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奶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科左後旗關於奶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奶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由於奶產業發展週期性波動較大,奶農生產積極性較低等因素影響,全旗奶牛飼養規模較小。爲進一步瞭解和掌握全旗奶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科左後旗圍繞黃牛優勢產業,結合對養殖企業調研走訪,現將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建議總結如下。

一、黃牛產業的基本情況

科左後旗按照內蒙古建設國家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的目標,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黃牛產業,着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品牌化發展進程,逐步構建起肉牛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

(一)黃牛養殖實現規模化發展。隨着全旗禁牧工作開展以來,肉牛養殖規模化舍飼水平持續提高,養牛小區和規模養牛場得到迅速發展。通過實施母牛擴繁“萬千百十”工程,全旗肉牛存欄超萬頭蘇木鎮有15個、超千頭嘎查村167個、超百頭養殖場(戶)有103個、超十頭養殖戶18733戶。建設有標準化養殖小區有7個、萬頭肉牛養殖基地3個,分別是牧閤家、本富牧業、科爾沁牛業;截止目前,牧閤家肉牛存欄10105頭、本富牧業肉牛存欄7072頭,科爾沁牛業肉牛存欄5100頭。2017牧業年度,全旗黃牛存欄量80萬頭,其中基礎母牛37.5 萬頭,出欄肉牛23萬頭,牛肉產量218600噸,黃牛牛奶產量31100噸。預計2020年將實現存欄100萬頭的目標。

(二)肉牛改良成效明顯成果突出。全旗黃牛改良主要向肉用型方向發展,以提高繁殖率爲目標,通過推廣應用冷凍顆粒精液配種技術,黃牛品種改良取得豐碩成果。1977年“科左後旗黃牛新品種培育”納入哲裏木盟科技規劃,1983年列入自治區科研重點項目,1987年制定自治區地方品種標準,2002年科左後旗黃牛改良工作經國家科委、農業部聯合驗收,命名爲“中國西門塔爾牛——草原類型羣”。2017年底,黃牛冷配達21.26萬頭,母牛繁殖率提高到80%以上,繁殖成活率90%以上,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達100%。

(三)飼草料基地建設穩步推進。爲有效解決草畜矛盾,後旗從飼草料基地建設入手,牢固樹立“爲養而種,爲牧而農,草當糧種,糧當料用”的發展思路,實施禁牧舍飼,實現草畜平衡發展。2017年,種植青貯128萬畝,年內全旗飼草貯備儲備達48.7億公斤,其中青貯31.2億公斤,打貯青乾草2.5億公斤,秸稈三化兩貯15億公斤;並每年種植優質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燕麥草等2萬畝,全旗保有面積達5.6萬畝;建設完成標準化棚舍435萬平方米、窖池215萬立方米,全年肉牛禁牧舍飼飼草料得到有效保障。2018年,種植青貯170萬畝、優質牧草2萬畝、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各1萬畝。

(四)母牛保險政策全面推開。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旗母牛保險工作全面開展。2014年以來,旗財政匹配資金700餘萬元,全旗基礎母牛累計投保312572頭,兌付理賠4448頭2629.1萬元,爲農牧民安心發展黃牛養殖提供了基礎保障。2017年,財政出資50.76萬元,爲全旗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母牛保險,助力脫貧攻堅。2018年全旗計劃完成基礎母牛保險13萬頭。

(五)奶製品行業有序發展。全旗已註冊的養牛合作社555個,奶製品生產企業67家。其中,通遼市通和牧業有限公司註冊資金300萬元,已累計投入1500萬元,着力於打造“種、養、加、銷”肉牛全產業鏈,建設了泌乳、幹奶、育肥、育成、產房和犢牛牛棚,具備現代化擠奶生產線1條、奶製品加工生產線1條,料庫、草庫、飼料加工間、青貯窖等配條設施齊全,已養殖各類牛482頭,其中基礎母牛270頭(產奶牛97頭,待產牛173頭),日產鮮奶1100公斤,可銷售鮮奶1000公斤/日。奶製品效益對比:按照黃牛奶4元/公斤計算,加工成酸奶後售價爲4.7元/公斤,較鮮奶增收0.7元/公斤。此外,通和牧業有限公司通過“公司+貧困戶”的託管代養模式,成功帶動170戶貧困戶融入產業發展行列,年分紅3000元/人,發揮了企業的帶動幫扶作用。

(六)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逐漸完善。一是加快綠色有機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建設。後旗於2017年開始投入使用“內蒙古自治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信息平臺”,實現錄入系統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銷售全過程質量安全可追溯。目前,系統已對7家企業生產的8種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食品進行了錄入,主要包括魚類、大蒜、禽、蛋、玉米碴、蕎麥、綠豆類等。由於旗內乳製品沒有獲得“三品一標”認證,不屬於系統管理範圍。二是加大行業監管力度。2018年該旗將食藥監局和工商局、質監局整合爲科左後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實現食品藥品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無縫監管,通過開展每季度奶製品小作坊專項檢查,貨源索證索票、加工環節安全檢驗和從業人員健康證抽查等方式,推進手工奶製品質量安全監管。

