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精品多篇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精品多篇

部編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課件 篇一

《丁香結》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重點理解“幽雅、渾濁、笨拙、參差、愁怨”等詞語。

2、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丁香的特點。

3、聯繫自身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感悟丁香結的象徵意義和作者由丁香結生髮的有關人生的感悟。

4、品味、積累文章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學習多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品讀優美的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由丁香結生髮的有關人生的感悟。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聯想,進而闡述自己獨特感受的寫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綴、幽、雅”等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宅院、幽雅、伏案”等詞語。

2、初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劃分層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丁香的特點。

教學難點

1、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理清文章的層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花草樹木及其象徵意義的圖片,學生仔細觀看,交流感受,進入本課的學習。

#教案# 導語:同學們,看到這些圖片,你是否會浮想聯翩?古往今來的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徵高潔,牡丹代表富貴,菊花寓意堅貞等。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丁香結》,去文中看一看作者又賦予了丁香結怎樣的象徵意義。

2、出示課題,理解課題。(板書:丁香結)

明確:“丁香結”表面指丁香的花蕾,實際指人生中的很多問題。以此爲題,寓意深刻,易引起學生探究文本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簡單介紹作者及相關寫作背景。

宗璞當代女作家,原名馮鍾璞。1928年生於北京,哲學家馮友蘭之女。她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髓,學養深厚,氣韻獨特。她的小說刻意求新,語言明麗而含蓄,流暢而有餘韻;她的散文情深意長,雋永如水。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紅豆》,長篇小說《野葫蘆引》,散文《紫藤蘿瀑布》等。

2、學生自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3、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1)出示字詞,指名認讀,注意變色的字。教師糾正字音,學生識記生字和詞語。

宅院 綴滿 幽雅 斷斷續續 伏案 渾濁 笨拙 眼簾

參差 單薄 照耀 文思 夢想 迷濛 印象 模糊 恍然

愁怨 順心平淡

◆需注意的字音:

“綴”和“拙”是翹舌音;“薄”是多音字,在本課中讀作bó;“恍”是後鼻音,注意不要讀錯。

◆需注意的字形:

“雅”右邊是“隹”,不要寫成“住”或“佳”;“薄”是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左右結構。

(2)理解詞義。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交流不理解的詞語。若是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預設: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因爲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識記生字、理解詞義的方法,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個人自學和小組討論來完成對生字、新詞的學習。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層次。

(1)給課文標上段序,小組合作,給課文劃分層次,交流爲什麼這樣劃分,歸納出每一層主要寫了什麼。

(2)瞭解本文的內容主要分爲兩大主體,即描繪丁香的特點及闡述作者的獨特感悟。

預設:採用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文章劃分爲不同的層次。只要有理有據,教師都應予以肯定和鼓勵。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別從生長環境、開放姿態、花的氣味、花的形貌、花的顏色等方面描寫了丁香。(主體寫丁香花。)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別從古詩中的丁香結、作者提出的疑問、作者的感悟三個方面描寫了丁香結。最後以一個反問句作爲總結,點明中心,告訴了讀者要以豁達的胸懷面對人生中的“結”。(主體寫作者由丁香結生髮的感悟。)

2、指名朗讀第1—3自然段,初步感知丁香花的特點。

(1)提出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再全班交流。

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哪些地方的丁香,它們有什麼特點?找出你喜歡的描寫丁香花的句子。

交流預設:

生1: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城裏街旁、宅院裏的丁香;第二自然段描寫了城外校園裏的丁香;第三自然段描寫了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

生2:我知道作者從視覺、觸覺、嗅覺等角度具體描寫了丁香花的色彩、形貌、姿態和氣味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如結合“雪白”“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詞可以分析出來。

生3:我知道作者賦予了丁香花靈動幽雅、純潔無瑕、可愛芬芳的特點。

(2)教師指導朗讀。

過渡:誰說草木無情?它們也各有自己的品性與精神,宗璞筆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從多角度展現了丁香的形象,豐富了丁香的內涵,不禁讓我們喜歡上了這一簇簇的可愛的丁香花。這是一篇清新雅緻的散文,你喜歡作者筆下的丁香嗎?讓我們再次讀一讀這三個自然段。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留下懸念。

過渡: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生字新詞,朗讀了課文,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劃分了文章的層次。學完這節課,大家是不是也喜歡上了作者筆下的丁香?那麼,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丁香花的?作者又從丁香結中生髮了怎樣獨特的感悟?下節課,我們將繼續探究。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主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高。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丁香的特點。

2、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聯想,進而闡述自己獨特感受的寫法。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獨特思考,學會豁達、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1、感受丁香的特點,學習多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

2、聯繫自身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感悟丁香結的象徵意義和作者由丁香結生髮的有關人生的感悟。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預設: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到本文主要講了兩部分內容。其中前一部分主要寫的是“賞丁香花”,作者分別寫了城裏、城外校園裏和斗室外三個地方的丁香,從視覺、觸覺、嗅覺的角度描寫了丁香花的色彩、形貌、姿態和氣味,讓讀者對丁香有了較全面的瞭解,從中能感受到作者對丁香的喜愛之情。後半部分主要寫“悟丁香結”,作者從有關丁香結的古詩開始,寫到了微雨中格外嫵媚的丁香,並引發了爲什麼叫“丁香結”的思考,進而聯想到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採用整合文章各部分大意的方法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待學生思考後指名發言,被指名的學生說完後,如果沒有說完整或說得不太準確,其他學生可補充。通過自主思考、互相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

