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可能性》教案(共6篇)

可能性教案1

《可能性》教案(共6篇)

義唐國小   黃芳

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64到67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簡單的分類和統計知識,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的作用,本節內容是感受確定和不確定現象,爲五年級學習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礎,爲學生以後學習概率建立一個概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存在各種可能性。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的可能性。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摸球、摸紙牌遊戲、裝球的活動,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不確定現象,體會可能。

(2)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於交流的行爲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遊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

(三)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簡單隨機現象的特點,能列舉出簡單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教學難點:能對簡單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描述

二、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

談話,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玩個遊戲吧,(出示一枚硬幣、把雙手背後、把硬幣藏在一隻手裏,再伸出雙拳,讓學生猜硬幣在老師的哪個手裏)?

師:在老師沒鬆手之前,你估計硬幣在老師哪隻手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可能性的知識。(板書:可能性)

環節二:探究可能性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一)摸球中體驗“可能”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摸球遊戲嗎?(玩過)那我們一起來玩摸球遊戲好嗎好?(好)摸之前我們一起來明確下摸球的要求,哪位同學願意來給大家讀一下摸球活動的要求(指名回答)現在大家明白要求了嗎?(明白了)那開始遊戲吧。活動結束之後在黑板上彙總

1、桶裏放3個紅球3個黃球,請位同學摸一摸,大家記錄摸到了什麼顏色的球?

在這樣的桶裏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摸到哪種顏色的球呢?(紅球和黃球)指名學生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任意摸一次,都有兩種可能的結果,(可能)摸到紅球也(可能)摸到黃球。

2、桶裏裝5個紅球,請位同學摸一摸,大家記錄摸到了什麼顏色的球?

小結:在這個桶裏摸,(一定)摸出紅球。

3、桶裏裝5個黃球,請位同學摸一摸,大家記錄摸到了什麼顏色的球?

小結:在這個桶裏摸,(不可能)摸出紅球。

總結:事情分可能發生,一定發生和不可能發生,可能發生稱爲不確定事件,一定發生和不可能發生稱確定事件。(舉生活中的例子)

(二)、摸牌中感悟“可能性大小”

師:剛纔同學們表現得很棒,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四張撲克牌,分別是紅桃A、紅桃2、紅桃3、紅桃4,思考一下從中任意摸一張可能摸到哪一張?摸之前能確定嗎?讓學生思考在交流。

(不能確定,有四種可能)

師:下面我們把紅桃4變成了黑桃4,現在,4張牌中有3張紅桃1張黑桃,現在任意摸一張牌,可能摸到哪一張?(紅桃A、紅桃2、紅桃3、黑桃4)摸出紅桃的可能性大,還是黑桃的可能性大?(紅桃)爲什麼?(紅桃的張數多)

我們同學都同意嗎?(同意)那只是我們的猜想,我們要證實我們的猜想,我們需要試一試那我們來進行摸排遊戲吧。摸之前老師來給大家明確下摸牌的要求。

這次邀請組長進行合理分工,一人洗牌,一人記錄,(用寫正字的方法,最後寫成數字)另外的人摸五次,共摸40次。

4、組織交流。看到這幾組同學的摸排記錄,你有什麼想法嗎?(摸到紅桃的次數比摸到黑桃的次數多)

師小結:現在摸出的牌共有4種可能,紅桃有3種可能,黑桃有一種可能,所以紅桃摸出的可能性大,黑桃的可能性小,說明可能性有大小。

環節三:鞏固練習

師:老師想看看我們的同學的掌握情況,我們一起來練一練

1、學生讀題後,可以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按順序說一說從每個口袋裏任意摸出一個球,可能是紅球嗎?你是怎樣想的?在哪個袋子裏摸出紅球的可能性大?指名回答(1號和2號可能3號不可能)能說出你的想法嗎?哪個袋子摸出紅球的可能性最大呢?

