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加快某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條好途徑(精選多篇)

目錄

加快某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條好途徑(精選多篇)
第一篇:加快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條好途徑第二篇:加快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條好途徑第三篇:加快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條好途徑第四篇: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第五篇:改善農村義務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加快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條好途徑

我市農村義務教育與城區教育相比存在嚴重的發展不均衡狀況,尤其是農村村級國小教育更是堪憂。以xx區爲例,~年初在校小學生9894人,有完小45所、教學點10個,其中在校學生不足50人的學校就有12所,“一師一校”的教學點6個。分散辦學與教育質量的提高,一師兼多課程與新課程改革,學校佈局與辦學條件的改善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村學校分散點多、教師配置不合理、教學質量低、辦學效益不高的狀況成爲制約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道難題。學校佈局不合理,村小點多面廣,教育經費很難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使用,經費投入象撒胡椒粉一樣,浪費很大;師資本來就不足,面對班額嚴重不足的村小、尤其是“一師一校”的教學點,教師力量更是提肘見襟;很多學校的校舍年久失修,不同程度上出現新的危房,給學校安全帶來極大隱患。解決這個難題,當然是調整農村學校佈局。但多年來的實踐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於農村邊遠山區生源不足、上學路途較遠,特別是由於撤併學校後的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並沒有大的改變,村民們不滿意、不同意,致使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最佳的解決。xx區興辦農村國小寄宿制學校的做法,爲加快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創出一條好途徑。該區認爲只有在調整農村學校佈局中創新辦學機制,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纔是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根本途徑,而興辦農村國小寄宿制學校則是解決學校佈局調整後覆蓋面擴大、學生上學路途較遠、留守學生無人照顧等新情況的有效辦法,是從實際出發爲農民辦實事的最佳選擇。爲此,該區抓住蛤湖鄉撤併到湖邊鎮、蛤湖中學撤併到湖邊中學的契機,在原蛤湖中學的校址上改建成寄宿制蛤湖國小,原蛤湖鄉區域只辦蛤湖國小一所寄宿制完小,其餘完小改爲一、二年級教學點。通過一年的辦學實踐,蛤湖國小寄宿制辦學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具有以下一些特色:(一)教育資源優化了1、撤併8個村小,富餘12名教師;充分利用原哈湖中學併入湖邊中學後空出的校舍,建設成爲一所花園式學校;現有教師20名(其中4名生活老師),學生339人(其中住校生130人),在校吃中餐學生有200人。2、按照農村學校的收費標準收費。住校生伙食費68元/生(50%有生活補助,分三個等次:20、30、40元,特困生全免)。因爲撤併8個村小而富餘了12名教師,除去4名轉爲生活老師,還多出8名教師,意味着節約了教育經費8萬元,因此區財政每年給該校補助3萬元支付4名做飯的臨時工工資、每年約5000元的水電費、住校生伙食費補助等。(二)教學設施現代化了1、校園綠化美化,建成有200米環形跑道的運動場,寬敞明亮的學生宿舍,乾淨整潔的學生食堂和浴室,沖水式和光控式廁所、小便器等。2、教學設備先進,有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媒體階梯教室、電子備課室、語言實驗室、自然實驗室等。農村遠程教育工程也正在籌建之中。(三)教學質量提高了農村學生輟學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厭學,厭學的原因又是教學質量差。教學質量的原因一是教師素質不高、二是教學實施落後,致使師生雙方都缺乏信心和希望,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厭學。現在師資優化了,教學條件好了,教學、學習效果自然會有所好轉。1、同上一年比較,一、二年級語、數及格率分別提高了29%和17%,優秀率分別提高22%和15%;三年級語文、數學及格率達91%以上;四、五年級語、數及格率分別提高13%和11%,優秀率分別提高14%和9%。許多家長說,孩子的學習習慣好了,學到了很多東西。學生們說,現在我們不僅學習成績更好了,還能在學校讀許多課外書,在這裏不僅學習語文、數學,還學了英語和計算機。2、教師的生活、工作環境也得到了改善,他們可以根據所學專業,分科教學,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提高了業務素質。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明顯提高,達100%,其中本科l人、專科3人。教師們深有體會地說,過去一個人上幾門主課,不要說鑽研教材,就是備課、批改作業都忙不過來。現在不僅可以與同事一起學習新課標、探討新教法,還和大家一起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自學考試,提升了學歷層次。由此,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教師也充分享受到了教學成功的成就感,師生皆增強了學習、教學的信心和希望,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四)養成教育落實了素質教育就是養成教育。對國小生的學習來說,根本在於良好的生活、學習、道德品質等習慣的養成。這裏的孩子從某種角度來說,比城市的孩子是更幸運的(城市裏的養成教育一般是側重在說教上,而這裏的養成教育已經落實在日常學習、生活之中),他們能夠在學校裏寄宿,不僅在學習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幫助,而且在生活上也受到了良好的指導,比如起居、飲食、衛生、與人相處、生活自理等等方面。僅以身體素質來看,他們統計的數據就已經表明,在身高、體重等方面均比其他學校的同齡兒童更優。學生朱小梅在作文中寫到,“過去在村小讀書、體育等活動都很少。現在學校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活動、競賽活動,我們非常有勁,學到很多東西。”學生李明躍的父親說:孩子的自理能力強了,原先很擔心,現在很放心。(五)家長的後顧之憂解決了以前家長每天需要花許多時間來照顧孩子的生活,孩子寄宿後,每天勻出3小時以上的時間,爲田間勞作和進城務工提供了方便。葉山村村主任蔣孔卓說:“學校實行寄宿制後,進城務工的人明顯增多,農民的家庭收入也有較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更好了,家長對學校感到非常滿意。”(六)教育公平實現了教育公平是衡量一個社會公平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在現實當中,最明顯的教育不公平就體現在城市和農村的教育不公平,諸如教學條件、師資力量、經費投入等方面的巨大反差。這種城市和農村教育的巨大反差,不僅只對廣大農村學生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對從事農村教育的廣大教師也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教學條件差、機會少、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等。這種不公平導致教師、學生對教學和學習都缺乏信心和希望,以至於教學質量差,學生厭學,教師想走。這種教育公平的實現,也就是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協調、持續的發展,促使政府有限的財力得到更好發揮,促使學校資源得到有效的調配,促使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步伐得到加快,促使辦學效益的增加和教育質量的提高。正是由於教育資