(本文的作者從色彩、形貌、氣味、姿態等方面描寫了丁香,賦予丁香靈動優雅、純潔無瑕、可愛芬芳的品格,闡述了作者由丁香結生髮的以豁達的胸懷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問題的感悟。)

2、教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宗璞初步領略了美麗的丁香,丁香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刻在我們的心裏。你最喜歡哪裏的丁香?想不想把你喜歡的句段讀給大家聽?(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段。)作者筆下的丁香美得脫俗,美得優雅。那麼作者是怎樣將丁香的美表現出來的?又是怎樣聯想到丁香結並生髮感悟的?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圈畫重點內容和難以理解的語句。

2、品讀課文,欣賞有關丁香的畫面,感受丁香的特點。(重點句課件出示。)

(1)學生再次快速默讀課文,概括描寫丁香的幾幅畫面,用小標題的形式列出來。

(2)小組交流,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結果。

(有這樣幾幅畫面:城裏丁香圖、城外校園裏的丁香圖、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圖、雨中丁香圖。)(學生也可有其他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3)師生共同欣賞這四幅畫面,感受丁香的特點,體悟作者賦予丁香的品格。

畫面一:城裏的丁香

(課件出示相關語句)有的宅院裏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着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預設:教師先引導學生大聲朗讀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然後教師出示丁香花開滿枝頭的圖片,讓學生對比自己想象的畫面來感受丁香花綴滿枝頭的姿態;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思考運用修辭手法的作用。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和擬人兩種修辭手法。比喻——把枝頭的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寫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點。擬人——“探出”和“窺着”都是人的神態和動作,作者將丁香花人格化,生動地刻畫出伸出宅院外牆的半樹丁香花嬌俏靈動、惹人憐愛的情態。)

畫面二:城外校園裏的丁香

(課件出示相關語句)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這句話中,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丁香花的?突出表現了丁香花的什麼特點?)

預設:教師先讓學生自主朗讀句子,進入文本描繪的意境中去感受月光下丁香花的美好姿態,使學生情在其中,實現與文本的充分對話;然後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交流示例:

生1:“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是從視覺的角度來寫丁香花的。作者將丁香花置於迷濛的月色之下,營造出一種幽靜、典雅的氛圍,使畫面非常具有詩意的美感。白色的丁香花和紫色的丁香花相互映照,各自顯出不同的風采,一個瀟灑如俊俏的美男子,一個朦朧如害羞的美少女。突出表現了丁香花嬌俏靈動的特點。

生2:“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是從嗅覺的角度來寫丁香花的。“淡淡的”“幽雅的”表明丁香花的芳香並不濃郁,給人清新淡雅的感覺。丁香花的香味不同於桂花的濃郁四溢、沁人心脾,也有別於蘭花的暗香浮動、回味無窮,丁香花獨特的甜香令作者即使在月夜下也能聞香識花。突出表現了丁香花可愛芬芳的特點。

畫面三:斗室外三棵白丁香

(課件出示相關語句)每到春來,伏案時擡頭便看見檐前積雪。

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後才見那兩扇紅窗。(這兩句話中的“積雪”和“瑩白”在文中具體指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積雪”和“瑩白”在文中指的是丁香花。作者用“積雪”和“瑩白”來代替丁香花,一方面避免反覆提到“丁香花”帶來的重複累贅之感,使行文富於變化。另一方面從修辭的角度來看,“積雪”是借喻(使用喻體來代替本體),“瑩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的特徵來替代事物本身),巧用這兩種修辭手法能夠鮮明直觀地突出丁香花的特點:“積雪”不僅言其白,而且言其多而純淨、輕柔;“瑩白”不僅言其白,而且言其光潔,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課件出示相關語句)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夢想。(“照耀”一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照耀”既寫出了丁香花白得如雪如月,似有光輝暈出;又寫出了丁香花與作者的聯繫之深,將丁香花對作者心靈的鼓舞與慰藉以及作者對丁香花的依賴巧妙地表現出來。窗前的丁香見證了作者的寫作生活,讓她的文思和夢想更加煥發光彩,“照耀”一詞將這種相依相伴的知音之情表達得巧妙脫俗。

畫面四:雨中丁香

(課件出示相關語句)在細雨迷濛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雨中的丁香有什麼特點?作者爲什麼說“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預設:教師先引導學生重點分析“格外嫵媚”一詞,這個詞概括了雨中丁香的特點;接着結合“如同”一詞明確作者在這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然後出示一幅“印象派”的畫作,引導學生欣賞畫作,感受畫面風格;再引導學生認識到作者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表現出雨中的丁香色彩彷彿流動一般,紫色與白色自然交融,給人極美的感受;最後讓學生明白:正是因爲雨中的丁香如此嫵媚、如此迷人,才讓作者不禁發出“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的感嘆。

(雨中的丁香朦朧嫵媚,線條模糊,顏色交融柔和,猶如一幅色彩邊緣模糊、柔和婉約的畫作。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十分動人,不禁讓作者贊同古人將丁香和微雨聯繫在一起的寫法。)

