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營養與健康論文 營養與健康論文(精品多篇)

營養與健康論文 營養與健康論文(精品多篇)

關於營養與健康論文 篇一

爲確保“營養餐工程”能夠安全、平穩實施,我校認真開展了營養餐工程管理自查工作,現就我校實施“營養餐工程”管理情況自查報告如下。

一、完善了“營養餐工程”管理機制。

1、我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學生營養餐工程領導小組和學生營養餐工程食品安全監督小組,落實了學生營養餐工程食品接收、分發人員、庫房管理人員職責,把各個環節的安全監管責任分解落實到了人。

2、我校建立了《儲存保管制度》、《發放與用餐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三項管理制度。

3、學校設置了營養餐工程專用庫房,每週對營養餐工程的管理制度落實情況、蛋奶食品衛生監管情況和學生的`領取使用情況開展自查,並對存在的簽字不及時和提前簽字問題做到了及時整改。

二、加強了“營養餐工程”的過程管理。

1、我校的學生蛋奶食品由曲阜市統一招標採購,統一配送和統一價格。供應商定時定量定期配送,專人專車專門送達學校,每週配送兩次,學校實行專人專間管理。

2、學校安排了一名管理人員專門對配送食品和原料進行驗收和保管,食品及原料出入庫記錄和索證資料齊備詳實。送到的雞蛋保證了短時期的食用,不長期存放,並且做到了先進先出。

3、實行班主任陪餐和餐前對雞蛋、麪包、餅乾進行全面檢查制度,發現過期、變質、損壞的食品及時清除、更換。

4、“營養餐工程”分管人員每天營養餐時間到各班巡視、檢查學生食用情況和班主任對食用的記錄情況。

三、切實加強質量監管,嚴格實行責任追究。

質量監督小組、安全小組必須把好質量關,凡因發放不符合國家衛生安全和質量標準的食品造成食源性疾病,要追究責任,因管理不善或工作失職,造成集體衛生事件或造成嚴重後果的,層層追究相應的責任人的責任。

關於營養與健康論文 篇二

自營養餐改善計劃實施以來,抵麻鄉各學校教師就在中心學校的統一領導部署下秉承“公益性”“服務性”“安全性”原則開展工作。爲確保“營養餐工程”在全鄉安全實施,中心學校嚴格執行相關制度,嚴格落實安全責任,並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認真自查。爲了貫徹落實上級有關精神,現將我校開展食堂食品自查專項整治工作的情況彙報如下:

爲了加強對學生集體用餐、食品衛生的安全,確保學生身體健康,進一步加強管理意識、提高管理水平、明確管理責任,中心學校成立了食堂食品衛生安全領導小組。組織機構如下:

組 長:楊培歡(中心學校校長)

副組長:陳沖(中心學校常務副校長) 曾孔興(中心學校副校長)

成 員:羅朝鵬(抵麻鄉中心學校總務主任)

羅德先(抵麻鄉中心學校政教主任)

賴芝文(抵麻鄉中心學校報賬員)

楊國忠 (抵麻鄉中心學校教務主任) 丁成平(抵麻鄉中心學校教務主任)

禹光輝(撒米國小負責人) 危正海(地關國小負責人)

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在抵麻中心學校,由分管該項工作的副校長曾孔興擔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成員由中心學校辦公室工作人員羅朝鵬、曹雨、吳大才等組成,負責對全鄉國小學生營養改善試點工作的指導和監管。各學校也根據本校實際,成立相應的食堂食品衛生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對本校食堂食品的安全監管工作。

全鄉共有2所完小和1所村校點,有供餐點4個,共有992名學生就餐。食堂統一由各學校負責管理,實行學校統一供餐模式。週一至週五向學生提供二炒菜一湯菜。中心學校定期或不定期對食堂進行抽查,保證飯菜質量和數量。爲了規範各學校的工作程序,中心學校還制定了食品加工流程和報賬流程,要求各學校嚴格按照流程操作,保證營養餐工作有序開展。各學校根據本校實際,因地制宜,本着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的原則,做好食堂的供餐管理工作,嚴把食品安全責任關,制定並完善了食堂管理的各項制度。

(一)、就餐制度

1、嚴格按學校規定的就餐時間準時就餐,無特殊情況不得提前或推遲。

2、就餐時,各校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相應的就餐制度。

3、全體教師參與營養餐管理,保證學生都能吃飽、吃好,讓家長滿意、社會滿意。

(二)、驗收制度

1、每天凡是購買來的食物,必須經驗收後方可使用。一是驗質量。主要看食物的品質是否完好,有無污染變質,是否有齊全的生產廠家、商標、生產日期等標誌,是否過保質期,有無產品合格證等;二是驗數量。能稱重量的,必須過稱,以件計的,是否符合數量標準。

2、驗收合格後,入庫保存。嚴禁不合格食物進入學校。

3、未經驗收的食物嚴禁進入學校,在驗收過程中,驗收人員必須嚴格認真。

(三)衛生制度

各學校食堂嚴格執行國家《食品衛生法》,有各項衛生安全制度和措施,制定了衛生食品安全應急預案,從業人員能自覺按要求上崗和操作,其他各項衛生措施和規定能落實到位。採購做好驗收工作,加工做到燒熟煮透,做好食品留樣工作。嚴格把好食品進貨關,我們將學校各餐飲經營點的食品進貨進行統一採購,並向供貨方索取兩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複印件和質量檢驗報告,進、出貨手續齊全,帳冊相符。此項工作在學校膳食管理委員會的監督和管理下進行。

(四)留樣制度

食品加工完成至食用間隔不超過2小時。每餐食品必須留樣,留樣須有專人負責,每品種不少於100克,留樣須留足48小時且有記錄。

(五)晨檢制度

1、每日上班前15分鐘由食堂管理員負責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晨檢,合格後上崗;

