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某鄉茶產業發展工作情況報告

某鄉茶產業發展工作情況報告

某鄉茶產業發展工作情況報告

一、基本概況

嵐關鄉地處甕安南端,距縣城23公里,東與黃平縣接壤,南緊鄰福泉市高石鄉,西與平定營鎮相鄰,北與永和鎮相連,總面積119平方公里,轄3個行政村58個村民組4370戶15895人。有耕地面積14865畝,最高海拔1336m,森林面積7547.93公頃,森林覆蓋率68.4%。鄉境內有煤、磷、鐵、硫鐵、鉬、鎳、釩、鉛鋅、重晶石等礦產資源,其中煤、磷、鉬、鎳、釩最爲豐富,有地球上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國家級原始森林--朱家山。

二、我鄉茶產業基本情況

嵐關是高海拔、寡日照、常年多霧低溫氣候,非常適合茶葉生產。現有茶園面積14000畝,其中白茶4700.15畝,嵐關休閒農業園區核心區12000畝,建成1000畝以上茶葉連片點3個,100畝以上連片點8個,茶園建設3個村76個村民組2950戶,現有主體企業貴州省甕安縣貴山茶業有限公司、甕安縣恆豐園茶業有限公司、甕安縣嵐清白茶有限公司、貴州雲頂山茶業有限公司、貴州雲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甕安縣朱家山茶葉有限公司、甕安縣龍平茶葉有限公司、甕安縣忠愷油茶種植有限責任公司、嵐關茶廠、甕安縣嵐關茶葉專業合作社,9家茶葉企業和1家茶葉合作社入駐,獲得三品認證的企業2家,茶產業從簡單的種茶、採茶、喝茶向觀光、休閒、度假、茶旅一體化發展轉型。

三、茶產業發展思路及具體做法

按照“做實基地、做大規模、做強品牌、做活市場”爲原則,緊緊圍繞縣委、政府提出的建立“一箇中心、三個基地”即黔中東部區域性中心城市爲中心,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黔中商貿物流基地和文化旅遊度假基地。實現鎮園合一發展目標,採取“政府引導、農戶主體、大戶帶動、龍頭拉動”的發展模式,以縣委、政府提出的茶產業作爲五大產業之首,推動嵐關茶旅一體化發展。以“盤活老茶園、建好新茶園、全力打造生態休閒園區”爲工作目標,通過以“公司+農戶+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全鄉在近三年常年管護老茶園6000畝,幼齡茶園8000畝,新種茶園8000畝,通過這一管理模式,在種植方式上實現了“四個轉移”即從原來的高山瘦地向好田好土轉移,從山旮旯撂荒地向公路沿線轉移,從種茶、採茶、喝茶向觀光、休閒、度假、茶旅一體化轉移,從企業帶大戶向大戶帶散戶的流轉模式轉移。

四、嵐關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1)

(一)發展目標 按照“一鄉一園一特”的發展思路,到2021年,實現招商引資5億元以上,新發展茶園7700畝,全鄉建成茶園面積20000畝,核心區面積達1.3萬畝,投產茶園7000畝,其中白茶投產3000畝,茶葉年產量達600噸以上,茶產業綜合產值超過0.2億元以上,農民人均茶葉收入達到1150元以上,建立生產加工企業8家,培育縣級龍頭企業3家,州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1家,力爭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成立專業合作社4家,建茶青交易市場3個,通過“政府推動、部門聯運、園區載體、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將嵐關建設成爲“度假旅遊、休閒觀光、生態避暑、健體養身、產業配套、功能齊全”爲一體的甕安“後花園”。

(二)主要任務

1.2019年,新建茶園3000畝,建成茶園15300畝,投產茶園4000畝,茶葉產量400噸,綜合產值0.13億元以上,建茶葉茶葉加工企業2個,成立專業合作社1個,培育州級龍頭企業1家,將茶海列入州級現代農業高效示範園區建設。

2.2020年,新建茶園2400畝,建成茶園17700畝,投產茶園5000畝,茶葉產量500噸,綜合產值0.167億元以上,培育縣級龍頭企業2家,培育州組龍頭企業1家,建茶葉加工企業3家,成立專業合作社1個,建茶青交易市場1個。

3.2021年,新建茶園2300畝,建成茶園20000畝,投產茶園6000畝,茶葉產量600噸,綜合產值0.2億元以上,建茶葉加工企業3家,成立專業合作社2個,建茶青交易市場2個,培育縣級龍頭企業1家,培育省級龍頭企業1家,力爭培育國家組龍頭企業1家。

(三)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強化責任 調整嵐關鄉茶產業發展行動領導小組,由鄉長任組長,分管領導和各村鄉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各村支部書記爲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農業服務中心,由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統籌全鄉茶產業發展計劃的實施和各項工作的落實。將年度任務落實到村、組、農戶。明確責任,層層抓好落實。

