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小雞之舞》說課稿(共2篇)

第1篇:《小雞之舞》說課稿

《小雞之舞》說課稿(共2篇)

奧爾夫音樂活動《小雞之舞》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奧爾夫音樂活動《小雞之舞》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具有了一定的審美分辨能力,爲了更好地提高他們此種能力,也爲了他們在音樂活動的欣賞方面有所提高,再者就是根據我班幼兒的情況,他們的這方面還有待於加強。所以我選擇了欣賞教學,而欣賞教學對於培養幼兒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僅能使幼兒具有一定的欣賞能力,還能大大地拓展幼兒的想象力與思維。

二、活動目標

根據《新綱要》中指出:以幼兒爲主體,制定相適宜的活動目標,結合音樂活動的特點及自身的思考,我制定了以下的兩大目標:

1、讓幼兒感受音樂的美,在樂曲中體驗角色表演的樂趣。

2、初步嘗試使用樂器配合語詞伴奏。

三、活動準備

由於上學期的教研重點是打擊樂教學,爲了繼續這個教研活動,也爲了更好地開展此節活動,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嘗試樂器操作,我做了以下的準備:響筒,圓舞板,水袖,老鷹、小雞的頭飾若干,伸縮娃娃一個。有了充分的準備,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就豐富多了。

四、重點、難點

此節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通過欣賞樂曲,感受並體驗此首樂曲的情感。之所以把這個作爲重點,是因爲欣賞對於幼兒來說,還是一個有待於加強的過程,還需多多培養。他們雖然能聽完一首曲子,但不一定代表能夠聽懂這首曲子,這是一個需要去體驗、感受的過程。

難點是:要培養幼兒使用樂器配合語詞伴奏,如何引導幼兒在“蟲”這個字眼上準確地拍下節奏。之所以把這個設爲難點,是因爲平時孩子都能夠完整地爲一首曲子伴奏,但要突然轉爲爲某個語詞來伴奏,還是比較困難的,需要一定的聽辨能力和注意力才能完成。

五、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玩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節活動教師除了以親切、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在當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遊戲法、演示法、交流討論法、啓發聯想法、情緒體驗法、奧爾夫教學法等。每種方法它在教學活動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主次之分。其中本節活動最主要的方法是奧爾夫教學法和情緒體驗法。爲什麼呢?因爲次節活動主要是奧爾夫音樂活動,而音樂活動離不開情感的作用,幼兒的情感往往在情境中產生,所以我創設了適宜的“小雞吃蟲”的`情境來進行遊戲,部分孩子扮演蟲子和小雞,個別的來扮演老鷹。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活動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六、說學法

音樂心理學科的研究指出:音樂欣賞應分成四個不同的層次。即從音響感知出發,進入情感體驗與思想階段,最後達到認識領悟音樂的思想、意境等階段,只有把四者緊密結合,彼此影響,相互作用,才能達到一個感性、理性統一的“全方位”欣賞階段。爲此,我創設了一個學習的氛圍,引導幼兒自主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去感受、體驗樂曲,並根據樂曲作出他相應的反應,在“玩中學,學中玩”,儘量營造寬鬆的環境,讓幼兒樂學。

七、教學程序

根據欣賞的一個過程以及每節活動的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幾個環節:

1、以故事導入,發揮想象完整地欣賞一遍樂曲。

這一環節以故事導入,而教師所編的這個故事恰好是與樂曲內容相符的,目的除了是想吸引幼兒的興趣外,還有就是爲了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爲下一環節的展開做準備。

2、再次欣賞樂曲,並討論。

此環節運用了交流討論法,目的是讓幼兒嘗試着來分析樂曲,對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把他的感覺說出來,同時也讓幼兒之間學會了彼此交流自己的想法。

3、配上語詞,分段欣賞音樂。

此環節是活動的重點,如果處理得不好,下面的遊戲就將很難進行下去。在這一環節,必須要讓幼兒感受到哪段音樂是小雞出來了,哪段是老鷹出來了,逐段來欣賞、感受樂曲的情緒。

4、利用樂器,初步爲樂曲配合語詞演奏。

這一環節是此節活動的難點之一,單純地讓幼兒爲樂曲演奏,還不算太難,而要配合語詞來演奏,並且是針對某個字,如果老師在念,那還行。可要是讓他們聽着音樂自個來,還真是困難。但這樣子也很好地培養了孩子的聽辨能力和欣賞能力,也是爲下面“小雞吃蟲”的遊戲做了很好的準備。

5、跟隨音樂進行角色扮演。

此環節是難點之二,爲什麼呢?因爲這一環節的遊戲中孩子要運用到多種感官,又要跑,又要聽,還要敲準拍子,這對於他們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這一環節主要用了遊戲法,目的是給幼兒創設一個寬鬆的音樂氛圍,用遊戲來吸引孩子,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2篇:

設計思路:

《大河之舞》是愛爾蘭著名的大型歌劇,也是風靡全球的踢踏舞經典之作。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我把踢踏舞的節奏作爲主脈貫穿整個課堂。