2、在下面四張牌中任意摸一張一共有幾種可能?(四種)可能摸出什麼牌呢?指名回答(梅花6、梅花10、梅花8梅花6)摸出幾的可能性最大?因爲梅花六有兩種可能

摸出梅花10和8的可能性(相等)

3、轉盤中也存在着可能性,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轉動哪個轉盤,指針偶爾落在紅色區域呢?偶爾是什麼意思呢(很少可能性很小)

(2)轉動哪個轉盤指針經常落在紅色區域呢?經常是什麼意思呢?(很多,可能性很大)

(3)轉動哪個轉盤,指針偶爾落在紅色區域和黃色區域的可能性相等呢?指名回答

環節四:全課小結

今天大家今天表現得十分不錯,老師準備送一段話給大家作爲獎勵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今天(可能)你的表現不是很出色,但只要你在今後的學習中多動腦,勤思考,你就(不可能)沒有進步,繼續努力,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孩子們,加油!

三、板書設計

可能性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可能性》教案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8-99頁內容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使學生初步會用概率的思想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事物;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學重、難點: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看過足球賽嗎?

生:看過!

師:今天,老師就跟大家一起來看一場足球。

師:裁判員在幹什麼?

生:裁判員拋硬幣,決定由哪一方先開球。

師:這樣公平嗎?爲什麼?

生:公平,因爲硬幣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而朝上,它們各佔一半,所以是公平的。

師:也就是說,硬幣拋出後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這是一個不確定的事件,今天我們就進一步來研究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師:你能不能用一個數表示出擲出正面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50%

師:還可以怎樣表示?

生:

師:你能給大家解釋一下爲什麼是嗎?

生1:因爲正面出現的可能性是一半,所以是

生2:因爲要麼是正面,要麼是反面,只有這兩種情況的一種,所以是

師:那擲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

(板書:可能性

正面:

反面:)

師:拋硬幣的時候,只可能出現正面或反面兩種情況,所以出現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拋十次硬幣,正面大約可能出現多少次呢?

生:大約5次

師:如果我拋20次、30次、40次呢?

生:大約10次、15次、20次

師:那麼如果我拋50、60、70、、、、次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拋硬幣實驗,看看正面出現的次數是不是?

實驗要求:每人擲10次,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試驗結束後思考:正面出現的次數與總數有什麼關係。

生1:通過實驗,我覺得我們組的正面朝上的次數正好是總次數的一半。

生2:我發現有的組正好是一半,但是有的組比一半多或少,不過比較接近一半。

生3:有的正好,有的差很少有的卻差很多,但是全班加起來接近總次數的一半。

師:同學們,通過剛纔的分析我們知道了,在隨意拋硬幣的時候,隨着實驗次數的增加,出現正面的次數就會越來越接近。

師:通過實驗分析,我們知道擲出正面的可能性與擲出反面的可能性是一樣的,都是.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二、設計遊戲活動,進一步體會遊戲活動的公平性,豐富對等可能性的體驗。

師:大家玩過這種遊戲嗎?誰能說一下它的玩法?

生:擲骰子,擲出幾就走幾步,先到終點爲勝利。

師:哪個隊願意先走?既然大家都想先走,我們就用轉轉盤的方式決定好嗎?

生:好!(老師出示轉盤)

生:不行!

師:爲什麼?

生:藍色的可能性大,而黃色和綠色的可能性小

師:你能解釋一下嗎?

生:藍色的佔4份中的2份,可能性是,所以藍隊的可能性大。

師:那黃隊和綠隊呢?

生1:黃隊的可能性是,因爲這個圓平均分成了四份,黃隊佔4份中的1份。

生2:綠隊的可能性也是,因爲它也是佔4份中的1份。

師:看來真的不公平,大家能不能想個辦法,使規則變得公平呢?

生1: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種顏色一分,就公平了。(出示平均分成3份的圓。可能性是多少?)

生2:每個隊先走的可能性各是3分之1

師:現在公平了嗎?每個隊先走的可能性是多少?

師:如果轉30次,轉到黃隊的次數大約是多少次?綠隊呢?藍隊呢?

生:黃隊、綠隊、藍隊的次數大約各是10次。

(確定走的順序後準備玩遊戲並出示骰子)

師:老師這裏有兩個骰子(長文體和正方體),它們都是六個面,六個面上分別寫着“1、2、3、4、5、6”請每個隊的隊長來選骰子,(學生都選正方體的)

師:請你們說一說爲什麼這樣選擇?

