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調研思考:加強民兵力量建設

調研思考:加強民兵力量建設

某縣關於加強民兵力量建設的調研思考

民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不脫離生產的羣衆武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助手和後備力量。戰時是兵,平時是民,肩負着保衛祖國、鞏固國防的任務,更肩負着建設祖國、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責任。探索研究並做好民兵工作,對於促進經濟、社會和國防建設,都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一、民兵隊伍建設的作用和地位

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重視和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是我們黨幾代領導集體的一貫思想。而建設一支強大的民兵隊伍,不論是平時還是戰時,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威懾作用和實際應用價值。

(一)民兵是遏制戰爭,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威懾力量。和平要以實力爲後盾,要靠強大的國防來維護。不要戰爭必須準備戰爭,充分準備戰爭才能避免戰爭。和平與發展雖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因此,我們在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的同時,必須保持一支與捍衛國家安全相適應、與現役部隊建設相匹配的民兵力量,這樣才能爲經濟建設提供一個和平穩定的安全環境。

(二)民兵是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要求,打贏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重要因素。當今世界新軍事變革,來勢很猛,發展迅速。民兵是寓兵於民的重要組織形式。未來戰爭中,民兵不僅可遂行傳統的戰場勤務、支前保障、補充兵員、鞏固後方等任務,還可以依託地方優勢和資源,積極配合部隊開展信息戰、網絡戰等,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作用和優勢。

(三)民兵是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基層政權的重要力量。我國民兵不僅擔負着對外反侵略的職能,還承擔着對內保穩定的職責。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爲了適應維護社會穩定的新形勢,我國大中城市和邊海防一線地區普遍建立了民兵應急分隊,擔負應急機動任務。這支民兵應急隊伍,經過正規的教育訓練,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在保護羣衆、保衛生產、打擊犯罪、維護主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民兵是遂行急難險重任務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突擊力量。在搶險救災、興修水利和完成重點工程建設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廣大民兵以不怕吃苦、突擊力強、能打硬仗而贏得了黨和人民的信賴。多次搶險救災的實踐證明,民兵已經成爲遂行多樣化非軍事行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7.12洪災中,縣共出動民兵2千餘人,轉移受災羣衆9141餘人,清理滑坡土石方300餘方,裝填沙袋1500餘袋,疏通加固河堤和排水渠2000餘米,搶修道路500米,搶救受災物資5萬餘噸,清淤20萬餘平方。

二、當前我縣民兵隊伍建設存在的矛盾問題及原因分析

加強民兵建設,是建設現代化國防的必然選擇,是富國強軍的戰略舉措。但從當前我縣民兵隊伍建設情況來看,形勢不容樂觀,矛盾和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抓民兵隊伍整體發展思想偏差嚴重。主要體現在“三不”上:一是擺位不正。黨委落實議軍制度不經常,有的鄉鎮黨委連續幾年都沒有議過武裝工作,不能把民兵基層建設擺在應有的位置。部分單位主要領導對民兵基層建設重視程度不夠,標準較低,存在重其它建設輕武裝工作的現象。二是認識不足。有的單位領導對自己的工作職責認識模糊,認爲自己兼的是虛職,民兵工作是武裝系統的事,是要人要錢的工作,到底幹什麼、怎樣幹、幹到什麼標準,認識不足、研究不夠。三是投入不夠。當前一些單位主要領導在基層武裝建設問題上,處於支持不夠、關注不夠、傾斜不夠的現狀;有的表態好,但只講不做,一年到頭投入的建設經費也比較有限,甚至個別鎮鄉連應急民兵的服裝都保障不了,致使民兵建設工作難以落實。

