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居家養老服務報告多篇

居家養老服務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加快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調研報告

重陽節是我國第一個法定的老年節,之所以設置這個節日是基於中國已轉入老齡化社會的現實,以及呼籲全社會關注老年人養老等問題。今年重陽節期間,我深入街辦轄區,就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行調研,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街辦在居家養老方面取得的成績

自xx年以來,我街辦積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初步呈現出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1、轄區情況基本摸清。成立了街辦社會事務辦公室,主抓居家養老工作,同時街辦還成立了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有我任組長,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爲成員,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對轄區內老年人的家庭狀況、身體狀況、居住狀況、

2、基礎設施初步建立。去年街辦投入巨資,對破敗的車庫及附屬設施進行改造,建設了xx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面積達xxx平方米。設有男、女休息室,閱覽室,診療,娛樂室,心理諮詢室並配有教爲健全的體育健身器材,居家養老服務站集老年日託、配餐送餐、文體活動、休閒娛樂、康復保健於一體吸引老人從家中走進社區,得到區有關領導的好評,並擬申報市級居家養老示範點。

3、保障水平促步邁進。xx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因天寧路以北舊城改造而拆除,街辦不等不靠,而是想方設法在異地重建上做文章。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請示經區政府xxxx第xx次常務會通過,區發改委在今年重陽節前夕印發了《關於xx區幸福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立項的批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築面積爲xxxx平方米,比原地擴大6倍,現在用地已落實,相信不久的將來,這裏將是我區乃全市居家養老建設的示點。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從調研情況來看,我街辦居家養老服務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社會認知不到位。社會各方對加強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總體認識尚未提高到一定高度,孝老敬老的意識日漸淡化,行政推動和宣傳尚欠力度。調查發現,有些老年人對居家養老服務的概念不甚瞭解,其中有的更對社區開展的居家養老服務內容聞所未聞。老年人“花錢買服務”的生活理念不強,對政府提供的無償服務接受快,對有償、低償服務接受慢,有時還存在質疑心理。一位基層工作人員向我道出苦衷:“我們能做好無償服務,難做好有償、低償服務。”一些人對養老服務工作存在偏見,大多年紀輕和文化程度較高的人不願意從事此項工作,認爲伺候老人的工作髒,收入低,地位不高。有的人員在參加家政培訓後,寧願當孩子保姆,不願從事居家養老服務。

2、人員配備不能完全到位。xx居家養老服務中站的服務人員主要以下崗失業人員、低齡老人爲主,普遍老化,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基本沒有居家養老服務方面的專業技能,服務水平和質量打了折扣。服務人員只能應付一般的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檔次不高,功能不全。居家養老服務中站存在專職管理人員少、工作任務重的窘境。

3、服務質量不能完全到位。xx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因場地、人員等因素制約,設施相對匱乏,活動開展不經常,服務內容單一,接受服務的人羣只有本社區居民,其他幾個社區缺乏服務用房,有的連居委會正常辦公用房都非常緊缺,加上今年各社區都接收了2-3名網格員,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更顯得提襟見肘,這已經成爲社區進一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普遍難題。一些新建小區對幼兒園、會所等均進行了配套,但老年活動場所的建設和規劃大多缺乏。有的即使預留了場地,在小區建成後便改爲他用。政府購買服務的對象僅爲“三無”、80歲以上、重點優撫人員,許多處於邊緣的老人還不能享受此項服務。

4、運作機制不到位。目前,我區設立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只有我街辦一家,別的鎮街都沒有涉足,其他社會力量沒有涉及這個領域,因爲採取的不是市場化運作模式,導致資金投入主體單一、數量不足。xx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僅僅在吃、醫、娛等基本生活方面提供服務,缺乏更高層次的消費項目,老年人很難從市場上買到滿意的服務品種。同時因爲採用的不是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所以很難維持它的長久性。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

據有關部門統計,截止xx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49億,佔總人口的14.3%。目前我國各級養老機構的牀位僅400萬個,近2億老齡人口“搶”400萬張牀位,平均每50個老人才能“攤”到一個牀位。據調查,有90%的老年人在養老方式上首選居家養老模式。在高度發達的美國有95%的老人過着居家養老生活,英國只有佔2%的老人住在養老院裏。居家養老,逐漸替代傳統家庭養老而成爲主流養老方式。在居家養老服務事業上,政府、社會、社區、家庭均應釋放最大的誠意和人情溫暖,要讓老人們生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尊嚴。我覺到在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應該在以下六個方面予以加強。