2、加大財政資金預算和投入,一是加大整合資金投,按照“政府主導、財政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整合思路,將土地開發、財政一事一議獎補、扶貧項目等各項涉農項目資金,根據“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集中投入茶產業發展。

3、大力扶持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強化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是一頭連市場,一頭連基地和農戶的橋樑和紐帶,是農民增收和實現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的有效載體。要在力培育扶持一批茶葉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帶動茶產業提升和加速發展。

五、茶產業發展中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茶農見不到多大效益,採摘茶青的積極性低 全鄉現有投產茶園6000多畝,上山採摘自家的茶青的茶農很少,主要原因一是茶農採摘茶青質量不標準,茶葉企業收購難,加工難,銷售難,按得標準收購,打擊了茶農採摘茶青的積極性;二是茶農自身茶園管護不好,採摘量不大,採一天茶覺得不划算,不願意上山採摘;三是採茶時節正是農忙時節,茶農忙於自己的農活,擔誤了採摘茶青的好時節,等你忙完時,茶青不管錢了;四是外出務工人員多,家裏沒人採,導致了很多茶園沒采收,茶葉企業收購到的茶青極少,茶農和茶葉企業效益都不好。

(二)缺乏茶產業隊伍建設,茶園管護力度不夠 部分茶園失管,導致茶農的茶園不能按時投產見效,總的情況是30%的面積能按時投產見效,40%管護一般,30%面臨荒蕪而不能見效。

(三)農民的土地流轉難,規模發展難 一是少數農民看到茶葉業主、外商的茶園初見成效後,千方百計尋找藉口阻擾茶葉業主、茶商的正常生產;二是對規劃新發展茶園的土地流轉要價高,茶葉種植業主不予接受,導致新發展茶園難。

(四)茶園管護缺乏人員,管理服務跟不上 全鄉現有12000多畝茶園,真正過問茶葉發展、茶園管護的沒幾個人,茶葉大鄉沒有茶產業專業技術人才和工作隊伍難以適應茶產業發展的需求,,茶產業實用技術難以推廣普及,茶產業發展、培育、管理、服務難以跟上。

(五)茶園基礎設施不完善,配套調配差 茶園基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配套,缺水、缺電、缺路現象十分嚴重,給茶產業管理經營造成諸多不便,使茶產業發展客觀上受制約,主觀上重種輕管現象突出。

六、下步工作建議

(一)以休閒農業園區爲依託,打造茶文化旅遊景點 我們有地球上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國家級森林公園朱家山,有“萬畝綠茶之鄉”,“貴州最美珍稀白茶基地”茶海,依託休閒農業園區建設,一是促進茶旅一體化,以茶園、茶館、茶街爲載體,開闢茶藝表演、茶文化評書、茶文化小話劇、茶文化曲藝等茶文化展示窗口;二打造茶園山地自行車運動戶外體驗基地,讓遊客參與茶園山地自行車運動戶外體驗;三是利用茶園景觀爲遊客提供鄉村生活體驗(摘茶、製茶讓遊客親自參與)以及住宿、餐飲等基本服務實施的經營主體,指導農民搞好農家樂經營,達到增收致富的目的,同時也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鼓勵茶葉企業新建茶葉加工廠,解決茶農賣難問題 一是加快建設茶葉加工廠,2019年恆豐茶業有限公司在茶海村新建茶葉加工廠1個,2020年嵐關茶廠新建茶葉加工廠1個,貴州雲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新建茶葉加工廠1個,建成後可加工各類高、中、低檔茶葉,年加工能力650噸以上;二是建立茶青交易市場、收購網點、收購組織,定點、定時、定人交易,可採用專業合作社、企業聯繫人、農村經紀人等形式收購;三是茶農要管護好自己的茶園,只要成規模、時適採收、數量多、品質好,就不怕沒人要的茶青。

(三)加強茶葉隊伍建設,做好茶園管護跟蹤服務 一是領導要高度重視茶園的管護,組織一支隊伍,任務分解,層層抓落實,把茶園管護分解到村、組、茶農,設立考覈獎懲機制,主要領導加大督查,保證茶園管護到位,做到茶園早投產,早見效。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茶產業發展 用現代金融理念調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以休閒農業園區爲平臺,以項目建設爲抓手,優化招商引資環境,全面推進以商招商、品牌招商、茶事活動招商、人氣聚商,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逐步建立起“政府推動、部門聯動、園區載體、企業主體、社會參與”招商工作機制。

(五)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釀造良好投資環境 在現有茶園中,水、電、路很多茶園不通,生產、經營、管理很不方便,政府要將農業開發、扶貧開發、發改、林業、國土、交通、旅遊、財政一事一議獎補、新農村建設等項目資金進行有效整合,傾斜用於茶產業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釀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最後,集聚各方資源,把嵐關建成“度假旅遊、休閒觀光、生態避暑、健體養身、產業配套、功能齊全”爲一體的甕安“後花園”最美茶鄉而奮鬥。

2021年7月

標籤:某鄉 產業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