生:1和2寫在這個長方體骰子的較大面上,所以出現它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我不選它。

生:這個正方體的骰子雖然也是6個面,但是它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所以比較公平。

生:正方體的骰子每個面出現的可能性都是6分之1

師:同學們,遊戲做完了,有的隊嬴了,有的隊輸了,你有什麼想法?

生:遊戲就是有輸有嬴,下次我們也可能嬴。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不但做了遊戲,還知道了一個遊戲的輸贏是一件不確定的事,它的可能性也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

思維拓展:

師:同學們,老師盒子裏放了黃色和藍色兩種玻璃球,如果我隨意摸出一個球,摸出黃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爲什麼?

生1:摸出黃色球的可能性是

因爲有兩種顏色,黃色是其中的一種,所以是。

生2:我認爲不對,要是黃色球和藍色球個數不一樣呢?

師:那麼你認爲給你什麼條件就能知道?

生1:每種顏色的球各有多少個?

(出示:黃球1個,藍球9個)

生2:摸出黃色球的可能性是10分之1,因爲一共有10個,黃球1個。

生3:摸出黃色球的可能性是10分之1,因爲摸出藍色球的可能性是10分之9,所以摸出黃色球的可能性是10分之1.

師:如果我想使摸出黃球的可能性是12分之1,該怎麼辦?

生:再加上2個藍球,因爲這樣一共就有12個球了,黃球1個,所以摸出黃球的可能性就是12分之1.

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在遊戲中知道了一件不確定的事情,它的可能性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例如:拋擲硬幣,擲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擲一個正方體的骰子,每個面擲出的可能性都是6分之1等等。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在數學上屬於概率問題,在現代的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天氣預報、降水概率的預報等等都應用了概率的知識。

《可能性》教學設計3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武南國小 車 丹(初稿)

湖北省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馬青山(統稿)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44頁主題圖、例1、第45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第49頁“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能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藉助猜測、實驗、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準備:課件、節目卡片、抽獎盒。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活經驗

(一)遊戲1:猜猜硬幣在哪隻手裏。

1.教師將枚硬幣握在手中,並在背後交換位置,讓學生猜一猜硬幣在哪隻手裏。說一說你能確定嗎?

2.教師打開沒有硬幣的手,再讓學生猜一猜硬幣在哪隻手裏。說一說你能確定嗎?爲什麼?

(二)遊戲2:猜猜拋出的硬幣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

1.教師將這枚硬幣拋出,讓學生說出可能是哪個面朝上,要求說出所有可能。

2.讓學生猜一猜是哪個面朝上。 

3.教師揭示結果。

(三)揭示課題。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爲學生進一步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一)創設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隨機現象。

1.課件出示主題圖:聯歡會抽籤表演節目。

2.指名回答(問題預設)。

(1)同學們用抽籤的方式表演節目,能事先確定自己表演什麼節目嗎?

(2)有哪些可能?(此時由於不知道抽籤的內容,因此有多種可能。)

(二)活動探究,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例1情境)教師拿出三張卡片,上面分別寫着“唱歌”“跳舞”“朗誦”(告知學生),放在桌上,選三名學生依次上來抽籤,並分三步分析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逐步完成研究報告。

剩下卡片張數

確定

不確定

3

2

1

1.桌上有三張卡片時的抽籤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一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麼節目嗎?他可能會抽到什麼節目?請說出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此時有三種可能發生的結果)

(2)讓第一名學生抽籤,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假設抽到跳舞)

2.桌上剩下兩張卡片時的抽籤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二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麼節目嗎?他可能會抽到什麼節目?請說出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此時有兩種可能發生的結果)

(2)進一步分析:他不可能抽到什麼?能確定嗎?(由於舞蹈已被第一名同學抽走,因此能確定第二名同學不可能抽到跳舞。)

(3)讓第二名學生抽籤,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假設抽到朗誦)

3.桌上剩下一張卡片時的抽籤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三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麼節目嗎?爲什麼?(由於舞蹈和朗誦都被抽走,可以推斷出剩下的卡片是唱歌,因此能確定第三名同學不可能抽到舞蹈或朗誦,一定抽到唱歌。)

(2)讓第三名學生抽籤,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抽到唱歌)

剩下卡片張數

確定

不確定

3

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誦

2

不可能抽到跳舞

可能抽到唱歌、朗誦

1

不可能抽到跳舞或朗誦;一定抽到唱歌

4.對照研究報告分析、總結。

(1)小組討論:通過剛纔的抽籤活動,你們發現了什麼? 