1、強化宣傳,推進服務意識自覺化。要在擴大宣傳的廣度、增強宣傳的深度上下功夫,儘快形成“政府熱心、部門齊心、羣衆關心”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新格局。一是完善宣傳網絡。居家養老服務的宣傳不僅僅是街辦的獨角戲,要建立健全民政、老齡委等涉老部門單位共同參與配合的宣傳體系,完善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宣傳網絡,做到集中宣傳和經常性宣傳相結合,切實提高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參與率,儘快形成有利於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社會環境。二是塑造先進典型。要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先進鎮街評比活動,大力宣傳各地居家養老服務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在典型選取、典型塑造、典型宣傳上下功夫。每年“五一”表彰大會、各級勞模評選等要增加一批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者的身影,紮實推動城鎮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深入開展。三是創新宣傳手段。我國自漢代以後就有了“舉孝廉”的做法,孝順父母的人經推薦可直接入朝爲官。現階段,要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宣傳,從法律層面啓發人們增強養老、助老的自覺性。要積極引導老年人樹立新的養老消費觀念,擴大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爲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創造條件。在五好家庭和優秀共產黨員的評比中,要把敬老養老助老列爲考覈內容,各級部門務必把好入圍關口。

2、打造隊伍,推進服務人才專業化。造就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隊伍,是居家養老服務成敗的關鍵。一是打造專業化的居家養老護理員隊伍。這支隊伍應具備家政服務、康復服務等專業知識,能滿足老人多方面的服務需求。可以由衛校學生、社區下崗待業人員、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護工等組成,由政府爲他們提供公益性崗位,並適當給予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等補貼。對這支隊伍要定期進行專業培訓,採取持證上崗的辦法,保證爲老服務的質量。二是打造社區專職的管理人員隊伍。通過公開招考、招聘和定向培養,吸收一批學歷較高、年輕優秀的人才充實到居家養老服務的隊伍中來。要逐步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工資標準,建議採用xx年我區招聘鎮敬老院院長、會計的做法,提高其待遇。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願意從事居家養老服務事業。三是打造社區志願者隊伍。對社區黨員,可將其納入黨員志願者活動,作爲社區黨員必須完成的活動內容並列入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轉正的“必修課“。對在校學生,可採取將爲居家養老服務納入學生社會實踐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明確規定一定的時間量。對社區低齡老人,可採用“時間銀行”的辦法,進行“勞務儲蓄”,通過對社區高齡和困難老人服務以換取將來別人爲自己的服務。

3、細化政策,推進服務支撐長期化。一是保證建設用地。根據老年人口數量,在城市建設規劃中,要予以優先規劃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點,預留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面積。新建小區應將居家養老服務用房統一納入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內容。鼓勵通過整合、置換或轉變用途等方式,將閒置的企業、學校、小旅館、小招待所等設施資源改造用於居家養老服務。二是實行收費優惠。政府主辦和特許經營的供水、供電、供氣、通信、有線(數字)電視等經營單位,對居家養老服務站一律按居民收費標準執行,電話、網絡、電視安裝實行半價優惠。公辦居家養老服務站的收費標準要按補償成本原則確定,報同級發改、財政、民政部門覈准。三是適當減免稅費。對新設立的以居家養老服務爲主要內容的社會服務結構,應參照發展現代服務業、社會福利事業、老齡事業和就業再就業等有關稅費扶持政策執行。要按規定減免徵收福利性、非營利性城鎮居家養老服務站的營業稅,符合條件的免徵企業所得稅。要通過稅收優惠,發展龍頭服務企業,促進開展連鎖經營,提高居家養老服務產業化水平。

