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創新農村社保工作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工作彙報(精選多篇)

第一篇:創新農村社保工作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工作彙報

創新農村社保工作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工作彙報(精選多篇)

一、基本情況及現狀

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一個能夠進行自我調節以維持其均衡的整體系統。它由社會保障責任承擔者、社會保障對象、社會保障項目、社會保障形式等四大要素構成。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保障體系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我鎮來講,全鎮46個行政村全部都建立了社會保障體系,並形成網絡,充分發揮了“調節器”和“穩定器”的作用。從九十年代末至今共有3900人蔘加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社會保障資金積累達到46.8萬元。從今年全鎮貧困經濟調查數據顯示,年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貧困戶共有1218戶,3224口人,僅佔全鎮總戶數的14.5%,佔總人口的11%,其中470戶已列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佔貧困總戶數的39%。從年齡結構看,全鎮超過60週歲人口3000人,佔總人口十分之一,其中無法定贍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也未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76人,佔總人口的0.25%,其中已列入農村五保的66人,佔應保人口的87%,未滿18週歲孤兒全鎮20人,佔總人口的0.065%,其中已列入農村低保及五保的對象17人,佔應保人口的85%。從弱勢羣體看,全鎮各類殘疾人有1590人,佔總人口的4.9%,其中21.8%的殘疾人家庭爲貧困及特困家庭,享受農村低保、五保及臨時社會救濟的250戶,佔殘疾人總數的15.7%,我鎮有一所敬老院,能夠解決部分五保對象的“老有所醫、老有所養”的問題。

二、存在問題

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對於淨化農村改革和維護社會安定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問題:

1、層次低、範圍小、覆蓋面窄

從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範圍來看,基本上是九十年代後期完成的,近幾年養老保險徵繳制度改革後,人們認識不足,積極性差,投保的人數極少,根本沒有認識到人口老齡化對社會形成的壓力和衝擊,即使是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也沒有從有生之年搞好資金的積累幫保險的積蓄,使國家無法對農村勞動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時受資金的限制,困難家庭很難一時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給覆蓋,即使受保障了,也只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2、社會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醫療保險本可以解決特困家庭一般的吃藥和住院費用。我縣遲遲未開展,致使大部分特困家庭經不起住院看病的困擾,只有小病硬扛,大病等死。

3、社會保障管理分散。農村社會保障的現狀是城鄉分割,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各自爲政。各塊之間既無統一的管理機構,也無統一的管理方法。農村養老保險歸勞動部門管理,優撫救濟歸民政部門管理,人民保險公司也搞保險,形成了“多龍治水”的管理局面。由於部門地位和利益關係不同,在社會保障的管理和決策上經常發生矛盾,使本來已經夠亂的管理體制更加混亂。

三、思路與對策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因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而面臨新的任務。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家庭結構的變化,人口老齡化以及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農村城市化的趨勢等客觀現實情況,迫使我們必須建立起適合本地實際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從農村實際出發,堅持以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爲目的,以農民自我保障爲主、自助爲主與互濟爲輔相結合,實現全方位的社會保障,在我鎮農村建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性救濟等社會救助,使農村勞動者和社會成員面臨年老、疾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其他諸困難時,能夠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幫助,都能享有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濟等,最終實現“全民皆保險”,成爲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種重要的“穩定器”和“減震器”。

1、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積極穩妥、齊頭並進。

先從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入手,創造條件,逐步展開,同時把社會保險與救濟救災工作統一起來,扶持貧困戶參加社會保險,提高他們戰勝災害,脫貧致富的能力。

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合理確定保障對象,對於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特別是無法定瞻扶養人口對象全部列入五保,對因病、因災、因子女上大學、因殘而造成家庭困難的,定期進行摸底調查,掌握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結合國家的低保政策,一年一批定期審批,由村級初審上報,鎮政府審覈,縣民政局審批,並依據農民基本生活(包括吃穿住)必需品的實際需求及政府實際承受能力等因素,並隨保障對象的實際收入的增長或減少,每年調整一次動態管理,資金實行專帳管理,專款專用,並對享受對象一年複覈一次,對於低收入或無收入戶隨時納入,對於收入超過低保線的隨時撤換,做到保障資金使用,保障對象花名,享受標準按季向社會公開, 接受羣衆監督,使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爲農村穩定發展,消除不穩定隱患的最後一道安全線。對於五保老人,孤兒,以鄉鎮敬老院爲載體,落實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的保障和服務,保證他們的供養標準,基本達到當地人均收入生活水平。對於貧困及特困殘疾人,通過建立鎮村殘疾人協會,瞭解他們的呼聲和要求,在能解決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時,實行定期救濟,保證基本生活所求。