源優化了、教學設施現代化了、教學質量提高了、養成教育落實了、教育公平實現了,所以,這裏的學生滿意了、家長滿意了、教師滿意了,一句話,這裏的農民滿意了!我們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不可忽視,尤其是廣大的農村教育不可忽視。農村義務教育怎麼辦,如何辦人民滿意的農村義務教育,xx區湖邊鎮哈湖國小的教育創新,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啓示。

第二篇:加快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條好途徑

我市農村義務教育與城區教育相比存在嚴重的發展不均衡狀況,尤其是農村村級國小教育更是堪憂。以xx區爲例,2014年初在校國小生9894人,有完小45所、教學點10個,其中在校學生不足50人的學校就有12所,“一師一校”的教學點6個。分散辦學與教育質量的提高,一師兼多課程與新課程改革,學校佈局與辦學條件的改善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村學校分散點多、教師配置不合理、教學質量低、辦學效益不高的狀況成爲制約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道難題。

學校佈局不合理,村小點多面廣,教育經費很難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使用,經費投入象撒胡椒粉一樣,浪費很大;師資本來就不足,面對班額嚴重不足的村小、尤其是“一師一校”的教學點,教師力量更是提肘見襟;很多學校的校舍年久失修,不同程度上出現新的危房,給學校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解決這個難題,當然是調整農村學校佈局。但多年來的實踐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於農村邊遠山區生源不足、上學路途較遠,特別是由於撤併學校後的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並沒有大的改變,村民們不滿意、不同意,致使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最佳的解決。

xx區興辦農村國小寄宿制學校的做法,爲加快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創出一條好途徑。

該區認爲只有在調整農村學校佈局中創新辦學機制,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纔是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根本途徑,而興辦農村國小寄宿制學校則是解決學校佈局調整後覆蓋面擴大、學生上(請繼續關注好 範文網)學路途較遠、留守學生無人照顧等新情況的有效辦法,是從實際出發爲農民辦實事的最佳選擇。爲此,該區抓住蛤湖鄉撤併到湖邊鎮、蛤湖中學撤併到湖邊中學的契機,在原蛤湖中學的校址上改建成寄宿制蛤湖國小,原蛤湖鄉區域只辦蛤湖國小一所寄宿制完小,其餘完小改爲一、二年級教學點。

