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飲食養生與保健論文新版多篇

飲食養生與保健論文新版多篇

飲食養生與保健論文 篇一

甲亢、抑鬱症、頸椎病成大學生常見病

譚玲玲是一名大四學生,暑期回到學校進行保研考試的準備。她對自己期望值很高,心裏想着考研只能成功不許失敗,因此每天都花大量的時間來看書複習,甚至於飲食、作息都不規律。巨大的壓力導致譚玲玲的情緒很不穩定,遇到煩心事,她的情緒就會愈加惡化。一年前,譚玲玲患上了甲亢,手抖、心悸、注意力難以集中,一直吃藥,到現在還未完全康復。

某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張春燕,輔修了教育學院心理學作爲第二專業,今年暑假,她到醫院精神科進行實習。經過了幾個月的實習後,張春燕發現精神科不少病人都是與她同齡的大學生,甚至是高中生。他們普遍的症狀是性情孤僻、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等。實習過程中,她同不少同齡的病人進行溝通發現,壓力過大常常會引發學生們許多病症。

在中醫學院學習鍼灸推拿的王成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暑假實習期間,他的帶教醫生老師給實習生們進行身體檢查,結果發現很多同學有脊柱病、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過去,這類疾病多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現。現在卻大量地出現在大學生們的身上。

就業壓力大易造成心理問題

廣西行爲醫學會副會長王翔南教授說,在近段時間他了解到,不少大學生的疾病原因都是緣於心理問題。心理壓力大,加上生活作息的不規律,導致疾病的發生。尤其是學生,由於尚未在社會磨練過,遇到困難和壓力難以自我疏導,於是,心理問題越積越多,最後變成嚴重的疾病。“大學生的心理疾病,主要集中在‘焦慮’和‘浮躁’這兩點上,由升學、學習、就業以及情感方面的壓力造成。”王教授說。

王教授統計過,今年前來找他們做心理諮詢的大學生比去年上升了15%~20%。這些學生多是畢業生,遭遇自謀職業不理想、自主創業失敗、報酬低導致頻繁跳槽等困境,喜歡和人攀比,容易怨天尤人,最後患上精神疾病。社會和家庭應該給這些大學生更多關愛和幫助。

自恃年輕,生活無規律

22歲的楊新7月份剛剛畢業,他和大多數大學男生一樣,對養生不太“感冒”。他認爲,養生是錢財富餘的人才做的事情,對於貧困大學生來說,沒有必要也沒那個條件去養生。楊新告訴筆者,在大學四年期間,幾乎都是每晚上網到凌晨才休息。偶爾和班上同學出去聚餐,一喝酒就喝到次日凌晨2時許才結束。

楊新這樣的生活習慣,在同宿舍的同學當中,居然還算是規律的了。同學中還有人通宵上網,第二天白天倒頭大睡。尤其是到了大四,畢業實習結束之後,所有的課時都完成了,同學們只需要自己準備好畢業論文,迎接論文答辯,大家的生活更是沒有規律可言,有的人甚至日夜顛倒。

還有青春做本錢的楊新,可以依然自信地說出養生與他無關的話語。但是已經步入職場一年時間的李非,卻不敢說出那麼大膽無畏的話來,因爲她剛步入社會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切切實實地吃到了不注意身體帶來的苦頭。

以前在校期間,李非跟很多大學生一樣,飲食非常不規律。只要沒課她就經常熬夜,基本不吃早餐,還常吃泡麪,晚上餓了就啃餅乾。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差不多四年,到了最後一個學期的考研備戰時,她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容易犯困疲勞,這樣的身體情況根本無法支撐高強度的課業複習。爲了補充足夠的營養,在備考期間她拿着一個家庭裝大容量飯盒到食堂打飯,每天按時吃飯成爲首項必完成的功課。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李非的身體狀況才逐漸好起來。李非離開學校後,進入一間物流公司工作。現在,她比起在校期間更爲注重身心的保養和充電。她的作息時間和飲食變得比較規律,每天早起早睡,按時定量吃飯,週末還進行晨練。對她而言,健康生活才能夠在上班時間保持絕對清醒和旺盛的精力。李非深有體會地說:“不僅是大學生需要早養生,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應注意,並且從小就要注意。底子打得越早越好。”

大學生中也有養生達人

大學應屆畢業生洪芸芸,在同窗好友心目中可謂是一個養生達人。她以養生爲樂趣,愛好收集養生知識,也有着不少別出心裁的養生經驗。運動、飲食、保養品。在她的養生經裏一樣都不能少。從高三開始,她一直堅持練習瑜伽,大學期間更是深入練習,還當上了學校瑜伽協會的會長。她的宿舍門後,常年掛着瑜伽動作教程圖。

因朋友是營養協會的會長,洪芸芸會獲得他關於營養餐的建議。儘管學校生活條件有限,但她也會想出不少辦法進行她的“養生大計”。她特地買來榨汁機生榨果汁,減肥塑身和補充營養。此外,在不算寬敞的宿舍,洪芸芸還經常做些簡易運動,她很喜歡這些運動,既不花金錢也不佔用太多時間,“這個可以疏通筋絡,是我爸爸教我的。”她說。在女性生理期期間,愛好養生的洪芸芸也有自己的保健方法。“我會吃些補血的固元膏和紅棗,還衝紅糖水來喝,儘量少洗頭,注意保暖,用溫水泡泡腳。”

注重養生幾年,洪芸芸也有自己的體會,她認爲,每天身體都在慢慢衰老,只是年輕人現在新陳代謝快,衰老不會明顯,但是慢慢會有所體現。所以在年輕時就進行養生是非常必要的。

飲食養生與保健論文 篇二

[關鍵詞]宋代;養生保健方法;研究綜述

在宋代,由於醫學發展迅速,衆多方書普及,社會各階層,對養生保健都有所關注。將宋代養生保健方法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對我們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飲食養生保健

飲食是民生之本,是關乎生命健康的頭等大事,所以從古到今,關於飲食與健康之間的探索,人們從未停止。關於飲食保健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如下整理。

(一)縱向研究

趙榮光先生在《中國飲食文化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中指出:“飲食養生,源於醫食同源認識和食醫合一的思想與實踐。飲食養生則是旨在通過特定意義的飲食調理達到健康長壽目的的理論和實踐。”此外,書中對茶的養生保健也有所涉及。徐興海《食品文化概論》(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指出:“食療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中國文化對天人關係的探討,也求證了人的健康長壽與飲食之間的關係”,從文化的角度來談飲食養生功能。王仁湘《飲食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1993年)在、、三章中對飲食的養生功能作了詳細的論述。吳子明《我國飲食保健文化芻議》(《藥膳食療》1996年第2期)中,從我國飲食保健文化的源頭、儒家的飲食保健觀、飲食保健文化的發展三個方面概述了我國飲食保健的源頭、特點以及發展,對研究宋代飲食保健提供一些較有價值的研究方向。程程《養生食品的文化價值研究》(碩士論文・江南大學・2010)中將傳統養生食品與我國傳統文化如陰陽的思想相結合,爲我們研究宋代飲食養生與宋代文化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新的視角。陳弘在《淺談古代飲食保健觀》(《衛生職業教育》2013年第12期)中指出古代飲食保健觀包括注意飲食衛生、飲食節制,飲食時心情保持愉悅、注意四季飲食宜忌四個方面。趙婉瑩在《中國古代食療發展研究》(碩士論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一文中認爲,中醫基礎理論對食療的指導作用、飲食文化對食療發展的影響兩方面對我們更好的瞭解食療有較大的參考價值。作者在文中也將農業發展這一社會資源與食療發展相聯繫,自然而然的將食療發展置於社會大背景中。

(二)橫向研究

胡豔紅的《百種宋人筆記所見飲食文化史料輯考》(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2006),在論及飲食思想時錄有一些關於飲食禁忌和飲食養生的史料,這對於研究宋人的飲食保健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趙敏在《魏晉至唐宋道教飲食養生思想探析》(碩士論文・山東大學・2006)一文中明確指出了飲食養生與道教之間的一些內在的聯繫,並對宋代道教飲食養生類典籍進行了簡要的概述。從中我們不難發現道教飲食養生與中醫食療在源頭和後世的發展過程中是很難明確兩者之間界限的。劉健英《宋代名醫陳直食療方精選》(《中國食品》1995年第1期)一文精選了幾種陳直的食療方,主要從主治、配方、製法、效用及注意事項等方面介紹,這對我們現代研究老年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龔仕明、徐嘉《論陳直的“食治”與“治食”養生思想》(《江蘇中醫》1999年第1期)一文主要根據宋代陳直的《養老奉親書》指出陳直的食治養老觀和辯證治食的方法,強調了食療的重要意義。劉維鋒、趙舒華《宋代士大夫階層的飲食生活和飲食觀念》(《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一文指出,宋代士大夫的飲食生活追求的是其中的愉悅趣味而非奢華。在談及他們的飲食觀念時,作者以黃庭堅、蘇軾等人爲例,說明宋代士大夫階層對飲食養生與飲食禁忌已有所關注。

二、運動保健

(一)對八段錦的研究

李德勳、黃隆清《“八段錦”的探討和整理》(《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3年第3期)、王記生《從中醫角度談傳統健身方法――八段錦》(《河南中醫》2006年第1期)兩篇文章對八段錦的歌訣和對身體的保健功能作了較爲詳細的論述。前者在文中對八段錦的每一句歌訣的具體做法和對身體的影響都有詳細的分析,這對於現代人的保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後者側重探討八段錦作爲一種健身方法對身體的不同部位的實際功效。韋銳斌、李擁軍等人《八段錦改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軀體功能的價值》(《北方藥學》2012年第6期)一文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對62例患者分組,得出八段錦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有顯著治療效果的結論。作者認爲“對從八段錦每一式的歌訣上看,其都與預防疾病、調理臟腑相聯繫,經常練習八段錦有壯腰固腎疏筋柔體疏通經絡暢通氣血強體增智之功”。耿濤《健身氣功・八段錦研究近況》(《甘肅中醫》2008年第1期)一文中,主要對八段錦的功法源流、機理探討、臨牀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近況進行了綜述。從傳統中醫和現代科學的角度論證了八段錦強身健體的功效。羅雪林《淺析八段錦的養生功效》(《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年第2期)一文對八段錦的概念、機理機制、養生功效作了論述。在養生保健方面,作者側重八段錦對中老年人身體的保健作用。八段錦在宋人筆記等史料中多有記載,若是仔細考究,應該不難發現八段錦在宋代對宋人的影響。

(二)對蹴鞠的研究

劉瑛、顏斌《蹴鞠的現代體育社會價值功能》(《管子學刊》2007年第4期)一文提到了蹴鞠的發展演變,對於在宋代的變化論述的更爲詳細。在探討蹴鞠的社會價值時,作者認爲蹴鞠具有健身養性的功能,遺憾的是作者並未進一步展開論述。任冀軍《宋代蹴鞠的盛行和發展》(《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介紹了蹴鞠在宋代民間的普及和花樣,並在這一時期出現了球會。作者在文中指出“宋代蹴鞠以豐富多采的內容,獨具特色的理論思想,成爲中國古代體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滿足了時代歷史的需要,也對民族體育和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施惠康在《宋代的球鞠之戲》(《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89年第4期)一文中按照擊球方式將宋代的球類運動分爲用杖擊球、以足踢球、用手拍球三類,並對其場地、比賽規則也有所論述。張順、陳榮昌在《我國宋代的足球運動》(《考試(會考版)2008年第Z1期》)一文中主要側重對宮廷中的足球作爲比賽、表演項目的不同規則的論述,對民間的足球運動的發展也有所提及。

三、理學與養生保健研究

理學作爲宋代思想文化的主體,既繼承了早期儒學的思想內涵,又汲取了其他學派,如道家、佛教的思想和方法,包含了大量的養生思想的內容,其中大多是屬於精神養生層面的內容。

