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雙減”政策實施的問題、影響因素及對策

關於“雙減”政策實施的問題、影響因素及對策

近年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繁重的課業負擔與循序漸進的教育規律背道而馳,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20X年X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以“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爲核心內容,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正確途徑。“雙減”政策是堅守立德樹人教育初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現教育強國目標的必要舉措,繼續全面推進“雙減”政策勢在必行。當前學術界對“雙減”政策衆說紛紜,學者潘莉、丁曦在《“雙減”政策的價值取向、實踐挑戰與應對策略》一文中討論了“雙減”政策“減什麼”“怎麼減”等問題。同時,爲更好推進“雙減”工作,文中對相關教育部門、社會、學校、教師、家長都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爲了“雙減”政策更好落地,學者XX和XX聚焦學校課後服務和校外培訓來分析“雙減”政策,並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在全國各地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面臨各種困難及怎樣讓“雙減”政策更好地落實等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本文從探討“雙減”政策存在價值取向的誤解、實施環境的空缺、運行監督機制的缺乏、實施與反饋的缺位等現實問題入手,來探究影響“雙減”政策實施的因素,提出“雙減”政策需要明確價值取向、改善實施環境、加大監督力度、加強反饋與評估、調動“雙減”政策參與者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協調好社會各個方面的利益關係等對策,以期繼續推進“雙減”政策更好地落到實處。

一、“雙減”政策的實施現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正式出臺。關於當前教育狀況,我國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曾分析,“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還是中國小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性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一方面是學生作業負擔仍然較重,作業管理不夠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訓仍然過熱,超前超標培訓問題尚未根本解決。”“雙減”政策立足於教育實踐,在實施過程中注重以人爲本,具有全局性、操作性、針對性和指向性的特點。“雙減”政策出臺的初衷就是爲解決時下的教育問題,其出發點是爲民生好,爲國家好,但其現狀卻不容樂觀。

首先,教育管理部門。“雙減”政策是基於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生繁重的課業負擔而實施的,“雙減”政策本着“以人爲本”的初心,最直接的目的在於讓教育迴歸立德樹人的使命。我國在不同時期都有出臺過相應的“減負”政策,但與以往的減負相比,這次的“雙減”政策更具全局性。國家爲有效推進實施“雙減”政策,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舉措,無論是學校內部還是校外培訓機構都有涉及。20X年X月,我國教育部發布《“雙減”和“五項管理”督導情況》文件,其中把“雙減”督導列爲20X年教育督導工作“一號工程”、建立“雙減”專項督導半月通報制度、將“雙減”工作納入省級政府履職督導評價、設立“雙減”問題專門舉報平臺、發佈預警提示家長校外培訓繳費風險、組織開展實地督查。同時,對中國小生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管理也作出了規定。從“雙減”工作實際實施情況來看,地方教育管理部門陽奉陰違的行爲屢見不鮮,要做好“雙減”工作需要不斷總結經驗,立足實踐,切實做好每一步,從根本上杜絕“新瓶裝舊酒”的現象。

其次,學校與教師。自“雙減”政策出臺後,學校仍然有許多問題,即“唯升學率”、學生考試有增無減、教師根據成績區別對待學生等。“雙減”政策目標明確,具有高度的操作性,在作業總量時長、課後服務、規範校外培訓、校內教學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教育部要求全國各地各校實行5+2課後延時服務,對學校教師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但這樣一來,就在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教師羣體中消極怠工的行爲便悄悄滋生。據報道,一位教師因發佈關於課後延時服務的不當言論引發家長怒火,該教師也因此被開除。由此可見,“雙減”政策在學校和教師方面相關配套措施和工作還有待完善。

最後,社會與家庭。在家庭方面,首先“雙減”政策有利於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家長爲教育子女不僅要付出精力和時間,還需要大量的經費。“雙減”政策出臺後,對存在虛假宣傳的教育機構採取打壓措施,避免了家長盲目選擇培訓班。其次,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擁有更多活動的時間。學生輾轉於學校作業和課外培訓之間,活動時間少之又少,“雙減”政策實施後增加了學生的課後活動時間。另外,緩和親子關係。繁重的課業負擔使親子關係異化,孩子認爲父母一味地要求自己寫作業,導致親子關係矛盾激化。社會方面,我國人民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我國的教育資源不均衡,教育公平仍有待實現,社會辦學的培訓機構便由此產生。培訓機構的初衷是幫助學生補上在學校內教育“跟不上”的內容,但現在培訓機構爲追逐利益並逐漸資本化,這已經嚴重威脅到國家教育體系。

