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農村創造和諧心得經驗(精選多篇)

目錄

農村創造和諧心得經驗(精選多篇)
第一篇:農村創造和諧心得經驗第二篇:構建和諧農村心得第三篇:xx縣構建和諧農村經驗村料第四篇:以人爲本創造和諧第五篇:創造和諧的機關環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農村創造和諧心得經驗

一、選好班子,配強隊伍,發揮能人作用。

創建和諧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關鍵是如何採取有力措施,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解決好農民增收致富的問題。青桐村轄區村小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10畝,山林面積6054畝,總人口1031人,支部有黨員22人,近年來,**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深入分析自身優勢,因地制宜,明確提出以“經濟強村”爲突破口,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努力實現富民強村,達到創建和諧平安新農村,通過前幾任村委班子的不斷實踐,**村逐浙把目光鎖定在“大棚蔬菜”、“白蓮生產”、“烤煙生產”三大支柱產業,全村有1/3上村民以種植大棚蔬菜爲主,通過種植反季節大棚蔬菜,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青桐村生產的反季節蔬菜幾乎佔了全縣蔬菜供應的1/2以上,光種植大棚蔬菜一項,全村農民人均收入就達1000元以上。至目前爲止,全村電話、電視普及率達100%,人均住房面積及26平方米,76%的農戶住上了鋼筋水泥樓,100%的村民飲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這些成績的取得,保益於以下幾點做法:一是選好班長,發揮經濟能人的帶頭作用。“農村要致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班長。”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關鍵在於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農村基層組織和一支高素質和農村基層幹部隊伍。而選好這個支部的“班長”又是關鍵的關鍵。青桐村在選拔農村基層幹部時,堅持“靠得住、有本事、羣衆公認”的原則,把政治堅定,思維活躍,能帶領羣衆致富的經濟能人選拔到村級基層組織中來,着力打造一個“朝氣蓬勃、奮發有爲”的村集體領導班子。現任青桐村支部書謝克強就是羣衆推選上來的一個黨員致富帶頭人。近年來,他不但自己搞大規模大棚蔬菜反季節種植,還和村班子達成共識,利用青桐村離縣城近的優勢,發動村民大量種植大棚反季節蔬菜,引導村民走上致富之路。二是先準載體,強化村級班子凝聚力和戰鬥力。2014年乘着村級“兩委”班子換屆的契機,在“兩推一選”和村民直選工作中,把“雙帶”黨員和致富能人選入“兩委”班子,使他們真正成爲發展壯大村級集(本站推薦)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領頭雁”。並抓住“選、育、促、管”四個環節加強培養。即“選”就是用率民致富的標準選好班長,配好班子;“育”就是通過多種途徑提高黨支部班子的素質;“促”就是對農村黨支部實行目標管理,使其感到有壓力;“管”就是建立科學規範的村級幹部管理監督機制。從而提高“兩委班子工作的凝聚力戰鬥力。三是理清思路,創機發展模式。青桐村“兩委班子”清醒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之處,揚長避短,力求做到“三點”,即“年初有要點,年內有重點,年末有亮點”。村“兩委”班子通過調查研究,決定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寫好兩篇文章:一是寫好“山的”文章,抓好村集體6054畝山林的發包,通過招標,收入達2萬多元。充分利用荒山發展南豐蜜桔的種植。二是寫好“田”的文章,在村裏發展600多畝無公害大棚蔬菜基地。另外,青桐村原來在港仔背有100多畝水田因無電而沒有人願意承包,村委會利用各種渠道讓其通化後,100多畝水田增值6萬餘元。