通過一年的辦學實踐,蛤湖國小寄宿制辦學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具有以下一些特色:

(一)教育資源優化了

1、撤併8個村小,富餘12名教師;充分利用原哈湖中學併入湖邊中學後空出的校舍,建設成爲一所花園式學校;現有教師20名(其中4名生活老師),學生339人(其中住校生130人),在校吃中餐學生有200人。

2、按照農村學校的收費標準收費。住校生伙食費68元/生(50%有生活補助,分三個等次:20、30、40元,特困生全免)。因爲撤併8個村小而富餘了12名教師,除去4名轉爲生活老師,還多出8名教師,意味着節約了教育經費8萬元,因此區財政每年給該校補助3萬元支付4名做飯的臨時工工資、每年約5000元的水電費、住校生伙食費補助等。

(二)教學設施現代化了

1、校園綠化美化,建成有200米環形跑道的運動場,寬敞明亮的學生宿舍,乾淨整潔的學生食堂和浴室,沖水式和光控式廁所、小便器等。

2、教學設備先進,有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媒體階梯教室、電子備課室、語言實驗室、自然實驗室等。農村遠程教育工程也正在籌建之中。

(三)教學質量提高了

農村學生輟學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厭學,厭學的原因又是教學質量差。教學質量的原因一是教師素質不高、二是教學實施落後,致使師生雙方都缺乏信心和希望,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厭學。現在師資優化了,教學條件好了,教學、學習效果自然會有所好轉。

1、同上一年比較,一、二年級語、數及格率分別提高了29%和17%,優秀率分別提高22%和15%;三年級語文、數學及格率達91%以上;四、五年級語、數及格率分別提高13%和11%,優秀率分別提高14%和9%。許多家長說,孩子的學習習慣好了,學到了很多東西。學生們說,現在我們不僅學習成績更好了,還能在學校讀許多課外書,在這裏不僅學習語文、數學,還學了英語和計算機。

2、教師的生活、工作環境也得到了改善,他們可以根據所學專業,分科教學,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提高了業務素質。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明顯提高,達100%,其中本科l人、專科3人。教師們深有體會地說,過去一個人上幾門主課,不要說鑽研教材,就是備課、批改作業都忙不過來。現在不僅可以與同事一起學習新課標、探討新教法,還和大家一起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自學考試,提升了學歷層次。

由此,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教師也充分享受到了教學成功的成就感,師生皆增強了學習、教學的信心和希望,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四)養成教育落實了

素質教育就是養成教育。對國小生的學習來說,根本在於良好的生活、學習、道德品質等習慣的養成。這裏的孩子從某種角度來說,比城市的孩子是更幸運的(城市裏的養成教育一般是側重在說教上,而這裏的養成教育已經落實在日常學習、生活之中),他們能夠在學校裏寄宿,不僅在學習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幫助,而且在生活上也受到了良好的指導,比如起居、飲食、衛生、與人相處、生活自理等等方面。僅以身體素質來看,他們統計的數據就已經表明,在身高、體重等方面均比其他學校的同齡兒童更優。

學生朱小梅在作文中寫到,“過去在村小讀書、體育等活動都很少。現在學校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活動、競賽活動,我們非常有勁,學到很多東西。”學生李明躍的父親說:孩子的自理能力強了,原先很擔心,現在很放心。

(五)家長的後顧之憂解決了

以前家長每天需要花許多時間來照顧孩子的生活,孩子寄宿後,每天勻出3小時以上的時間,爲田間勞作和進城務工提供了方便。

葉山村村主任蔣孔卓說:“學校實行寄宿制後,進城務工的人明顯增多,農民的家庭收入也有較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更好了,家長對學校感到非常滿意。”

(六)教育公平實現了

教育公平是衡量一個社會公平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在現實當中,最明顯的教育不公平就體現在城市和農村的教育不公平,諸如教學條件、師資力量、經費投入等方面的巨大反差。

這種城市和農村教育的巨大反差,不僅只對廣大農村學生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對從事農村教育的廣大教師也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教學條件差、機會少、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等。這種不公平導致教師、學生對教學和學習都缺乏信心和希望,以至於教學質量差,學生厭學,教師想走。

這種教育公平的實現,也就是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協調、持續的發展,促使政府有限的財力得到更好發揮,促使學校資源得到有效的調配,促使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步伐得到加快,促使辦學效益的增加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正是由於教育資源優化了、教學設施現代化了、教學質量提高了、養成教育落實了、教育公平實現了,所以,這裏的學生滿意了、家長滿意了、教師滿意了,一句話,這裏的農民滿意了!

