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淺析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的問題及對策

淺析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的問題及對策

淺析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的問題及對策

“公民參與是一種國家政治參與的形式,是公民通過一定的參與渠道,參與或影響政府公共政策或公共事務的行動過程,公民資格是公民參與的基礎。”[1]隨着時間的推移,公民參與的途徑也在不斷增加。在我國七八十年代,公民大多是通過報紙或廣播瞭解政府部門的消息,公民想參與只能通過書信方式或座談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參與的主體大多是知識分子。90 年代互聯網傳入中國後,興起了論壇、貼吧等,由於它的快速互動性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因此許多人在論壇交流,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政治意願。但當時互聯網受衆範圍比較小,另外人們公民參與的意識不是很高,所以互聯網的公民參與只是一個雛形,並沒有發展的很迅速。20 世紀以來,信息化已經成爲中國的一個標誌,隨之一種新興的公民參與形式應運而生,那就是微博問政,它是微博中的用於政民溝通的途徑,由於學者對微博問政的研究時間還處在最初階段,因此對微博問政概念界定較少。“微博問政爲政府和公務員開闢了徵集民意、問計於民的新通道、有助於其決策科學化、民主化。”[2]微博的許多優勢特性拓展了公民參與渠道,微博問政成爲一種新型、快捷的政民溝通方式和公民參與形式。

一、我國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的現狀

(一)微博問政的概念及其涵義

網絡問政是指不按傳統的親臨現場方式,而是通過網絡工具微博,運用網絡技術進行參政、處理政務等活動。微博問政是網絡問政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中國政治舞臺上備受矚目的新寵,作爲便捷的、快速的傳播民意的平臺,微博問政盛極一時,展示着強大的力量。什麼是微博?微博是一個基於用戶關係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2009年8月份,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成爲門戶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微博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羣視野。

作爲一種新興的媒體,微博憑藉其快速的傳播渠道,以及極強的互動性和及時的反饋能力,是兩會期間問政於民、傳播新聞事件、宣傳政策法規的陣地;作爲一種傳達民衆呼聲的發聲器,是利益羣體影響公共議程的有效途徑;作爲一種官民溝通的新的形式,對於緩解官民衝突,解決社會問題提供便利。

)政務微博的普及情況

微博問政在我國發展比較迅速。2018年1月23日,在由人民日報、微博、新浪網聯合主辦的“初心·使命·新徵程——2018政務V影響力峯會”上發佈了《2017政務指數·微博影響力報告》。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底,經過微博平臺認證的政務微博達到173569個。其中政務機構官方微博134827個,公務人員微博38742個。政務微博的規模繼續穩定增長,並朝矩陣化、專業化、垂直化的方向發展。當前,政務微博規模數量依舊保持穩中有升的勢頭。過去的2017年,政務微博在傳播和服務上均表現優秀。根據微博公佈的數據,政務微博在2017年總髮博數8092萬,較2016年增長了8%,,政務微博總粉絲量達到24.6億,較2016年增長了12%,新增粉絲中30歲以下的用戶佔到了82%。政務微博總閱讀量3303億、總互動數54.5億。[3]目前,政務微博逐步形成全面覆蓋、各級聯動的新局面。政務微博的人格化探索,也讓公衆得到更親民更高效的服務。

)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的熱情高漲

政治參與途徑的增加,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的熱情高漲,“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9.1個百分點。其中,手機網民佔97.5%。”[4]從數據觀察出,微博網民數量逐年增長,因此爲微博問政提供了一定的羣衆基礎。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熱情高漲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於建嶸教授在微博發起的‘隨手拍照解救拐賣兒童’行動,這個行動是呼籲全國網友拍攝街頭行乞2兒童錄像,以幫助那些因走失或其它原因與家庭分別的孩子們,讓他們與家人儘快團聚。於建嶸教授還開通了名爲“隨手拍照解救拐賣兒童”的微博,第一條微博一經發出,得到網友們紛紛呼應,幾百張乞討兒童照片經網友上傳,同時也得到了公安與民政部門的積極相應。許多人大代表也關注了此事,提出要在兩會中提出議案提案。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羣衆的參與對於拓寬線索來源、打擊震懾犯罪、解救未成年人及提供社會救助具有積極意義。”[5]在新華網、中國政府網聯合專訪的溫家寶總理與網友在線交流中,有網友提出了乞討兒童的問題,“時任總理的溫家寶回答說:我在網上注意這個問題已經很久了……最近我已經責成民政部會同公安部等有關部門,要立即採取綜合措施,加大對流浪兒童的救助……”。[6]近些年中央對流浪兒童和拐賣兒童的事件更加關注,並付諸行動嚴厲打擊拐賣行爲,成立了“打拐”辦公室,使許多家庭得到團圓。所以可以證明微博問政的力量是很大的,體現了“微博不微”的特點,全民參與微博問政成爲了一種新風尚。