二、村務公開、依靠羣衆、強化民主管理。

**村在組織建設上一直是全縣民主選舉的示範點,第四屆村委會選舉就是縣委組織部選舉幹部的試點工程,村委會書記、主任及所有村委委員全部通過村民民主選舉產生,從根本上保證了村“兩委”能切實維護全村人的利益。村“兩委”在管理工作中一律實行陽光作業,充分發揚民主。一是強化民主決策。村裏重大事務的決策,各項工作的安排,村“兩委”都通過農民代表大會和黨員代表大會,在最基層做到了不多數人認可的事務不拍板,總體受益不現體的不實施。二是實行民主管理。青桐村委“兩委”在村務管理方面,始終堅持羣衆事務羣衆參與、羣衆管理的原則,成立了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民事村辦中心、村民議事組等機構,在全村選出二十多名村民代表,先後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財務管理制度等,還專門成了民主理財小組和制定了村委會財務管理辦法。每月最後一天召開村幹部會議,集體審覈財務開支,每半年召開一次村民代表大會,每年年終召開一次全體村民大會,公開村“兩委”財務支出。三是加強民主監督。實行村務、組務公開,對羣衆關注的徵用土地、宅基地審批、山林水庫發包、計生指標發放、救濟救實款物的發放,村、組幹部工資獎金等羣衆關注的敏感性問題,村“兩委”堅持每季度向全村村民公佈一次,村級財務每季度向羣衆公開一次,村小組財務每年向羣衆公佈一次,自覺接受羣衆監督。年終召開總結表彰大會,通過村委會全年的工作及財務收支結算情況,真正做到“給羣衆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

三、依法治村,羣防羣治,營造和諧氛圍。

**自改革開放以來創下了連續二十多年無刑事案件、無犯罪人員、無羣體性事件、無羣衆性糾紛械鬥、無民轉刑案件、無集體上訪事件。村裏村外人們深切地感受到這裏幹羣關係互信融洽、家庭鄰里和睦相處、社會環境安定祥和、村民羣衆安居樂業的濃厚氛圍。這個局的出現,關鍵在於村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一是健全了服務網絡機構,積極履行職責,青桐村先後成立了“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紅白喜事理事會”、“禁賭禁偷理事會”、“村民糾紛調解理事會”等羣防羣治組織,建立了綜治網絡,設立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法制宣傳、愛國衛生等工作小組,選任了信息員、巡防員、護林員等,每半個月定期召開一次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會議。二是村兩委堅持引導村民開展健康有益的活動,鞏固農村文化陣地,以農民夜校爲平臺,每年定期邀行各行技術骨幹爲農民上好大棚蔬菜載培技術、白蓮載培技術、播放各類電教片。爲了樹立“文明、健康、進步”的村風民風,青桐村還堅持在全村開展了評選“和諧平安家庭”和“搞好村容村貌、美化農村環境”等活動,引導村民正確處理家庭鄰里關係,要求村民做到建房優化、房前屋後綠化、環境衛生淨化;三是建立應急預警機制,及時化解矛盾和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青桐村“兩委”班子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進行責任到人、層層分解,實行村“兩委”幹部包小組、村小組長包聯防十長、聯防十長包戶,村委會幹部堅持24小時有人值班,遇有矛盾糾紛、打架、森林火情等,村幹部及時趕到現場調解、處理。始終堅持做到矛盾糾紛調處不過夜、不出村、不上交。

本新聞共2頁,當前在第1頁12

第二篇:構建和諧農村心得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作爲我們在基層工作的同志,要善於抓住這一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機遇,提高思想認識,改進工作作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加快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一、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基礎