二、“雙減”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雙減”政策價值取向的誤解

自實施“雙減”政策以來,國家相關部門明令禁止校外培訓機構在假期開設課程培訓班(除了藝術類和體育類課程之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據報道,20X年X月,X省X市X名在職教師被嚴肅處理。這些在職教師在“雙減”政策實施後仍然在假期給學生補課。此類新聞頻頻爆出,其原因與誤解“雙減”政策的價值取向密切相關。部分家長認爲孩子一定要參加輔導班才能取得優異成績,把孩子的成績與輔導班直接聯繫起來。同時,部分教師不遵守職業道德,在“雙減”政策實施後仍然頂風作案給學生補課。“雙減”政策減的是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不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家長對“雙減”政策的價值缺乏科學的認識,一味地把學生成績的高低與報輔導班的數量直接掛鉤,認爲學生參加的輔導班越多就能學到越多。家長往往忽視了過多的輔導帶給學生的不一定是學科知識的積累和答題技巧的掌握,也可能是對學習的厭倦和力不從心。家長對學生的學習切勿急功近利,與暫時提高的學習成績相比,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更爲重要。此外,部分教師職業道德失守。“雙減”政策出臺後,國家嚴厲打擊違規補課行爲,部分在職教師對“雙減”政策置之不理,仍然在假期進行違規補課,無視政策法規的權威性。

在“雙減”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誤解價值取向的問題,主要是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反映出來。首先,家庭方面,家長只通過孩子一兩次成績來判斷其在學校總體的學習情況。對於“雙減”政策部分家長持反對意見,在他們看來孩子只有通過作業和補習才能提高學習成績,這也解釋了“雙減”政策開始實施時出現“罵成一片”的現象。其次,學校方面,學校過於注重升學率,教授超前過量的課程和佈置過量的作業。“雙減”政策雖然已明確要求學校實施“減負”,但是仍然有學校對國家政策置若罔聞,奉行唯升學率。最後,社會方面,如社會企業用人不斷提高學歷門檻;評價“好孩子”用學習成績作爲評判標準等。

(二)“雙減”政策實施環境的空缺

落實“雙減”工作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目前,大街小巷各類培訓機構的廣告隨處可見,而且宣傳形式誇張多樣。校外培訓機構數量不計其數、質量良莠不齊、資本運作、在職教師開補習班進行違規補課等問題突出。由此可見,社會大環境不利於“雙減”工作的持續推進。這些現象主要是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和培訓機構追逐利益所致。首先,家長望子成龍的願望十分迫切,認爲孩子不上課外輔導班就跟不上,並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而讓孩子過早地學習下一個階段知識,參加各種各樣的輔導班。由於家長心存顧慮,對推進“雙減”政策造成了許多困難。在“內卷”社會大背景下,家長更注重孩子的教育,想方設法買學區房、辭職陪讀只爲孩子能一舉高中,金榜題名。其次,校外培訓機構爲追逐利益最大化和擴大招生進行虛假宣傳。讓家長產生“別的孩子都報班,如果我孩子不報就可能跟不上”諸如此類的想法。對此,家長望子成龍的迫切想法和校外培訓追逐利益使“雙減”政策缺乏良好的實施環境,勢必會對繼續推進“雙減”政策產生不良影響。最後,社會輿論也影響着“雙減”政策的實施成效。“雙減”政策正式實施後,社會新聞和媒體推出有關於“雙減”的新聞遍地開花,“雙減”政策成爲熱門話題。“雙減”政策實施後,引發了諸多社會輿論,同時也給教育培訓行業從業者和部分家長帶來了焦慮情緒。“雙減”政策落地後,隨之出現“內卷”“教育焦慮”等熱詞,社會輿論聚焦於“雙減”政策,並藉此販賣焦慮,鼓動家長爲孩子報校外輔導班。校外培訓機構在資本運作下受利益的驅使,忽視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以犧牲教育的公益性爲代價謀取經濟利益,致使教育培訓行業亂象頻發。教育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因爲改革本身就是摸着石頭過河、不斷適應的過程。

