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臨洮縣位於甘肅中部,洮河下游,黃土高原西緣,縣內樑峁縱橫,山川有別,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高西低,南溼北旱,東部乾旱和半乾旱,屬典型乾旱季風性氣候和半溼潤溫帶季風性氣候區,海拔1730-367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7℃,≥10℃積溫在1533.3-2418.4℃之間。 年降雨量317-760毫米,平均無霜期146天,年總日照時數2437.9小時,日照率爲55%。是典型的中部地區乾旱縣之一。全縣有18個鄉鎮,324個行政村,總人口53.856萬。全縣有耕地107.67萬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33.35萬畝,山旱地面積74.32萬畝。2017年我縣中藥材種植面積15.76萬餘畝,佔全縣總耕地面積的14.6%,預計今年中藥材平均畝產達203公斤,總產量3051萬公斤,平均畝產值4500元左右,總產值6.76億元以上,實現純收益5.53億元以上,中藥材農民人均純收益將達到1200元左右。

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一、我縣的中藥材產業現狀

我縣的中藥材栽培歷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水、光、熱等自然氣候資源適宜130多種中藥材的生長,其中植物藥材120餘種,動物藥材9種,礦物藥材1種,66種植物藥材屬全國藥源重點藥材。同時,野生資源也比較豐富,根據有關普查資料,我縣的衙下、南屏和康家集等鄉鎮的野生藥材有70多種,八里鋪、峽口、龍門、站灘等鄉鎮的野生藥材有30多種。農戶家種的藥材有黨蔘、當歸、黃芪、牛子、柴胡、秦艽、 防風、板藍根等20多個種類。近年來,隨着國家扶持力度的加大,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我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特別是黨蔘、當歸、柴胡、黃芪、牛子等中藥材品種暢銷國內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有力的提高了羣衆的經濟效益,加快了脫貧致富步伐。目前,中藥材產業已成爲我縣農民增收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通過近幾年的發展,中藥材生產在規模化、規範化和產業化方面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種植面積穩中有增。近年來,我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7.7萬畝逐步擴大到2017年的15.76萬畝,增加了2倍多,其中黨蔘88479.4畝,當歸17887.6畝,黃芪14922.4畝,柴胡20537.2畝,牛子4717.1,其它中藥材189.6畝,分佈在我縣17個鄉鎮。其中育苗10884畝(黃芪8414.1畝、黨蔘2469.9畝)。並且種植結構呈現出新的亮點:一是種植區域和範圍在不斷擴大,新的產區在逐漸出現;二是種植品種趨向於多元化,如牛子、羌活、赤芍、牡丹、金銀花等品種種植面積日益趨向規模化。

(二)種植區域佈局合理,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我縣具有良好的中藥材種植條件和傳統成熟的栽培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通過政府產業結構的調整,目前已形成區域佈局合理化、穩定化、聚集化發展的趨勢,已形成8個千畝中藥材核心示範區域。分別是:以東北部窯店鎮北大坪等村爲中心的黨蔘標準化生產區域;以東部龍門鎮塔灣等村爲中心的黨蔘標準化生產區域;以南部玉井鎮番寺坪等村爲中心的黨蔘標準化生產區域;以北部八里鋪鎮沿川子等村爲中心的黨蔘標準化生產區域;以東南部康家集鄉邢家山及北部上營鄉鄧昌等村爲中心的當歸標準化生產區域;以東北部窯店鎮徐家鋪等村爲中心的柴胡標準化生產區域;以東北部連灣鄉花麻灣等村爲中心的優質黃芪育苗生產區域;以衙下鎮衙下等村爲中心的牛子標準化生產區域。8個區域內種植技術規範、標準化種植程度高、技術性強,有力的帶動了周邊鄉鎮和種植區域的發展。