2、對晨檢中有疑問的,食堂管理員應立即通知其離崗,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3、因疾病暫時離崗的工作人員,如需重新上崗應持醫院相關證明;

4、對主動提出因某些疾病而暫時無法上崗的工作人員,食堂管理員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予以獎勵。

(六)財務制度

爲了建立健全學校財務制度,使收支明細、透明,每個學校安排了兩名教師管理學校營養餐經費,一人管錢一人管賬,一週小結一次,並向全校師生公示。各學校規範使用食堂的結餘款,只用於改善學生伙食和食堂的設施、設備,沒有用於、變相用於學校發放教職工福利,或其它方面的支出。 每個月結束後,財務人員還要將各類賬冊送到中心學校接受主管領導月審。財務人員的工作也接受膳食管理委員會的監督和管理。

目前,全鄉除中心校的衛生條件能達到國家基本標準外,其餘學校都有待於改善;部分學校食堂管理不夠規範,從業人員的素質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有的學校主要領導和管理人員對食品的主要性認識不足,安全意識淡薄,沒有切實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法定責任,末將以往的衛生監督意見整改到位;平時檢查流於形式,效果不明顯;

1、重視宣傳教育,增強師生食品衛生安全意識。利用晨會、班會、校會以及校園廣播、黑板報,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食品衛生宣傳教育。

2、加大學校食品安全工作日常檢查、加大監督力度,及時排查食品衛生安全隱患,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意識,服務師生,保障安康,努力營造學校安全、良好的食品衛生環境,不斷構建人民滿意及和諧校園。

3、繼續與相關部門積極配合,鞏固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果,共同營造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的良好氛圍,爲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4、進一步加大力度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讓他們提高認識,樹立“安全無小事”的意識。

5、加強和相關部門的聯繫和溝通,共同加大力度對周邊飲食攤點的整治力度。

營養與健康論文(精選 篇三

營養與健康論文

文章題目:營養與防治高血壓

課程名稱:食品營養與衛生

院系:農商管理系

姓名:樓花英

學號:201312654

班級:高專會計131(單)

日期:2014.12.5 【摘要】:

高血壓是常見病,多發病,且常有諸多併發症,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習的不斷改變,高血壓患病率上升迅速,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已逾億人,而且每年約有350萬新患者加入這個行列,高血壓及其心腦血管合併症乃是當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最重要疾病。由於我國高血壓的流行現狀與發展趨勢形成巨大反差,因此要重視高血壓的防治,堅持“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大量的醫學研究資料表明,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飲食有密切關係,也與遺傳、肥胖、吸菸、飲酒、缺乏運動、長期精神緊張等因素有關,發達國家針對這些因素,開展大規模的防治活動,已收到了良好效果,值得借鑑。高血壓患病率高、增長趨勢明顯、危害性增高,然而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因此,高血壓的防治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讓廣大人羣、高血壓患者及其家人對高血壓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對待,並結合自身病情和需要,從經濟、家庭、健康的角度出發,唯有科學預防、合理調節營養膳食纔是萬全之策,高明之舉。 【關鍵詞】:高血壓,營養,膳食

高血壓是我國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分爲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前者是以血壓升高爲主要臨牀表現伴或不伴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徵,約佔所有高血壓的95%,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影響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的結構與功能,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後者是由某些確定的疾病

或病因引起的血壓升高,約佔所有高血壓的5%。有研究表明: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的危險因素。因此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鍼對病因進行早期預防、及時治療、膳食的改善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對高血壓的引發因素以及營養膳食預防措施進行分析、總結,從而使人們能更好的控制危險因素,實施合理的膳食,有效的防治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從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一.高血壓的發病因素

有許多因素都可能引發高血壓,如遺傳、飲食、環境、體重等。遺傳因素佔40%,其他因素佔60%。

(一)遺傳因素

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壓,子女的發病率高達46%;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壓,子女高血壓發生率爲28%;父母血壓正常,子女高血壓發生率僅爲3%。

(二)飲食 飲食習慣、營養素與高血壓有密切關係。不同地區人羣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與鈉鹽平均攝入量顯著有關,攝鹽越多,血壓水平和患病率越高,即呈正相關。鉀、鈣、鎂攝入量與血壓呈負相關。另外,飲食中飽合脂肪酸過多、長期喝大量咖啡、均可促使血壓升高。

(三)超重或肥胖

1超重或肥胖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有關資料顯示,超重或肥胖者高血壓患病率較體重正常者要高2~3倍。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標一般採用體重指數,即體重(kg)/身高(m ²(20~24爲正常範圍)。腰圍用來反映向心性肥胖程度。事實證明,肥胖者、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高甘油三脂血癥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往往合併存在。血壓與體重指數呈顯著正相關,肥胖的與高血壓發生關係密切,腹型肥胖者容易發生高血壓。

(四)過量飲酒

適量飲酒有利於健康,但過量飲酒則危害健康,飲酒量與血壓之間存在線性相關,隨着飲酒量的增加,收縮壓和舒張壓也逐漸升高。每天飲酒量超過50g乙醇者高血壓發病率明顯增高。過度飲酒還會導致中風的危險。飲酒引起高血壓的機制可能是長期飲酒導致體內兒茶酚胺、皮質激素水平升高,腎素血管緊張素及血管加壓素和醛固酮的作用增強,致使鉀-鈉泵活動異常和離子轉運功能障礙,使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增高,從而使血管的收縮反應增強,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血壓升高。

(五)吸菸

吸菸的煙霧中尼古丁可引起周圍血管收縮,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壓升高。吸菸時由於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升高。吸菸者易患惡性高血壓,而且菸葉中尼古丁影響降壓藥的療效。研究表明,吸菸者冠心病發病的相對危險比不吸菸者增高2倍,缺血性卒中危險增高l倍,癌症死亡危險增高45%,總死亡危險增21%