)微博問政效果

“龐大的微博用戶羣體,爲實現微博問政提供了強大的羣衆基礎,而且通過兩年的實踐,微博問政在國內已成爲一種流行趨勢。”[7]微博問政逐漸變成了政民溝通的平臺。政府和官員可以根據網民發佈的微博瞭解民情,可以有助於政務的管理,使其對政策的決定更加科學與民主。例如近些年的教育、醫療、住房等熱點的民生問題,許多都是由人大代表通過微博的觀察或向公民“問政”而形成的。微博問政的實行效果好,特別是在近幾年的兩會之中,一個有代表性例子是 2010年兩會的代表委員何水法在自己的微博中向網友徵集建議,向網友徵集對提案的建議微博發佈之後,僅 9 個小時,何水法的微博回覆數量達到千條,均是網民們的建議,而且何水法後發微博表示這些建議得到了各媒體的關注,並儘快找到解決的方法。但在兩會結束後出現了許多現象,就是一些委員和政務微博處在了“休眠期”,微博內容很久不更新,也沒有與公民的互動交流。微在開發後,政務微博與微博問政發展迅速,數量高但質量不高,許多網民是慕官員和代表的名而來,也有許多網友是圍觀的目的。因此在運行的過程中產生了諸多問題要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注意,並加以實施修改措施會使微博問政運行地更加快捷高效。通過對一些政務微博的觀察發現,由於一些原因,公民參與微博微博問政運行地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不能完全顯示出微博問政的作用。

二、我國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產生的問題

通過以上對我國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的現狀的分析可以得知,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的現狀很樂觀,參與熱情是存在的,可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着諸多的問題,總結起來有以下六點。

(一)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的約束力較低

由於微博在中國的發展時間較短,微博問政是在網絡中進行的,“公衆在利用網絡參政議政的過程中會有一種“法不責衆”的心理現象存在,在不經意之間淡化和消解微博博主的責任意識,從而造成公民參政的無序甚至失控。”[8]出現了許多公民參與無序的情況,隨之對社會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事件。小小的微博會掀起“大風暴”,微博的快速傳播性質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將事態嚴重化,變成了發佈謠言,製造恐慌的土壤。約束力低會發生這樣的輿論風波,甚者會影響社會穩定。

(二)信息碎片化影響公民準確表達民意

因爲微博具有信息碎片化的特性,所以大多發出的是關於個人的生活或者新聞的進展的事情,無論是發佈信息還是評論皆限於一定字符以內,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因此會制約公民準確表達民意。“文字的意義多樣性本身就容易造成誤解,而微博的‘微’更容易理解上的偏差,弱化了公民與政府的有效溝通。”[9]隨後在傳播的過程中一傳再傳偏離了主要的思想,影響了微博問政的效果。此外針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闡述時,微博的功能就顯得捉襟見肘。許多政務信息包含內容較多,需要傳播者多次發佈並結合才能形成。而民衆根據個人需要有選擇地接收或轉發某些信息,這種碎片化的傳播可能影響民衆對其內容的理解,造成歧義。

(三)虛假信息影響公民參與微博問政客觀性

現在是信息爆炸式的時代,信息的快速更新的時代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那就是謠言、虛假信息。而在微博問政中,也不乏這種現象的出現,由於求證信息真實性的難度較大,所以一些信息的真實性無法得到認證,誤導了參與的公民,因此虛假信息影響了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的客觀性。典型案例是“7.23 甬溫線重大鐵路交通事故”中虛假消息及傳言影響了網民參與的情緒。“在 2011 年 7 月 23 日,在甬溫線上兩列動車發生追尾脫軌墜落事故,造成多人傷亡,因有許多人被脫軌車體所掩埋,所以要採取搜救措施。可在 24 日上午,一條將車體掩埋,停止搜救的虛假圖片及微博在網上流傳,並傳言鐵道部下令搗毀車體,旨在掩蓋事發真相和真是死亡人數。這條虛假信息在網絡流傳後,許多網民信以爲真,情緒激動,在微博留言對鐵道部的工作進行了質疑。”[10]這反映了由於虛假消息影響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的案例,公民被虛假消息所矇蔽,信以爲真,甚至加入傳謠“隊伍”,爲鐵路部門工作開展造成一定影響。