我們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不可忽視,尤其是廣大的農村教育不可忽視。農村義務教育怎麼辦,如何辦人民滿意的農村義務教育,xx區湖邊鎮哈湖國小的教育創新,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啓示。

第三篇:加快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條好途徑

學校佈局不合理,村小點多面廣,教育經費很難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使用,經費投入象撒胡椒粉一樣,浪費很大;師資本來就不足,面對班額嚴重不足的村小、尤其是“一師一校”的教學點,教師力量更是提肘見襟;很多學校的校舍年久失修,不同程度上出現新的危房,給學校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解決這個難題,當然是調整農村學校佈局。但多年來的實踐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於農村邊遠山區生源不足、上學路途較遠,特別是由於撤併學校後的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並沒有大的改變,村民們不滿意、不同意,致使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最佳的解決。

xx區興辦農村國小寄宿制學校的做法,爲加快我市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創出一條好途徑。

該區認爲只有在調整農村學校佈局中創新辦學機制,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纔是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根本途徑,而興辦農村國小寄宿制學校則是解決學校佈局調整後覆蓋面擴大、學生上學路途較遠、留守學生無人照顧等新情況的有效辦法,是從實際出發爲農民辦實事的最佳選擇。爲此,該區抓住蛤湖鄉撤併到湖邊鎮、蛤湖中學撤併到湖邊中學的契機,在原蛤湖中學的校址上改建成寄宿制蛤湖國小,原蛤湖鄉區域只辦蛤湖國小一所寄宿制完小,其餘完小改爲一、二年級教學點。

通過一年的辦學實踐,蛤湖國小寄宿制辦學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具有以下一些特色:

(一)教育資源優化了

2、按照農村學校的收費標準收費。住校生伙食費68元/生(50%有生活補助,分三個等次:20、30、40元,特困生全免)。因爲撤併8個村小而富餘了12名教師,除去4名轉爲生活老師,還多出8名教師,意味着節約了教育經費8萬元,因此區財政每年給該校補助3萬元支付4名做飯的臨時工工資、每年約5000元的水電費、住校生伙食費補助等。

(二)教學設施現代化了

1、校園綠化美化,建成有200米環形跑道的運動場,寬敞明亮的學生宿舍,乾淨整潔的學生食堂和浴室,沖水式和光控式廁所、小便器等。

2、教學設備先進,有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媒體階梯教室、電子備課室、語言實驗室、自然實驗室等。農村遠程教育工程也正在籌建之中。

(三)教學質量提高了

農村學生輟學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厭學,厭學的原因又是教學質量差。教學質量的原因一是教師素質不高、二是教學實施落後,致使師生雙方都缺乏信心和希望,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厭學。現在師資優化了,教學條件好了,教學、學習效果自然會有所好轉。

2、教師的生活、工作環境也得到了改善,他們可以根據所學專業,分科教學,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提高了業務素質。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明顯提高,達100%,其中本科l人、專科3人。教師們深有體會地說,過去一個人上幾門主課,不要說鑽研教材,就是備課、批改作業都忙不過來。現在不僅可以與同事一起學習新課標、探討新教法,還和大家一起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自學考試,提升了學歷層次。

由此,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教師也充分享受到了教學成功的成就感,師生皆增強了學習、教學的信心和希望,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四)養成教育落實了

素質教育就是養成教育。對國小生的學習來說,根本在於良好的生活、學習、道德品質等習慣的養成。這裏的孩子從某種角度來說,比城市的孩子是更幸運的(城市裏的養成教育一般是側重在說教上,而這裏的養成教育已經落實在日常學習、生活之中),他們能夠在學校裏寄宿,不僅在學習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幫助,而且在生活上也受到了良好的指導,比如起居、飲食、衛生、與人相處、生活自理等等方面。僅以身體素質來看,他們統計的數據就已經表明,在身高、體重等方面均比其他學校的同齡兒童更優。

