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論國小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論國小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論國小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摘 要:在美術新課程標準中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時也對整個社會有重大的推動作用。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美術課程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國小美術作爲基礎的藝術性課程,承擔着開闊學生藝術視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責任與使命,能夠爲學生日後的創新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該文從當前美術教育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着手,從創新的方式方法、選用創新的媒材、創新利用文化資源、創新教學等方面闡述瞭如何培養國小生的創新能力,希望能進一步開啓學生的創新智慧。

關鍵詞:創新方法 媒材文化資源 教學方法

引 言:在國小美術課程教學中,我們並不是要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美術畫家,而是通過課程的開設,活動的開展,去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相對於語文、數學等側重於知識性課程,美術課程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自己去觀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創造設計,它更靈活,更需要創新,只有創新的畫作才能熠熠生輝,只有創新的設計才能具備無窮的活力。作爲美術老師,我們要發揮引路人的作用,教他們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去想象、去嘗試、去打破、去描述、去構造、推陳出新,充分發揮我們的教育機智,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當前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側重於臨摹教學

在美術課堂中,爲了讓課堂效果更加直觀,教師往往會給學生做一些教學示範,把作畫的每個步驟都告訴學生,或者給學生展示一些範畫,然後一些學生會認爲“只要照着老師的步驟去做,對照着範畫去做就行了”,於是學生的作品並沒有創新,或者說只是臨摹了一遍。其實臨摹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一些美術技法,提高美術塑造能力,夯實美術基本功,但是學生過多的臨摹,只會把學生套上枷鎖,陷入創作的泥潭。

2.課堂教學過於傳統呆板

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過多的採用講授法,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急於把教材中的內容給學生講清楚,把教材上的作品,一些繪畫方法等講解得過細,反而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在教學中,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缺乏與學生的互動,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也沒有認真的觀察和積極的思考,課堂自然會死氣沉沉。

3.評價方式過於單一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美術作品獲得老師的好評,而一些教師可能過多的關注於整個作品的表現效果,而忽視了從作品的創意、畫面內容,學生的想法,材料,構圖,線條,作品的實用性等多個角度去評價學生,去肯定學生,這樣只會讓喪失對於美術課程的興趣。

二、國小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的策略

1.教師要加強對於學生創新方法的引導

(1)觀察是創新的源泉

在美術課程中,創新創造來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也就是說,美術作品大部分都是取材於生活,是創作者對於生活素材的提煉、加工、改造。由於我們對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事物已經習以爲常甚至麻木,我們往往發現不了這些平常事物的一些細節,感知不了他們的美,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例如齊白石老人畫的蝦特別傳神,其實爲了畫好蝦,他在家養了蝦,日復一日的觀察,對蝦的造型,生活習性瞭然於胸,這才能幾筆就能勾勒出傳神的蝦的形態。

一些同學可能認爲直接臨摹一些作品就夠了,不需要去仔細觀察,其實臨摹或者模仿出來的作品並不具備生命力,這樣會忽視很多精彩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假如你用心感悟,就會發現它便是美的化身。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觀察提取生活中的素材,作爲自己作品的元素,這樣能爲自己的作品增色不少。

(2)“點—線—面”是創新的基本元素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認清楚“點—線—面”的基本繪畫元素,點可以組成線,線可以組成面,面可以組成一幅畫,其實一幅畫,是離不開點線面的,它是美術作品的最基礎的元素,世界著名的抽象藝術家康定斯基,便是利用點線面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出來。教師引導學生充分認識點線面的規律,能夠讓學生形成一種構成的邏輯思維。例如在一些設計應用類的課程,有的學生總是把要製作的東西想得太過複雜,運用過多的材料去製作,結果反而做出來的效果不那麼理想。其實運用一些最基本的元素就能製作出一件好的作品出來,關鍵是要要有“點—線—面”的構成意識。

(3)聯想是創新的生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例如由葉子聯想到植物,由植物聯想到花園,花園裏有長凳、蝴蝶、蜜蜂,人們在公園裏散步遊玩,大家多麼開心呀,發揮了充分的想象之後,提取所需要的素材,這樣就能開始創作了。一些優秀藝術作品都是來源於藝術家的聯想,藝術家先聯想出一些場景,然後將它表現出來,欣賞者看過之後,欣賞着自己又會產生聯想。教師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這樣的訓練,能很好的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能夠讓學生擁有源源不斷的新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就是創新的源泉呀。