(4)師生用簡潔的語言梳理四幅畫面的描寫角度,總結寫出了丁香花怎樣的特點。

預設:結合剛剛欣賞的四幅畫來說,如作者從顏色、形貌、氣味、姿態(或視覺、嗅覺、觸覺)等角度寫出了丁香花純潔無瑕、可愛芬芳、嬌俏靈動、鮮潤嫵媚的特點。另外,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作者所描繪的並不是散亂的幾幅圖畫,而是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組合在一起的。

3、再識“丁香結”,感悟情感。

研讀課文第4—6自然段,教師出示閱讀提示,引導學生思考、交流。

①從課文引用的兩句古詩中你體會到古人在丁香結中寄託了怎樣的情感?作者在文中引用這兩句詩有什麼作用?

②什麼是丁香結?爲什麼稱爲丁香結?丁香結有什麼象徵意義?

③作者由丁香結生髮了怎樣的人生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的?

問題一預設:教師先引導學生理解詩句“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的意思,感悟詩句表達的情感,然後總結得出結論:丁香結在古人眼中就是惆悵的代表、愁思的象徵。在此基礎上,結合第4、5兩段的內容進行分析:作者引用古詩從另一個角度展示了丁香結的形象,豐富了丁香結的內涵,印證了在古詩文中丁香結的形象的確與“愁”分不開;同時也爲後文作者一反古人寄託在丁香結中的情感,以開闊的胸襟開拓丁香結的象徵意義做鋪墊。

問題二預設:教師先指名學生朗讀“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這段話;再課件出示丁香花蕾的圖片和中式衣襟上的盤花扣的圖片,引導學生明確丁香結的本義和象徵意義;最後具體分析稱爲丁香結的原因。

(丁香結的本義: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愁怨。稱爲丁香結的原因:直接原因——丁香花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情感原因——丁香負擔着解不開的愁怨。)

問題三預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文中直接闡述作者的感悟的句子是:“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麼?”然後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的理解。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允許有獨到的見解。學生自主發言示例:

生1:生命中總是充斥着各種各樣的煩惱、憂愁,這些大多不能被立刻化解,作者認爲這是一種常態。如果人生中沒有任何困難,反而缺少起伏,就太平淡無味了。

生2:作者發出如此超然物外的感嘆,展現了她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以及對困難憂愁無懼無畏,以平常心看待的優秀品格。

生3:此處作者將丁香結和人生感悟聯繫在一起,使文章有了更深刻的內涵。

4、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預設: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丁香花的特點、丁香結的來歷及象徵意義、作者由丁香結生髮的感悟都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揭示文章的主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1)教師總結。

小結:丁香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馳騁了作者的想象,帶我們欣賞了不同地方的丁香的美,讓我們感受到了丁香給作者帶來的歡愉。多少年來,作者的心裏一直裝着丁香,裝着“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在一次雨中的偶然發現,給了作者新的感悟: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正是這解不完的結,才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挑戰,充滿了樂趣。

(2)聯繫生活實際昇華主題。

(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是一種常態。我們應該正視生活中的問題,把它們看作生活有益的補充。所以,我們要以豁達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結”:生命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解不開的丁香結,愁腸掛肚,百轉千回。)

三、讀寫結合,學有所獲。

過渡: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欣賞了嬌俏、嫵媚、芬芳的丁香花,理解了丁香結中寄託的情感,體會到作者豐富的聯想和獨特的感受,同時也領略了大作家的文筆的魅力。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要學習作者的寫法,用心觀察,融入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能使自己的作文更生動、更吸引人。

1、出示“小練筆”,教師點撥寫法,學生練習寫話。

小練筆:作者通過“丁香結”這一事物引發了自己的聯想,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會有一些事物引發你的聯想。想一想,快跟同學們分享一下吧!

提示:生活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有什麼特點?它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寄託了怎樣的情感?要充分發揮想象,要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2、小組交流,集體評議。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課外蒐集並積累有關丁香的詩句。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二

教學任務:

1、學習本課2個生字,正確讀寫“蒸融徘徊、旋轉挪移”等詞語。

2、帶着自己的理解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字裏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

3、體會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無奈惋惜和不虛度此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檢查自習

1、揭題

⑴、板書課題: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寫漏掉了一點)

⑵、圍繞文題談話,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在匆匆?

2、瞭解作者:

⑴學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⑵介紹作者(出示課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傾聽配樂誦讀,要求:邊聽邊記,邊聽邊思考,凡是書上你認爲時間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記號,可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

2、課文主要將什麼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蒸融徘徊、旋轉挪移”

句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

2、自己讀一遍。

3、指名讀

4、有不同想法嗎?

5、(特別指出:旋轉的轉,改變方向的時候讀

6、zhuǎn。讀zhuàn而圍着一點,可以組成什麼詞?)

7、“徘徊”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提示理解詞語的方法:猜詞法、查字典等)

8、“蒸”書寫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示範書寫)學生練寫,注意姿勢。

9、指名屏幕上的讀句子。糾正全班齊讀。

10、“確乎”可以換成哪個詞?(提示用換詞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再讀課文,領悟情感。

1、想一想;文中哪些語句寫出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呢?

