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歸去來兮辭並序翻譯新版多篇

歸去來兮辭並序翻譯新版多篇

注】: 篇一

1 耕植不足以自給:耕:耕田。植:植桑。以:來。給:供給。

2 幼稚盈室,缾無儲粟:幼稚:指孩童。盈:滿。缾:同”瓶“:指盛米用的陶製容器、如甏(bèng)、甕之類。

3 生生所資,未見其術:生生:猶言維持生計。前一“生”字爲動詞,後一“生”字爲名詞。資:憑藉。術:這裏指經營生計的本領。

4 長吏:較高職位的縣吏。指小官。

5 脫然:輕快的樣子。有懷: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頭)。

6 靡途:沒有門路。

7 會有四方之事:剛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會:適逢。四方:意爲到各處去

8 諸侯:指州郡長官。

9 家叔:指陶夔(kuí),當時任太常卿。以:因爲。

10 見:被。

11 **:指軍閥混戰。靜:平。

12 憚:害怕。役:服役。

13 彭澤:縣名。在今江西省湖口縣東。

14 眷然:依戀的`樣子。歸歟(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15 何:什麼。則:道理。

16 質性:本性。矯厲:造作勉強。

17 切:迫切。違己:違反自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8 嘗:曾經。從人事:從事於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19 口腹自役:爲了滿足口腹的需要而驅使自己。

20 悵然:失意。

21 猶:仍然。望:期待。一稔(rěn):公田收穫一次。稔,穀物成熟。

22 斂裳:收拾行裝。宵:星夜。逝:離去。

23 尋:不久。程氏妹:嫁給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

24 情:弔喪的心情。在:像。駿奔:急着前去奔喪。

25 仲秋:農曆八月。

26 事:辭官。順:順遂。心:心願。

27 乙巳歲:晉安帝義熙元年。

歸去來兮辭並序教案 篇二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明確本文的特點,把握古漢語分類常識。

二、整體感知

該辭運用對比,觸景生情,卒率顯志等形象化手段抒發自己“樂於安命”的情懷。另外,在古漢語常識的把握中,要注意通假字:“曷”通“何”的用法。注意古今異義詞的理解。注意以下詞類活用的詞,如:生、怡、傲、容膝、流、棹、行等,及辭中出現的特殊句式。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討論寫作特點,並用具體的例子加以說明。

2.按座位四人一組討論,推薦一人發言。

3.分類歸納古漢語常識,以出題訓練爲主。

訓練式,分類歸納有關知識及特殊句式。

(1)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爲什麼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

(2)古今異義詞

於時**未靜(**,指戰亂。今常用來比喻亂子。句意是,這時候社會不安定。)

飢凍雖切,違己交病(交,交互,都。今常用義“交通”、“交友”等。句意是,飢寒雖然很急迫,違背本心就會身心都痛苦。)

嘗從人事(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於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調配、獎懲等工作。)

尋程氏妹喪於武昌(尋,不久,今常用義爲“尋找”“追尋”等。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死在武昌。)

景翳翳以將入。(景,日光。今常用義“景色”,“光景”等。句意是:陽光暗了太陽就要落山。)

悅親戚之情話(親戚,親屬戚屬。今常用於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或血統關係的家庭的成員。句意是:喜歡和親戚們談知心話。)

(3)一詞多義

①因事順心(心意)

②既自以心爲形役(意志,精神之類。)

①問征夫以前路(夫,名詞)

②樂夫天命傻奚疑?(助詞)

①將有事於西疇(指耕種的事)

②從人事(指治人之事)

①故伎求之(所以)

②親故多勸餘爲長吏(故交,朋友)

①胡爲乎遑遑欲何之(往,動詞)

②求之靡途(代“爲長吏”代詞)

③四方之事(助詞“的”)

①奚惆悵而獨悲(爲什麼)

②樂夫天命復奚疑(什麼)

①載欣載奔(跑去)