發展縣域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的切入點,是全面推進小康建設的首要任務。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方針,其基礎和關鍵是發展生產,沒有生產的發展,不可能有生活的寬裕,不可能有村容的整潔。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爲特定的地理空間的區域經濟,它既是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又是解決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聯繫崇陽實際,我們重點是圍繞“三個結合”,大力實施興工強縣戰略,抓企業培植、抓招商引資、抓產業集羣、抓基礎建設。一是堅持招商引資與項目建設相結合,既要依靠招商引資吸納大集團、大企業、大老闆到本縣投資,又要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投資建設資金,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培植髮展後勁。二是要堅持壯大支柱產業與扶持中小企業相結合,採取放寬民營政策,聚集民間資本,激勵民營企業,壯大優勢產業等辦法,促成民間資本,縣外資本和國有資本的融合,推動民營經濟不斷髮展壯大。通過努力,壯大我縣醫用衛材、食品、釩、印刷包裝、建材等產業的成長壯大,培育一批帶動動大,競爭力強的龍頭骨幹企業的發展,力爭在三年內實現三個翻番,即規模以上企業戶數翻一番,規模以上企業生產值翻一番,規模以上企業利稅翻一番,進一步增強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實力。三是堅持園區建設與城鎮建設相結合,加快天城工業園、青山工業園、石城冶金工業園和崇青工業走廊這“三園一廊”的建設,按照工業向城南園區集中、機關向城北新區集中、商貿向中心城區集中、居民居住向住宅小區疏散的“三集中一疏散”的思路,運用市場運作手段,破解了城市建設資金難題,完善城市功能。

二、發展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農民富則國家盛。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三農”工作的重要主題。 近幾年,中央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多予少取放活”,採取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政策,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了積極變化。但是,農民增收困難仍是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增加農民收入是我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着力點。聯繫崇陽,主要是抓好三個方面。一是抓好特色產業。按照適應市場、因地制宜、相對集中的方針,紮實抓好有特色、有規模、有效益的特色基地建設,重點抓好“七大經濟板塊”和“四個養殖小區”的建設,形成特色板塊經濟,創建區域品牌。二是壯大龍頭企業。要充分利用上級扶貧資金、調產基金、貼息貸款等各類資金,集中扶持,快速膨脹,努力實現生產規模化,形成以市場引導企業、企業帶動農戶、產加銷緊密結合的產業化經營機制。重點抓好雷竹筍、小麻花和優質米加工,使之成爲農村產品增值和接納勞動力轉移就業,帶動農民增由和重要渠道。三是發展勞務產業。勞務輸出是我縣農民增收的一個優勢產業。我們要抓住我省實施農民工和農民科技“陽光工程”的有利時機,以縣職教中心爲基地,加大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的力度,塑造具有崇陽特色的競爭優勢和勞務經濟品牌。

三、尊重羣衆、規劃引導是前提

新農村建設應當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農民羣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主要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要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加快生態家園建設的步伐。一是要實事求是。既要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又要切合實際,切實可行,不增加農民負擔,不搞強行攤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要從實際出發,解決羣衆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問題入手,把工作重點放在解決村內道路,治排水設施、垃圾處理、人畜混居等突出問題上。二是要科學規劃。加強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到位”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嚴格規劃管理,嚴格執行新村鎮“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制度,確保村鎮規劃的落實。三是要示範引導。要尊重客觀規律,因勢利導,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範帶動,因村制宜,穩步推進。主要以白霓、路口兩個中心村建設爲示範村建設樣板,着力解決在崇陽中普通存在僅依106國道一字長蛇沿建房和星星點點“天女散花”前有廣場,後有操場式的大量浪費耕地的問題,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

四、加強領導、增加投入是保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要工作是在縣、鄉。縣、鄉兩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轉變作風,突出服務功能,在以多程形式吸引和組織農民羣衆積極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同時,要鼓勵和調動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廣泛開展幫扶支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爲全黨和社會的共同行動,紮紮實實地爲農民做幾件實事,讓羣衆看得見,摸得着的實事。一是要積極爭取國家項目投入。抓住國家加大對三農投入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加大改路、改水、改廚、改廁、改圈、通路、通電、通水、通沼氣、通信息等“五改五通”等工程建設力度,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二是要鼓勵農民自主投入。在現有條件下,要把財政投入爲主同社會資金的籌措、農民自願的投工投勞結合起來,特別是要注意用好“一事一議”政策,引導農民羣衆對直接受益的公共設施項目投工投勞,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三是爲農民解決實際困難。針對農民羣衆最基本、最緊迫、最困難的問題入手,重點從決讀書難、看病難、孤寡病殘等問題入手,一方面要加強農村合伯醫療的管理,使這一惠民政策真正造福於農民,另一方面要抓好農民中國小的管理和農村福利院的建設,真正做到爲農民排憂解難,體現“雪中送炭”。

