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形勢下對歷史專題複習課的幾點思考

新形勢下對歷史專題複習課的幾點思考

新形勢下對歷史專題複習課的幾點思考

——以明清專制統治、對外關係看封建社會衰落爲例

一、轉變課程觀念,提高思想認識

專題複習課在於幫助學生梳理和歸納所學知識、建構知識體系、擴展知識視野,從而深化理解、發展能力,絕不是單一的對舊知識的再重複。與新授課相比,有其難度。首先,缺少相關教學參考,內容多而雜。不論是複習一章還是一冊書都需要在衆多的史實中找出一條主線來統領所授知識,理清知識點的內在聯繫,便於學生記憶。其次,複習課是對原有學習成果的鞏固和提高,相對而言知識量大、趣味性低、能力要求高。再次,還需要對學生學習及答題方法進行指導,這也是比較乏味的。怎樣講好專題複習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二、明確課標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深入研究課程標準,確定所要考查內容的知識要點和能力層次要求。再加上對考試要求的分析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專題課的複習目標。明白這節課究竟應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提高哪些能力,採用什麼方式能夠讓學生掌握,要對學生進行哪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等。這些都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專題複習纔不至於盲目,才能是高效率的。

三、創新思維視角,引領知識回顧

專題複習課如果只是以傳統的時序來串聯原有知識,學生的認知依然還是停留在原有的框架內,算不上是真正的專題複習。只有在梳理知識的基礎上,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揭示知識點的內在聯繫,才能達到深化理解、擴展視野的目的。在“以明清專制統治、對外關係看封建社會衰落”一課中,打破時序,以封建社會的衰落爲主線看明清,讓學生改換思路,重新編排相關知識點。設計從改革事中、國門開閉、槍炮聲中三個方面讓學生理解這一時代特徵,帶學生走進歷史情境。

封建社會的衰落,以“廢除丞相”“設軍機處”“八股取士”“文化專制”作爲改革事中走入歧途而衰落的佐證;通過“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閉關鎖國政策”三幅路線圖得出由繁榮到動盪再到衰落的教訓;最後中西對比證明封建社會由於多種原因交合退出歷史舞臺。全新的角度不僅讓學生鞏固舊知,更牽引出新的發現,進一步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

四、合理運用史料,培養高端能力

專題複習課更看重史料的作用,更需要把能力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爲此,在這一課中,着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材料分析能力等等。在“文字獄”一處的設計中,引用了清代史學家李祖陶在《滿堂文略》一文中的話“今人之文,一涉筆惟恐觸礙於天下國家……消剛正之氣,長柔媚之風。”用名家論述以論證史,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清朝知識分子的如履薄冰,深刻意識到文字獄對思想言論的禁錮、對文化的阻礙。在講解明清對外關係時,讀鄭和下西洋圖,主動開放帶來社會繁榮;讀戚繼光抗倭圖,被動開門導致社會動盪;讀閉關鎖國圖,主動閉關引發社會衰落。學生經過聯繫、思考就會得出結論,對外關係反作用於國家實力,閉關鎖國導致中國落伍於世界進程。

五、豐富教學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不斷創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活動,以活動的創新激發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在導入時,以課外知識如歷史上最後一位丞相、和珅的真實身份等,銜接課內知識,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在講解八股取士時,請學生代入明朝舉子身份,分析“舉頭空羨榜中名”的原因,得出科舉考試的變化。而考察基礎知識時,借鑑歷史節目,推出“歷史王者”,學生根據對教師給出歷史事件的瞭解,在1分鐘內說出與之相關的關鍵詞,如果有5個以上和事先給出的相符合,即可獲得稱號。這樣,學生有了歷史的思維、歷史的眼光和歷史的方法,使之體會到歷史的學科特色。

六、把握整體、精雕細節,有效解決問題

在這一課,分析明清封建社會淘汰的原因時,引導學生進行中西對比:清朝加強專制、閉關鎖國,歐美各國卻在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逐漸步入近代。這樣的對比,能夠讓學生明顯感知中國的漸趨落後,由此近代中國遭受侵略也不難理解。這樣的對比,既簡單回顧了世界史和中國近代史的相關內容,也加深了學生對相關內容的體悟,並進一步培養其全球史觀。當然,相比於整體,專題複習課的細節更容易被忽略。一堂沒有細節的歷史課就會失去靈動,學生也容易泛泛而記。因此,在關鍵地方設置了幾處細節,如廢丞相背後的君臣博弈、軍機大臣的傳述繕撰、文字獄的捕風捉影等。複習課不應是枯燥的代名詞,生動活潑的細節體現和整體性同樣重要。宏觀把握、微觀分析,才能進一步提高專題複習課的有效性。

另外,我們通過對歷史知識橫向聯繫、縱向聯繫、因果聯繫、中外聯繫等全面的、多方位的聯繫,還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確定新的複習專題。1.將同一種類型的知識進行歸納比較。2.將中外歷史上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橫向聯繫比較。3.同一國家和地區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繫比較。複習專題的確立,不應盲目追求大題目、多內容,主要應以考試要求和課程標準爲主,減輕學生的負擔,保證複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