(三)項目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中藥材種植效益在農民增收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通過近幾年工作的不斷努力和積極爭取,國家對我縣中藥材各方面項目資金力度的不斷加大,資金從2009年的4萬元逐年增加到2017年的300多萬元。今年預計能爭取到390多萬元扶持資金。目前已爭取到中藥材生產及初加工環節扶持項目及中藥材保險補助資金共300萬元,其中:1、中藥材生產及初加工環節扶持項目140萬元,爲了全面實施好項目,運用好資金,嚴格按照文件精神把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製藥企業作爲實施單位,進一步規範、鼓勵、扶持我縣中藥材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通過GMP認證的中藥材飲片加工企業健康有序發展,我單位對全縣40多家涉及到中藥材種植、初加工、銷售等方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及3家制藥企業的資質水平、建設規模、技術水平、GMP認證等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和篩選,確定了切實能夠帶動當地農戶在中藥材產業方面脫貧致富的9個合作社和1家引領我縣中醫藥產業發展的製藥企業承擔了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及中藥材飲片初加工項目的實施。建成了7個500畝以上黨參、當歸、柴胡、羌活等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1個百畝以上黃芪規範化育苗生產基地,1個當歸無土設施育苗繁育基地;2、中藥材保險農戶補助資金160萬元,保險面積2萬畝。

近年來,隨着新醫改的深化以及國家對中醫藥產業各項政策的落實和扶持,農戶種植面積逐年增大。中藥材種植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一般正常年份,每畝年產值在3000-5000元之間,個別收入在萬元以上。隨着中藥材市場逐步走向繁榮,中藥材價格市場的發展也有了新的變化,價格變化波動大,讓人難以預料,每畝中藥材年產值也相應增加,價格走勢高的品種,一般畝產值在5000-7000元之間,育苗地的畝產值收入更好,一般畝產值在1萬元以上。在中藥材主產鄉鎮,農戶種植中藥材的收入佔整戶總收入的50%以上。

(四)中藥材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具備了基礎條件。

2003年,據甘肅省農科院檢測中心化驗,我縣中藥材主產區大氣符合國家二級標準,農田灌溉水符合國家NY5010-2001表3標準,土壤符合國家NY5010-2001表2標準,爲全縣中藥材標準化生產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多年來,根據我縣實際種植情況編寫了《臨洮縣中藥材栽培技術培訓手冊》,並在全縣中藥材主產區鄉鎮大力推廣黨蔘、黃芪、當歸、柴胡等大宗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有效提高了中藥材產量和質量,促進了中藥材生產向規範化方向發展。目前,我縣擁有製藥企業3家,年加工量達到5000多噸;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45家,社內農民成員達到900戶以上;2016年,通過國家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在我縣的實施,初步在各鄉鎮建成中藥材烘乾設施55座,中藥材產地初加工體系逐漸形成。今年,雖然國家對全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的扶持資金有所壓縮,但是我單位還是積極爭取中藥材烘乾設施30座,預計扶持資金達90萬元。通過進一步的實施,有效提高我縣中藥材源頭初加工能力,減少硫磺燻蒸造成的二次污染,增加中藥材產品附加值。

在加強合作社運營管理的基礎上,依託合作社在玉井鎮嵐觀坪村建成集中藥材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初加工爲一體的中藥材觀察圃一處,今年共引進貝母、大黃、桔梗、關防風、羌活、銀柴胡、紫丹蔘、苦蔘、款冬花、王不留行、紫蘇等25種中藥材新品種進行觀察試驗。同時和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共同協作完成狹葉柴胡、藏柴胡、中柴3號、黑柴胡、31號黃柴胡種質資源8份進行柴胡品種和31份不同區域羌活品種對比試驗的研究。在規範合作社運營管理的同時,積極搭建平臺,引薦合作社與蘭州佛慈制藥企業相互對接,通過對接,蘭州佛慈制藥在我縣建立了優質中藥材藥源基地,並設立了佛慈制藥廠臨洮工作站。

