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德育論文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

德育論文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
德育論文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
   論文摘要: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空間不斷拓展,城市爲農村閒置的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因此,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進城務工,實現他們的淘金夢。我國農村地區,大量留守兒童的出現不僅給社會管理和社會穩定帶來新的問題,而且由於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學校對留守兒童教育的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直接影響到了農村兒童的健康成長。深入分析家庭教育缺失對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影響,探索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留守兒童”是指農村流動人口(其中80%左右是農民工)在戶籍地以外謀生時,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戶籍地而產生的一個非凡社會羣體。具體而言,是指和父母雙方或一方分離並“留守”在農村的少年兒童。
據本人對我校的留守兒童深入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人數佔全校的25%。就拿我所帶的現在這個國中一年級的班來說,全班41名同學,有十個是父母都在大城市打工的留守兒童。這還沒有包括父母兩人有一方外出的,早出晚歸到城鎮打工的。這些留守兒童中由隔代監護的佔近60%,也就是說這些留守兒童由老人監護的佔大多數。還有的一些住在叔叔伯伯家,而往往這些親戚已經有自己的子女了,這就意味着留守兒童在這樣的家裏能得到的關愛是非常有限的。隨着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留守兒童人數還將呈上升趨勢。衆所周知,中國小階段是一個人的性格形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修養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除了學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而留守兒童由於長時間家庭教育相對缺失,他們的學習和性格個性的表現都明顯有別與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長期以來,留守兒童在受教育中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在受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格發展不健全,性格孤僻。
許多孩子出現了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羣、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頑皮任性、衝動易怒、神經過敏、逆反心理強等問題。由於父母常年在外,父母關愛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現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養教育爲主,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遇到不當行爲的表現得不到有效制止,極大地影響了他們身心健康發展,致使不少“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自閉、寂寞空虛、逆反心理嚴重。孤僻敏感,愛發脾氣,情緒異常,難於溝通。對老師同學甚至家人產生隔閡,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隱患。
2、留守兒童”學習功力不足,成績普遍較差。
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心不在焉,應付了事。部分“留守兒童”陷入一種新的“讀書無用論”,看到沒上過什麼學的父輩照樣能在外打工掙錢,留在農村的孩子們覺得“這書讀不讀也沒啥區別”。
3、思想品行新問題較多,不關心班集體,經常違反紀律且屢教不改,對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父母由於長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質(金錢)+放任”的方式來補償,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法制教育關注較少,致使子女好逸惡勞、擺闊氣,產生“拜金主義”等思想。比如說,在我所帶的班級裏的羅鑫同學是讓很多老師都頭疼的學生,他的父母離婚了了並且都還在外面打工,每個月父母兩方都給很多零用錢,他想買什麼父母總是由於愧疚無條件的滿足他,這樣導致他覺得所有人都應該按照他的要求來做,以他爲中心,稍微不符合他的意思就採取非常極端的辦法(武力、言語威脅、逃學等)來解決。每次父母打電話關心他學習,他也是極不耐煩,只是想着開口要錢。
4、安全隱患較多,極易受到傷害。
對於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平安防護工作至關重要。但由於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平安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平安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平安隱患無處不在。比如說,有的孩子住在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農活本來就繁忙,再加上本來也上了年紀體力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時時關注孩子去哪兒呢,在做什麼。在我校老師家訪中,張森同學的爺爺奶奶反映,孩子很調皮,下河洗澡,爬上大樹等等危險的行爲經常都有,他們也管不聽。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成因
1. 父母長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他們彌補着學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傳身教給孩子施加影響,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養以及理想抱負都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態迅速膨脹,平時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關注較少,特別部分父母們長期在外,因無法照顧孩子產生內疚感, 於是採取“物質+放任”的方式在進行補償,使得留守孩子擁有零花錢的數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並直接導致“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擡頭。而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家長們的重視或認識不足。有些家長無耐地說:沒辦法呀,家裏只有一畝多的田地,租田地種又賺不了幾個錢,不出去打工連生活保障都沒有,只能放在家裏給老人管教了。甚至有的錯誤地認爲教育孩子是學校和老師的職責,只知道每月寄生活費回來,對於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日常行爲一無所知,最終變成了屢教不改的問題學生。還是拿羅鑫同學來說,在有一次他犯錯後,我找他談話,說到他們家的情況,他眼圈都紅了。他的有一句話我特別影響深刻,“父母給了我很多零花錢,但是我始終覺得缺少些什麼東西”,他說完我就從他的表情上體會到了,他缺少的是安全感,是父母實實在在的關心。其實,無論多麼獨立的孩子還是很需要父母在身邊關愛的,還是很依賴父母的。