飲食養生與保健論文 篇三

中學時期是決定一個人未來健康的重要時期,但近年的研究結果顯示,亞健康的正呈低齡化,部分中學生正受其困擾,表現爲憂鬱、疲勞、學習效率下降、適應能力差等[1-3]。亞健康是指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是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在身體、心理上沒有疾病,但主觀上卻有許多不適的症狀和心理體驗[4]。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葛洪認爲人的壽命並不是由天命決定的,而是取決於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是否有堅強的意志堅持這種習慣。人的生命過程本就是由日常飲食起居構成的,生活習慣與健康直接相關。

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中學生常有感覺疲乏、精神不振、記憶衰退、失眠等不適,去醫院檢查又查不出器質性病變,但各種身體不適困擾他們緊張的學習生活。從中醫角度看其中很大一部分亞健康屬於氣虛體質,我們身體內的這些“氣”是生命的能量。“氣虛”就是由於這種能量缺乏,導致臟腑組織功能衰退的一種狀態。氣虛的形成主要有生成不足和耗傷太多兩個方面的因素。

二、中學生氣虛體質的成因

1.氣虛體質的人容易偏胖,但肌膚很鬆軟胖而不實,就是“虛胖”。中國青少年肥胖率的上升已經成爲全社會關注的事實。近10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中肥胖患病率,女生從3.38%上升至7.18%,男生從2.75%上升至8.65%,城市中男生超重及肥胖率高達12.03%[5]。應試教育導致部分學校不重視體育課、家長普遍存在重智輕體的思想,導致學生的運動量不夠。另外,現代人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不愛運動卻喜歡看電視、泡網吧,久坐不動、出門動輒開車、打車等行爲,導致肺脾腎功能虧虛,對於氣的生成非常不利。因爲“脾主四肢”,四肢運動少或不運動,自然會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食慾減退、水谷精微的吸收能力降低,後天之氣的生成也就少了,自然就傷到氣了[6]。

2.氣虛的人講話有氣無力、平素語音低弱,氣短聲低、動則似喘,不足以息,氣短懶言。《黃帝內經》中就提到“久臥傷氣”。一些中學生久臥、久坐、缺乏運動,也會減少肺的活動,影響人體的氣和自然界清氣的交流,導致肺氣虛,肺的呼吸功能和主氣功能減退,出現呼吸氣短、氣喘,運動時感覺氣不夠用的現象。一些學校在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存在一些誤區,過於強調重視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而不重視對學生吃苦耐勞意志品質的培養,致使一些對促進學生耐力和心肺功能發展有積極作用的體育鍛煉項目被取消。例如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中學生體質與健康存在以下主要問題,肺活量水平繼續呈下降趨勢[7]。

3.氣虛的人容易疲倦,怠惰,慵懶,精力不繼,學習效率低。隨着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應試教育下,中學生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每天要花費大量的體力、腦力、時間在學習,絕大多數中學生睡眠不足8小時,其中32.35%的學生不足7小時。同時,睡眠不足的問題隨年級增加而加重,如“近43%的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7小時”[8]。由於學習壓力過大,而“過思傷脾”,脾氣易虛。特別是女生,一到高三就勁上不來,成績落伍,究其內在原因,也常是氣虛。中醫理論認爲“勞則耗氣”,因爲氣是一種能量,如果消耗太過,而又沒有及時補充,能量的支出與供給處於一種負平衡狀態,就會慢慢顯現出“氣虛”之象。尤其是心氣虛時,對心神的振奮性降低,就會出現精神疲乏委頓、深思衰弱、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迷濛多睡現象。

三、亞健康體質中學生的體育鍛煉

氣虛體質的調理主要包括起居調理、飲食調養、運動保健三個方面。亞健康體質中學生的治療最好選擇比較柔和的傳統健身項目,這裏推薦八段錦,方法簡單,效果顯著,沒有副作用。古人把這套動作視爲祛病保健效果極好而又編排精練,動作完美的一套導引功法。研究表明八段錦組運動處方氣虛體質女生運動干預對氣虛體質有一定的調整作用[10]。八段錦是一套獨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有無名氏將宋代的立式八段錦改造成動作更加簡便易行的八式:兩手託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後七顛百病消。在做完全套八段錦動作後,將“兩手攀足固腎腰”和“攢拳怒目增力氣”各做一遍。

亞健康體質的中學生平時可以多練“兩手攀足固腎腰”這一個動作,民國時的養生家洪太庵先生加以改造推廣,稱之爲“長筋術”[11]。這個動作的功法簡單,效果卻非同一般。長筋術受鍛鍊最多的是腎臟,而腎是人先天之本,強固腎臟相當於強固了人的根本。對於亞健康體質的中學生預防和保健多有益處。

參考文獻:

[1]邱成平,吳晨曦,唐立。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7(03).

[2]楊菊賢。亞健康的發生與預防[J].上海預防醫學雜誌,2001(01):23-25.

[3]邵際曉。王宏,等。重慶市青少年亞健康狀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1(09):45-46.

[4]趙瑞芹。宋振峯。亞健康問題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02(01):5-8.

[5]艾霞等。哈爾濱市肥胖中學生心理行爲特點分析。中國公共衛生,2006(5):612-613.

[6]師建梅,等。人爲什麼會生病[M].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9:3-18.

[7]高廣慶。中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89-92.

[8]胡卓生,等。甘肅省學生體質健康的演變[J].體育學刊,2003(3).

[9]李曉東,主編。中華名家養生精解[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8:16-49.

[10]丁萌。大學生偏傾體質形態機能特徵及氣虛體質運動干預研究[J].《山東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飲食養生與保健論文 篇四

彭國球現任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兼心身醫學門診主任,是一名資深保健醫生和心理醫生。在他30年的職業生涯中,其工作崗位有過幾次大的轉換――從內科到急診,從急診到保健,再到心理治療,但無論工作角色如何轉變,做一名好軍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始終是他一路跋涉前行的動力,他一直心懷“醫者仁心、大愛先行”的理念,執着地走到今天……

急診易救人“身命”,

難救人“心命”

採訪前記者瞭解到,1985年,從軍醫大學畢業的彭國球以優異的成績被分配到第三四醫院(現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先後在大內科、重症監護科(ICU)、放射、檢驗、心電圖、超聲和病理等科室輪轉兩年多,又分別在血液、內分泌、神經內科等專科做了5年的住院醫師。1992年醫院新成立首都地區軍隊急救中心,他被選中,成爲首批急診醫生,也是我國最早的、爲數不多的急診全科醫生。急診科的醫護人員壓力很大,對醫療技術、體力和心力的要求都很高,很多醫生因爲工作壓力太大堅持不下來,但他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12年。

在急救部這個臨牀醫學的最前沿陣地,每天都會見到各種各樣甚至是千奇百怪的疑難患者,也會有許多生命垂危、命懸一線的傷病者需要急診搶救,這最考驗醫生的知識、技能和愛心,也最需要醫生的果斷、勇敢和責任擔當。十多年急診急救的摸爬滾打,煉就了彭主任敏銳的觀察力和嚴謹的分析能力以及快速判斷病因、做出正確決策並採取有效救治措施的應急能力和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

彭主任向記者介紹說,多年前,他在執行一次重大保健任務期間,一位政府高級官員在餐廳用餐,正在吃火鍋時突然倒地,意識不清,呼吸停止,面部青紫。周圍人被嚇得手足無措,正在另一個餐廳用餐的彭主任迅速趕到現場,憑着多年的急救經驗,很快便判斷出患者系氣道異物梗塞導致窒息,當即迅速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當時這種急救方法即使在醫院掌握的人也不多,還遠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徒手就地搶救。很快患者氣管裏噴出一團豆腐,窒息解決了;一會兒,患者便長長地喘了口氣,慢慢恢復了神志,得以起死回生。原來,這位領導一邊吃火鍋,一邊和同桌人聊天,聊到興頭上,不經意間,將又燙又辣又麻的豆腐嗆到了氣管裏,引起氣道堵塞而危及生命,要是沒有現場的快速準確判斷和正確救治,後果將很嚴重。

彭國球在急救部工作十餘年,參加上千次急救,看到了太多的悲歡離合、人情冷暖。然而,令彭主任感悟最更深刻的是“時間就是生命,不放棄不拋棄”的急救理念。

1996年急救的一個病人,對他的從醫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談起這段往事,彭主任深有感觸地說,那是1996年初秋的一天早晨,風和日麗,氣候宜人,正值他值班。一陣急促的救護車警報聲響過後,一名剛滿21歲的女大學生被送進了搶救室。原來,這名女生在家割腕、企圖自殺,家人發現後呼叫120送來。接到患者後,彭主任緊急爲那名女生清創處理傷口,幸虧發現及時,失血不多,女大學生沒有生命危險,當天便出院了。哪知道,就在當晚,那名女生又因服了兩瓶安眠藥而再次送來急救部。當時,女大學生已昏迷不醒,彭主任和值班護士立即進行緊急搶救,又是洗胃,又是輸液解毒,又是吸氧,又是心電呼吸監測等等,搶救了整整一晚後,女生終於甦醒了。留觀治療一天後,病情穩定,女大學生被接回了家。誰料,接連兩次搶救後的第三天,那名女大學生又在家打開煤氣自殺,再一次被家人及時發現,又經彭主任帶領他的同事搶救後轉危爲安。一週後,那名女生開車故意撞上了道路中間的隔離欄,導致腿部骨折,再次被送進了三四醫院急救部。

――短短兩週,那名女生居然“不折不撓”地自殺了4次!當時,彭主任一直苦苦思索:是什麼樣的打擊使一名花季女生如此強烈、如此反覆地想盡辦法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呢?“哀莫大於心死。”在與家長的溝通交談中瞭解到,女生有一個比自己大一年級的男友,在女生家的全力支助下男友出國,原本說好一年後女生畢業也出國,一道留學生活,可男友剛剛出國兩個月就無情地和她分手了,因此,女生便失去了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認爲只有自殺才能擺脫失戀的痛苦……

彭主任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由此認識到:急診醫生只能挽救人肉體上的傷病,而心理上的“傷病”又有何藥可醫?現在的急診易救人的“身命”,難救人的“心命”。他決定想辦法幫助女生徹底走出心病的陰霾,要根治她心上的“傷病”。於是,彭主任爲女生請來了一位心理醫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諮詢和治療,女生終於徹底從失戀的情感桎梏中解脫出來,重新樹立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從這個特殊的病例中彭主任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作爲一名急診醫生,以前僅僅是救助了病人的身體,只解決了表面問題;而有些患者需要更深層次的心理救助,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和心理治療;否則,急診投入大量人力、精力、物力、財力搶救所取得的來之不易的成果,仍會因患者不健康的心理行爲而毀於一旦,甚至出現無法彌補的遺憾。

因此,彭國球主任萌發了去研修醫學心理學的念頭,當一名心理醫生,治病先治“根”,救人先救“心”。醫生既要救人“身命”,也要救人“心命”。從此,彭主任又與醫學心理學結下不解之緣……

保健優於治療,

補“短”重於揚“長”

2001年,彭國球從中科院心理研究生課程班結業後,先後又通過了首批國家和軍隊的心理醫生資格考試,並創建了三四醫院的精神衛生與心理門診,兼職挑起了心身醫學科的大梁。

“我決定研修併兼職投身臨牀心理學,雖然自己要學的東西多了,工作也更忙碌更辛苦了,但能更好地全面掌握醫學的三種武器:‘藥物、語言和手術刀’,這樣,患者無論是肉體的傷病,還是心理的傷病,我都能予以幫助。”彭主任充滿自信地對記者說。