(三)“雙減”政策運行監督機制的缺乏

“雙減”政策出臺後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由於運行監督機制有待完善,中國小違規補課、校外培訓機構違法違規收費、無證非法補課等現象仍然層出不窮。2022年X月,X多名教師被查,涉嫌違規補課。“雙減”政策實施後,校外培訓機構開始銷聲匿跡,一些家長便把目光看向了在職教師。在職教師比起培訓機構更瞭解孩子的學習。由於缺乏監督機制,此類事件屢見不鮮。

雖然國家大力推進“雙減”政策,打擊不法培訓機構,但“地下”教育培訓機構和在職教師以家教、住家培訓進行違規補課和培訓的現象仍然存在,這背後的原因是監督的缺乏。有效遏制此類現象的根本方法就是建立長效的監督機制,讓“有爲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場”發揮各自作用。按照“雙減”政策要求,國家爲有效地繼續推進“雙減”政策在全國各地中國小實施,應建立“雙減”監督機制,確保“雙減”工作落實落地。

(四)“雙減”政策的實施與反饋缺位

“雙減”政策實施後,學生是否真“減負”,“雙減”能否使教育迴歸立德樹人的初心等問題都還有待證實。據報道,2022年X月迎來了“雙減”政策之後的第一個寒假,河南省教育廳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督促每一名學生簽訂承諾書,拒絕寒假期間參加學科類培訓,堅決抵制違規培訓,如有違反,自願納入學生個人管理檔案。此新聞一出,在網上迅速發酵,“在寒假培個訓,咋就成了人生污點?”有人評論“學生寒假參加培訓就會納入學生的個人管理檔案,此做法過於生硬,太‘一刀切'”。此次事件從側面反映出“雙減”政策實施和反饋的缺位。

“雙減”政策的實施和反饋缺位表現在家長對“雙減”政策的瞭解程度和“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取得的實際成效方面。“聽基層的聲音”,通過反饋來判斷“雙減”政策的實際效果和成效。其一,家長對“雙減”政策的理解程度。部分家長認爲“雙減”政策不利於孩子提高成績,在學校學習之外,還應該參與校外培訓,校內校外兼顧才能使孩子真正掌握知識,提高孩子成績。其二,“雙減”政策實施的情況。“雙減”政策出臺後,相比以往學生活動時間有所增加,校外培訓機構也逐漸規範化,但是實施情況總體上還需要社會各方面再接再厲。

三、“雙減”政策實施的影響因素

(一)“雙減”政策自身的因素

“雙減”政策自身方面的影響因素。首先,在“雙減”政策下,課後服務帶給學生和家長更多的便利。學校放學時間和家長工作下班時間相沖突,課後服務延長學生在校時間,讓學生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裏完成課後作業,老師針對學生疑難直接解答。課後服務既滿足了家長延時接孩子的需求,又解決了孩子課後作業的疑惑。因此,增加了教師工作時間和工作量,原本教師在結束一天的工作之後便可離校。但課後服務需教師留校指導學生,所以教師的工作時長便增加了。對教師羣體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增加的問題缺乏思考,這也是“雙減”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不能發揮良好作用的原因。其次,“雙減”政策實施速度過快,在實施過程中各種配套措施跟不上,未能及時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違背了“雙減”政策出臺“減負提質”的初衷。

最後,“雙減”政策推動了教育教學的革新,革新勢必會影響到現有的常規教學。在改革過程中高效的課堂教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高效的課堂離不開每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總之,“雙減”政策自身存在的因素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克服才能真正發揮“提質增效”的作用。

(二)“雙減”政策實施者的因素

“雙減”政策實施者方面的因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第一,“雙減”實施者———政府部門。政府部門是推進“雙減”政策的主導者,在推進“雙減”工作中具有絕對權威性。政府部門需要做到權責統一,指導政策的執行和監督,同時還需要做好相關的反饋工作。第二,“雙減”政策實施者———學校教師。學校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教師是“雙減”政策執行的第一負責人。“雙減”政策實施的情況與一線教師密切相關。教師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推進“雙減”政策的重要法寶,教師積極主動構建高效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上吸收更多的知識。由此避免學生帶着疑惑轉向校外培訓機構,也能及時地促進學生知識的掌握。第三,“雙減”政策實施者———家長。每位家長都希望子女出類拔萃,成績優異,其想法難免會被校外培訓機構抓住機會,在家長面前誇大成績對孩子的影響,藉機宣傳報課外輔導機構的必要性。總之,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也是繼續推進“雙減”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第四,“雙減”政策實施者———學生。學生是“雙減”政策的對象,爲學生擺脫繁重的課業負擔,“雙減”政策應運而生。學生在這場“減負”的運動中是積極的配合者,學生課業負擔減輕後才能真正地使教育回到正軌。

