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精品多篇

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精品多篇

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篇一

20xx—20xx學年度期末統考的帷幕已落下。本試卷遵循孝感教科院的要求,以選擇題爲主。共35大題70分滿分。從題型功能上看,選擇題的優點在於題目設問明確、作答簡便、答案唯一、評分客觀,有利於在有限的時間內考查較多的知識。且本試卷題目選材廣泛,能典型地反映歷史學科的特點,既強調用材料中所蘊含的有效信息,去分析歷史現象,又全面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避免了以前歷史教學中一直無法迴避的死記硬背的弊端,對進一步深化中學歷史課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一、命題的指導思想及特點

(一)命題的指導思想:

本次命題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爲依據,自覺地把各項基本要求(體現時代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減少艱深的歷史理論和概念、增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融入試題中去,體現考試的評價、甄別的功能。

(二)試卷的基本特點:

1、着重考查了學科主幹知識。歷史試題把教材中的內容在試題中活化、遷移和提升,往往通過引用教材以外的大量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設問角度。但無論如何,其考查的落腳點還是在構成學科基本或重要理論的主幹知識範圍內。

大體瀏覽一下,此次七至八年級試題考查的學科主幹知識有:元謀人、北京人的文化遺址;沙姆渡遺址、半坡遺址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徵;禹的傳說;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的史實;高鞅變法的史實;春秋戰國時的科技文化;秦的統一;漢武帝的大一統;張騫通西域的史實;秦漢的科技文化;三國鼎立;江南經濟的開發;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國西晉南北朝的科技;虎門銷煙、鴉片戰爭、《馬關條約》、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長征;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西安事變;重慶談判;三大戰役;渡江戰役;民國以來社會生活習俗方面的變化;近代科技的成就等以上內容都是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試題重點考查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評價、綜合等方面的思維能力,要求考生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發展線索和歷史發展階段特徵,學會評價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在某一歷史發展階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2、凸出素質,關注情感。試題以能力測試爲主導,注重考查考生所學歷史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七年級第2題、11題,八年級第12題,即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考查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如:八年級第16題、34題、35題等無不隱含了對考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較爲全面地考查。

3、聯繫熱點、關注生活。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考查目標之一,是引導考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和關注世界。因而,在考查歷史試題時通過啓發考生對現實的思考已是會考命題專家的思路之一。本次試題以反映社會現實和社會熱點問題的“新材料、新情境”爲載體,注重考查考生關注社會現實。例:七年級第1題、3題、6題,八年級第26、27題等都是以重大歷史事件爲載體,引導學生關心社會、關愛國家、關注世界,體現了新課改一以貫之的理念。

總的來說,此次命題難易適中,區分度適中,即考查考生的歷史基本功和歷史素養,又考查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卷面情況分析

以下是兩所中學七、八年級的抽樣分析情況:

從抽查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運用知識的能力欠缺。綜合性強,注重理解判斷的題失分較多,可見,試題的區分度適中。

三、教學建議

綜上分析,我們的歷史學習要求師生能“以不變應萬變”,緊扣《課標》和《考試說明》,做到以本(課本)爲本,把握“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加強訓練,有效複習備考。具體方法如下:

1、構建知識網絡。每學完一課,要求學生對本課的所有知識點進行總結,從事件的原因、時間、主要人物、過程、結果等方面進行整理歸納,最終打下牢固的知識基礎,構建好自己的知識網絡。

2、加強主幹知識和重點知識的學習。歷史試題越來越突出對學科能力的考查,但能力的形成往往取決於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這就要求考生練好基本功,記準史實,理解歷史原因,掌握重大歷史事件產生的結果和影響。

3、縱橫對比分析,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歷史試題中都有縱向或橫向對比分析題,屬於“三維目標”的綜合考查,是有較好區分度的試題,體現試題的選拔性功能。而學生往往就在此類題上易失分。因而,複習時應引導學生多關注宏觀知識、縱向綜合、橫向聯繫。