2、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令你深受啓發的句子,找到這樣的句子反覆讀一讀,可以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

3、指名談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同學們非常了不起,能從課文中看出這麼多道道來,而且也聽出了散文的特點。能讓你感受到的時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佈全文。這就是散文非常明顯的特點------形散神聚。

五、品讀句段,讀中悟情

1、以第一段爲例,指導讀書方法。(出示句段: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⑴第一段誰讀懂了什麼?

⑵引導學生品讀句子,抓關鍵詞語,交流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⑶師生互動,讀議結合。帶着體會有感情的朗讀文段。

⑷回顧、總結品讀的方法,鼓勵學生在後面的學習過程中遷移運用。

3、遷移運用,自主閱讀

⑴學生默讀2—5自然段,選擇自己感受最深或者特別喜歡的句子細讀並批註。

⑵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讀中體會感情,讀中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

⑶朗讀句段。

六、總結收穫,佈置作業

1、總結本課學習收穫

今天學得非常出色,也給老師帶來很多啓發,我們更感慨時光流逝,讓我們共同珍惜時光,珍惜生命。

2、提出問題,爲進一步研讀做準備。

3、佈置課後作業

⑴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⑵收集關於珍惜時間的詩文、名言、警句。

⑶選擇下面的一個內容寫一寫。

l按照課後的第三題要求寫幾句話。

l寫一段話表達自己對時間的感受。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橋》課件 篇三

教學目標:

1、相機教學“咆哮、獰笑、揪、瞪”等重點詞語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漢偉岸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言行感受人物品質,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橋》。

2、橋是一篇小說,全文只有五百來字,由於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說,(師板書:小小說)它曾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到底有什麼魅力獲得如此佳績呢?請你們也去讀讀課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78頁。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件什麼事?

(提個醒,你可以抓時間、主要人物、事件來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評: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讀了課文,誰來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反饋2-3人,(評:概括能力不錯,概括得很準確)師隨機板書:老漢村民

師點撥:你們說的是故事感人的情節,(板書:情節)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漢爲了讓村民順利過橋,自己和兒子卻犧牲了。(板書:人物)

3、那麼,故事是在怎樣的環境中發生的呢?(板書:環境)

三、學習環境描寫,感受洪水的可怕

1、快速瀏覽課文,把描寫洪水的句子劃下來。

2、交流:出示句子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sì)地舔着人們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讀句子,正音,適機引導朗讀。(評:找得真準)

第1句:這雨下得很大呀,聲音響點,讀的“這雨很大很大的樣子出來。”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麼?(人暴怒喊叫。)這裏什麼在咆哮,洪水好像受驚的野馬在咆哮這是運用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更能讓我們感覺到洪水的——(洪水來勢兇猛,奔騰呼嘯。)學生讀這句,分析後再讓他讀。“你再來讀讀,讀出洪水的兇猛。”多個學生讀句子。

第3句:跳舞是很優雅的,這裏是誰跳舞,(洪水)這舞給你的感覺-----(可怕)這是什麼寫作方法。(擬人)這是魔鬼、是野獸、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讀出感覺來。

第4句:獰笑是一種怎樣的笑聲?(兇惡地笑),是什麼在逼近?是死亡啊!你在來讀讀。大家注意他的表情。

第5句這水舔到腰了,舔得你——毛骨悚然。

(2)齊讀句子。

(3)師:如果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形容這場洪水,你會用什麼字?(兇猛、狂、可怕等)通過朗讀告訴大家,這的確是一場可怕的洪水,選擇一、兩句。多幾位學生讀

(3)讀着讀着,你們彷彿看到了什麼?(評價:能讀出豐富的畫面,也是一種讀書本領。想象力真豐富)

(4)這麼豐富的畫面,作者寫作時僅用一個詞就能表現出來。請看第一句“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像這樣的句子,一個詞也是一句,我們叫他短句,這就是短句獨特魅力,短而有力,短而豐富,讓我們感受到了特殊的魅力。讀好短句要注意停頓。齊讀句子。

(5)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來感受句子的獨特魅力。(放音樂齊讀句子。)

師:這哪是洪水啊!這分明就是——(死神、像魔鬼)

師:你看,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短句,烘托小說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發生了感人的故事,請你細細讀課文,文中的哪些地方深深感動了你?

四、品味言行,感悟豐滿人物形象

1、默讀7-23小節,劃出讓你心動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批註。等會兒交流。

2、學生彙報交流,着重指導以下句子:

預設一: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生讀並說(你真會學習)

師點撥:把老漢比作山給你的感覺是——冷靜、鎮定。不說話就能鎮住大家,多有威信,老師再請一位同學讀讀這句。同學們來評評,是否讀出感覺來了。

預設二:

“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面!”

讀書要會看標點,誰能讀出3個感嘆號。指名多生讀(評價:讀得有力些、堅定些)

老漢的聲音雖然沙啞,但是傳來的聲音卻像大山一樣堅定,鏗鏘有力。

我們一起合作讀讀句子:

再次朗讀,老漢沙啞地喊——

老漢堅定地喊——

(一處神情、一處語言,讓我們感受到了人物老漢的形象。小說描寫一定離不開動作的描寫。)

預設三:抓住“揪、推”來教學

“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jiū)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1、師:請看屏幕讀讀這句話。生讀(評價讀書,夠兇的支書,或不夠兇,有點留情面,此時,他一點都沒有留情面啊,誰讀得更兇。)多生讀。

2、師:被揪出的小夥子,將站在什麼位置?(最後)

師:這意味着什麼?揪出的小夥子可是他——兒子,他猶豫過嗎?