學生朱小梅在作文中寫到,“過去在村小讀書、體育等活動都很少。現在學校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活動、競賽活動,我們非常有勁,學到很多東西。”學生李明躍的父親說:孩子的自理能力強了,原先很擔心,現在很放心。

(五)家長的後顧之憂解決了

以前家長每天需要花許多時間來照顧孩子的生活,孩子寄宿後,每天勻出3小時以上的時間,爲田間勞作和進城務工提供了方便。

葉山村村主任蔣孔卓說:“學校實行寄宿制後,進城務工的人明顯增多,農民的家庭收入也有較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更好了,家長對學校感到非常滿意。”

(六)教育公平實現了

教育公平是衡量一個社會公平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在現實當中,最明顯的教育不公平就體現在城市和農村的教育不公平,諸如教學條件、師資力量、經費投入等方面的巨大反差。

這種城市和農村教育的巨大反差,不僅只對廣大農村學生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對從事農村教育的廣大教師也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教學條件差、機會少、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等。這種不公平導致教師、學生對教學和學習都缺乏信心和希望,以至於教學質量差,學生厭學,教師想走。

這種教育公平的實現,也就是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協調、持續的發展,促使政府有限的財力得到更好發揮,促使學校資源得到有效的調配,促使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步伐得到加快,促使辦學效益的增加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正是由於教育資源優化了、教學設施現代化了、教學質量提高了、養成教育落實了、教育公平實現了,所以,這裏的學生滿意了、家長滿意了、教師滿意了,一句話,這裏的農民滿意了!

我們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不可忽視,尤其是廣大的農村教育不可忽視。農村義務教育怎麼辦,如何辦人民滿意的農村義務教育,xx區湖邊鎮哈湖

國小的教育創新,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啓示。

本站範文網()

第四篇: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

農民增收問題一直是農村經濟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要解決好農民增收首先要解決好增收途徑的問題,大力發展農村經紀業、壯大經紀人隊伍就是一條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近日,我們圍繞如何發展農村經紀業、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增加農民收入等問題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

一、農村經紀業及經紀人隊伍的發展前景

我縣作爲農業大縣、生態大縣、水產大縣,水土資源得天獨厚,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爲我縣農村經紀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天地。荷藕、西瓜、棉花等行業協會的建立以及綠色食品基地的開發,爲農村經紀業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競爭平臺,爲農村經紀人隊伍的發展壯大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全縣農村經紀業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目前,黨中央、國務院把“三農”問題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從中央到地方,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爲此,農村經紀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二、農村經紀人隊伍現狀及其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

我縣目前持有《經紀人資格證書》的經紀人有2014多人,其中,農村經紀人近1500人,分別從事農副產品、房地產、勞動力、婚姻、文化、信息等經紀業務。農村經紀業和農村經紀人隊伍的發展壯大,爲推進農村產業化調整起到了很好地促進作用。

我縣射陽湖鎮共產黨員陸有猛,是全縣第一個敢幹吃“螃蟹”、從事水產品中介的人,1999年下崗後,幫助當地農民到周邊縣市聯繫優質蟹苗,既富了自己又富了當地農民。在他的帶動下,目前,全縣僅從事水產品中介服務的經紀人就有200餘人,水產品中介服務網絡遍佈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

又如,我縣中港城西農副產品服務組經紀人宗玉宏,從1991年開始從事農副產品中介工作,目前,他的荷藕年成交額已達900多萬元。他與十多個荷藕種植大戶簽訂合作協議,將本縣山陽鎮5260畝藕田集中起來,聯片種植,統一施肥施藥,統一上市,統一銷售。農戶每畝地也可純賺200多元,最好的年份,每畝可獲純利潤1000多元。在他的服務組安置了4名用工,每人每年純收入在16000元左右。他每年向國家繳納稅費近兩萬元。目前,他又投資30多萬元,建立荷藕製品加工廠,計劃今年7月投產,將荷藕製品推向國際市場。