(六)心理及工作壓力

隨着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各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隨之,人體將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其中,(註釋:[1]惡性高血壓即病情進展迅速舒張壓持續≥130mmHg,並有頭痛、視力模糊、眼底出血、滲出和乳頭水腫,腎臟損害突出,持續蛋白尿、血尿與管型尿,如不及時治療,預後差,死亡率高。)體內的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它們會引起血管的收縮,血壓的升高,心臟負荷加重。祖國醫學記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與內臟相關聯,可使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百病叢生。長期處於緊張、焦慮、恐懼狀態,易患高血壓病。受到冷淡、挑剔、批評及憂慮悲傷和噪音等不良刺激也會引起高血壓病。從事腦力勞動和緊張工作的人羣,高血壓患病率較體勞動者高,城市居民較農村居民患病率高,且發病年齡較早,可能因所從事的社會職業不同及與其生活緊張度、精神心因素。

二。高血壓的診斷及臨牀表現

(一)診斷

主要根據測量安靜休息時上臂肱動脈部位血壓值,是否血壓升高,不能僅憑1次或2次血壓值來確定,需要一段時間的隨訪,觀察血壓變化和總體水平。一旦診斷高血壓必須鑑別是原發性的還是繼發性的。下表爲成年人原發性高血壓的分類: 類別收縮壓(mmHg) 舒(mmHg) 正常血壓<120 <80 正常高值120-139 80-89 高血5 壓1級(輕度)140-159 90-99 2級(中級)160-179 100-109 3級(重級) ≥180≥110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140 ﹤90 表中當

縮壓和舒張壓分屬不同分級時,以較高的級別作爲標準。

(二) 臨牀表現

根據起病緩急和病情進展情況,臨牀上分緩進型高血壓和急進型惡性高血壓兩種。緩進型高血壓比較多見,約佔95%,起病隱匿,病情發展緩慢,病程長達數年以上,約1∕5患者無症狀,早期常無任何症狀,偶爾查體時發現血壓升高,個別患者可突然發生腦出血,此時才被發現高血壓。早期高血壓病人可表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眼花等,呈輕度持續性,其

輕重與血壓增高程度可不一致。後期血壓常持續在較高水平,並伴有腦、心、腎等靶器官受損的表現。這些器官受損可以是高血壓直接損害造成的,也可以是間接地通過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產生而造成的。這些靶器官受損的早期可無症狀,最後導致功能障礙,甚至發生衰竭。如高血壓引起腦損害後,可引起短暫性腦血管痙攣,使頭痛頭暈加重,一過性失明,半側肢體活動失靈等,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可以恢復,也可發生腦出血。對心臟的損害先是心臟擴大,後發生左心衰竭,可出現胸悶、氣急、咳嗽等症狀。當腎臟受損害後,可見夜間尿量增多或小便次數增加,嚴重時發生腎功能衰竭,可有尿少、無尿、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

三.高血壓患者的營養膳食

生命在於營養。自有生物以來,生命的存在與延續和膳食營養不可分開。古人早就認識到這個真理,指出“安谷則昌,絕谷則危”,可見其重要價值。是故有“民以食爲天”之說。現代科學則進一步認識到營養物質的多寡是多種疾病產生的重要原因,如營養不足或缺乏可引起貧血、佝僂病、癡呆。所以發覺有高血壓後,應及時服降壓藥,使血壓保持在正常水平或稍低點,同時應配合飲食治療。已知發病因素中,除了遺傳和環境因素,包括飲食等方面的因素都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合理的飲食營養,是防止高血壓的重要部分,也是簡單易推廣的好辦法,下面談飲食方面的保健:

(一) 限制鈉鹽

科學家們已證實鈉離子(食鹽的成分NaCl與高血壓的發病密切相關,所以控制食鹽的攝入能防治高血壓病,一般主張每日用鹽控制在5克以下,最好是3克,即食物中有輕度鹹味(俗稱口味輕)即可。如果有耳鳴、眩暈、浮腫的高血壓病人,食鹽應嚴格控制,每日限制在2克以下,或不用食鹽,用10cc醬油代替(1湯匙爲15c)。限制含鈉多的食品,如醃薰食品(包括鹹肉、鹹魚、鹹菜、醬菜等)和味精含鈉高的調料,及加鹼或發酵粉、小蘇打製成的麪食、糕點等

(二)選用優質的蛋白質食物

可適當吃些魚(烹調方法:有清蒸魚、紅燒魚、魚湯、糖醋魚、溜魚)。魚類蛋白質含豐富的蛋氨酸和牛磺酸、能影響血壓的調節作用,使尿內鈉排出量提高,能抑制鈉鹽對血壓的影響,可預防中風。同時魚類的脂肪,含高級多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膽固醇作用,能預防血栓形成。大豆是植物蛋白質,對心血管病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雖無降壓作用,但也有防止中風和降血膽固醇的作用。所以有人主張高血壓病人的飲食中要有一定數量的動物蛋白質和大豆蛋白質爲好。

(三)多選用含鉀、鎂、碘和鋅高的食物

因爲這類微量元素,有降壓和保護心臟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功能。另外要注意,每日要飲適量溫開水(最好清晨喝一杯白開水),有 調 節 血液 黏度 的 作用,可以淨化血液,又能通大便。同 時應注意“平衡 膳食”, 即成鹼的食物都應有(葷素搭配)。其次主食中最好粗細糧相結合。總之,高血壓病人的 飲食,應是低鹽,有適 量 蛋 白質,有豐富 維 生素,低膽固 醇及適量微量元素等。