揪得那麼果斷。(突然衝上去)

3、師:此時,你們看到的是怎樣的老漢?(鐵面無私、不徇私情、無私無畏、捨己爲人)

4、師:讓我們通過朗讀讓大家看到一個鐵面無私、無私無畏的老漢。女支書先讀,(溫柔了,再讀。或好凶的女支書)(男支書讀得要勝過女支書哦,有信心嗎?拭目以待)

師:文中與“揪”相反的動作,請同學們找找。

出示:小夥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1、這一推又讓你有什麼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兒子對父親深深的愛)

2、師:這一推推出了——父子情深,多麼感人的場面啊!

3、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互相推讓。

出示: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最後,只剩下了他和小夥子。4、同學們來,我們來角色朗讀,再次感受一下這對父子之間深深的愛。

女同學讀老漢的話,男同學讀小夥子的話,老師讀旁白。

出示: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最後,只剩下了他和小夥子。小夥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師:作者善於抓住一揪一抓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這也是小說吸引人的魅力。

五、小說結尾的描寫別出心裁。

①同學們,讓我們靜靜地看,誰來讀一讀這個結局

②出示句子,指導朗讀。聽老師讀讀。

③讀到這裏的時候你驚訝嗎?爲什麼?

師:小說的結尾出人意料,營造了震撼人心的藝術。簡短的文字帶給我們強烈的震撼這就是小小說的獨特魅力。

師:同學們,學到這裏,是否發現這篇文章的佈局與平時看到的文章有什麼不一樣?(好幾個地方一個句子就是一段,這叫“獨句成段”板書:獨句成段

六、總結提升

1、學了課文,現在你明白這篇小小說爲什麼被評爲全國優秀小說的原因嗎?(情節有懸念,人物形象感人,環境描寫,短句描寫獨特等)課外同學們去朗讀優秀的小小說。

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課件 篇四

課前準備

1、留心觀察周圍的普通事物,想想它們有什麼特點,看看能否從它們的身上得到啓示或有所感悟。

2、蒐集自己喜歡的一兩幅漫畫,想想畫家的創作意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現在已是12.3歲的少年,從你們呱呱墜地到現在,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許許多多個“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單獨睡覺,第一次得獎……這許許多多個“第一次”,就像一個個腳印,記錄下我們成長的經歷。今天,我們來一起說說自己的“第一次”好嗎?

2、學生朗讀要求。

3、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經歷過的“第一次”,師及時板書,以拓展學生的思路。

二、創設情境,喚醒記憶

1、提出問題:在這麼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個呢?爲什麼這個“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學生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進行口語交際。

(1)明確說話要求

①交流時要說清楚“第一次”的經過。

②要說出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或得到的啓示。

③也可以說說現在對當時“第一次”的看法。

(2)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準備。

三、課內交流,取長補短

1、小組交流:組內的同學依次講述自己的“第一次”,每個組員講完後,其他組員及時評價,可以質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各組選派一兩個同學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個,師生及時評議、質疑。教師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

四、拓展延伸,課外交際

1、課後,與其他同學或者你的夥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學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說的,也可以是同學、夥伴說的)講給父母聽,也可以請他們講講自己最難忘的“第一次”。

第二課時習作指導

一、談話導入,明確要求

1、上節課,我們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不僅有難忘的“第一次”,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們留心觀察、細細感受和品味,我們同樣也會從中獲得感悟和啓示。

2、指生朗讀習作要求,明確本次習作要求。

(1)可以記寫自己“難忘的‘第一次’”,要寫清楚經過和啓示。

(2)可以學習《手指》一文的寫法,選擇生活中的一個使你有所感觸的事物,要寫清楚事物的特點和從中得到的啓示。

(3)可以描寫一幅漫畫的內容(可以是書上的這幅,也可以是自己帶來的),要寫清楚圖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選內容,分組交流

1、學生各自選擇自己習作的內容,思考寫什麼,怎麼寫?

2、根據所選擇的習作內容把學生分組,組內交流習作內容,其他組員及時質疑評價,提出意見或建議。

三、全班交流,拓寬思路

1、每一個內容選擇2.3名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要求儘可能把內容說具體。

2、師生評議:評議要點(1)是否按照具體的要求抓住了重點。(2)表述是否具體、流暢。(3)啓發或感悟是否真實。

四、再次明確習作要求,學生習作

1、再次明確寫作每一個內容的具體要求。

2、寫作內容要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學生各自習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學互相修改寫作草稿。

5、謄寫習作,努力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第三課時寫作講評

一、小結習作,提出任務

1、總結本次習作總體情況,並表揚習作優秀,進步明顯的同學。

2、提出評議重點:(1)是不是把事情的經過,事物的特點,漫畫的圖意寫具體了。(2)是不是真實的寫出了自己的啓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賞佳作,師生互動