②情在駿奔(奔喪)

(4)詞類活用

生生所資(生,動詞活用成名詞——生活。句意是,生活上需要的東西,找不到取得的辦法。

眄庭柯以怡顏(怡,使動用法,使顏怡。句意是,觀賞院裏的樹木感到喜悅。)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作名詞——自足自待的心情。句意是,靠着南窗休息以寄託自得的心情。)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作名詞——空膝的小屋。句意是,深知住在容膝的小屋裏也很安適。)

策扶老以流憩(流,動詞作狀語——沒有定規地隨時隨地。句意是,拄着柺杖走走,隨地休息。)

或棹孤舟(棹,名詞作動詞——劃。句意是,有時划着小船。)

感吾生之行休(行,動詞作狀語——將要。句意是,感嘆我的一生就要終止了。)

(5)古漢語句式

①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句意——都是爲了吃飯而違反心願。)

②倒裝句

復駕言兮焉求(感嘆句賓語前置。“焉求”即“求焉”,求什麼。句意是,還出去幹什麼!)

胡爲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何之”即“之何”。句意是,爲什麼心神不定,想到哪裏去呢?)

尋程氏妹喪於武昌(介詞結構後置句。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亡。)

③省略句

情在駿奔(省略主語“餘”。句意是:我心裏急於去奔喪。)

四、總結、擴展

本課思路清晰,結構嚴整,文筆清新流暢,能夠創造安樂閒適的意境來表現隱逸生活的可愛。文章寫回家之後的情況,從“三徑就荒,鬆菊猶存”起,一直到“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止,除了很少幾句直接說明心情以外,寫的都是具體的活動和景物。這些活動和景物構成一幅畫面,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生活在畫面中的人物是遠離世俗的,是安樂閒適的。這樣,作者創造的意境就更加透徹地闡明瞭自己的生活理想,更加深入地感染了讀者。

另外,語言優美,音節和諧。這篇文章是“辭”,行文按照一般辭賦的習慣,有韻(如“歸”“悲”“追”“非”等押一個韻,“奔”“門”“存”等押一個韻等),多用對偶(如“悟已往之不諫”和“知來者之可追”對偶,“舟遙遙以輕飈”和“風飄飄而吹衣”對偶等)。這樣,使人感到抑揚頓挫,迥環往復。

還有,詞句精煉,表現力強,很少的文字就將厭倦了官場生活的惡濁,歸家心情的焦急,隱居時的孤高自賞,田野景物的蓬勃可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五、佈置作業

①背誦全文。

②自選一本書寫“序”。

《歸去來兮辭》序原文 篇三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爲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爲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爲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辭 並序教案 篇四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把握辭中淡遠瀟灑的風格,在朗讀中,啓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使學生頭腦中能浮現詩人的形象。

2.辭的體裁特點。

3.積累文言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辭的特點,進一步領會詩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詞類活用現象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點:1.讓學生掌握重點字詞。

2.課文的思想內容:陶淵明的歸隱情懷。

教學難點:1.讓學生掌握詞類活用現象,積累文言字詞。

2.讓學生體會陶淵明辭官歸隱的真正原因。

教學方法:誦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瞭解“辭”的特點。2、朗讀課文。3、學習序以及文章第一段。

一、導入新課

《歸去來兮辭》 篇五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鬆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爲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並序 篇六

和“大濟蒼生”,他想出仕;但是又看不慣官場的腐

朽,自已不肯隨波逐流“無適俗韻”,,因此又不願久在官場。“飢凍”使他煩惱“違已”,卻又使他精神上痛苦,最後的選擇是寧肯“飢凍”也不“違已”,辭官歸田以遂“平生之志”。

對於“質性自然”的陶淵明來說,辭官歸田確乎是一件痛快的事情,所以他感到格外順心順意,寫上了《歸去來兮辭》。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對這篇作品有偏愛,評價甚高“: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

