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軍神教學設計 軍神說課稿

軍神教學設計 軍神說課稿

《軍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悅”、“一聲不吭”等詞語的意思。

3. 通過品讀關鍵詞句,理解沃克醫生稱劉伯承爲“軍神”的原因。

4. 初步學習課文抓住語言、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並瞭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5. 感悟劉伯承的鋼鐵意志,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爲了實現革命理想堅定剛毅、勇於戰勝一切困難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關鍵詞句,理解沃克醫生稱劉伯承爲“軍神”的原因,感悟劉伯承的鋼鐵意志。

教學時間:兩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軍神”

1. 板書:神。指名讀,並說說“神”的意思。

2. 補充“軍”,學生齊讀課題:軍神。指名說說對軍神的理解。

3. 你知道課文中軍神指誰?

板書:劉伯承。強調“承”的筆順是先中間後兩邊,中間是“了”。指名學生讀“承”,讀準後鼻音。。

4. 說說自己對劉伯承的瞭解,教師相機補充。

(大屏幕出示劉伯承元帥生前的一組照片:劉伯承,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他在硝煙與戰火中度過了幾十個春秋,戎馬生涯七十多年,他爲中國革命事業和新中國的建成設建立了卓越的功勳,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人們不僅尊稱他爲“軍神”,還有人稱他爲“武神”“教書先生”“編外參謀”等,這每一種稱呼的後面,都有一個鮮爲人知的故事。)

過渡: “軍神”的背後是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讀讀關於這個偉人的故事。

【設計意圖:真實而極富感染力的語言,讓劉伯承元帥光輝而鮮活的形象印入學生的心田,心中油然升起一種崇敬之情,帶着這樣的情感走入文本,爲後面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這樣的情境創設,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急於探求“軍神”背後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識“軍神”

1. 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畫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3)標出小節號,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 瞭解學生自讀情況。

(1)出示生詞。

土匪 不悅 鎮定 嶄新 麻醉藥 頭纏繃帶

擦汗 鋼板 傷勢 損傷 暈過去 郵局職員

指名朗讀,教師重點強調以下讀音:鎮、匪、嶄、醉、擦、損。

(2)指名說說不理解的詞語,師生解疑,重點強調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鎮定:遇到緊急的情況沉着、不慌張。

土匪:地方上有武裝的匪徒。

3. 指導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1)課文中是誰稱劉伯承爲軍神?板書:沃克。教師範寫“沃”,強調第四筆爲“撇”。

過渡: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裏,讀讀課文,感受劉伯承和沃克醫生一起經歷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難忘的手術。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評議。(相機指出: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讀後指導學生用小標題概括課文段落:求治——術前——術中——術後

(4)指導概括全文(用自己的語言將小標題串起來)。

指名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段落,再用自己的語言將小標題串起來,無意是對孩子概括能力的最好培養。語文課就應該紮紮實實地訓練孩子學語文的方法及能力。】

4. 指導書寫

(1)分類指導生字書寫。

上下結構:勢 藥共

左右結構:職 擔 損

獨體字:刀

(2)教師範寫有代表性的字。

(3)學生描紅、仿影、臨寫,師巡視指導。

(4)出示學生作業,師生評議。

三、探究課文——悟“軍神”

(一)引出中心句。

課文中直接稱劉伯承稱爲軍神是哪句話?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找到這個句子。

出示:沃克醫生不禁失聲喊道:“了不起!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

1. 指名讀、齊讀。

2. 教師引導質疑:會讀書更要會思考,讀了這段話,你最想知道的是什麼?

預設:爲什麼稱他是軍神?會說話的鋼板是什麼意思?爲什麼稱他是真正的男子漢?

過渡:下面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慶,來到臨江門外那個外國人開設的診所裏,與劉伯承、沃克醫生一起經歷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難忘的手術,解開我們心中的不解之謎。

【設計意圖:帶着自己的疑問,與文本進行全身心的對話,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能力和閱讀經驗,進行自我解疑的嘗試,是語文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自主實踐過程。同時,個性化的學習,也需要羣體合作,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二)出示探究話題: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沃克醫生爲什麼稱劉伯承爲軍神?