五、努力倡導文明鄉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農民羣衆的整體素質,取決於農民羣衆的思想、觀念、言行和能力能否與時代發展相適應。這就要求我們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克服重基礎設施投入、忽視農民素質提高的“一手硬、一手軟”的做法,在廣大農民羣衆中積極倡導和確立科學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從而激發新農村建設的內在動力。 當前,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凝聚民心,激發民智,發揮農民羣衆的主觀能動性,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是新農村建設題中的應有之義,我們要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對農民羣衆的榮辱觀教育,對照“八榮八恥”修改完善村規民約,引導農民羣衆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時時處處將“八榮八恥”作爲道德的標尺和行爲的指南來約束自己,規範自己,衡量自己,評價自己,努力營造熱愛祖國,辛勤勞動,崇尚科學,團結互助,關心集體,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鄉風、村風

第三篇:xx縣構建和諧農村經驗村料

堅持“四個突出” 構建和諧農村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農村作爲一項十分緊迫的重要任務來抓,以素質強村、科技興村、產業富村、依法治村爲手段,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一、突出素質強村,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始終抓住農村基層黨組織這個關鍵,大力加強村組幹部隊伍建設。一是推行動態管理,優化村組幹部結構。構建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村組幹部管理機制,對三年工作沒有起色的村班子按有關法律程序進行調整,讓工作能力弱、年齡偏大、文化層次低、工作時間長的村幹部退下來,將一批黨性原則強、能爲民辦事、善抓經濟的青年人調整到主要崗位,使全縣村支部書記的平均年齡由2014年的54歲調整到了2014年的45歲。同時,推行村支兩委班子“四個一”結構模式,即每個村支兩委班子有一名致富能手(科技帶頭人)、一名中專以上幹部、一名婦女幹部和一名35歲以下的年輕幹部。全縣90%的行政村實現了這一目標。二是加強後備幹部培養,大力從能人中選拔村幹。加強村組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將黨員致富能手作爲村組後備幹部培養重點,優先在致富能手中發展黨員。三年來,全縣共發展農村黨員430餘名,其中致富能手有280餘名。同時,大力選拔農村能人擔任村幹。如**鄉**村養羊協會會長向髮雕、**鎮**村養羊大戶**魏家村養羊大戶***等。三是推行績酬管理,激活村幹工作熱情。縣財政每年拿出一筆資金直接用於補貼村組幹部,使村四大主幹年人均報酬突破1000元,比2014年提高了近三倍。同時實行村組幹部報酬績酬管理,將浮動工資在年底按工作實績進行考覈評級,按級別兌現。此外,縣裏制訂了十年以上老支書退休後享受適當退休金政策,按擔任年齡分四個檔次,每年可領取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不等的退休金。這些措施,極大地調動了村幹部的工作熱情。原創:文祕知音www.網絡網站。