(見元李公煥去來兮辭》一篇而已”《箋註陶淵明

集》卷五引)。

這篇膾灸人口的抒情作品分爲前後兩個部分,每部分用“歸去來兮”起頭,抒情氣氛相當濃,反覆詠歎,前後呼應,趣;:息交絕遊,不復出仕,以樂天年。

淵明因家貧多次“投耒學仕”,爲“口腹”而“自役”,是不得已而爲之,因此,多次出仕都使他感到惆悵和悲哀“深愧平生之志”,。從政,還是歸田?在他思想上常常引起矛盾。歸田麼?“口腹”問題不好解決;從政麼?又不願爲五斗米折腰。對他來說,只是一種選擇,要麼爲“口腹”而從政,要麼“不折腰”而歸田,當自已尚末作出最後選擇還留在官場的時時候,他保持着自身的清白,不肯“適俗”而改變初衷“: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但是,在黑暗腐敗的封建官場,長久潔身自好是不可能的,這就是迫使淵明從速作出了最後的選擇:辭官歸田。當他終於作出這種選擇之後,那種“從政還是歸田”的思想矛盾就暫時得到了解決,自已從長期的思想苦惱中解脫了出來,這時,他感到自已以往走錯了路,不該出仕,即使“出仕”是出於不得已也應該早早辭官歸田。他的這種悔恨發而爲詩,使我們聽見了一聲動人心魄的呼喚“: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作品一開頭就用強烈的抒情筆調吸引着讀書者,詩人的悔恨之情溢於言表。這種悔恨之情是真實的,詩人在《歸園田居》裏也寫過這種悔恨“:誤落塵網裏,一去十三年”。出仕之前,淵明不瞭解官場,也許把官場理想化了;可是經過十三年仕途生活的體察,發現官場不過是一張“塵網”,而自已“誤落”了進去。在他看來,自已做官並非好事,其實是受騙,是歷史的誤會,十三年的官宦生活猶如一場惡夢。現在,淵明從惡―78

夢中醒過來了,帶着悔恨的心情總結過去的教訓,認識到“今是昨非”。他慶幸自已“實迷途其未遠”,在錯誤的人生道路上趕緊回頭還來得及,用不着“惆悵”,也用不着彷徨,前途是光明的'“,來者可追”。回首“誤落塵網”的十三年,詩人悔恨痛心;展望自已的後半生,覺得還有可追救的東西,這裏,辭官歸田的陶淵明不是一位純然消極遁世的隱者的形象,而一位對末來抱有幻想的進取者的形象,不能簡單地認爲:凡辭官歸田就是逃避現實鬥爭,都屬於消極的政治表現。現實是複雜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每個人都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他,?他的歸田”是對封建黑暗現實的反抗,這種反抗雖然不是很有力的,但畢竟是反抗,應當肯定。

作品的開頭八句寫詩人的悔恨和覺醒,寫得相當動人,字字句句都在抒情,都是詩人心底發出來的真實的聲音,而且是經過長久深思熟慮以後喊叫出來的,詩人把抒情和議論結合在一起。每一句在抒情,每一句也在議論,由於兩者的結合,作品有情有理,情理互見。辭賦和詩一樣,也是以情動人,不宜空發議論,但是,議論一旦與抒情相結合,議論也能動人,能加強作品的抒情氣氛,還能深化作品的思想。淵明寫自已對出仕的悔恨之情是動人的,一般地封官僚不具有這種悔恨之情,而淵明有之,他的作品裏悔恨之情是他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所以能動人。但是,只寫出悔恨之情還不夠,還應寫出現實思想和對未來的態度,這樣才能使作品的思想感情有厚度,要做到一點,詩人就要藉助於議論,使作品情中見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水乳難分。

