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心得體會 篇一

爲了鞏固和拓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引導市直機關黨員幹部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幹事創業、爭先進位,泰安市從4月份開始,集中3個月時間,在市直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中開展“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在行動”活動,開展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在行動活動心得體會。

活動以推動科學發展觀深入落實、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爲目標,以創建“學習型、創新型、效能型、服務型、廉潔型”機關爲載體,以改革重在體制機制、創新重在思路措施、行動重在實踐落實爲基本要求,引導廣大機關幹部進一步提升思想境界、改進工作作風、增強工作效能。

一是創建學習型機關

出臺關於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舉辦市委中心組專題報告會,開設領導幹部大講堂。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爲主題,搞好專題培訓,完善學習制度和考覈機制,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習調研。

二是創建創新型機關

結合完善科學發展綜合考覈評價體系,組織市直部門單位研究制定各自改革創新、爭先進位的目標和措施,並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佈。建立完善工作督查、考覈評價和激勵獎懲機制,推動創新目標和措施的落實。

三是創建效能型機關

着眼提升工作效能,全面梳理和完善機關工作制度。制定機關崗位績效考覈辦法,健全工作目標責任制。完善機關效能投訴和暗訪機制,對羣衆反映強烈的部門單位及有關責任人進行通報、誡勉。四是創建服務型機關。圍繞“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羣衆”,進一步改進工作方式、簡化辦事程序、規範行政行爲。廣泛徵求社會各界和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修訂完善機關服務承諾。開展“機關與基層(企業、社區、村)結對服務”活動,積極爲基層提供政策、科技、信息等服務。五是創建廉潔型機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廉政文化進機關”和多種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動,推進黨務政務公開。

爲確保活動紮實開展、取得實效,明確了活動的方法步驟和保障措施。整個活動按4個步驟組織實施:一是制定標準、動員部署。制定市直機關創建“五型機關”具體標準和考評細則,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動員部署。二是對照標準、學習整改。在學習調研基礎上,對照創建標準,查擺問題不足,抓好整改落實。三是推樹典型、交流提高。認真總結創建工作先進經驗,推樹一批先進典型,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四是總結考評、表彰先進。結合科學發展綜合考覈和文明機關考評,對市直部門單位進行考覈評價,表彰一批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集中活動結束後,將創建“五型機關”作爲機關建設的常規性工作,不斷調整完善創建內容和考覈標準,形成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長效機制。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心得體會 篇二

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切創新實際上歸結於人的創新。培養和造就一批具備創新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需要,是機關事業單位提高辦事效率、效能的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掌握創新方法,提高創新能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是提升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和能力的關鍵。

21世紀是一個創新驅動的時代。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更是財富積累的途徑。創新是一個組織的生命力所在,創新能力是驅動創新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於人,充足的善於創新的專業技術人員是實現組織“創新—效益—再創新”的良性循環的根本。

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明確專業技術人員勝任力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創新能力構成,建立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基於創新能力培養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開發的制度體系,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開發。爲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的創新研究工作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一、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培養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專業技術人員承擔着各類具體專技術工作。他們的創新能力關係着我國科教文衛體等諸多方面發展水平和前景,是國家重要的人才資源。專業技術人員想不想創新、會不會創新、能不能創新,直接決定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潛力。

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嚴重不足雖然中國當前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已經達到5550萬人,是世界上科技人力資源第一大國。中國是人才大國,但還遠不是人才強國。專業技術人員的創新能力已成爲制約我國趕超世界的瓶頸、成爲關係我國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

創新是專業技術工作的本質屬性,沒有創新就沒有技術的突破,沒有創新就沒有新成果的出現,沒有創新就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可以說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而創新能力則是專業技術人員的核心能力,是綜合素質內涵之一,是創造性開展工作的前提,是克服困境、破解難題的關鍵。大力加強創新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的創新思維水平、創新實踐能力,既是由專業技術工作的規律和專業技術人才的特點決定的,也是由我國當前人才隊伍建設的方向和重點所決定的。

二、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培養的困境

專業技術人員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智力水平:具有從事技術工作經驗;具有對未知知識的探索、對工作思路革新、對工作方法的完善的潛能,只所以這種潛能未得到充分發揮,主要來自個人和社會兩方面因素:

個人因素

1、認識不夠。缺乏創新意識是創新能力培養的最大制約因素,大多數專業技術人員每天從事的都是重複性的工作,工作單調且繁瑣,這使人家很少去思考創新的價值、意義和方法,對自己的要求也只是停留在完成現有的事情上,很少去拓展工作領域,很少去探索新的方法與途徑。

2、付出不夠。創新是綜合素質的體現,需要掌握相關的知識和足夠多的經驗,還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正確的思維方式,這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積累和提升,大多數人忙於眼下的工作,無法或不願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去學習、思考、參加訓練,致使許多具備創新潛質的人知識陳舊、方法落後、思維封閉,喪失創新的機會。