3、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來源於一定的社會保險需求,而社會保險需求又是針對人們所遭遇的社會風險的,這種社會風險的產生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弱的。人口老齡化和家庭結構核心化,使養老問題成爲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老齡化帶來的最大的社會問題,是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的扶養問題,未來農村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核心家庭增多,家庭的養老負擔相對加重,從各國的歷史經驗證明,在老齡化高峯到來之前的30年,是建立養老保險制度的最佳時機,是“黃金時代”這是因爲社會養老保險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積累,時間越短越被動,我們必須利用扶養仍比較低的契機,抓緊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作好迎接老齡化高峯到來的準備。當前利用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契機,堅持定政策、定方案、定人數,定完成任務的時間和投保數額的“四定”工作方針,採取把農村幹部退休制度改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擴大投保的覆蓋面,提高投保增長率等措施,使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積極、穩定、健康地向(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前發展。

4、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由於農村發展極不平衡,收入水平也存在很大差異。單一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很難照顧到各方面的要求,應建立以我國法定基本社會保障爲主體,集體儲蓄和家庭儲蓄並存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立救災扶貧體系,優撫安置體系,老年人、殘疾人保障各種社會保障體系,使政府財政拔款與發動社會籌集捐贈,家庭個人儲蓄積累相結合的原則,走多元化籌資的道路,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安全網,使農村的社會保障有序向科學化方向發展,推動一方經濟發展,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第二篇:市婦聯服務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工作彙報

新農村示範村建設離不開廣大婦女的參與。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xx市婦聯大力開展“雙學雙比”活動、實施巾幗科技致富工程、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在“生產發展”中創佳績

我們把組織廣大農村婦女“學文化、學科技,比發展、比貢獻”,提高農村婦女素質作爲工作的重中之重,強化科技培訓,採取多種方式幫助農村婦女掌握增收致富實用技術,特別是學會利用網絡獲取科技信息。樹立和宣傳婦女創業先進典型,“三八”節期間,評選表彰了20名“十佳創業女明星”和“優秀創業女明星”,3月7日,舉行了xx市首屆“十佳創業女明星”頒獎晚會,請市領導爲女典型頒獎。大力開展示範基地建設,使其示範效應更加增強,巾幗示範基地——金福農業開發公司程香蓮成績突出,被評爲江西省“三八”紅旗手和全國“雙學雙比”女能手。5月10日,爲全國“三八綠色工程示範基地”——金鵠生態農業園舉行揭碑儀式。該基地的王曼麗董事長多次被省報、省電視臺報道,通過她的事蹟宣傳,帶動了廣大農村婦女積極投入生產行列。

二、在“生活寬裕”中建新業

組織婦女參加來料加工,廣闢婦女增收渠道。近年來,我市民間已陸續承接一些來料加工業務。接渡工藝品廠廠長xxx就是我市從事來料加工較早的經紀人之一。她組織接渡鎮的農村婦女進行絎縫被加工,使她們在家中可以賺取手工費。全鎮幾乎每個家庭的婦女都參與絎縫被加工和蝦籠編制中,每人年均收入爲4000元左右。目前,我市承接來料加工的鄉鎮已擴展到鎮橋、樂港、衆埠、吾口等鎮及城區的各個居委會,來料加工已成爲婦女從事家庭型創業的主要方式。我們也認爲來料加工這類業務對技術要求不高,勞動強度較小,生產方式靈便,不受時間、天氣、場地限制,非常適合婦女在家中就業創收,況且加工市場潛力非常大。因此在新農村建設中我們將來料加工作爲工作重點來抓,引導鼓勵全市農村婦女在家中創業致富。4月中旬,市婦聯領導帶領全市各鄉鎮婦聯幹部到浙江義烏考察來料加工,並專門就農村婦女

勞動力轉移、輸出與來料加工等問題走訪了相關人員。

三、在“鄉風文明”中做貢獻

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3月份xx等4戶家庭被評爲省“綠色家庭”,xx家庭更獲xx省“學習型家庭”和全國“環保型家庭”的殊榮。大力開展婦女羣衆喜聞樂見、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5月底組織41名小學生參加景德鎮市“金色童年攝影杯”少兒繪畫大賽,有29名同學獲獎;6月2日舉辦了“明星之夜”愛心聯歡會。基層婦女組織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組建了女子腰鼓隊、農民銅管樂隊等,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婦女健身活動,豐富農村婦女和家庭的文化生活。