二、突出科技興村,不斷提高廣大村民的致富能力

“經濟要發展,科技要先導”。注重發揮科技在農村經濟中的示範、推廣和帶動作用,不斷提高廣大羣衆管理素質和生產經營水平,增強了村民的致富能力。一是大力開展科技幫扶活動。將鄉鎮農技站幹部,各村的科技示範戶、種養大戶、技術骨幹組織起來,組成了100多支科技幫帶隊、農業技術扶貧隊,通過“一幫一”、“一幫羣”等多種方式,幫助農民掌握和運用農業新技術。**協會會長**,與村裏5戶村民長期結成對子,通過傳授養鴨技術、提供銷售服務等方式,使5戶幫扶戶掌握養鴨技術,脫貧致富。毛溝鎮拱橋村青年農民李昌茂,創辦了農業科技示範園,爲村裏農民無償提供種殖技術,帶動了30多戶農民致富。二是大力發展專業技術協會。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促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健康、快速發展。目前,各類農村專業協會已達29個,發展會員近萬餘人。這些專業協會協會爲促進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普及推廣和應用作出了突出貢獻。如**產銷協會,他們根據市場行情,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統一田間管理,加強了桔園的低改與品改力度,應用新品種、新技術農戶達100%;把柑桔統一進行分級打臘包裝,不僅增加農民就業,而且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使銷售價格原來的統裝價平均增加0.15-0.25元/公斤,僅此一項增收達150餘萬元,實現了當地椪柑產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根本轉變。三是積極開展技能培訓。以縣農廣校、鄉農技推廣中心、村農民文化學校等爲載體,採取集中辦班、現場指導、專題講座等方式,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014年以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00多次,培訓村幹1200多人次,農民技術骨幹5000多人次,種養大戶3000餘人次,村民2萬多人次。全縣各村涌現出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

三、突出產業富村,不斷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圍繞“抓產業,促增收”這一目標,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行業轉移,走出了一條“產業富村”的新路子,推動了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夯實產業基礎。先後投入資金3.5億元,加強交通、水利、電力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爲推進產業化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全縣新修通村公路200餘公里,改造通村公路100餘公里,實現行政村通村公路率達92%;完成糧食主產區的13 座小(ii )型、2 座小(i) 型、1 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治理;完成農網建設和改造力度,解決了產業化發展必須的生產經營用電。二是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我們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爲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來抓,大力發展了椪柑、特色茶、蔬菜、山羊、網箱養魚等特色產業。2014年,全縣椪柑產業產值達6500多萬元,爲農民人均創收260元,涌現了****等一批椪柑產業示範村;全縣山羊飼養量達35.62萬隻,出欄20萬隻,產值達3600餘萬元,“保靖山羊”成爲叫響四省市邊區和廣州、深圳市場的知名品牌;受益茶園面積不斷增加,產值達1860萬元,其中***”產值達380餘萬元,成爲黃金村致富產業;全縣高山反季蔬菜、大棚蔬菜面積達到2.6萬畝,其中**鄉**村建設大棚400個,成爲全州最大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實現人均純收入3000元,成爲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三是發展非農產業,新闢增收途徑。2014年,全縣外出務工農民達5萬人次,外出務工收入接近1億元;全縣農民在本地企業就業近6000人,從事第三產業近1萬名,人均年收入接近5000元。如**鎮**村,原是一個缺水少地的貧困村,自95年以來,一批外地老闆到村裏興辦了金宏選廠、興發選廠等7家民營企業,全村220個勞動力在民營企業上班,佔全村勞動力總數的72%,全村年人均收入達3300元,成爲我縣農村率先富裕起來的村。據統計,全縣農民人均務工收入387.6元,務工收入已成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4和今年上半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9.05%、18.6%。