4、加大投入,推進服務資金多元化。應以財政投入爲主,輔以社會資助和民間資本投入,加大對城鎮居家養老服務建設的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一是增加財力投入。各級政府要根據經濟發展和老年人口增長的實際情況,安排適當的老齡工作經費,並將其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證。要明確將財政收入增長的一定比例,用於持續加大城鎮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投入。二是推動社會共建。建議通過發展民間資本,吸引各商家加盟等辦法,鼓勵社會各類資本多形式、多渠道地參與城鎮居家養老服務,不斷滿足老人多層次的服務需求。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則,通過建立准入制度、項目管理制度,以“購買服務”、“合同外包”、“委託”等多種形式進行鼓勵和支持。加強同國內知名城鎮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聯盟,投資設施、提供的獎項可以冠名,充分利用其資源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對社會組織興辦或者運營的,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政府補貼等多種方式予以支持。三是挖掘慈善資源。積極宣傳《公益事業捐贈法》,制定具體、可操作的實施性意見,鼓勵和發動有能力的團體和個人居家養老服務進行捐資。每年都要從福利彩票公益金、體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於發展居家養老服務。

5、整合資源,推進服務平臺一體化。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方協同”的工作思路,致力使街辦、社區單位以及個人等爲老服務資源在社區各盡其能、優勢互補、合理配置。一是優化政府敬老資源。要建立完善的街道、社區運作平臺和支持系統,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儘快整合基層民政、勞動、衛生以及教育、體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對社區老人實行免費開放,最大程度地發揮現有設施的功效。二是整合社會服務資源。要完善部門結對幫扶制度,鼓勵轄區內的學校、醫院、企事業單位結對共建,提供適當的資金、場地、設施等,並定期開展法律諮詢和援助、保健知識講座、健康體檢等活動。積極挖掘社區爲老服務資源,開展項目化簽約承諾制服務,向資質高、信譽好的社會服務機構購買老人日常必需的送餐、理髮、洗浴等服務,拓寬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面。構建信息服務平臺,將簽約單位的各類服務信息在平臺上公開,架設起社區老人與服務單位的需求對接平臺,爲社區老人提供適需服務。

【第2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調研報告

構築文化養老的魅力社區

——崇安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調研報告

一、引言

我國已進入老年化社會,隨着老齡人口的加劇和大量“四二一”(一對小夫妻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現,傳統養老方式已不適應現代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加之,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使退休人員由過去的“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已是大所趨,未來城市社區將承擔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養老服務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條更加適合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新路,是擺在社區面前的現實而迫切的任務,帶着這個問題,筆者將對無錫市崇安區崇安寺社區的有關實踐探索做以總結和闡述。

二、崇安寺社區老年人口現狀

崇安寺社區現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區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歲-69歲的老人有779人,70歲-79歲老人有452人,80歲-89歲老人有206人,90歲-99歲老人有32人,100歲老人1人,老人人數佔社區總人數的26.79%,空巢老人有52人,約佔老年總人口的3.54%。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條件的極大改善以及人們擇業觀念改變和人口流動等因素的影響,今後,高齡老人和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家庭和社會的養老負擔將越來越重。

三、目前社區老年人居住、養老和居家服務情況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與配偶)和兒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與配偶)單獨居住,兒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與配偶)單獨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與配偶)單獨居住,無子女。五是老人(或與配偶)與成年或未成年的孫子孫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養老機構的三無老人。

(二)生活來源。老年人生活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退休金,養老保險金,個人賬戶積累,子女供養,政府供養,自己掙錢養活自己,在以上幾種情況中,靠子女接濟和吃養老保險金生活的老人數量最寵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隨着老年人年齡的增加,生理機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獨感已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們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幫助才能生活。根據調查瞭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養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難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理機能的衰退影響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隨着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衰退,開始出現頭腦不清晰、記憶力減退、視力模糊、聽力有障礙、手抖、腿腳不方便、咀嚼困難以及其他健康問題。這種機能衰退問題,已經深深影響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行動,且有相當比例的老人存在兩種以上的症狀,這損害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將導致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高齡老人中這種現象更加普遍。

(二)各種老年人日常生活輔助設備缺乏。各種老年機能問題的發生在不同程度上妨礙了老年人的活動能力,許多老年人不得不借助各種輔助設備,維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老年人羣中普遍存在對提高視力、助行類、聽力輔助、居室無障礙設施等各種輔助設備需求。在調查中瞭解,聽力有問題和行走不便的高齡老人人數是最高的,所以在居家養老服務中提供提高視力和助行類設施將成爲首要考慮的對象。但由於目前市場上有關老年人生活輔助設備相當奇缺,給老年人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三)多數老年人經濟能力有限,無法進行有償服務。在調查中瞭解,多數生活在社區的老年人都沒有固定的收入,生活來源主要靠子女接濟,而子女本身並不富裕,給老年人的生活費相當的少,只夠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所以用在健康、醫療等上的開支很少,對社區提供的有償服務根本不敢接受。

