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1

上過這節《魚游到了紙上》第一課時後,我認爲我的教學設計層次分明,思路清晰,引導學生反覆以各種方式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從而引導學生從“遊”字切入,以帶“遊”的句子貫穿全文,以“遊”字爲線索,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文章的內容和情感,在40分鐘的課堂裏學生都是愉悅主動地學習,談出了自己的理解,讀出了自己的體會,簡單地悟出了文章的含義,學習了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由此來體會這是一個怎樣的青年。

我認爲在這節課中好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牽一髮而動全身,以“遊”動全身

以“遊”字爲出發點。當學生通過自由讀書並找出帶遊的句子,自由朗讀比較難讀的句子,指名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了帶“遊”字的句子後,我又通過引讀與七名學生借“遊”字通讀課文,把整篇文章的大意很巧妙的展現出來。這樣的讀文形式新穎,別緻,避免了泛泛的枯燥讀文,也激起了學生的讀文興趣。

二、別出心裁的導入,讓課堂“活”了起來

通過送給孩子們一份猜謎禮物(一缸金魚),不僅讓孩子們積極地去動腦思考及學習,還讓孩子們感受到本篇課文題目的新意,讓孩子們體會到“魚游到了紙上”和“魚畫到了紙上”這兩種題目的不一樣,從而使孩子們學會引人入勝的寫作題目的好方法。金魚與孩子們一起上課,一起回到青年看魚畫魚時的認真與忘我。

三、品味重點語句

我在教學中抓住了表現青年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忘我的境界”的語句,進行語言文字的品析。通過讓學生看魚並和全班同學互動表演,在讓孩子們體會到“呆呆地、靜靜地、忘我的境界”這些詞語的深層含義之餘,也讓孩子們領會到了這是一個怎樣的青年。在表演的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魚互動,由表及裏,即懂了句意又挖掘了生成點,收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與此同時也達到了課堂的高潮。

本節課我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來閱讀課文,通過自由讀、引讀、默讀、品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文使學生在朗讀中,培養了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朗讀中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學生明白了這是一個細心觀察、全神貫注、勤奮專注的青年。

我認爲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雖然我這節課按自己的預設思路完成了教學目標,但也有一些遺憾。

例如:在課的後半部分引導得不夠深入,出現了急於求成的現象,有個別學生沒能真正體會到青年的品質,應該多請幾位同學回答,層層深入就更好了。

這節語文課我一共講了四次,教案和課件都有四次改動,每一次改動都讓我多思考一次文章的內涵。雖然講課後還是覺得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我覺得自己每一次都在慢慢地進步。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2

課堂記錄

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1、同學們讀一讀課題,第一次讀課題哪個字讓你眼前一亮?

2、哪些同學對“遊”這個字眼前一亮?

3、這個“遊”字太簡單了,怎麼就讓你眼睛爲之一亮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讀準,把句子讀通順;找出文中所有的帶“遊”字的句子。

2、交流所有帶“遊”字的句子:共七句。

3、指讀;再讀:(適時評價)

4、師生合作:共讀全文:老師把七句話連起來,串起來。

三、積極引導,由淺入深:

1、他笑了,爲什麼笑?而且笑得那麼甜?

2、讀小女孩對她的誇獎

情景讀書:分別讀,看誰讀得最像那個小女孩?

3、品讀:聽完了,有感覺,這是怎樣的叫聲?(驚奇,奇怪)。誰來模仿?(指導朗讀)

4、假如你在現場,你就是其中的一個觀看的一員,聽到小女孩的叫聲,你第一個反映是什麼?

(迫不及待,擠過去看)

5:指名扮演小女孩,你們做出第一反應。(離開座位,就去擠了看一下)

6:你的腦海裏出現了金魚怎樣的畫面?(想象說話)

7、這樣的畫面你們你們看到了嗎?(沒)你怎麼看到了呢?(小女孩的叫聲)再讀。

(看到了,看到了,我看到了這一切還寫在你的臉上!)

8、假如小女孩的話變成了“金魚畫到他的紙上來啦!”你還會有這樣的反映嗎?(不會)

9:那個青年是怎樣畫金魚的呢?(自由輕聲讀課文)

10、你看到了青年畫畫了,你的眼睛很特別留意句子中的哪些地方? (一絲不苟 靜靜)

11、你留意“靜靜”嗎?青年畫畫是認真嗎?爲什麼說“靜”不說認真?