四.當前保健飲食中的誤區

(一)雞蛋內有大量膽固醇,中老年人不宜食用。血液內膽固醇含量過高,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但是膽固醇是生物膜(細胞、神經鞘膜等)的重要組成成分,是合成腎上腺素、性激素的主要原料,還參與維生素D的合成。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雞蛋內雖然膽固醇含量高,但它也含有許多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如優質蛋白、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卵磷脂等。建議:正常人每天吃一個雞蛋。低密度脂蛋白高、糖尿病、心血管病者每兩天吃一個雞蛋。

(二)水果是零食,可吃可不吃。水果含有人體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礦物質,具有強抗氧化作用,又含有防止細胞衰老的維生素以及可以明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的可溶性纖維——果膠等。對人健康十分有益。美國有句諺語叫:“一天一個蘋果,不用看醫生”。人工合成的維生素不能替代水果。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水果應作爲每日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正常人來說,不要用維生素製劑代替水果、蔬菜。

(三)植物油不會造成動脈硬化,多吃點沒關係。其實,相同重量的植物油所提供的熱量高於豬肉一倍多,是圓白菜的40倍。若每天多攝入5克油而不被消耗掉,10年後將增加20斤體重,平均每年多長2水化合物(糧食)應是人類最基本的食物,是每天食物結構的主要的成分。必須格外注意植物油的攝入量。

五.保健對策

近年來血壓測量發展較快,其中24小時血壓監測可動態瞭解血壓,窺測到診室血壓測量所不能發現的一些問題,例如有無靶器官損傷、夜間血壓是否爲杓形等,有助於具體分析病情,而不是靠簡單的一兩次血壓測量而下結論。此外,家庭自測血壓已提到議事日程。家庭自測血壓對於有條件的城市居民可以做到,但我國各地區經濟水平差別較大,實行有困難者可以在社區接受檢測。目的是時常瞭解自己血壓,提高治療依從性,爲醫生根據血壓調整藥物提供依據,還可避免血壓高而不自知,發生意外。

六.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宜忌

1、碳水化合物食品:應忌的食品---蕃薯(產生腹氣的食物)、幹豆類、味濃的餅乾類。

2、蛋白質食品---應忌的食物---脂肪多的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鯨魚、鯡魚、金槍魚等、加工品(香腸)。

3、脂肪類食品適宜的食品---應忌的食品---動物油、生豬油、燻肉、油浸沙丁魚。

4、維生素、礦物質食品適宜的食品---應忌的食物---纖維硬的蔬菜(牛蒡、竹筍、豆類)刺激性強的蔬菜(香辛蔬菜、芒荽、芥菜、蔥、芥菜)。

5、其他食物適宜的食品---應忌的食物---香辛料(辣椒、咖喱粉)酒類飲料、鹽浸食物(成菜類、成魚子)醬菜類、咖啡等高血壓病人應注意的飲食習慣。抓住控制血壓這一個環節,對其他疾病如腦卒中、心肌梗死、冠心病、甚至糖尿病都有很好的防控作用。對高血壓不遵醫飲食行爲理念的提出,危險因素的分級,給有高血壓不遵醫飲食人羣提前敲響了警鐘,並且提出了治療的策略,其目的是,降低高血壓病的發病率,降低高血壓病患者發生心、腦、腎等重要臟器併發症的發病率。高血壓病的發病與遺傳、精神過度緊張、肥胖、吸菸、酗酒、高鈉飲食等生活方式有關。生活方式不僅僅是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問題,人類社會的繁衍,是一代一代的傳下去的,可想,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對下一代的影響,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咖啡、茶等興奮作用的飲品,低鹽、低脂、高纖維,最好參照糖尿病的食品,那是最健康的。因此,正確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是一日三餐,如何科學的搭配好這一日三餐,實際上就是吃飯的問題,這些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但就是很難辦到。說到底,健康就把握在自己手中。如何合理的進行每日膳食的科學搭配。因此提高對高血壓患者不遵醫飲食認識,對早期預防及時治療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營養與健康 論文 篇四

淺論食品營養與健康

食物滿足身體的各種營養需求,有適當量的蛋白質供生長髮育、身體組織的修復更新、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從食物中吃出美麗來,就要注意生活的飲食習慣。飲食的要點就是:合理偏食爲健康充電,缺啥補啥;少食肉類食品和動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鮮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質攝取均衡,減少不良的飲食習慣。還應根據不同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食物。有足夠的熱能維持體內外的活動;有適當量的蛋白質供生長髮育、身體組織的修復更新、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無機鹽參與構成身體組織和調節生理機能;有豐富的維生素以保證身體的健康,維持身體的正常發育,並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適量的食物纖維,用以維持正常的排泄及預防某些腸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維持體內各種生理程序的正常進行。

飲食要遵循食物中熱能和各種營養素含量充足,種類齊全,比例適當;飲食中供給的營養素與機體的需要兩者之間保持平衡。飲食的結構要合理,既要滿足機體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飲食構成的比例失調和某些營養素過量而引起機體不必要的負擔與代謝上的紊亂。人體需要42種以上的營養物質,包括各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各種礦物質、必須微量元素和水。能構成42種以上營養物質的飲食必須由多種多樣的食物來源來實現。每天進食要保證三大營養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佔總攝入量的60%~70%,蛋白質佔10%~15%,脂肪佔20%~25%。

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穀類、薯類和澱粉食品構成,控制食糖及其製品。脂肪主要以植物油爲主,減少動物脂肪。脂肪中的飽和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之間的比例一般爲1:1:1。蛋白質中應有1/3以上的優質蛋白質(動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維生素要按供給量標準配膳,有特殊需要者另外增加。一般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三者之間的比例爲1:1:10較爲合理。食物中鈣磷比例也要適當。食物中鈣磷比例在2:1~1:2之間基本符合機體的吸收和發育,若維生素D營養狀況正常時,不必嚴格控制鈣磷比例。