4、關注熱點問題,國際焦點問題。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現實是過去的延續,將來是今天的延伸。歷史學習的目標之一,就是“以史爲鑑”,發揮歷史的教育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歷史觀、價值觀。爲此,在學習有關歷史知識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聯繫現實問題,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5、有必要進行解題技巧的訓練。從解題原則來說,可概括爲“四項基本原則”,共十六個字,“即精析題意”、“迴歸教材”、“注重發散”、“力求完美”。從解題方法來說,可歸納爲“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一箇中心即是“閱讀理解材料”,兩個基本點是“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這裏值得注意的是:讀懂是前提、獲取是關鍵、利用是目的。解題的步聚是:三個環節,即讀、找、答。

總之,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待於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

歷史試卷分析 篇二

從總體上說,本次歷史試卷,注重基礎,重視應用,凸顯潛力,滲透德育。以新課標爲準繩,學科的重點資料爲核心,緊跟時代脈搏,設問巧妙,立意高遠。以基礎立意轉向基礎、潛力並舉,穩中求進,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的培養,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是一份融綜合性、人文性、開放性和時代性於一體的好試題。

一、基本狀況

1、本次參考人:252及格人數:93人

2、試題特點

本試題共兩大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容易題約佔50%,中檔題佔30%,稍難題佔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的考查,個性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潛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潛力,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潛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潛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對分析潛力的考查也只是侷限於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狀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11小題:關於“隨唐”的相關敘述,部分學生誤選a,就是對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資料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務必困難。如2、4、8、12、14、20等,部分學生之所以選錯,顯然是由於相關學科知識缺乏造成的。

3、歷史思維潛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潛力、概括歸納潛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善於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潛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嗦或不完整。如第24、25小題第三問,部分學生失分較多,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潛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潛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23小題:唐太宗和宋太祖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他們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鞏固統治政權。完成下表。此題對學生潛力要求較高,造成很多學生不知所措,思路紊亂,失分極其嚴重。

5、審題潛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7、21小題,有的學生審題不仔細,把“不正確”看成“正確”,張冠李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三、對今後教學推薦

1、強化基礎知識教學,突出主幹知識、重點知識的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要緊緊依據新課標,以教材爲載體,對在整個歷史長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顯的資料,我們要重點突出,講清來籠去脈,濃墨重彩,豐富資料,補充材料,採用多種方法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用心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職責感。不要侷限於記住幾個零散知識點,如果好處不明,完全機器記憶,很快就會遺忘,構成記憶殘缺,知識學習不深入,容易造成學生急功近利,學習不踏實,心態浮躁。教學中我們務必要一環緊扣一環,吃不得夾生飯。

2、加強技巧性訓練

一是加強學生的審題潛力訓練,教會學生審清時間空間,審準關鍵詞的意思,審準答題方向,選取題怎樣做,材料題怎樣做,問答題怎樣做,從哪裏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計劃地用相關試題進行鍼對性的訓練,讓學生明確回答相關問題的要領,從而增強學生的思維潛力和應試潛力。二是加強養成教育,平時教學中不要放鬆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督促學生養成認真閱讀、認真答題、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3、注重潛力培養

新課標要求:國中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的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的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潛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潛力。

這就要求我們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逐步掌握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計算曆史年代;閱讀歷史教科書及有關的歷史讀物;識別和運用與教學有關的歷史地圖、圖片、圖表;蒐集和整理與歷史學習有關的材料;敘述重要的歷史事實;解釋重要的歷史概念;分析和評論重要的歷史問題,等等。

同時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多層次、多方位去發掘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繫,包括: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繫;同一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橫向聯繫;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繫;中國史和世界史之間的聯繫;歷史演變與現實生活、時事之間的聯繫;歷史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好地認識歷史。

歷史潛力的培養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逐漸滲透、潛移默化,徹底拋棄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主角,設置平等的互動交流平臺,透過精心設置的課堂提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充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創設新情境,組織精當的材料,引領學生去探究、去實踐、去創新。惟有如此,才能發展學生的不一樣才能,也才能爲學生今後的繼續學習積蓄能量和潛力。