3、思維不夠。專業技術人員由於從事某方面的具體工作,造成他們知識單

一、技能單一、進而造成思維方式單一:導致知識之間、技術之間、思維之間缺乏合理的整合;結果思考問題缺乏靈活性和全面性,這種條條塊塊的思維方式不符合創新思維的要求,缺乏創新思維是制約創新能力提高核心因素。

4、聯繫實際不夠。創新的級別分類告訴我們,90%的創新屬於小級別創新或普通創新,這些創新來自具體工作。工作程序的一次有效調整,工作方法的一次改進,工作思路的一次轉向都是創新的表現,許多人都把創新想得很高深、很神奇,只是從理論上尋找突破,科技前沿尋求創新,而忽視自己的具體工作實際,最終影響創新成果的產生。

社會因素

1、環境不夠。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的環境相對封閉,制約着思維發展的空間;再加上傳統文化中某些消極思想的影響,容易形成保守的觀念,如:“重傳統、輕創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槍打出頭鳥”等思想,這些守舊的思想和保守的管理體制結合在一起,成爲束縛創新發展的一張無形巨網。

2、投入不夠。我國教育支出只佔GDP的2%,世界教育支出加權平均數爲5%,國家投入的教育費用嚴重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加上我國非常重視普通教育,留給培訓的費用更少,在培訓費用中大多是用於管理人員考察,真正留給技術人員培訓的費用寥寥無幾,再加上社會和單位沒有重視培訓的習慣,專業技術人員能力的提升基本上靠自己投入,這使得很多專業技術人員只能進行維持性學習很少進行創造性學習。

3、培訓內容和方式不夠。當前培訓以知識的學習爲主,缺乏對創新思維的訓練,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仍以課堂講授爲主,形式單一,方法呆板,缺少新意。在這種教學狀態下,許多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培訓當成了一種任務,甚至看做一種負擔,而沒有當做學習的機會,從而影響了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

4、培訓師資不夠。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國家有關部門只提供培訓教材,具體培訓工作由各級各部門自行組織,市級以下可以說沒有專職的培訓教師,臨時抽調人員允數,教師本身就缺乏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培訓的效果可想而知,致使培訓流於形式,沒有效果,參與培訓的學員也沒有積極性,白白浪費培訓資源。國家應在每次培訓前,先培訓師資,再逐級進行,師資有保證,培訓纔會有效果。

5、評價機制不夠。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往往只看完成情況,很少關心工作過程,很少去分析研究工作方法的創新和改進,很少去探索和思考同樣的工作有沒有新的方法,有沒有更省時、省力的解決途徑,這在很大程度上誤導專業技術人員努力的方向和思考問題的角度,形成墨守成規的習慣,制約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的途徑

基於對制約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因素的分析,我認爲培養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培養創新理念:提高對創新作用的認識,使大家認識到創新是滿足人類牛存與發展的客觀需要;是破解專業技術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特殊問題、疑難問題的需要;是破除思維定勢、改進思維和工作模式的需要;是破除不思進取、無所作爲的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需要。養成面對工作用新眼光看問題,新思路想問題,新辦法解決問題的習慣;不斷反思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斷探索新的解決途徑。

2、充實創新知識:學習創新理論,瞭解創新的特點和原則,掌握創新的步驟,懂得創新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和能力,在工作中努力尋找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學會如何克服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着眼於實際,往工作中有所創新。

3、培育創新環境:環境是人的創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條件,加強輿論的引導和宣傳,形成以“創新爲本”文化氛圍,引導大家形成以新理念爲指導,以新思路爲主線,以新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模式;建立激勵創新的機制,用創新作爲評價專業技術人員能力的標準之一;建立寬鬆的工作環境,允許嘗試和探索,啓迪創新思維,建立創新機制,激勵大家創新、創造的慾望。

4、訓練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人的創新能力形成的核心與關鍵。通過對發散思維、逆向思維、聯想思維等的學習和訓練,豐富思維方式,訓練多層次、多角度認識、分析問題的習慣,才能捕捉新現象、提出新問題、探索新規律、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5、關注工作實效:實踐是人創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徑,不會動手實現,整天空想,在概念之間轉來轉去,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創新。創新的火花往往是在具體工作過程中進發出來的;是建立在對自己工作領域的問題、方法瞭如指掌的基礎上,離開自己的工作僅停留在思想階段的創新並不是真正的創新,實現了的創新纔是真正的創新。

總之,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是一項不容忽視的任務,也是一個值得全社會關注和努力解決的問題。