(四)參與微博問政羣體結構不均衡

由於微博問政需要藉助網絡進行,因此參與微博問政羣體的結構是不均衡的,影響結構不均衡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年齡差異、職業差異、學歷差異等。中國互聯網中心(CNNIC)第 32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 年6月,我國網民已達到 5.91億人,農村人口占比爲 27.9%,規模達到1.65億。”

[11]城鄉與地區之間的差異使微博問政的羣體被劃分,參與的公民大多來自於經濟較發達地區,東、中、西部的參與人數也不均衡。國家是農業大國,更想表達想法的是一些偏遠山區或者農村居住的人們,但由於網絡通訊的不發達,使他們無法與外界溝通,更不用說通過微博問政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了。形成了一條長長的“數字鴻溝”,阻礙着需要表達意願的人們。

(五)公民參與微博問政中缺乏理性

言論自由是公民的權利,因此在虛擬的網絡中使公民們可以更加暢所欲言,一些缺乏理性的公民在微博問政的過程中用語不當,甚至發佈一些過激的言論,容易導致負面的影響,發泄不滿情緒的人們通過微博達到了目的,可其他網民看到了微博的信息由於判斷力不強會信以爲真,同時容易被不理性的情緒所帶動。輿論的“威力”是比較強的,信息網絡化後,一些虛假消息在網絡蔓延,許多不知情的網友紛紛轉發討論,三人成虎,導致輿論誤導民衆,使人們相信後對其心理及行爲產生一定的影響。

(六)微博問政互動交流程度低

通過近幾年發佈的政務微博發展報告可知,政務微博近些年開通的數量是很多。但許多是“三分鐘熱度”,沒過多久就成了“雞肋”,不及時更新、沒有與問政公民的互動,政務微博的負責人對公民參與的反饋度較低,成了一個空殼,成爲一種形式,漸漸變成了一個走過場的過程,微博問政也就失去了其效果。同時也反映了一些官員的責任度低,沒有實實在在的爲公民服務的態度。公務人員就是爲羣衆服務的,當公民提出問題就要耐心解答、真切回覆。

三、我國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產生問題的原因

(一)微博問政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從法律依據來看,微博問政作爲新生事物,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是很健全。法律的不完善是導致公民微博問政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法律不健全會導致諸多問題的產生,如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會使一些虛假信息等流傳,誤導公民參與微博問政出現偏差。其次公民在對於熱點案例討論時容易對司法機關正常秩序產生影響,例如藥家鑫案,“許多網民認爲“不殺藥家鑫不足以平民憤”,強烈的輿論給法院的審判帶來壓力。”[12]另外當信息曝光時言語的失當會出現對他人侵權行爲。只依靠政府一方去監管不會得到很大效果,有了法律法規的約束相當於多了一道屏障,可以使政府對其監管微博問政有了一定的保障。

(二)政府對虛假信息監管力度不夠

虛假信息容易流出、錯誤輿論引導人們做出錯誤實踐,歸根結底是因爲政府對虛假信息的監管力度不夠大,虛假信息、錯誤輿論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旦擴散出去會散佈面越來越大,尤其是微博平臺,其傳播快的優勢在這裏卻成了劣勢。政府對其監管力度不夠大,一些虛假消息發佈出去政府方面會闢謠,可能是由於方式較傳統,許多事情闢謠的時間較長,等到事情發展到一定階段了纔出來闢謠,雖然遏制住但還是造成了影響。應把事件控制在早期,在源頭截住,防止其肆意蔓延。