(三)“雙減”政策實施環境的因素

教育減負需要良好的實施環境才能盡其所長,營造良好實施環境十分重要。教育減負一直都在進行中,從自19X年普及義務教育以來,教育部門已經陸續下發了若干次“減負令”。然而想象中的減負效果並沒有看到,學生依舊負擔沉重,反而出現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即“校內減下去,校外增上去”。在我國這個大環境下,對“好孩子”的評價標準就是學習成績、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等,這是整個社會固有的方式。家長希望子女出人頭地,學校緊抓升學率,社會對高學歷人才的要求,讓孩子“累倒在學習之中”。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國小到中學再到大學,一直“被壓在繁重的學習中”,“雙減”政策要做的就是把“壓在學習之中”的孩子解救出來。繁重的課業負擔讓讀書不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中國小生當中有高達24%左右的學生在某種程度上有情緒和心理的問題。抑鬱症也正在成爲學校標準體檢的一項規定項目。“雙減”政策的目的是給學生減負,減輕家長的焦慮,促進教育發展和教育公平,要讓“雙減”發揮其作用需要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實施環境。

(四)“雙減”政策牽扯到社會各個方面的利益關係

“雙減”政策主要是爲解決“怎樣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爲誰培養人”的問題,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潛能。但“雙減”政策出臺後“幾家歡喜幾家愁”,有拍手叫好的,有置身事外的,也有更加焦慮茫然的。“雙減”政策牽扯到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這也是影響“雙減”政策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家長和學生是“雙減”政策最直接的對象,“雙減”政策實施以後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在保證子女教育質量的前提下極大地降低了教育成本。其次,培訓機構也是“雙減”政策最主要的對象,在“雙減”政策實施後,一些違規的校外培訓機構被取締,對學科培訓機構也有相應的措施。校外機構之間惡性競爭嚴重破壞學校教育體系,違背教育規律,“雙減”政策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之舉。最後,學校方面,從提高校內課堂教學質量入手,讓學生在課堂中掌握所學知識。同時,通過課後服務進行查缺補漏,使學生在學校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學生纔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去創造未來。總之,國家推進“雙減”政策的有效實施,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四、繼續推進“雙減”政策實施的對策思考

(一)明確“雙減”政策的價值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教育是培養具有個性的人,而非整齊劃一的個體。

首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能把高學歷作爲唯一的標準,要打破這種固有的思維模式,使教育迴歸立德樹人的初衷。其次,家長不能把考試成績作爲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對孩子的評價應採取綜合的方式,轉變家長傳統的思想觀念也是“雙減”政策的任務之一。最後,學校是實施“雙減”政策的主陣地,要促進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資源,轉變“唯升學”的傳統價值取向。同時,學校應採取綜合的育人方案,而不是以考試爲指揮棒,要摒棄以升學爲準的“一刀切”育人模式。對此,“雙減”政策實施應注重轉變傳統的教育評價方式,從根本上轉變單一評價方式,解決價值取向問題,做到“標本兼治”,真正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促進教育發展。

(二)改善“雙減”政策實施的環境

“雙減”政策落地,改善實施環境刻不容緩。從家校共育入手,學校與家庭達成共同培養學生的共識,爲繼續推進“雙減”政策需要營造良好的大環境。

首先,在家庭方面。家長要主動進行家校溝通,全面瞭解孩子,及時分享孩子的快樂、紓解孩子成長的煩惱。另外,家長抽時間多陪伴孩子,一起體驗各種活動,塑造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家長摒棄以成績爲標準的評價模式,如果孩子在學習中確實存在不足,可以從培養興趣愛好入手,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習慣和高尚的人格品質。其次,學校通過高效的課堂,結合線上線下資源合理安排學習,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佈置個性化作業,給予不同的指導和鼓勵。最後,社會方面,轉變職業要求“唯文憑”的傳統模式,主張以能力爲重。另外,還需要對校外培訓機構加大監督力度,採取全民監督,讓學生實現真正減負。

(三)加大“雙減”政策的監督力度

“雙減”政策的實施應建立強有力的監督機制,進一步加大對校外違規培訓和變相違規開展學科類的培訓行爲及在職教師有償補課行爲的監管力度。爲更好地推進“雙減”工作,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市政相關部門建立專門監督“雙減”工作的組織機構,以此協助教育部門加強對“雙減”工作的監督,繼續推動“雙減”工作任務落實。爲方便監督工作的開展,有關部門應公示羣衆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讓人民羣衆擁有多種途徑參與“雙減”政策的監督。