什麼是創新意識 篇三

創新精神屬於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的範疇。它是開展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一種心理特徵,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勇氣、創新決心以及相關的思維活動。求新精神是一種敢於拋棄舊觀念和舊事物,勇於創造新觀念和新事物的精神。例如,他們不滿足於現有的知識(他們掌握的事實,他們建立的理論,他們總結的方法),不斷追求新的知識;對現有的生活生產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不滿意的;根據實際需要和新形勢,不斷改革創新;他們不符合刻板印象(規則、方法、理論、陳述)。敢於打破原有框架,探索新的規律和方法;他們不敢迷信書籍和權威,不敢根據事實和自己的思想來質疑書籍和權威;他們不會盲目模仿別人的想法、言論和做法;它們並不遵循相同的模式;他們只以書爲本,堅持獨立思考,說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我不喜歡一概而論,追求新奇、唯一性、幻想和獨特性;不死板、死板、靈活地運用現有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創新精神的具體體現。創新精神是科學精神的一個方面。它在其他方面與紀律精神並不矛盾,而是統一的。例如,創新精神的特點是敢於拋棄舊觀念,創造新觀念。同時,創新精神是以遵循客觀規律爲前提的。創新精神只有符合客觀需要和規律,才能轉化爲創新成果,成爲推動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新精神既崇尚新穎性和獨特性,又受到一定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的制約。創新精神倡導獨立思考。

並不是我們不聽別人的意見,不欣賞自己,堅持自己的意見,不驕傲自大,而是我們應該團結合作,互相溝通。同時,這也是當代創新順利進行的必經之路:勇於創新,不怕犯錯,不鼓勵犯錯,而是在課堂上糾正錯誤,害怕知道錯誤,這是一種科學探究。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創新精神不迷信書本和權威,不反對學習前人的經驗,任何創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精神提倡大膽的懷疑,懷疑應該建立在事實和思考的基礎上,而不是虛無主義懷疑一切。總之,我們應該從全面、辯證的角度來看待創新精神。

如何培養創新管理意識 篇四

《課標》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是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於進行創造性的教學,適當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形成一定的規律,並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操作、討論、計算,學習興趣濃厚,摒除了教師告訴學生解題方法,學生再進行練習的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能力,真正體現了學生在“做”中學。

一、結合生活實際,多實踐。

在教學《整理書包》(實質是分類)一課後,我佈置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活動:到菜市、書店、超市等地方去觀察叔叔阿姨是怎樣將物品進行分類擺放的。到課堂上讓學生彙報時,學生收集的數學信息量大,內容豐富,真令我吃驚。從此可以看出,數學無處不有,無時不在,源於生活,源於實踐。國小數學是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傳統的數學模式往往把生活實踐與數學相割裂,學不能爲所用。而開放的課堂教學就要要求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去發現數學信息,從而形成數學問題,不斷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走向生活化。低段兒童適當的佈置他們進行小調查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開闊他們的眼界,也避免了讀“死收”,同時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學生學得輕鬆自在,這何樂而不爲呢!

二、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多探索。

如我在教學第二冊的《青蛙吃害蟲》這一課時,我首先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學生一下興趣來了,然後輕鬆的導入新課。又比如第一冊認識鐘錶時,我給學生編了一個故事,把“時、分、秒”稱作時間王園裏的三兄弟,出示載有時針、分針、秒針頭飾的三個胖瘦、高矮不一的低偶,讓學生給它們取名字,再通過小故事,學生根據具體特徵,很容易地記住了他們,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強化了所學知識。

什麼是創新意識 篇五

培養創新意識,訓練創造思維,傳授創造方法,提高創新能力是中國小創新教育的主要內容。而其中創新意識的培養又是重點。正如馬斯洛說:“創造性首先強調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實現的創造性強調的是性格上的品質,如大膽、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認可,即一切能夠造成這種普遍化的自我實現的東西,或者說是強調創造性的態度、創造性的人。”可見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者心理素質多麼重要。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關鍵。沒有創新意識的人難以產生創造思維、掌握創造方法和獲得創造成果。