四、在“村容整潔”中顯身手

大力開展“婦女 • 家園 • 環境”宣傳教育,深化“三八綠色工程”活動。塔前鎮馬家村婦代會主任石銀華在山上種植了萘李、柿子和板栗等60畝;名口鎮全國“三八”綠色獎章獲得者佔細女多年來開發荒山、植樹造林500多畝。榜樣的行動引導着農村婦女,使她們積極參與循環生態農業建設,名口鎮100多戶村民加入了荒山造林行列。積極參與“村容整潔”行動,開展“潔淨家園,美化環境”衛生大整治。清理衛生死角,整治廁所,爲羣衆提供了宣傳諮詢、義診、幫困助殘等爲民服務公益性活動,改變村容村貌,深受廣大羣衆的好評。

xx省xx市婦聯辦公室 2014年9月24日

第三篇: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構建和諧企業

龍源期刊網

創新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構建和諧企業

作者:葉 明

來源:《海峽科學》2014年第03期

[摘要]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電力行業的快速發展,電力系統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着社會環境、服務對象和工作體系急劇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只有通過自主創新,做到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努力構築和諧企業,纔能有效地服務於電力行業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大局。

[關鍵詞] 思想工作 創新 和諧 電力企業

1電力行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1.1 社會環境層次結構的複雜性。隨着信息新技術、新手段的迅猛發展,互聯網等傳播媒體的增多, 信息量空前增大,信息傳遞速度更加快捷。作爲受教育水平較高、知識結構較新、接受新生事物較快的一個羣體,電力行業員工獲取知識、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樣。隨着員工的工作、生活和交際面在不斷擴大,他們的社會關係和相互關係的層次、結構也更加複雜了,職工已經從以往的“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這些新問題給企業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許多亟須解決的課題。社會轉型使得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難度越來越大。

1.2 服務對象價值取向的多樣性。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了新變化。一方面,物質需求不斷強化,佔據了職工思想意識的主要位置, “個人收入”、“經營狀況”、“權益保障”、“分配差距”等成爲思想波動、日常議論的“熱點”,講實惠、圖實際的意識強烈;另一方面政治意識、是非界線等卻在漸漸淡薄,多元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念時刻影響衝擊着職工的思想觀念意識。同時,部分職工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思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艱苦創業的教育等主流思想意識淡漠,這些都使企業凝聚力減弱,影響了職工隊伍的穩定。

1.3 工作體系認識方法的滯後性。首先體現在對思想政治工作很難形成穩定的社會共識,企業黨組織從直接決策轉到參與決策,思想政治工作從“主導”轉到“服從”、“服務”的地位,不利的思想和輿論環境給當前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其次表現爲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很難滿足企業職工實際需求,電力行業員工平均年齡輕,思想活躍,工作負荷普遍較大、節奏快,經濟關係對員工的影響比政治關係更加實在、直接,思想政治工作側重於思想引導,導致有些職工認爲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1.4 政工隊伍素質水平不適應性。當前一些政工幹部存在“一等、二靠”的思想,工作靠上級佈置,開展活動靠行政支持,方法沿襲傳統,缺乏對現代科技成果的深入運用。常常是“文章多,落實少”,構想的東西多,可操作的辦法少,其結果是政工幹部感到辛辛苦苦做了無用功,員工羣衆認爲枯燥乏味、得不償失。一些企業政工幹部長期得不到培訓,知識老化,素質

弱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進和創新缺乏內在動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工隊伍缺乏既懂政治,又懂經濟、懂市場、懂科學、懂管理的複合型人才。

2創新電力行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建議

2.1 着力理論創新,夯實工作基礎。理論是行動的指南。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前提,又能保證思想政治工作創新不偏離軌道。能否發揮好理論的作用,關鍵在於政工人員重視和工作努力的程度。在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各項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要充分認識新理論、新思想在指導實踐中的全局性和方向性作用,把科學發展觀作爲統領全局的一條主線,貫穿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2.2 着力主題創新,拓展工作領域。生產經營是企業的中心工作,是永恆的主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圍繞中心工作進行,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要圍繞提高企業效益來做,思想政治工作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各種活動向員工羣衆灌輸責任和效益意識,通過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來實現自身的價值。二要圍繞企業管理來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儘可能把嚴肅的內容貫穿於企業管理之中,要加強對員工的思想教育和專業培訓,平時開展的各項活動要儘可能與企業管理相結合,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業管理過程中。三要服務穩定團結大局來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員工、深入基層,要善於發現問題和不穩定因素,並以有力措施及時解決,要善於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做到心中有數,未雨綢繆。同時,要幫助員工樹立大局意識、法紀意識和穩定意識,服務於穩定團結這一大局。

