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課件《100以內數的認識》課標解讀多篇

國小課件《100以內數的認識》課標解讀多篇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10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應用意識 篇一

1、充分利用“百羊圖”“百圓圖”“鈕釦圖”等現實素材,通過多層次的估計、多角度的感受,培養學生的數感。例如,在教學主題圖時,先讓學生估計羊的數量,然後讓學生以圈出的“10只羊”爲標準進行估計,接着讓學生交流估測的結果並給出準確數量100,最後引導學生把100和20進行比較,感受100比20大得多,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感。

2、藉助“百數表”“數軸”等認數工具,以數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觀察比較、合作交流,建構數與數之間的邏輯聯繫,培養學生的數感。例如,在練習九第2題的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在數軸上獨立填數,然後通過觀察數軸上數的位置以及兩數之間距離的長短,使學生形象地感知“77更接近70還是更接近80”,最後引導學生逐漸由“看出來的”的直觀思維向“77和70相差7,和80相差3”的'抽象思維過渡,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

3、通過創設“比較3個瓶子中球的個數”“猜數遊戲”等情境,讓學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情境中數之間的大小關係,培養學生的數感。

藉助現實素材和認數工具,讓學生在認識100以內數的過程中,構建數本身以及數之間的邏輯關係,逐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篇二

(一)利用貼近學生的生活素材和直觀化、結構化的學具,讓學生在數數、讀數、寫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組成,理解計數單位“百”及“十進制”“位值制”

1、通過讓學生從數直觀、無結構的方木塊、小棒到數直觀有結構的方木塊、小棒,加深對計數單位“一(個)”“十”的認識,並認識新的計數單位“百”,體會“十進制計數法”。例如,在例1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實物操作或課件演示等方式,引導學生:先一根一根地數,每數10根捆成一捆,數到100,再十根十根地數,數到100,將10捆捆成一大捆,最後歸納出10個一就是十,10個十就是一百。

2、藉助直觀、有結構的學具,讓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並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一個數,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十”。例如,在例2的教學中,呈現雜亂擺放的小棒,讓學生思考“如果想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應該怎麼辦?”當學生說出“10根爲1捆”的方法後,再呈現有結構的小棒,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數的組成,理解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或“多少個一”組成的。

3、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藉助計數器,讓學生在操作、表達、對比等活動中,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法,理解數位、數位上的數的含義。例如,在例3的教學中,讓學生經歷“數鈕釦數──用小棒表示數──用計數器表示數──寫數、讀數”的完整過程,體會用多種方式表達數,直觀感受數位、數位上的數的含義、讀數和寫數的方法。通過操作、對照、填寫、概括等活動,使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法,進一步理解數位、數位上的數的含義及“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的十進制計數法的基本原理。

4、通過交流班級學生數、門牌號等生活中的數,讓學生學會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藉助“百數表”“數尺”“數軸”等認數工具,讓學生在思考、交流、對比等活動中,瞭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學會用符號和詞語描述100以內數的大小

1、通過填寫百數表,探索數的排列規律,瞭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在課程實施中,先依次呈現表中的“四支不同數隊伍”,讓學生逐一發現數的不同排列規律,體會數與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構建數與數之間的邏輯關係;然後讓學生在填滿百數表的基礎上,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發現每一行、每一列的排列規律,弄清一個數和排在它上、下、左、右的數之間的關係,加深對數的順序的理解。

2、通過“填寫數軸”“爲數找家”“按順序連點成畫”等練習活動,鞏固百以內數的順序,深入{}體會數與數之間的關係。

3、充分利用已學的知識與經驗,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用符號和詞語描述100以內數的大小。在課程實施中,學生根據小棒圖比大小,根據數的順序比大小,根據從高位上的數比起比大小……無論學生採取哪種比較方法,只要能比較出大小,教師就要及時肯定,並讓學生在對比、交流中概括出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