(五)隨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步伐的深入,中藥材培訓力度不斷加大

爲了促使全縣中藥材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培育科技型藥農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兩年來,我縣在全縣範圍內大力開展縣鄉村三級中藥材人才培訓工作,以“基地+人才”的形式,通過中藥材技術人員的遊學輪轉、觀摩交流、實地實踐等方式,結合“精準扶貧”以及“農民夜校”等工作的開展,採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授課與田間地塊、現場提問解答相結合等多種培訓方式,以中藥材產業村爲主,大力宣傳、培訓中藥材標準化栽培技術及相關強農惠農政策,培養出了一批懂藥材、懂技術的專業骨幹人才、鄉村“土專家”和藥材種植能人。每年的中藥材培訓力度都在不斷加大,培訓範圍覆蓋到了全縣100多箇中藥材種植產業村,每村培訓次數都達到了2次以上,培訓人員達2萬人次以上,發放宣傳材料2萬餘份。

二、目前我縣中藥材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近年來,我縣的中藥材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有力的促進了農民增收,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中醫藥產業機構不完善,責任分工不明,缺乏專業型技術人才

隨着中醫藥產業的不斷髮展和壯大,中醫藥工作量大面廣,工作任務繁重,但是我縣根本沒有一箇中醫藥產業管理機構、專業人員及人員編制,以致於全縣中醫藥產業工作職責不明,管理混亂,工作相互推諉,無法引領、帶動全縣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建議我縣領導重視,積極協調,設立一個專門從事中醫藥產業的專業管理工作機構,像省、市一樣的經濟作物推廣站或者像隴西、渭源等縣的中藥材產業局,增加編制,引進、配齊配強本科以上中醫藥專業型技術人才。

二是缺少龍頭企業的拉動,產業鏈條短

目前我縣雖有3家制藥企業,但規模不大,企業生產不景氣,加工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藥品範圍窄,缺少精深加工生產線,企業產品跟不上市場需求,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鏈條短,增收渠道不寬,還沒有形成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生產格局,現代製藥尚未起步,從根本上未起到帶動我縣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建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從國內外引進切實能夠帶動我縣中醫藥產業發展的製藥企業,帶動全縣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產加銷體系還不夠完善

我縣中藥材交易主要靠個體商戶和藥販子進行流通銷售,缺少規模性的藥材生產企業和中介組織,沒有形成企業+基地+農戶或中介組織的產供銷體系,縣內尚無規範的中藥材交易市場,使中藥材產銷處於一種不穩定和無序的狀態,沒有一個健全的大型的中藥材倉儲物流交易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產業的發展。建議在東部和南部各建立1個交通便利、規模大、倉儲設施齊全的現代化中藥材交易市場,東部市場能否利用現有建成閒置的農貿市場,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爲大型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帶動我縣中藥材流通環節及物流體系的發展。

四是中藥材連作程度得不到改善

近年來,由於中藥材價格的不斷上漲,中藥材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但是羣衆擁有土地有限,只好每年連作,導致中藥材病害發生嚴重,並且出現了新的病害,影響產量和收入。如何改善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害發生,還待解決。

