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農民培訓工作取得新突破

2017年,以貫徹實施《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辦法》爲主線,大力開展市辦實事技能證書培訓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全年完成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培訓15506人,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1415人。通過集中培訓、實踐實習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有效提高了農民綜合素養,培養了一批具輻射帶動作用的帶頭人,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提供了人才支撐。

農民培訓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貫徹實施《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辦法》。

《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辦法》(政府令第251號,以下簡稱《辦法》)於2017年2月1日施行。確立了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扶持服務“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系,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步入法制軌道。《辦法》明確了市、區市、鎮政府職責,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使之常態化;要求各級政府建立和完善聯席會議制度,有效統籌農業、發展改革、財政、人社、教育、農機、畜牧等部門職責;要求區市設立培育專項資金,工作開展有了資金保障。規範了培訓機構、培訓計劃和內容,出臺認定基本標準和扶持政策範圍,爲各區市提供法律依據。 市農委下發貫徹實施《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辦法》的通知,有效促進區市落實各項規定和要求。

二、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納入市級公共服務事項目錄。

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四個事項――“教育培訓”、“認定服務”、“扶持服務”和“優秀新型職業農民遴選”納入市級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多數區市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納入當地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出臺規範性文件《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公共服務規定》,規範發展市級示範基地和田間學校等承接主體,有序推進新型職業農民政府購買服務。2017年市農委下發文件公佈了首批118處農民田間學校和16處市級示範基地。

三、完善培訓體系,夯實培訓基礎。

本着堅持政府主導、市場機制、立足產業、精準培訓的基本原則,形成了以政府主導,農業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各類培訓機構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格局。發揮農廣校、涉農院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在培訓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以各類公益性涉農培訓機構爲主體、多種資源和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的“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西海岸新區在青島綠色硅谷科技培訓中心創建了全國首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大力發展農民田間學校,依託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現代農業園區,採取合作共建、資源共享的方式,認定農民田間學校118處和市級示範基地16處,有效解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資源不足、分佈不均衡的問題。此外各區市根據各自實際,以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安排部分培訓任務到農大以及有關培訓機構,有效利用社會優秀培訓資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四、創新機制模式,注重培訓實效。

堅持貼近農業發展實際、貼近農村時令需求、貼近農民實際生產需要的“三貼近”原則,結合農業生產規律和農民學習特點,採用分段集中培訓、實訓學習、參觀考察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培訓針對性和時效性。以產業發展爲立足點,以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提升爲兩條主線,按照農業生產重點環節,分階段安排以實現產業週期全覆蓋。通過開展參與式、互動式培訓,發展在線教育培訓、移動互聯服務和在線管理考覈,運用集中授課、典型介紹、案例教學、田間課堂、觀摩研討、技能實訓、創業指導、視頻教學等多種方式,激發學員學習熱情,提升培訓效果。充分利用雲上智農、12316短信平臺、青島市農業信息網等信息化手段開展在線教育培訓和移動互聯服務。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直通車的作用,送教上門,爲學員經常性的技術知識更新、指導和服務。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跟蹤服務,對重點對象,開展“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貼近幫扶指導。爲學員搭建了相互聯繫的平臺,引導和支持農民建立QQ羣、微信羣、聯誼會等,促進學員之間的聯繫與合作。

五、強化社會監督,營造良好氛圍

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培訓是市政府面向農民、提高農民生產技能的普惠性舉措,涉及培訓人數多、領域廣。爲擴大培訓宣傳面,充分利用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廣泛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出版科普期刊《農科參考》,免費發送到有關專業技術人員、農民合作社、農資企業以及農民學員手中,宣傳培訓動態。爲傾聽羣衆意見和建議,組織開展了人民羣衆“走進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培訓,見證民生項目”活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農業企業、社區羣衆等200餘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代表們對培訓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並獻言獻策,爲項目順利開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9月12日《農民日報》頭版頭條以《公共模式助推農民職業化——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探析》對我市做法進行了報道,農業部張桃林副部長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及時總結推廣青島市的好做法”。

標籤:培訓 農民 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