隨着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不斷加快,類似於陸有猛、宋玉宏這樣的農村經紀人正與日俱增。農村經紀人隊伍的興起爲發展“三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是爲無資金、無技術的農民解決了生活出路問題;二是爲我縣的農副產品走向市場、走出國門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三是爲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平臺;四是農村經紀人讓農村剩餘勞力走向市場,使他們開闊了視野,學到了技術,回到家鄉後成爲投資興業的有生力量。

三、農村經紀業及經紀人隊伍中的弱點

一是組織滯後,人員分散。農村經紀人大都是當地農民,多數以一家一戶爲單位或幾個人合夥經營,停留在各自爲戰狀態,侷限於小打小鬧。二是素質低、水平參差不齊。農村經紀人大多數是半農半商或亦農亦商,文化程度較低,業務不精。對於有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條文理解不透,運用不準,容易在經營活動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糾紛。三是服務手段落後。農村經紀人的基本裝備通常是一部手機、一部電話、一輛摩托車、一間門面房,對客戶的服務空間有限,捕捉信息範圍小、速度慢。四是名不副實。大部分農村經紀人既當採購員又當推銷員,什麼產品好銷就銷什麼,什麼地方暢銷就銷往那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一個個天馬行空獨往獨來,甚至欺行霸市,壟斷市場,成爲當地農副產品市場的“土皇帝”。五是管理不規範。目前農村經紀人登記領證的僅有一部分,還有部分處於管理的真空中,每年的經紀人年檢工作也是象徵性地開展。六是經紀範圍不寬,僅侷限於農副產品的中介業務,其他,如市場信息、生產資料等方面的中介則相對短缺。

四、發展農村經紀業及經紀人隊伍的基本策略

一是開展崗前培訓。崗前培訓應突出做好業務技能、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經紀人協會應認真制訂培訓工作計劃,會同有關部門對經紀人開展培訓。對從事金融、房地產、保險等特殊行業經營的經紀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邀請專家、學者到場授課。經紀人經過培訓並考覈合格後,由相關部門發給經紀人資格證書。同時,要幫助經紀人與有關部門協調,辦理開業前的相關審批手續,本着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積極引導和協助取得資格證書和其它相關前置審批手續的經紀人辦理工商營業執照,規範他們的市場主體行爲。

二是搞好信息諮詢服務。經紀人協會要通過創辦經紀人內部刊物、建立經紀人信息網絡等形式,幫助經紀人正確瞭解和掌握國家的政策及法律法規方面的信息,及時瞭解和運用市場綜合信息,調整經營策略。如以《經紀人園地》爲陣地,對經紀人在實際經營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和熱點問題進行共同探討,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同時,經紀人協會要與經紀人保持密切聯繫,及時爲他們解難釋疑。

三是辦好“會員之家”。“會員之家”是經紀人學習業務、交流經驗、開展文體活動的重要場所。經紀人協會應積極創造條件,按照經紀人的自然分佈或行業設置,因地制宜創辦“會員之家”。在資金上採取協會向有關部門爭取一點,協會會員各拿一點,具有一定經營實力的經紀人多出一點的辦法,購置相關書籍、文體活動器材等,可選擇經營場所寬敞、設施較爲齊全的企業作爲經紀人業餘活動的場所。通過組織經紀人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增進友誼、陶冶情操、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並以此來增強協會的凝聚力。

四是貫徹“四全”戰略,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經紀人的骨幹帶頭作用。

五是建立經紀人信用管理制度。經紀人協會要制定誠信經營戶考覈評比標準和實施細則,從經營信譽、服務質量、經營作風、經營行爲、職業道德等方面將考覈內容進行細化,組織經紀人深入持久地開展爭創評比活動,建立經紀人信用檔案。以此來鼓勵先進、激勵後進,達到經紀人隊伍建設整體推進、全面提高的目的,促進經紀業快速、持續、健康的發展。

第五篇:改善農村義務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三、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對策

(一)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義務教育的相關立法,縮小城鄉差距

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將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規定:“農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的規定分項目、按比例分擔”。建立解決農村義務教育債務的有效機制,統籌解決農村“普九”欠債。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充分發揮國家財政專項資金的作用,認真落實中央關於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政策,扶持農村地區發展教育。 對於增加義務教育投入,通過重新修訂《義務教育法》制定《義務教育保障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完善我國義務教育財政法規體系。對義務教育經費的籌集、分配、分擔、使用、管理等做出明確規定,從而規範和約束相應責任人的行爲,保證免費義務教育的有序、有效實行。確保教育經費能完全用於改善農村中國小的辦學條件及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縮小城鄉學校師資力量的差距,給農村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爲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二)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發課程資源

