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課改的幾點體會

第一篇:新課改幾點體會

新課改的幾點體會

新課改幾點體會

一國小翟海峯

通過近一年來的課改,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之前必須理解教育目標,認識教育對象,鑽研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 設計教育程序,提供教育情境;(2)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必須把具主體性的學生組織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積極、能動的主體性因素,並協調多種因素之間的關係,保證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保證教育任務的完成和教育目標的實現;(3)教師是教育活動過程中的主導者,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全程參與,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還要根據學生學習的情境、狀態、方式、結果,根據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困惑和質疑,矯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向着有利於教育任務完成、教育目標實現的方向發展。

2、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既要把教材、教法、教育環境、教育因素作爲自己的認識客體,又要把具有主體性的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狀況、主體性的發展程度納入自己的視野,全程監控。也就是說,合作學習中,教師必須參與到活動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將所有學習小組的活動情況納入自己的監控範圍,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3、在教育中,合作是一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它是師生之間或是生生之間爲了協調、溝通達成共識、聯合力量去達成某一個目的而進行的相互作用。

4、在教育中,合作學習對學生學會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納他人,寬容差異,對於促進社會知覺的發展、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識的發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發展,對於學生的發展意義重大。

第二篇:新課改的幾點體會

新課改的幾點體會

諸城市龍都街道孔戈莊國小羅敏;金麗娜

【中圖分類號】g423.06 【文章標識碼】b 【文章編號】1326-3587(2014)04-0003-01

當前,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爲主要途徑,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爲主要目標的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之中。通過各級教育部門不斷地組織專題講座和聽評課等交流活動,教師們的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學方法有了很大的改進,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通過平時的聽課,筆者發現仍有部分教師並未真正融入這股洪流之中,他們重形式,輕實質,並未完全擺脫傳統的重教輕學的老路子。綜合以上正反兩方面的情況,筆者認爲,新課改要真正落到實處,教師必須在以下兩方面取得突破:

一、徹底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是課改成敗的先決條件

觀念主導行動。教師必須吃透新課改的實質,充分認識舊的教學方式方法的弊端和新課改的根本要求,徹底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使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尤其要獲得能力的提高,以便爲今後的終生髮展奠定基礎。同時,要徹底解放學生的思想,解除學生的各種顧慮和束縛,明確告訴學生自己教改的思路、做法和要求,使學生理解教師的意圖,明確自己的任務,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盡情地發展自己,多方面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表演的舞臺。就教師的作用而言,我們必須認識到,自己的作用並非削弱了,而是對我們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準確定位,在如何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方面下功夫,在徹底放棄“一言堂”做法的同時,盡最大努力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條件,創造機會。重點做到“三要”:一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導學提綱”。提綱的設計,既要注重知識點問題的提煉,又要注重學法的指導,使之真正起到指導學習的作用。二要全面把握和調控課堂局勢,科學組織、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計劃性、組織性和有效性。三要搞好“精講”環節,對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教師要精講點撥,解除學生疑惑,拓展知識空間,強化知識網絡化建構,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課改系列工程的重中之重

習慣決定成敗。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有利於學生的終生髮展。新課改形式下,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應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教師不能僅滿足於口頭號召,而要有明確的要求和訓練措施。一是要有方法上的指導。比如預習哪些內容,如何預習,達到什麼目的等。二是要跟上檢查督促。比如佈置小組成員間的互查,上課伊始時的抽查等。

(二)獨立自學習慣的培養。課堂上組織學生“依綱自學”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其主要任務是:通過默讀課本,整體把握當堂所學內容的全貌,獨立解決“導學提綱”上的問題,發現疑難點,以備小組交流時進行討論。這個環節最主要的是強調學生的獨立自學、靜心默讀、目標明確、注重發現,最忌諱的是心不在焉、隨意交流、目標不明、效率過低。

(三)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合作學習包括小組合作和組間合作兩種形式。其主要任務是:討論交流學生獨立自學時解決不了的問題,並通過交流進行思維碰撞,產生化學反應,拓展知識空間,促進能力提高。其操作步驟是:先進行小組交流,在組長的組織下,檢查每個同學的自學成果,交流不同的見解,最終達成共識,並提出共同的疑難問題;然後進行組間合作,由各小組代表提問質疑,其他小組代表依次搶答釋疑,並最終發現共性的疑難問題,以備教師精講點撥。