第二,招募志願者參與監督“雙減”工作。面向全社會選聘志願者,動員全社會參與監督“雙減”工作,鼓勵志願者對“家政服務”“住家教師”“衆籌私教”等變相的違規操作進行檢舉。相關部門爲志願者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出臺相應的志願服務指南和政策,保護志願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第三,加強網絡監管,打擊違規網絡教育培訓機構。隨着互聯網的發展,線上教育隨之發展起來,一些教師往往利用網絡直播軟件通過直播和錄播等形式開展學科類培訓。對此,要加大對網絡治理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網絡授課等違規操作。

(四)加強“雙減”政策的反饋與評估

“雙減”政策關係到我國教育的未來,“雙減”工作好不好、行不行、怎麼樣等問題,都需要給出答案。“雙減”政策是減輕學生負擔,而不是降低學生的成績,“雙減”政策計劃在一年之內要有效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及家庭支出和家長相應的精力負擔,在三年之內大見成效,人民羣衆對教育的滿意度要明顯提升。對“雙減”政策取得的效果以及“雙減”工作實施的效率進行反饋和評價,可以從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兩個方面來展開評估。

首先,降低學校課業負擔。第一,看學生的作業量,嚴格執行“雙減”政策的規定。“國小一二年級不再佈置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作業量不能超過X分鐘,國中的作業量不能X分鐘。”第二,通過從課後服務的質量和時間來評估“雙減”政策的實施情況。

其次,通過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效果來評估“雙減”政策的實施情況。通過比較“雙減”前後校外培訓機構的數量和收費標準及培訓內容來評估“雙減”政策的有效性。

(五)調動“雙減”政策參與者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教師作爲“雙減”政策的主要參與者,在“雙減”政策實施後,學生作業量減少,隨着“雙減”政策課後服務時間延長,質量也得到了提高,但這也在無形中加重了教師的負擔。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採用的是班級授課制,教師“一對多”的工作量很大,除了做好教學工作,還有班級管理工作等。“雙減”政策實施後,學校增加了素質教育課程和課後託管服務,教師的工作量更大了,在工作積極性方面勢必會有所挫傷。總之,調動“雙減”工作參與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繼續推進“雙減”工作的主要保障。

首先,教育部門可以採取給教師發放津貼、輪班輪崗、招募志願者等方式來調動教師投入“雙減”工作的積極性。同時,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加強學習“雙減”政策相關理論和政策知識,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提供“雙減”工作進修的機會,增加相關的崗位,鼓勵教師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師參與“雙減”工作的主動性。

其次,讓家長理解“雙減”政策的益處。學校要做好家長工作,爲家長解讀並分析“雙減”工作的相關內容,動員家長積極主動配合學校展開“雙減”工作。

(六)協調好社會各個方面的利益關係

“雙減”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各個利益共同體,需要政府、學校、校外機構、教師、家長、學生等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首先,政府需要緊跟“雙減”工作具體實施的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政策方針,把握主導方向。其次,學校是“雙減”政策的主戰場,學校教育堅持把握教育規律,堅守教育初衷。同時,學校教師自覺遵守“雙減”政策的相關規定,不給學生布置過多的作業,做到及時解答學生的疑難,讓學生在學校“學得好”。另外,校外培訓機構自覺接受相關部門的檢查,杜絕違規補課及變相違規補課等不法行爲。最後,學生需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雙減”政策減的是學生的負擔而不是學生對學習的熱情。總之,“雙減”工作需要政府、學校、校外機構、教師、家長、學生等主體始終把工作重心放在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上,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目標。

綜上所述,繼續推進“雙減”工作任重道遠,每一次改革都需要在實踐中反覆驗證,不斷總結經驗。要切實解決“雙減”政策存在的誤解價值取向、實施環境的空缺、運行監督機制的缺乏、實施與反饋缺位等問題,就要從影響“雙減”政策實施的因素入手,針對不同的影響因素提出不同的解決策略。讓“雙減”工作落到實處,需要明確價值取向、改善實施的環境、加大監督力度、加強反饋與評估、調動“雙減”政策參與者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協調好社會各個方面的利益關係,如此才能紮實推進“雙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