詩人抒情的手法是多變化的,當詩人寫自已在途中那種歸心似箭的心情時就不是採用抒情與議論相結全的手法,而是藉助描寫,使抒情與描寫寫相結合,詩人不說自已的歸心如何急切,只給我們說了幾件事,就把自已在途中的情態真實地描給繪了出來,在船上,他心情不平靜,坐不下來,立於船頭,自已的衣服不斷被風吹動。下船之後,他的心情更不平靜,盼着早些回家“,問征夫”“,恨晨光”,寫得真實動人。只寫情態,不發議論,讓讀者去玩味,這樣的抒情,效果很好,給人以形象感覺,彷彿看見了陶淵明的身影,他是怎樣立於般頭的,

武漢冶金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9年第2期又是怎樣在急着趕路的,途中的心情是愉快的,進家門時的心情更是愉快的。如何寫這種愉快的心情呢?還是用描述的方法,通過描述把詩人的愉快心情間接地表達出來了。詩人看見了自家的“衡宇”“、僮僕”、“稚子”、“鬆菊”、“灑罅”,感到親切,情見乎辭,回家時的場面雖只作客觀描述,但卻寫得十分熱烈,饒有情趣。

從“引壺觴以自酌”至“撫孤鬆而盤桓”這一段是寫鄉居的樂趣。《歸園田居》也寫過鄉居的樂趣,在寫法上,兩者不同。在《歸園田居》那首詩裏,淵明懷着喜悅的心情描繪了一幅鄉居圖(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樹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居環境寫得可愛有趣,“:引壺觴,眄庭柯”“,倚南窗”“,涉園林,策扶老”“,觀雲山,望飛鳥”“,撫孤鬆”。通過寫這些獨自活動的事情,表現出詩人閒適的心境和種種在官場裏難以領略的樂趣。“不堪吏職”的陶淵明深感爲官不自由,苦差事甚多“,中宵尚孤征”。現在,脫離了官場,感到自由輕鬆,恰如《歸園田居》裏說的那樣“: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這等的直抒胸臆,痛痛快快,可以想象淵明在身心獲得自由之後的得意神態。《歸去來兮辭》寫樂趣沒有采取這種直抒胸臆的辦法,而是自然流露,不言樂而樂自見,有一種含蓄美。詩人在寫鄉居樂趣時,心情是複雜的,既愉快又沉鬱,這種複雜的心情也隱隱約約地表情出來了“:影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

作品的後半部分主要是寫詩人歸田後的精神世界,他下定決心要“息交絕遊”,與官場徹底割斷聯繫,歸田以後,詩人跳出了“塵網”,脫離了“樊籠”,身心得到自由,不再“衝夜孤征”,也不再爲五斗米折腰,對於這一點他很滿意,唱出了歡樂的歌聲。但是,詩人畢竟是“猛志逸四海”的有志者,盼望自已一生有所作爲,不料“世與我而相違”,演出了“有志不獲聘”的個人悲劇。“質性自然”的詩人頭腦清醒,對現實絕望了,不抱任何幻想,打消再次出仕的念頭,唱道“:復駕言兮焉求?”退一步設想,如果“世”不與他“相違”,恐怕他還有所求,機會到了“,世”與他之間的鴻溝又越來越大;到了晚年,他寧肯貧死病死去,也不肯去就“著作郎”的官職。

詩人息交絕遊以後尋求着別的樂趣,那就是“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還有,和“農人”一起去從事勞動。春天到了,去“西疇”耕作。在春天的勞動生活中,詩人觸景生情,把寫景和抒情融爲一體,他把春天描寫得美麗迷人“: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萬木逢春,生機盎然,詩人由此傷感,想到了自已不幸的人生“: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面對“得時”的萬物,詩人無限感慨,這好像是消極的情緒,其實有積極的因素在裏面,他不甘心自已的一生就這樣歸田而“行休”,正說明他是一位不忘世情的詩人,他的內心是不,金代,頗爲行休藉此,看君於世末忘情”。