(四)自覺參與討論、積極發表見解習慣的培養。對於大多數農村學生而言,不願參與小組討論、不願發表個人見解是十分普遍的現象。這裏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教師習慣於“一言堂”,霸佔了大多數的課堂時間,平時又缺乏對學生的針對性訓練,學生在心理上、意識上存在着障礙,不習慣參與課堂發言,以致造成課堂上死氣沉沉的局面。要培養學生的課堂發言習慣,一是教師必須放棄“一言堂”的做法,把課堂還給學生,併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二是要堅持不懈地鼓勵和訓練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使學生在討論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贏得自信、享受快樂。

(五)善於及時歸納總結習慣的培養。在學生獨立學習、合作探究等環節結束之後,讓學生完整系統地歸納總結本節的知識結構,構建本節的知識網絡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它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等抽象思維能力。關於這方面的培養,教師可以訓練學生口頭歸納,也可以訓練學生繪製“知識樹”,不管哪種形式,關鍵要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六)獨立完成作業、自主達標互評習慣的培養。在課堂練習環節,要培養學生像對待考試一樣嚴肅認真、快速高效地獨立完成練習題目,並通過小組間的互批互評以達到自主達標、合作達標、矯正補償的目的。

(七)課後複習習慣的培養。課後複習有利於學生對當天所學知識及時地進行鞏固和整理,是學習過程的一個再重現、再深入、再加工的重要環節,對學習效率的提高很有幫助。培養學生的課後複習習慣,關鍵要讓學生充分認識課後複習的必要性,培養其自覺性。其次要注意方法的指導,課外時間如何分配、各門學科如何安排、複習內容和方法如何確定等都要通過平日的針對性指導,使學生駕輕就熟地掌握運用。

第三篇:新課改體會

新課改體會

新課程是以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爲外在表現形式、以課堂教學改革爲核心、以教師角色和師生關係的重新建構爲手段、是涵蓋學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體性變革。我認爲,如果教師只把眼光放在教材這一點上,新課程的實施就有可能成爲換湯不換藥的教學過程,成爲新瓶裝舊酒的教學活動。從這一點來看,教師角色的職能轉變應當是新課程得以全面實施的首要條件。沒有教師的變化,不會有課堂的變化,不會有學生的變化,也不會有師生關係的變化,就更不會有新課程理念的落實。反過來說,適者生存,不適者被者淘汰,新課程不需要歪嘴的和尚來念經,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儘早儘快地完成職能轉變。教師轉變得越早,轉變得越快,教學之路也就拓得越寬。

下面,我就根據這幾年的實踐經驗從備課方面來談一談教師應發生的轉變。

在備課中應完成二個方面發轉變:

一、變“散兵作戰”爲“集團進攻”

傳統觀念下的教學,是“散兵式”的教學,形式上是單師對羣生,內容上是一堂課裏講一段教材。教師只須當好教材的“皰丁”,按部就班,依次分解,點滴內容馬虎不得。不必去管教材的總體目標、也不必去管教材的單元框架,只要多講點、多讀點、多背點,小眼網密密撈,成績就會上去,任務也就完成。

而新課程講究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是主體。教材的內容增多了,課堂的氣氛活躍了,教師的管理和開口發言的機會縮減了,學生的參與性提高了。面對每個班級幾十個學生,幾十種富有個性的思維,一個教師有點窮於應對了。

而我們的方法是採取“集團進攻”的策略,即走以教師羣體面對學生羣體的教學之路。 我們市的具體做法是:在剛開始使用新教材時,市教研員李春滿老師就給各區、各校佈置了承擔不同單元的教學設計的編寫的任務,然後在全市的教師大會中進行交流。而我校的幾位化學教師受李老師的啓發,更加註重集體備課,集中我們幾個人的智慧,共同交流,共籌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法。在上課前,我們幾位教師分別拿出講課的思路和方法,橫向比較,相互借鑑,設計好探究知識點的關鍵性問題。有時,我們的教學過程並不完全一致,針對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我們認爲在教學中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而關鍵是在課後,我們及時進行溝通,交流在教學中的心得,反思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假設在我們所教的班級中,原定的方法不適用,我們再採用其他教師的方法進行嘗試。這樣,就使得我們的教學能力不斷提高,處理突發性問題的能力也不斷得以改善。 教無定法,重在實效。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集體的力量纔是無窮的。

備課時,如何正確使用好教材呢?