是熟練嗎?爲什麼不說熟練?

12、靜靜地,我們一起靜靜地讀讀這句話。爲難大家了!怎麼就要讀出“靜靜”的味道和感覺出來呢?這裏的靜是安靜。

13、就在青年畫畫的過程中,你聽到他說過一句話嗎?你看到青年伸懶腰了嗎?你看到了什麼?讀課文。

14、請同學們再讀,只動嘴,不出聲。他畫下了哪些金魚?看到了哪些動態?(搖尾 嬉戲 吐泡)學生讀,換詞讀。(平靜)

15、青年畫畫要用眼睛去看嗎?不用!爲什麼?

16、小結:因爲他已經將金魚刻在了心裏!烙在了心上!好一個烙在了心上!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裏!當青年在“靜靜“的畫畫的時候,他的心裏只有”魚“他的心裏只裝着{金魚!只裝着動態,這又是什麼靜?(寧靜)

四、水到渠成,練習背誦:

1、小結,再齊讀課文。

2、青年把金魚游到紙上,你們能不能把把這段文字游到心上,練習背誦。

聽後小記:

陽春三月,在浙江工大的禮堂裏,舉行的是第三屆中國兒童閱讀論壇既“親近母語”國際教育研討會。一進入會場,濃濃的書味撲鼻而來。在這裏,我有幸聆聽了竇桂梅、周益民、蔣軍晶等名師的精彩教學,這使我的杭州之行收穫多多。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的《魚游到了紙上》尤其讓我爲之拍案叫絕,課堂里老師語言流暢,積極引導,步步深入,整堂課的環節絲絲相扣,的確精彩。這才知道,魚能夠游到紙上是因爲已經游到了心裏,那是“功夫”在臺下,那是“心”到自然成。這堂課以下幾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以“遊”爲線,一石激起千層浪。

教學從課題開始質疑,方法從“遊”字入口,從搶眼到說出來,又是一種與衆不同的感受,將平日裏我們常用的“見到了課題,你想問什麼?”等無病呻吟的問題變成了帶有孩子自主體驗和表達的場所。很容易就激起孩子的興趣。接着,找含有“遊”的句子,並將句子串起來讀,讀的方式是變化的,提出要求,具體又合理的要求,學生完成得不費勁,但有又難度,第一次把握文本的重點,從而也完成了對文本的整體感知。

二、緊扣關鍵詞,逐步深入。

王老師在處理那個青年是怎樣畫金魚時,抓住“靜靜”做文章,先是要要讀出“靜靜”的味道和感覺,指出沒有說一句話,沒有聲音是“安靜”; 畫畫時沒有說過一句話,身體一動也沒動,像一座雕塑,這是“平靜”當青年在“靜靜”地畫畫時,他的心裏只有“魚”,他的心裏只裝着“動態”,這是“寧靜”!三個“靜”就將青年畫畫時的投入及技藝高超一展無遺。在整個過程中每每遇到問題,學生達不到,王老師不急不躁,就是引領。學生也逐漸被感染,能仔細去體會文意,做到了“潤物細無聲”。

三、貼切的評價,給學生一份輕鬆的氛圍。

聽完課時對王老師的“評價”語深感佩服,就是自然、舒適。 就在學生體味文章而又不能達到的情況下,老師語氣非常中肯地說:“讓同學們爲難了!”而且說了三次。後來,在教師毫無痕跡的指導下,學生終於慢慢,自然地走進文本的極至處。無庸致疑,老師的話在盛大公開課的情況下,給了學生理解,信任,更給了學生一種“以退爲進”的鼓勵。此外,還有“聽一聽,這麼長的句子沒有讀錯一個字,功夫很深!”“好眼力!一口氣留意了四個詞語!”都給了學生無痕的支持。在平時,當學生沒有反映時,我們常常會急躁,甚至帶有咄咄逼人的疑問,使得學生沒有了寬鬆的思考環境,束縛了學生,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這樣,學生不敢盡情思考和表達是屬於正常反映的。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3

學校要聽老師的課,名日“考覈課”,爲了上好這節課,我選擇了〈魚游到了紙上〉一課。這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八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文章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爲線索,隨着“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勞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深。課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物描寫細緻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入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啓發。教學的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

整堂課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開教學的:

(1)初讀課文,瞭解內容,感知人物形象。我首先讓學生自瀆一遍課文,在學生自瀆的基礎上,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位聾啞青年的初步印象,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2)細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品味語句,體會人物品質。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在課本上畫出描寫青年人觀魚、畫魚的語句,在讀議中,通過對這些句子的理解,認識到聾啞青年勤奮專注、執著追求、做事一絲不苟的品質,進而啓發學生從青年人身上學到了什麼,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應該如何去做。

(3)美讀課文,表達情感,積累運用語言。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採用指名讀、教師範讀、小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通過朗讀,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青年人美好品質的認識。

反思:一節課下來,我有許多感想,雖然能根據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預設的思路完成教學任務,但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對學生評價的語言欠缺,讀中感悟落實不到位。同時也認識到,課堂教學中,教學機智十分重要。我們一直說:備課,最重要的是備學生。但是,我覺得,教師的備課,除了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自己。因爲,教師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必須準確地把握教材,瞭解學生學習的特點,才能採取合適的教學手段,設計精彩的課堂語言,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老師牽着走。同時,教師還要有收放自如的應變能力:當課堂中出現問題時,要及時解決,讓課堂教學始終圍繞一條主線,把教學目標貫穿在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語文,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每一次的遺憾和失敗,雖然讓我心情沉重,但也讓我在語文的教學之路中不斷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帶來思考。人,只有自省,才能常新。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4

人教新課標版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的27課《魚游到了紙上》一文,通過對聾啞青年觀魚、畫魚表現的細緻描寫,讚美了其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觀察細微、構思巧妙成文,寫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生動感人。其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很喜愛閱讀的一篇課文。下面是我對《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反思。

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第一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二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紙上。第三步:感悟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學習重點放在感悟“魚游到了心裏”,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及“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則作爲教學難點來突破。

1、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開課伊始,我就出示“你覺得聾啞青年是一位怎樣的青年?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透過這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我覺得在高年級的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學生帶着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2、提倡個性化閱讀,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感受。

在課堂中,我始終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句段,談自己的體會。我沒有拋問題給他們,而是通過“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你讀了這一段,感受是什麼?”這樣的形式慢慢地引導他們體悟課文內容。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另外結合課文還進行了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有情可抒,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3、抓重點詞句,在體驗中受到薰陶。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讓學生談體會,從而引導體會到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讚歎之情一步步加深。

4、創設對話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當學生感悟到青年看魚的專注,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這位青年每個星期天都到這兒來看魚的堅持,由“每個星期天”這個重點詞,爲學生創設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看到了——通過這一連串情境的創設,反覆引讀青年看魚的句子,學生進入了情境後讀得有進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堅持,爲理解“先游到了心裏”做好鋪墊。

一堂課下來,教學目標已完成,但心裏也有遺憾:在突破課文重難點的問題上,我讓學生用關聯詞串起這兩者的關係,學生雖然已經理解,但回答得與我的預設有差別,在這一環處理上不夠機智。這次的遺憾和失敗,也讓我在語文的教學之路中不斷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帶來思考,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5

1、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看似無疑,其實有疑之處進行生疑,從而觸及學生“最近發展區”,引導他們進入思維的高一級階段,也就提高了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

2、問題提出來以後如何解決,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從具體的語境中去找答案,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說自己的感悟,從而又提高了學生的解疑能力。鼓勵學生在讀書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從讀書中解決問題,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之一,長期堅持這樣做,不僅能形成學生勇於探究的心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教給了學生讀書的方法,爲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了的基礎。

3、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合理。

在揭示課題時問學生:“魚是在水裏遊,怎麼會游到紙上呢”並用彩色粉筆在“遊”字下面重重地畫了個“…”符號,留給學生一個懸念。在引導學生反覆討論、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大屏幕顯示出幾條金魚遊動的姿態,教師邊演示邊做小結。一個“遊”字,畫龍點睛,學生比較輕鬆地理解了“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同時悟出了課題的深刻含義,水到渠成地歸納出中心思想。

4、加強了讀的訓練。

教學過程體現了語言文字的訓練,特別是讀的訓練。自讀課文給以足夠的時間,全體學生帶着問題反覆讀書,邊讀邊思,真正地讀書,不是走形式,培養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和讀書習慣。當理解了內容,學生爲聾啞青年忘我、專注的品質所感染,情感的閘門打開的時候,教師適時地指導學生朗讀,渲染了氣氛,加深了內容的理解,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思想教育。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6