4、要時刻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實現與歷史學科教學的聯繫。

總之,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教師要深入瞭解學生,關注全體學生,平等善待各類學生,抓好查漏補缺,學會科學的記憶歷史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後果、影響、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識體系框架,注意學習潛力培養,適當延伸、遷移,讓學生感知歷史、積累歷史。抓好單元內的綜合過關練習。注重克服負面積累,防止兩極分化,爭取不讓每位學生掉隊。

歷史試卷分析 篇三

一、試卷特點及分析:

1、立足基礎,重視主體

本套歷史試題遵循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強調對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幹資料的考查,試題靈活且易於入手。第一題選取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佔總分的30%,覆蓋面較全難度適中,強調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大部分題目透過創設的歷史情景,考查學生知識理解和知識遷移潛力。第二題爲簡答題,共15分,佔總分的30%:第1題設問明確,答案唯一,重視知識的認知和潛力再現;第2題題型新穎,共設置有3個小題,有務必梯度和難度,重視對學生審題潛力的考查。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共20分,佔總分的40%:給出了三個材料,設置了四個問題。能夠說是一個綜合題,主要考查學生歷史知識的再現潛力,歷史的空間思維潛力,知識遷移潛力。設問由淺及深,貼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水平。

2、堅持注重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效體現了新課改要求的三維一體目標

歷史學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態度、價值觀。選取題第10題,11題,13題等題的設置正是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的薰陶和啓迪。

3、體現學科性,突出論從史出的學科特點

注重考查學生閱讀歷史材料,從中獲取和運用有效信息的潛力。強調歷史學科用史實說話,論從史出的原則是這套試題的一個突出特點。如:17題中第1小題,第3小題的設置,圖示材料與問題之間關係緊密,考查了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潛力,這對今後的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總之,這套試題注重課本,重視基礎,更重點考查學生對該學科識記資料的掌握。雖然具有靈活,新穎的特點,但只要識記準確,學生都能夠準確應答。

二、學生答題狀況分析

學生整體考的差,及格學生佔不到30%,絕大多數學生成績在20分左右,部分學生得分出現個位數,甚至有的一分的學生,真讓人難以想象。就整體而言:第一題得分在7-10分之間的學生佔總人數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間的學生約佔15%,還有一半學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題(示圖)材料題,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讀懂材料,失分尤爲嚴重。一半以上學生該題沒有得分;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僅有10%-20%的學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夠準確完整,所以得分不高。

三、兩點推薦

1、加強雙基教學,突出“三維”目標

基礎教育重在“基礎”。在課改的探索過程中,要防止出現過分強調潛力,忽略基礎知識的傾向。歷史知識的傳播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是擴展學生學科潛力的條件,所以應讓學生掌握最爲基礎的歷史知識。課堂複習要突出基礎知識的掌握,僅有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點知識。能夠說,八年級歷史學科資料都是基礎也都是重點,八年級歷史教學更應注重基礎,注重課本。目前的考試反對的是過分強調識記,反對死記硬背,但絕不是不要識記。熟悉課本並有務必的識記是必要的,這也是此刻考試要求的。如果課本知識不熟悉,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就根本無從作答試卷。

2、端正態度,明確目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

我覺得在培養良好習慣的同時要擺正態度,明確目標。從這次考試得分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目標不明確,因而學習、複習比較浮躁,課本沒有認真學習和複習,才導致如此結果。

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更需要理解和融會貫通。歷史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用好教材和社會生活素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發掘信息、識別信息、獲取信息的潛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針對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僅有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才能使歷史學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總體來看,試卷設置全面實√本站★√效,命題角度靈活,提問新穎,對今後命題設計和歷史教學具有務必的指導性。

歷史試卷分析 篇四

一、試題分析

1、題型題量分析

本次歷史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爲60分鐘,最大限度地與會考接軌。本次試卷共分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和綜合探究題三種題型。分值分配合理,學生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答題。

2、試題特點分析:

(1)本次試卷遵循中招考試的要求,按照7∶2∶1的原則。在單選題中,大都是考查較簡單的單一知識點,學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僅有少數的幾道題有必須難度,學生須在掌握較好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分析才能作答,分析探究題的小題設計也是如此。