提示:用心讀讀課文的“求治、術前、術中、術後”幾個部分,邊讀邊畫出感受深刻的句子,想一想,從劉伯承和沃克醫生的語言、動作、神態中,你分別體會到了什麼。

(三)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四)交流彙報

1. 學生交流“求治”部分

(1)學生讀讀自己感受深的句子,並說說體會,餘生補充。

(2)教師相機出示:沃克醫生有些不悅地說:“我當過軍醫,這麼重的傷勢,只有軍人才能如此鎮定。”

①教師簡介劉伯承的傷情:

1917年8月,劉伯承加入了孫中山先生改組的國民黨。受孫中山先生的委託,劉伯承率領川東護國軍第一支隊的部隊對袁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袁軍雖然人多,但混亂中也不知道來了多少護國軍,紛紛掉頭奔逃。逃出城外的袁軍從槍聲斷定護國軍人數不多,便伺機掉頭反撲。劉伯承身先士卒,帶頭衝鋒,當他掉頭招呼一個落在後面的士兵時,卻不幸被一顆敵彈射中,子彈從顱頂射入,從右眼眶飛出,血流如注,他當即昏厥倒地。

②“不悅”是什麼意思?你能通過朗讀讓我們看到一個“不悅”的沃克醫生嗎?其餘學生評價。

③沃克醫生爲什麼“不悅”呢?

④劉伯承爲什麼不說實話呢?(因爲當時戰爭的需要,爲了革命,加之對沃克醫生還不夠了解,劉伯承必須隱瞞自己的去身份去看病,並說自己是郵局職員。)

⑤還有一個詞和“有些不悅”意思差不多,能找到嗎?(冷冷地)讀一讀這個句子。

⑥他爲什麼能判斷出劉伯承是一位軍人?通過沃克醫生的話,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劉伯承?板書: 鎮定

(3)小結:沃克醫生的話,我們彷彿看到了重傷之下還鎮定自若的劉伯承,這種寫作方法這叫側面描寫,今後我們在寫人的作文中也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

(4)指名學生分角色讀課文。

【設計意圖:分角色朗讀課文是本課訓練的重點,讀好人物的語言可以促使學生很好地理解人物的特點,沃克醫生的話反襯了劉伯承的鎮定自若,因此,精講這一段時,教者抓住“不悅”一詞引導學生反覆讀、品、評,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沃克醫生精湛的醫術,感悟劉伯承重傷之下依舊鎮定自若的頑強意志。】

2. 交流“術前”部分

(1)學生讀讀自己感受深的句子,並說說體會,其餘學生補充。

(2)教師相機出示:要動手術了,可年輕人堅決不願意使用權用麻醉藥。

①麻醉藥有什麼作用?劉伯承要動手術的地方可是我們人身上最敏感的地方眼睛呀,你們有過被灰塵迷了眼或眼睛進沙子的嗎?一粒小小的沙子就能讓我們這麼難受,而今天,劉伯承是要把眼睛裏的息肉和爛肉一刀一刀地割掉,他動手術時不用麻醉藥會怎樣?

②是呀,那不是一般的疼,那是揪心的疼痛,那是難以忍受的疼痛啊,可劉伯承還是決定不用麻醉藥,爲什麼?

讓我們來看提示語,他是怎麼對沃克醫生說這一句話的。

(3)懇切什麼意思? 指名學生懇切地讀一讀,其他學生評價。

(4)聽了劉伯承這麼誠懇堅決的話語,沃克醫生爲什麼會愣住呢?從沃克醫生的愣住,你體會到什麼?

(5)小結:沃克醫生的“愣住”更加反襯了劉伯承的態度誠懇堅決,情緒沉着鎮定。這種寫法叫側面描寫。

指名學生讀沃克醫生的話。

(6)這時,年輕的劉伯承是怎麼回答的?

(7)動手術的地方可是眼睛啊!劉伯承卻說得這麼平靜。從這平靜的口氣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劉伯承的堅強勇敢)

(8)所以,沃克醫生這樣誇他——(生齊讀沃克醫生的話) 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

(9)小結:從劉伯承的語言、神態中我們體會到劉伯承的堅強勇敢,這種寫法叫正面描寫,在描寫人物的作文中我們經常採用這種方法。

【設計意圖:這段課文抓住人語言、神態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教者以讀促悟,以評促悟,在學生領悟了劉伯承的堅強勇敢、沉着鎮定後,再次齊讀沃克醫生的話,對沃克醫生爲什麼稱讚劉伯承爲“軍神”有了深刻的體驗。教者對課文寫作方法適時的點撥,可以讓學生在今後的作文中提高寫作技巧。】

3. 學生交流“術中”部分

(1)提到手術,你覺得病人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痛苦)那劉伯承痛嗎?(痛)從哪裏看出來的?