本文主要講一位聾啞青年是如何觀魚畫魚的,讚美了他做事一絲不苟、全神貫注、持之以恆的精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神態的。

課堂上,我展示了幾幅學生的國畫作品,又展示了齊白石、徐悲鴻等名家的畫作,讓學生講解、體會國畫的技法。如此導入課堂,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文中寫青年“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時,有這樣幾句話:“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沒說一句話”,觀察金魚入神着迷;“有時工筆細描……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作畫時全神貫注,一絲不苟,把金魚畫活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作畫到了癡迷的境界,物我兩忘;“他似乎忘了時間,也忘了自己”,“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忘了回家”,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句子,反覆朗讀,體會青年看魚畫魚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並聯繫上下文,通過解讀這些句子具體的含義,體會到青年人雖然聾啞,但專注和勤奮,這是他畫的魚之所以栩栩如生,贏得了大家讚歎的原因。

以讀促思:採用了多形式的朗讀,如:體會“遊”和“畫”時,對比朗讀;邊想象魚的動態邊擴展讀;還原畫面來的想象讀、配樂讀等。在教學過程中還進行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滲透,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本課的問題設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空間。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7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一位聾啞青年是如何觀魚畫魚的,讚美了他做事一絲不苟、全神貫注、持之以恆的精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神態的。在閱讀了課程標準和單元導讀後我確立了4個教學目標。一是結合上下文體會“一絲不苟、忘我、融爲一體”三個詞語的意思;二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裏”之間的關係;三是學習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神態和動作的;四是培養學生做事專注、持之以恆的品質。我認爲這四個目標的是符合單元的訓練目標的,也是符合這篇文章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目標的定位做到了準確。

教學流程的設計科學清晰,第一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紙上。第二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魚游到了我們的心中。整個教學過程隱含着內容和情感的主線,內容主線是魚游到了紙上是什麼意思,爲什麼會游到紙上,由此而展開學習小女孩的那句話——“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以及描寫青年畫魚的動作和神態的段落。情感的主線隨着內容的主線而行走,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一絲不苟、全神貫注、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讚歎之情一步步加深。兩條主線既齊頭並進又相互交融。圍繞着這兩條主線,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品詞析句積累語言,抓住課文中語言的生髮點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遊”和“畫”的對比朗讀;想象魚的動態的詞語進行擴展讀;將文字還原成真實的畫面來讀;通過音樂感受文字來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滲透,即抓住關鍵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發展。問題的設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空間。

但是,這節課也存在着一些遺憾。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後,我應當引導學生總結“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裏”之間的關係。雖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學生對這層關係已經有所感悟,但還不是很明朗,如果用上“因爲……所以……”這組關聯詞,學生的思維將更加的清晰。這節課的整體感覺比較“緊”,作爲教師,我自己的情緒都沒有調動起來,更沒有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在情感態度目標的達成上不是那麼的自然,這裏還需要好好去設計。

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該怎麼設計,我事先制定了兩套方案,第一套是以“這名聾啞青年是個什麼樣的人”爲中心輻射到全篇,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和教師的引導去實現教學目標。第二套方案是從文章的最後一句“魚先游到了我的心裏”入手品“遊”字,巧設疑問激發學生的興趣,探究魚怎樣游到心裏的,然後又怎樣游到紙上的。後來我確定的教學設計有很多地方都借鑑了名師王崧舟的教學設計,但並不是簡單地搬過來,在充分理解了他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意圖之後進行了再創造,如:王崧舟老師抓“靜”字,引導學生“靜心悟禪”,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文化的層次。通過我對學生學情的瞭解,我認爲學生不可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因而在教學中是降低了難度的,去尋找學生情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進行情感的薰陶。還有對描寫人物的動作這一段的品讀,對人物“堅持不懈”精神的感悟,教學版塊之間的銜接等等。我想只要是對學生有益的、對老師的個人發展有益的,仿效名師未嘗不可。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8

《魚游到了紙上》是四年級的一篇課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題目入手,自主提問。針對問題,一步步探討。爲什麼說魚游到了青年的紙上?魚怎麼就能游到紙上?。感悟“魚游到心裏”和“魚游到紙上”的關係。學習重點放在感悟“魚游到了心裏”,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及“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則作爲教學難點來突破。

爲達到以上的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教程:

1、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開課伊始,我就出示“魚游到了紙上”的重點段,讓學生做填空練習,這樣既複習了新詞,又自然地讓學生在此處質疑,學生提的問題很到位,“爲什麼聾啞青年能練得如此高超的畫技?”透過這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我覺得在高年級的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學生帶着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2、提倡個性化閱讀,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感受。

在課堂中,我始終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句段,談自己的體會。我沒有拋問題給他們,而是通過“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你讀了這一段,哪個詞最讓你感動?”這樣的形式慢慢地引導他們體悟課文內容。

3、抓重點詞句,在體驗中受到薰陶。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一開始學生體會不深,我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你是怎麼看魚的?”,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明白這“靜”不只是嘴靜,更是心靜,從而體會到了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讚歎之情一步步加深。

4、創設對話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當學生感悟到青年看魚的專注,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這位青年每個星期天都到這兒來看魚的堅持,由“每個星期天”這個重點詞,爲學生創設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看到了——通過這一連串情境的創設,反覆引讀青年看魚的句子,學生進入了情境後讀得有進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堅持,爲理解“先游到了心裏”做好鋪墊。

5、回扣重點句段,突破本課重難點

在學生感受到青年通過專注、勤奮、忘我地看魚才練成高超畫技後,我再次回扣“魚游到了紙上”重點段,並反覆扣問“當青年工筆細描金魚每個部位時,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嗎?”“當青年揮筆速寫金魚動態時,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嗎?”學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爲他已經把魚記在心裏了。”“不需要了,因爲他已經胸有成竹了。”我順勢引導,“用青年自己的話說,就是“先游到了心裏。”這樣,學生已感悟到“魚游到了心裏”,並理解了“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9

我在教學過程中能把握文章重點,體現語言文字的訓練,特別是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不足的是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還摳得還不夠深,比如說在對"讚歎"進行換詞練習時,不要僅僅只是讓同學知道可以換爲"讚賞","讚美","稱讚""讚揚",而應該再往前走一步,爲什麼用"讚歎",而不用其它的詞?從而讓學生對這些詞的用法有更明確的認識。

在爲"一絲不苟"找近義詞時,可以創設多種語境讓學生明白在什麼情況下用一絲不苟。此外對課文適當進行延伸和擴展效果更好,比如開始教學時對西湖八景作簡單的介紹。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師生間的配合比較默契,但整個課堂氣氛感覺有點悶,學生沒放開,老師也沒放開,沒能達到活而和諧的境界。我想這主要原因在於我的教學思路不夠清晰,問題多而亂,使學生回答得也雜而散。如果我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緊扣課題,問"魚游到了紙上"是誰說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引導學生抓住青年畫魚的句子進行感悟,體會到句子意思是說青年魚畫得像真的一樣。

爲什麼能畫得這麼像呢?然後引導學生抓住青年認真觀魚的句子體會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這樣條理會更好些,也就可以避免學生回答得散亂,師花很多時間去引導了,從而也能更好的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10

本篇課文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樸實而含義深刻,因此,引導學生從樸實的語言中感悟語言背後蘊涵的豐富內涵,領悟文章說明的道理,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精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本節課,我以參與式教學理念爲指導,讓學生與教師、文本深入對話,在簡單樸實的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發展。現在我就從以下幾點和大家交流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思考。

一、引發質疑,激發興趣。有一位名師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課前我創設了一個兒童喜聞樂見的聽力遊戲引入,然後話鋒一轉,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課題上,激起了他們的好奇,點燃他們求知慾望的火花,使他們能興趣盎然地主動學習。

二、以讀悟語(語言文字),以讀悟情。我們知道,閱讀教學要以讀爲本,以讀代講。在這節課中,我以讀代講的特色就在於:指導學生有層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讀,課題中出現的“遊”字,蘊涵着豐富的內涵,我就從“遊”字入手,一遍又一遍重複着這個字,一步步引領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走向文章的深處,領悟文章的內涵,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三、動靜結合,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受參與教學中的要素組合課型方式的啓發,我想,一節課如果恰當運用動與靜的結合,學生就會學得不累,才能提高課堂的效果。居於這樣的考慮,在課堂中我就設計有了小動,如小組開火車讀,有全班的大動,如:表演當時人們聽到小女孩驚奇地叫喊後的場景,有靜心細想的,如閉上眼睛聽朗讀,想象青年畫魚的情景。做到在動中學,在靜中想,動靜結合,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以上幾點我自認爲我還是做得比較好的,能在簡簡單單中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11