2. 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
多數留守兒童是被託付給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們文化素質和思想覺悟都很低,多采用溺愛的方式,較多地給予物質上的滿足,對孩子寬容、放任,有的家庭條件比較差的,物質上也滿足不了多少,僅僅能保證吃穿。其中有不少年老體弱的監護人認爲:能讓孩子吃飽、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對於他們的學習、日常行爲、心理狀況根本沒有辦法去管教。而留守兒童由其叔、伯、姨等親屬監護則稱爲上代教育。作爲臨時的監護人,他們有所顧慮:不是親生兒女,不好嚴格管教,而且他們有的已經有子女了,大部分的愛都傾注在親生兒女身上,對寄養在家的留守兒童只能說是供吃供穿,噓寒問暖也都可能沒做到,這很容易養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爲。同時,留守兒童與監護人難以形成情感、語言上的溝通,從而造成性格孤僻。
3. 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到位。
學校、老師對留守兒童的家庭背景、心理狀況沒有作全面的、深層次的分析,對他們的認識幾乎也是一片空白。往往只有在問題出現的時候,纔來想辦法補救,提前沒有做好預防工作。而在平時的教育中,由於認識不足,教育方法不當,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從而加重了他們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難以實現,對問題兒童難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師對他們失去信心,乾脆把責任又推給孩子父母的身上,對他們放任不管,只要不觸犯校紀校規,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們完成法律規定的義務教育就算了。
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
“留守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未成年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是建設和諧社會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它直接關係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戰略性工作,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來關心、關注。留守兒童作爲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這是對社會尤其是學校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作爲教師有責任教育好這些學生,爲他們創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各個學校已在不斷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兒童”的網絡體系,共同尋求新捷徑、新方法,確保“留守兒童”留而不亂、留而得樂、留而好學、留而有德。爲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 用愛激勵孩子 
“留守兒童”多數在農村,他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差,一般都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媽等照料。在他們的心理上,對孩子的“愛”理解是片面,認爲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要幹什麼就幹什麼……一切順着孩子,一切護着孩子,這就是愛。其實這是種不健康、不負責的愛,是一種溺愛。有的乾脆認爲只要給孩子吃飽了穿暖了就是盡到了監護的責任。真正的愛就是一種積極負責任的愛,不但要讓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瞭解孩子的思想動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錯必改。老師在對待留守兒童時應該更加有耐心,多與他們談心,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把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及時反映給他的父母或是監護人。
2. 指導孩子慎重交友 
中國有句古話:“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這是古人警示我們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這種特殊的監管環境,如果老師再不適時進行引導,留守兒童很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會陋習。所以,作爲老師我們要引導他們慎重交友,在初期防微杜漸,以防孩子與有惡習和品德敗壞的人交朋友,被引誘變壞。如我班有位留守男生常和一些品行不好的學生在一起,學他們留長頭髮、拉幫結派、甚至早戀。在課餘時間也不會主動學習,總是和他們在一起混着玩。可見,關心留守兒童,他們的交友我們不能忽視,要幫助引導孩子慎重交友,爲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長,我們要向孟母學習,把好“孟母擇鄰”這一關。 
3. 引導“留守兒童”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 
“留守兒童”因特殊的成長環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愛、母愛,心理不完善、感情比較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兒童的好奇心,在愛好和興趣方面各有所爲。因此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培養健康的愛好和興趣尤爲重要。同時這也是老師和“留守兒童”進行思想溝通和培養感情的有利機會,並彌補“留守兒童”空虛心理,起到了鍛鍊身體、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品德和遠大志向的效果。我班有一名留守男生平時總是一副什麼事都無所謂的態度,對班級也不是很關心,但是在有一次班幹部選舉中同學們都選他爲紀律委員。自那以後,他明顯的發生了很大轉變,擔任紀律委員讓他發現了自己的長處,讓他渴望得到同學們的認可。所以,在班級各項事情上更有積極性了,有時甚至會主動提出自己對班級建設的建議。
4. 注重教育方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育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對孩子教育時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對性格不同、脾氣不同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換位思考、多想想,決不能簡單行事,動不動就一頓暴打、臭罵,不讓孩子論理。這種粗野、蠻橫的方式,往往讓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讓孩子心裏演變爲仇恨、冷漠的情緒與你作對。這樣,長此以往,影響了孩子與老師之間的相互溝通,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再有就是對孩子管教不力,一種教育的方式,孩子犯了錯誤,怕傷孩子感情,輕描淡寫說兩句完事,長此以往慫恿孩子的壞毛病,最後無法管教,誤入歧途。這兩種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孩子真正明白你是站在他的角度在替他着想,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播給學生,更爲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應教育孩子正視現實,理解父母背井離鄉、親情分離的無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氣餒,努力學習,報答父母,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