(2)引導學生抓住第三自然段中沃克醫生的動作(雙手微微顫抖)和他的語言來談體會。

(3)學生交流四自然段時,教師相機出示:年輕人一聲不吭,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色牀單,汗如雨下。手術結束,嶄新的牀單竟被抓破了。

①這一段話竟沒有一個痛字,作者是如何表現出手術的疼痛的呢?(動作和神態描寫)

②學生抓住關鍵詞談體會。(一聲不吭、緊緊抓住、汗如雨下、抓破)指名讀。

③我們來看看當時做手術的情景吧? 播放錄像。

④此時此刻你想說點什麼? 學生交流。

⑤小結:劉伯承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他的意志是多麼的鋼強啊!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齊讀這段話。

⑥爲了讓醫生順利地動完手術,劉伯承憑着鋼鐵般的意志強忍住劇烈的疼痛,他的堅強表現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讓我們一起讀。(生齊讀沃克醫生的話)

【設計意圖:播放沃克醫生爲劉伯承做手術的錄像,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劉伯承的堅忍不拔的鋼鐵意志,此時再讀沃克醫生的話,就能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4. 交流“術後”部分

(1)然而更令沃克醫生震驚欽佩的是,年輕人在手術的同時,他還在幹什麼?

(2)一共多少刀?(出示第5段) 72刀!這是怎樣的72刀啊,那是在眼眶中,一刀一刀血淋淋地割呀,請大家閉上眼睛,想像一下發生在手術室裏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吧。

(3)語言創設情境:這不施用麻醉藥的手術開始了,沃克醫生拿起了手術刀,第1刀,第2刀,鮮血涌了出來……手術室靜得令人窒息,一向鎮定的沃克醫生的雙手在微微顫抖,額上汗珠滾滾……40刀,41刀,年輕人一聲不吭,汗如雨下……70刀,71刀,72刀,撕心裂肺的疼痛終於結束了。

(4)引讀:沃克醫生擦着汗,對年輕人說——(我真擔心你會暈過去),年輕人臉色蒼白,勉強一笑說——(我一直在數你的刀數),這一句什麼詞寫出了劉伯承的神態?(臉色蒼白、勉強一笑)

(5)由於失血過多年輕人臉色蒼白,身體極度虛弱,卻還在盡力地微笑,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啊!難怪,沃克醫生不禁失聲喊道___(生齊讀沃克醫生的話)

四、迴歸整體——贊“軍神”

1. 這是沃克醫生髮自內心深處的由衷的讚美。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板書寫一寫沃克醫生爲什麼稱劉伯承爲“軍神”。

學生動筆寫話。(所以,原先沃克醫生眼中的軍人,現在昇華爲了“軍神”,是年輕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深深震撼了沃克醫生。)

2. 身經百戰、戎馬一身的劉伯承無愧於“軍神”的稱號,被傳爲美談。請看,這就是——劉伯承 (出示劉伯承像)

3. 用我們的聲音,用我們的感情,把對劉伯承無限崇敬心情讀出來吧。(生再次齊讀沃克醫生的話)

4. 總結寫法:通過劉伯承的語言、動作、神態我們感受到劉伯承的意志遠遠地超過一般軍人,具有超凡的毅力和頑強不屈的品格,這叫正面描寫,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對劉伯承這樣特殊的病人,沃克醫生也是第一次遇到。文章從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後的過程中,對沃克醫生的神態和語言作了大量細緻的描寫,這就叫側面描寫,是爲了烘托劉伯承的品質。這兩種方法我們也應該在今後的習作中學習和借鑑。

【設計意圖:笛卡爾說過:“方法的知識是最重要的知識。”教學中要結合具體內容隨時總結文章有特色的表達方法,如對話描寫、正面側面描寫、細節描寫等,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

五、佈置作業

劉伯承還有很多尊稱,如“編外參謀”、“武神”、“教書先生”等等,你能蒐集有關資料,在認真研讀的基礎上說說每個尊稱的含義嗎?