四、突出依法治村,日益深化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堅持把依法治村作爲構建和諧農村的重要內容來抓。一是堅持普法教育社會化,在增強村民法制意識上下功夫。縣裏組織了30多支“法制教育宣講隊”,下到村裏進行普法巡迴宣講,廣泛開展普法教育;村裏聘請了200多名德高望重的老支書、離退休幹部擔任調解員、法制宣傳員,去年以來,先後舉辦農村法制培訓班240餘期,培訓農村普法骨幹8000多人次;受教育羣衆達15萬餘人,有效提出了村民的法制意識。如拔茅鄉拔茅村,系碗米坡工程移民村,曾在移民搬遷過程中經常發生矛盾糾紛,通過近年來的法制宣傳教育,村民法制意識顯著增強,沒有出現一起羣體性上訪和民轉刑案件,被評爲“湖南省民主法制示範村”。二是堅持管理民主化,在推進村民自治上作文章。進一步健全村民代表大會,制訂《村民自治章程》,完善村民代表大會制度,使村民自治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如復興鎮普溪村,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村民代表會議,凡涉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由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討論,共同決定;同時建立和完善了村委會議事規則、辦事程序、工作職責和各類制度15個,使各項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其制定的《普溪村村民自治章程》包含經濟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企業管理、社會治安、社會保障等10個方面內容,它已成爲該村民主管理的重要依據,成爲幹部和村民的行爲規範、解決各種問題的準則。三是堅持村務公開化,在強化民主監督上花力氣。把村務公開作爲“陽光行動”在全縣鋪開,狠抓了村務公開制度化、規範化建設。全縣大部分的村委會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建立了公開辦事欄,被農民稱爲“明白牆”、“連心橋”、“貼心欄”;129個村建立了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和村幹部接受村民代表評議制度,聽取羣衆意見和建議,增強工作透明度,形成了羣衆監督村幹部,村幹部自覺依法辦事的格局。**鎮**村是**鄉鎮村區劃調整前的第一大村,全村12個組,人口2500多人。人多、組多難管理,村級帳目管理混亂,許多組常常爲爭項目款扯皮打架。爲改變這種局面,近年來,該村採取多渠道民主監督形式:建立黨風廉政小組,加強黨內監督;建立村民理財小組,進行財務監督;每季召開一次村民代表會議,實行工作監督;落實“村務公開”,實行羣衆監督。目前,全村村級帳務清晰,項目落實按組輪流,組與組之間公路全部硬化,百姓安居樂業,全村呈現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第四篇:以人爲本創造和諧

以人爲本創造和諧

和諧話兒人人講,和諧氣氛人人享。 和諧要靠大家創,和諧生活心歡暢。 和諧是健康的源,和諧是共濟的船。 和諧是開心的果,果汁滋潤你和我。 和諧共創致富路,一人困難都 幫助。 和諧是良藥,除去煩和惱。 和諧是美酒,消悶又解愁 和諧是春風,把心中陰雲衝。 和諧是雨露,潤開心中鬱。 和諧是陽光,照亮你心房。 和諧是菜中鹽,調出味道主律旋。 和諧是淨化劑,淨化心靈那塊地。 和諧是五線譜,奏出人生所有福。 和諧是七彩筆,會出生活多彩色。 和諧對人特重要, 和諧生活實在好 。 和諧靠誰來創造,以人爲本確定了。 從我做起快行動,立爭快速見實效。 形成和諧互聯網,和諧資源咱共享。

第五篇:創造和諧的機關環境

創造和諧的機關環境

古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條件。創造和諧的機關環境,對於減少機關工作運作中的內耗、摩擦,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將會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

創造和諧的機關環境需要從兩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強機關幹部的道德修養;另一方面,培養機關風氣的良好環境。

對機關幹部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好的道德意識。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修養鍛鍊,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從而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寬廣胸懷;不計名利,任勞任怨的奉獻精神;顧全大局,謙虛謹慎的崇高品質;誠實正派,篤守信用的高尚情操。不做有礙團結的事,不說不傳有礙團結的話,不參與團團夥夥的派別活動。

其次,要嚴於責己,寬厚待人。做工作就可能有失誤,同事之間相處久了,鍋碗碰瓢勺的事情難免發生。同時,人的脾氣、稟性、看問題的方式、角度不盡相同,對問題的認識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機關幹部之間工作上發生一些分歧,生活中產生一些矛盾是難以避免的。關鍵是要及時正確地處理,不要造成隔閡。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工