三、今後我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思路及近五年的工作重點

總體思路:以打造全市“中國藥都”爲目標,以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隴藥產業發展的意見》爲要求,堅持“1234”的發展路子,堅持以中藥材標準化基地建設爲基礎,科學定位中藥材技術推廣工作與產業整體發展的關係,正確處理發展速度與生產效益的關係,準確把握規模擴張與提高質量的關係,切實轉變傳統生產發展方式,大力引進和培育中醫藥企業,加快專業市場建設,擴基地,伸鏈條,依靠科技加快實現現代中藥材產業的轉型跨越,爲我縣農民增收致富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標任務:2017年-2020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左右,總產量達到4.06萬噸,年產值達到9.7億元,純收益7.5億元左右;人均中藥材純收益達到1500元左右;人均中藥材純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比重再次增加,至2020年達到20%左右;並依託我縣中藥材主產區建設,在全縣範圍內大力發展中藥材“專業鄉(鎮)”、“專業村”,至2020年建成5類9箇中藥材標準化生產示範片帶,建設面積達到18.3萬畝,同時,進一步擴大現有優質種苗繁育基地建設,至2020年繁育面積達到1萬餘畝,基本完成全縣種苗自供自給;隨着我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的逐步擴大,進一步加強中藥材保險工作,至2020年參保率達到80%左右,同時計劃從2017-2020年在龍門鎮建成設施齊全的中藥材專業市場1處,產地市場1個,培育物流骨幹企業3家;同時鼓勵現有衆友藥業、華安藥業、瑞康飲片廠大力發展的基礎上,抓緊中藥材精深加工體系建設,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實力雄厚、技術力量強的縣級龍頭製藥企業10個,培育現代化製藥企業10戶,鼓勵製藥加工龍頭企業建設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和中藥材加工園區,積極開展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認證和飲片企業生產規模,提升標準化加工能力和檔次;在發展中藥材產業的同時,結合“精準扶貧”等工作,利用農民夜校等方式加強中藥材主產區農戶培訓,主產區培訓率達到100%,其餘鄉鎮農戶培訓率達到80%。計劃建成中藥材烘乾房200座。

重點工作:

1、擴大道地大宗藥材種植面積,拓展中藥材種植品種,推廣中藥材標準化栽培技術

根據我縣生態氣候類型和中藥材地域分佈特點,優化區域佈局,在重點穩定大宗藥材黨蔘、當歸、黃芪、柴胡等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積極引進羌活、金銀花等新品種試驗示範推廣,增強市場競爭能力。進一步加快推廣我省中藥材生產主推的當歸地膜覆蓋膜側栽培,當歸起壟覆膜壟上栽培,柴胡地膜栽培,測土配方綜合施肥,大宗中藥材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普及推廣中藥材機械化、輕簡化種植採收技術,使中藥材標準化技術覆蓋全縣中藥材產業村。計劃到2020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左右,總產量達到4.06萬噸以上;總產值達到9.7億元以上,純收益達到7.5億元以上。中藥材人均純收入達到1500元左右。

2、加快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

在我縣原有中藥材主產區域基礎上,促進中藥材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把主產區打造成中藥材“專業村”、“專業鄉(鎮)”。

(1)黨蔘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2017-2020年在我縣窯店鎮北大坪、翻山、黑石灣、楊家山、武家、灘汪、大坊、馬家坪、長城、平線嶺、瓦家寺、陽坡、中間;龍門鎮蔡家莊、咀下、青化、韓家灣、農盟、三十鋪、桑家廟、石家鋪、水灘、塔灣、甜水溝、新永村;玉井鎮番寺坪、陳家嘴、曹家嶺、白家溝、宋家溝村;八里鋪鎮火石溝、上泉、宿鄭家坪、菜子廟、周陽窪、高廟、窯溝、沿川子村;洮陽鎮柯栳、陽窪;太石鎮上樑村;新添鎮駒山村;上營鄉包家山、劉家下頭、下營、漆家溝、墁坪、黎明村;峽口鎮馬家岔、凡家嶺、陸家灣、大咀、學校灣、大山村;辛店鎮大麥溝、苟家山、紅土溝、小營、朱家川等村大力發展黨蔘標準化種植。在保證4個千畝黨蔘標準化種植片帶(窯店千畝黨蔘標準化種植片帶、龍門千畝黨蔘標準化種植片帶、玉井千畝黨蔘標準化種植片帶、八里鋪千畝黨蔘標準化種植片帶)的基礎上,其餘地區以每年5%-10%大力發展黨蔘標準化種植,至2020年將各村百畝黨蔘種植示範點逐步擴大到千畝,全縣黨蔘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以上。黨蔘的畝投入一般在1360元左右,以至於全縣黨蔘種植總投入達1.63億元。