(二)抓專武幹部隊伍建設問題居高不下。主要體現在“四化”上:一是“專武”意識“偏離化”。目前,在專武幹部當中,身兼數職的大有人在,應該講,專武幹部兼職,既是形勢需要,也有利於更好地與各級領導和羣衆進行聯繫、溝通,以“有爲、有位”促進本職武裝工作的開展。但是,有些專武幹部偏離主業、淡化職能,將武裝工作看成附帶工作,甚至“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二是能力素質“弱差化”。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的現象:即低學歷的多,有軍事工作經歷的少;能完成一般性、日常性工作任務的多,能指揮帶兵的少;滿足於辦具體事的多,能站在更高層次主動思考問題的少,個人能力素質難以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三是實際困難“輕視化”。有些專武幹部家庭困難重重,鄉鎮領導長期看不到眼裏,記不到心裏,關心關愛不夠,導致工作心態不穩、幹勁不足。四是進出渠道“偏窄化”。鄉鎮專武幹部進出渠道問題是嚴重製約專武幹部隊伍建設的突出問題。一方面,外行的“佔位”多,懂行的受地方人事制度影響,又難以“進位”,縣63個鄉鎮的專武幹部中,在2022年以前,經過上級業務部門培訓、懂武裝工作的不足30%。另一方面,出路偏窄,年齡偏大、任期過長,武裝工作“管人”與“管事”嚴重脫節,重用和提拔的比例較低,導致工作積極性不高。近5年來,專武幹部的提升比例僅爲20%,部分武裝工作幹得好的沒有得到提拔使用。

(三)抓民兵各類配套建設滯後影響發展需求。主要體現在“三個不夠”上:一是硬件建設不夠過硬。有的鄉鎮武裝部和民兵連(排)辦公條件和訓練場地等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於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有的沒有單獨的“兩室一庫”,有的沒有專門的辦公室、沒有配備辦公電腦,有的沒有建“青年民兵之家”。有的應急分隊器材有的只是象徵性地擺幾種裝具,難以滿足遂行應急任務的需要。二是軟件建設不夠有力。仍有部分單位沒有相關的制度牌,沒有相關工作流程、本表冊等。在資料管理上,有的沒有指定專人負責保管和專櫃存放,零零散散,到處亂丟。有的存放的文件資料沒有及時更新,多數爲多年以前的資料。三是政策完善不夠及時。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戰爭模式的不斷刷新,當前的很多法規政策已明顯滯後於民兵隊伍建設的發展要求,但目前在相關配套法規制度修訂和完善上不及時,不重視,導致隊伍建設困難重重。

(四)抓各項工作開展矛盾困難依然凸顯。主要體現在“三難”上:一是經費保障難。民兵基層武裝工作經費保障沒有規定的標準、沒有專門預算,有的靠專武部長與鄉鎮、行業、企業主要領導相互感情和內部協調,靠企業負責人的國防觀念和地方主要領導的重視支持,靠個人的協調能力得到經費保障。二是人員集中難。近年來,在組織民兵整組、訓練、開展活動、處置突發事件、搶險救災、完成參建任務時,在冊民兵不在位,召集難的問題仍然突出,即使召集起來,也往往是“童子軍”、“鬍子軍”,直接影響執行任務的能力和整體效能的發揮。三是活動開展難。多數單位開展民兵工作往往靠“人情”辦事,靠關係“疏通”來落實,難形成積極主動自覺參與的氛圍。部分專武部長思想消極,態度不端正,對民兵建設隊伍中出現的一些難點問題,除了發牢騷、擺客觀、講條件,就再無建樹。

三、抓好我縣新時期民兵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縣民兵如何走好精兵發展之路,在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強軍夢”的民族復興中發揮應有作用,在推進丘區經濟文化生態強縣和美麗繁榮和諧X建設上發揮更大作用,我們認爲應從“四個把握”入手:

(一)把握形勢任務特點,尋求抓好民兵作戰力量整合的能力

人武部作爲軍事機關,作爲地方黨委的軍事部、政府的兵役部,我們有責任下大力協調好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進一步理順關係,營造“政府重視、部門支持、社會關心”的良好環境,確保民兵建設工作有序展開。