(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難。在對老年人的居家養老需求調查中,就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來講,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難是進食、燒菜做飯、打掃衛生、買菜購物、洗衣洗被、洗澡、起牀、穿衣服、上廁所、外出活動共十項內容。在十項具體日常活動內容中,燒菜做飯、打掃衛生、外出活動、買菜購物和洗衣洗被成爲主要的困難。

五、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我們在調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生活照料、醫療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務上面的要求是最多的。在以上三項需求中醫療健康排在第一位,老人對精神文化服務的需求相對較低。

(一)老年人對社區日常照料服務需求。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在居家養老服務中,日常生活照料主要還是子女。但由於老年父母對子女照料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帶來的照料成本很大。這讓子女和老人都很爲難,相反,對由社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需求更加強烈,如果有其他合適的照料人選,情況就會得到大改善。在調查中老年人希望社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有:小時工上門服務、社區日間照料室日託、上門做飯、日常登門巡視、代理購物、協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腳、理髮、家庭修理、修電器、送貨上門、郵寄等。

(二)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爲老年人就醫的首要選擇。上門服務或者居家護理是老年人接受衛生健康服務的另外一種方式。在走訪中得知絕大部分的老年人願意接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門服務或者居家護理。老年人中慢性病較爲普遍,大多數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將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爲陪同看病、家庭病牀、專業護理、找辦取藥、急救、康復、健康講座和指導等內容。在老年人報告的最主要的健康服務需求中,對健康講座和陪同看病服務的需求最高,其次爲專業健康護理和急救服務。絕大多數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對社區健康服務的需求,而且超過一半的老人有多種需求。所以發展社區健康服務有廣闊的前景。

(三)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服務是老年人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要求的重要內容。有超過半數的老年人存在各種內容的社區精神文化服務需求包括:文體娛樂、表演展示、繪畫、法律諮詢、心理諮詢、讀書讀報等。由此可以推斷,絕大多數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社區精神文化服務需求。

六、加強管理力度,組建爲老服務隊伍

做好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關鍵要抓好爲老服務隊伍建設。我們主要抓好三支隊伍建設。一是抓好居家養老服務管理者隊伍。二是抓好專業隊伍建設。三是抓好志願者隊伍建設。

七、今後工作打算

做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整合社區資源,加強爲老服務隊伍建設,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目的。

1、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開展已快半年,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意識不強,自願來社區參加活動的老年人少,要求上門服務的老年人更少。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對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進行宣傳報道,營造社會敬老、社區助老、家庭養老的良好風氣。

2、充分整合社區資源。由於服務場地有限,轄區老年人口多,老年人的活動場所受限。我社區要充分利用轄區人力、物力、財力,整合社區資源與駐轄區單位等簽訂爲老服務協議,免費爲老年人提供服務。

3、加強爲老服務隊伍建設。加強社會化居家養老管理人員與服務人員的培養,建設專業化的工作隊伍。進一步加強與勞動保障部門協作,對現有的管理與服務人員進行有計劃的培訓。其次是大力發展志願者隊伍。努力造就一支由黨員、幹部、學生等組成的專、兼職人員和志願者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提高爲老服務水平。並開展“服務明星”的評選活動,激發爲老服務人員的工作熱情、增強服務意識,使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也可得到進一步提升。

4、全面開展上門服務。託老站日託、周託服務場地有限,居家養老服務活動的關鍵是做好上門服務。採取靈活的服務方式,上門服務人員要隨喊隨到。服務要能滿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掃、購買、護理、康復、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陪同遊覽、購物,陪同讀書、看報、看電視,甚至是陪同聊天

八、結語

居家養老是一項貼民心、暖人心的夕陽工程,是老齡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xx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推進民生爲重點的社會建設,這對居家養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點,我們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養老爲老服務工作作爲街道的民生工作來抓,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探索創新居家養老的新模式,滿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第3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調查報告

居家養老服務的對象是三無老人等。本文將介紹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調查報告。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調查報告(1)