(2)引導學生得出事件發生有時是確定的,有時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如果是確定的,可以用“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發生如果不確定,可以用“可能”描述;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與剩下的卡片有關等。

(三)遊戲鞏固,豐富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

教師拿出抽獎盒(事先準備好教材第45頁“做一做”中的抽獎盒),規定:抽到綠色棋子爲中獎。

1.抽獎比賽,大膽猜測。

(1)教師選兩組學生依次在左邊和右邊抽獎盒抽獎,中獎人數多的爲獲勝。

(2)猜一猜:左邊盒子裏放的什麼棋子?右邊盒子裏放的什麼棋子?

(通過學生在左邊盒子裏摸出的均爲紅色,可以猜到左邊盒子裏都是紅棋子;學生在右邊盒子裏摸出的有紅、黃、藍、綠各色棋子,可以猜到右邊盒子裏有紅、黃、藍、綠棋子。)

2.教師展示抽獎盒中的棋子,驗證猜想。

3.分析提升。

(1)小組討論:爲什麼左邊盒子沒人中獎而右邊盒子有人中獎?

通過對比,可以分析出左邊盒子裏面均爲紅棋子,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因此不可能中獎;右邊盒子裏有綠棋子,因此可能摸出綠棋子,就有可能中獎。

(2)課件出示“做一做”,學生回答問題並分析下述問題。

①哪個盒子裏肯定能摸出紅棋子?爲什麼?

分析:在左邊的盒子裏裝的都是紅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左邊的盒子裏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而右邊的盒子裏有紅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紅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右邊的盒子裏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②哪個盒子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哪個盒子可能摸出綠旗子?爲什麼?

分析:左邊的盒子裏沒有綠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在左邊的盒子裏不能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在右邊的盒子裏有綠棋子,可能摸出綠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綠棋子,“在右邊的盒子裏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③如果在右邊盒子任意摸一個棋子,可能是什麼顏色?爲什麼?

分析:右邊的盒子裏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棋子,所以摸出的棋子顏色有紅、黃、藍、綠這四種可能的結果。

(四)聯繫生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1.課件出示教材第49中“生活中的數學”,瞭解身邊的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

2.學生舉出其他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

【設計意圖】本環節首先創設“聯歡會上抽籤”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熟悉的生活經驗感知有些事件發生是不確定的,接着讓學生親自參與“抽節目”的活動,逐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並通過對研究報告的分析,學會用“不可能”“一定”和“可能”來對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進行描述,並能列舉所有可能的結果。然後藉助摸棋子游戲,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最後通過“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理解,學會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升

(一)基礎練習

1.判斷下列事件是否可能。(一定的打√,不可能的打×,可能的打○)

(1)三天後下雨。             (   )

(2)爸爸的年齡比兒子的年齡大。(   )

(3)小明跑完100米只用了2秒。(   )

(4)地球繞着太陽轉。         (   )

2.以學生說一說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頁第1、2題。

(二)綜合練習

1.以學生獨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頁第3題,學生交流答案,並說說爲什麼。

2.以學生獨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下題,學生展示不同答案。

【設計意圖】練習分了兩個層次。其中基礎練習主要是鞏固學生對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認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判斷,並能列舉簡單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綜合練習則是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穫

(一)學生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學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希望大家今後能更多地關注生活中的可能性,我們還將進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說出本節課的收穫,使學生自主回顧本課的主要內容,歸納本課獲得的經驗和方法,教師的總結則是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從而對全課進行總結。

《可能性》教案4

第四單元  可能性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有關實例使學生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

2.通過實際活動(如摸球),使學生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通過試驗、遊戲等活動,使學生感受隨機現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的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並能和同伴進行交流。

