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國小生課外閱讀指導研究

從“會”讀到“慧”讀

國小生課外閱讀指導研究

——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研究

【摘要】:國小進入高年級階段,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持續開展有效的閱讀指導,讓學生不僅會讀課外書,更要智慧地閱讀課外書,是我們一線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國小生課外閱讀會讀慧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並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國小階段要有150萬字的閱讀量。國小進入高年級階段,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持續開展有效的閱讀指導,讓學生不僅會讀課外書,更要智慧地閱讀課外書,是我們一線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筆者在這方面潛心研究,進行了一些探討。

一、從習慣入手,讓學生“會”讀課外書

1、營造讀書氛圍,讓學生養成閱讀習慣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良好的讀書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讀書慾望,讓閱讀成爲一種內在需求與習慣。爲了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我把班級佈置成一個微型圖書室,教室的書架、窗臺上都擺滿了書籍,並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實現課外書籍最大限度的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展出名人名言、經典詩文,乃至優秀學生的讀書自創“小名言”。每一面牆壁,都浸潤着文化氣息,飄溢着濃濃書香。置身於這樣的氛圍之中,學生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閱讀習慣自然而然的養成了。

2、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享受閱讀樂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閱讀的興趣,學生纔會在閱讀中心甘情願地投入身心;有了閱讀的興趣,學生纔會使閱讀成爲一種智慧的活動;有了閱讀興趣,學生纔會領略書籍中所蘊含的豐富內涵;有了閱讀興趣,學生纔會真正享受到讀書的樂趣。因此,我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1)課文引趣法

就閱讀而言,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從來都不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而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結合在一起。國小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的優秀篇目,如教學《醜小鴨》時,筆者在課堂上出示了《醜小鴨》的原版開頭:“鄉下真是美。到了夏天,小麥是金黃的,燕麥是綠油油的。乾草在綠色的牧場上堆成垛,鸛鳥用它又長又紅的腿子在散着步,嚕嗦地講着埃及話······”通過優美的文章將學生引至《安徒生童話》,並將之後的一個月定爲“童話月”,從一篇童話到一本童話,再拓展至各類童話書,讓學生在童話的海洋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再如學習《盤古開天地》時,讓學生閱讀中國神話故事,《普羅米修斯》又把學生引入了古希臘的神話世界。就這樣,通過“童話月”“神話周”“名著月”“詩歌月”等把學生由課堂“一方小池”引入廣闊的“閱讀海洋”。

(2)榜樣激勵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能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首先,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經常有意識地講述名人讀書成材的故事,如向學生介紹毛澤東、老舍、葉聖陶、冰心等一些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激發學生向名人學習的思想動力。其次,向身邊的榜樣學習,及時表揚班上喜愛閱讀、寫作進步大的學生,評選出“讀書之星”“寫作之星”,請他們談課外閱讀的收穫,鮮活的榜樣力量,激發學生的無窮動力,更積極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之中。

(3)交流展示法

當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以後,爲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並且也爲了獲取他們課外閱讀效果的反饋信息,我們可以採用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條新聞”“一人一個故事”“一人一篇演講”等,讓學生將課外閱讀中所見的大事要聞、民情風俗、自然風光等以比賽的形式說出來;每學期可以不定期地搞一兩次書面交流活動,比如優美片段摘記彙報,讀書心得交流等。利用黑板報、學習園地介紹名作家、名作品、及讀書方法,在思維交流的基礎上,閱讀之風氣自然越來越濃厚。

二、從方法入手,讓學生“慧”讀課外書

1、加強閱讀指導,提高閱讀質量

(1)挑選課外讀物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選書應和交友一樣謹慎,因爲你的習性受書籍的影響不亞於朋友。”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選擇有益身心發展、能鞏固課堂效果或者與自身生活緊密相關的讀物,一般宜向低年級學生推薦童話類讀物,向中年級學生推薦戰鬥故事、科幻作品類讀物,向高年級學生可推薦偉人的故事、中外名著、文學作品。這樣不同年級的學生均能讀到最適合自身需要同時又符合年齡特徵的課外讀物。

(2)做好讀書筆記

好的書籍帶給學生的不僅是美的享受和體驗,更是一種靈魂的洗禮和情感的薰陶。學生光讀書不思考,是無法真正走進文學作品的精神世界的,而教學生學會寫讀書筆記,養成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則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最大的收穫。課外閱讀應該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摘抄好詞好句、科學珍聞、生活常識等,以豐富語言、增長知識、啓迪思維、陶冶情操。在讀過一本書或一個故事後,讓學生把讀後的感受寫下來,可以寫書籍在內容和形式方面帶給自己的啓發,可以寫自己對書籍在內容和形式方面的想法。學生剛開始時可能只是隻言片語,漸漸地,隨着閱讀篇目的增加,閱讀體驗的充實和豐富,他們的讀書筆記將越來越有深度和見地,他們從課外讀物中所獲得的收益將越來越豐厚,越來越明顯。

(3) 學會熟讀成誦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朱熹也曾說“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可見,古代語文教育是十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新課標也將朗讀和背誦作爲培養語文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朗讀和背誦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把書面語變爲口頭語,而且也是一種創造,這對於培養學生豐富而正確的語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審美鑑賞能力都具有重大意義。所以要多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和背誦,獲得量上的積累,從而實現質的飛躍。

怎樣指導學生熟讀成誦呢?首先,讓學生努力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往往會容易得多。其次,要讓學生選擇文學色彩比較濃郁的段落,或者是發人深省處進行背誦。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得到文學的薰陶,又可以受到深刻的啓迪。讓學生多積累背誦名段名篇,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感一定會越來越強。

2、傳授閱讀方法,形成閱讀品質

我們應當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發展多種思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1)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於一本書中的重點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裏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2)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

(3)摘錄批註法。此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註釋,寫評語,做到讀與思共,思與讀隨。

3、實施閱讀實踐,培養讀寫能力

閱讀到一定的程度,學生也會在日記中有所表達。因此,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特別重要。對學生作文中的好詞好句,教師在修改文章時,用紅筆標出並加以好的評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慢慢體會到正確應用積累的語言的方法。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外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評價同學的語言。在辯論會上,在小記者會上,在演講會上,對學生在表達時應用的好詞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級制度中,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交流所積累的語言,積極進行展評,從而給學生一個舞臺,讓積累騰飛。 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同時也領悟到閱讀和寫作的方法,學校或教師要適當地提供學生把閱讀的感受和習作展示出來的場地。

作家肖復興說:“能夠熱愛讀書並能懂得怎樣讀書,對於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讓我們語文老師拋棄功利和浮躁,用一顆真誠的心,引領着孩子們走進文學殿堂,智慧地選擇合適的讀物,智慧地閱讀,享受閱讀的幸福,擁有詩意的人生吧!

(作者:石門縣第五完全國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