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如何輔導國中生課外閱讀

開展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理念下開放式大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那麼如何用新課程的理念來進行課外閱讀,提高閱讀的質量呢?

如何輔導國中生課外閱讀

一、營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閱讀氛圍。

在實踐中,我發現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地點,讓學生初嘗自主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魅力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抓住學生對機械的抄寫、無聊的練習深惡痛絕這一心理,在經過必要的準備以後,嘗試在本該進行的語文訓練或考試中宣佈到閱覽室去讀自己喜歡的書,請要求學生把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想想自己爲什麼要摘抄這些內容。事實上筆者的這一步已經讓所有的學生都喜出望外,他們十分珍惜這節不同尋常的課,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後,個個都像“餓漢”一樣撲在書上,邊看邊想,邊記邊抄。課後,我還組織學生把摘抄的內容在班級的黑板報上展覽出來,供同學在課餘時間中互相欣賞,口頭點評。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時,評點他人的摘抄時,動口、動手,又動腦。在這樣的氛圍下,堅持一段時間以後,不僅要讀書的學生學有收穫,而且原來讀書興趣不濃的同學也受到了積極的薰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別人的見解,而是經過自己的思考,有了獨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評的意識。這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來說是一種可喜的變化。理性能夠使學生、辨別是非與真僞,獨立會讓他們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強新課程意識下的閱讀內容引導。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也是人性的角鬥場,開卷有益已經成爲人們的普遍共識。但我們要說開卷並非都有益。對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閱讀內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應該作必要的引導。當然,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讓學生讀世界名著。但教師在選擇、推薦閱讀內容時,應摒棄傳統的教育性標準而選擇反映學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當代少年閱讀口味的書籍。實踐證明:一個人的興趣是與心理需求緊密聯繫的。只有在學生潛在的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後,他們在閱讀中才會投入更大的熱情和智慧,纔會在閱讀過程中自覺地、自主地去嘗試、體驗、思考與實踐,主動與文本的思維碰撞,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樣,課外閱讀的優勢纔會漸漸凸顯出來,知識與思想的萌芽纔會越加粗壯。爲此,我注意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注意課外閱讀內容與課內內容的溝通,將課內教育教學的內容當作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閱讀當作是面,由點到面的拓展閱讀,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形成以課堂教學爲中心,外溢於課外的“漣漪效應”。二是注意課外閱讀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課外閱讀是學生與人類最富於智慧,最充滿個性的思想者的對話,要善於讓學生聯繫自身實際,從他們的思想和經驗中吸取有益的營養,積累更多的社會生活經驗,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三是注意各學科內容的融合。根據國中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知識面,我們可以設計“套餐”方案。即爲學生增加喜聞樂見的古典小說、具有時代氣息的科幻小說、科普書籍和適合學生閱讀的歷史、地理、天文書籍等。這樣,使學生的閱讀內容做到文學與自然科學共重,使文學作品滋養學生倫理情感,用自然與社會科學知識豐富其知識世界,爲構建學生完善的知識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組成相容、互補的閱讀小組。

閱讀小組一般由學生自由組合而成,人數可在4—6人之間。可考慮方便性、相似性、補償性等因素。這樣,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補等良好小羣體的心理原則可落實:學生個體內在的“羣體感”、“親和感”、“友誼感”等能在社會交往中得到較好體現;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羣體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應也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但是組成閱讀小組的這些優勢不是自然而然地體現的,還需要學生主動地、協同地進行閱讀,學會彼此傾聽、共同討論、相互借鑑、吸收,達到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實現小組成員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發展、提高。

四、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學生、文本與與生活之間實現着多種視界的融通,並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產生新的視界;隨着閱讀的深入,往往會產生出更加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啓發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火花。但是這種思維常常只是混亂、粗疏、零碎而飄忽的,還不能算是閱讀者自己的東西,必須經過自己的重新篩選、組織,“用自己的語言敘述過──那種知識、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則,一切書籍的閱覽、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爲過眼雲煙。因此,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隨時記下“智慧的火花”,寫下課外閱讀內容的提要、體會、報告、編寫、擴寫、改寫、組寫等等,還要在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時在課外閱讀的內容、感想等方面與學生進行交流、切磋。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可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指點,並及時體驗發現的快樂、創造的快樂,充分感受到閱讀積累對於自身提高的作用,從而長久地保持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課外閱讀諸多方面應該更多地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使他們產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逐步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思考,喚起學生的尊嚴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導學生關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並通過與文本、同學的相互交流、影響,汲取一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知識、信息,經過自我組織,不斷實現心靈的轉變和行爲方式的變化,促進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