這時的彭主任正在急救醫學和心理治療這兩個園地辛勤耕耘,他無論是作爲科室行政領導,還是學科帶頭人,都得心應手,順風順水……

然而,正當彭國球大展身手的時候,2005年他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調他到中央軍委機關門診部當主任,從事專職幹部保健工作。面對新的任務、新的挑戰,他二話沒說,第二天就到新的崗位報到上班了。“如果說愛一行幹一行是軍人的幸運,那幹一行愛一行就應是軍人的使命。”

自2005年以來,彭主任一直負責八一大樓門診部的醫療保健工作,爲中央軍委辦公廳幹部戰士和離退休老將軍老幹部的醫療保健服務,爲在八一大樓的軍委和總部首長提供醫療急救服務。他曾多次組織對突發疾病的老幹部和首長進行搶救,獲得了各方的高度讚譽。在此期間,彭主任還先後20餘次參加全國“兩會”、國家和軍隊重大外事活動的醫療保障工作,並擔任負責人。他成功搶救的病案被選爲中央保健局教學病例。因成績斐然、貢獻突出,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中共中央保健委員會授予他“中央保健工作先進個人”,中央軍事委員會保健委員會先後兩次授予他“全軍幹部保健工作先進個人”,2013年又榮獲“總醫院建院60週年突出貢獻獎”。彭主任還創造性地提出“人生健康法則”和“人體健康九大營養素”等新的學術觀點,爲我國健康促進和健康教育工作作出理論創新。緣於這些新的學術成就和廣受歡迎的健康宣教,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連續多年授予他“優秀科普專家”,2012年又獲“全國優秀科普名家”等榮譽。

作爲一名資深的臨牀醫療保健心理醫生,彭主任在採訪別向記者闡釋:每個人都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健康賬戶,長大成人後獨立生活時,父母已經給這個專屬的健康賬戶存入了一筆固定的基數。往後的每天每時每事,個人都自覺不自覺地在和這個賬戶打交道,是往自己的健康賬戶裏存“錢”,還是從自己的健康賬戶裏取“錢”?這主要是由自己的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人的健康狀態是由身體最差的器官的功能狀態決定的,而不是由最強的器官的功能狀態所決定。所以,對於個人保健來說,預防優於治療,補“短”重於揚“長”。身體是事業的本錢,健康是幸福的基礎。個人健康的維護在人生每一階段都必須十分重視,並要極其認真對待。每個人都要樹立“保持健康是人生第一責任,保持健康是人生第一要務”的理念,因爲健康不僅屬於自己,同時也屬於我們的家庭,屬於我們的親人和朋友,屬於我們的單位和祖國。

彭主任繼續說,個人在青少年時期就要建立起自己應知必知的有關醫學保健養生防病的知識結構,培養甄別健康信息的一般能力,並在今後的歲月中不斷加以補充完善,讓自己具有科學實用的養生之道、保健之法、強身之術、防病之器。

心理學不僅惠澤患者,

更能服務社會大衆

從1997年起至今,彭主任幫助了數以千計的人擺脫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的痛苦。談及他從醫的職業生涯中橫跨的幾個學科時,談得最多的還是他非常鍾愛的心身醫學。

據記者瞭解,心身醫學主要指研究心身疾病、即“心理生理疾患”的病因、病理、臨牀表現,診治和預防的學科。其廣義的概念是研究人類同疾病鬥爭中一切心身相關的現象,涉及醫學、生物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其含義非常廣泛,是當前國際上引人矚目的新興學科之一。

在採訪中彭主任說:“隨着時代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顯著加快,加之市場經濟不完善、利益分配不合理、誠信信仰缺失,人口獨生子女化、城市化、老齡化等因素,各種社會矛盾更加凸顯,人際關係更加緊張,人們普遍感覺自身承受着來自方方面面的更多、更大的壓力,感覺活得很累,普遍缺乏安全感、幸福感。心理問題、心理疾病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呈現井噴之勢。因心理不健康引發的社會事件時有發生,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積極心理學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曾說,人可以在不增加外在物質條件和不改變客觀環境的情況下,通過調節改變自己的心理,感知更多的快樂幸福,使生活更加美好。這正是當前中國社會最需要的一種社會心理共識。

彭主任在日常工作之餘,潛心鑽研學術,發表了很多醫療、心理保健方面的文章。他提出了個人養生保健“七、八、九、十”的理念和觀點。“七”是爲人處事七和原則:世界和平、社會和諧、單位和順、人際和氣、鄰里和善、家庭和睦、個人和美;“八”是健康法則: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遠離淫毒、避免傷害、充足睡眠、心理平衡、早防早治;“九”是健康九大營養:空氣、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植物營養素;“十”是健康管理十大要點:飲食與體重,運動與休閒,睡眠與情緒,血壓與血脂,血糖與尿酸。

此外,彭國球主任還提出了“和美人生學”。他認爲和美的人生並不注重強調職位的高低、業績的大小、財富的多寡,更注重強調自己內心的平和、中和、內和外順;不注重強調一時,更注重強調一生;不注重強調有多少人生輝煌,更注重強調減少或不留人生遺憾;特別強調的是對和諧社會的貢獻和個人快樂幸福的體驗。人要“成功”,需要許多主觀客觀條件和機遇;所以,任何社會和時代都總是隻有少數人“成功”了,多數人是平凡普通的;而人要“和美”,則更多的只需要主觀的修爲,社會中大多數人通過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就都能達到,“和美”的人可以成爲社會的主體。“成功”的人未必幸福快樂,“和美”的人則一定是快樂幸福的。

推廣普及和美人生學和積極心理學,發展好心身醫學,拯救的不僅僅是一個個痛苦焦慮的患者,還能緩解很多家庭和社會矛盾,解決諸多社會現實問題,服務社會大衆。

採訪中記者偶然瞭解到,彭主任的家鄉正是曾經走出過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戰士雷鋒的故鄉――湖南望城。“雷鋒精神激勵鼓舞着千千萬萬人成長進步,我也是其中之一。雷鋒無私利人、樂於奉獻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彭主任謙遜地說,“我是一個平凡普通的醫生。我相信,常懷感恩心,愛心就常在,好運就常在,快樂就常在。”

專家簡介

飲食養生與保健論文 篇五

長命百歲 十種養生大法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 李其忠

隨着人們自我保健意識的不斷加強,養生已成爲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什麼是養生?如何養生,才能長命百歲呢?所謂養生,是指根據人體生命規律所進行的一切物質上的或精神上的心身護養活動。由此而言,養生實際上是一種健康理念,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養生之道,無處不在。下面,推薦10種養生大法,希望大家能夠科學養生,長命百歲。

一法 養性調神 可得天年

養生首先要養神,通過主動的修德、調志、節慾等多種途徑,保全精神健康,達到形神共養。①修德以怡神。注重修德之人,行事光明磊落,性格豁達開朗,如此則情志怡然安寧,氣血和調,臟腑功能平穩,形與神俱,可得天年。②調志以攝神。通過主動地控制和調節情志活動,可以達到寧心攝神、健康長壽的目的。③節慾以安神。人生在世,孰能無慾。但人之慾望,永無滿足。要想清心寡慾、靜養心神,就應自覺地、盡力地做到薄名利、禁聲色、廉貨財、損滋味、除妄想、去妒忌。養生保健必須保持樂觀的處世態度和豁達的心理狀態。

二法 心態年輕 老而不衰

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生命活力不僅要看生理年齡,更要看心理年齡。觀察周圍,不難看到,有些人年齡不大,卻心態消沉,由此而損及健康;有些人年齡雖大,卻心態年輕,由此而有助健康。因此,中老年人要保持年輕心態,平時要注重精神享受。交誼舞會、茶室聊天、逛街購物、老年大學、老年KTV等,中老年人都可以根據自身喜好不時而爲。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經常外出遊玩,既得到身體上的鍛鍊,又得到心理上的愉悅。若能長期堅持,永不服老的心態極有利於身心健康。

三法 勤用腦 防衰老

現今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容易出現記憶力衰退,失眠多夢,理解能力差等表現。在中老年人則多表現爲近期記憶力減退,本來很熟悉的人名、路名、電話號碼等往往一時想不起來,這些都是大腦衰老的表現。如何延緩和改善大腦功能?目前認爲,積極用腦,維持必要的學習、交流、參與力所能及的公衆活動,是延緩腦衰老的好方法。平時,中老年人要勤用腦,勤思考,看一些有趣的腦筋急轉彎,猜一些小謎語,或者玩一些益智腦力小遊戲,不排除作爲娛樂活動的打牌、麻將等,不僅可以增添生活樂趣,還能有效防止大腦“生鏽”。

四法 午時小憩 子時入眠

人之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這既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健康的保證、養生的途徑。子時,是指晚上11時至次日1時;午時,是指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子午之時均爲陰陽之氣交換之際,睡好子午覺具有重要的養生意義。午時小憩,對上班族而言,有助於消除上午工作的疲勞,也爲下午高效工作積蓄精力。老年人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爲宜。子時入眠,晚上11點至早晨6點爲睡眠黃金時間,容易進入深睡眠狀態。有些年輕人平時睡得很晚,有的甚至出現“晚睡強迫症”,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身心健康。

五法 吃好早餐 節制晚餐

一日三餐,合理安排,是飲食養生的重要內容。現代研究認爲,科學合理的膳食方式應是吃好早餐,滿足午餐,節制晚餐,並強調三餐之中,早餐最重要。早餐不僅要吃飽,而且要吃好。早餐食品既要有豐富的蛋白質,又要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若有條件,早餐要有菜、有飯、有牛奶(或豆漿)。午餐要吃飽,品種要豐富。晚餐則以少而精爲善,不宜過多攝入蛋白質和脂肪,以免肥胖,影響健康。研究證實,城市高血脂症患者比例大幅度上升,與晚餐吃得過飽、過好有關。此外,不可嗜食油炸類、燒烤類等“垃圾”食品。

六法 清淡爲主 葷素搭配

飲食搭配的總原則應該是葷素搭配,粗細混吃,菜譜寬廣,營養全面。膳食有辛、甘、酸、苦、鹹之異。中醫養生理論認爲,“謹和五味”是益壽延年的基本飲食原則。所謂“謹和五味”即是依據人體生理需要,合理調配,適度攝取膳食營養,以滋養人體臟腑氣血。現代研究認爲,許多疾病的產生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偏嗜甜食,易致糖尿病、肥胖症等;偏嗜鹹味,易致高血壓、動脈硬化,或加劇水腫等;偏嗜辛辣,易致便祕、痔瘡,加劇潰瘍病等;偏嗜酸味,對於平素胃酸偏多、胃脘嘈雜吞酸的人,尤爲不宜。對於陽氣不足、脾胃虛弱的人來說,更不可偏嗜苦味,因爲苦味多寒,苦寒易傷陽氣。

七法 動靜結合 以靜爲主

動者屬陽,靜者屬陰,動靜相宜,陰陽協調,是生命變化的內在依據。中醫學基於對動靜的哲學認識,賦予其在生命科學中的具體內涵。動以靜爲前提,動以靜爲基礎。運動容易,寧靜尤難。若肢體運動,心中躁動,不如不動。任何體育運動、養生功法都需要調節呼吸,排除雜念,意守一處,最終達到寧靜狀態,這是所有養生功法的基本要求和最高境界。就運動強度而言,運動後,最高脈率每分鐘應該不超過220次減去年齡。體弱者及老年人,不適於劇烈運動者,建議運動後最高脈率控制在每分鐘190次減去年齡以內。可謂動靜結合,以靜爲主。

八法 戒菸無早晚 飲酒莫過量

吸菸的危害衆所周知,故戒菸無早晚,能戒則戒。一時尚未戒菸者,抽菸時最好將後三分之一的香菸掐掉,因爲越往後抽,焦油含量越高,對身體損害越大。此外,酒爲百藥之王,不少中藥需用酒來炮製,有些處方煎煮時尚須加入適量的酒。適量飲酒,有助於溫通經脈,暢行氣血,消除疲勞,促進睡眠。平素聚會,酒又是營造氣氛的調節劑,不可缺少。但飲酒切忌過量,過量則傷身,過量則亂性,過量則損壽,這是需要大家牢記的。