二、奶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一)政策不明晰。目前通遼市地區還沒有關於奶產業的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政策。後旗黃牛產業發展方向爲打造肉牛全產業鏈,因此奶牛總存欄數不多、總體規模小,產奶量相對較低。

(二)黃牛牛奶收購受限。黃牛產出牛奶蒙牛、伊利等大企業不收購,加之,奶業發展總體產業化、集中程度不高、龍頭企業對牛奶要求嚴格,奶農利潤率底,因此農牧民對奶牛飼養積極性不高,旗內沒有奶源站點收購黃牛奶,養殖戶和大型乳品加工廠無法建立起穩定的牛奶買賣關係。

(三)奶製品品牌建設力度不夠。手工奶製品無行業標準,全旗黃牛奶產品主要以手工作坊製作銷售酸奶、奶豆腐、奶幹、黃油等產品,無行業標準指導、無企業標準規範,大部分未進行商標註冊、無生產日期、生產地址、保質期、產品基本指標等標識、無“三品一標”認證品牌。

(四)企業發展面臨土地資金瓶頸。後旗結合實際,重新出臺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但與周邊地區政策比較,土地優惠政策吸引力還不夠強。加之,部分企業由於資金鍊緊張,建設週期較長,難以按預定時間建成投產,影響地區產業的發展壯大。

(五)行業監管難度大。一是缺乏監管指標。由於大多奶製品生產小企業處於傳統家庭小作坊、手工製作狀態,不具規模,銷售上表現爲街頭、集市零售,工作人員只能通過產品品相、氣味等來判斷優劣,監管難度較大。二是基層硬件設備不足。奶製品屬於生鮮食品,需要就近快速檢驗,而基層食品監管部門缺乏相關監測設備,制約食品安全源頭監管。三是專業人才缺乏。由於機構改革等原因食品藥品領域編制受限技術人員有限,導致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缺乏人才。

三、建議和期盼

(一)加快政策體系建設。希望上級政府和部門進一步修訂完善關於奶業振興、乳品質安全保障相關的法律法規並制定產業配套發展政策方案,加快修訂《乳製品工業產業政策》,完善指導企業全程監(檢)測系統和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引導地區和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支持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誠信自律制度,規範手工奶製品行業的發展,完善食品質量安全長效機制,研究民族貧困旗縣養殖業和農畜產品加工業土地使用優惠政策,設立中小微、合作社產品開發獎勵基金,促進和保障奶產業有序穩定繁榮發展。

(二)加快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一是鼓勵建設小作坊園區。建議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結合基層實際情況,研究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政策方案,鼓勵和引導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農村牧區建設鎮級食品加工食品園區,強化加工小企業、小商戶的統一管理,減少監管盲區。二是研究制定入駐企業優惠政策。建議各級開展專項補貼,激發大衆創新創業熱情,引導企業入駐園區,形成畜產品加工業聚集發展高地。三是提高產業鏈監管力度。建立各級奶產業監管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明確職責,統籌有關部門力量,形成乳製品上游、終端、末端全產業鏈的無死角監管。四是研究制定手工奶製品行業發展規範。奶製品生產規範不僅要抓好大企業,更是要引導好中小微企業和商戶的良心運營,完善行業准入資格,強化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加強行業全環節管理,保障乳製品質量安全。五是鼓勵企業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加大宣傳力度,扶持、引導、推動企業、合作社開展“三品一標”產品認證,實現乳製品質量安全全過程可追溯,拓寬市場推廣效應。

(三)建設奶源分級收購標準體系。一是引導企業開展分級收購。推進生乳收購“按質論價”進程,制定生乳分級標準,引導乳品加工企業合理使用不同等級的生乳生產差異化乳品。二是引導奶農開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基層探索和創新適合當前國情的奶源基地建設模式,獎勵“公司+農戶”“公司+牧場小區+奶戶”“奶聯社”“規範化牧場”不同層次的優秀經營實體,通過典型拉動奶源上游產業的規範化發展。

(四)基層中小微企業發展期盼。一是政策和資金扶持。以通遼市通和牧業爲例,由於資金瓶頸,企業規模擴大受限。企業期盼,獲得政府政策性扶持和低息信貸資金幫助,推進“種、養、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二是打破行業壁壘,適當放寬資格准入。目前因液態奶產業政策規定,液態巴氏滅菌鮮奶每100公里內只有一家大型乳製品廠,小規模企業進入受限,通和牧業生產的液態奶生產只能以“鮮奶吧”小作坊的形式在本地生產銷售。企業期盼,擴大行業准入資格,讓有生產能力的小企業參與其中,繁榮奶業市場。

標籤:調研 產業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