(2)當歸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2017-2020年在我縣康家集鄉湯家川、西溝、中莊、翟灣、野雀溝、合進、對坡、大莊灣、鍾家灣、趙家嘴、邢家山、大頭山、尖山、黃家頂、嚇莊、蒲家莊村;上營鄉鄧昌、上營、瓦窯灘、好水;衙下單家山、民聯等村大力發展當歸標準化種植,在保證康家集千畝當歸標準化種植片帶的基礎上,在上營、南屏等鄉鎮以每年5%的速度大力發展當歸標準化種植,至2020年將各百畝當歸種植區域逐步增加到千畝,並以上營鄉鄧昌村爲中心建成一個千畝當歸標準化生產基地,全縣當歸種植面積達到2.2萬畝以上。當歸的畝投入一般在1060元左右,以至於全縣當歸種植總投入達2332萬元。

(3)柴胡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2017-2020年在我縣窯店鎮窯店、徐家鋪、四十鋪、黃家川村;太石鎮前地灣、後地灣村;衙下鎮潘家集、張家寺、趙家集、上潘家、衙下、劉排坪等村大力發展柴胡標準化種植,在保證窯店鎮千畝柴胡標準化種植片帶的基礎上,在我縣太石、衙下、龍門等鄉鎮以每年5%的速度大力發展柴胡標準化種植,至2020年將各百畝柴胡種植區域逐步增加到千畝,全縣當歸種植面積達到2.3萬畝以上。畝投入一般在650元左右,以至於全縣當歸種植總投入達1495萬元。

(4)優質黃芪種苗繁育基地建設。2017-2020年在我縣連灣鄉花麻灣、大灣、王西灣、簸箕灣、東昇、翟家樑等村努力發展優質黃芪種苗繁育,大力推廣具有我縣特色的紅砂覆蓋技術,並且以每年8%的速度遞增,至2020年將我縣連灣鄉打造成全縣優質化黃芪種苗繁育基地,面積增加到1萬畝左右,進一步打造1個標準化、規範化、集約化育苗中心,提升我縣黃芪種苗統繁統供能力。黃芪育苗畝投入一般在1140元左右,以至於全縣黃芪育苗總投入達1140萬元。

(5)牛子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2017-2020年在我縣衙下鎮楊家廟、劉家灣、紅宇、楊家河、紫鬆、開家溝、下何家、臨河、劉家廟、寺窪山、聯合、中川、興豐、洛家窯等村,南屏鎮裕豐、 安川、雨灑、康家溝、張家坪等村大力發展牛子標準化種植,至2020年種植面積達到8000多畝。牛子一般畝投入達450元左右,以至於全縣牛子種植總投入達360萬元。

總之,基地建設發展原則是,在我縣原有中藥材主產區域基礎上,拓展種植面積、種植區域,使生產不斷向優勢產區集中,向潛力村輻射,促進中藥材主產區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產業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把主產區打造成我縣中藥材“專業鄉(鎮)”、“專業村”。計劃2017年-2020年建成中藥材核心規範化種植基地9個,建設面積6萬畝,輻射帶動周邊鄉鎮,面積達9萬畝以上;中藥材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45個,帶動發展中藥材專業村118個以上,專業戶10000戶以上。

3、加快中藥材精深加工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

截至目前,我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年產量達30510萬噸。但是我縣製藥企業僅有3家,年加工量在5000多噸,僅佔我縣中藥材年產量的16.4%,其餘藥材全部以原藥材的形式外銷,附加值幾乎爲零;因此抓緊中藥材精深加工體系建設,在現有衆友藥業、華安藥業、瑞康飲片廠的基礎上,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實力雄厚、技術力量強的縣級龍頭製藥企業10個,培育現代化製藥企業10戶勢在必行,同時鼓勵製藥加工龍頭企業建設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和中藥材加工園區,積極開展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認證和飲片企業生產規模,提升標準化加工能力和檔次。充分利用企業的人才、資金、營銷網絡等資源優勢,穩步提升中藥飲片加工生產規模與水平,擴大中藥材提取物和中成藥生產規模,加大中藥保健品、化妝品、食品開發力度。計劃引進中藥材製藥企業10家,投資1億元。

