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共2篇)

《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共含2篇,由本站的會員“land”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共2篇)

第1篇:《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

《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一、說教材

《植樹的牧羊人》是法國著名作家讓·喬諾的繪本名作,講述了一個孤獨的牧羊人,憑藉自己一雙手,幾十年如一日在貧瘠荒原頑強地種樹,最後將荒原變成綠洲的故事,表現出牧羊人的頑強毅力和無私大愛。單元人文主題爲“人生之舟”,所選課文都是關於人生的,力圖引導學生初步思考人生問題,懂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本課承擔着達成單元目標的重要任務。

二、說學情

隨着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學生的視野也隨之越來越開闊,七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因此,通過自主閱讀初步把握這篇的大意應該是沒有太大難度的。但是,文中牧羊人幾十年如一日在孤獨的困境中堅持種樹的毅力以及這種行爲的意義,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必然存在人生閱歷和文化積累上的限制。此外,對於這樣篇幅較長的作品,如何循序漸進地深入理解人物精神內涵,在學習方法上,還需要教師的適時引導。

三、說目標

新課標要求:課程目標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考慮。三者相互滲透,融爲一體。目標的設計着眼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根據課標理念,結合課文和學情,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會運用圈點勾畫法默讀課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整體內容;(教學重點)

【設計理念:課標中明確提出,國中階段的學生,要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擴大閱讀範圍。本單元教學目標之一即爲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合作闖關,共同探究牧羊人的形象,感知牧羊人的精神內涵。(教學重點)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創設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牧羊人行爲的意義,懂得做一個主動擔當、樂於奉獻的人。(教學難點)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關於教學重點:

爲突出重點,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默讀的方法,指導他們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從荒原前後變化中探尋“奇蹟”發生的原因,由淺入深地感知牧羊人的精神。

關於教學難點:

爲突破難點,我將展示繪本中荒原被改造前後的圖片,讓學生圖文結合,深刻認識牧羊人行爲的意義;通過精讀文本,合作探究,感知牧羊人精神內涵,並通過給牧羊人寫頒獎詞的環節,完成情感體驗上的提升。

四、說學法

根據新課標理念,我主要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課前預習法

課標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自覺預習是其中重要一環。爲此我製作預習學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的自主預習。

2、默讀精讀結合法。

對於本文這樣篇幅較長的,適宜採用默讀的方式來把握大意。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要教會他們默讀的方法,逐步提高他們默讀的速度和效率,爲後面擴大閱讀視野、讀整本書創造有利條件。對於內涵、主旨的理解,則宜以精讀的方式來達成目標,對文本進行細緻解讀,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體驗和感悟。

3、合作闖關法: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倡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爲此,我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合力闖關,人人蔘與,學優生帶動學困生,儘量使每個孩子都能在有趣的學習中感受快樂,獲得進步。

五、說流程

根據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導入環節

多媒體展示繪本《種樹的男人》中荒原前後不同景象的圖片,激趣導入。

導語:一個孤獨的牧羊人,數十年如一日地在荒原上種樹,憑着自己的一雙手,種出了一片森林,創造了令人驚歎的奇蹟。讓我們一起走進讓·喬諾的繪本故事《植樹的牧羊人》,認識這位在作者心裏和上帝一樣偉大的牧羊人。

【設計意圖:用原作中的圖片對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簡潔卻飽含感情地地介紹《植樹的牧羊人》,將學生引入課文情境。】

(二)合力闖關

闖關說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按多媒體顯示的任務卡進行團隊合作闖關。每個小組在每一關根據完成任務的情況獲得不同數量的星星,闖關結束後獲得星星最多的小組爲冠軍小組。

第一關:我快故我行

任務:以較快速度默讀全文,說說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根據默讀,在下面橫線上填寫合適的詞語。)

(誰)在(哪裏)幾十年如一日的(什麼事),把荒漠變爲,讓住在這裏的人過上了的生活。

學法指導:

(1)默讀的時候,不出聲,不動脣,不指讀,不回顧,一氣呵成讀完全文。

(2)不動筆墨不讀書,用筆圈畫出你認爲關鍵的詞語或者句子。

【設計意圖:鍛鍊學生的默讀能力,要求學生以較快速度默讀全文,掌握課文大意。鑑於課文篇幅較長,七年級學生思維能力的侷限,本關任務適當降低了難度,以填空的形式考察學生對課文整體內容的把握。】

第二關:我思故我明

本關分爲三個學習任務。

任務一:文中着重寫了“我”幾次見牧羊人?分別看到了什麼景象?