隨着我國老齡化情況的日趨嚴重,養老工作已經成爲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採取更好、更便捷的養老方式,是各級政府,特別是社區必須面對的課題。而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在目前的條件下,較符合國情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xx市xx區長慶街道新華坊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城市居住區,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達到了20%以上,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和街道的指導下,我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並形成了以志願服務爲特色的醫療保健養老服務。爲了進一步追蹤瞭解近期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現狀,特別是老年居民的需求,新華坊社區開展了一次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問卷調查,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樣本分佈和調查方法

根據區民政局及街道民政科對於此次入戶調查工作的相關要求,本次問卷調查包含了新華坊多層老小區及周邊青龍苑、幸福人家、金鹿雅園、健康公寓、萬盛花苑、新華坊高層6個封閉式小區,主要以60歲及以上居民作爲調查對象。本次調查採用上門訪問、當場填報的方式,實際有效調查448位老年居民。

1、調查對象的年齡分佈集中在60-80歲

在448位老年人中,調查對象的年齡多數介於60-80歲,是未來社區居家養老的潛在需求者。具體來看,年齡在60-69歲的老年人佔41.8%,70-79歲的老年人佔33.5%, 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對較少,僅佔24.7%。從性別比例來看,男性被調查者所佔比重爲46.4%,女性被調查者佔53.6%,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2、調查對象未與子女同住現象比較普遍

在448位被調查的老年人中,99.5%的老年人擁有一個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個子女的佔34.6%,兩個及以上子女的佔64.9%,無子女的情況較少,僅爲0.5%。但是調查顯示,老年人由於多種原因未與子女同住現象比較普遍,如64.3%的調查對象表示未與子女同住,僅有35.7%的調查對象與子女同住。從調查對象的身體情況來看,健康狀況良好,68.7%的調查對象生活能夠自理,28.4%的調查對象表示生活部分可以自理,僅有2.9%的調查對象生活不能自理。

3、調查對象對社會組織提供養老服務所需費用的心理承受能力較低

調查顯示,因退休工人待遇逐年提高,調查對象月收入高於2000元的老年人比重最高,達到92.4%,低於1000元的僅佔0.7%,大部分人以退休工資或養老金作爲主要經濟來源。雖然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是老年人對社會組織提供養老服務所需費用的心理承受能力卻比較低,有54.7%的調查對象表示暫不需要此類服務,在剩下的對象中,有49.3%的人只願意接受每月不超過100元的費用支出。

二、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偏好情況

調查顯示,在目前的各類養老模式中,大多數調查對象傾向於選擇家庭養老。除了有27.2%的調查對象表示暫時未考慮過將來養老方式,剩下的300多位調查對象當中, 48.8%的調查對象選擇與子女同住進行養老,29.7%的調查對象選擇與子女分開住自己養老,兩類家庭養老的比重合計達到78.5%,接近八成。其次,也有19.9%的調查對象選擇了機構養老。對於進行機構養老願意承擔的費用額度,調查顯示,只有12.9%的人能夠接受每月2000元以上的養老機構,大部分人都只能接受2000元以下的非私人養老機構進行養老。

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情況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深入瞭解社區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實際需求,是我們此次調查的最終目的。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對於社區居家養老的預期較高,希望能夠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務項目。具體分類來看,選擇維修服務及家政服務的調查對象最多,分別達到156人次和154人次;其次是要求提供上門檢查身體、量血壓等的健康服務,有98人次;而選擇日常照料和醫療服務的也達到了70人次和58人次;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希望提供聊天、健身、娛樂等精神文化服務內容的調查對象也越來越多,共有39人次,另外還有一些調查對象希望能夠提供法律援助服務,選擇這一項的也有16人次。

四、社區目前的對策

新華坊社區在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了以下方法:

1、建立了爲老服務工作機制。包括定期上門走訪、建立老年人信息檔案、助老愛老等制度;

2、銀髮醫療隊志願服務。我們每月2次,爲老年人免費進行量血壓、理療、按摩等保健服務。該活動已經開展了十年,爲2萬多人次的老年人提供了服務,建立了900多人的健康檔案;

3、開展了律師進樓道活動。爲社區的老年人提供有關法律方面的服務;

4、籌建了老年食堂,解決了部分老年居民的就餐問題;