2.3 着力方法創新,豐富工作手段。隨着人們學習、工作、生活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人們的思想也在變化。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能總是老一套,應當實現兩個轉變:一是由“聲勢型”向“實效型”轉變。新時期員工的思想空前活躍,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依靠行政手段搞活動、作報告、造聲勢上,必須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針對員工的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地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積極探索員工自我教育和互動教育的有效路徑,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二是由單一“教育型”向多元“綜合型”轉變。立足於教育,輔之以管理,把思想教育與企業管理、制度約束、經濟槓桿等多種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將教育內容和要求貫穿到法律法規、行政管理、生產經營、“四有”員工隊伍建設等各種制度中,真正形成合力,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整體功能。

2.4 着力機制創新,增強工作實效。“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如此,應在抓苗頭、預防引導上下功夫。思想政治工作要適應形勢變化,必須實現工作機制的兩個轉變:一是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適應轉變。一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之所以不佳,主要原因在於工作缺乏主動性,發生了問題搞一陣子,思想政治工作變成了“救護車”、“消防隊”。要扭轉這種被動局面,必須強化主動適應意識,做到主動適應形勢,主動適應羣衆,主動適應對象的不同特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員工羣衆的心裏。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責任機制,做到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形成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切實落實“一崗兩責”,完善考覈激勵機制,變壓力爲動力,變被動爲主動,做到信息暢通,主動應對。二是從被動應對到超前預測的轉變。在主動適應基礎上,對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難點、熱點和羣衆關心的焦點進行超前研究,提

高預見性,使思想政治工作與人們的願望和要求相和諧。要經常深入班組和一線,與員工平等相待,做到“明察秋毫”,及時瞭解員工的困難與疾苦,反映員工的願望與要求,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頭,將思想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

2.5 着力素質創新,壯大工作隊伍。政工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一要加強政工隊伍的培訓學習。不僅要培訓學習黨建理論,而且要培訓學習相關學科和知識,如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以及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還要加強企業管理和生產經營等方面知識的培訓學習,努力把政工人員培養成一專多能、專兼結合的複合型人才。二要注重政工人員人格魅力的培養。思想政治工作是言教和身教融爲一體的工作,是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響人的工作。從一定意義上講,身教重於言教。有些同志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佳,跟其缺少人格力量不無關係。三要合理配置政工人員。這也是政工隊伍創新的關鍵所在。要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選人用人機制,爲優秀人才加入政工隊伍疏通渠道。要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寬鬆的工作環境,不斷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到政工隊伍中來。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企業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我們要以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探索和掌握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實效,爲電力行業的全面進步和科學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第四篇:創新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構建和諧企業

創新思維,改進方法

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細做實

淮北百慧公司政工部魏德俠

企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的重要“細胞”,構建和諧企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因此,我們要把創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作爲構建和諧企業的一項重要內容,堅持 “以人爲本和科學發展”爲主線,認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創新思路、更新辦法,在構建和諧企業中發揮積極作用。

一、要樹立“行政黨務並重,相互融入滲透”的企業管理理念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我們要優化配置思想政治工作資源,從機制上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努力營造“行政黨務並重,相互融入滲透”的企業管理理念,即在職責上實行“一崗雙責”、“互融共管”,黨務工作和行政幹部共同對生產經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負責。堅持抓生產從思想人手,抓思想從生產出發,發揮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導向、激勵和疏導作用。在個人追求和企業發展目標上實行 “兼容”,就是引導職工將個人追求融人到企業發展目標之中,將職工個人目標、個人利益同公司的發展目標結合爲一體,把職工的上進心昇華爲事業心,不斷增強企業發展靠職工、職工生存靠企業的整體意識。在開展工作和活動上,實行“全融”:一方面在企業的改革發展、生產經營管理等各項工作中,堅持思想領先、教育先行;另一方面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以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爲中心,以凝聚人心,化