一要依靠法規制度統一思想、謀求共識。各類政策法規、制度規定是基層人武部落實民兵工作的“尚方寶劍”,人武部應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通過召開議軍會、兩委會、專題會等,嚴格落實好軍地雙重領導十項制度,即:1.第一書記述職制度;2.兼任地方常委制度;3.議軍會制度;4.述職報告制度;5.軍事日活動制度;6.國防教育進黨校制度;7.軍地合署辦公制度;8.聯訓聯演制度;9.聯合執法檢查制度;10.績效考評制度。組織有關人員傳達學習關於民兵調整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使大家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加強民兵組織建設,整合民兵作戰力量,是當前改革強軍所需、應急維穩所需、軍地職責所需。

二要依靠現代媒體營造氛圍、謀求共鳴。宣傳教育是民兵工作的重要環節和內容,各級應堅持把宣傳教育作爲民兵工作的基礎工程,構建以激勵爲主的制度,着力營造濃厚氛圍,提高民兵工作質量。首先,要以思想教育爲基礎,着力提升思想動力。利用媒體拓展廉政教育渠道,搶佔宣傳教育主陣地。應緊扣當前國內、國際形勢、周邊環境,通過網絡、報紙、公益廣告、微信公衆號等手段,廣泛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在因勢利導上下功夫,在因情施教上見成效,打牢思想教育基礎,提升內在思想動力。其次,要以配套活動爲載體,着力營造濃厚氛圍。廣泛開展民兵文化創建活動,組織開展民兵知識講座、民兵文藝演出、民兵影片放映等文化活動。建設民兵文化基地、示範點,建設民兵文化牆、文化走廊、文化櫥窗等。結合加入少先隊員、共青團員、共產黨員等時機和學生軍訓、鄉村社開會等方式廣泛深入開展宣傳教育,認清民兵地位作用和任務職責,營造關心國防、支持民兵建設的濃厚社會氛圍。第三,要以制度激勵爲主導,着力提高自覺性。注重培塑先進典型,立起鮮明導向。採取設立“民兵光榮榜”,評選民兵先進個人、先進家庭、先進單位,舉行民兵宣講事蹟報告會等活動,大力宣揚在民兵工作中成績突出、事蹟過硬的單位和個人,形成鮮明導向,提高自覺性。

三要依靠行政機制統一行動、謀求共抓。首先,要成立領導機構,由縣政府領導牽頭負責,人武部門領導主抓,宣傳、組織、人事、交戰、人防等有關單位成員參與,形成上下左右齊抓共管民兵力量建設的合力;其次,要加強調查研究,研究制定切實管用的地方性政策措施,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強調全社會的義務,增強工作的政策性和權威性。第三,要落實監督問責,強調製度機制的監督促進作用,對落實制度不好,工作成效不明顯的單位,要追究相關領導責任,促使各類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發揮作用。

四要依靠組織影響提升企業形象、謀求共贏。在大型企業建立民兵組織,是軍民融合的一項措施,是解決民兵工作“三難”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體現企業綜合實力和管理水平的一種印證。人武部在依據政策制度做正面工作的同時,可協調黨委政府將部分改革紅利、優惠政策向此類企業傾斜,可通過擴大宣傳樹立典型提升企業形象,使企業潛移默化感受到組織和活動給企業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無形資產,從而激發企業支持民兵工作的熱情。

(二)着眼應急作戰需求,科學合理調整民兵組織布局

民兵組織布局應着眼快速動員要求,突出本地區民兵組織建設的“重心”,逐步形成以城鎮爲中心“輻射”農村,重點地區高於次要地區的民兵組織新佈局。

一是向“三重一沿”傾斜。結合轄區內重點方向、重要目標、重要通道綜合分析判斷,打破以往按人口比例平攤任務的做法,在保持基幹民兵總體規模的基礎上,優先保障重點方向、重要目標、重要通道和沿江組建各類民兵分隊所需兵員,加強“三重一沿”基幹民兵力量。