歸田以後的陶淵明,離開了政治舞臺,手中無權,雖然主觀上“於世末忘情”,還有所追求,嚮往

(知來者條可追”),但客觀之件限着美好的明天“

(世與我而相違”),不可能有什麼大的作制了他“

爲,因爲使他無可奈何,發出了“已矣乎”的嘆息。這時,他在嘆息聲中發了些牢騷,也說了些消極的語:什麼也別去想,別去追求,不求富貴,不慕帝鄉,聽任命運的擺佈,自已曠達一些,耕耘賦詩,樂享天年。正如方宗誠在《陶詩真詮》裏所評論的那樣他“志希聖賢,學期世用,而遭時不遇,遂以樂天

)。安命終其世耳”見《柏堂讀書筆記

從“出仕”到最後“歸田”,是淵明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大轉折。在這轉折的時刻,他的感情是複雜的,有喜悅也有憂傷,作品抒發了這兩方面的感情,說的來看,作品前一部分的情調是歡快的,後一部分的情調是感傷的。前後兩部分的情調雖有差別,但彼此又是協調的,因爲歡快裏夾着感傷,感傷裏也帶幾分歡快,通篇都是“喜”和“憂”的交織,感情有起有落,如實地反映了詩人歸田的心境。如果作品從頭到尾都只寫淵明離開官場後的喜悅心情,全是“舟搖搖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那樣歡快的詩句,不寫點感傷,那麼,詩人當時的複雜感情就表達不出來,同時也會使人感到不真實,甚至認爲詩人太天真了,淵明抒情的時候沒有簡單化,而是按照自已思想感情的實際狀況從容不迫地抒出來,憂喜互見,使人感到真實。

這一篇作品的語言,自然,流暢,明快,不假修飾,富有感情色彩,並有以下三個特點:

―79

賞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並序 篇七

張鬱欽

(武漢冶金管理幹部學院文法系,湖北武漢430081)

摘 要:本文簡述了陶淵明的生平,並從思想性和藝術性二個方面分析了《歸去來兮辭》所體現的特點。

關鍵詞:賞析《歸去來兮辭》;

中圖分類號:T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89002-0077-04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潯陽柴桑人,他,兮辭》,是陶淵明辭去彭澤縣令初回到

序文說,自免去

。。宋韓子蒼認,蕭統的說法不可靠(見李煥《注箋陶淵明集》卷五所引)。陶淵明到底爲何辭官歸田?朱自清的說法是比較有說服力

家裏以後的作品。前面有序,說明詩人出仕和歸的,他說“:督郵之事,殆非虛構,而謂以此去職,則

田的原因,聯繫詩人的經歷和作品來細續序文,我史家長大之詞;妹喪固是實情,然亦去志久決,故

(見們就能瞭解淵明的思想和這篇作品的深意。藉此急求自免,庶有詞以對親友及執事都耳”

)。在朱自清看來“詩人爲什麼要出仕?序文回答說因爲“家貧”《陶淵明年譜中之問題》,不肯

耕田種桑都維持不了一家的生活,謀生無計,這才束帶見督郵”和“奔程氏妹之喪”這兩件事對陶淵聽從“親故”勸告“出家”,出仕。序文講的這些話是實情,蕭統的《陶淵明傳》說“:親老家貧,起爲州祭酒”。淵明二十九歲時開始作官,官職就是這“州祭酒”,作這區區小官是因爲“家貧”。淵明五十三歲時寫《飲灑》詩,回憶自已出仕的原因是“疇昔苦長飢,投耒去學仕”。從這些記載看,陶淵明出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家貧”,出仕,那就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爲“,大濟蒼生”,唯恐此生無所作爲“,四十無聞”。這種建功立業的心情十分迫切,即使在他歸田的頭一年還急於事功,志在千里:“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