解矛盾,鼓舞幹勁,營造氛圍,提高職工素質爲基本出發點,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構建多元、交叉、互補、立體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還要按照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經營企業,正確處理黨羣與幹部關係的融洽,堅持依靠職工羣衆這個根基,關心他們的利益,維護他們的權益,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與職工羣衆和諧中將企業做強、做大。與此同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還要重點處理好“五個關係”,即正確處理好企業與社會的關係、企業發展與員工發展的關係、企業內部各類羣體之間的利益關係、企業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以及企業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係,從而使各方面的關係相互融合,協調發展,爲構建和諧企業提供了十分必要的條件。

二、要實現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個轉變”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企業興衰存亡的豐富源泉。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要以創建學習型組織爲載體,始終把創新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使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創新中不斷昇華和發展,爲構建和諧企業提供動力。

1、實現由“經驗型”向“創新型”的轉變。通過多年的實踐,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市場經濟的自主性要求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由被動轉爲主動;市場經濟的平等性要求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由居高臨下的說教轉爲平等參與;市場經濟的競爭性要求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超前性;市場經濟的開放性要求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由政工型向知識型轉變;市場經濟的法制性要求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向規範性轉變。因此,

靠以往的經驗往往無法解決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爲了不斷適應市場經濟不斷變化發展的形勢,我們必須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的創新,經常開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討會,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課題,儘可能讓黨政一把手參加,針對企業生產經營的難點、重點問題,提出各自創新的解決辦法和工作思路,對一些好的創新性的經驗和做法要進行廣泛推廣和應用,不斷推進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和發展。

2、實現由“單一型”向“綜合型”的轉變。加強企業管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是企業三個文明建設的共同任務。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範疇,它不是政工幹部的專利,是企業所有管理者的共同任務。不管是黨務幹部還是經營幹部,不管是行政幹部還是技術於部,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一般幹部,都應積極主動地結合業務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營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環境,創造思想政治工作全員參與的氛圍。努力實現企業管理人員向“綜合型”轉變,肩負兩種責任:既要做好生產經營中的各項管理工作,又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與生產經營真正做到同步運行,協調發展。

3、實現由“政工型”向“經營型”的轉變。企業生產經營形勢是不斷變化的,這就要求從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戰略高度把思想政治工作納人經營管理的範疇之內,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和作用。同時,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緊緊圍繞企業效益這個中心,從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大局出發,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的各個環節,爲企業改革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要以建立思想政治

工作“一崗雙責”大政工體系爲支撐,堅持經營管理者抓生產經營管理從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人手,政工幹部抓思想政治工作從推動生產經營管理工作人手,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有機融合,並貫穿於實現企業每一年度的生產經營管理目標任務過程的始終。爲了切實體現基層支部書記在企業經營中所肩負的責任,企業可以把各黨總支、支部書記同時任命爲副部長、副廠長,進一步明確了各基層支部書記的行政責任,使各基層支部書記既行使黨組織工作“一把手”的責任,又擔負行政副職的責任,從組織框架和崗位設置上將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融爲了一體。

三、要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四項原則”

1、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原則。企業黨委要嚴格要求各基層支部每月按時上報基層職工的思想動態,並將此項工作納入對各基層支部書記的考覈。同時要求黨羣系統幹部必須“沉下去”,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充分掌握幹部職工的思想反映和心理需要。尤其是對企業改革發展中幹部職工產生的疑點、熱點問題,採取相應措施,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有的放矢地確定規範職工行爲管理的主題,確保職工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切實與企業改革發展內部環境相互協調。

2、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性原則。一方面,要強化黨羣部門的資源優勢,體現合力,齊抓共管。工會以送溫暖、辦實事、維權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爲重點;團委以發揮團員青年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爲重點;黨委工作部門以抓好落實領導幹部思想作風建設和廣泛的思想政治宣傳爲重點;紀監部門以加強黨員幹部黨風廉政建設

爲重點,圍繞中心,各負其責,全方位地開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人爲本,通過召開職代會、政工例會,閉路電視以及局域網等多種方式,向全體職工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形勢、企業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傳遞到每一名職工,使職工既瞭解宏觀的形勢,又瞭解微觀的形勢;既瞭解企業外部環境,又瞭解企業內部環境;既明確企業各項任務,又明確本崗位的任務和自身的作用,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方位滲透和工作的實效性。同時,還要以培養“四有”新人爲目標,不斷提高員工整體素質,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3、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的原則。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爲構建和諧企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要大力開展企業文化建設推進工作,形成以“平安、高效、活力、和諧”爲目標,以“求實、創新,爭先、奉獻”爲企業精神的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職工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爲員工之間創造更多的交流信息、溝通思想、增進感情的機會,極大地增強團隊精神,融洽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係,激發廣大職工家屬對企業的熱愛之情。

