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德育論文

淺談消除國小生厭學心理的對策

每一位教師都見識過厭學的孩子,而每一個孩於在成長階段都會時不時地產生厭學情緒。據一份統計資料顯示,當今學校,有近10% -20%的孩子是極爲厭學。他們不肯去上學,甚至逃學,輟學。現在的社會矛盾中,青少年犯罪率在升高,其原因,就是這些孩子學習成績差,厭惡學校,厭惡學習,與社會、家庭、學校產生牴觸情緒而致。爲什麼這些孩於從國小就產生慶學的心理呢?我們每一位教師、家長,應該如何消除孩子的厭學情緒,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活潑地成長呢?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小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的病因及其對策。

淺談消除國小生厭學心理的對策

一、關愛孩子的感受。

作爲孩子的父母或教師,應該注意情感的威力,走進孩於的心靈,關愛孩子的感受。要想讓孩於學習好,就要了解孩子的學習態度;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工作。遇到孩於有厭學的表現時。先不要批評,要詢問,要深入地瞭解孩子心裏想些什麼,有什麼心理病症,再對症引導,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讓孩子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向上的良好學習心態,才能主動完成學習任務。

我有一位家長經學向我抱怨兒子“就知道貪玩”,“一點都不想做作業”。而平時在家,她就給孩子補充許多如練字、抄生字、聽寫或口算之類的家庭作業,把孩子所有玩的時間都佔用了。我告訴家長,“孩子己經學會了,你們爲何再給他加碼呢?讓孩子累得喘不過氣來。成天只知道做作業,認爲學習是件苦差事,想到作業就頭疼,最後發展到躲避學習,連老師佈置的一點點作業也不願做了。”當一個孩子既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又覺得自己學不好:學得很累時,他就只能在玩耍中尋找安寧和快樂,一想起作業來,心裏就“格登” 一下,又陷入恐旗中。這時候,如果再對孩子強調學習的重要性,那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只是精神折磨,而絕不是幫助。所以,無論老師或家長,遇到孩子厭惡學習的時候。首要任務,不是就事論事,而是瞭解孩子心裏在想什麼,走進他心靈,力求創造一種氛圍,使他們真的“少想學習”、“少怕學習”從快樂中學習。通過具體的幫助和鼓勵,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後來,我給那位家長傳授教育方法,教孩子自己學會預習、複習,不佈置任何附加作業,家長只作定期檢查。這樣,漸漸消除了孩子不願學習的心理障礙。

二、減輕孩子過重的學習壓力。

許多孩子被家長和老師誤以爲心裏根本沒有學習,其實相反,他心裏裝滿了學習,滿的已經無法承受了,學習壓在他的心上,成了一個陰影,大包袱,使孩子力爭去擺脫,現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除了過分關心過問孩子的學習外,還非常重視素質特長的培養,課餘給孩子報了許多特長班,讓孩子放學回家沒有空閒的玩耍,趕快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閱讀任務,吃完飯,馬上就聽英語,再接着就是練鋼琴或者練書法,練美術等等,孩子一入學就擔負起過重的責任,變得老成、厭世,產生“活着真沒意思,又累,還得寫作業,還真想死掉”的想法,這是多麼可怕的心聲啊,雖然家長一片好心,但本質上是以家長自我爲中心,只顧自己的心理滿足,而不考慮孩子的心理需要和承受能力,結果使其承受不起過重的心理負擔而崩潰,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上要求只准成功,不準失敗,孩子帶着學不好考不好,怎麼辦的心理參加課外活動班或學習各門功課,結果孩子心情非常緊張,影響睡眠、吃飯等,肯定也會影響考試結果,就因爲家長的虛榮心和麪子觀,促使孩子不斷受到嚴格要求,層層加碼,孩子心理承受不起而走向另一個極端。浙江發生的一起中學生用鋃頭敲死母親的血的教訓,就是如此原因所致。