“創新意識就是根據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強烈的不安於現狀,執意於創造、創新的要求的動力。”(見《創造思維與訓練》第25頁)這種“動力”是指心理上的一種內在驅動力、推動力,是一種自覺的心理活動。創新意識具有開拓性、獨創性、聯想性等特徵。具有創新意識的人,能夠不爲傳統習慣勢力和世俗偏見所左右,敢於標新立異,想常人不敢想的問題,提出超常規的獨到見解,善於聯想,從而開闢新的思維境界。創新意識是創造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意識包括哪些內容?我認爲主要包括問題意識、發現意識,懷疑意識,捕捉機遇和靈感的意識,抗挫折的風險意識,獨立意識、自主意識、合作意識等。創造意識的培養,實際上是關於創造、創新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問題。非智力因素幾乎都是後天培養的,它們可以在創造、創新中起到發酵的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首先要培養事業心,樹立創新的理想,同時,還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一、克服習慣心理和迷信心理,培養問題意識和懷疑意識。問題意識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事都要問個爲什麼,不放過任何疑點,養成愛琢磨,愛鑽研,勤學好問的習慣。巴爾扎克有句名言:“問號是開闢一切科學的鑰匙。”發明創造始於問題。問題就是矛盾,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才需要思考,學習纔有主動性。思維是由矛盾引起的,問題是矛盾的表現形式,學習中提不出問題,是學習不深入的表現;能提出問題是肯於動腦的結果。現實生活中許多現象人們熟視無睹,而有人卻善於觀察,問幾個爲什麼,從而發現問題,有所創造。蘋果落地,誰也不在意,牛頓卻從中發現了萬有引力,水開了鍋蓋被頂起,大家司空見慣,瓦特卻因此發明了蒸汽機,商品大家每天都接觸,只有馬克思把它作問題研究,揭示了資本主義剩餘價值規律。處處留心皆學問,凡事能問個爲什麼,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懷疑意識和問題意識有相通之處,但懷疑意識更強調對權威的挑戰,對書本、對老師、對標準答案的不盲從。有些學生奉書本爲神明,不敢越雷池半步,或者把老師的話當聖旨,即使有問題也不敢懷疑。這些都是阻礙學生創新的壁障。朱熹說得好,“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一番後,疑漸漸解,致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懷疑不僅是辨僞去妄的鑰匙,也是創立新學說,啓迪新思維的重要手段。可見問題意識和懷疑意識對學習和創新多麼重要。培養問題意識與懷疑意識,對學生來說,應做到三點:1、積疑,勤問。積疑,是指學生在學習時,要養成收集、記錄生活學習過程中隨時冒出來的疑問的習慣,一般要準備一個專門記錄疑難問題的筆記本,隨時記錄。每天要抽出幾分鐘時間整理疑難問題,針對問題進行思考,或請教同學、老師,並將思維結果記錄在案。許多學生一個學期還提不出一兩個問題,或者有了問題,等老師來了,他又忘了問題是什麼,半天想不起來,這些都不利於學習和創新。勤問就是要多問,首先是問自己,其次是問別人。要敢於不恥下問。許多學得好的學生都有勤問的習慣,他們注意經常給自己提問題,因此對事物理解就比較深刻,思想也比較活躍。許多人發現,在學習中,凡是哪個地方自己以爲懂了,沒有什麼好想的,卻正是自己理解不夠深刻的部分;凡是發現問題多的,倒是自己理解較爲深刻的地方。心理研究表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問題意識不僅體現了個性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也反映了其獨立性和創造性,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具有同樣積極的意義。從某種角度來說,教學過程 實際上就是師生雙方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2、能疑,善問。能疑,是指要加強學習,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智力水平,掌握一定的創造思維方法,從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善問,是指問也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問人之前,自己先要細想,儘量做到有準備的問問題,否則,即使別人解釋得很詳盡,你也可能仍感到若明若暗,所得膚淺;問人之後,要認真研究對方的答案。想一想別人解決問題的理由和根據是什麼,要充分重視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探討別人處理問題的途徑;要善於從比較中學習。要把別人的想法和自己原來的想法進行一些比較,從而糾正自己的錯誤,發現問題的根由。3、敢疑,窮問。敢疑,是要有堅持真理,挑戰權威的勇氣。不論是老師、書本、或是其它權威,只要自己有疑問,就要敢於懷疑,不要怕人笑話,不要怕捱罵。有了懷疑,再去求證,去向別人請教,也許會有所創新;即使證明自己錯了,也會得到經驗,獲得進步。在求證的過程中,要敢於窮問,對自己要多問幾個爲什麼;請教別人時,也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窮問,是思維深刻的表現,也是創新突破的重要一環。在問的過程中,甚至還可以開展爭論,爭論可以激發靈感,促進思考深入。法國有一名言,“真理是從各種意見的衝突中得來的。”通過爭論,發揮集體智慧,互相啓發,相得益彰。另外,對於教師來說,課堂中要創造寬鬆的適應激發學生思考和提問的環境。保證學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從而大膽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見解和主張。要善於挖掘學生學習過程中思想上的矛盾,細心地尋找學生的“疑點”。發現“疑點”,也就等於找見一把解決問題的鑰匙。