5、定期開展修理、修補等活動,方便老年居民的需要。

五、結論

綜合上述分析來看,近年來,隨着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養老問題日漸成爲中國社會的一大難題。在衆多的養老模式當中,居家養老是最爲普遍也是最爲老年人所接收的養老方式。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蓋面、知曉率、滿意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服務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服務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今後結合實際情況,大力加強敬老愛老的系統教育,不斷完善服務內容、強化培育專業隊伍、提高服務質量、健全養老保障機制,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將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穩步推向深入,實現居家老人經濟、安心、舒心的享受晚年生活。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調查報告(2)

區作爲xx市的中心城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起步比較早,成效顯著,不僅榮獲全國唯一的居家養老示範區稱號,也獲得了第四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優勝獎。爲了進一步追蹤瞭解xx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及需求情況,區社會經濟調查中心於20_____年8月開展了xx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問卷調查,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樣本的分佈和調查方法

根據xx區社區總數及分佈情況,本次問卷調查共抽取了有代表性的9個社區,被抽中社區內的50歲及以上居民作爲調查對象。本次調查採用上門訪問、當場填報的方式,實際有效調查300位老年居民。

1、調查樣本均衡分佈於9個典型社區

從轄區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社區規模及老年人分佈狀況,本次問卷調查遵循科學的抽樣原則,主要選取了天一家園社區、馬園社區、新高社區、平橋社區、芝紅社區、秀水社區、徐家漕社區、汪弄社區、北郊社區等9個社區。爲了確保調查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汪弄社區、天一家園社區和徐家漕社區分別調查40位老年人,其餘6個社區分別調查30位老年人。

2、調查對象的年齡分佈集中在50-70歲

在300位老年人中,調查對象的年齡多數介於50-70歲,是未來社區居家養老的潛在需求者。具體來看,年齡在50-59歲的老年人佔30.3%,60-69歲的老年人佔33.3%,70-79歲的老年人佔21.0%,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對較少,僅佔15.4%。從性別比例來看,男性被調查者所佔比重爲33.7%,女性被調查者佔66.3%,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3、調查對象未與子女同住現象比較普遍

在300位被調查的老年人中,98%的老年人擁有一個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個子女的佔42.3%,兩個及以上子女的佔55.7%,無子女的情況較少,僅爲2.0%。但是調查顯示,老年人由於多種原因未與子女同住現象比較普遍,如64.0%的調查對象表示未與子女同住,僅有36.0%的調查對象與子女同住。從調查對象的身體情況來看,健康狀況良好,82.3%的調查對象生活能夠自理,僅有2.7%的調查對象生活不能自理。

4、調查對象對養老費用的心理承受能力較高

調查顯示,城區居民收入水平較高,人均月收入高於2000元的老年人比重達到31.0%,在1000-2000元之間的比重最高,達到58.7%,低於1000元的僅佔10.3%,而且80.3%的人以退休工資或養老金作爲主要經濟來源。由於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對養老費用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對較高,分別有21.7%、53.0%的調查對象認爲可以接受每月2000元以上和1000-2000元的養老費用,僅有8.6%的調查對象只能承受每月不超過500元的養老費用。

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情況

爲了進一步掌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及覆蓋程度,我們特別設置了關於知曉度及滿意度的相關問題。調查顯示,xx區社區居家養老的發展潛力巨大,但知曉度和滿意度均有待進一步提高。

1、六成以上調查對象偏好於家庭養老

調查顯示,在目前的各類養老模式中,大多數調查對象傾向於選擇家庭養老。其中,46.0%的調查對象選擇由子女負責的家庭養老,18.7%的調查對象選擇社區居家養老,兩類家庭養老的比重合計達到64.7%,超過六成。其次,機構養老模式比較受歡迎,分別有13.7%和10.0%的調查對象傾向於福利院或者老年公寓。相比之下,衆多調查對象不願意選擇聘請保姆或投親靠友的養老模式,選擇這兩類模式的調查對象分別僅爲2.3%和0.7%。

2、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知曉度不高

雖然xx區社區居家養老模式較好,但這次調查顯示知曉度仍然不高,僅有半數以上的調查對象瞭解社區居家養老這一養老模式,知曉度較低。具體來看,2.7%的調查對象表示很清楚社區居家養老模式,19.0%的調查對象表示知道,28.7%的調查對象表示瞭解一點,三者合計比重達到50.4%,超過五成;仍然有49.6%的調查對象表示不瞭解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3、享受過社區居家養老的調查對象滿意度較高