二、變 “教教材”爲“用教材教”

在教學過程中,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不僅反映了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也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教教材”的情況下,教師重視的是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學把關注點放在“完成”了哪些既定的教學內容上,爲達到這種目的,課堂教學不可避免地以傳授書本知識爲中心,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所能做的只是想辦法如何把教材上規定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對教學內容幾乎沒有選擇權。

“用教材教”則是把教材作爲一種教學資源,使學生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學習,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這種教學重視的是知識獲得的過程,重視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去獲得知識的結論。在某種意義上,新教材可以視爲是實現課程目標的一種案例或範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分析並明確教材內容所要實現的課程目標,在此基礎上緊密聯繫當地的社會實踐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具體的教學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或增加,或替換,或重組,從而保證課程目標的真正落實。

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因此,當務之急是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師儘快走進新課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這場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可以說,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國小教師隊伍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教師的角色將發生哪些改變

●由傳授者轉化爲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爲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將學生雖不大規範、但卻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爲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據專家分析,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由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必然導致師生關係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我們知道,教師作爲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與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師惟一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爲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那麼,促進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據專家分析,促進者的角色有幾個特點:一是積極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

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崗位上,風風雨雨地一路走來,和老教材相依相伴了三十餘載,咋一接觸新課程,還真的有些不適應,去年我第一次接觸了新課程,一個學年下來,總覺得有很多教學的細節不夠完善,假期閒暇之際,再次捧起新課程解讀,心裏多了一份喜悅,一種收穫的喜悅!

新課程所引導的新的理念正如一盞明燈指引着我,新教材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它以各種形式聯繫到課外,聯繫到別的學科,直接通向豐富多彩的社會、自然、生活以及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

首先,向學生的生活開放。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外,還鼓勵學生學習觀察,體驗生活。例如:學習《靜夜思》一課後,引導孩子觀察夜空;學習《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後,引導學生親身實踐,投身植樹活動;學習《看電視》一課後,提醒孩子關注爸爸媽媽的喜好,及時把課文中獲得的語文知識及情感體驗運用於生活實踐;??引導學生不但要在課堂上學語文,還要在生活中用語文,調動他們主動學習語文,創造性地運用語文的積極性。

其次,向其他學科開放,充分體現學科間的溝通。教材安排了引導學生(本站隆重推薦好範 文網:)唱一唱、畫一畫、演一演的內容。例如:唱春天的歌,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唱《快樂的節日》;畫自己喜歡的季節,畫自己家鄉;等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展現學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且能加深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理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生活。

新教材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的實踐性,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溝通課堂內外,提供大量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內容,拓寬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和學生的學習空間,爲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憑藉,引導教師與學生共同開發語文課程資源,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學習活動中成爲樂於學習語文、樂於運用語文、樂於合作、勇於創造的成功的學習者。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爲重要。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多注重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我覺得朗讀應該成爲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在讀中體會和感悟。

我堅信只有不斷地學習,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談吐之間纔會口吐珠玉,妙趣橫生;教學纔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只有不斷地學習,教學才能富有新意、出神入化,教學生命纔會長久。

班主任學習體會

時間過得很快,回顧過去,隨着時光的飛逝,自己踏上講臺已經整整七年了。整整七年的時間裏,雖然對班主任的工作看過、聽過、想過、做過也嘗試着自己有着新的理解??可從未像這次培訓這樣,如此詳盡、透徹的解析班主任這神聖而又複雜的職業。現將我本次學習的體會歸納如下:

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任務和職責、原則及特點。

以往在工作中只侷限於備課、上課和管理班級等具體工作,從未定位過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培訓後,發現自己所擔任的班主任工作竟也可以引以爲自豪的,不但要把知識一絲不苟的教授給學生而且還要正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不但要做溝通家長和社區的橋樑,而且還要通過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在班主任的工作職責中,我自認爲做的還可以,但在有些細節上還是缺乏經驗。而且這次學習中,我還詳細的瞭解了學生最喜歡什麼樣的班主任。這二十七個方面我會牢記在心,做到的繼續發揚,做的更好。做不到的或沒做好的,會按此標準來隨時衡量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名學生都很喜歡的班主任。