九法 善於食補 科學養生

食療、食養,對於科學養生很重要。各類人羣,如兒童、老人、孕婦;各類體質,如偏寒性體質、偏熱性體質;各類病證,如腎病、肝病,飲食調補各有宜忌。因此,食療、食養時,需根據食品的調補作用合理選用。①大蒜、韭菜、雞肝、蝦、海蔘等,具有一定的補氣溫陽作用;②、枸杞、白蘿蔔、龜板、鱉甲等,具有滋陰降火作用;③大麥、酸牛奶、蘋果、西紅柿、白菜等,具有健脾開胃作用;④蜂蜜、核桃仁、香蕉、蘋果及富含粗纖維的蔬菜,具有潤腸通便作用;⑤牛奶、蜂蜜、獼猴桃、燕窩、哈士蟆油等,具有潤膚養顏作用。

十法 重視藥補 辨證調補

飲食養生與保健論文 篇六

隨着心身疾病研究的增多,有關性格和癌症的關係也漸漸有些明瞭,明確了不良個性和情緒是癌症啓動和發展過程中的危險因素之一。比如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國曾做過一次大型的食道癌調查,發現個性急躁、易怒的男性最易得食道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國外就有了C型行爲容易導致癌症的研究成果。所謂C型行爲,是美國學者1977年在研究哪些人易得惡性黑色素瘤時提出的一種性格類型,其主要特點就是過分耐心、迴避衝突、過分合作、屈從讓步、控制負性情緒、追求完美。在國內的臨牀研究中也發現,乳腺癌和中年患胃癌的人多是這種性格,愛生悶氣、自我壓抑、不擅表達。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爲了研究心理狀態對健康的影響,設計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把一支支玻璃試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汽水”。結果發現,當一個人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溶於水後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時水中有白色沉澱;生氣時有紫色沉澱。他把人在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鐘後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氣10分鐘會耗費人體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亞於參加一次300米賽跑。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強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緒時都複雜。

中醫認爲,氣血經絡不通,臟腑陰陽失調是疾病的根源,尤其是癌症,整個氣脈不斷打結,越結越多,最終形成一個大疙瘩――腫瘤。

可以這樣形容,生氣憋悶是形成腫瘤的“快捷方式”。臨牀中常常有這種情況出現,有位66歲的老太太,到醫院檢查時是肺癌晚期。仔細詢問情緒方面可知,半年前因家裏面的矛盾心裏窩了一口氣,沒有傾訴,整天愁眉苦臉、失眠睡不好。另外一個是某退休幹部,患了退休綜合徵,悶悶不樂,總鑽牛角尖,總覺得他跟誰都過不去,一年後被檢查出患了食道癌。

生氣總是難免的,但是我們可以儘量減少生氣的次數和氣的大小。比如在生氣之前算一筆生氣的花費,可以發現生氣真的是賠本的買賣:

生氣時通常不能解決問題――賠時間;氣出病來自己還要掏錢醫治――賠錢;給別人造成傷害很難彌補――賠人緣;生氣心情不好,生活質量降低――賠心情。

喜悅是世間最好的藥

七情之中,只有“喜則氣緩”,使氣脈緩和,平時我們之所以感覺身上緊緊的,好像被什麼東西捆住一樣,不輕鬆,胸口也感覺悶悶的,爲什麼?心結太多,直接影響氣脈,使之緊張不放鬆,身體感覺沉重。喜就是喜悅、祥和,古人造“”字,上面草字頭,底下一個“樂”,就是認爲喜樂可以愈病,是世間最好的藥。喜樂的來源是什麼?古人說:“助人最樂”,幫助他人所得到的喜悅是最爲珍貴的,這種從心裏面爆發的喜悅是所有情緒裏面最良性的信息。它所構成的氣脈波動是最爲有益的,這在防癌中可算是功臣之一。

笑,免費的防癌抗癌方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個公園內,聽見一陣朗朗笑聲,只見十幾個身穿白襯衣的中年男子,在草坪上圍坐一圈而仰天大笑。原來,這些人是“笑一笑俱樂部”的成員,他們每天清晨5時半到這裏聚會,用笑聲開始新的一天。每當東方破曉之時,他們便在老師的帶領下,伸展雙臂,把手高高舉過頭頂,然後開始微笑;稍後,則從微笑轉爲“咯咯”的笑;5分鐘之後,雙手放下,自然垂立身體兩側,手指微曲,開始低聲暗笑;幾分鐘過後,又仰天放聲大笑。整個過程約爲一個小時。

據說,“笑一笑俱樂部”風靡印度全國,感染了全世界。印度有句諺語:“你對生活笑,生活也對你笑;你整天哭喪着臉,生活也對你哭喪着臉。”故而印度人大多愛笑。而“笑一笑俱樂部”的創始人、印度醫生卡特利亞經過大量研究之後發現:只要是笑,大腦就會發出指令,讓身體分泌“快樂”的化學元素。所以他經常對學員說,你只要笑,不要問爲什麼笑。笑過之後,你就會身心健康,活力四射。據聞,近幾年全球有5000多家“笑一笑俱樂部”相繼成立。

西方也有句諺語:“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生”。科學證明,笑能使人的肺部擴張,胸部肌肉得到舒展,人在笑聲中如同做了深呼吸運動,並清除了呼吸道的廢物;笑能使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道的活動增強,促進食慾;笑還能使思想放鬆,心情舒暢,有助於睡眠。西方科學家經過研究後認爲,笑能促進內臟器官活動,調節內分泌系統,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緩解病痛,還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美國哈佛大學的哈勃特博士和查爾斯博士曾對“笑”作出如下的定義:笑是一種緩解緊張,進入一種美妙狀態的客觀實在。真心地微笑,無論是對於笑者還是對於他人都會收到一種奇妙的效果:人的心理得到充分放鬆,人體整個神經系統可從緊張狀態下解放出來,人在這種狀態下是最幸福甜美的。當然,只有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微笑纔能有利於健康,如果強顏歡笑而內心苦楚,依舊沒有效果。

無獨有偶,法國一位名叫亨利・理班斯坦的醫學博士也說:“笑,是一種類似於原地跑步的鍛鍊方式,它可以使肌肉強壯,加強心律,加快脈搏,擴張支氣管,加速肺部換氣。不僅等於給內臟按摩,而且也等於給小腹和胸大肌推拿,由於吸收了更多的氧,因而也淨化了血液。另外,笑能提高工作效率,驅除勞動的疲勞,對神經過敏或容易暴躁發怒的人來說,是一劑良藥。”人在笑的時候,腦子裏會產生對健康有益的激素――內啡肽,而內啡肽可使人產生愉悅感,還有鎮痛作用。根據笑的生理效應,這位亨利博士發出忠告說:“爲了你的健康,不應當放棄任何開懷大笑。”

因此,科學家認爲,鼓勵人們儘可能地發揮人生的光明面,用行善、助人、歡樂、愛護與情感來充實生活,以積極的態度來對等人生,乃爲有助於健康、並消除“愁眉打百結”和減少疾病的有效之舉。一個情緒開朗的人,應是嘴邊常掛三分笑的樂者,儘管生活中不免有煩惱和挫折,但卻能有效地調控自己的情緒。

無論是生氣時的自我安慰,還是吉言行善,以及大笑養生,這些都是讓自己沒有心結,或將自己的已有的氣結打開。因爲這樣,身體神經肌肉會放鬆,氣血流行會通暢,腫瘤會繞行。

飲食養生與保健論文 篇七

――鄭集

從貧病少年到留美博士

1900年,鄭集出生於四川省南溪縣一個清貧的農民家庭。他7歲進私塾讀書,14歲升入縣高級國小,17歲才高小畢業。其間,體弱多病的鄭集因病休學多次,不得不比一般同學多花四五年的時間讀完國小。因家中貧寒,鄭集高小畢業後未能再去中學深造。19歲那年,經好友資助20塊銀元,鄭集和一個同學一起去成都尋找出路。1921年夏,鄭集考上了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後因病回家休養,加上對學校設施不滿意,他想轉學到南京。後來,他終於如願考上了東南大學(後改名爲中央大學,即南京大學的前身)。

大學期間,鄭集逐漸對生命活動中的化學變化產生興趣,因此選修了大量的生物學和化學課程。大學畢業後,鄭集留任中央大學農學院助教。1930年,鄭集留學美國繼續深造,專攻生物化學和營養學。爲了獲取更多更好的生物化學和營養學的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鄭集在4年內讀了俄亥俄州立大學、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和印地安那大學的有關課程,接觸了許多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學和營養學專家,並如期獲得了博士學位。1934年,鄭集帶着最新的生物化學和營養學知識,滿懷熱情地回到祖國。

主要願望之一:推動祖國生物化學發展

鄭集一生中的主要願望之一是通過推動中國生物化學教學,培養專業人才來促進祖國生物化學的發展。自1928年大學畢業到1994年的漫長歲月裏,鄭集從未間斷給學生講課、進行科學研究、做學術報告,編寫教材。

鄭集長期在高校工作,承擔着生物化學、營養學等繁重的教學任務。他授課條理清晰,深受好評,學生們都說“聽他的課程就是藝術享受”。從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我國教師奇缺,鄭集不辭辛勞同時在南京大學生物系和第五軍醫大學講授生物化學、營養學課程。

在教學工作的同時,鄭集非常注重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迄今主編教材10多本、300餘篇。20世紀30年代,國內尚無一本自編的生化教材。1937年,中央大學醫學院遷到成都後,鄭集爲了教學需要自己編寫了一本英文版《生化實習指導》,該書在抗戰8年中先後出版3次,被用作後方各校生化實驗課本或教材。自1950年起,鄭集親自編寫《蛋白質化學》《高級生物化學》講義。此後,直到80多歲,鄭集獨自編著出版了多種專著、發表了數十篇科學論著,如《普通生物化學》《衰老與抗衰老》等。

主要願望之二:改進祖國人民健康

鄭集不僅是生物化學大師,也是位營養學大師。幼年多病的經歷,使他對中國人的孱弱體質有切膚之痛,“東亞病夫”的輕蔑稱謂,更讓他深受刺激。他立志要研究營養學,摘去“東亞病夫”這頂屈辱的帽子,改進我國人民健康,延長人類的壽命。他的研究成就主要爲食品營養、大豆蛋白和衰老機制三個方面。

在營養學領域,鄭集於20世紀30年代在國外進行蛋白質營養和骨髓的脂類化學研究。新中國成立後,他主要研究了稻米加工問題、銻劑對血吸蟲病人的毒性問題、鹽篙油的化學組成和食用價值等。自1974年開始,年過古稀的鄭集對衰老生化進行研究,總結出10條健康長壽的經驗,並在論文著作和學術報告中予以推廣。

除了教學、科研,鄭集還一直致力於科學知識的普及工作。爲了普及營養知識、增強國人體質,鄭集爲雜誌、電臺寫了一系列科普文章。1935年夏,南京有報紙報道市民因蕉、芋同食而中毒,引起社會恐慌。爲了澄清事實,保障人民健康,鄭集從180餘對“相剋食物”中選擇流傳最廣的14對進行實驗研究,其中包括香蕉與芋頭、花生與黃瓜、蟹與柿等。鄭集首先用鼠、猴等進行實驗,最後他還自己食用食品進行試驗,結果證明這14對食品均無相剋現象。至於食用後確有不適和中毒的,鄭集調查發現,問題不在食物相剋,而是由於食者本身過敏、食物不潔,或食物本身有毒等原因所致。20世紀30年代,鄭集與周同璧合作在《科學》上連續刊載“營養講話”文章21篇,對早期宣傳普及營養知識起到了重要作用。後來,他還編著了《實用營養學》《食物中毒》《現代中國營養學史料》《中國科學史料叢書》《鑑證長壽:百歲教授的養生經》等著作。