二、內容安排及其特點

1.教學內容和作用。

對於紛繁的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如果從結果能否預知的角度出發去劃分,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現象的結果總是確定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它所出現的結果是可以預知的,這類現象稱爲確定現象。例如,拋一個石塊,可預知它必然要下落;在標準大氣壓下且溫度低於0℃時,可預知冰不可能融化。另一類現象的結果是無法預知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出現哪種結果是無法事先確定的,這類現象稱爲隨機現象或不確定現象。例如,擲一枚硬幣,我們無法事先確定它將出現正面還是出現反面。在現實世界中,嚴格確定性的現象十分有限,不確定現象卻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論正是研究不確定現象的規律性的數學分支。

《標準( 2011)》將“概率”作爲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內容“統計與概率”中的一部分,並將《標準(實驗稿)》中的核心概念“統計觀念”修改爲“數據分析觀念”,具體闡釋爲:“瞭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做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含着信息;瞭解對於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通過數據分析體驗隨機性,一方面對於同樣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數據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就可能從中發現規律。數據分析是統計的核心。”

爲了體現課標的要求,本套教材從第二學段開始安排“概率”的學習,並且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二學段稱爲“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第三學段稱爲“事件的概率”。因此,本單元知識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後續概率知識的學習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單元內容結構如下。

在具體編排上,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分爲兩個層次。

一是初步感受隨機現象中數據的隨機性(例1)。在概率學習中,幫助學生了解隨機現象是非常重要的。教科書第44頁呈現了學生熟悉的“聯歡會上抽籤表演節目”的場景來引入  例1的學習,通過小麗、小雪、小明三位同學抽籤的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感受在相同的條件下重複同樣的試驗,其試驗結果不確定,以至於在試驗之前無法預料哪一個結果會出現。

二是在不確定的基礎上體會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例2、例3)。隨機現象雖然對於個別試驗來說無法預知其結果,但在相同條件下進行大量重複試驗時,卻又呈現出一種規律性,我們稱它爲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由於國小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他們一般只能在感性的層面理解概率的知識。因此,教科書第45頁例2,通過討論“摸出一個棋子,可能是什麼顏色”,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並通過“重複20次”的試驗統計,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例3通過讓學生根據摸球試驗的統計結果來推測袋中何種顏色的球多,進一步深刻體會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

練習十一中的練習形式多樣,層次分明,通過“說一說”“擲一擲”“連一連”“塗一塗”“猜一猜”“填一填”等活動,爲學生提供了積極思考、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的空間,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本單元所學知識。

需要說明的是,在義務教育階段,所涉及的隨機現象都基於簡單隨機事件,即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是有限的,每個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2.教材編排特點。

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特點。

(1)運用數據分析來體會隨機性,強調對可能性大小的定性描述。

關於“可能性”這一內容,原來的實驗教材分兩次進行了集中編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級上  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第二次在五年級上冊,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學會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

但教學實踐表明,第一學段學生理解不確定現象有難度,不容易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國小階段設置簡單的“概率”內容,主要是爲了培養學生的隨機思維,讓其學會用概率的眼光去觀察大幹世界。因此,在可能性知識的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概率素養的培養,增強學生對隨機思想的理解,使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簡單隨機現象中數據的隨機性,能對一些簡單的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而不要把豐富多彩的可能性內容變成了機械的計算和練習。鑑於此,在這次課程標準修訂中,學生在第一學段中將不再學習概率,將不確定現象的描述後移到第二學段,即使對於隨機性的學習,《標準( 2011)》中也提出運用數據分析來體會隨機性,並且強調對可能性大小的理解,而不是對可能性本身的理解,使這部分內容更具可操作性,符合國小階段學生學習的特點。

(2)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促進數學知識的理解。

《標準(2011)》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所謂“經歷”,是指“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初步的經驗”。因此,要“經歷”就必須有一個現實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聯繫自己身邊具體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學知識的含義,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本單元教材注意體現這一理念,不僅利用豐富多彩的呈現形式,爲學生提供現實的、有趣的學習素材,同時注意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能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首先,教材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爲教學素材,以“聯歡會上抽籤表演節目”(例1)、大量的活動(做一做、例2)等來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使學生初步瞭解現實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確定現象,並逐步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其次,教科書中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遊戲,如摸棋子試驗、塗色活動、抽籤遊戲、拋硬幣、擲骰子等,這些活動都特別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不但便於教師組織教學,更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思考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對隨機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再次,教科書第49頁編排了“生活中的數學”,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注重方法的指導和知識的整理。