當然,新世紀需要的是新型的班主任,首要一點就是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有幾句話值得我品味和學習:只有差別,沒有差生;不怕有缺點,就怕沒特點;而培訓所總結的“四多”,也徹底改善了我在工作中的情緒:多民主,少強制;多激勵,少批評;多引導,少說教;多用情,少用氣;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新型班主任還應做到:把管理權還給學生,也就是班級管理的創新;把選擇權還給學生,比如家長會的創新;此外,還要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 當然,與學生之間,需要變換角色,給學生機會,成爲班級的主人。比如在班級中開展“紀律日、衛生日、開心日”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對學生的管理還要做到“管放結合”,形成教育合力;這就要做到創設環境、創設創造性的實踐空間。

在班主任的自身要求上,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這就要求教師平時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到“腦中有綱、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法”。還要教給學生“點金術”。在進行操行評語的填寫上要做到評語富有賞識性、創新性。

二、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技能和技巧。

在班級管理中,不想讓學生被不良思想控制,就一定要讓優秀品質、正確價值觀佔據學生的幼小心靈。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凡屬於養成習慣的事,光反覆講未必有用。”一句老話,要學游泳必須先下水。因此,老師的任務就是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下水,練成游泳的本領。

三、班主任如何指導學生建立健康心理。

也就是告訴我們國小教師要學會當學生的心理保健醫。首要一點就是要更新教育觀念,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意識。讓學生自發的去發展心理,變爲自覺的發展心理,讓學生健康、快樂、自信、成功,那就需要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力;其次,學些有關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困惑、共情即換位思考,也就是要認識國小生異常的心理現象,弄清國小生心理異常的原因。當然,還要通過觀察、談話、調查、分析學會國小生心理異常簡單的心理診斷,這樣就得初步掌握對國小生進行心理保健的技術。同時也應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做到了解教師的職業倦怠表現,比如,情緒耗竭、人格解體、成就感降低。也要在工作中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

在對國小教師心理健康的心理維護上要做到學會接納自己、認識自己;面對現實、適應環境;廣交朋友、與人爲善;學會情緒調控、避免職業倦怠的影響;努力工作、學會休閒。

四、認真學習教育法律,切實提高依法執教能力。

其實,法律時刻在我們身邊,我們不但要依據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言行,還要時刻學習豐富法律知識,運用法律武器武裝和保護我和我的學生。

在工作中做到:少埋怨環境,多改變自己,做一個人生道路上的學者;少批評指責,多關愛幫助,做一個生命過程中的善者;少走馬觀花,多真抓實幹,做一個教育生涯中的行者。教育素養的厚度,決定了學生髮展的高度。惟有發展,纔有職業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教育的真諦是人文關懷、心靈溝通、生命互動、精神感召;要以自身的優秀來輻射帶動一支優秀團隊。

五、優秀班主任經驗介紹。

通過培訓,我學到了很多,總結歸納有以下幾方面:首先,要用愛來感化生命——以博愛預約生命的明天。其次,要用心去做——做“美麗”教師,育“陽光”學生。最後,傾其所有,付出一切——讓愛與知識薪火相傳。

第四篇:高中生物新課改的體會

高中生物新課改的體會

新課改下的課程理念由四個方面:一、提高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高中生物新課程的核心任務和價值所在。生物科學素養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公民適應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應具備的基本素養。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情況,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立足基礎,教會學生理解生物學基本現象、事實、規律,以及生物學原理在生物技術領域中的運用,科學地解釋發生在身邊地生物學現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科學的世界觀,並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爲;指導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學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較、判斷、分析和推理等思維技能,以及創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和習慣。二、面向全體學生。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程標準所遵循的教育價值觀。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衆的基礎教育。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將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作爲生物課程的核心任務,爲各類學生選擇今後的學習方向和職業方向提供幫助。作爲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應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爲了每一位學生髮展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真正變學生苦學爲樂學,厭學爲好學,除了教材內容

