。

第二、“互聯網+監督”是確保脫貧攻堅精準的重要技術保障。“互聯網+監督”後臺大數據“碰撞”、分析和預警,能夠有效發現錯評、漏報貧困戶等情況,準確甄別僞貧困戶,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動態管理,對貧困戶享受的扶貧政策、扶貧資金、扶貧項目落實情況進行即時監督,真正做到不滴不跑不冒不漏,確保扶貧項目資金精準使用。

第三、“互聯網+監督”徹底解決監督“最後一公里”難題倒逼村級財務規範化。村務公開中最重要的一環村級財務公開,圍繞“錢從哪裏來,花到哪裏去,幹了什麼事,效果怎麼樣,有沒有問題”爲主線,全過程曬在“陽光下”。從此次調研情況看,村級財務正在進行三個可喜轉變:一是幹部對村級賬務規範化要求的思想轉變,由不想規範“渾水摸魚”到主動規範避免問責;二是資金用途轉變,由開支隨意“蹭吃蹭拿”到主動杜絕不合理開支避免村民舉報;三是村級項目建設公平公正轉變,由村級微小項目建設指定人員承建到集體商議統一招標建設避免優親厚友嫌隙。

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從調研情況看,儘管“互聯網+監督”在我縣取得了顯著成效,一些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但總體上與杜家豪書記的批示精神還有一些差距,與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要求還不相適應。

一是系統運行還不夠穩定。業務部門在數據錄入提交後,本級部門無撤回或修改的權限,需由省廳進行數據修改,數據修改程序複雜,影響數據修改效率;“互聯網+監督”平臺網絡不穩定,存在賬號無法登陸的情況,影響工作進度;平臺對數據的統計功能尚不完善,監督部門對平臺需要錄入的項目數據、項目的錄入進展情況無法及時掌握;業務部門對新系統的使用還處於摸索階段,操作尚不熟悉,仍有部分功能不穩定,等待進一步解決。如:大數據應用功能無法導出比對數據,疑點指派功能後臺數據未更新。建議由省級統攬,加強技術保障,加緊新舊系統後臺數據對接,進一步提升平臺後臺運行能力,以穩定安全的運行環境爲各項工作提供保障。

二是基礎數據還不夠紮實。數據是“互聯網+監督”的基礎,從調研情況看,目前的基礎數據未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除村級財務錄入比較全面、準確外,其他民生部門的資金、項目數據未導入,有些民生資金項目的數據信息甚至還未採集、編制,如城鄉低保數據未導入,羣衆前臺不能進行查詢。建議由財政、農業農村部門牽頭,進一步完善民生資金、項目編制工作,按照應進盡進的要求,督促各部門加快民生資金、項目編制進度,做好對接“互聯網+監督”平臺數據導入準備工作。

三是數據錄入還不夠科學。部分基礎數據錄入不精準、不科學。在疑似死亡人員家屬違規領取補貼案中,由於公安系統死亡人員數據不準確,極大的增加了後期紀委監委的核查工作。調研中,部分鄉鎮經管幹部反映,涉及村級項目建設的資料錄入太多,羣衆關注的重點信息淹沒在大量的佐證資料中,即增加了數據錄入的難度又增加了羣衆監督難度,如灰山港鎮某村一個建設項目,財務憑證資料400多頁,包括項目論證書、規劃設計書、技術參數等村民很難看懂的專業技術資料全部掃描上網,而村民十分關心的支出明細散落在400多頁的資料中。建議加大對個主管部門數據準確性審覈把關,建立基礎數據錯誤糾偏及問責機制,對基礎數據出現嚴重錯誤的嚴肅追究直接負責人和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四是平臺推廣還不夠廣泛。從調研情況看,真正關注“互聯網+監督”的羣體集中在40歲到50歲之間,關注的重點在村級項目建設,存在“別有用心”嫌隙。外出務工人員和50歲以上的老弱病殘等弱勢羣體對“互聯網+監督”知曉度不高,不太會在平臺瀏覽、查詢和進行舉報,自平臺正式上線運行以來,共收到投訴舉報僅39起。建議利用微信、政務網站、村村通廣播、本地電視臺對平臺進行廣泛宣傳,在商場、超市、車站等羣衆集中的地方舉辦專題推廣和張貼宣傳頁,通過入戶走訪開展“一對一”“教學”,引導羣衆關注“三湘e督查”微信公衆號、下載“互聯網+監督”APP,教會羣衆在平臺瀏覽、查詢數據,知道怎樣在平臺進行舉報。

“互聯網+監督”在我縣已經建設運行將近2年,作爲一項新生事務,我們需要給予更大的支持和理解,呵護其發展壯大,真正把“互聯網+監督”建設成我們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一柄利劍,成爲整治基層“蠅貪蟻害”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