要體驗隨機現象中數據的隨機性,就要求學生在進行相關試驗活動或遊戲活動時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例如摸球時不能看着球摸,也不能摸完一次後不搖勻球就接着摸,這樣都不能很好地體現隨機性。教科書在相關例題及習題中明確提出了“放回去搖勻再摸”“按要求塗一塗”“隨意摸一張”等要求,對學生的試驗和遊戲活動進行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能更好地體驗數據的隨機性。

另外,本單元雖然內容較少,但仍然編排了“成長小檔案’’這一內容。通過“本單元結束了,你有什麼收穫?”一問,幫助學生回顧和梳理對可能性的認識,並通過兩位學生的表達“根據可能性的大小來塗色很有意思”“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可能性的問題”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建議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問題情境。

對於不確定性現象和可能性,第二學段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和體驗。在教學中,不管是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還是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中(如擲硬幣、玩轉盤、摸卡片等),教師都應注意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親自動手試驗,在試驗中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主動與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和體驗不確定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引導學生收集和積累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的例子。

修訂後的教材中,本單元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學習“概率”,因此,提供豐富的隨機現象實例,無疑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不確定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教學本單元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後收集和積累一些教材上和生活中遇到的不確定現象的例子,並引導學生進行展示交流。例如,現在很多超市或商店在節假日時都會設計一些摸獎和轉盤遊戲,教師可以把它們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交流、思考,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組織開展簡單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爲了培養學生主動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能有意識利用所學數學知識進行解釋和解決的能力,《標準( 2011)》中增加了核心概念——應用意識。但課堂教學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於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學本單元時教師可以適當地設計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如爲班級或學校元旦聯歡會設計一個搖獎轉盤等),將課內外學習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4.把握好教學要求。

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對隨機現象“初步體驗”和“感受”,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確定事件”“不確定事件”以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時,只要讓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一定(肯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學生使用有關術語進行解釋,也不必要求學生求出可能性的具體大小。

5.建議用3課時教學。

《可能性》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我們再次學習可能性,是在三年級的基礎上加以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聯繫實際情況進行逆向推理,掌握影響可能性的因素。教材在編排上圍繞可能性這一知識主軸,以學生熟悉的遊戲活動展開教學,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直觀感受可能性與因素的相互轉化。

學情分析“可能性”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並不是完全空白,學生在以前已經具有一些簡單隨機現象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教學目標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並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在活動過程中,是學生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4、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通過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隨機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法、學法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流程媒體運用

情境導思

生成問題

通過趣味遊戲,初步感知“可能性”。

1、三張卡片分別寫有唱歌、跳舞、朗誦,進行抽籤。問題一:你可能抽到什麼卡片?得出事件發生的三種情況:一定;可能;不可能。

2、課件出示計情景題:我們班在國慶前舉行一次抽獎活動:現在老師有一個大轉盤(課件展示),讓學生直觀的瞭解到可能性與面積有關。

【設計說明】這裏用學生熟悉的抽籤遊戲導入新課,讓學生在猜測中感受可能性,在活動中明晰,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課件

問題探究

(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1、猜想

學生對抽籤結果進行猜測,唱歌、跳舞、朗誦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設計說明】意在引導學生用以前所學知識把每種情況都想到,並且學生說出數學用語“可能”,教師隨機板書。

2、驗證

請小組長拿出節目籤,讓小組內同學抽一抽,看是不是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學生進行抽籤活動每次抽完以後,要打亂順序接着抽。

一、實踐活動,合作探究

(一)師:第一人抽到什麼節目?(跳舞)

學生答。

師:還剩下兩張,第二人有可能抽到什麼(範圍在縮小)能確定嗎?

學生答:不能確定。

師: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了,還會抽到跳舞嗎?學生試着用不可能來回答。

當剩下最後一張的時候,能確定會抽到什麼嗎?爲什麼?