的因素外,教師應提倡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學、觀察中學、聽中學、玩中學、思考中學、做中學、合作中學,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和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材施教,分層要求對學生髮展是至關重要的。同樣是學生,他們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行爲習慣、學習目標等都存在着較大的差異,用同一個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是不科學的,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注重、肯定、讚賞學生的點滴進步。這種注重激勵和發展的學習評價,無疑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使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真正落到實處。三、倡導探究式教學。倡導探索性學習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材偏向於灌輸給學生系統的知識,以學生的被動接受爲主,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強調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新課程帶來了新的教學觀念,在生物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於動腦和動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技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釋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習過程更富有個性化,有利於情感體驗,養成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四、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生物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包括人在內的一切生命體,以及與之相關的環境因素。因此生物學的知識涉及到

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體的健康保健、防病、治病、農業生產、環境污染和保護等等無一不與生物學知識有着密切的關係,聯繫實際進行生物教學是生物教學一貫所遵循的教學原則,但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材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有一定的脫節,表現出滯後性、教師不能及時的引導學生分析、解釋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新的生物學現象和生物學成就。由於教師觀念陳舊和自身水平的限制,對發生在身邊的很多常見的、鮮活的生物學現象也很難聯繫和解釋到位。學生所學知識難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新課標提出的注重與現實生活聯繫的課程觀念,強調了理論聯繫實際,尤其是聯繫現實生活實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生物教學中,不僅教師要強化聯繫現實生活實際的意識,隨時注意觀察,研究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生物學新進展,並且要引導學生關心、關注、理解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指導學生運用生物學的原理解釋發生在身邊的生物學現象,培養學生聯繫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堅信,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會給整個教學帶來一個新的面貌觀,讓老師心情舒暢的備課、教學。讓學生自由愉快的掌握新知識,自信的面對大學聯考。快樂的體驗生物課在生活中的用途。

第五篇:高中數學新課改的幾點體會

高中數學新課改的幾點體會

無錫市玉祁高級中學鄭重

實踐新課改教學兩三年來,幾多感慨、迷惑、困難!數學教師作爲新課改的具體實施者,應儘快領悟到新課改的精髓,在思想和行爲上儘快轉變,從研究教數學的方式轉變爲從學生角度研究學數學的方式。

一、轉變教育思想

不同的教育思想產生不同的教育。傳統的數學教學的特點是以傳授知識爲主要目的、單向平面地講授教科書的活動 .“以綱爲綱,以本爲本”,是這種傳授活動的金科玉律。在這種理念下,教師崇尚鑽研教材,視處理好教材、教好教材爲教學藝術,這種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往往超越教學過程本身,脫離學生的現實。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由數學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創造性地開發數學教學資源,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髮揮的機會,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規律、自己去推論數學結論,要善於創設數學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成爲 “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給他們講得應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儘量多些,學生自己能夠自主解決的,教師決不和盤托出。 這樣纔有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二、轉變師生角色

傳統的數學教學因爲過分預設和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課堂上倦怠應付,與創造的喜悅無緣,師生都無法在課堂上煥發生命的活力。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爲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佔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係的形成。( 1)教師不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者、複製者,而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於對學生進行啓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2)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對象性的主客體關係,而是一種主體間性的意義關係。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爲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協商,建構學生多樣化的主體活動,完成認知和發展的任務,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展。

三、轉變情感互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的只是數學的科學性,學生數學認知結構的建構,而忽視了數學知識的人文性、藝術性,缺乏對情感活動和情感培養的關注,加劇了教學的情感嚴重缺失,抑制了數學教學功能的整體體現,也是學生素質的一種缺憾,影響了真、善、美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教師必須注重加強教學的情感性設計,實現課堂教學民主化,建立平等、寬容、和諧的師生關係。對教學而言,交往是瀰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態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張揚,創造性得到釋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與學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轉移,是自己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實現自我的過程。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賞識、期待和鼓勵是學生成長的最好動力,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勇於標新立異,給學生展示自我、探索創新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

和理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充分發展。

四、轉變評價方式

傳統的評價方式是把數學分數和升學率作爲評價數學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準,錯誤的估計了學生學習數學潛力,更多的傾向於訓練和發展學生的邏輯能力,卻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訓練和培養。