捐出全部房款資助“後生”

92歲時,生活一向簡樸的鄭集賣掉了他居住的小樓,並將3萬美金房款捐了出來。爲此,他曾寫了一首《散財歌》:聚財還須會散財,聚散合理免禍災。取諸社會應反饋,留給兒孫理不該。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給兒孫做奴才。錢多易使人墮落,驕奢淫逸接踵來。從來發富不三代,皆因遺產種禍胎。

鄭集將這3萬美金分成了3份:爲讓窮困而有爲的青年科學工作者能有參加學術會議的費用及刊稿的版面費,分別給《生物化學雜誌》、《營養學報》各1萬美元作爲基金:另1萬美元爲南京大學生物系、生化系、醫學院設立鄭集清寒學生助學基金,現已資助了數百位貧寒學子。他說“希望這點錢能幫助有志於基礎科學研究的年輕人耐住寂寞,早日成才,報答我們深愛的國家和人民。”

身體力行,創造長壽典範

研究衰老機制,探討影響衰老的因素,總結老年人羣的長壽經驗,提出防老之道並堅持以身示範,是鄭集古稀之年開始進行的一項大課題。

根據多年的調查研究,參考古今中外醫學原理和我國諸子百家的養生理論,加上個人的切身體驗,鄭集總結了10條“健康長壽要訣”,並長期實踐着。他特別強調,這10條健康長壽要訣都是久經考驗、行之有效的正確規律,不能認爲是老生常談,如能逐條切實遵行,一定有益於健康長壽。

健康長壽10要訣

1 思想開朗、樂觀、積極,情緒穩定;

2 生活有規律,包括工作、休息、飲食和大便;

3 堅持適當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

4 保證合理營養和充足、安靜的休息和睡眠;

5 注意飲食衛生,切忌暴飲暴食;

6 嚴戒菸,少飲(淡)酒;

7 節制,戒絕不良嗜好及有礙健康的習慣;

8 不忽視小病,勿迷信單方或擅自處方服藥;

9 注意環境衛生,多與溫和陽光和新鮮空氣接觸;

10 注意勞動保護,防止意外傷害。

作息時間表

鄭集的生活作息極有規律,早晨5點準時起牀,花1小時在牀上按摩一遍,從頭皮、眼、耳、鼻、喉、胸、腹、腰、四肢直至腳趾,達到舒經活絡、促進新陳代謝的目的。中午I 2點準時吃午飯,12:45上牀午睡,下午14:30~15:00起牀,晚上21:30~22:00就寢。

一日三餐:牛奶稀飯藕粉

鄭集的長壽菜單並不複雜。早晨運動完後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服複合維生素片。7點吃早飯,牛奶、雞蛋、饅頭、麪包、蛋糕等換着吃,加點粗糧,再補充一點紅

棗、枸杞、桂圓。午飯是一葷兩素一湯配稀飯,多以時令蔬菜爲主。晚飯是藕粉、包子、麪條、餛飩之類容易消化的食物,20:30喝酸奶。

鄭集喜歡吃甜的水果,還愛吃香蕉,一般中午、晚上備吃半根,可以潤腸通便。他不主張服用補品及保健品,只吃便宜的國產維生素,而且也不是每天都吃。

鄭集曾爲自己的需要編制了一套簡易健身操

1 快步走200~400步;

2 騎馬式半蹲;

3 雲手;

4 划船、扯篷、撒網;

5 鳳凰展翅;

6 壓腿;

7 並膝旋轉;

8 搖頭擺尾;

9 游水;

10 左右彎腰;

11 左右開弓;

12 捶腰摩腹;

13 單舉手;

14 拍胸呼吸;

15 頭部運動;

16 跳動和原地踏步

17 立正靜思。

南京醫科大學營養學教授馬鳳樓與鄭集相識40多年。她認爲,鄭集健康長壽的核心在於以下3點。

第一,唯物的生死觀。鄭集認爲,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要改變這個客觀程序是無能爲力的,只有順其自然,不能強求,但可自我調控身心,發揮一定的主觀能動性。這在其《生死辨》(1974年)一文中有明確的表述。

第二,科學的養生觀。鄭集根據人的健康要求安排生活制度,根據機體的生理需要組織平衡膳食,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和三餐食譜標準。他不吃保健品,只按時定量服用各種維生素作爲膳食補充劑,並定時足量飲水。他嚴格執行以上所有規定,不隨意更改。

第三,持之以恆的堅強動力。鄭集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着以上生活規律,雷打不動,即使在百歲晚宴時也只吃少量食物,並在20點前回家休息。這種程序化的生活,一般人是很難堅持的,但鄭集以巨大的毅力做到了。

正確的理論加上認真的實踐纔會產生有效的成果。鄭集以自己的健康水平證實了這一點。他80歲到成都參加生理科學會議時,在衆人中矯健地第一個登上了青城山頂:會後80天內到西南各省市18個單位做了24次學術報告:85歲以後他纔將每天工作11小時減爲7小時; 100歲以後才基本不去辦公室上班:90歲時應邀去朝鮮出席老年學及老年醫學學術會議並做了2個報告;100多歲還能坐、能站、能寫,現在110歲,接待客人還能侃侃而談1個多小時不停頓。

鄭集目前的身體狀況明顯優於同齡人,只是因爲前幾年摔了一跤,現在不能行走了,但上肢還很有力,能直坐很久而不用靠背。最突出的是,鄭集思維清楚,談起個人經歷、學術觀點來如數家珍,對自己的文字資料,家中的大小事件處理得井井有條,連家用開支都清清楚楚。

飲食養生與保健論文 篇八

關鍵詞:新世紀醫學模式:鍼灸醫學;導引醫學;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R-1;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197(2008)04-005-04

衆所周知,在鍼灸已成爲世界醫學百花園裏的一枝奇葩的今天,在世界鍼灸熱不斷持續升溫的今天,在鍼灸醫學理論研究與臨牀實踐都取得了日新月異之輝煌碩果的今天,在鍼灸醫學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政府與人民關注和歡迎的今天,鍼灸醫學的宗旨要求我們不斷提升該學科水平。但怎樣才能理性務實、科學和諧,從醫學模式層面的高度來實現與達到這一目的呢?爲了讓鍼灸醫學更好地爲人類的健康與長壽事業服務,這正是每一位鍼灸醫學工作者與研究者,多年來都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的主題,這亦是筆者作爲一名普通鍼灸醫學工作者與研究者之義務、責任感、使命感及緊迫感驅使所必須思考的主題。

一個全新的科學理念可以影響、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一個嶄新的醫學模式,可以促進、引領中國與世界的鍼灸、整個中醫乃至整個醫學的發展、進步、飛躍與革命。20世紀末,筆者從“人乃醫學之本”的戰略高度,率先將新世紀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和被動(醫生做的治療、保健與美容)與主動(醫生指導下患者做的治療、保健與美容)相結合的醫學模式的研究成果公之於世。這是在縱觀了人類醫學模式發展史的基礎上,歷經30餘年的思考、實踐、探索與努力之心得體會。由於新世紀醫學模式涵蓋了與人類疾病、健康與鍼灸治療有關的全部因素,真正從整體醫學的觀點出發,全面地分析了各種內、外因素對健康、美容與長壽之綜合作用。生物――心理――社會和被動與主動相結合的嶄新醫學模式,既涵蓋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即現代醫學模式之全部內容,又彌補了現代醫學模式之不足。其核心是在充分肯定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人類疾病、健康、美容與長壽積極重要作用之同時,突出強調了還應高度重視以人爲本、醫患互動的被動與主動相結合之原則,它是對現代醫學模式之反思、補充、昇華和整合後的更爲先進的科學的醫學模式。它對人類的疾病、健康、美容和長壽均有着重要的影響和積極的意義。故新世紀醫學模式越來越引起普通民衆、鍼灸界、按摩界、康復界、美容界、養生界與醫學界的有識之士對它的關注、歡迎與支持。

1 新世紀醫學模式有利於鍼灸與東西方醫學的交流和發展

提倡新世紀醫學模式有利於鍼灸醫學與東西方醫學的交流與發展,爲什麼呢?因它是以人爲本、醫患互動,讓有限資源最大化的醫學模式。因它是注重調動醫者與患者兩方面的積極因素,注重調動與激發患者自身顯在的和潛在的療能及美能來爲鍼灸療效服務。故它較以往任何醫學模式都更有利於鍼灸提高療效,擴大了鍼灸治療範圍及領域(如預防、美容、養生等領域),有利於中西醫優勢之互補,有利於鍼灸醫學與東西方醫學之互相交流、促進和發展。它集預防、治療、康復、美容、養生、減肥、催眠等諸多功能於一身,因此更符合鍼灸醫學與未來醫學之冀望和發展。

2 新世紀醫學模式有利於鍼灸充分利用人類與疾病作鬥爭的勞動成果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裏,人類在與疾病作鬥爭的幾千年過程中,用巨大的付出,高額的代價換來了兩大系列勞動成果與智慧結晶:即藥物療法與非藥物療法和被動(醫生的)治療與主動(患者的)治療。在當前由於使用的藥物越來越多、越來越新,與藥物相互作用之研究大大滯後於新藥應用之研究等原因,致使藥物之毒副作用、過敏性、耐藥性、致癌、致畸、致突變等“藥害”氾濫成災,既而對人類的健康、美容和長壽爲害嚴重。如有統計資料顯示:1999年僅在我國因藥物不良反應而致死的人數就高達19萬之多;2001年我國用藥不合理比例高達26%;2003年僅我國因藥物不良反應占住院病人比率約爲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不合理用藥與藥害,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而且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我國每年由於濫用抗生素引起耐藥菌感染一項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百億元以上;全世界死亡病例有1/3與用藥不當有關。從改革開放以來,僅我國因美容而毀容的事件就高達20萬件之多。還有研究資料揭示,影響人的健康與長壽的因素中:遺傳佔15%,社會環境因素佔10%,氣候因素佔7%,醫療因素佔8%,自體康復因素(自體的免疫力、心理素質、生活方式等)佔60%,由此亦不難看出:對針灸治療中調動與激發主動(患者的)積極因素在臨牀、康復、養生與美容等領域中的作用之重要性。而現代醫學模式及其目下國內外鍼灸現狀恰恰忽視了被動(醫生的)和主動(患者的)這兩個積極因素,而新世紀醫學模式則是高度重視調動被動(醫生的)與主動(患者的)這兩個積極因素。在世界鍼灸熱不斷持續升溫與鍼灸醫學的宗旨要求我們不斷提升該學科水平之際,我們爲什麼不可以在充分肯定、重視與應用並不斷髮展和完善以被動(醫生的)爲主的鍼灸治療的同時,採用被動治療(醫生的)與主動治療(醫生指導下患者的以導引運動爲主的運動處方、行爲處方和非藥物療法)相結合的更科學合理的新的鍼灸治療模式呢?!因這不僅科學實用,有利於鞏固與提高鍼灸療效,擴大鍼灸治療範圍與領域,加快康復進程,有利於大大節省醫療費用與提高有限的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於人們的健康、美容與長壽等許多好處,而且科學經濟、簡便易行,有利於鍼灸醫學與整個醫學自身的發展、進步。