要改革課堂教學,變教師的“講堂”爲學生的“問堂”,變單純的教師“問疑”式教學爲誘導學生“質疑”,教師“答疑”爲主的的他創新教學,建立起“學生先想,教師後導,學生通過預習發現疑問,師生共同尋求答案”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不要包得過多,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提問的時間,鼓勵學生大膽懷疑,大膽假設,激發學生創新慾望。對學生提出的一些看來好笑的問題要理解,寬容,鼓勵那些以獨特方式來理解事物的學生。二、克服惰性心理,培養捕捉機遇、靈感的意識機遇是指“導致科技突破的原定研究進程所未料到的偶然事件或機會。”(見《辭海》)》其主要特點是意外性。靈感,是指研究者在創造活動中所出現的豁然開朗、思路突然貫通的頓悟狀態。其特點一是靈感引發的隨機性,指靈感在何時、何地出現,受什麼啓迪或觸媒而發生,都是不可預期的。二是顯現的瞬間性,如不及時抓住,會轉瞬即逝,三是靈感爆發的情感性。是指靈感爆發的瞬間,創造者出現的迷狂、驚喜、和情緒高漲等心態。機遇和靈感在創新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常常是導致創新突破的導火索。善於捕捉機遇和靈感,是一個人創新能力的重是體現。但機遇和靈感只親近有準備的頭腦,它是深思熟慮的必然結果,其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只有熱烈而頑強地致力於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靈感和機遇纔會光顧。同樣重要的,你還要時刻準備着,有善於捕捉機遇和靈感的意識,否則,哪怕靈感出現的次數再多,也會被視而不見,白白錯過。要克服惰性心理,當靈感的火花閃現時,要及時追蹤記錄,當機遇來臨時,要認真觀察反覆思考,否則,靈感和機遇就會稍縱即逝,永難找回。培養捕捉機遇和靈感的意識,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不斷強化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他們養成“多問幾個爲什麼”的思維習慣;應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設置不同的情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判斷力,要教導學生做科學創新的有心人,當靈感光顧,機遇來臨時,要及時捕捉,記錄在案。要對新想法,新發現進行認真研究,從中受到啓迪,有所創新。三、克服依賴和盲從心理,培養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創造性最講究獨一無二,不喜雷同。因此培養創新意識,要注意獨立意識的培養。對中學生來說,包括具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獲取知識,獨立鑽研問題,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依賴別人,不盲從別人的意見,獨樹一幟。有的學生回答問題時,總喜歡跟從大多數人跑,沒有自己的主見。或者一遇到問題總是依賴於別人,不去獨立思考;有的人妄自菲薄,因而謹小慎微,唯唯喏喏。這些都是缺乏獨立意識的表現。同時,創造性是指對現實的超越,它是學生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因此培養自主意識十分重要。自主意識包括自我激勵,自我控制和自主發展意識。學生依靠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受外界的控制,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所選擇的事物上,並且克服困難,百折不撓,這實際上就是自我激勵,自我調控。教學中,要使學生明白髮展的主人是他自己,一個人的發展主要靠自己,別人只是輔助而不能替代。同時,要尊重學生,視學生爲主人,讓他們能夠自主選擇,自主活動,自主發展。四、克服恐懼心理,培養風險意識有的同學把創新看得很神祕,認爲那是科學家的事,自己想都不敢想;也有的人對創新具有恐懼心理,害怕別人非議,害怕挫折。其實創新並不神祕,人人都具有創新能力。科學家的重大發明是創新,學生想出一道題目新的解法,或者寫出一篇有新意的文章,也都是創新。潛在的創造力在人身上是沉睡着的力量,若不被喚醒,就會萎縮乃至泯滅。所以對創新的恐懼是完全不必要的,而應大膽開發。但是,由於創新是在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難免會遇到困難,遭受挫折。科學發明也是有風險的。諾貝爾是冒着被炸死的危險發明炸藥的,李時珍發明大明曆時,招受到許多人的圍攻。恩格思說過:科學是一條崎嶇的山路,沒有平坦的路好走,只有不怕坎坷的人,纔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所以要想有所創新,就要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和冒險精神,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意志。畏首畏尾的人是不可能有創新的。有的人遇到一點挫折就打退堂鼓,這些都是與創新無緣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前人爲真理而奮鬥,不怕磨難甚至犧牲的崇高精神,樹立爲人類創新而不懈奮鬥的信念。要解除學生對錯誤的恐懼心理,強調從錯誤中學習,鼓勵學生敢於幻想,大膽試驗,做敢想敢爲,勇於創新的人。五、克服封閉心理,培養開放合作意識。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一個人的知識再豐富也相對有限,要進行創新,光靠個人的力量有時極難完成任務,人們必須學會協作。合作意識在現代創新中顯得越來越重要。教學中,我們要開展一些活動,如分小組佈置一些單靠個人很難完成,只有幾個人協作才能完成的任務,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除此之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還要加強理想前途教育,樹立創新思想,培養創新興趣,增強爲振興中華而創新的事業心和緊迫感;要加強意志鍛鍊,克服懶惰、習慣和思維定勢等障礙,做到有膽、有識、有略、自信,好強,自主。這樣,不僅有利於更好地學習,而且對培養未來創新人才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養創新管理意識 篇六