這篇文章是敘事文章,主要是讚美一個殘疾人勤奮好學的精神。

1、我在教學過程中能把握文章重點,體現語言文字的訓練,特別是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不足的是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還摳得還不夠深,比如說在對“融爲一體”進行換詞練習時,不要僅僅只是讓同學知道可以換爲“渾然一體”,“渾然不知”,而應該再往前走一步,爲什麼用“融爲一體”,而不用其它的詞?從而讓學生對這些詞的用法有更明確的認識。在爲“賞心悅目”解釋時,可以創設多種語境讓學生明白在什麼情況下用賞心悅目。

2、對課文適當進行延伸和擴展效果更好,比如開始教學時對西湖八景作簡單的介紹。

3、我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緊扣課題,問“魚游到了紙上”是誰說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引導學生抓住青年畫魚的句子進行感悟,體會到句子意思是說青年魚畫得像真的一樣。爲什麼能畫得這麼像呢?然後引導學生抓住青年認真觀魚的句子體會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這樣條理更好些,也就可以避免學生回答得散亂,師花很多時間去引導了,從而也能更好的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在引導學生理解“魚先游到了我心裏,又游到了紙上”

這一重點問題上就非常的得心應手,順利完成。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12

一、緊扣課題,激趣導入

首先我從課題入手,上課開始我就設計問題:同學們,當你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你第一個印象是什麼?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了,隨即引出“魚怎麼會游到紙上?是真的游到了紙上嗎?是誰讓他游到了紙上?”讓學生帶着疑問初讀課文,感知課文,並進行探究。

二、品味語句、體會人物品質。

我在教學過程中能把握文章重點,體現語言文字的訓練,特別是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巧設導語,精講點撥,引導學生在品句訓練中逐步達到教學目標,教學過程體現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從句子“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中的“遊”字可以感受年輕人魚畫得很逼真;從“喲”字可以感受到小女孩的驚奇、驚喜。從“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從“老是、呆呆地、靜靜地”這幾個詞體會年輕人的專注。並從“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引導學生理解“一絲不苟、工筆細描”,體會年輕人畫魚時的神態、動作。並通過各種形式地朗讀,讓學生從語段中體會青年的專注。通過朗讀,讀出青年的專注,讀出青年的投入,學生也體會到了聾啞青年的勤奮專注、執著追求的品質,並受到感染。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師生間的配合比較默契,但整個課堂氣氛感覺有點悶,師生之間有點拘謹,沒能達到更好的活而和諧的境界。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13

《魚游到紙上》這篇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讚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爲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本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物描細緻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傳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啓發性,令人回味無窮。

對於本課的教學,我主要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青年的外貌、觀魚、畫魚動作神態的相關語句,再依據這些文字,在空白處作一定的批註,寫下一些自己的點滴體會,並談談自己通過朗讀體會到的人物形象。最後談對“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裏”的理解,然後再進行交流、探討、達到理解課文的內容、品味語句,體會人物品質的目的。在學文,美讀之後,我還引導了學生積累運用文章寫作方法,完成課後小練筆,做到讀寫、讀思結合。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14

人教版(新課標)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的27課《魚游到了紙上》一文,通過對聾啞青年觀魚、畫魚表現的細緻描寫,讚美了其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觀察細微、構思巧妙成文,寫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生動感人。其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很喜愛閱讀的一篇課文。下面是我對《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讓學生帶着問題充分地朗讀課文。在學生深入地瞭解了課文內容後,我以青年的特別爲主線,把教學的核心目標鎖定於“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引領學生學習青年看魚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畫魚畫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必須先游到心裏。

爲了落實《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圍繞“讀”而展開的。以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抓住關鍵句、關鍵詞理解課文,感受青年看魚的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畫魚畫得栩栩如生。在教學課文畫魚這一個內容時,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句式對比、引讀、反覆強調等方式進行讀議結合,在讀和議中,認識到聾啞青年身殘志堅、勤奮專注、執著追求的品質,並受到感染。教學中反覆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有情可抒,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但遺憾的是課堂氣氛沒充分調動起來,學生的回答問題總是答不到點子上,歸納、概括能力不強。學生的朗讀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作爲一名教師,只有敢於挑戰自身的弱點,並採取積極的態度及時糾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我們不可能不上公開課,每一次上公開課都是一種歷練,每一次歷練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並快樂的成長,而每一點的成長都讓你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自己還是很難做到遊刃有餘,有太多的束縛,有太多的擔心。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15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個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材料”。積累材料是以仔細觀察作爲前提的。只有通過仔細觀察,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這一課有兩個觀察角度:一個是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青年的一舉一動,把聾啞青年寫“活”的;二是聾啞青年通過仔細觀察魚的每個部位和魚遊動的樣子,把魚畫“活”的。