即然苦於長飢而投耒學仕,爲何又不肯久在官場呢?這就要對他辭官歸田的原因作合乎情理的分析。蕭統《陶淵明傳》裏是這樣說的:“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日‘: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日‘:我豈能爲五斗米,折腰向鄉人接受”,認爲符合淵明的思想性格。可惜,蕭統的說法在淵明的作品裏找不到印證,而且,蕭統說的不見督郵“即日解綬去職”,與《歸去來兮辭》的序文相牴觸。

收稿日期:2009-04-19

),男,湖北大悟人,武漢冶金管理幹部學院文法系講 師。作者簡介:張鬱欽(1963―

明的辭官都是有影響的,起了催化作用,但不是淵

明辭官的主要原因,序文裏說“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而且打算在秋熟以後“斂裳宵逝”。可見淵明的辭官這舉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卻志久決”。再說,淵明的“眷然有歸歟之情”不自彭澤爲官之日始,他歷來對官場都是厭倦的。二十九歲時“起爲州祭灑”,由於“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三十六、七歲時淵明在桓玄手下做官,但他很不安心,也是“眷然有歸歟之情”,他唱道:“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投冠旋舊墟,不爲好爵縈”。四十歲進的淵明在劉裕手下任軍職,感到作官極不自由“,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他想過魚鳥那樣自由的生活,所以他下決心說“: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四十一歲時,淵明先在江州刺吏劉敬宣那裏作參軍,所在彭澤作縣令,在參軍任上,他的“歸歟之情”十分強烈,高唱道“: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由上可知,淵明的最後辭官不是偶然的行動,是他厭倦官場的必然結果,恰如朱自情說的“去志久決”。淵明的內心是矛盾的,爲了生計

―77

歸去來兮辭並序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把握辭中淡遠瀟灑的風格,在朗讀中,啓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使學生頭腦中能浮現詩人的形象。

2.辭的體裁特點

二、能力訓練目標

1.運用辭的特點,進一步領會詩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詞類活用現象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1.感受作者解印去職的近因是“不能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達的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鄙棄,對農村的自然景物和勞動生活的讚美。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把握全文的結構領略辭中表現的遺世獨立,心胸曠達的樂觀精神。

難點:對題目“歸去來兮辭”的理解,及本辭特點的全面理解。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包括

1.誦讀全文,可進行配樂朗讀準備。

2.標出課文不理解的地方。

3.初步鑑賞。

二、課內採用以誦讀帶動分析理解。教師講析與討論結合。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誦讀比賽,在誦讀中掌握辭的結構及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2.瞭解背景,作者及辭。

二、整體感知

1.解題

(1)本篇選自《陶淵明集》。歸去來,回去。兮,助詞。辭,一種文體,一般要押韻。序,這篇韻文的序言,對韻文作了說明。

(2)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死後他的朋友私諡他爲靖節,所以後代也稱他爲靖節先生。東晉末年潯陽柴桑(在江西省九江縣西南)人。我國著名的詩人。家境貧寒,爲了謀生,作過祭酒、參軍之類的小官。由於對黑暗的社會不滿,不肯同流合污,決心從事耕作,過隱居生活。他的詩喜歡寫田園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遠,語言質樸,有獨特的風格。

2.寫作背景

東晉義熙元年(405),陶淵明做彭澤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慣當時政治的黑暗和官場的醜惡,決心不“爲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爲此,寫出了這首著名的《歸去來辭》。

陶淵明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個歸宿,許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後,或厭倦了官場的時候,往往回歸到陶淵明,從他身上尋找新的人生價值,並藉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等莫不如此。於是,不爲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壘,用以保護自己出處選擇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們心目中高尚的藝術境地。

3.主要內容介紹

在文學史上,《歸去來兮辭》是一篇很著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學家歐陽修甚至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而已。”這樣的推祟未必恰當,這只是說明這篇文章之所以這樣受人推崇,是因爲作者在當時不願與混濁的社會同流合污,蔑視和厭惡官場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摯,寫得富於詩情畫意,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都有獨到的地方。