一、俗話說:“吃在臉上”。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吃”是美容養顏過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所以,皮膚養護要遵循以下原則:

1、少食肉類食品和動物性脂肪。在一定條件下,肉類食品和動物性脂肪在體內分解過程中可產生諸多酸性物質,對皮膚和內臟均有強烈的刺激性,影響皮膚的正常代謝。皮膚粗糙,往往是血液中肌酸含量增高造成的。

2、多吃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富含防止皮膚粗糙的胱氨酸、色氨酸。可延緩皮膚衰老,改變皮膚粗糙現象。這類食物主要有:黑芝麻、小麥麩、油麪筋、豆類及其製品、紫菜、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和花生仁。

3、注意蛋白質攝取均衡。蛋白質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一旦長期缺乏蛋白質,皮膚將失去彈性,粗糙乾燥,是面容蒼老。但肉類及魚、蝦、蟹等蛋白質食物過食,可引起過敏。

4、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膚色較深者,宜經常攝取蘿蔔、大白菜、竹筍、冬瓜及大豆製品等富含植物蛋白、葉酸和維生素C的食品;皮膚粗糙者,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D的果蔬。如胡蘿蔔、藕、菠菜、黃豆芽等黃色,綠色蔬菜以及雞蛋,牛奶,動物肝臟。同時還要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足夠的植物纖維素,以防止因便祕而帶來的皮膚和臟器病變。

5、少飲烈性酒。長期過量飲用烈性酒,能使皮膚乾燥、粗糙、老化。少量飲用含酒精的飲料,可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使皮膚產生彈性而更加滋潤。

6、適當飲水。正常的成年人每日應飲水2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供應,可延緩皮膚老化。

7、少攝入使人肥胖的事物。肥胖是導致皮膚老化和病變的危險因素。但不可過分節食,以免皮膚失活力。

8、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既可清除身體疲勞,也是使皮膚保持健美的一味良藥。

二、許多人在健美飲食的安排和選擇上往往走進了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反面:

1、吃葷油易發胖,吃素油苗條。其實,無論葷油素油,人體吸收後每克均產生9千卡左右的熱量,沒有多大差別。由於素油吸收率高,若消耗不了,多食反而容易使人發胖。 吃瘦肉可長肌肉。許多人認爲多吃瘦肉會長肌肉。其實未必如此,因爲肌肉主要靠體育鍛煉獲得。

2、有人認爲,肉、蛋等高蛋白食物是肌肉最好的能量來源,現在的健美運動員流行的食譜是增加複合碳水化合物,包括糧食、豆類、水果,認爲這纔是肌肉最好的能量來源。想要體形健美的女性,每日攝取蛋白質80-90克,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再加上合理的鍛鍊就能達到目的,不必過多的吃肉。記得多的吃水果,蔬菜等鹼性食物,以防止因蛋白質攝取過多而造成酸血癥。

3、多吃蛋白質不會長脂肪。每克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氧化後均產生4.1千卡的熱量。無論蛋白質還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所產生的熱量身體消耗不了,都會變成中性脂肪貯存與皮下,使人發胖。

4、用熱油鍋炒菜。過熱的油鍋中,容易產生一種硬脂化合物,人若常吃過熱油鍋炒出來的菜,易患低酸性胃炎和胃潰瘍,如不及時治療,還可以誘發胃癌。

5、用生水冷卻蛋。將煮熟的蛋浸在冷水中,蛋殼隨好剝,但病菌卻仍有機可乘。如果要讓蛋殼好剝,只需在煮蛋的時水中加如少量食鹽。

6、飯後馬上吃水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單糖類物質,若被飯菜堵塞在胃中,就會因腐敗而形成脹氣,導致胃部不適。所以,吃水果宜在飯前一小時,飯後兩小時。

7、多添佐料調味。胡椒、桂皮、五香等天然調味品具有一定的誘發性和毒性,多食用會給人帶來口乾、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還會誘發高血壓,胃腸炎等多種病變,甚至導致人體細胞畸變,形成癌症。

營養學家和臨牀醫師認爲,有目的的偏食對人體會起到保健作用。你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合理地多提取一些可以補充有缺陷的一面的營養食物。身體瘦弱者,適當多吃瘦肉,魚,蛋類,乳類,豆製品等含蛋白質多的食物,同時也應注意脂類,多糖類及維生素,礦物質食品的攝入量,以保持營養的平衡。腦力勞動者。每天應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補充大腦對養分的需求,並適當增加含磷、鐵、鋅、硒等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黃、動物腦、禽肉、核桃、芝麻等。貧血患者。多吃動物肝臟和含氨基酸,蛋白質的水果和綠色蔬菜。皮膚乾燥和粗糙者。多吃胡蘿蔔,番茄及茄子等蔬菜水果,避免攝入魚、蝦、蟹、酒等易導致過敏的食物。

營養與健康論文 篇五

摘要:大學時代是學知識長身體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良好飲食習慣形成的 重要時期,這個階段掌握一定的營養知識,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促進生長髮育保證身體健康有重要的意義,但由於種種原因,如膳食的知識水平、行爲態度、生活方式等直接或間接影響營養失衡,即某些學生營養攝入過多或過快,另一些學生營養攝入不足或缺失。那麼,關注自我,關注健康,科學合理的營養就成爲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健康教育,三餐,學生,飲食習慣

(一)在大學生中普及營養健康知識的必要性。

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人羣的膳食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的營養問題。大學生是一個經濟尚未獨立、學習負擔又很重的羣體,要進行大量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能量消耗大,他們的膳食營養能否滿足其健康成長,直接影響着他們今後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因此在大學期間的營養均衡對該人羣的身體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新世紀以來,國內不少學者對不同區域大學生的飲食和健康狀況進行了較廣泛的調查與研究,所得結果令人深思。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飲食處於自發行爲,缺乏科學指導,體格狀況不容樂觀;主食量不夠,種類單調,缺乏身體健康發育所必須的粗糧;不重視早餐的情況嚴重,挑食、偏食等現象也令人擔憂。