1、欣賞佳作片斷,共同評議。(選擇3―4位學生的習作片斷,進行欣賞,說說值得學習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賞析兩篇學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兩點評議。

三、小組交流,互議互評

1、自讀習作,互相指出優點和不足。

2、各自修改,繼續完善習作。修改中,提醒如語句、標點、字等也要修改;訂正老師和同學對修改提出的意見。

四、拓展練習,強化運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片綠葉可以顯示大地的生機,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們因有所感悟,受到啓發而難以忘懷。今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就一定會有許多感動、啓示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2、把自己的習作重新修改一遍後,謄抄後張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上。

六年級上冊語文《鄭成功》課件 篇五

一、導入新課:

1、(播放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爭場面。)教師描述:1662年2月,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領軍隊打敗了荷蘭侵略者,收復了臺灣,爲中華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題目就是鄭成功。

二、質疑問難:

通過課前的預習,你有什麼問題嗎?

三、自由網上學習:

大家提了這麼多問題,真愛動腦筋。下面你就確定一個或幾個感興趣的問題上網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根據需要你可以獨立研究,也可以和別人合作學習。

(在學生上網學習的過程中)大家在網上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了感受和體會,可以打開“自由論壇”這一窗口,把它寫下來,與同學一起分享。

四、交流學習成果:

1、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學習的收穫。

A、寶島臺灣

引導學生自由發言,感受臺灣的美麗富饒。

(利用網絡教學的功能顯示學生打開的網頁)

過渡:是啊!寶島臺灣多麼美麗、多麼富饒,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可在明朝期間被荷蘭殖民者強佔了38年之久。此時,你們有什麼想法?在1662年,鄭成功駐軍廈門時,就下定決心收復臺灣。聽,他在說(網絡出示句子)教師範讀。

誰也想讀一讀?指名讀;多麼慷慨激昂的話語啊!一起讀。(齊讀)

B、收復臺灣

過渡:那鄭成功是怎樣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呢?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感受體會鄭軍官兵的神勇。)

讓我們回到1662年硝煙瀰漫的臺灣戰場,感受一下鄭軍官兵的神勇。(播放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爭場面,並配以文字錄音。)

看了剛纔的畫面,你想說什麼?

引讀課文第6自然段:多開心,多痛快呀!曾經殘酷奴役臺灣同胞的荷蘭侵略者們得到了應有的下場,臺灣同胞個個,他們,高山族的酋長也送來,鄭成功爲了表示感謝,也回贈給他們。

這一天,是臺灣的不眠之夜,街頭巷尾,。

“載歌載舞”什麼意思?人們在什麼情況下,會載歌載舞?(自由暢談)

(如果學生沒能就具體事情說,教師引導:你能具體地說一說嗎?)

說得真好,大家都能留心生活,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C、建設臺灣

過渡:除了這些內容,你從網上還了解到了什麼?

引導:鄭成功是怎樣建設臺灣的呢?

(利用網絡教學的功能顯示學生打開的網頁)

D、除了收復臺灣、建設臺灣以外,你還了解到其它關於鄭成功的資料嗎?(引導學生全面感知鄭成功的情況,從而對鄭成功其人有正確全面地評價。)

五、小結,學習第九自然段。

1、學到這兒,你知道爲什麼稱鄭成功爲民族英雄了嗎?

2、今天,我們在網上學習的收穫可真不少!我們已經深刻地瞭解了鄭成功。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鄭成功的紀念館,去瞻仰這位民族英雄的雕塑(出示鄭成功的雕像)。看到鄭成功,你想對他說什麼?

3、課文的最後一段話表達了我們共同的心聲,誰來讀一讀。(網絡出示句子)

4、是啊,這位令世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中。來,我們一起讀。

六、延伸課外:

1、今天,我們運用網絡學習了鄭成功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想法?

2、在這個網站上可以查找到你需要的內容,大家課後可以帶着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繼續登陸網站學習研究。

“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蘇霍姆林斯基)作爲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已初步具備了學習語文的能力,但他們仍處於以形象思維爲主的年齡階段,這就需要以各種方式來激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如果只有老師空洞的講解,不僅信息少,效果差,還會嚴重影響學生對本課知識探究的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中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資料,還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結構。“質疑問難,確定任務——上網瀏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合作學習——激發情感,延伸學習”的教學模式,讓我的教學如虎添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六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奴隸制社會的黑暗和奴隸們起義反抗的必然性。學習從人物語言、神態、動作了解人物的內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從斯巴達克和奴隸們的對話中,瞭解奴隸的悲慘命運,體會奴隸起義的原因。

教學構想:

本篇課文的教學以自學爲主,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最後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感情。

教學準備:

投影片、道具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題目中的奴隸英雄指的是誰?(中等生)

3、簡介時代背景:兩千多年前,羅馬是奴隸制社會,羅馬人征服別的國家就把當地居民變成奴隸。奴隸被稱爲“會說話的工具”,他們是主人的財產和商品,沒有任何權利和自由。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指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

3、這篇課文與以前學過的課文相比有什麼不同?