二是向有條件、有任務單位轉移。按照“編爲用、練爲戰”的原則要求,組建民兵分隊應充分考慮到所建分隊能否派上用場、發揮作用,避免建用分離、建非所用。

三是向“街道社區”拓展。縣城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員素質較高,居住集中。而城市街道作爲城市相對獨立的管理單元,社會管理功能將越來越重要,因地制宜將社區內的零散民兵編入民兵組織,更能體現民兵的羣衆性和普遍性。

四是向“行業系統”拓展。事業、機關單位及通信、供電、供水、氣象、城建、衛生、金融、保險、工商、稅務等行業系統,人員穩定,素質較高,同時行業、事業單位技術力量雄厚,專業對口人員較多,在行業單位建立民兵組織、組建對口專業分隊,有利於領導管理、開展活動和執行任務,有利於提高對口專業分隊的對口率,增加民兵組織科技含量,優化民兵組織結構。

(三)堅持“急用先建”原則,實施靈活有效的編組

民兵編組要遵循“建用結合、平戰兼備”和“屬地爲主,就近掛靠,基本任務在先,其它任務在後”的原則,靈活有效、科學編組。

一是按照急用先建原則進行編組,克服交叉混編現象。爲避免人員交叉和一兵多職現象的發生,在實施編組過程中,把相對穩定的基幹民兵編入應急分隊,把行政事業單位基幹民兵編入專業技術分隊,把企業和行業系統基幹民兵編入對口專業分隊,把流動性較大的外出基幹民兵編入步兵分隊;把農村民兵的編組重點逐步由行政村轉向鄉鎮機關、醫院、學校等鄉鎮行政事業單位,保證農村民兵組織的穩定性。

二是根據分隊特點進行編組,優化隊伍結構。針對各類分隊特點,可將網絡分隊集中編在移動電信部門,工程分隊集中編在基建設施工單位,交通分隊集中編在交通運輸公司等等。針對個別難以單獨完成編組任務的單位,可以統籌計劃,從專業相近單位,按專業對口人員實際數量與任務數比例進行抽編。

三是延伸區域範圍進行編組,彌補兵員缺口。造成一兵多編、交叉混編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兵員缺口問題,因此民兵編組一方面應靈活掌握方法,通過擴大預訓對象、放寬退伍軍人及專業對口人員年齡限制彌補兵員缺口;另一方面可充分發掘本地優勢,拓展成員選擇途徑。

(四)把握民兵活動特點,建立健全民兵管理制度

在民兵工作和動員法規還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政策和制度將起着重要的彌補和推動作用。

一是建立外出聯繫制度。基層民兵連(排)長對外出人員進行登記,發送《預編對象通知書》、填寫《外出登記卡片》,基層武裝部每月定期與外出人員聯絡一次。

二是建立委託代管制度。對同一地區(單位)務工超過10人以上的可由人武部向其屬地基層武裝部發出委託函,委託協助代管,建立長期聯繫制度;對建有民兵分隊的相對集中地區,可委託屬地黨組織代管,彼此建立合作關係和聯繫制度,以便隨時掌握外出民兵的近況。

三是建立緊急召回制度。通過與民兵簽訂緊急召回協議,規定在整組點驗、重大演習、國家動員需要等時機,接到人武部通知,必須規定時限返回,對不履行協議,違反規定的,由政府對單位或個人實施一定的經濟處罰。

四是建立獎懲及激勵機制。儘快健全相關制度,明確民兵參加活動的經濟補償辦法和抽調民兵執行任務期間崗位保留政策,並對錶現突出的應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以增強民兵組織建設的吸引力。

改革強軍永遠在路上,抓好新時期的民兵整組工作,不僅是人武系統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黨委政府重視關心的一項工作,更需要全社會和廣大民兵的支持與配合。只有以習主席強軍思想爲指導,思想重視、思路清楚、措施得力、工作紮實、作風務實,才能推動新時代基層民兵力量建設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