(4)創新要貼近現實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多關注現實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同時也是爲生活服務的,藝術創新並不等於閉門造車,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去,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設計生活標誌》這一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髮現我們身邊的一些問題,如霧霾嚴重,水資源浪費污染,讓學生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並設計出相關的標誌,引起人們對這些問題的重視。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發現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不僅能激發他們對於美術學科的興趣,還能夠能爲他們提供創新的源泉。

2.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媒材進行創作

美術是一門相對自由的課程,在創作時,可以採用不同的媒材、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創作,可以採用傳統的畫筆、顏料進行作畫,但同時我們也可以採用一些剪紙、拼貼、拓印、雕刻等作畫形式,至於創作的材料,不單單是畫紙,也可以是一些樹葉、樹枝、石頭、布料等等,總之,我們生活中的材料實在是太多了,關鍵是在於我們的學生有沒有一顆發現美的眼睛。作爲教師,我們首先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開拓他們的藝術視野,提醒他們留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也可以適當收集一些素材,爲以後的學習做準備。不過,雖然作畫的材料很多,但也不是每件都可以成爲作畫的材料,還是需要選用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的材料,並且選用的材料種類不能過多,過多則顯雜亂。最後要對選用的媒材進行加工,例如把收集的材料洗淨、裁剪、添加顏色等,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畫面效果。例如在《衣架的聯想》這一課中,其中有一件《牛頭》雕塑作品,是畢加索在1943年創作的,畢加索就選用了自行車的坐墊和車把手來構成了這件作品。在這一課,我們的創作材料主要是衣架,要求各位同學對衣架進行聯想,同學們紛紛爲衣架添加了不同的“裝飾”,於是構成了花燈、螃蟹、旋轉木馬、蝴蝶等一件件精彩的作品,通過這堂課,各位同學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僅嘗試了運用新材料,還學會了聯想和組合這一創作方法。

3.引導學生運用地方文化資源進行創作

薪火相傳的地方文化資源是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是經過歲月積澱的寶貴財富,歷久彌香,我們理應將它發揚光大。同時,它也是一種珍貴的美術資源,我們可以從中挖掘源源不斷的美術素材,讓我們更好的去創新創造,並能成爲我們作品中的閃光點。例如我們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望江挑花,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正反成趣”,無論從正面看還是反面看,圖案都是一樣的,雖然這是一門針織手工藝,但我們同樣可以運用到美術創作中,我們可以創造出不同的圖案。當然,這需要我們教師先要自己掌握這項工藝,再逐步地去教會我們的學生。我們還有皖南地區的古建築,每年都有無數的遊客來這裏遊玩,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美術愛好者,這裏的風景優美,一座座古老的建築,以馬頭牆、青磚黛瓦爲主要特徵,還有精美的木雕,石雕,能帶給我們獨特的視覺感受。我們教師可以爲學生展示一些當地的圖片,介紹當地的文化,也可以建議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去實地參觀。這樣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也爲他們提供了創新的源泉。

4.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首先讓學生愛上美術課,纔有機會讓學生在美術的海洋中接受創新的薰陶。在國小階段,由於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和美術技能薄弱,因此教師不能將一些知識講解得過深,把教學目標設置得過高。傳統的課堂是以老師爲主體,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這樣其實是限制了學生的創新發展。其實上好美術課的關鍵是發揮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這樣的課堂纔是生機勃勃的課堂,我們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課堂中來,我們可以採用遊戲教學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學生愛上美術課堂。另外,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對於一些設計應用類課程或者創作複雜的課程,教師可以採取小組合作法,把班級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學生可以一起討論,說出自己的奇思妙想,然後形成一個最佳的方案,最後在一起完成創作,這樣能讓他們做得又快又好。

無論是實踐類課程還是欣賞類課程,教師都要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再創造美的課程中讓學生動腦思考,從而提高設計創新能力。例如《材質的美》這一課,這是欣賞評述類課程,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材質,明白不同材質帶來不同的美感。在課堂上,我帶來了一些不同材質的物體,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在學生充分感受之後,我讓學生運用最喜歡的材質,尋找一些材料,來製作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於是,大家興致勃勃地製作了起來,進一步感知了材質的美。

結語

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美術課程的一個重要目標,當然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學生通過長時間的積累,也需要我們的老師發揮更多的聰明才智,打造出更優質的美術課堂。同時,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美術課程教學對於學生的重要影響得到了社會普遍認可,美術教學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等各方面的支持,相信我們美術教學一定會越走越遠,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