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在實行義務教育的過程中也要因地制宜。針對農村課程資源匱乏,新教材城市化傾向比較嚴重這一事實,要把目光放在身邊的資源——農村本土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上來。

首先,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農村無疑有着城市所無法比擬的優勢——與大自然最爲接近,這給農村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和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利用當地自然資源,開展學習活動,爲學生提供諮詢、幫助和服務,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擴展視野、增加知識、發展興趣愛好,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如在國中可以開闢種植園,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種植園的生產和管理,將所學的生物、數學、化學等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提供了一個學以致用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其次,利用農村的人文資源。說到農村的人文資源,通常會想到民間文化,諸如民俗、民歌、民間故事等對學生的影響,除此之外,農村生活還有一個我們習以爲常其實對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影響的特點,簡單地說就是全家人在一個庭院裏,

朝夕相處,鄰里間雞犬相聞,來往密切,這就形成了充滿親情、鄉情的精神空間,自有一種口耳相傳、身教勝於言教的教育方式,這對農村孩子健康成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而又深遠的。在學習語文、思想政治、歷史等文科課程時,可以適當的將農村當地的風俗、民間故事、歷史傳說等在課堂中穿插進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同時又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認識到民間文化的豐富,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教育質量不僅是學習成績、升學率,更包含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農村本身的特點將會給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帶來不一樣的提高。

(三)抓好農村中國小教師的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提高教師的素質。我國政府在這一點上是十分重視的,2014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提出:“加強農村教師和校長的教育培訓工作,構建農村教師終身教育體系,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開展以新課程、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爲重點的新一輪教師全員培訓和繼續教育。”2014年中國共產黨十七大進一步明確提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我們要採取各種措施保證中國小教師隊伍的穩定,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首先,推進人事分配製度的改革,通過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的方式和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採取按需設崗、公開招聘、擇優聘任、科學考覈、合同管理等方式,以強化教師的責任感,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提高教師工資待遇,實現邊遠地區教師特殊津貼制度,這樣不僅使教師願意來到農村,而且願意留在農村。 其次,政府可以動員社會力量,拓寬支教人員來源,補充到教師隊伍當中,擴大教師隊伍。鼓勵優秀的應屆畢業生下鄉支教,不僅可以緩解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更能爲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師資隊伍注入新的力量。鼓勵優秀的城鎮教師下鄉支教,有效地緩解農村骨幹教師力量匱乏的矛盾,給農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又給農村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機會,加快了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 第三,加強農村教師的在職培訓。由於經費、時間的制約,教師在崗培訓和進修機會很少,通過在職培訓可以使農村教師接受到切實有效的繼續教育、學歷補償教育以及知識技能的培訓。各地政府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設立專項的農村教師培

訓資金,在寒暑假期間開展在職培訓班,向教師傳授新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水平、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四)更新農民觀念,使農村教育穩定發展

要想改變農民的舊觀念,對農民的教育也要因地制宜,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藉助媒體對農民進行宣傳和教育活動,向廣大家長宣傳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正確的教育思想、方法。可以定期舉辦“家長學校”、“家長培訓班”,加強家長素質培養,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改變農民認爲教育質量就是升學率、考試成績的觀念,使他們認識到子女上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升學,義務教育的意義在於使更多農民的子女有機會接觸更多更新的知識,開闊視野,爲子女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在轉變家長觀念的過程中,學校要發揮主動作用,一方面學校要通過對學生的全面培養,改變家長的觀念;另一方面要通過多種渠道,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加強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通過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四、結語

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偏低,不僅僅指農村中國小學生的學習成績比城區學生差,升學率低。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智力開發、人格培養、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等方面存在不利因素。對學生個體而言,分數是對學生書本知識的學習狀況或是對考試的應變能力的檢驗與評價,我們應當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分數不能代表質量,真正的質量應該體現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體現在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造成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想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給予支持,提供保障,爲農村的長久發展奠定基礎。

我們向您推薦相關範文:

如何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穩步發展

論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所存在的問題

農村義務教育公平發展探析

加強農村義務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關於加快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