(2)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本事的考查。學生若只是死記課本知識是難以作答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

二、學生答題情景分析

學生答題的得失分情景分析

1、單選題得分率較高,其他兩個題型失分率較高。

2、失分情景:列舉題:蒸汽機車的發明者答瓦特的較多,蒸汽機與蒸汽機車混淆。

三、學生答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礎知識問題:儘管開卷,但還是有不少學生表現出對歷史基本知識掌握薄弱、混亂。主要是某些學生對歷史重視不夠,缺乏興趣,致使最基本的歷史知識都不願瞭解。

2、學生答題心切,麻痹大意。部分學生因審題不清導致失誤佔總失誤的一半左右。

3、不少學生知識思維和實際運用本事仍然較低,語言表達本事不強。突出表此刻材料題的解答方面,有的學生知識不清,思維模糊。這些以後在平時歷史教學中要加以訓練和指導。

四、對今後教學的啓示

1、歷史教學在注重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歷史思維本事和實際運用本事,異常是綜合、歸納、分析、比較以及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等本事,避免因開卷而帶來輕視歷史基本知識、片面重視本事的問題。知識是本事之源。

2、加強學生應試本事的訓練,諸如審題意識,細心程度,對關鍵詞的把握,答題書寫端正清楚,有條理分點答題的習慣,答題時間的把握等,要在平時教學中多次強調考試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構成良好的答題習慣,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五、採取措施

1、夯實基礎知識

夯實基礎,從落實知識做起。對於課標要求的基本知識、重點知識,必須要重點落實,讓學生掌握準確無誤。重視檢查落實,必須不要忽視基礎,不要讓學生應得的分失去;

2、提高綜合本事

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要進一步提高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教師應訓練學生讀圖、識圖、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訓練學生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本事;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思維本事,從而起到提高學生的綜合本事的目的。

3、提高答題技巧

教學階段,應狠抓審題本事的培養、答題技巧與答題規範性訓練。加強審題本事的培養,認真審題、避免出現答錯題;加強答題規範性的訓練,使學生答題時做到點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強學科語言組織本事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按題目的要求取捨和重新整合知識。

歷史試卷分析 篇五

總體上本次歷史試卷,注重基礎,重視應用,凸顯本事,滲透德育。以課標準爲準繩,學科的重點資料爲核心,緊跟時代脈搏,設問巧妙,立意高遠。以基礎立意轉向基礎、本事並舉,穩中求進,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的培養,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是一份融綜合性、人文性、開放性和時代性於一體的好試題。

1、今年試題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避免了考查的知識點相對密集、覆蓋面較窄的問題,可謂立意高遠。

2、卷1爲選擇題,共計35分。本卷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景。選擇題得分率爲70%左右,這充分說明師生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異常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把握,這對於我們開展歷史課堂教學改革和實施新的課改方案供給了優良的傳統和良好的前提保證。

3、卷2爲非選擇題,共計65分。本卷主要考察學生的綜合本事、分析本事、思考本事等,學生的水平不一,結果丟分較多。這充分反映了考生歷史學習與考試的各項基本技能和綜合本事有待提高。其主要表此刻:

⑴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錯別字現象、字跡模糊不清現象、語言表達不通順現象等依然存在。說明學生的基本功不紮實。基礎打的不牢。

⑵考生理解題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本事不強。答卷中答非所問,文字表達不切要點等現象也很嚴重。有許多同學做題不認真,沒有認真審題,對題意理解不深,研究問題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丟分。

⑶考生綜合本事較差,如第38小題學生都能寫出孫中山來,可是綜合孫中山在民主革命中做出的貢獻卻不能概括全面。說明學生的綜合本事較差,不能從整體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⑷考生的應試本事不強。如:第41小題,很多學生在回答第二小問時思路還停留在第一小問上,不能展開回答,造成失分。這就證明考生如何選擇有效信息作答的應試本事有待提高。

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表象,爲指導我們今後的歷史教學和考試供給可貴的一手資料,我們應深刻剖析。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綜合本事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