不少大學生在珍惜健康和爲健康投資上很不理性,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不吸菸和飲酒不過量的健康生活方式還得不到大學生應有的重視。因此,必須加強科學飲食教育,增強科學營養知識,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提高營養水平;提高學生的飲食、營養及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大學生合理的營養攝入的必要性。

與中國居民膳食寶塔比較,大學生膳食以糧穀類爲主,蛋、肉、豆類比較豐富。但男生膳食中蔬菜、水果、魚蝦和乳類的攝入量偏少,女生膳食中蔬菜、魚蝦和乳類攝入量偏少。大學生能量攝入能滿足機體需要,能量來源中脂肪提供能量偏高,男生爲26.5%,女生爲30.5%。脂肪攝入過多會引發高血壓、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因此應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量。從三餐的熱能分配來看,大學生早餐能量偏低,與許多學生不吃早餐,早餐質量差有關,也與偏食挑食有關,而午餐、晚餐攝入量較高,與學生上課消耗能量大及晚自習有關。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爲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爲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爲85%;如改爲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爲75%。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裏還沒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裏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一日三餐,要儘量做到定時定量,嚴禁暴飲暴食,以八分飽爲佳。有人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也有人說:“早餐是金,午餐是銀,晚餐是銅”。 (三)科學的三餐建議。

科學的早餐應該包含穀類、肉(蛋)類、奶類、蔬菜水果類,並經常變換搭配方式。

要注意食物的多樣化搭配,最有營養的早餐搭配應該是穀類、奶類、蛋類、水果類。對於大學生來說,要保證營養充足,穀類加奶類的搭配營養足夠了。早餐有營養, 穀物不能少;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比例應爲7:1。其實,日常早餐所食用的饅頭、麪包等都屬於穀類食物,但它們都是加工過的精糧,營養價值不如未經加工的粗糧。要遏制“現代營養不良症”大肆流行的勢頭,還必須建立營養均衡理念。

午餐食物種類的選擇,應該是品種越多越好,健康的午餐應以五穀爲主,配合大量蔬菜、瓜類及水果,適量肉類、蛋類及魚類食物,並減少油、鹽及糖分,要講究123的比例,即六分之一是肉或魚或蛋類,六分之二是蔬菜,六分之三是飯或面或粉,要注意三低一高,即低油、低鹽、低糖及高纖維。相反,午餐品種單一,特別是長期吃烤燒、油炸食品、快餐食品、膨化食品和各種零食及碳酸飲料,往往有害於身體各器官的發育。過多的攝入脂肪則容易導致肥胖,而形成身體累贅,影響智力發育,也爲營養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埋下隱患。有些學生吃飯狼吞虎嚥,不但不能保證營養正常充分吸收,也容易損傷消化系統,可能增加胃腸疾病的發病率。午餐衛生條件不好,極易導致病菌的蔓延擴散而引發各種急、慢傳染性疾病流行。

晚餐要早吃。晚餐早吃是醫學專家向人們推薦的保健良策。有關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結石病的發病率。晚餐要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爲主,尤其應多攝入一些新鮮蔬菜,儘量減少過多的蛋白質、脂肪類食物的攝入。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有相對充足的準備時間,所以大多數家庭晚餐非常豐盛,這樣對健康不利。攝入蛋白質過多,人體吸收不了就會滯留於腸道中,會變質,產生氨、吲哚、硫化氨等有毒物質,刺激腸壁誘發癌症。若脂肪吃得太多,可使血脂升高。大量的臨牀醫學研究證實,晚餐經常進食葷食的人比經常進食素食的人血脂一般要高3至4倍,而患高血脂、高血壓的人如果晚餐經常進食葷食無異於火上澆油。晚餐要少吃。與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給的熱量以不超過全日膳食總熱量的30%。晚餐經常攝入過多熱量,可引起血膽固醇增高,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會誘發動脈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晚餐過飽,血液中糖、氨基酸、脂肪酸的濃度就會增高,晚飯後人們的活動量往往較小,熱量消耗少,上述物質便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轉變爲脂肪,日久身體就會逐漸肥胖。晚餐後請勿再吃任何甜食,這是很容易傷肝的。

總而言之,飲食與健康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而作爲大學生,每種食物都有我們需要的不同營養素,我們需要全面的攝入。對於食品我們不僅僅是要口味好,更注重的是這些食品的營養。更需要我們更多地瞭解飲食與健康之間的關係,而更好地進行學習,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針對目前大學生中許許多多不自覺、不理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十分需要有目的、有計劃、科學合理瞭解開展飲食營養、健康知識的普及,提高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於營養與健康論文 篇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大家好!我叫汪策,今天我競聘的崗位是營養師,我在學校主修的專業就是食品公共營養學,雖然在園裏工作時間不長,但是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實踐與摸索,加上之前的實習工作經驗,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案,我認爲我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在今年,七星農場中心幼兒園加強了幼兒飲食的健康標準,我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幼兒在園營養素全日標準來制定每週的食譜,按照3-5歲、5-6歲、6-7歲3個年齡段的兒童日平均攝入量來制定帶量食譜。作爲營養師我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來合理規劃幼兒的飲食計劃,按照四季飲食的變化來制定幼兒膳食營養分析表。

我園按照省示範園的規格來嚴格要求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長要從日常飲食抓起。每次食堂採購回來的食用物品我都會按照規定仔細檢查,入庫出庫,做到孩子吃多少,園裏進多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從而每日孩子都能吃到新鮮的果肉蔬菜。按照每日2點2餐使孩子可以在園內可以充分的獲取所需的能量。