板書設計:

20 軍神

劉伯承 沃克醫生

求治 鎮定 不悅

術前 堅決 愣住

術中 一聲不吭 顫抖

術後 勉強一笑 失聲喊道

(正面) (側面)

《軍神》說課稿

一、說教材

《軍神》這篇課文是國小語文人教版第九冊第五組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1916年劉伯承在豐都戰役中,右眼被打傷了,在重慶一家外國人開的診所裏,治療受傷的眼睛時,拒絕使用麻醉劑,被治療眼睛的沃克醫生稱爲軍神的故事。表現了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表達了作者對劉伯承的敬佩和讚揚的感情。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因此在教學時要以此爲載體落實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篇課文是本組的第三篇課文,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小英雄雨來》的基礎上要繼續引導學生體會戰爭年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質和老一輩革命家的堅強的革命意志,劉伯承是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有膽有識,因而課文內容的本生又決定了這是一堂演繹激情的課堂。本篇課文記敘獨具特色,通過描寫沃克醫生神態、情緒的變化,來襯托出一名偉大的軍神形象。

二、教學目標:1、抓住文眼“軍神”,理解描寫人物神態、情緒變化的句子,體會劉伯承堅強的意志。

2、用比較快速的速度默讀課文,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3、用自己的話讚一讚軍神,抒發自己的個性情感。

這三個教學目標是根據教材內容,新課程標準、課後的思考練習題,學生的實際確定的,這三個目標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的三個維度即知識、能力、情感。確立好教學目標,使整個課堂教學教有方向,學生學有目的。

三、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描寫人物神態、情緒變化的句子,體會劉伯承的堅強的意志。

確立好一堂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抓住了一堂課的“核心”使一堂課的教學內容有凝聚點,重點突出。

四、教學方法

重點詞句品讀法 以讀代講法 自主探究法 情景渲染法

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而又恰到好處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這在教學過程中有充分的體現。

五、教學過程:

(一)抓住題眼“軍神”引入新課

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字是一首詩,“軍神“這兩個字就是讚揚劉伯承精神品質的詩。開課之初,我就引導學生讀課題,一次,兩次,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走入詩的激情之中從而走進了課堂。我們就應該演繹激情與本色語文。

讀了課題之後我又緊扣題眼,引導學生圍繞軍神找出沃克說的一句話:“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爲什麼要找這句話,因爲這句話是沃克醫生心靈受到強烈震撼後所大聲嚷出的讚歎之語,這句話是對劉伯承精神品質的高度概括,抓住了這句話就是抓住了這哦、篇文章的文心。以次爲發端,跟隨醫生情感的跳動,走進偉人的精神世界。

(二)品讀課文,悟軍神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一個孤傲的醫生爲什麼最後稱劉伯承爲軍神呢?隨後我又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總覽全文。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就會快速地去瀏覽課文,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對全篇文章進行了整體的瞭解,既落實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又相機對學生進行了篇的訓練。一個有價值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探究的慾望,他象一條風箏的線,牽引着學生自由的飛翔,放飛了學生的思維。

學生思考完這個問題之後我又引導學生交流品讀。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四方面去體會軍神:一在這麼重的傷勢之下劉伯承卻表現得很從容鎮定。二、在手術過程中一聲不吭 三、手術時不用麻醉劑 四、數清了動手術的刀數——七十二刀 ,這幾方面的內容不是老師提出,而是學生讀後的有感而發,教師相機引導朗讀品味。體現了老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抓了兩次愣住了(第一次是:他

第二次是:沃克再一次愣住了

抓這兩愣就是抓住了劉伯承與一般人,一般的軍人的異同之舉,一位偉大的軍人形象凸現在我們的眼前。

並且結合沃克醫生的神態、變化來理解,邊體會,邊朗讀課文,《新課標》要求: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索啓迪,享受審美情趣。從沃克醫生和劉伯承的一顰一笑中感受到了劉伯承偉大的人格魅力。

重點引讀這一段話:(病人一聲不吭

)並出示了書上的一幅插圖,讓學生在觀察時思考這樣的問題:1你看到了什麼?你體會到了什麼?在看想的過程中,學生重點體會劉伯承用手緊緊抓住牀單這一細節,這一“抓”抓住了學生的心,這一“抓”體現出了劉伯承堅強的意志品質,通過這一“抓”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作者的情感,偉人的情感,學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更讓偉人的情感滌盪着孩子的心靈,是一次對課文內容的再度整合。觀察後又引導學生朗讀品味。《新課標》要求: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索啓迪,享受審美情趣。隨後我又讓學生閉上眼睛數一數,想一想,七十二刀的情景(一、二

