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多篇)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多篇)

淺論小城鎮建設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篇一

淺論小城鎮建設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學號: 1162004456131學員姓名董志強

建設分散,缺乏計劃性

從目前小城鎮建設自身設計而言,總體水平不高,建設不配套,服務功能不齊全,吸引力還不夠強。一是規模偏小,難以適應規模效應,規劃與其現實的經濟規模與人口規模相脫節,缺乏計劃性和遠見性,制約了小城鎮今後的發展,使得一些小城鎮存在“一年建,二年改,三年推倒再重來”的做法;二是存在數量上盲目擴張,佈局分散,齊頭並進,全面開花,攤子鋪得過大,少數地方出現“鄉鄉建鎮、村村建鎮”的現象。由於小城鎮的過於分散,導致了鄉鎮企業的佈局分散,我國鄉鎮企業有80%分佈在各村,18%分佈在集鎮,另有2%分佈在縣城以上。尤其在發達地區,出現超前發展的現象。有的鎮規劃215萬人,建成區競達415平方公里,還有的鎮到2010年的規劃,卻在1998年就全面完成。到底全區該建多少個,平均一個城鎮發展多少人,誰爲中心鎮,以什麼產業爲主導等一系列問題缺乏通盤考慮;三是由於規劃、佈局不合理往往又帶來土地資源的浪費,使得許多小城鎮現有建設用地利用率很低,有的小城鎮本來具有很好的舊城基礎,改造潛力很大,卻硬要遺棄舊有小城鎮,熱心另闢新的小城鎮,搞“圈地運動”,不顧條件,盲目攀比。可建高層建築的市場,卻用大面積平房來代替,一些可改造利用的舊廠房,卻讓其閒置在那裏;四是已建成的城鎮產業結構不合理,據有關部門統計,1997年,我國小城鎮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爲78:12:10。可見,農業比重過大,工業結構與城市工業結構相似,第三產業滯後,不利於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

基礎設施薄弱和配套功能不全

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落後,是當前小城鎮普遍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做到水通、路通、電通、郵通和健全的消費和服務功能,才能更好地招商引資。由於當前缺乏建設資金,使得基礎設施建設落後。這是因爲當前小城鎮建設籌資渠道過於單一,政府投資方向不明,大多數小城鎮仍然沿用傳統的城市建設體制,對這部分投資大包大攬,不能在最基本的公用設施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加之小城鎮缺乏融資能力和融資主體,使得信貸資金支持方面的困難,從而導致了基礎設施不配套,工程質量低劣等現象,影響小城鎮的發展和功能的完善。

小城鎮主導產業不明,成爲中心鎮的不多

據瞭解,各地區小城鎮發展速度雖快,但層次偏低,中心鎮較少,輻射能力很弱。一個縣、一個鄉、一個地區到底建設多少個小城鎮,規模多大,距離多遠,總體佈局應如何展開,以誰爲中心鎮,與其他小城鎮有何聯繫,重點不明確。在建鎮時,如何以市場爲導向,立足本地資源,發展哪些產品,誰爲主導產業,誰爲龍頭企業,如何輻射和帶動其他小城鎮,提高所有小城鎮的整體效益,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成爲連結周圍農村的紐帶作用研究不夠。

污染嚴重,缺乏可持續發展眼光

由於不少小城鎮建設過於分散,分佈不合理,缺乏長遠科學規劃,導致了鄉鎮企業也出現了“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分散格局,使得一些有污染的企業缺乏管理和治理,把廢水、廢氣、廢料不時排放出來,嚴重污染了大量農田、江河和空間,再加上農村人口向小城鎮的迅速轉移,進一步造成了環境的污染和生態惡化,違背了七十年代以來全球掀起的一場空前壯闊的綠色革命,從而影響我國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語文教學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篇二

課堂教學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堂課教學目標不明確、不準確、不全面

從教師課堂教學過程及課後與教師交流反思中,我們發覺許多教師教學時並沒有過多地考慮教學目標,而工整抄寫在教案中的教學目標也大多是從教參上摘抄下來的,課堂教學彷彿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有的老師的課容量太大、節奏太快、給語文課加碼,加大任務,拔高要求,脫離學生實際,貪多、求全;有的老師提問過多,學生沒有靜心讀書的時間,沒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沒有心與心的交流,知識如浮光掠影,訓練似蜻蜓點水。