(三)微博問政制度建設滯後

從機制方面來看,微博問政的制度建設不健全。首先,“由於沒有常規的制度,

有一部分政府機構並沒有把微博問政作爲一項常態工作來對待,直接表現就是信息發佈不及時、無規律。”[13]其次,最後是當有突發的事件產生時,一部分政府或官員似乎因未形成發佈微博的習慣,忽略了微博問政這一途徑,沒有及時發佈事態的進展,依舊通過傳統的媒體等一些方法去發佈消息,有些則在最後發佈微博來向民衆告知事件的最終結果,說明還是問政的制度建設的不健全,缺乏對微博問政的管理,主要是在政府方面。最後,“政府內缺乏微博發言人,對於公民問政的內容,不單單是政府負責人回覆、解答,而需要還需要問政工作人員熟悉網絡傳播的特點,掌握網絡語言及網民心理,及時代表政府發佈權威信息,做到用事實說話。”[14]微博發言人大多是通過培訓後兼任的,但由於工作調動等原因又需要新的微博發言人,還需要培訓,因此又需花費時間對發言人進行培訓。

(四)政府與公民溝通互動性不強

政府與民衆應該關係是既密切的又相輔相成的,公民需要政府來維護社會穩定,而政府需要公民的支持。因此公民可以向政府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隨着微博的興起,微博問政出現,許多公務人員和政府機關的從衆心理致使紛紛開通微博,等到新鮮勁頭過去之後,就把自己開通的微博丟在一旁。可公民並非這樣認爲,他們覺得既然開了微博就可以去互動、去交流,陷入了一個“矛盾”的境地。因此出現了許多置之不理、形同虛設的政務微博。

(五)參與微博問政公民自身素質不一

網絡普及了,但公民的自身素質還是不一的,上網的人羣不一定素質就很高,也不一定素質高的人會在問政過程中體現出來,因爲這些人遇到不滿的事情會將問政的平臺當作他們發泄的對象,不夠理智,語言不文明、偏激,影響了問政的效果。例如在 2014年2月一位主持人發佈一條微博,因爲自己的女友在輸液時被醫院護士多次扎針而發表想殺掉護士的言論,這也許是他憤怒之下的一種不滿情緒,可他是公衆人物,這種不滿情緒控制不好容易導致影響社會治安事件的發生。

四、我國公民參與微博問政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健全微博問政的相關法律法規

當前微博問政方面的法律法規較少,這是首要問題,有了法律的保證可以更好地去運行微博問政,達到它的效果。法律健全了,微博問政就得到了保證,據資料可知,“至今爲止我國頒行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新聞網站電子公告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法律規範。”[15]但這些對網絡的安全管制效果不是很大,虛假消息等流傳量依然很大,因此要從網絡這個源頭開始,把微博問政納入到法律範圍,加快將微博問政立法的腳步,是其有一層“保護網”,同時對虛假負面消息加以進一步的打擊與防範。

(二)加強微博問政的制度建設

首先,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爲更需要微博問政的羣體是更基層的人們,而不只是每天坐辦公室的白領、公務員等職業,這道“數字鴻溝”阻礙着人們與外界的溝通。“2013 年 8 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寬帶網絡全面覆蓋城鄉,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70%,3G/LTE用戶普及率達到85%,行政村通寬帶比例超過98%;城市和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分別達到50Mbps和12Mbps,發達城市部分家庭用戶可達1吉比特每秒(Gbps);寬帶應用深度融入生產生活,移動互聯網全面普及;技術創新和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較爲健全的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16]互聯網普及工作將進一步向農村地區推進,未來農村人羣使用互聯網數量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現今是網絡社會,網絡是獲得信息比較快捷的途徑之一,政府應該有這個責任去加強一些偏遠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其次,政府應該健全微博問政的機制。可以將微博問政作爲常態化的機制,成爲政府及公務人員的工作內容之一。“所謂‘常態化’主要是指政府官網問政平臺的公開化經常化,保持全天候的暢通無阻,另外要建立一些專門的機構並培訓專業人員,甚至由主政者親自面對面與網友交流,釋疑解惑。”[17]

(三)強化微博問政過程中的信息監督

虛假信息的流傳是因爲法律的不健全和信息來源監督的缺失。在出現輿情危機時,可以積極運用網絡輿情監測技術,以先進手段與方法來妥善應對,如“數據加密技術、存取控制技術、安全性檢測技術、有效性檢測技術協議、還原技術防火牆技術等。”[18]運用這些技術可以從源頭上防止有虛假信息的流傳,增強問政效果。