作爭着幹,利益不伸手;對同事不求全責備,對自己嚴格要求;出現失誤,不文過飾非,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第三,要把主要精力傾注在事業上。追求事業的成功和幸福的生活,是人之常情,但作爲共產黨員和機關幹部,只能通過主觀努力,用實績去爭取,而不能採取不正當手段去鑽營,也不能變着法子嫉妒他人。時刻把事業作爲第一需要,而腳踏實地勞作的人,纔會贏得同事們的敬佩和尊重。

第四,講風格講方法,也要講原則。對同事寬容忍讓,對部屬關心體貼,對領導理解尊重。對同事一時的誤會,對部屬偶爾的牢騷,對領導暫時的不理解,應該委曲求全,讓時間和實踐去作結論。但對影響團結的原則問題,則應分清是非,據理力爭,而不是妥協退讓。同志間的友誼和團結,應建立在正確的思想基礎上。

在組織和領導方面,一是要重視維護機關的團結和諧,加強經常性思想教育。要引導大家在正確的原則指導下,自覺地維護團結。同時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在思想認識上劃清榮辱界限。經常談心通氣,溝通思想認識,解除隔閡誤會。對妨害團結的歪風邪氣,要旗幟鮮明地進行糾正,對鬧無原則糾紛、專愛撥弄是非的人,要給予尖銳的批評,促其迅速轉變。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及時抓,力求解決在萌芽狀態。還要經常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活躍機關氣氛,促進相互之間的瞭解和大家的整體意識。

二是職責要明確,制度要健全。機關內的許多矛盾是由於職責不清、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應在機關建立完善的崗位責任制和考評制度,把機關各部門的工作範圍、職責、標準用條文固定下來。這樣,大家職責分明,工作幹得怎樣,便於領導和羣衆的監督、評價,將會避免許多推諉、扯皮的事情發生,在客觀上會起到減少矛盾,密切機關人際關係的作用。要爲每一成員提供施展才乾和做出貢獻的機會和天地,敢於讓每一個同志挑擔子、負責任,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分配工作,使他們有機會和條件施展才幹,感到自己的價值和地位。

三是遇事出於公心,努力創造和諧的環境。領導者要從工作全局出發,爲每個人創造平等競爭的條件。幹部的提拔要看能力和政績,不能論資排輩看關係;組織發展要講標準和原則,不能先來後到去湊合;評先進要看貢獻和影響,不能“輪流坐莊”搞照顧。讓每一名機關人員工作生活在一個能暢所欲言,被人重視,並能施展自己才幹的集體中,而不是工作生活在被人看不起,忌賢妒能,有壓抑感的集體裏。這樣,機關幹部就會一門心思奔正路,使搞歪門邪道的人無機可乘,沒有市場。

四是機關領導要事事處處起表率作用,樹立友愛互助的良好風氣。一個機關的關係緊張,風氣不正,一般說領導應負很大責任。領導班子團結,廉潔正派,不搞親親疏疏,機

關自然風氣正,人心齊。領導經常聽取不同意見,堅持集思廣益,看問題就比較全面,決策就少出失誤,機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會增強。基層同志與領導之間互相理解、關心和支持,建立融洽的思想感情,也是形成凝聚力的重要因素。爲此,領導幹部一定要放下“長”的架子,甘當集體的“公僕”;要以身作則,廉潔奉公,一事當前,先替他人打算,利益面前手莫伸;要辦事公道,一碗水端平,不搞親親疏疏;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創造和諧的機關環境,需要全體機關人員共同地努力構建和領導幹部大力地營造培養,作爲機關幹部的一員,無論一般幹部還是領導幹部,都要深刻理解其對工作的重要意義,提倡發揚大公無私、先人後己、克己寬人的精神,以身作則、從己做起,把機關建設成爲團結、有力的戰鬥堡壘。

默認推薦訪問其他精彩範文:

創造和諧氛圍加強

創造和諧校園

推進農村交通和諧發展心得體會

創造環保節能的和諧生活

感恩創造和諧班主任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