二、教學目標:

1、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學習課文中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格。

2、學習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注意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4、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裏”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2、學習作者怎樣留心周圍的事物和積累作文材料的。

四、教具準備:幻燈片

五、教學方法:合作學習。

六、課時分配:二課時。

七、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3、給課文分段,並學習第一段。

二、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合作學習課文二、三、四段。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留心周圍事物和注意積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的方法:

1、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合作學習,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裏”的關係。

2、突破的方法和途徑:

(1)、緊扣“遊”,滲透整篇文章。

(2)、通過幻燈、質疑、小組討論、朗讀、精心設計練習等多種形式來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達到解難釋疑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的讀、思、做、議、說的語文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提出學習目標:

(1)、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二、品味課題。

1、板書課題,審題質疑,激發情趣。

引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7課,板書:《魚游到紙上了》。看了課題,同學們有什麼疑問?(學生質疑)老師歸納梳理,出示兩個主要問題:

(1)、爲什麼魚會游到紙上?

(2)、魚怎樣才能游到紙上?

2、各小組自讀課文,體會理解課題中“遊”的意思。

(學生答)板書:畫

三、品讀“勤奮畫魚”。

出示學習提示:A、自由朗讀課文:邊度邊思考所提出的問題;

B、討論,並完成填空練習;

C、體會理解所填的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

1 默讀課文,劃出青年畫魚的句子。板書(畫魚)

2 小組之間按提示要求討論交流,合作完成。

小組推薦代表讀 填空練習:

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3 小組議說——從所填詞語中得到的體會。

師:有不理解的詞嗎?(用文中的句子理解這兩個詞。)(用自己的話理解)“工筆細描、揮筆速寫”

用自己的話談談你的理解

師:你能想象青年有多細緻嗎?畫得怎麼樣?

生:(鱗、魚眼)

4 出示圖片

師:哪張是工筆細描,哪張是速寫?爲什麼?

生:細描(細緻)速寫(形象生動)

5 師:我們怎樣用讀來表達青年畫魚的感覺呢?,試着讀讀吧!

生:自由讀

生:評價

師: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吧!齊讀

6 品讀“魚游到的紙上”

師:從同學們朗讀中我們彷彿看到一條條魚游到紙上。當時在場的一個小姑娘怎麼說的?

生:指名讀

師:這句話中哪個詞用得好?

生:“遊”

師:一個人鳥畫得好,我們可以用什麼詞說?(鳥兒“飛”)

一個人貓畫得好,我們可以用什麼詞說?(貓兒“跳”)

一個人花畫得好,我們可以用什麼詞說?(花兒“綻放)”

師:這使我想到平時同學們在寫作文要學會用詞恰當,詞用準確了,也就將意思準確、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

師那就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喲……啦”

生指名讀 齊讀

7指導朗讀有關“畫魚”的段落,小組比賽讀,達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8 觀察課文插圖,學生即興表演圍觀者的讚歎、議論,肯定青年畫畫所取得的成績。(創設情景)

四、體會“青年愛魚”。

1師述:大家讚歎、議論、甚至驚歎,而他有什麼反應呢?

生:(“專注”“聾啞人”“與魚融爲一體”)

2師: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與融爲一體,畫魚很專注。

4 生 :找句子 輕聲朗讀這兩段話

5 師:眼睛看的,筆下畫的,心裏想的全是魚!他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用書上的話說,這就是-----(忘我)

6師:讓我們悄悄地走進青年畫魚的境界中,誰能把老師也帶到那種境界,讀讀這兩句話:

7 出示(圍觀……一體了我仍舊……忘記了自己。)

還不夠癡,誰再讀

8 你們能夠將魚畫到指上嗎?看見了爲什麼畫不出來?青年有什麼特別之處?