一、創新能力的內涵

通俗的講,創新就是發現和創造新的東西。從本質上看,創新又是一個多元的、動態的概念,其內涵在不斷擴充和豐富,從最初的經濟學角度的創新,發展到科技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教育創新、管理創新等各個方面。創新能力是企業管理者必備的素質,也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基礎動力。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管理者的思維模式也必須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循規蹈矩、冷靜有餘、創新不足的思維模式,顯然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創新能力是一種獨立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能敏銳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既善於觀察,又能從觀察中篩選出有意義的問題。二是善於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提出問題是爲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就要有解決問題的方案。三是能準確評審和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有創新能力的人,能夠把握方向,預測未來,選擇出最佳方案。創新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徵,創新由實踐提供源泉和賦予動力,由實踐來檢驗和修正。創新能力最終取決於實踐能力,要通過實踐成果來體現。因此,僅有創新意識是不夠的,只有進行創造性的工作,才能完成創新活動。實踐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最好課堂,加強創新實踐尤爲重要。

二、創造性思維的特徵

創新過程首先起始於人的創新意識,即創造性思維。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斷產生不滿足感和創新的慾望,並通過創造性思維活動產生有別於現狀的設想,然後將設想付諸實施,從而完成創新過程。由此可以看出,創造性思維是整個創新活動的關鍵,沒有創造性思維就不可能有創造性想象,更不會有創造性成果。因此,創造性思維是人們進行創造性活動所必須具備的重要心理要素,是創新活動能否成功的基礎。企業管理者必須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創造性思維既有一般思維的特點,又具有不同於一般性思維的優秀思維品質,表現爲如下特徵:

1)創造性思維是具有廣闊性和深刻性的思維

思維的廣闊性表現爲善於從多方面思考問題,既抓住關鍵問題又不忽略個別重要的細節,既看到矛盾的一般性、普遍性,又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具體性。從不同的知識領域進行思考,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有人把這種利用局外信息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稱爲“側向思維”。思維的深刻性表現爲善於透過問題的現象看到本質,抓住事物的規律,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在實踐中,要求企業管理者必須具備剖析複雜多變的社會經濟現象,不失時機地進行正確的預測和決策的能力。

2)創造性思維是具有靈活性和敏捷性的思維

思維的靈活性表現爲思維活動依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善於按照事物發展變化的具體情況而提出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法,不拘泥於傳統習慣的束縛,克服慣性思維、定勢思維的影響。

3)創造性思維是具有求異性和獨創性的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思維的高級過程,是人們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在某些事物中尋找新關係、新答案的思維過程。它首先表現爲思維的求異性和獨立性,不囿於現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在吸取別人經驗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大膽想象,走前人沒有走的路。美國企業家史密斯的成功之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史密斯在繼承了其父親的遺產之後,不是投資於人們所熟悉的高利潤行業,而是瞄準了一項前所未有的全新事業—創辦了第一家聯邦特快傳遞郵件公司。當時這種隔夜送信到戶的特殊服務業能否得到承認,許多人持懷疑態度。但史密斯從各項調查的推斷中認爲這是大有前途的行業,堅持幹下去,終於成爲直接連接世界各地的特快傳遞郵件公司。

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路徑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所進行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不是天生的和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可以通過有效途徑培養和提高。

1)敏銳的觀察力是創造性思維的前提

觀察是認識的重要階段,一切高級的心理活動(如思維)都是在觀察的基礎上產生的。人們藉助觀察力對客觀事物進行周密、系統、精確的觀察,獲得對研究對象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從而抓住問題的突破口,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觀察能力較強的人往往能捕捉到別人尚未發現的信息,從而及時採取對策。如有一位企業經理,在氣象雜誌中看到一條信息,下年本地區雨量將大增,雨期持續較長,他即預測下年雨傘需要量將增大。因此,決定把外地一家公司積壓的20萬把雨傘全部買下。第二年果然多雨,20萬把傘一搶而光,企業獲得了一筆可觀的利潤。培養觀察能力要做到耐心細緻,時時注意有關的事物信息,進行豐富的聯想,不然就可能熟視無睹。

2)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知識與創新密切相關,創新是建立在既有知識成果基礎上的。豐富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知識越多,經驗越豐富,產生創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爲思維同問題是緊密相連的,而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前提,倘若一個人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經驗,其思維必然受到限制。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越豐富,他的思路就越寬,思維就越靈活,判斷就越準確,解決問題就會越正確。古語云,“水深則所載者重,土厚則所植者蕃”。創新知識結構應該是多元化的結構,是進行創新思維的硬件系統。在以知識決策和知識管理爲導向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又是用途最廣泛的控制力的來源。企業管理者必須通過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創新思維的能力。

3)科學的思維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實現條件

思維方式是認識事物的方式方法。科學的思維方式就是根據思維和存在辯證關係的原理,用科學的方法去客觀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意培養系統意識。根據系統論的原理,現實生活中存在着諸多系統,每一事物作爲具有獨立功能系統的同時,又都是整體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任何一個要素離開整體,其機能和作用都會失去意義。因此,在觀察、分析、研究和解決某一問題時,要有意識地把它作爲一個整體系統來看待,並從系統相關的角度去分析認識它。企業本身是一個系統,同時又是社會經濟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其每一項活動都是在相互聯繫中進行的。