在整首舞曲中,同樣的旋律在不斷地重複着。但每一次旋律出現的時候,舞蹈演員都會採用不同的踏擊方式,舞步越來越快,節奏變化越來越豐富,這也讓欣賞者的情緒隨之越來越興奮,越來越激動。在整個教學中,我設計了感受節奏──表現節奏──創造節奏──成品展示這一層層遞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舞曲的旋律總在學生的耳邊不斷迴響,同時也達到了記住舞曲主旋律的目的。

本節課, 我力求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真正地喜歡踢踏舞這一藝術形式,爲課後進一步欣賞、探究這部大型的藝術盛宴作好一個入門的引子。

教學目標:

一、感受踢踏舞的熱烈情緒,在欣賞旋律的同時體會節奏變化帶來的快感。

二、能夠積極主動地表現、創造音樂節奏。

教學重點:

一、聽辨舞步的節奏變化。

二、跟隨音樂即興敲擊節奏。

教學準備:

1.蒐集有關踢踏舞的錄像、圖片,並製作成多媒體課件,便於學生直觀地瞭解教學內容。

2.教師課堂樂器選用小提琴,能夠與學生靈活交流。

3.把學生分四個小組圍坐,利於小組成員之間的探究和交流。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

模仿節奏的遊戲。

【設計思路:通過模仿節奏的遊戲,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並將新授的部分節奏作了一個有效的滲透。】

二、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三、聽辨導入

播放踢踏舞錄音,學生猜聲音。

【設計思路:用猜聲音的方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需求。】

四、簡介踢踏舞的發展,出示課題

1.踢踏舞起源於18世紀,是當時的美國黑人在閒暇時做的一種腳下的遊戲。

2.這種遊戲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所喜歡,到了19世紀,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臺。

播放美式踢踏舞視頻,學生談感受。

播放楊麗萍的《雀之靈》,學生觀察並談出兩種舞蹈的區別。

3.目前,踢踏舞已經風靡全球,它影響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舞蹈,但最爲著名的就是愛爾蘭的《大河之舞》。

【設計思路:首先,讓學生知道踢踏舞最初是玩出來的,這使孩子們更樂於接受這種藝術形式,並使他們情緒放鬆,爲後面的即興創編做好鋪墊。其次,通過觀察美式踢踏,並與《雀之靈》相比較,引導學生談出美式踢踏是自由、隨意的風格;踢踏舞非常注重腳下的節奏變化;踢踏舞演員不僅僅是舞蹈的表演者,同時也是舞蹈音樂的演奏者。】

《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愛爾蘭的裏菲河。裏菲河是愛爾蘭民族的母親河,就像我們中華民族的黃河一樣。

【設計思路:介紹裏菲河,通過音樂讓學生了解相關文化。】

五、欣賞《大河之舞》經典片斷

1.感受舞蹈內容

(1) 整體感受

播放《大河之舞》。學生思考並談論這段愛爾蘭踢踏帶來的感受,及與美式踢踏的區別。 (2) 感受旋律

a.老師用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b.學生跟隨琴聲哼唱旋律;

【設計思路:課堂上,學生只要能夠跟隨教師的琴聲把這段旋律用“la”音模唱下來就可以了,不需要演唱樂譜。選用小提琴作爲課堂樂器,是出於兩點考慮:1.這段旋律本身就是絃樂演奏的;2.小提琴很便捷,可以走到學生中間演奏,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c.聽音樂,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現了幾次?(六次)

2.表現踢踏舞的節奏

(1) 旋律在不斷重複着,但每一次音樂的出現,舞蹈演員都採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讓我們產生了不同的感受。

聽辨旋律出現的前四次,舞蹈演員分別踏出了哪些節奏。

設計思路:課件中的圖譜很形象地展示了旋律出現的前四次舞步的變化,通過圖譜可以很直觀地看出,節奏越來越豐富,速度越來越快。】 (2) 按照旋律的節奏用接龍的方式敲擊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現的主旋律。

第五次:每小組敲擊兩個小節,四個小組循環一次;

第六次:每小組敲擊一個小節,四個小組循環兩次。

教師一邊拉小提琴,一邊引導學生敲擊旋律的節奏。

3、即興創造節奏。聽音樂,學生即興敲擊,全班形成多聲部節奏的演奏。

【設計思路:創設平臺讓學生自由、大膽地創編節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

4、成品展示

跟隨《大河之舞》視頻,全班共同表演。 (拍手一跺腳—跳簡單舞步一拍桌子)

【設計思路:拍手一跺腳一跳簡單舞步一拍桌子這一連串越來越激烈的表達方式,使學生體會到觀衆的情緒隨着踢踏節奏的變化,越來越興奮,越來越激動。】

向學生介紹這部大型舞劇還融合了許多其他的藝術元素,如歌劇、音樂、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現代舞的精華,鼓勵學生課後到網上下載完整的視頻進行觀看

六、拓展內容

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學生一邊談感受,一邊隨音樂拍擊節奏。

【設計思路:一段藏族踢踏舞不單單是讓學生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更是讓他們知道有關踢踏舞還有許許多多的知識等待着我們去探究。】

七、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帶給我們的熱情與快樂。

爲學生提供踢踏舞學習網址,使學生在課後可以繼續瀏覽觀看有關踢踏舞的更多的知識和最新的發展動態,有效地將課堂內容延伸至課堂以外。】

學生踏着踢踏舞的節奏走出教室。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