新課程要求建立以 “學生髮展爲本”的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教師應改變以標準的智力測驗和學生學科成績作爲考覈重點的評價觀,樹立多種多樣的評價觀。教師要採用多種評價方法,通過多渠道、採用多種形式,多方面觀察和評價。從靜態的、單一的、終結性的評價轉爲動態的、多維的、發展性的、激勵性的評價;從注重智力的評價轉爲注重多元能力的評價,使評價活動成爲學生探索、體驗的過程和教學相長的過程,產生更多的積極效應。例如:結合過程和結果評價學生,既能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學習,又能促進學生注重獲取良好的學習效果;結合教師與學生評價及學生間相互評價,結合書面考試、口頭表達、課堂提問、平時作業等評價形式,使學生能及時瞭解到自己的進步程度。完善的評價方式的運用就能促進學生自覺開展自主學習,與其他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學習上進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有利於學生對生活充滿樂趣,對學習的充滿興趣。

五、轉變教學手段

知識經濟來臨本身就是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化信息技術正在成爲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正成爲教學的重要工具,從而改變教學的傳統模式。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就是根據數學教學的特點,編制概念教學程序、練習程序、指導程序,這些程序的應用將改變數學教學的現狀。

( 1)計算機運算速度快,具有發音、作圖等功能,藉助計算機進行比較抽象的概念、法則的教學,會收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函數的教學,計算機可以很快的描繪函數圖像,反應函數的變化規律,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使教學過程生動、有趣。

(2)增加了課堂信息的容量,放大了課堂教學的空間,延長了課堂教學時間,很好的解決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與教學時間不夠的矛盾。

(3)現代信息技術將改變教師的傳統地位,更多的扮演監督者與輔導者的角色,引導、幫助、鼓勵學生,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極爲有力。

(4)現代信息技術爲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利於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有效性,促進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的統一,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當然我轉變這些還不夠,更準確的應該是我們在對新課改的理解基礎之上所做的所有轉變.顯然這對我們教師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師的壓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壓力來源於我們傳統的教育與新課改後教育之間的跨越!還來源於各個地方文化背景、經濟、家長觀念等.總之,我們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課改。

當前,基礎教育正在進行一場變革,新課改已走進了課堂,正在推進着素質教育的進程。強烈影響着我們過去熟悉的教育環境,改變着過去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改革的今天,作爲第一線的教師,我們究竟如何實施新課程?這是我們關心的問題,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就高中 數學課程實踐中的個人的幾點感悟,與大家共勉!

一、新課改強烈要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1、師生應是教學活動中的平等對話者

2、師生都是新課程的學習者和創造者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老師的讚揚和激勵

(一)師生應是教學活動中的平等對話者

課改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注重全面素質的提高。這就需要我們增強兩種意識:

1、民主意識:

過去,傳道式講授法,對學生的貶斥性評價,制定的所謂“標準答案”等,都抑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堵塞了其活躍的思辨力,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從根本上改變那種 “唯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構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關係。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來形成師生雙邊的心智交流,讓學生在民主的“師生場”中愉悅地探求知識。例如:“字母能表示什麼?”一課,一位教師是採取下面耐人尋味的做法:

2、人本意識:新課改要求我們不能把學生當成盛納知識的容器,而是把學生作爲 “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我們要以全面發展學生的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爲課程目標,努力做到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角度上去發展學生的能力體系和人格體系。

(二)師生都是新課程的學習者和創造者

過去的數學課程過分強調系統性和完備性,教師只是消極、被動地執行課程計劃,對教科書內容的自主選擇,內容的拓展等都很有限。但是,在今天的新課改思想指導下,、師生的創新精神將能在新課程的成長中得到充分展示,且昇華爲師生共同學習課程,共建課程。教學過程不再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方案),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老師的讚揚和激勵

過去的數學教學評價,順應追求升學率的需要,一味注重其甄別和選拔功能,教師主要關注學習者的學習結果,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緊張的單調的成績競賽中,以成績論英雄;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從關注人的發展着眼,重視課程評價的教育功能,從而促進教師由成績結果的單一評價轉向課程學習過程的管理與激勵。因此我們要把握好下列三個實踐原則:

二、教學設計是落實新課改的關鍵——談談教學設計需要考慮的幾個問題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創設必要的問題情境

(三)營造主動參與學習的氛圍

(四)提倡合作學習

(五)把社會作爲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七)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總之,新課改,要求我們更新觀念,勇於實踐,不斷探索總結出一條優化過程,提高效率的新路!

標籤:新課改 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