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當人們一旦習慣於從某個角度認識問題之後,便很容易在頭腦中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受這一思維定勢的影響。必須努力擺脫這種思維的羈絆,從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去思考。特別是企業發展過程中要經常進行非程序化決策,這一點尤爲重要。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心得體會 篇七

1月3日,我有幸參加了由教學處組織的關於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改革創新培訓。本次培訓內容豐富,系統介紹了課程體系改革的要求,先進的教學理念,並列舉了國內最早進行課程改革的學校,作爲一名一線教師受到很大教育,感受很深,對自己的職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時也思考針對我們學校目前的條件,我們應該怎樣使自己的專業建設跨上一個高度,辦出自己的特色,以促進課程改革的全面進行,確保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現結合培訓來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與對課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我對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的認識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認識到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的基本思路是“以企業調查爲前提,加強專業建設;以崗位目標爲目標,找準人才培養定位;以崗位能力要求爲依據,確定教學內容;以工作項目和任務爲載體,開發“理實一體化”的新課程;以技能爲核心,整合對應知識;並在職業情景中把“學會做事”的工作標準落實爲“把事做好”的教育標準。

二、我校在課程改革上存在的不足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意識到國家爲什麼把職業教育提到現在的重要地位,因爲職業教育離社會最近,離經濟最近,是培養社會迫切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而且作爲職業教育,目前的教育理念必須改變,要改變目前的重理論輕實踐、理論和實踐分離的教學模式、應該遵循人的認知學習規律,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採取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但是目前我們的教學方式距離教學做一體化的距離還比較遠,這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教職工思想觀念上還未改變,還需要廣泛深入的學習和宣傳教育,許多人消極觀望或不願意改變已經熟練的教學方式。

第二,目前實訓基地設備不足,設備狀況完全與現有的施工技術脫節。

第三,師資隊伍素質較差,很多年輕教師沒有工程實踐經歷,實驗室缺乏先進的科研設備,科研能力不足,缺少一些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的工程項目,教職工的實踐能力得不到鍛鍊,更加影響教學,影響畢業生質量和產學研合作。

第四,產學合作困難重重,要想實現合作,必須具有雙贏的運行機制。因爲沒有先進的科研設備和過硬的科研隊伍,社會影響力和認可度不足,對企業沒有引力,很難實現真正的產學研合作。

三、作爲一線教師應該如何授課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中職教育的教學,不是教課本,而是教做事,以及怎樣把事做好,是有明確崗位能力目標,圍繞項目整合對應知識,以任務爲載體,在職業情景中提高職業能力,有知識的突出應用指向的教育。在實際授課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創新教學方法

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必須以工作任務爲載體,進行真實的任務驅動,從而使學生在完成任務中學習知識和技能、應用知識和技能,達到形成能力的目的。這就需要我們尋求新的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一次完整、接近實戰的工作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分析每個學生的職業成長規律,找出符合人的職業成長曆程,職業成長是“從完成簡單工作任務到完成複雜工作任務”的能力發展過程。採用什麼方法和載體,才能把學生從較低發展階段有序、有效地帶入到更高的發展階段?如何設計符合發展邏輯規律的系列學習任務?在教學組織安排上,要儘量安排大幅度的時間集中上某一門課,動態實施,完全按照教學項目重組教師團隊,採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師應儘量創造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獨立地去完成於典型工作任務較爲一致的學習任務,同時要注意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監控並評估。以儘早發現問題並及時進行調整,這樣學生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培養和鍛鍊他們的社會能力,以實現職業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更好的適應企業的需求。

(2)轉變授課方式

基於工作過程的導向課程和教學改革,要把教師轉化爲生產教練,把教材轉化爲訓練手冊把教法轉化爲訓練方法、把課堂轉化爲工作現場。在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和教學改革中,必須以工作過程爲紐帶,以任務完成爲目的,發揮教師的生產教練作用和教材的訓練手冊作用,通過合適的訓練方法,在工作現場完成工作任務,從而掌握知識、習得技能、培養品得、形成素養。

(3)轉變考試形式

即結果考試轉向過程考評,從傳統考場轉向工作現場(模擬)。要在工作現場進行過程考試,邊學邊考邊評,不斷反饋,不斷糾正,實現教學做的一體化。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培訓,使我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時也開闊了視野,確定了專業建設的目標和方向。使我明白課程體系的改革,需要企業和學校的合作、需要學校各部門、各專業之間的相互溝通,需要我們大家的同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使我們的學校的專業建設跨上一個新的臺階,培養社會迫切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努力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創新意識的重要性 篇八

一、創新與創新意識

創新是指在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等一切領域,一切層面上淘汰落後的思想、事物,創造先進的、有價值的思想和事物的活動過程。