4、根據劇情的發展,把這個劇本分成四個部分,看看各部分講了什麼內容?(全班學生)

⑴通過兩個男女觀衆的對話,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況,交代斯巴達克的身份和特點。⑵斯巴達克打死了獅子,司令官下令讓他和十個奴隸打,帶上武器。⑶斯巴達克啓發奴隸訴說苦難,激發他們的仇恨,鼓動他們起來反抗。⑷奴隸在斯巴達克的帶領下衝出鐵門,舉行起義。

三、體會人物內心,理解課文中心。

1、分角色有感情朗讀。

2、自己讀一讀,哪個地方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從中體會到什麼?(互相交流)

3、你認爲斯巴達克是一個怎樣的奴隸?他是怎樣由奴隸變爲英雄的?討論交流。

4、總結中心。

四、小組組織同學上臺表演,評出優勝獎。

作業設計:

表演課本劇給家長看。

板書設計:

奴隸英雄

沒有人身自由

仇恨、反抗沒有生活保障勇猛起義

沒有生命保障

部編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課件 篇七

《語文園地三》

教學目標:

1、學習根據閱讀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閱讀方法。2.學習細節描寫方法,寫出人入迷時的情景;學習說明理由時,用逐條列舉的表達方式。3.積累古詩詞《春日》。

教學重點:

積累朱熹的詩《春日》。

教學難點:

學習細節描寫的方法和逐項說理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剛學過的課文《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的前面爲我們佈置了兩個任務,一個是要我們設計故宮博物院參觀路線圖;一個是要我們詳細介紹一處景點。你是怎樣完成這兩項任務的?

2、學生自由說。

3、教師小結:我們要爲家人計劃故宮一日遊,就沒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細細讀一遍,而是重點閱讀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們要做的任務是介紹太和殿這一處景點,則需要仔細閱讀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

4、同學們再想一下,我們在學習《竹節人》時,如果你的閱讀任務是“寫玩具製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

這一任務,你在閱讀時應仔細閱讀哪些部分呢?

5、教師再次小結:我們要仔細閱讀的是與製作和操作這種玩具相關的部分,對有關玩竹節人的有趣經歷這一部分,就可以粗略地瀏覽一下。所以我們應該這樣做,出示:【課件2】

讀書時先想想閱讀的目的,再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閱讀方法。

(板書:閱讀目的——閱讀方法)

二、詞句段運用

(一)看例子,仿寫人物入迷的情景。

1、請同學們分別閱讀情景描寫的三段文字,談談自己的體會與感悟。

2、指名同學對自己喜歡的段落談談認識,說說這段文字描寫了什麼情景,爲什麼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師對學生的發言分別點評,點撥指導。

(1)第一段文字描寫的是一羣同學圍觀竹節人搏鬥的情景。這段先寫了地點,然後從圍觀者人數之多、動作、聲音、注意力等方面,寫出了圍觀者圍觀時的情景,從側面寫出了竹節人搏鬥的誘惑,或者說玩竹節人給大家帶來的無窮的樂趣。

(2)第二段文字描寫的是座位後面同學看前面同學玩竹節人的情景,主要運用了動作描寫,“伸長脖子,恨不能從我們肩膀上探過來。”是細節描寫,我們可以想象出玩竹節人是多麼有樂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寫的是羅丹忘我工作的情景。這段話中有對羅丹的動作描寫、神態描寫,還運用了想象和誇張。大量的細節描寫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羅丹。

4、教師總結:寫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寫出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等,還可以用上誇張、想象。

(板書:入迷——表情、動作、語言……)

5、出示:【課件3】試着寫一寫人物入迷時的情景。

(1)爸爸看電視或者看書入迷了……

(2)兩位老爺爺在大樹下下棋入迷了……

(3)美術老師畫畫入迷了……

6、學生交換閱讀,互相提提建議。

(二)學習用序數詞逐項說明理由的表達方法。

1、學生讀《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話,注意加點的部分,想一想這樣表達的好處。

2、分組交流討論:你從這段話中發現了什麼?你認爲用這種方式表達有什麼好處?

3、教師檢查,指導:

(1)這段話講的是人們認爲的天體上的生命存在必須具備的幾個條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書)的方式,把四個條件一一列舉出來了。

(2)用這樣的方式說明理由會使聽衆或讀者覺得條理清晰,理由充分,說理性強,說服力大。(板書:說理)

4、請同學們從下面兩個選題中自選一個,用自己剛剛學到的方式講出自己的理由。

5、學生彙報,師生評價,主要評價依據:①是否用上了剛學到的方式;②理由是否充分,並且相互獨立,與其他各項沒有交叉或相容關係。

三、日積月累

1、指導預習

(1)自讀古詩。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預習。

①指名朗讀《春日》。

②簡介作者。(板書:朱熹)(朱熹,南宋哲學家、教育家。)

(3)板書:《春日》解詩題。(“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裏。)

2、逐句學習,理解詩意

(1)出示:【課件4】“勝日尋芳泗水濱”。

勝日:好日子。

尋芳:遊覽、賞玩美好的風景。

泗水:河流名,在山東省中部。

濱:水邊。

全句的意思: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

(2)出示:【課件5】“無邊光景一時新”。

光景:風光景物。

一時:一個時辰,這裏形容時間很短。

全句的意思:那裏風光無限,剎那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3)出示:【課件6】“等閒識得東風面”。