調查顯示,享受過社區居家養老的調查對象對這一養老模式比較滿意,僅有8.7%的調查對象選擇不滿意。具體分類來看,有10.9%的調查對象持很滿意的態度,31.5%的調查對象表示比較滿意,兩者合計比重達到42.4%,超過四成。但是由於多重原因的影響,仍然有48.9%享受過社區居家養老的調查對象對這一養老印象不深、滿意度不高,選擇了一般的選項。

4、社區提供的養老服務形式缺乏多樣性

調查顯示,社區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形式較爲單一,缺乏多元化、綜合性的服務。具體來看,選擇所在社區僅提供一項服務的比重爲58.4%,提供兩項服務的爲29.2%,提供三項及以上服務的僅爲11.9%。從服務形式來看,主要集中在層次較低的服務上,分別有35.8%、28.4%、28.0%、27.2%的調查對象表示社區提供了健身保健、鐘點工、休閒娛樂和日漸照料服務,僅有11.5%的調查對象認爲社區提供了知識講座服務。

5、老年活動中心成爲社區精神文化服務的主要載體

目前,社區越來越重視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精神文化生活服務成爲社區老年服務的重要內容。調查顯示,79.3%的調查對象表示所在社區以各種形式提供過這一服務。其中,61.3%的調查對象表示老年活動中心是所在社區提供精神文化生活服務的主要平臺,另外分別有27.3%、13.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文藝活動、興趣班、培訓班等形式。

三、居民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意願情況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區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這也意味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將日益增多。爲了準確瞭解實際需求,我們對300位老年人進行了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意願調查分析。

1、近四成調查對象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選擇社區居家養老的意願程度一般。其中,39.3%的調查對象表示十分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而26.7%的調查對象不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此外,34.0%的調查對象表示未考慮是否採用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主要原因是這部分調查對象的年齡普遍不高。

2、地理優勢成爲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在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調查對象中,地理因素成爲影響他們選擇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老年人普遍希望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中,分別有59.3%、44.1%的調查對象認爲選擇社區居家養老就可以不離開熟悉環境以及作爲家人照顧不到的地方的補充。另外,分別有31.4%和28.8%的調查對象認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服務多元化和費用較低是他們選擇這一養老模式的重要因素。

3、服務內容不全成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短板

調查顯示,不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重要原因是這一模式的服務內容不全,服務水平不高,形式不夠多樣性,無法滿足不同調查對象的各類需求。在不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的調查對象中,選擇無法滿足需求佔83.8%,超過八成;選擇所在社區無此服務的比重佔43.8%,選擇服務質量不好的佔32.5%,選擇經濟負擔不了的佔22.5%。

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情況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深入瞭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實際需求,有助於我們彌補當前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1、醫療保健、家政服務成爲需求最大的項目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對於社區居家養老的預期較高,希望能夠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務項目。具體分類來看,選擇醫療保健及家政服務的調查對象最多,均超過了四成,分別達到52.3%和45.7%;其次是要求提供方便營養的餐飲服務,所佔比重爲31.3%。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希望提供聊天、健身、娛樂等精神文化服務內容的調查對象越來越多,所佔比重分別達到26.3%、25.3%和24.7%。

2、居家養老服務人員需要具備多面手特質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對於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技能要求較爲苛刻。其中,分別有56.0%和47.3%的調查對象認爲服務人員應具備醫療保健指導及家政服務等各項技能。而且老年人需求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物質層面,有40.3%的調查對象希望服務人員具備聊天解悶、心理輔導等心理護理的技能。此外,18.7%的調查對象希望服務人員能夠幫助老年人進行日常生活理財。

3、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期待高質量的發展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認爲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偏低,希望今後不斷完善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斷前進。具體來看,53.0%的調查對象希望社區能夠完善服務項目來滿足調查對象的各類需求;其次41.0%、38.3%的調查對象希望能夠健全服務設施、提高服務人員素質,分別從硬件、軟件兩方面對社區居家養老提出了殷切希望。此外,24.3%的調查對象認爲社區可以通過增加服務活動的頻率來提高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水平。

綜合上述分析來看,近年來xx區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勢頭良好,養老服務的體系不斷完善、內容不斷增多、水平不斷提高,這一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歡迎。但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xx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蓋面、知曉度、滿意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服務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服務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今後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服務內容、強化培育專業隊伍、提高服務質量、健全養老保障機制,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