文章的主體是有韻的“辭”。主體之前有個“序”,說明寫這篇文章的原由,這可以幫助讀者更加透徹地瞭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體的“辭”從厭惡仕宦生活,決心棄官回家寫起,說明了“歸去”的當然;有了這層意思,對比之下,下文歸去之後的生活就顯得更加歡樂。接着用三段文章寫歸去之後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寫到家之後,庭園之內的歡樂和安閒,另一段寫田間耕作和縱情山水的樂趣,最後一段寫樂天知命、乘化任運思想下的無憂無慮。三段寫了三層意思,一層比一層深遠。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預習課文

(1)誦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把握辭意。

(2)捋清辭的行文脈落。

2.導入新課

(1)介紹作家、作品。

(2)介紹時代背景及主要內容。

(3)討論課文內容,提問。

①具體指出全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全文以“田園將蕪胡不歸”領起,接着以“歸思”、“歸途”、“歸家”、“歸意”爲序,依次抒寫,最後以“樂夫天命”作結。表達了詩人鄙棄官場,嚮往田園的感情。

②辭中哪些地方表現了作者遺世獨立,心胸曠達,淡遠瀟灑的風格?

從該辭的背景及辭的第一部分,我們均清楚可見,作者辭官是因爲鄙棄官場的黑暗,但文中卻只以自己“惆悵而獨悲”的心情,而不言官場的黑暗。對已往的居官求職,也只言“不諫”,“昨非”,決定不與達官貴人來往,反用“息交以絕遊”輕輕帶過,而在寫回到田園生活的場景時,句句從心中流出家中景——有鬆,有菊,有幼,有酒,有樽,差足問慰;寫涉園之景時——“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因而“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處處顯示作者“曠而真”的感情;這種淡遠瀟灑的文風,跟作者安貧樂道,超然物外的處世態度是完全一致的。

③對題目“歸去來兮辭”的理解。

“歸去”就離開彭澤而言,可以說是“歸去”。“來”就回鄉而言,又可以說是“來”。文章從思歸到歸家,步步敘明,所以合起來就叫做“歸去來”。辭,文體名,是一種抒情賦體,一般要押韻,並多用四個字或六個字的對偶句,格調與散文不同。

四、總結、擴展

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歸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佳品。文中着重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鄙棄,讚美了農村的自然景物和勞動生活,也顯示了歸來的決心。

文章的主體是一篇有韻的“辭”。

辭是戰國後期楚國詩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種新詩體,用的是楚地方言,內容跟楚地的社會生活、山川風物有關,故稱楚辭。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體以四句爲一小節,兩句一組。以六字句爲主,間有長短句,故用語氣詞“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內),虛詞置於句腰(第四字)上,也可以不計在字數之內,每句三拍,例如屈原。《離騷》中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到了西漢,在辭的影響下又產生了賦這種新文體。漢人將辭和賦統稱爲辭賦,但二者仍有顯著的區別。賦的句式進一步散文化,常用關聯詞語,長短句明顯增多,內容則以詠物說理爲主,寫法上講究鋪排,即所謂“以事形爲本,以義正爲主”,這就表明賦已是有韻的散文了;而辭仍然是詩,重在抒情,形式上儘管後來也有若干變化,但四句一節、每句三拍的格局還是保持了下來。

瞭解辭的體裁特點,對我們誦讀這篇課文有很大的幫助。首先,四句一節的形式沒有變,全篇每節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後可作稍長停頓,這樣讀下來,全篇層次自然清晰。其次,仍以六字句爲主(約佔全文60句中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讀,節奏整齊,音韻鏗鏘,亦有悅耳動心之效。

應注意的是①有些七字句中出現了虛詞,仍可作六字句讀,如“(既)自以心爲形役”“寓形內(復)幾時”等。②“歸去來兮”(出現兩次)“已矣乎”當作一句讀,適當地延長讀末字的時間。“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貴”兩句爲五字句,讀時節奏自當變化。