闖關要求:(1)在文中找出三見牧羊人的時間,據此找到三見牧羊人的相關段落,用自然段序號標示起止。(2)默讀相關段落,找到描寫不同景象的句子,然後小組裏推選三個同學,分別朗讀三次見到的不同景象,最後集體提煉一些關鍵詞來概括,並寫在答題板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並通過精讀課文相關段落,提取信息。這也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之一。】

任務二:牧羊人種樹的過程容易嗎?他經歷了哪些困難?(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悽慘的身世、孤獨的心情、

惡劣的環境、艱難的過程)

任務三:你覺得牧羊人有哪些地方是你最佩服的?

(學生可能說到的要點:孤獨中的平靜堅強、生活中的認真專注、幾十年如一日的執着堅守、面對惡劣環境的頑強毅力、不圖回報的無私大愛)

【羅素曾經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也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文本解讀裏,教師只是逐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根據闖關任務進行自主解讀,層層深入的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重視他們的主動思維和情感體驗,不以老師的分析講解代替他們自己的閱讀理解,在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在探究式學習中達到鍛鍊語文素養的目的。】

第三關:攜手凌絕頂

任務:如果牧羊人被評爲“感動世界的好人”,請小組合作,爲牧羊人寫一段頒獎詞。(多媒體展示我國種樹老人楊善洲的簡介及頒獎詞,教師簡析引導,學生獨立創作後展示成果,教師示範自己寫的頒獎詞。)

【設計意圖:通過爲牧羊人寫頒獎詞,讓學生對其精神內涵產生更深的認識,情感體驗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通過學生的自主創作和教師的示範創作,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課堂小結

一個普通的老人,在幾十年的時光裏,堅持以微薄的力量去改變惡劣的自然環境,這是多麼艱難的過程!憑藉頑強的毅力,他做到了。而更難得的是,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得到什麼,也正因爲這份無私的情懷,才能使他無比專注地朝着自己的美好理想努力,他成功了。造就了森林,健康了自我;美麗了世界,幸福了衆生。我想,我們都不是上帝,沒有神一樣的力量,但是隻要心存美好的願望並長期不懈的去努力,我們同樣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學生經過充分自主的合作探究型學習,基本達到學習目標,教師作爲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最後進行課堂小結,提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識,鞏固對人物精神的理解,將課文內容轉化爲自己的人生感悟。】

(四)佈置作業

課後查找並閱讀我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科學家屠呦呦的資料,寫一段文字談談自己的感想。

【設計意圖:拓展延伸,讓學生由課本走向生活,拓寬他們的思維,讓語文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六、說板書

我將板書整體設計爲一棵樹的形狀,既契合了本文“種樹”的內容,又使人物精神內涵以藝術化的形式集中起來,使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形成整體概念,留下深刻印象。

第2篇:《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

這篇《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原對你有參考作用。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這一單元的課文圍繞“人生之舟”選編了四篇文章,體裁豐富,形式多樣。本文講述了一個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無聞種樹的故事,用自己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將荒蕪之地變成了人們可以安居樂業的田園。讚美他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精神品質和勤勞執着、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單元的教學重點是“人生之舟”,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抓各段的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

2.把握文章脈絡及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摘錄和勾畫,自己讀懂課文,複述課文。

2、領悟並學習傳神的肖像描寫。

情感目標:

學習牧羊人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精神品質和勤勞執着、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課文文本特點,我確立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抓各段的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

3、教學難點:領悟並學習傳神的肖像描寫。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可以讓學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禮,給學生一次特殊的情感體驗。七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難度不大,但如何運用肖像描寫寫人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樣還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希望借這篇美好的文章喚醒孩子們的愛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而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默讀法,合作探究法、教師點撥法。