3 新世紀醫學模式有利於鍼灸之局部與整體相結合的治療原則和整體醫學的發展

主動治療的恰當應用是不是除了有利於鍼灸提高療效,擴大治療範圍,減少併發症等好處外,還有利於鍼灸的局部與整體相結合的治療原則和鍼灸向整體醫學的發展?因主動治療(即以導引鍛鍊爲主的非藥物療法)是在重視局部(患部)治療之同時,還重視患者整體(全身)的輔助治療,以期通過改善、調動和增強患者整體健康水平而影響、帶動和促進局部患處之不利因素向好的方面轉化,以達到痛減病除與美容之目的。故其非常適宜作爲完善與提高鍼灸被動(醫生的)治療效果之良好輔助措施和手段。

4 新世紀醫學模式有利於人類六大健康與生命理念的轉變

在21世紀之今天,在2003年4月15日,人類基因組序列圖譜的測繪工作已全部完成之今天,在國際人類蛋白質基因工程計劃已啓動之今天,在破解人體生命奧祕的研究工作不斷完善、發展之今天,是信息爆炸之時代,是知識經濟之時代,是數碼技術之時代,它們在影響、改變社會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同時,人類至少面臨着六大健康與生命理念的轉變:

(1)由有病治病轉爲無病保健。有研究資料提示:在預防保健上每投資1元錢,就相當於節省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醫療費,故不難明白,無病保健總是比有病治病方便、經濟、實惠、科學的多。鍼灸學科應該向預防醫學這方面伸延,必有作爲、大有可爲。

(2)由藥物治療轉爲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相結合。非藥物療法亦是幾千年來人類與疾病作鬥爭的勞動成果和智慧結晶,而且它具科學實用,經濟簡便,療效顯著,實用範圍廣,靈活性強,可作爲綜合治療措施和無任何毒、副作用等一系列優點,故這既有利於節約許多不必要的藥物浪費和開支,又有利於增加療效,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擴大治療範圍或領域(如美容、養生、康復等),提高人們的生存質量。

(3)由單一的被動(醫生的)治療轉爲被動(醫生的)治療與主動(在醫生指導下的患者的)治療相結合。因爲醫生鍼灸和藥物的作用只治得一時,而治不了一世;而且這亦是從鍼灸治療疾病的療效常常是綜合因素作用之結果的實際出發。故充分調動被動與主動這兩個積極因素,不僅有利於鍼灸醫學的發展、進步和疾病的康復,且還有利於鍼灸醫者與人類自身的美容、健康和長壽。

(4)由痛苦地離開人間轉爲頤養天年、長命百歲與無疾而終。頤養天年、長命百歲與無疾而終纔是人們離開人世的共同美好和幸福之宿願,亦是歷來鍼灸醫學與整個醫學進步和追求之一。

(5)從20世紀的疾病醫學轉爲向21世紀的健康醫學方向發展。20世紀末,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21世紀不應該繼續以疾病爲主要研究對象,而應該把人的健康作爲醫學的研究方向”。而且這也完全符合鍼灸、整個中醫、西醫的發展與進步的規律。

(6)由當前鍼灸界和中外醫學界,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極力推崇,轉爲發展與進步到對“生物――心理――社會和被動(醫生的)與主動(患者的)相結合”醫學模式。醫學模式發展史提示我們:一定的醫學模式總是與一定的時代人類科學技術及哲學思想的整體水平相適應。醫學模式是一個動態概念,而非一成不變,總是隨着醫學的發展而發展、轉換。當一種醫學模式對其涵蓋的領域內發生的變化,對產生的新課題已無法做出合理解釋與適當處理時,理所當然應被一種更有生命力的醫學模式所代替。這就是新世紀醫學模式爲什麼會自然而然誕生的內在根源和歷史必然。人們知道,1977年恩格爾提出現代醫學模式,雖是人類醫學史上又一大進步,且在過去的20多年裏對醫學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並今後仍將是推動醫學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現代醫學模式之侷限性、消極性及不足也漸顯露,還亦有阻礙鍼灸醫學與整個醫學臨牀療效與醫學研究的進一步提高和發展之嫌。目前,無論是國內外,還是中西醫,也無論是“鍼灸醫學”、“主流醫學”、“非主流醫學”還是“整合醫學”,通常均是將患者視做被動接受治療的對象。高度重視調動主動(患者的)和被動(醫生的)這兩個積極因素,用被動治療(由醫生做的治療)與主動治療(在醫生指導下由患者自身做的治療)相結合的原則,作爲它更好爲患者服務的指導原則之一。

5 新世紀醫學模式能使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

有專家指出:新世紀醫學模式能使人類的平均壽命至少延長10年以上,是真的嗎?爲什麼呢?一點不假。因有資料表明,僅2000年,全世界死於心腦血管病的人數爲1530萬,佔世界死亡人數的1/4。這慘痛的歷史經驗提示我們:如果人們能遵循維多利亞宣言主張的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適酒和心理平衡四個健康原則,則可使高血壓病減少55%,腦卒死、冠心病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減少1/3,人類的平均壽命就能延長10年以上,而且生活質量還可大大提高。而新世紀醫學模式不僅涵蓋了維多利亞宣言的這四大“健康基石”,且給出了一個嶄新的醫學模式及一系列豐富多彩、科學實用、簡便高效的防病治病與美容養生方法。

主動治療還涵蓋:①自然療法中的泉水療法、巖洞療法、高山療法、森林療法、香花療法、泥土療法、熱沙療法、空氣療法、日光療法和方向療法等;②物理療法中的色彩療法、香氣療法、冷療、熱水療、磁療、聲療、蠟療、激光療法、紅外線照射療法、遠紅外線照射療法、體頻照射療法等;③藝術療法中的音樂療法、舞蹈療法、戲劇療法、書法療法、繪畫療法、雕塑療法等;④文娛療法中的風箏療法、釣魚療法、彈琴療法、弈棋療法、玩具療法等。主動治療還包含了體育療法、刮痧療法、以情制情療法和飲食等療法的全部內容。只要比較,就不難看出新世紀醫學模式的經濟實用、效果巨大、優點顯著和潛能無窮。故其非常適合作爲完善鍼灸被動治療的良好輔助措施與手段。

6 導引醫學

導引醫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豐富的科學內涵。它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時代的新意。它集特有的呼吸運動、肢體運動與自我穴位按摩於一身。它是調發身姿健、容貌美卓有成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東方文化精粹中一個科學、實用的組成部分。

導引是一門健與美的藝術,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這顆東方醫學寶庫中的明珠集防病治病、啓迪智慧、美容抗衰、激發潛能、增壽延年等衆多神奇效果於一身,爲歷代醫家巨匠和道、儒、法、武等諸子百家所推崇。然而,由於種種歷史條件的侷限,前賢們終未能提高到現代醫學理論基礎及一系列近代科研成果(如:控制論、系統論、信息論、微循環理論、全息生物醫學及生命衰老機制等)的高度來認識它。

導引醫學根本不同於當今中、西醫的其它醫療方法。它在鎮靜神經、安定情緒、活利氣血、通經活絡、調整身心、調理臟腑、健美形體、愉悅精神等方面之功能,是當今中、西醫的其它醫學方法所無法與之比擬的。其還汲取了中國古代氣功中具有防病治疾作用瑰寶的“噴氣法”、印度的“瑜珈術”、日本的“水晶體操”、中華武術裏具有強身健體作用的“氣功拍打法”、傳統的自我經穴按摩、現代穴位按摩美容法、健身法等營養於一身。其特點是:

(1)身心合一。做導引時要求集中思想,排除雜念,身心合一、意氣合一、內外合一、動靜結合。這有利於更好地調動肌體內的自我顯在的與潛在的療能與美能。

(2)一專多能、健美統一。做導引的同時,還能讓練習者兼獲預防、治療、康復、減肥、催眠、強身、養生等諸多效果。

(3)整體與局部相結合。導引醫學緊緊抓住與突出了中醫之整體觀和辨證施治的理論特色,科學地將提高整體之健康水平與改善局部之微循環緊密地結合起來。

(4)植根於中醫理論。導引醫學既深深植根於中醫理論之沃土,又汲取了現代醫學與一系列近代科研成果之營養。它不僅充分展現了陰陽、五行、臟腑、氣血、經絡、三寶、整體觀、辨證施治和天人合一等理論特色,而且它亦是中醫所有臨牀裏唯一真正能充分展現天人合一之博大精深與優勢,且汲取了神經體液學說、控制論、系統論、信息論、微循環理論、全息生物醫學及生命衰老機制等理論精華獨具特色的治療、美容、健身、益壽法。

(5)可作爲綜合措施。導引醫學可單獨施行,亦可同當今鍼灸治療及中、西醫的其它被動治療方法配合實施,以鞏固、提高鍼灸療效和擴大鍼灸治療範圍與領域和減少毒副作用。

(6)自我健美。做導引常常無需他人幫助,便能實現自我治療、健美目的。如亞健康狀態等症,導引鍛鍊則有良好的自我治療、健美效果。

(7)經濟、簡便易行。習練者只要有明確的康復、治療、美容、保健及養生要求,選定適當的練習內容,便可在家或適當的場地進行練習,既不需要花錢,也不需要其它的醫療設備和藥物。

(8)科學、靈活性強。習練者可根據自己的康復、治療、美容目的,選擇適宜的導引鍛鍊習練即可。如想減肥就按《經絡減肥美形法》練習;想消除皺紋就按舒皺法、美容法、美顏法習練;想長壽就按延年法、抗衰法練習;想治感冒就按《治療感冒新法》治療;牙痛就按《治療牙痛新法》施治;失眠就按《失眠防治法》治療等等。

(9)安全、無副作用。導引醫學只要按規章施行,是一種綠色環保、安全、無任何毒、副、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的祛病、健身、美容、益壽法。

由於導引醫學是能爲人們提供高效、速效、特效、長效,安全可靠,無(或儘量少)創痛,無毒、副、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自然、科學、健康的治療、美容方法和由於它不僅可以被施用於鍼灸臨牀與美容場所,還同樣可方便於大家自己施用於家庭與人們在晨起晚寢的閒暇或工餘之時和經濟省錢等衆多優長,使其雖起步較晚,但前景廣闊無限,不可限量,有待大家共同努力開拓。

透過全文及本人30餘年在國內外臨牀效果的提示:新世紀醫學模式對針灸醫學在模式、理論、臨牀及鍼灸科研,鍼灸醫學教育,如:教材、教學、課程設置、教師的知識結構的更新與鍼灸人才的培養和鍼灸醫學的發展方向等多個方面與層面,都提供了廣闊的拓展與調發患者自身治療潛能的空間及科學新穎、簡便經濟、理性務實、易於實行、豐富多彩的堅實理論與技術支持。爲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和深信,這一嶄新的新世紀醫學模式與鍼灸醫學發展的新思路,在慧眼鴻儒的同仁和醫學拓荒者們的共同努力奮鬥、辛勤耕耘下,必將以它亮麗之風采、旺盛之生命活力、豐富之科學內涵、輝煌之成就、累累之碩果,炫耀於世界鍼灸醫壇和整個世界醫壇,造福於全人類。

參考文獻:

[1] 魏慧。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挑戰:新世紀醫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中華中西醫臨牀,2002,11(2):1-8.

[2] 魏慧。預防‘非典’自我按摩保健法[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3.

[3] 賀紹文,魏稼。醫學模式的新突破[J].中華中西醫結合,2003,6(3):2-3.

[4] 田從豁。一個人類醫學模式發展史的新里程碑[J].中華中西醫臨牀,2003,8(3):884-886.

[5] 魏慧。新世紀醫學模式與SARS治療的思考[J].中華中西醫臨牀,2003,12(3):1504.

[6] 魏慧。保健美容的中國新型按摩[M].法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

[7] 魏慧。人體康復美容養生圖解手冊[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

[8] 魏慧。新世紀醫學模式與醫學發展的新思路[J].中外健康文摘臨牀醫藥版,2007,4(7):11-15.

[9] 吳鑫。一篇醫學論文引發的思考[J].健康大視野,2007(8):114-115.