更有老師則認爲,嚴應嚴在教學上,爲了完成教學任務,違背兒童心理需要和感受,讓孩子10遍20遍的重複做題,抄課文,寫生字或以複習資料,升學指南,習題彙編等等壓給學生,使學生變成了機器人一般機械呆板。這樣做,不但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樣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教育工作者如果深思一下,就會醒悟,學生討厭的不是學習,而是應試教育觀念,真正素質教育的意義,提高教學藝術,把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和學習的主體,他們也不會產生厭學情緒了。三、消除孩子學習的心理障礙。

有的孩子厭學是因爲個性方面的原因,如孤僻,不合羣,憂鬱,恐懼等,也有的孩子厭學是由於身體方面的原因,如頭腦反應遲緩或一時悟性未開。對他們來說,無論怎樣努力都會掉在別人後面,他們也就因此感到灰心喪氣,從而產生厭學的情緒,有學習障礙的孩子時常情緒低落,意志消沉。他們完成作業困難,記憶力較差,常覺得自己太笨,不如別人,在同學面前擡不起頭,在老師面前沒信心,主動與同學疏遠,不願與老師交流。害怕參加集體活動,更害怕失敗。對這類學生,家長一定要有愛心和耐心。讓孩子不感受到孤獨無援,同時多抽時間陪伴,指導學習,共享成功的快。作爲這種孩子的老師更應有愛心和耐心,不能歧視和打擊他們,要與這對孩子建立友誼,拉近師生距離,成爲他們的精神依靠。同時在學習上要多關心照顧他們,多做個別輔導,多創造一些使他們獲取成功的機會,激發學習信心。要隨時鼓勵他們:既使失敗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多努力,會行的,自卑心理消除了,自信心裏就增強了,學習也就不會灰心光氣而厭學了。四、對學生嚴格要求要講究科學性。

教師們普遍認爲“嚴是愛,鬆是害”。只有嚴格要求,才能把學生培養成才。反之,姑息放縱,則誤人子弟。要做到嚴格要求,首先就要明確什麼是真正的嚴和嚴的“度”。有的教師把嚴格與嚴厲混爲一談,動者就呵斥,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其實,這是對“嚴的一種曲解。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師生之間的關係。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們在背後抱怨某老師“不公平” 或“沒水平”,殊不知,這是學生心裏排斥老師的危險信號。學生不喜歡你,不信任你,又如何專心學好你達門功課呢?天長日久,不就漸漸厭學了嗎!

作爲教師,在治學上不僅要有嚴謹踏實的風格,在師德修養上更要高尚,富有愛心和耐心。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對“嚴”的要求,要講究科學性。數師對學生的“嚴”,決不是鐵者面孔的斥責,而是榜樣的潛在作用,品德的感染力量和學業上循循善誘的啓迪。具體的講就是要做到:“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恆”。在教學中時時遵循國小生不同年齡的發展規律,提出符合學生學習心理和認知水平的要求,盡力剋制自己急躁、粗暴情緒,勿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學心。需要教師具有堅強不屈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堅持不搬、百折不撓的精神。

每一個教師都有要力爭成爲“嚴師”,可時要爭取做一個學生的“摯友”。對學生的“嚴”,必須是建立在對學生真正的“愛” 上。愛,是嚴的基礎:嚴,是愛的體現。沒有從心底裏真正熱愛學生,沒有對學生深厚的慈母般的感情,要成爲一個嚴師就無從談起。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既要做“嚴師”,更要做學生的“摯友” 。

讓學生喜愛學習,讓學生喜愛使他先學習的人,這也是理想教育的一個關鍵基礎理論。古代人說:教師,人們的楷模。老師喜愛自身的工作中,提高民主化公平觀念,把她們視作單獨的個人,關注、重視、協助她們,靈活運用教學課堂、主題風格課堂教學大會和本人會話方式,與她們溝通交流,使她們以開放式的心態、舒服的情緒學習。

總之消除國小生厭學心理上,教師還可以用,1、平等法:正確對待問題學生,優質生和問題學生一視同仁;2、激勵法:激勵問題學生產生內在動力,朝着所期待的目標前進,積極引導,使之揚長改過,一步一步養成良好習慣;3、期望法:給問題學生制訂一個整改目標,並真誠地期望問題學生,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並使期望變成現實;4、活動法:開展各項活動,讓問題學生在活動中,大顯身手,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