等閒:隨意。

識得:認識到。

東風面:春天的面貌。我國夏季多爲東南風,故稱春風爲東風。

全句的意思:哪裏都可以領略到春風的氣息。

(4)出示:【課件7】“萬紫千紅總是春”。

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鬥豔的景色。

總是:都是。

全句的意思:百花盛開,奼紫嫣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象。

3、欣賞詩句,體會意境

(1)詩中哪一句描寫了作者看到的景色?(“萬紫千紅總是春。”)

你能想象出作者當時看到的景緻嗎?(在春風的吹拂下,百花盛開,萬紫千紅。)

(2)作者是怎樣描寫春天的景色的?(作者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描繪春天的景色。虛實結合,寓哲理於感性形象之中,不僅把春天描繪得生機勃勃,而且蘊含了深刻的道理。)

4、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出示:【課件8】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練習背誦。自由背,同桌背。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

閱讀目的——閱讀方法

入迷:表情、動作、語言……

說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春日》朱熹

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八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描繪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愛和深深的眷戀,體現出作者清雅脫俗的審美情趣。課文按照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寫的。先寫山雨悄然而至,描繪了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聽的雨聲,接着突出描寫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最後通過對鳥兒啼囀、雨珠滴落的聲響描繪,突出了雨後山林的幽靜,餘韻無窮。

文章首尾呼應,主要着筆于山雨帶來的音韻美和色彩美,主次分明,摹聲狀物細緻入微。課文語言生動形象,作者善於通過視覺和聽覺所及,發揮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聯想,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雨的特點。寄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這篇課文爲第一單元的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感受大自然爲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教學本篇課文要讓學生閱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並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品味優美語言,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有聲有色的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及大自然的喜愛,同時感受語言的優美。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資源

配樂朱自清《春》片段

設計思想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上。讓學生在讀中想象如詩如畫的山林雨景,欣賞優美抒情的語言,歸納其中蘊涵的情感,並通過朗讀來展示學習的體會,朗讀的形式要多樣:競賽讀、個人讀、男女分讀、分組讀……教師可恰當地滲透朗讀技巧,如急緩輕重、抑揚頓挫。通過反覆朗讀,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的聯想、想象,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獨特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後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畫面)師:我們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變幻莫測,多彩多姿,有時,讓我們沐浴着燦爛的陽光,有時也讓我們欣賞皚皚的白雪,當然,有時也讓我們享受着濛濛的細雨……

師生背誦描寫雨的詩句。

師:咱們今天又將跟着作者趙麗宏一起走進山林,去感受山雨的韻味。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以優美的圖片和詩句的吟誦開始一篇充滿韻味的課文的學習,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生自由讀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把這場山雨介紹給我們的?

2、指名三名同學分別讀第1至4自然段,第5至7自然段,第8至10自然段,即雨來、雨中、雨後的相關段落。教師相機正音。理解“啼囀”的意思。

3、指名說說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寫這場山雨的。揭示出請剛剛三位同學讀書的用意。

4、指名說說閱讀的初步感受。

師:這樣一幅有聲有色的山雨圖就是作者細緻觀察、用心傾聽的收穫。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瞭解大意,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爲下文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字裏行間表達了怎樣的感情?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並在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

2、體會情感,感悟寫法

(1)感悟山雨的音韻美。

①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a、這裏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b、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裏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後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着體會朗讀。

②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a、請一組學生讀,其餘的孩子邊聽邊感受。

師:在你們讀的時候,我也在幻想。我幻想着我現在就是一滴雨,我任自己的身體在岩石上、樹葉上、綠草上彈奏着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稍停)孩子們,閉上眼睛,和姜老師一起來幻想吧!

b、師配樂範讀,生邊聽邊想象。

C、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畫面。

師:多麼奇妙的想象,多麼貼切的比喻呀!作者把自己對山雨的熱愛融進了字裏行間。

d、生帶着感受齊讀。

(2)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師:大自然琴技高超,讓我們聆聽到了一篇無與倫比的山雨樂章。自然還是位美術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它所描繪的山林色彩。

a、(課件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讀。

b、學生交流都看到了哪些顏色,對哪種顏色印象最深。

師:正像你們說的一樣,陽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斕,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綠。

c、師引讀本段。

【設計意圖】邊讀邊想象畫面,一方面交給學生入情入境朗讀課文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感悟到作者恰當的比喻和奇妙的想象,從而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對山雨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1、學生齊讀全文。(配樂)

2、師:雨後的丁冬聲給山林留下餘韻,而你們的朗讀在老師的心中也留下了餘韻。如果你就是這圖畫中的一個孩子,看到了如此美麗的景色,聽到如此動聽的聲音,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或者,你想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這是教師設計的一個想象拓展訓練,既檢驗了學生學習的效果,也爲後面的語文實踐打下基礎。

3、(課件出示《賞雨》及朱自清《春》相關語段),學生自由讀,指名說感受。

五、佈置作業,積累運用

1、學生寫寫自己眼中的雨,試着運用聯想和想象表達獨特感受。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並摘抄優美句段。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的設計踐行“大語文觀”的理念,使學生從課內閱讀走向課外閱讀,爲學生蓄積文化底蘊,奠定綜合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將閱讀中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趁熱打鐵,不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