[10] 魏慧。以人爲本 醫患互動――新世紀醫學模式與防治和研究流感的新思路[J].亞太傳統醫藥,2007,3(9):5-8.

飲食養生與保健論文 篇九

【關鍵詞】糖尿;飲食注意;治療目的

糖尿病爲慢性終身性疾病,由於其合併症及藥物副作用的影響,病死率很高。目前強調,糖尿病應堅持早期、長期、綜合治療及治療方法個體化的原則,具體治療措施以適當的運動鍛鍊和飲食治療爲基礎,根據病情結合藥物治療。對於糖尿病來說,飲食治療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療,合適的飲食有利於減輕體重,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謝紊亂和高血壓。營養治療黃金法則(1)控制總熱量,維持理想體重。 所謂理想體重是指不會對身體的正常功能造成不良影響的體重,通俗地講,也就是不胖不瘦。理想體重(千克)=身高(釐米)-105(或110)。

1 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目的

(1)糾正代謝紊亂,使血糖、血脂達到或接近正常值並消除症狀。(2)防止或延緩血管或神經系統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3)維持成年人的正常體重,使肥胖者減輕體重,消瘦者增加體重。(4)保證兒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發育並能維持較強的體力活動。

2 糖尿病人的營養原則

糖尿病人的營養原則包括:

(1)適度控制體重。(2)飲食總熱量的25%-30%應來自脂肪和油。碳水化合物供應占總熱量的55%~65%,主要應爲複合碳水化合物及富含可溶性食物纖維素的碳水化合物,如蔬菜和全麥食品。(3)蛋白質不多於總熱量的15%。(4)食物的選擇可根據各國的不同食物品種而因地制宜進行指導。

(5)口服降糖藥或用胰島素的病人應每天平均分配進食量。(6)可用非熱卡性甜味劑(山梨醇和果糖)。(7)食鹽限量在10克/天以內。(8)限制飲酒。

糖尿病應根據病情采取低鹽低脂飲食,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合理的飲食調護:進食高纖維食物,尤其減少如蛋黃,動物肝臟,豬油。

3 飲食對糖尿病人的治療

3.1 關於一些食物的藥膳作用

薏米50克,粳米50克,煮粥。作用:出燥熱,利腸胃,健身益氣,解煩渴,用於各類糖尿病。

綠豆粥,綠豆50克,粳米50克,煮粥。作用:清熱解毒,止煩渴,用於糖尿病有煩渴者,可當配餐食用。

白蘿蔔米粥,大蘿蔔一個,大米50克。煮粥食用。作用:消食利隔,下氣消脹,潤肺通便,也可充飢,用於糖尿病易飢、腹脹、便祕者。

3.2 飲食的改變

3.2.1 改進進餐順序

(1)飯前先吃一點生黃瓜或西紅柿;(2)吃飯先喝湯;(3)吃飯先吃些用餐的菜,再吃主食和蔬菜。

3.2.2 改變進餐方法

(1)細嚼慢嚥:喝湯不要端起碗喝,既不文明又不雅觀,用小勺一勺一勺喝。吃飯一口一口吃,不要狼吞虎嚥。(2)在餐桌上吃,不要端碗盛上菜到處走。

3.2.3 改變進餐習慣

少吃零食,少葷多素,少肉多魚,少細多粗,少油多清淡,少鹽多醋,少煙多茶,少量多餐,少吃多動,少稀多幹。

3.2.4改變進餐品種

(1)吃菜吃帶葉、莖類蔬菜,少吃根、塊莖的菜。(2)不吃油炸食物或過油的食物。(3)不要勾芡,澱粉高。(4)不要吃含澱粉高的食物,如吃要交換主食。(5)血糖控制好的在兩餐中間吃水果,但不要喝果汁。(6)喝湯去掉上面的油。(7)吃肉絲比吃肉片、肉排、紅燒肉好。(8)吃帶刺魚比吃魚塊好,因爲可以減緩進餐速度,增加飽腹感。(9)吃帶骨頭肉比吃燉肉好,既滿足食慾要求,吃進的肉量又不大。(10)吃雞肉去掉雞皮及肥肉。

3.2.5 改變烹調方法

(1)吃氽、煮、蒸、拌、滷的菜比吃炒菜好,可以減少油的攝入。(2)吃麪條要多做菜。(3)吃魚吃清蒸魚,酸菜魚或清燉。

4 結論

(1)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療法,是一切治療方法的前題,適用於各型糖尿病病人。輕型病例以食療爲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須在飲食療法的基礎上,合理應用體療和藥物療法。只有飲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藥或胰島胰才能發揮好療效。否則,一味依賴所謂新藥良藥而忽略食療,臨牀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2)飲食療法應科學合理,不可太過與不及。即不能主觀隨意,也不能限制過嚴,一點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現酮症。應根據自己的病情、體重、身高,嚴格地進行計算,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科學地、合理地安排好飲食,達到既滿足人體最低需要,又能控制總熱量的目的。

(3)科學地安排好主食與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輕視副食。雖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應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質、脂肪進入體內照樣有一部分也可變成血糖,成爲血糖的來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謝中分別有58%和10%變成葡萄糖。這類副食過多,也可使體重增加,對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應合理搭配,否則照樣不能取得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陰文婭, 黃承鈺, 劉磊, 胡建娟。糖尿病病人膳食生糖效應與膳食纖維攝入的關係研究[A].中國營養學會第十次全國營養學術會議暨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彙編[C].2008.

飲食養生與保健論文 篇十

論文摘要:新世紀醫學模式指導下的鍼灸醫學發展的新思路,是鍼灸醫學科學思想論與方法論的一次發展、進步、飛躍與革命。學會與掌握了新世紀醫學模式和導引處方,不僅可以不用花一分錢,便能大大有利於鞏固與提高鍼灸療效,擴大鍼灸治療範圍和領域(如預防、美容與養生等),而且有利於醫者本身的健康和長壽。

衆所周知,在鍼灸已成爲世界醫學百花園裏的一枝奇葩的今天,在世界鍼灸熱不斷持續升溫的今天,在鍼灸醫學理論研究與臨牀實踐都取得了日新月異之輝煌碩果的今天,在鍼灸醫學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政府與人民關注和歡迎的今天,鍼灸醫學的宗旨要求我們不斷提升該學科水平。但怎樣才能理性務實、科學和諧,從醫學模式層面的高度來實現與達到這一目的呢?爲了讓鍼灸醫學更好地爲人類的健康與長壽事業服務,這正是每一位鍼灸醫學工作者與研究者,多年來都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的主題,這亦是筆者作爲一名普通鍼灸醫學工作者與研究者之義務、責任感、使命感及緊迫感驅使所必須思考的主題。

一個全新的科學理念可以影響、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一個嶄新的醫學模式,可以促進、引領中國與世界的鍼灸、整個中醫乃至整個醫學的發展、進步、飛躍與革命。20世紀末,筆者從“人乃醫學之本”的戰略高度,率先將新世紀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和被動(醫生做的治療、保健與美容)與主動(醫生指導下患者做的治療、保健與美容)相結合的醫學模式的研究成果公之於世。這是在縱觀了人類醫學模式發展史的基礎上,歷經30餘年的思考、實踐、探索與努力之心得體會。由於新世紀醫學模式涵蓋了與人類疾病、健康與鍼灸治療有關的全部因素,真正從整體醫學的觀點出發,全面地分析了各種內、外因素對健康、美容與長壽之綜合作用。生物——心理——社會和被動與主動相結合的嶄新醫學模式,既涵蓋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即現代醫學模式之全部內容,又彌補了現代醫學模式之不足。其核心是在充分肯定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人類疾病、健康、美容與長壽積極重要作用之同時,突出強調了還應高度重視以人爲本、醫患互動的被動與主動相結合之原則,它是對現代醫學模式之反思、補充、昇華和整合後的更爲先進的科學的醫學模式。它對人類的疾病、健康、美容和長壽均有着重要的影響和積極的意義。故新世紀醫學模式越來越引起普通民衆、鍼灸界、按摩界、康復界、美容界、養生界與醫學界的有識之士對它的關注、歡迎與支持。

1新世紀醫學模式有利於鍼灸與東西方醫學的交流和發展

提倡新世紀醫學模式有利於鍼灸醫學與東西方醫學的交流與發展,爲什麼呢?因它是以人爲本、醫患互動,讓有限資源最大化的醫學模式。因它是注重調動醫者與患者兩方面的積極因素,注重調動與激發患者自身顯在的和潛在的療能及美能來爲鍼灸療效服務。故它較以往任何醫學模式都更有利於鍼灸提高療效,擴大了鍼灸治療範圍及領域(如預防、美容、養生等領域),有利於中西醫優勢之互補,有利於鍼灸醫學與東西方醫學之互相交流、促進和發展。它集預防、治療、康復、美容、養生、減肥、催眠等諸多功能於一身,因此更符合鍼灸醫學與未來醫學之冀望和發展。

2新世紀醫學模式有利於鍼灸充分利用人類與疾病作鬥爭的勞動成果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裏,人類在與疾病作鬥爭的幾千年過程中,用巨大的付出,高額的代價換來了兩大系列勞動成果與智慧結晶:即藥物療法與非藥物療法和被動(醫生的)治療與主動(患者的)治療。在當前由於使用的藥物越來越多、越來越新,與藥物相互作用之研究大大滯後於新藥應用之研究等原因,致使藥物之毒副作用、過敏性、耐藥性、致癌、致畸、致突變等“藥害”氾濫成災,既而對人類的健康、美容和長壽爲害嚴重。如有統計資料顯示:1999年僅在我國因藥物不良反應而致死的人數就高達19萬之多;2001年我國用藥不合理比例高達26%;2003年僅我國因藥物不良反應占住院病人比率約爲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不合理用藥與藥害,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而且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我國每年由於濫用抗生素引起耐藥菌感染一項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百億元以上;全世界死亡病例有1/3與用藥不當有關。從改革開放以來,僅我國因美容而毀容的事件就高達20萬件之多。還有研究資料揭示,影響人的健康與長壽的因素中:遺傳佔15%,社會環境因素佔10%,氣候因素佔7%,醫療因素佔8%,自體康復因素(自體的免疫力、心理素質、生活方式等)佔60%,由此亦不難看出:對針灸治療中調動與激發主動(患者的)積極因素在臨牀、康復、養生與美容等領域中的作用之重要性。而現代醫學模式及其目下國內外鍼灸現狀恰恰忽視了被動(醫生的)和主動(患者的)這兩個積極因素,而新世紀醫學模式則是高度重視調動被動(醫生的)與主動(患者的)這兩個積極因素。在世界鍼灸熱不斷持續升溫與鍼灸醫學的宗旨要求我們不斷提升該學科水平之際,我們爲什麼不可以在充分肯定、重視與應用並不斷髮展和完善以被動(醫生的)爲主的鍼灸治療的同時,採用被動治療(醫生的)與主動治療(醫生指導下患者的以導引運動爲主的運動處方、行爲處方和非藥物療法)相結合的更科學合理的新的鍼灸治療模式呢?!因這不僅科學實用,有利於鞏固與提高鍼灸療效,擴大鍼灸治療範圍與領域,加快康復進程,有利於大大節省醫療費用與提高有限的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於人們的健康、美容與長壽等許多好處,而且科學經濟、簡便易行,有利於鍼灸醫學與整個醫學自身的發展、進步。

3新世紀醫學模式有利於鍼灸之局部與整體相結合的治療原則和整體醫學的發展

主動治療的恰當應用是不是除了有利於鍼灸提高療效,擴大治療範圍,減少併發症等好處外,還有利於鍼灸的局部與整體相結合的治療原則和鍼灸向整體醫學的發展?因主動治療(即以導引鍛鍊爲主的非藥物療法)是在重視局部(患部)治療之同時,還重視患者整體(全身)的輔助治療,以期通過改善、調動和增強患者整體健康水平而影響、帶動和促進局部患處之不利因素向好的方面轉化,以達到痛減病除與美容之目的。故其非常適宜作爲完善與提高鍼灸被動(醫生的)治療效果之良好輔助措施和手段。