9各小組自讀第二段,邊讀邊想:他是如何觀魚的?並劃出描寫他“舉止特別”句子。

10小組充分展開討論,合作解疑。

小組推薦代表讀:表現他“舉止特別”的句子。

出示比較句子:

A、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B、他一個人站在金魚缸邊,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不說一句話。

比較兩個句子的異同,體會哪個句子更好。

11生評議說:從“老是”、“呆呆”、“靜靜”、“從來”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了什麼?

12 創設情景理解觀魚忘我。

師:同學們,你們是否留意“每個星期天”什麼叫每個星期天?

是這樣嗎?我們去看看!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來到茶社的後院,你看見……他老是……

在一個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來到茶社的後院,你看見……他老是……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來到茶社的後院,你看見……他老是……

在一個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來到茶社的後院,你看見……他老是……

13師:孩子們這位青年從春天到夏天,從夏天到秋天,從秋天到冬天,就這樣呆呆的,靜靜的看着池中的金魚,他可能忘記了——,忘記了——還有可能忘記了————

用書上的話說因爲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將一個觀魚如癡如醉的青年展現在我們眼前。

14指導朗讀“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的句子。

通過練習、朗讀、議一議、說一說這個重點句子的含義。

A、說他“特別”,因爲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B、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

師述:我們體會到這位青年的確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廢寢忘食地觀魚,做到了“眼中有魚 ”;一絲不苟地畫魚,才使魚躍然於紙上。

15處理課前學生疑問1、爲什麼魚會游到紙上?

16點燃學生對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的欽佩和感動。

師述:這位聾啞青年身患殘疾,學畫不到一年多,就把魚畫得栩栩如生,你們有何感想?(生議說)

生板書:勤奮專注 身殘志堅等

五、感悟“畫魚心得”。

1各小組自讀第四段,邊讀邊想:魚怎樣才能游到紙上?

2劃出有關句子。“先游到了我的心裏”。

板書:魚“游到了心裏”

3分組合作討論,交流反饋。

“遊”怎樣理解?(生答)刻或印或記 ……板書(記)

4師述:胸有成竹再畫竹,心中有魚才畫魚 。

換課題爲:魚畫到了紙上。

換句子:把魚畫到了紙上。

魚被畫到紙上。

生議說:行不行?哪個更好?板書:(活)

5師生共同合作,突破難點,理解“游到紙上”和“游到心裏”的關係。

生用箭頭表示“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裏”的關係。

出示句子訓練:用關聯詞語將兩句話說成一句話。

“魚游到了紙上”

“魚游到心裏”

6落實單元訓練重點-----注意積累材料的方法。

師述:由此可見,不僅要做到眼到,而且要做到心到,才能做到筆到。換句話說,只有全神貫注,細觀察,做到心中有數;在加之勤練筆,多積累,才能做到下筆有神。

板書:細觀察 勤練筆

師述:這就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平時作文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就能寫出內容豐富、生動的作文。

六、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八、板書設計

27、魚游到了紙上

(勤練筆) 畫 勤奮專注

(細觀察) 記 身殘志堅

魚游到了心裏

教學反思: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走進文本、走進主人公

1、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學生圍繞課題和本文一個含義深刻的語句提出了“魚爲什麼會游到紙上”“爲什麼說“先游到他的心裏”這樣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恰恰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透過這兩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課堂上,當學生帶着自己的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2、抓重點詞,精選訓練點,在實踐中發展語言: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等詞語,設計填空、比較、關聯句等語言文字訓練題。通過這樣專項的訓練,使學生既感受到青年的專注和忘我,又感悟到這些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不僅讀出詞語表層的意思,還讀懂了詞語的內涵。在這樣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實現了三個維度的整體推進。

3、抓重點句,挖掘生成點,在體驗中受到薰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繪畫技藝引來了圍觀的人,人們讚歎着、議論着,可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們讚歎着、議論着”教材這一生成點,利用文中插圖,創設情景,即興表演,由一個小女孩驚奇的叫起來爲引子,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不同人物角色,與文中主人公零距離對話,達到師、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鳴。

4、抓重點段,解讀知識點,在品讀中積累語言:

閱讀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課文第七自然段細膩、生動地描寫了青年人作畫時的一絲不苟和技藝嫺熟,把金魚畫的栩栩如生。教學時通過想象情境、品味詞句,把“工筆細描”和“揮筆速寫”進行對比,反覆朗讀,學生進入了文本,漸入佳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熟能成誦,積累語言,實際上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