同時,結合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大政府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力度,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土地流轉,使更多的土地向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及加工、製藥企業流轉,逐步形成以企業爲主,大力推行“企業+合作社(協會)+農戶+基地”的產業化運作模式,堅持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加強和鼓勵我縣衆友藥業、華安藥業、瑞康飲片廠在我縣8箇中藥材核心示範片帶內建設自己的標準化藥源基地,建設面積3萬畝,延伸產業鏈條,形成“企業+合作社(協會)+農戶+基地”的模式以轉變增長方式,做大做強我縣中藥材產業,計劃在2017-2020年製藥企業建成優質藥源基地3萬畝以上,投資4080萬元。同時,積極配合相關單位,建立健全我縣中醫藥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機制,引導支持企業運用國際通用的編碼技術、條碼自動識別技術、網絡通訊技術、數據庫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研究開發中藥材產品生產溯源管理系統,實現對縣內道地中藥材質量控制的全過程條碼追溯,提高中藥材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切實完善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全過程的產品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追溯。

4、建立健全中藥材交易市場及現代物流體系

經過數年的發展,我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年產量達30510萬噸。目前,我縣中藥材交易市場僅有2處,年交易量12000噸左右,60%藥材以原藥的形式通過小商小販外銷周邊市場;對我縣的稅收等經濟收益微乎其微,加之各類小商小販刻意壓價,高拋低收等情況時有發生,導致農民種藥積極性不高,嚴重製約着我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因此,我縣計劃2017-2020年在中藥材主產區龍門鎮建成各類設施齊全的中藥材專業市場1處,佔地面積50餘畝,計劃投資2000萬元;同時建成中藥材產地市場1個,計劃投資2000萬元;培養物流骨幹企業3家,計劃投資3000萬元。

5、抓好中藥材品種更新換代、加強中藥材栽培技術培訓

2017-2020年,我縣繼續依託中藥材觀察圃的建設,積極引進各類中藥材新品種,並在全縣中藥材主產鄉鎮,有針對性地開展中藥材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研究,探索創新型栽培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控、機械化栽培與採收等技術研究,尋求提高經濟效益的新途徑、新方式、新品種,把取得種植成功的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種通過小面積示範,進行大面積推廣,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最終使我縣示範點畝產較普通大田平均增產10%以上,畝增收入15%以上,生產中藥材達到優質、無公害、安全標準。並且每年以中藥材主產鄉鎮爲主,結合“精準扶貧”和項目建設等工作,採用農民夜校等方式,狠抓中藥材技術培訓,提高培訓效果,通過大範圍、強有力、廣譜性的技術培訓,解決因品種退化或者技術不嫺熟導致的產量低、品質差、效益不高等突出問題。計劃在2017-2020年,中藥材主產區農戶培訓率達到100%,其餘鄉鎮每年列選出中藥材種植潛力村、示範村,進一步加強培訓,至2020年底農戶培訓率達到80%。

6、中藥材烘乾房建設項目

爲了支持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建設中藥材產地初加工設施,推廣普及科學實用的烘乾技術,努力實現“增加供給、減少損失、穩定價格、提高品質、保證加工、促進增收”的目標,在我縣中藥材產區計劃實施中藥材烘乾房建設項目。計劃2017-2020年,我縣繼續積極爭取甘肅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中藥材烘乾房建設項目,全縣中藥材烘乾房建設總座數達到200座,總投資1100萬元,申請國家財政補貼6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