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爲教學目標制定缺乏科學性。缺乏科學性主要表現爲兩個方面的問題:

①教學目標制定不準。“不準”意味着要麼偏高要麼偏低,也就是與學生認知特點,現有水平不符,與教材要求有差距。如低年級閱讀教學主要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讀課文中學習識字,在讀課文中學習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而不少老師往往拔高要求,引導學生逐句逐段地分析,有一年級教師教學《自己去吧》這課時,讓學生思考:小鴨爲什麼會游泳?小鷹爲什麼會飛翔?很明顯,這樣的教學要求就是對年段目標、對教材要求把握不準。類似這種拔高教學目標的現象在“語文園地”“讀讀背背”的教學中存在更多,本只要求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的名人名言,偏偏要讓學生背下句子的含義;本只要求熟讀、大致瞭解詩意的兒童詩,偏偏要讓學生逐字逐句去解釋。

還有個別現象是教師低估學生的現有水平,目標定位過低。如,三年級教學認讀生字仍像一年級一樣,由老師帶着學生“聲韻分開拼讀”,目標定位不是“學”而是“教”。

②教學目標制定不全。新課標在教學目標制定方面要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要求相互滲透、融爲一體、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從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大多數教師注重知識的講解、灌輸,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忽視對所習得方法運用上的指導,忽視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引導與培植。2.語文雙基教學不務實、不落實、不紮實

這次調研,我們在每堂課結束前十分鐘,都要針對這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一次簡單的小檢測,比如聽寫生字詞,做與課上講解相關的小練習,搞一次小練筆等。檢測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字詞書寫不規範、不工整,還有部分學生不會寫或錯別字多。一個小練筆,學生提筆有千斤重,半天動不了筆,即使動了筆,也寫得語句不通,文不達意。

究其原因,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熱熱鬧鬧地走過場,認認真真地搞形式,紮紮實實地“講”與“問”,對“雙基”教學不重視,對語言訓練不落實、不到位。難認的字不多念幾遍,難寫的字不多寫幾次,不辨析字形,該認的字不認,該寫的字不寫;該解釋的詞不解釋,該辨析的詞不辨析,該品味的句子不反覆品味,在課堂上不摳詞摳句;該積累的不積累,該歸納的段意不歸納,至於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識,標點符號知識更是一溜而過„„導致寫字質量滑坡,錯別字增多,詞彙量下降,語言貧乏,用詞不當、詞不達意。《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低年級識字教學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語文教師沒有把識字、寫字教學擺在突出位置,缺少時間保證、指導保證、練習保證。國小各個年級都應重視識字、寫字,都應重視詞句教學,這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工程、基本任務──認識3000常用字,會寫2500字,會用6000詞,絕不能馬虎。否則就會重點不重,基礎不牢,長期下去將後患無窮。

3.朗讀教學模糊化、形式化、機械化

分析老師們的朗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充斥於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一節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大多不足5分鐘,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雁掠過,且又“雁”過無痕,朗讀成了課堂教學的一種點綴;二是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生A讀了生B讀,男同學讀了女同學讀,老師讀了學生們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後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着爲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着經”;三是朗讀指導機械、匱乏——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餘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把什麼什麼語氣讀出來”,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融“導”、“練”於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於一體。有的教師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意蘊。

4.教學評價缺乏指導性、激勵性、藝術性

主要表現爲:①不理不睬式評價。如學生讀了一段文章或一句話後不借此時機點撥、指導、鼓勵,就直接進入下一教學環節;②不痛不癢式評價。“不錯”“好”這類大同小異、模糊不清的評價語言充斥在課堂,怎樣不錯?好在哪裏?還需要改進嗎?學生在得到老師的評價後並無所得,指導、激勵、促進作用不明顯③不倫不類式評價。評價並沒有針對每一課時教學目標的要求進行,如學生剛讀課文就讓學生從“有無感情”這個角度評價,讓學生無所適從。

好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起到指導、激勵之功效,達到促進學生髮展之目的,但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注重考慮自己的“教”(教什麼,怎麼教),卻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時的態度的關注,忽視對學生學習方法及結果的評價,尤其是對學生讀書答問後的評價表現不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