在上一季度,天氣炎熱,孩子胃口不太好,不愛吃飯,往往會出現孩子偏食、挑食的現象。有的食物喜歡吃,有的食物不喜歡吃,對喜歡吃的食物,就會貪吃過量,對不喜歡吃的食物少吃,從而造成胃部不適,引發各種疾病。

因此,我在安排幼兒夏季食譜時,特別注意了飲食的合理搭配,多給孩子吃一些清淡、解暑的食品,如:綠豆湯、鮮湯、素炒菜等。另外幼兒營養食譜,爲提高孩子對飲食的食慾,調起幼兒胃口,還需在製作上下功夫,遵循精加工、細製作的原則,把一些營養高,但幼兒不喜歡吃的食物,想盡一切辦法制作成形象逼真,造型美觀的食品,例如豬肝不易被孩子接受,但把它和蔬菜摻在一起,製作成西紅柿頓豬肝、滷香醬豬肝等味道鮮美的營養食譜,在孩子們眼中就是上等佳餚,孩子們會把它一掃而空。此外,爲引起幼兒的食慾,我還總結了以下幾點:

1、飯前不要讓幼兒做一些劇烈的活動。

2、少做一些比較油膩的食物。

3、注意烹調的技術,儘量烹調素淡一些,並注意色、

香、味俱全,以保證幼兒各種營養素的需要。

爲了讓孩子遵循用餐規律,在飲食上我保證了營養均衡, 粗細糧搭配。固定時間進餐減少零食量,儘可能激發孩子進食的興趣。對於下個季度的秋季食譜現在正在制定中,爲了幼兒的健康成長,我會一直認真負責的對待工作,用心的幹好這份工作。

謝謝大家!

關於營養與健康論文 篇七

昨天5月20日我們國家一年一度的中國小生營養日。說起營養呀,同學們可不重視了,下面老師跟大家談談這個問題。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小學生中挑食、厭食、偏食者日益增多,很多學生都養成了喜吃零食、不愛吃主食的習慣,導致學生中營養不良者日益增多。再加上學習、精神的壓力很大,這就容易患上貧血等疾病。同時部分學生和家長缺乏合理營養知識,學生片面地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加上運動量不足,我國青少年肥胖症發生率逐年升高,有的地方高達15,3%。中學時代是長知識、長身體、增強體質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時期。良好的營養、適當的鍛鍊和合理的作息是影響其身心發育的三個重要因素。爲了青少年茁壯成長,應大力普及學生營養知識,爲學生提供合理的飲食結構。學校應根據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素和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營養標準,合理調配膳食,做到葷素、粗細搭配,平衡健康。

青少年日常飲食應多樣化,以提供充足、全面、均衡的營養,保證身體發育所需。青春期飲食應注意:

1養成吃早餐的良好習慣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吃好早餐。上午緊張的學習和活動,要求早餐必須含有充足的熱量。有些學生早晨匆匆忙忙湊合着吃一點就趕去上學,上了兩節課,肚子就空了。等到第三、四節課就出現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影響正常的學習。因此,早餐要特別予以重視,應占一天總熱量的1/3,可增加一些營養豐富的雞蛋、牛奶、花生、大豆等,有條件的還可供給一次課間加餐,以保證學生們能精力充沛地學習。青少年時期是智力投資和體質投資的黃金時代,只有不誤“天時”,才能生長髮育完好、體質健壯、思維敏捷、健康成長。

2飲食多樣化:合理營養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及學習有着很重要的意義。按營養學要求,青少年一日的膳食應該有主食、副食,有葷、有素,儘量做到多樣化。合理的主食,是除米飯之外,還應吃麪粉製品,如麪條、饅頭、包子、餃子、餛飩等。根據營養學家建議,在主食中可摻食玉米、小米、蕎麥、高粱米、甘薯等雜糧。早餐除吃麪粉類點心外,還要堅持飲牛奶或豆漿。 3參加體力活動,加強體育鍛煉

適量運動和合理營養結合可促進青少年生長髮育、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的耐久力、減少身體脂肪和改進心理狀態等。這種經濟、實用、有效、非藥物又無副作用的措施,對於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成長起來!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淺談營養與健康論文 篇八

營養與健康 論文

摘要:

民以食爲天,健康是身體的最大本錢,隨着生活水平提高,一系列的現代病也開始纏繞現代人,營養與健康這門課應該推廣成爲爲大家廣爲接受的一門學問。作爲當代大學生,學習和宣傳健康的飲食方式義不容辭。前提是我們要理解什麼是營養,而什麼狀態是屬於健康。我們在飲食的過程中既要做到營養的均衡,平時也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本文試圖通過論述營養與健康的基礎知識來闡述這一觀點。

關鍵詞:營養 健康 均衡 食品習慣 科學 飲食習慣 一:什麼是營養

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會失去一切。身體健康才能創造一切物質與精神的財富。而任何財富卻難於換取健康,健康和金錢並不是一種等價的交換,良好的健康,源於科學和知識,而不是來源於財富,地位與權勢。“營”在漢字裏是謀求的意思,“養”是養生或養身,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應當是“謀求養生”的意思。確切地說,應當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謀求養生”。“營養”一詞確切而比較完整的定義應當是:“機體通過攝取食物,經過體內消化、吸收和代謝,利用食物中對身體有益的物質作爲構建機體組織器官、滿足生理功能和體力活動需要的過程。”研究人體以及其他生物的營養問題的學問被稱爲營養學。

二:什麼是健康

據WHO(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1989年的定義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四個方面健全。WHO制訂的身體健康的初測十項標準: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勞;樂觀積極,承擔責任不挑剔;善於休閒,睡眠良好;適應各種環境,應變能力強;能抵禦一般的感冒和傳染病;體重適中,體型比例協調;視力良好,反應靈敏,眼瞼不發炎;牙齒清潔,齒齦正常不出血;毛髮有光澤,無頭屑;皮膚,肌肉有彈性,步履輕鬆有力。

