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開展科學實驗,培養科學精神

開展科學實驗,培養科學精神

開展科學實驗,培養科學精神

瀏陽市沙市鎮東門完小   李湘強

摘要】科學實驗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科學精神的必要途徑。要從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用正確的方法留心觀察,多動手實踐,改進創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精神。

論文關鍵詞】 科學實驗  科學精神  創新

《國家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科學學習以探究爲核心,而實驗教學就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讓學生積極參加科學實驗,親自感知科學實驗中的設計、觀察、對比、記錄等過程,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在實驗教學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以實驗導入,培養探索科學的興趣。

誇美紐斯曾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要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索,進行科學實驗,首先要創設各種情境讓他們對科學感興趣。在科學課上,通過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實驗探究。在教學磁鐵的性質時,我先精心準備了一個磁懸浮的實驗,讓學生感到十分驚奇。對於磁鐵,學生都有一定的瞭解,大部分孩子都玩過磁鐵,知道兩塊磁鐵靠近了了會自動吸到一起,有時會互相排斥,也知道磁鐵能吸鐵,但都沒見過磁鐵能浮在空中。在做實驗時,用兩塊環形磁鐵放在一個略大一點點的塑料筒中。先讓學生看到兩塊磁鐵都能輕放入筒底部,但將兩塊磁鐵同極相對放入筒中時,上面的一塊磁鐵浮在了空中,學生都非常感興趣,想一控究竟。這時,我先讓學生代表動手實驗演示,再講磁鐵同極相斥、異極吸引的性質,同時講解了磁懸浮列車運行的原理。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印象很深,效果很好。

二、實地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大自然也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大舞臺,神奇的大自然蘊含着無窮的科學,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們。但如何挖掘大自然的無窮科學,除了經具有科學探索精神之外,還要有一雙探索科學的慧眼,也就是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這就要老師經常引導、培養。我帶領孩子們到校園觀察樟樹,先讓孩子們自己看,並把看到的記錄下來。觀察完了,讓孩子們站在樹下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同時讓其他的孩子現場看看是不是這樣,看樹有多高、多粗,樹幹和粗枝、細枝、樹葉的顏色、形狀、光滑度、紋理,還有葉脈。有的同學還發現枝和葉折斷後有一點點水份,還有小蟲子……總有一些同學有獨到的發現。老師對這些觀察方法和結果進行指導總結,然後再讓孩子們根據同學們的發言對樟樹再進行細緻認真的觀察,並作好詳細的記錄,有的用文字、有的畫圖、有的拓印……比第一次的觀察水平提高了許多。

 在教學種子的萌發時,只有一課時,但種子的萌發從浸種到生根、發芽、長葉,整個過程一般都要十多天。一般的老師在課堂上用多媒體演示了一遍。雖然形象,但不太實在,學生沒有實際接觸,效果不好。正如詩句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在教學時,特地準備了五個盤子,五類種子,放在走廊的一角,讓學生分組負責種子的發芽過程。除了仔細地觀察並記錄本組的種 子變化過程之外,還要記錄並比較另外四組的種子變化情況。每組一部舊手機,用於拍攝圖片。到了最後,五組將自己的觀察日記在班上交流,將圖片在教室的多媒體上展示,這是學生自己拍攝製作的,比課本上圖片的效果要好得多,親身經歷一次勝過書本無數。學生不但掌握了觀察的方法,還養成了連續觀察、前後對比、橫向對比的習慣。

三、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所有的實驗教學都離不開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看老師演示十遍,不如自己動手成功一次。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應儘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做實驗。在講蠶的一生時,不管多媒體多麼形象生動,都比不上學生親自養一次。在課堂教學之後,我買了蠶種,讓同學們在教室裏養(放假輪流分開帶回家)。放在教室養的目的是讓所有的同學都參與其中,體會其中的滋味。同學們分成四組,每組分工,每天餵養、清掃、觀察、記錄,從蠶的孵化到蛻皮、長大、結繭、化蛾、交配、產卵,真正實地陪伴蠶的一生。在講鹽的溶解時,讓學生先嚐試,怎樣才能溶解更多的鹽。之後,各小組彙報各自的成果,交流總結之後再動手實驗,學生髮現,除了攪拌之外,還可以通過加熱來溶解更多的鹽,還可以把溶解到水中的鹽“還原”出來,這真是意外的收穫。學生的興趣很高,回家之後拿自家的鹽繼續做實驗,通過實際操作,學生的動手能力大大提高了。

四、思考改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國小科學書上的實驗,教材一般都有現成的操作方式,教具一般都製作好了,只要按設計者的安排使用就行了。但實際操作時往往發現不盡人意,這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改進或提出改進意見、或自己設計方案。我在教定滑輪和動滑輪時,其中就有定滑輪只改變方向,不省力,是用彈簧秤鉤住鉤碼來測試的。但在做動滑輪省一半力時,也是用彈簧秤鉤住鉤碼來測量的。由於動滑輪本身有重量,我們的教材是忽略不計,但在做實驗時,細心的學生髮現,動滑輪並沒有省一半力,測出來的數值大於一半每次都是這樣。老師可以說這是因爲動滑輪有重量的原因,但學生總覺得不太滿意。這時,我引導學生想辦法改進。學生觀察討論之後提出,如果能把鉤碼和滑輪合二爲一,製成帶動滑輪的鉤碼,兼顧了鉤碼和動滑輪的作用,又不增加重量,就達到了改進的目的。由於需要比較專業的動手能力,學生提出方案後,我和學生一起動手,把每個鉤碼用電鑽削去略大於動滑輪重量的一部分,再用膠把動滑輪粘在鉤碼上。一共製作了四個帶動滑輪的鉤碼,再來重做實驗,真的省一半力,效果很好。通過改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以後遇到實驗時,總想着能不能改進一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總之,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只有在實驗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留心觀察,多動手實踐,改進創新,才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周昌忠《科學思維法》  上海人民出版社

2.《科學大觀園》2004年第4期《影響孩子的十六種思維習慣》

3.《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   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