所謂創新意識是人們對創新與創新的價值性、重要性的一種認識水平、認識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對待創新的態度,並以這種態度來規範和調整自己的活動方向的一種穩定的精神態勢。創新意識總是代表着一定社會主體奮鬥的明確目標和價值指向性,成爲一定主體產生穩定、持久創新需要、價值追求和思維定勢以及理性自覺的推動力量,成爲喚醒、激勵和發揮人所蘊涵的潛在本質力量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創新意識的作用

第一,創新意識是決定一個國家、民族創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創新能力實際就是國家、民族發展能力的代名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解決自身生存、發展問題能力大小的最客觀和最重要的標誌。

第二,創新意識促成社會多種因素的變化,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創新意識根源於社會生產方式,它的形成和發展必然進一步推動社會生產方式的進步,從而帶動經濟的飛速發展,促進上層建築的進步。創新意識進一步推動人的思想解放,有利於人們形成開拓意識、領先意識等先進觀念;創新意識會促進社會政治向更加民主、寬容的方向發展,這是創新發展需要的基本社會條件。這些條件反過來又促進創新意識的擴展,更有利於創新活動的進行。

第三,創新意識能促成人才素質結構的變化,提升人的本質力量。創新實質上確定了一種新的人才標準,它代表着人才素質變化的性質和方向,它輸出着一種重要的信息:社會需要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有開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質和現代科學文化素質的人。它客觀上引導人們朝這個目標提高自己的素質,使人的本質力量在更高的層次上得以確證。它激發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的進一步發揮,從而使人自身的內涵獲得極大豐富和擴展。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篇九

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世界,崇尚創新成爲奔騰全球的滾滾潮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教學實踐中,凡是學生能發現的知識,教師不能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要暗示。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問題,培養創新意識。

一、巧妙設置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創新慾望。

問題是是創造之源,疑問是創造之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開始。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讓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或新舊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構成學生認識活動的內部矛盾,使學生處於一種主動、活躍的能動狀態,進而喚醒學習者的強烈的問題意識,產生學習需要,激發求知慾望。此時,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

如在教學“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我先有意設置新舊知識的矛盾:

(1)讓學生試算“求4、10和24的最小公倍數”,結果大部分學生因受舊知識的影響,只用公約數2去除三個數,因而求出的最小公倍數是2×2×5×12=240。

(2)要求學生用列舉法從大到小順序寫出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來驗證,學生驚奇地看到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應是120而不是240,從而產生疑問。

(3)利用矛盾“衝突”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把多乘的“2”挖出來。

這裏,教師對於學生的疑問,並沒有直接給予答案,而是讓學生充分討論、積極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把學過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解決新的過程中。學生有了問題纔會去探索,只有主動探索纔會有創造,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進程中才會迸發出創造思維的火花。

二、鼓勵大膽猜測,激發學生創造熱情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是由未知到已知的認識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指明思維方向,鼓勵學生大膽猜測,發表不同觀點和見解,允許標新立異、異想天開。使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自己走向成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在教學完“三角形的分類”後,教師拿出一個裝着三角形的紙袋,使三角形只露出一個角,讓學生判斷是什麼三角形。當露出的是直角或鈍角時,學生判斷是直角或鈍角三角形,而當露出的是銳角時,學生一致認爲無法確定這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這時教師可以問:爲什麼無法確定?大家說出了理由,教師給予了肯定。這時有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如果這是一個等腰三角形的話,那它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露出的這個角必須是頂角,它纔是一個銳角三角形”。講得多好啊!我大大表揚了這兩個學生,話鋒一轉,又說:“假如是底角,那又是怎樣的情況呢?請大家課後討論討論。”

這樣教學,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路,而且鼓勵了學生的大膽猜測,培養了求異思維。猜想難免會有錯,但我總是進行表揚,保護學生大膽猜測的積極性和自信性。

三、發揮主體作用,培養創造精神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進步,增加成功機會,建立自信心;對權威論斷敢於質疑,培養其獨立性;通過小組學習、組間辯論的方法代替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如在教學“梯形”時,先讓學生觀察一些梯形的物體實例後,讓學生拿出各種各樣的圖形(包括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梯形、多邊形等),從中找出與剛纔看到的梯形實物同樣的圖形。接着讓學生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剪出一個梯形來。學生不知如何下手,這時教師啓發:“先想想梯形是什麼樣的,然後再動手去剪。”剪後再說說是怎樣剪的。接着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一起探討,給梯形下定義,把握梯形的本質屬性:只有一組平行的對邊。

這樣教學,使學生充分動手、動口、動腦,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爲自覺地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學中充滿活力和創造力。

當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鍵在於教師,要求教師本身成爲具有創新意識的教育者。在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上大膽改革,在課堂教學努力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具有不斷創新的慾望,學會獨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領。爲21世紀培養創新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