4、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與爲職工辦實事相結合的原則。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是企業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企業黨組織要把經常性的活動和定期組織的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認真開展好黨員奉獻月和便民服務日活動,組織廣大黨員參加各種義務勞動,爲職工羣衆辦實事、辦好事。同時,還要從美化環境、完善設施、改善住房條件、提高福利待遇等方面,不斷地加大投入,使廣大

職工勞有所得,退有所養,切實改變煤礦企業的苦、髒、亂、差形象,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總之,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羣衆優勢,不斷創新和發展思想政治工作。通過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構建和諧企業中的作用,實現了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中心工作的貼近融合,起到明確任務、增強信息、確保企業目標任務完成的作用,起到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推進改革加快發展的作用,起到釋疑解惑、統一認識、維護穩定的作用,使企業的三個文明建設健康快速發展,構建“平安、高效、活力、和諧”新礦區。

第五篇: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文章標題: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新經濟組織、新社會團體組織發展迅猛,已成爲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推動兩新組織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兩新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是值得我們黨建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重要

問題。

一、和諧社會離不開兩新組織的健康發展

把握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這個着力點,首先必須充分認識兩新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兩新組織是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力量。構建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保持經濟持續迅速協調健康發展,創造更豐富的社會物質財富,使國家的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使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兩新組織,特別是新經濟組織爲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家統計局報表顯示,2014年全國規模以上私營企業、外資企業達到106188家,產值達到65338.03億元,佔工業總產值45.92,比2014年增加43.88,遠遠超過了同期全國工業總產值增長比率。經驗表明,哪裏的新經濟組織發展迅速,哪裏的經濟發展就更活躍,大力發展新經濟組織已成爲各級政府經濟工作的重要着力點。黨的十六大《決議》中明確指出,“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肯定了以非公有制經濟爲主體的新經濟組織在經濟協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兩新組織是社會活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各方面的創造活力,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而社會的活力和創造力在兩新組織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近年來,大批知識分子、專業人才涌入兩新組織,大量民間資本、國外資本進入兩新組織,不斷地爲兩新組織注入了新的活力。人才、技術、管理、資金上的優勢,使兩新組織成爲最富競爭力和創造活力的團體,使其在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理論創新、文化創新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爲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活力源泉。

兩新組織是社會道德文化的重要載體。社會是否和諧、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而兩新組織正在成爲社會道德文化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載體。新經濟組織從業人員越來越多,據統計,2014年新經濟組織中從業人員超過了7000萬人,其從業人員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高低,對整個社會的思想文化建設起到了重要影響。新社會組織更是社會道德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中有的直接從事文化藝術的創作、傳承、傳播,如各種文化藝術協會、科研組織、民辦學校等,有的在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行風管理等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各種行業組織。

兩新組織是社會安全穩定的重要保障。社會安全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是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在新經濟組織中落實黨的政策、實現依法經營,協調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的利益矛盾是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重要內容。而新社會組織更是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重要力量。社會團體組織是人民羣衆與政府之間的橋樑和紐帶,其中很大部分還是直接由政府管理的事業單位轉化而來,通過這個橋樑和紐帶人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反映自己的呼聲、爭取自己的權利,從而有效地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減輕政府維穩工作壓力,推動各級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有利於降低維護穩定的總體成本,保持社會總體穩定。

二、兩新組織的健康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兩新組織中還存在着一些與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不適應、不協調的地方,迫切需要加強黨的領導,進一步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引導兩新組織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兩新組織的健康發展需要黨組織進一步強化領導監督作用。新經濟組織的主體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堅持公有制爲主體的社會主義制度下,引導新經濟組織克服利益驅動的狹隘性,使其成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利力量,必須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而從新社會團體來說,業務主管部門與登記管理部門交叉管理,部分社團與政府似脫未脫,管理關係還有待進一步理順。在這種情況下,加強黨組織對社會團體工作的領導監督顯得尤爲重要。因此,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強化黨的領導監督,既是我們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羣衆基礎,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需要,也是兩新組織自身不斷髮展壯大、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

兩新組織的健康發展需要黨組織進一步發揮思想凝聚作用。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是歷史的締造者。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富強發達,必須依靠廣大人民羣衆的集體智慧和創造,同樣,一個企業、一個組織要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依靠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當前,新經濟組織中從業人員“打工賺錢”的思想比較突出,部分公有事業單位轉軌成立的社會團體員工中“分流養老”的認識比較普遍,大都缺乏主人翁、創造者的意識,員工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