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整改措施

中心國小數學課堂轉型整改措施

中心國小數學課堂轉型整改措施

中心國小數學課堂轉型整改措施

水道中心國小數學組

一個學期以來,我校把課堂轉型作爲學校工作的重點,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效果。但在數學課堂轉型推進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問題,現針對存在問題,做出系列數學課堂轉型整改措施。

問題之一:過於強調主體,缺乏恰當的主導。

曾看到這樣一個課例:一位三年級的老師教學“24時記時法”時,指名一學生上黑板計算一段經過的時間,學生把“1時30分”寫成了“1:30”。教者先後讓5名學生找其中的錯誤。然而學生對“一段時間”和“一個時刻”沒有理解,就是說不到要處。教者又讓學生討論,花了不少時間,還是沒有結果。

新課改大力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把時間還給學生。但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往往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是一些毫無探究價值的問題,都要讓學生去探索。在探索過程中,沒有具體的要求、提示和指導,喜歡怎樣就怎樣,對哪兒感興趣就學哪兒。在時間的把握上也缺乏時效意識,一旦發現時間充裕,就讓學生充分探究;一旦發現時間不夠,則匆匆走過場。也有的老師爲了把學生引入情境,設計了許多問題,當學生的回答偏離軌道時,教師便故作鎮靜,不時啓發,最後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如此種種,展現的是學生虛假的主體性,失卻的是教師恰當的引導、智慧的啓迪、思維的點撥。

整改措施:傳統的師道尊嚴、師講生聽,使學生的發展受到壓抑,應當轉變。但如果走向另一個極端——聽其自然,不計時效,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不到應有的發揮,“雙基”被淡化,這對學生的發展也是很不利的。

首先,教師應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知識獲取過程的共同參與者,是知識的共同收集和分享者;教師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習的過程控制,結論的準確揭示,教師的作用更是學生無法替代的。

其次,教師要充分地瞭解學生。對那些中等難度的,與學生聯繫緊密的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利用各種原始數據進行分析、思考,展開探索,提出假設,進而檢驗假設,得出結論。教師還要爲學生的知識建構提供充足的時間保障但必須適時適度。學生在面對一個新問題時,讓他們先獨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後,纔開始嘗試用一些方法對該問題進行探索,既讓他們體驗自主探究的興奮,還要注重“雙基”落實的實效。

問題之二:過於強調合作,缺乏合理的指導。

在很多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老師一宣佈小組討論,整個教室就沸騰起來。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樣幾種現象:有些學習小組的學生搶着各說各的發現,人人都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結果誰都不在傾聽;有些學習小組中,發表意見的大多是一些優秀的學生,而其他同學則若無其事,一言不發,有的甚至做起與課堂無關的事。還有的合作學習內容本身就不大適合學生討論,或難度偏大討論不出什麼結果,或難度偏小根本沒必要討論。總之,教師儘管重視並提供了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但顯然缺乏有效的指導而導致課堂低效。

整改措施: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首先要有一個預測: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對於那些學生能獨立思考解決的問題,或獨立思考解決更佳的問題,就無需安排合作學習。只有那些一人難以解決的、並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之間優勢互補的問題,纔有合作的價值。具體操作中應注意這樣幾點:

1、分工具體。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裏都有事可做,發材料、做實驗、觀察記錄、發言、總結、彙報等等,都由不同的學生承擔,使每人在小組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使每個成員都意識到自己是小組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讓人人都成爲小組學習的主人。

2、強化意識。教師必須有意識的強化每個學習小組成員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學生感到自己的行爲會影響整個小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訴說,尊重別人的意見,從而使小組學習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

3、適時參與。合作過程中學生的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成爲學習小組的一員,參與學習活動,並通過提示、點撥、引導等形式,爲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合作保證,提高課堂效率。

問題之三:過於強調活動,缺乏體驗的實效。

活動是深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形式,尤其在數學教學中,有助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儘管如此,活動畢竟只是教學的一種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當作目的來追求,而忽視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忽視課堂教學的效果,那這樣的數學課的功能則值得懷疑了。聽過一堂三年級的“千克和克”的數學課。老師課前準備了一架體重秤,課上設計了一個活動形式——猜體重,測體重。學生也十分喜歡,大半課,學生重複着這樣一個先猜後稱的流程,大家開開心心的結束了一堂課。儘管學生爭先恐後,樂此不疲,但這節課的本質,本人認爲,這種活動是膚淺的,學生沒能對“千克”有應有的認識、理解和運用,這樣的活動侷限了學生的視野,給人以“一葉遮目”之感。這不由得讓人疑惑這堂課的數學味有多濃?是數學課還是活動課?這樣的活動設計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正確把握,教學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了。

整改措施:要使數學活動取得實效,我們認爲教師必須做到這樣幾點:

1、備課時,一定要準確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學體系和邏輯結構;把握教材重點和難點內容;把握教材的發散點和生成點。只有鑽透教材,纔可能胸有成竹,閒庭信步般遊刃有餘,才能研究相關的學習策略,設計各種新穎的活動形式,使學生學得輕鬆,有趣。

2、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並具有可操作性,切忌爲活動而活動。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爲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爲學生所喜愛,要具有可操作性。

3、活動要有利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技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應積極促進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繫,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協作能力、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問題之四:過於強調結果,缺乏對創新思維的保護。

強化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決非只要結果不要過程,只要標準答案不要求異思維。標準化的結果便於評價,易於操作,從而受到教師的喜歡,因而也使得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思維、技能、品質、情感與態度等具有成長意義的方面缺少必要的評價,有時對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求異思維缺乏耐心,缺乏保護。一位老師在課上出示了這麼一題:用5個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個長方形,求出它的周長是多少?一個學生回答:5*4—4=16(釐米)。教師根本沒有分析學生的思路,就毫不猶豫的否定了,並告訴他應這樣計算:(5+1)*2=12(釐米)。課後本人瞭解那個學生,其實那學生是想用4個完整的正方形周長減去重合部分的邊長,應減去的是8釐米而不是4釐米。如果這個老師讓學生說出思考的過程,然後在給其引導,糾正,或許就是另外一個情形了。真可惜,學生的創新思維就這樣被老師無情地剪去了。

整改措施: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這是新課程理念的一個重要體現。

1、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不能一棍子統統打死,一旦發現學生的解題結果與標準答案不符,要讓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然後再進行評價。

2、對那些雖然有錯誤,但又蘊含創新思維的超常規的想法,我們在指出不足的同時,也要充分鼓勵,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火花。

3、教師要放開手腳,減少課堂預設,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不怕學生出錯,這樣,正如數學特級教師華應龍所說,“我們的學生會因差錯而美麗,我們課堂也會因差錯而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