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都需要能量,如物質代謝的合成和分解反應、心臟跳動、肌肉收縮、腺體分泌等。而這些能量來源於食物。已知,生物的能量來源於太陽的輻射能。其中,植物藉助葉綠素的功能吸收利用太陽輻射能,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還可以吸收利用太陽輻射能合成脂類、蛋白質。而動物在食用植物時,實際上是從植物中間接吸收利用太陽輻射能,人類則是通過攝取動、植物性食物獲得所需的能量。動、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可分爲五大類: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如果加上水,則爲六大類。其中,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經體內代謝可釋放能量。三者統稱爲“產能營養素”或能源物質。

三:國民健康狀況統計

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良好的營養和健康狀況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均定期開展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及時頒佈調查結果,並據此制定和評價相應的社會發展政策,以改善國民營養和健康狀況,促進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我國建國後曾進行過三次全國營養調查、三次全國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兩次糖尿病抽樣調查。上述調查對於瞭解我國城鄉居民膳食結構和營養水平及其相關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及變化規律;評價城鄉居民營養與健康水平;制定相關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由於近十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一方面爲消除營養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經濟、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也導致了膳食結構、生活方式和疾病譜的變化。

2002年8-12月,在衛生部、科技部和國家統計局的共同領導下,由衛生部具體組織各相關職能部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這是我國首次進行的營養與健康綜合性調查。

從調查狀況可以看出,居民營養與健康依然具有諸多問題

1.城市居民膳食結構不盡合理。畜肉類及油脂消費過多,穀類食物消費偏低。 2.一些營養缺乏病依然存在。

3.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四:人體所需營養

人體組織的構造和增長,離不開基本的營養素,人體活動的能量也均來源於各種營養素,均衡的營養是理想健康的重要因素,營養良好與否直接關係到身體的健康。

人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環境中攝取食物,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在營養學上稱爲“營養素”。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有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共5大類,其中營養素不能在體內合成,而必需從食物中獲得,稱爲“必需營養素”。其中包括9種氨基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組氨酸;2 種脂肪酸:亞油酸、僅一亞麻酸;碳水化合物;7種常量元素:鉀、鈉、鈣、鎂、硫、磷、氯;8 種微量元素:鐵、碘、鋅、硒、銅、鉻、鉬、鈷;14種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煙酸、泛酸、葉酸、維生素B12、膽鹼、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計40餘種。其中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因爲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佔的比重大,稱爲“宏量營養素”;礦物質和維生素因需要的相對較少,在膳食中所佔比重也較小,稱爲“微量營養素”;礦物質中有7種在人體內含量較多,叫做“常量元素”,有8 種在人體內含量較少,稱“微量元素”。這些營養素在體內有三方面功用:一是供給生活、勞動和組織細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體的“建築材料”,用以構成和修補身體組織;三是提供調節物質,用以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營養素有這三方面的作用,可見營養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質基礎。

五:注重營養與健康,學會科學配餐

堅持均衡營養的原則,做到科學配餐,就是根據食物的形狀、結構、化學成分、營養價值、理化性質進行合理選料,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質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營養素種類與數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個不同菜餚間的營養成分相互配合,滿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並達到合理營養的目的。這種配餐方法就可以稱爲科學配餐, 日常膳食是人們獲取營養的主要來源。合理安排好日常膳食,注意食物的營養搭配、科學烹飪,就基本上能保證人體均衡營養的需要。根據中國居民的飲食習慣,經過科學測算,有關機構提出了一個在配比上較理想的膳食模式,針對居民每日需攝入食物的類別、重量等提出建議,作爲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安排平衡膳食的參考和指引。平衡的膳食,加上合理的運動,有助於人們保持身體的健康。科學配餐的原則有三點:

(1)一日三餐的熱能應當與工作強度相匹配:熱能分配以早餐佔全日總熱能的25%—30%、午餐佔40%、晚餐佔30%—35%較爲適宜。《陸地仙經》中曾有一詩:“早飯淡而早,午飯厚而飽,晚飯須要少,若能常如此,無病直到老。”科學的吃法應該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

(2)三餐的間隔要合適,三餐飲食的量也要適當,同時還要講究飲食衛生。三餐時間合適、比例適當這一條比較好理解,就是早飯要認真吃,晚飯不要吃過量,每餐間隔4~6個小時,不要暴飲暴食,飢一頓飽一頓。

(3)注意膳食結構的平衡: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鹼平衡,主要做到雜糧與精糧的平衡;幹、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葷素搭配平衡。由於烹調原料的品種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營養素的種類和數量也不同,只有通過科學搭配,才能使每一種菜所含的營養素更爲全面、合理

六: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要達到營養均衡,日常飲食各方面需多加註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美國健康部門曾就人們的飲食方式做過以下建議,可供我們參考:

1.食宜暖,少吃涼的食物

2.食前忌動,食後忌靜,就餐前後動靜平衡 3.胃好恬愉,進食前後的情緒平4.音樂對於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5.食物多樣化——合理搭配,全面營養;

6.多食蔬菜、水果和穀類食物——補充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7.選擇低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的食物和低膽固醇的飲食——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量,降低引起肥胖和諸多慢性病的危險因素;

8.少吃鹽、糖——降低患高血壓(病)的可能性;

9.儘量少喝酒——可提高食慾,避免多種營養素缺乏,保護消化系統尤其是肝臟以及神經系統的功能;

10.避免抽菸——維持體內氧氣及維生素C的正常代謝,避免大量自由基的產生;

綜上所訴,讓我們以科學的營養爲指導,做到均衡營養、注意膳食平衡,吃出健康,吃出美麗,吃出精彩的人身,享受高品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