(四)善用微活動增加微博影響

政府在官方微博大多時間是發佈一些便民信息或者是一些政府的動態,政民互動的微博少之又少,並且許多官微開通後的粉絲數並不是很多,因爲大多人關注的還是娛樂性較強的微博,在思想觀念中並沒有把微博與政府、公民參與、問政等聯繫到一起,政務微博的普及程度並不高,新開通的官微沒有得到粉絲的追捧,寥寥無幾的官微得到了民衆的認可,例如“成都發布”“平安北京”等,它們日常也發佈過便民信息和一些提示,但它們爲什麼會有很高的人氣呢?因爲它們的微博問政環境“接地氣”,給了公民一個“接地氣”的平臺,它們對政府的舉措和政策解釋直白,能讓民衆看得更加明白,這些地方開通的官微很真切,更有親和力,所以它們會受到民衆的歡迎,公民參與的程度就越高。可以多開展不同形式的“微活動”、“微訪談”。“微訪談”是一個由政務微博助手發起的政務微博負責人與及時網民互動的一種活動,網友向負責人問關於話題的問題,負責人會選取大部分網友問題進行及時回答,而且回覆時的態度很認真,內容詳實。因此,政務微博不應同政府網站一樣,只是一個單向性的發佈平臺,網民們更想看到的是能夠相互交流、有魅力和有真切聲音的政務微博。另外在許多省市的廣播電臺中類似“公僕走進直播間”、“政風行風”“糾風工作志願者明察暗訪”的節目,可以把此節目結合到微博問政中,由線上轉到線下,在官微中進行定期民主評議,公民通過參與微投票對此時期政府及官員政風行風進行評判、提出意見,使“微活動”在微博問政中能夠更大程度地應用。

(五)增強政府的應對能力

針對一些政務微博形同虛設,政府官微方面回覆公民問政不準確、不認真的情況,政府應首先提高對公民參與微博問政的應對能力,使官員對微博問政這個渠道熟練應用,並且對公民問政的問題做到迅速、準確、高效地回覆,將微博問政作爲自己從事政務的一部分,形成一種習慣。其次,對使用政務微博的政府及官員應具備一種素質,就是更加要加強一種服務意識。所以“可以利用微博及時發佈權威信息,速報實情,慎報原因,再報進展,積極對虛假信息進行闢謠,建立輿情檢測機制,提高政府的應急能力與執政水平。”[19]

(六)將微博問政納入官員的績效考覈中

現如今對官員的績效考覈大多在財政方面,追求的是GDP的增長度,追求的是經濟效益,但忽視了公民的需求,公民更需要什麼基本排在績效考覈的末尾中。微博問政是一座方便政民溝通的橋樑,所以官員能否及時回覆是影響公民參與問政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把官員、政府部門的微博問政運行情況納入官員的績效考覈之中,考覈官員是否能夠與公民在微博問政中有互動,有問答、問政過程是否順利、是否能夠使公民得到滿意、在問政過程中的語言是否得體、發佈信息的真實性等。“應當建立微博問政的問責制度,用問責制約束政府行爲,使微博問政落到實處。各級黨委及政府要從本地區的實際出發,制定適合當地、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標考覈標準,通過獎懲制度來督促各級政府在網絡問政中發揮實效。”[20]

(七)提升公民微博問政的素質和能力

提高公民參與微博問政效果的責任不僅在於政府的教化,更在於公民自身素質的提高。雖然微博問政的參與平臺很便捷,但一些公民在問政時對自己的標準逐漸放低,又加上這方面法律不健全對公民參與微博問政沒有相應的保障,導致了一些公民參與無序的問題產生,因此公民應該對自己的自律意識增強並用到實際生活中,特別是微博問政方面,在微博問政發展的近幾年,經常會出現信息不真實發生的“小風波”,引起社會輿論的“大浪潮”。因此網民的基本素質是必須要提高的,主要是分辨信息的真僞性和不傳播虛假信息。

總而言之,雖然現今微博問政的發展時間比較短,但在這個完善的過程中可以使微博問政形成成爲一個公民參與中常態化的一種途徑,讓公民在參與過程中行使自己的權利,如遇到相關問題,公民可以參與微博問政來向政府提問求助,政府也可以建立一個高效的機制,隨後能夠更快的回覆公民提出的問題,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縮短問政的時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微博問政能夠進行下去。希望微博問政能夠推行的更廣,也希望有更多與微博問政相類似的公民參與途徑出現,這樣公民參與的實效得到了利用,公民參與得到了充分地體現。全民參與微博問政是不可能的,只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與政府共同努力,維護好社會的穩定,共同打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