)要讓學生從沃克醫生和劉伯承的一顰一笑中感受到了劉伯承偉大的人格魅力。整個教學過程我都引導學生抓住沃克神態、情緒的變化這條線,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因爲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在牾軍神的整個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反覆讀這句話“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這樣迴環反覆,一唱三嘆象一顆珍珠穿起了散落的文本內容,瑣碎的對話,層層深入,文本一起走進人物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了一個高大的軍神形象。由感而讀,這真是所謂的情動於衷而發與外,因爲情感和語言是同構的,沒有情感的語言是蒼白的,沒有語言的情感是我們語文教育的過失,讓情感和語言同構共生,撥動學生精神之弦的同時,引起學生的語感之弦的共振,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三)贊軍神

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發現自己,聯想自己,檢查自己,昇華自己,超越自己“閱讀是一種對話,也是一種個性的表達。爲了讓學生和老師把體會到的情感一吐而快,我設計了“贊軍神”這個教學環節,在此我先朗誦了一首詩:赫赫壯舉顯軍神,氣撒當年刮骨人。七十二刀何所懼,唯有鋼筋鐵骨身。我要讓老師的激情去感染學生的情感,學生,老師、文本,彰現了激情與本色。更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也爲後面學生自己讚歎軍神做了鋪墊。學生在讚的過程中,也會反思自己,實現了自我成長的過程,做到了以語文爲載體,發展學生,這樣的對話是對他們人格的構建、情感的昇華都是有幫助的,再一次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抓變化,悟寫法

這篇文章有一很大的敘述特色,通過寫沃克來稱託劉伯承,怎樣讓學生體會到這種寫法,我結合課後的練習題:

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教學環節,回讀第一自然段(

抓回讀最後一自然段,抓,然後引導學生提問:讀讀這兩個詞,(冷冷、肅然起敬)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在比較回讀的過程中,對整篇課文又進行了整體感知,是一次自主學習與探索的過程,也是一個情感內化的過程,在想與讀中明白了沃克醫生一切的變化都是因劉伯承而起,自己的感情的變化也是因劉伯承而起,體會這兩個詞讓我找到了課文兩條線的交融點,一切都回歸到肅然起敬上,敬誰,敬什麼,一目瞭然。同時又揭示除了一種寫作方法:側面烘托法,這是情感的迴歸,也是寫法的迴歸。

(五)拓展延伸

這兒設計了兩個教學環節!介紹課外資料劉伯承文武雙全,戎馬一生,他領導晉淤魯野戰軍,用小米加步槍,戰勝了當時武器先進的國民黨軍隊;千里躍進大別山,令蔣介石心驚膽寒,驚慌失措;與華東野戰軍合作,導演了百萬雄師下江南的一幕,之後,又主動請纓,席捲了大西南,他創辦了國防大學,中國的最高軍事學府,被稱爲“的搖籃“他爲祖國的革命和解放事業。獻出了畢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他堪稱中國的軍神,隨後叫學生一起讀課題”軍神“,這是感情的昇華,也做到了首尾呼應。隨後點出兩句話:他是共和國的元帥,我們心中永遠的軍神。

這一回讀課題,是劉伯承偉大形象的情感再現。

這一回讀是學生情感的集中迸發。

這一回讀是學生教師與文本的統一。

2、在音樂聲中,我這樣說道,劉伯承被稱爲軍神,他還被稱爲(武神

這時音樂想起,音樂撥動了情感的心絃,望着劉伯承,學生在感受劉伯承偉大的人格魅力中,教師的介紹噶然而止,做到言盡而意無窮,在雄渾的音樂中,調動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再一次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讓語文教學不再是這樣一種情況:空中一條被風乾的絲瓜,課內的芝麻被弄成西瓜,課外的西瓜一個也沒抓。這機就是得法與課內,得益與課外。

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多的關注活動,關注情感,關注電教手段,關注教育對象,這些都是應該的。但在關注這些的同時,我們是否忽略了語言學科的本質屬性?我們應永遠堅持“小語姓語”。

語文教學沒有唯一性,也沒有排他性,有的是兼容性。守望好在傳統與現代結合點上的那個座標,不要走極端,因爲正如哲學家所言:真理往往存在於兩個端點之間。

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內容,使學生看起來清楚明白,揭示文章中心,易於學生記憶、感知、理解。它是文本內容的濃縮。

標籤:說課稿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