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概述】

關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abbdbf”爲你整理了這篇關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關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市人大常委會財政經濟工作委員會

(2020年10月)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0年工作要點安排,9月中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解傑昂帶領部分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委員、市人大代表,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彙報、座談交流的方式,詳細瞭解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同時,委託三縣一區人大常委會開展調研,並提交調研報告。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培育發展,千方百計優化營商環境,多措並舉支持企業發展。尤其是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切實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強化工業運行調度,採取針對性措施,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細落實,迅速實現復工復產。

(一)工業經濟穩定增長。2017年至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分別爲10.4%、11.8%和11.4%,居全省第1位、第1位和第2位。今年以來,受疫情等影響,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增速有所下滑,1—8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居全省第7位。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79家,其中譙城區183家、渦陽縣132家、蒙城縣137家、利辛縣107家、高新區97家、亳蕪園區23家。

(二)主導產業特色鮮明。依託資源優勢發展的白酒、現代中藥、農副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支撐作用顯著、特色鮮明。今年1—8月,醫藥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的增加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5.9%;149家產值超億元企業,實現增加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4.3%,同比增長9.2%。

(三)發展後勁持續增強。現有企業不斷髮展壯大,新引進項目落地投產,規模工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前景更加可期。古井貢酒在2019中國酒類品牌價值評價中以1469.8億的品牌價值排名全國第四、安徽第一,智能化技術改造順利實施。疏風解毒膠囊榮獲國家發明專利金獎;九方製藥牡荊素填補了全省中藥一類新藥空白、被列爲科技部“十三五”重大專項;“華佗牌救心丸工藝研究及質量標準提升”項目獲省級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天祥藥業、強英食品、黑娃炒貨等發展形勢良好。渦陽盛鴻科技公司成爲全國最大的裝配式建築研發和生產基地;金沙河集團項目建設順利。

(四)復工復產紮實有序。疫情發生後,全市上下堅持把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作爲全面恢復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作爲“四送一服”工作的核心任務,成立領導小組,組成工作專班,實施針對性政策,實施精準包保幫扶,有效推動了企業復工復產,一定程度減少了疫情對全市經濟發展的影響。截至一季度末,全市66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剔除1家倒閉、3家申請退規、5家因環保問題整改限制開工外,其餘企業復工率達100%。

二、存在的問題

我市規模工業企業雖然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規模,發展勢頭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生產有所下滑。受疫情影響,一些企業雖然快速實現復工復產,但還沒能達產達效。以譙城區爲例,8月份,全區183家規模企業中,生產增長的企業96家,僅佔52%,生產下滑的企業81家(下滑20%以上的企業有45家),佔44.5%,6家企業停產。醫藥製造、酒及飲料生產、紡織業受影響較大,多數飲片企業未恢復到同期產能。白酒企業錯失了春節黃金銷售季,生產也出現了較大下滑。

(二)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偏少,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79家,僅佔全省18015家的3.8%,與省內其他兄弟市相比差距較大。企業規模偏小,2019年底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26家,數量居全省第12位。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僅有9家,佔企業總數的1.1%。其餘企業的平均年主營業務收入不足8500萬元。我市僅有正宇麪粉集團1家入選“2020安徽省民營企業製造業綜合百強”。

(三)產業層次還不高。目前,全市主導產業仍以資源型、初加工型傳統產業爲主,高科技、創新型企業少。作爲我市主導產業的中醫藥產業,主要集中於初加工,結構比較單一。現有中藥製造企業203家,飲片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30%,但成藥生產企業僅有21家,佔企業總數的10.3%。調研中發現,利辛縣紡織服裝絲網產業鏈條不完整,缺乏化學纖維材料生產企業,紡織原輔材料主要從福建、浙江購買;絲網企業大多生產紗門、擋風被、家居服,產品仍以中低檔爲主,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異性產品;服裝企業主要是針織服裝、戶外運動服裝,上下游配套企業少,產業鏈短,多以代加工貼牌生產爲主,效益不高。

(四)發展要素保障不足。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個別企業原始積累不足,整體實力較弱,貨款回籠較慢,部分企業盲目擴張造成資金鍊斷裂等問題,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同時,金融部門融資渠道不暢,貸款門檻高,程序繁瑣,對企業放貸規模和比重較低,部分金融機構相對基準利率上浮較高,造成企業融資成本高,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存在。有些企業由於在證照辦理上滯後,滿足不了貸款條件,只能靠少量的自有資金甚至向私人借貸進行經營運作,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五)企業創新能力不夠。大多數企業“商標”、“品牌”意識不強,對產品認證、質量管理的培育重視不夠,初級產品、中低檔產品多,產品結構單一。多數企業未建立企業研發中心,一些科研平臺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優質產品特別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少;部分企業對技術或研發中心的資金投入不夠,研發能力不足,科技創新支撐能力薄弱,核心競爭力不強。部分企業沒有國家認可的實驗室和合格的檢驗人員,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

(六)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位於高新區鐵路以東位置的部分企業反映,企業已投產,但熱力管網一直沒有鋪設,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企業不得不自建鍋爐、自尋出路,增加了企業成本。部分企業反映對扶持工業產業的政策落實不夠到位,用電、用汽、用水、用工成本較其他地區偏高。調研中發現,個別人員服務企業的積極性不高,聯繫服務企業的形式不夠豐富,瞭解企業情況不夠深入,政企聯繫不夠密切,存在辦事效率低、履職不到位的現象。

三、意見建議

對於上述存在的問題,要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努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着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健全“服務企業微信羣”“四送一服·政企直通車”等政企溝通制度,深入開展“四送一服”“三包三抓”“服務企業年·重點企業(項目)五級包保”行動,切實增強爲企服務意識,着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引導更多的人敢於、願意爲企業服務、辦事、解決問題。加強惠企政策宣傳,強化貫徹落實,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落實落細支持企業發展措施,大力開展“五減”行動,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二)着力加強運行調度。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調度,進一步落實包保責任制,分地區、分行業、分項目、分企業、分重點地分析運行情況,重點關注生產經營存在問題的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增強信心、度過難關。深入重點企業,掌握企業經營情況,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預測研判力度,採取一企一策、分類指導、精準施策,不斷增強指導的針對性、及時性、實效性,幫助企業解決土地、規劃等遺留的疑難問題,以及融資、用工等實際困難,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三)着力增強發展後勁。繼續實施規模企業培育工程,加強指導,促進更多優質企業進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行列。大力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掛牌”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促進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加強項目調度,強化“四督四保”,切實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入庫。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依託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力度,實施精準招商,狠抓補鏈招商、延鏈招商、強鏈招商,強力提升招商質量,力爭引進一批技術先進、前景廣闊的大項目、好項目。

(四)着力推動轉型升級。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爲主攻方向,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把傳統產業作爲工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積極採用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突出抓好白酒、醫藥製造、農產品加工和食品製造等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兩化融合、品牌升級、軍民融合,引導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全面提升製造業創新水平。

(五)着力提高創新能力。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強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加大財政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強化對招才引智的財政政策支持。加強對企業家的培訓,增強企業自主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大力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立產學研合作,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和研發機構建設,針對大部分企業規模小、技術力量差的現狀,協調扶持相關企業共同搭建科技創新、檢測服務中心等平臺,幫助解決企業自身研發能力不足的問題。積極開展品牌創建活動,增強企業的“商標”和“品牌”意識,選擇一批企業知名度高、產業影響力大的龍頭企業,實施政策傾斜,全力打造優質產品、知名品牌,積極培育一批知名企業,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