學生語言描述。

二、領悟新知

1、 摸球遊戲。

(一號盒子和二號盒子)一號盒子中有紅球和綠球各是5個。二號盒子中紅黃藍綠白各兩個。

小組合作完成。每個盒子中放的球不一樣,請同學們猜想,開始摸一摸。課件出示問題

彙報結果。

【設計說明】意在引導學生髮現,在一號盒子中不可能摸出藍球。同時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使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描述。

2、小組合作體驗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有關。可能性的大小和它所佔的面積的大小有關, 

通過摸球遊戲學生作好記錄,記錄好摸出的數據填入記錄單中表格中。 

【設計說明】是學生在收集,分析數據以及討論交流統計結果的活動中,初步感受隨機事件發生的規律性,並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轉盤遊戲。通過遊戲自己總結公平與否。

【引導歸納】

1.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結合實際情況對一些事件進行判斷。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夠在完全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而“可能”是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Ppt出示活動要求

交流點撥

(學生展示

教師點撥)小結1:同學們,(回顧抽籤過程)節目的種類是固定的,開始時我們不能確定會抽到什麼,隨着節目籤被打開,雖然不能確定會抽到什麼節目到猜測的範圍在一點點縮小,到剩下最後一張時,我們可以肯定會抽到什麼。出示課題————可能性。

小結2:同學們,通過摸球遊戲和轉盤遊戲我們知道了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同時我們也學會了如何使用數學用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還會遇到很多類似的情況,誰說一說生活中的可能性?

生自由談白板展示

學生手中有記錄單。

鞏固拓展

課堂反饋:及時發現學生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佈置作業

練習十一:3題、5題

數學書49頁、生活中的數學。板書

板書設計可能性

事件發生:

1、可能 2、不可能 3、一定

可能性的大小和它所佔的面積的大小有關。

可能性的大小與它在總數中所佔的數量的多少有關

《可能性》教案6

一、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運用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原則,判斷遊戲規則是否公平,能設計對雙方都公平的遊戲方案。

【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合作交流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原則,

【難點】

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原則的應用。

三、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利用大屏幕展示“誰先走”主題圖,並引導學生思考“你能替他們想個辦法,決定誰先走嗎?”學生暢所欲言。

(二)新知探索

設疑“誰能夠想到一種絕對公平的方法來決定誰先走呢?先走小明和小紅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來判斷一下他們的方法公平嗎?”

組織學生前後桌結成一個小組共同探討兩種方法的公平性,說一說理由,並對不公平的方法進行修改使它變得公平。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走到學生身邊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以指導,維持課堂秩序,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小組活動持續約五分鐘後,提問小組代表,詢問其討論結果。

預設:小明的方法公平,小紅的方法不公平的結論。

追問1:小明的方法爲什麼公平呢?拋硬幣時會出現幾種結果?正面朝上與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嗎?

追問2:小紅的方法爲什麼不公平?投骰子時會出現幾種結果?每一個點數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嗎?點數大於3有幾種情況?點數小於3有幾種情況?

再次進行設疑“哪位同學能幫助小紅對方法進行修改保證該方法對雙方都公平呢?並說明理由”

預設:學生得出修改方案。點數大於3,小明先走;點數小於等於3小華先走。

提問:再設計一個方案使它對雙方都公平。對於正確的方法給予鼓勵稱讚對於有瑕疵的方法引導學生挖掘問題的本質進行改正得出正確方法。

利用多媒體出示“扔瓶蓋”的小動畫,引導學生思考“利用扔瓶蓋的方法來決定哪個小朋友跟着智慧老爺爺去看比賽是否公平”。

接下來組織學生小組間進行實際實際操作扔瓶蓋的遊戲,並對全班的結果進行記錄。接下來引導學生對遊戲結果進行思考,這個遊戲是否對雙方公平。

師生共同總結,雖然扔瓶蓋的結果是兩種可能性,但是蓋面更加重一些,所以蓋面朝上的次數更多,導致遊戲不公平。

(三)課堂練習

請根據轉盤設計一個公平的遊戲規則。

(四)小結作業

在課程的最後我會提問:今天有什麼收穫?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還有什麼問題嗎?

本節課的課後作業:

設計一個轉盤,並確定一個對雙方都公平的遊戲規則?

四、板書設計

可能性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標籤:教案 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