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 篇九

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並序

朝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原文: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爲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爲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爲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鬆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爲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序譯文

我家貧窮,種田不能夠自給。孩子很多,米缸裏沒有存糧,維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沒有辦法解決。親友大都勸我去做官,我心裏也有這個念頭,可是求官缺少門路。正趕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愛惜人才爲美德,叔父也因爲我家境貧苦(替我設法),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那時社會上動盪不安,心裏懼怕到遠地當官。彭澤縣離家一百里,公田收穫的糧食,足夠造酒飲用,所以就請求去那裏。等到過了一些日子,便產生了留戀故園的懷鄉感情。那是爲什麼?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飢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過去爲官做事,都是爲了吃飯而役使自己。於是惆悵感慨,深深有愧於平生的志願。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弔喪的心情像駿馬奔馳一樣急迫,自己請求免去官職。自立秋第二個月到冬天,在職共80多天。因辭官而順遂了心願,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歸去來兮》。這時候正是乙巳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譯文

回家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爲什麼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爲形體所役使,爲什麼如此失意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已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爲是錯的。船在水上輕輕飄蕩,微風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遺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剛剛看到自己簡陋的家門,我心中欣喜,奔跑過去。孩子們歡快地迎接,孩子們守候在門前或院子裏。院子裏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樹菊花還長在那裏;帶着孩子們進了屋,美酒已經盛滿了酒樽。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觀賞着庭樹(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託我的傲世之情,深知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獨自)在園中散步,成爲樂趣,小園的門經常地關閉着;拄着柺杖走走歇歇,時時擡頭望着遠方(的天空)。白雲自然而然地從山峯飄浮而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將落山,我流連不忍離去,手撫着孤鬆徘徊不已。

回去吧!讓我同外界斷絕交遊。他們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還要駕車出去追求什麼?跟親戚朋友談心使我愉悅,彈琴讀書能使我忘記憂愁;農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有時駕着有布篷的小車,有時划着一條小船,既要探尋那幽深的溝壑,又要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樹木欣欣向榮,泉水緩緩流動,(我)羨慕萬物恰逢繁榮滋長的季節,感嘆自己一生行將告終。

算了吧!身體寄託在天地間還能有多少時候?爲什麼不隨心所欲,聽憑自然的生死?爲什麼心神不定,還想去什麼地方?富貴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沒有希望。愛惜那良辰美景我獨自去欣賞,要不就扶杖鋤草耕種;登上東邊山坡我放聲長嘯,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詩歌吟唱;姑且順隨自然的變化,度到生命的盡頭。樂安天命,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呢?

序文註釋

(1)耕植不足以自給:耕:耕田。植:植桑。以:來。給:供給。自給:供給自己生活。

(2)幼稚盈室,瓶無儲粟:幼稚:指孩童。盈:滿。瓶:指盛米用的陶製容器、如甏[bèng],甕之類。

(3)生生所資,未見其術:生生:猶言維持生計。前一“生”字爲動詞,後一“生”字爲名詞。資:憑藉。術:這裏指經營生計的本領。

(4)長吏:較高職位的縣吏。指小官。

(5)脫然:不經意的樣子。有懷:心有所動(指有了做官的念頭)。

(6)靡途:沒有門路。

(7)會有四方之事:剛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會:適逢。四方:意爲到各處去

(8)諸侯:指州郡長官。

(9)家叔:指陶夔[kuí],當時任太常卿。以:因爲。

(10)見:被。

(11)**:指軍閥混戰。靜:平。

(12)憚:害怕。役:服役。

(13)彭澤:縣名。在今江西省湖口縣東。

(14)眷然:思戀的樣子。歸歟[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15)何:什麼。則:道理。

(16)質性:本性。矯厲:造作勉強。

(17)切:迫切。違己:違反自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8)嘗:曾經。從人事:從事於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19)口腹自役:爲了滿足口腹的需要而驅使自己。

(20)悵然: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