4新世紀醫學模式有利於人類六大健康與生命理念的轉變

在21世紀之今天,在2003年4月15日,人類基因組序列圖譜的測繪工作已全部完成之今天,在國際人類蛋白質基因工程計劃已啓動之今天,在破解人體生命奧祕的研究工作不斷完善、發展之今天,是信息爆炸之時代,是知識經濟之時代,是數碼技術之時代,它們在影響、改變社會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同時,人類至少面臨着六大健康與生命理念的轉變:

(1)由有病治病轉爲無病保健。有研究資料提示:在預防保健上每投資1元錢,就相當於節省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醫療費,故不難明白,無病保健總是比有病治病方便、經濟、實惠、科學的多。鍼灸學科應該向預防醫學這方面伸延,必有作爲、大有可爲。

(2)由藥物治療轉爲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相結合。非藥物療法亦是幾千年來人類與疾病作鬥爭的勞動成果和智慧結晶,而且它具科學實用,經濟簡便,療效顯著,實用範圍廣,靈活性強,可作爲綜合治療措施和無任何毒、副作用等一系列優點,故這既有利於節約許多不必要的藥物浪費和開支,又有利於增加療效,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擴大治療範圍或領域(如美容、養生、康復等),提高人們的生存質量。

(3)由單一的被動(醫生的)治療轉爲被動(醫生的)治療與主動(在醫生指導下的患者的)治療相結合。因爲醫生鍼灸和藥物的作用只治得一時,而治不了一世;而且這亦是從鍼灸治療疾病的療效常常是綜合因素作用之結果的實際出發。故充分調動被動與主動這兩個積極因素,不僅有利於鍼灸醫學的發展、進步和疾病的康復,且還有利於鍼灸醫者與人類自身的美容、健康和長壽。

(4)由痛苦地離開人間轉爲頤養天年、長命百歲與無疾而終。頤養天年、長命百歲與無疾而終纔是人們離開人世的共同美好和幸福之宿願,亦是歷來鍼灸醫學與整個醫學進步和追求之一。

(5)從20世紀的疾病醫學轉爲向21世紀的健康醫學方向發展。20世紀末,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21世紀不應該繼續以疾病爲主要研究對象,而應該把人的健康作爲醫學的研究方向”。而且這也完全符合鍼灸、整個中醫、西醫的發展與進步的規律。

(6)由當前鍼灸界和中外醫學界,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極力推崇,轉爲發展與進步到對“生物——心理——社會和被動(醫生的)與主動(患者的)相結合”醫學模式。醫學模式發展史提示我們:一定的醫學模式總是與一定的時代人類科學技術及哲學思想的整體水平相適應。醫學模式是一個動態概念,而非一成不變,總是隨着醫學的發展而發展、轉換。當一種醫學模式對其涵蓋的領域內發生的變化,對產生的新課題已無法做出合理解釋與適當處理時,理所當然應被一種更有生命力的醫學模式所代替。這就是新世紀醫學模式爲什麼會自然而然誕生的內在根源和歷史必然。人們知道,1977年恩格爾提出現代醫學模式,雖是人類醫學史上又一大進步,且在過去的20多年裏對醫學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並今後仍將是推動醫學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現代醫學模式之侷限性、消極性及不足也漸顯露,還亦有阻礙鍼灸醫學與整個醫學臨牀療效與醫學研究的進一步提高和發展之嫌。目前,無論是國內外,還是中西醫,也無論是“鍼灸醫學”、“主流醫學”、“非主流醫學”還是“整合醫學”,通常均是將患者視做被動接受治療的對象。高度重視調動主動(患者的)和被動(醫生的)這兩個積極因素,用被動治療(由醫生做的治療)與主動治療(在醫生指導下由患者自身做的治療)相結合的原則,作爲它更好爲患者服務的指導原則之一。

5新世紀醫學模式能使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

有專家指出:新世紀醫學模式能使人類的平均壽命至少延長10年以上,是真的嗎?爲什麼呢?一點不假。因有資料表明,僅2000年,全世界死於心腦血管病的人數爲1530萬,佔世界死亡人數的1/4。這慘痛的歷史經驗提示我們:如果人們能遵循維多利亞宣言主張的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適酒和心理平衡四個健康原則,則可使高血壓病減少55%,腦卒死、冠心病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減少1/3,人類的平均壽命就能延長10年以上,而且生活質量還可大大提高。而新世紀醫學模式不僅涵蓋了維多利亞宣言的這四大“健康基石”,且給出了一個嶄新的醫學模式及一系列豐富多彩、科學實用、簡便高效的防病治病與美容養生方法。

主動治療還涵蓋:①自然療法中的泉水療法、巖洞療法、高山療法、森林療法、香花療法、泥土療法、熱沙療法、空氣療法、日光療法和方向療法等;②物理療法中的色彩療法、香氣療法、冷療、熱水療、磁療、聲療、蠟療、激光療法、紅外線照射療法、遠紅外線照射療法、體頻照射療法等;③藝術療法中的音樂療法、舞蹈療法、戲劇療法、書法療法、繪畫療法、雕塑療法等;④文娛療法中的風箏療法、釣魚療法、彈琴療法、弈棋療法、玩具療法等。主動治療還包含了體育療法、刮痧療法、以情制情療法和飲食等療法的全部內容。只要比較,就不難看出新世紀醫學模式的經濟實用、效果巨大、優點顯著和潛能無窮。故其非常適合作爲完善鍼灸被動治療的良好輔助措施與手段。

6導引醫學

導引醫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豐富的科學內涵。它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時代的新意。它集特有的呼吸運動、肢體運動與自我穴位按摩於一身。它是調發身姿健、容貌美卓有成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東方文化精粹中一個科學、實用的組成部分。

導引是一門健與美的藝術,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這顆東方醫學寶庫中的明珠集防病治病、啓迪智慧、美容抗衰、激發潛能、增壽延年等衆多神奇效果於一身,爲歷代醫家巨匠和道、儒、法、武等諸子百家所推崇。然而,由於種種歷史條件的侷限,前賢們終未能提高到現代醫學理論基礎及一系列近代科研成果(如:控制論、系統論、信息論、微循環理論、全息生物醫學及生命衰老機制等)的高度來認識它。

導引醫學根本不同於當今中、西醫的其它醫療方法。它在鎮靜神經、安定情緒、活利氣血、通經活絡、調整身心、調理臟腑、健美形體、愉悅精神等方面之功能,是當今中、西醫的其它醫學方法所無法與之比擬的。其還汲取了中國古代氣功中具有防病治疾作用瑰寶的“噴氣法”、印度的“瑜珈術”、日本的“水晶體操”、中華武術裏具有強身健體作用的“氣功拍打法”、傳統的自我經穴按摩、現代穴位按摩美容法、健身法等營養於一身。其特點是:

(1)身心合一。做導引時要求集中思想,排除雜念,身心合一、意氣合一、內外合一、動靜結合。這有利於更好地調動肌體內的自我顯在的與潛在的療能與美能。

(2)一專多能、健美統一。做導引的同時,還能讓練習者兼獲預防、治療、康復、減肥、催眠、強身、養生等諸多效果。

(3)整體與局部相結合。導引醫學緊緊抓住與突出了中醫之整體觀和辨證施治的理論特色,科學地將提高整體之健康水平與改善局部之微循環緊密地結合起來。

(4)植根於中醫理論。導引醫學既深深植根於中醫理論之沃土,又汲取了現代醫學與一系列近代科研成果之營養。它不僅充分展現了陰陽、五行、臟腑、氣血、經絡、三寶、整體觀、辨證施治和天人合一等理論特色,而且它亦是中醫所有臨牀裏唯一真正能充分展現天人合一之博大精深與優勢,且汲取了神經體液學說、控制論、系統論、信息論、微循環理論、全息生物醫學及生命衰老機制等理論精華獨具特色的治療、美容、健身、益壽法。

(5)可作爲綜合措施。導引醫學可單獨施行,亦可同當今鍼灸治療及中、西醫的其它被動治療方法配合實施,以鞏固、提高鍼灸療效和擴大鍼灸治療範圍與領域和減少毒副作用。

(6)自我健美。做導引常常無需他人幫助,便能實現自我治療、健美目的。如亞健康狀態等症,導引鍛鍊則有良好的自我治療、健美效果。

(7)經濟、簡便易行。習練者只要有明確的康復、治療、美容、保健及養生要求,選定適當的練習內容,便可在家或適當的場地進行練習,既不需要花錢,也不需要其它的醫療設備和藥物。

(8)科學、靈活性強。習練者可根據自己的康復、治療、美容目的,選擇適宜的導引鍛鍊習練即可。如想減肥就按《經絡減肥美形法》練習;想消除皺紋就按舒皺法、美容法、美顏法習練;想長壽就按延年法、抗衰法練習;想治感冒就按《治療感冒新法》治療;牙痛就按《治療牙痛新法》施治;失眠就按《失眠防治法》治療等等。

(9)安全、無副作用。導引醫學只要按規章施行,是一種綠色環保、安全、無任何毒、副、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的祛病、健身、美容、益壽法。

由於導引醫學是能爲人們提供高效、速效、特效、長效,安全可靠,無(或儘量少)創痛,無毒、副、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自然、科學、健康的治療、美容方法和由於它不僅可以被施用於鍼灸臨牀與美容場所,還同樣可方便於大家自己施用於家庭與人們在晨起晚寢的閒暇或工餘之時和經濟省錢等衆多優長,使其雖起步較晚,但前景廣闊無限,不可限量,有待大家共同努力開拓。

透過全文及本人30餘年在國內外臨牀效果的提示:新世紀醫學模式對針灸醫學在模式、理論、臨牀及鍼灸科研,鍼灸醫學教育,如:教材、教學、課程設置、教師的知識結構的更新與鍼灸人才的培養和鍼灸醫學的發展方向等多個方面與層面,都提供了廣闊的拓展與調發患者自身治療潛能的空間及科學新穎、簡便經濟、理性務實、易於實行、豐富多彩的堅實理論與技術支持。爲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和深信,這一嶄新的新世紀醫學模式與鍼灸醫學發展的新思路,在慧眼鴻儒的同仁和醫學拓荒者們的共同努力奮鬥、辛勤耕耘下,必將以它亮麗之風采、旺盛之生命活力、豐富之科學內涵、輝煌之成就、累累之碩果,炫耀於世界鍼灸醫壇和整個世界醫壇,造福於全人類。

參考文獻:

[1]魏慧。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挑戰:新世紀醫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中華中西醫臨牀,2002,11(2):1-8.

[2]魏慧。預防‘非典’自我按摩保健法[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3.

[3]賀紹文,魏稼。醫學模式的新突破[J].中華中西醫結合,2003,6(3):2-3.

[4]田從豁。一個人類醫學模式發展史的新里程碑[J].中華中西醫臨牀,2003,8(3):884-886.

[5]魏慧。新世紀醫學模式與SARS治療的思考[J].中華中西醫臨牀,2003,12(3):1504.

[6]魏慧。保健美容的中國新型按摩[M].法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

[7]魏慧。人體康復美容養生圖解手冊[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

[8]魏慧。新世紀醫學模式與醫學發展的新思路[J].中外健康文摘臨牀醫藥版,2007,4(7):11-15.

[9]吳鑫。一篇醫學論文引發的思考[J].健康大視野,2007(8):114-115.

[10]魏慧。以人爲本醫患互動——新世紀醫學模式與防治和研究流感的新思路[J].亞太傳統醫藥,2007,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