(二)說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對象所採取的研究態度。”具體而言,就是引導學生在興趣和質疑中學會學習。根據以上依據,我採用的學法有:默讀法、合作探究、談論法,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精讀課文,細節探究

總結課堂,拓展延伸

佈置作業,課後鞏固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導入情節的創設,是興趣激發的一個重點,也是創設學習氛圍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會用富有感染力的話語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具體設計:由《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入課文

(設計意圖:從神話故事說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便於下一步展開教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將重點字音及成語解釋在書上進行勾畫和補充,進一步熟悉課文,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關於作者

讓·喬諾(1895-1970),生於法國普羅旺斯地區馬諾斯克市,法國著名作家、電影編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當過步兵,在經歷慘烈場面後成爲堅定的和平主義者。

讓·喬諾的作品獲獎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銀幕,被認爲是法國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數作品都是以他的家鄉和周邊地區——阿爾卑斯山和普羅旺斯地區爲背景。

2、朗讀課文,把握生字詞。

乾涸()坍塌()

戳()酬勞()

山毛櫸()白樺樹()

薰衣草()廢墟()

(此活動針對學生的課前預習開展,有效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3.整體感知。

快速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

敘寫“我”三次造訪艾力澤·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着選種、種樹的工作,使得荒山變成了綠洲,給當地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勃勃生機。

4、再次默讀課文,勾畫出標誌故事情節發展的語句,通過完成下面表格,體會故事

情節的進展,進一步認識牧羊人的形象。

(此環節通過默讀把握概括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篩選信息和概括能力)

(三)、精讀課文,細節探究

1.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寫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1)看得出,他剛剛刮過鬍子。他的衣服釦子縫得結結實實,補丁的針腳也很細,幾乎看不出來。

(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顆都很飽滿。接着,他按十個一堆把它們分開。他一邊數,一邊又把個兒小的,或者有裂縫的揀了出去。

2、找出文中直接描寫牧羊人的語句,參照示例,以“他是一個的人”的形式說說你對牧羊人的認識。

3、.談談你對牧羊人這一人物的印象。你感覺他有哪些優秀品質是值得學習的?

牧羊人無私奉獻、甘爲人梯、不圖名利、造福人類

4、是什麼精神支撐着老人數十年如一日將荒山變成奶和蜜的田園的?

能夠支撐老人體力和毅力的精神支柱就是他的信念,他認爲:如果山上沒有了樹,就沒有了生命。我們也要從老人一生坎坷的遭遇進行思考,他身邊的兩位親人相繼離開了他,他變成了孤獨一人,他也是想通過種樹,來種植生命,通過“再塑大山的生命”來寄託自己的追思。

(此環節主要讓學生找相關描寫句,體會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的好處,把握關鍵詞語來感知人物形象,體會情感,領會主旨)

(四)總結課堂,拓展延伸

1、主題:本文通過敘寫“我”三次造訪艾力澤·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着選種、種樹的工作,使得荒山變成了綠洲,給當地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勃勃生機。由衷地讚揚了老人的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毅力。

2、討論:當今社會物質越來越豐富,現代機械越來越先進,是不是不需要像牧羊人這樣的精神了?

(此環節設計讓學生在把握主題的同時深入思考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學習牧羊人的精神)

(五)佈置作業,課後鞏固

1、我們所處的社會中也有很多默默的“種樹”的人,他們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種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這樣的人嗎?試爲他寫一段文字,記錄下他的事蹟,並寫出你的評價和感受。

2、蒐集5句關於奉獻精神的名言警句,並寫一寫自己的理解。

(此環節設計拓展思維,培養學生的蒐集信息的能力和讀寫能力)

四、說板書:

板書能幫助學生更清晰、更明瞭地理清課文的層次,概括出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我將設計如下:

植樹的牧羊人

讓喬諾

初遇——荒地——選種,種樹

再見——綠樹成蔭——養蜂、種樹

最後——生機勃勃環境優美——沒有動搖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2篇《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