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設計【多篇】

課堂教學設計【多篇】

課堂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4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洶涌而來的壯觀氣勢,領 略這“天下奇觀”。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4、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

1、“潮來之時”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寫得特別細緻。讓學生充分體會大潮非凡的氣勢,感受如臨其境。

2、啓發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動畫面,從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同時要注重感情朗讀。

[多媒體設計]

1、教學平臺:多媒體網絡課室。

2、教師自制網絡軟件(基於WEB)。

3、準備相關資料(文字、圖片、聲音、視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切入課文

1、談話引入:上一節課我們講到了“天下奇觀”是什麼?

2、《觀潮》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呢?

板書:潮來前 潮來時 潮退後

3、誰來說說“潮來前”當時的情景與人們的心情怎樣?

板書:“人山人海” “昂首東望”

4、可是到了“午後一點左右”呢?人們又怎樣?學生讀出相應的句子

(1)形容聲音:“悶雷滾動”

(2)描寫心情:“潮來了”(學生比讀,說明急切心情);

“踮”(學生示範,說明人多)

“沸騰”(學生示範,說明高興)

5、人們的心情如此急切,想必同學們也快等不急了吧!好,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領略一下“潮來時“的雄偉壯觀、磅礴氣勢。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視屏導入,感受情景

(1)、[課件]視屏放映“潮水”片段錄像。

(2)、發揮想象,當時的潮水是怎樣的氣勢磅礴?

(3)、學生互相說感想。

2、引入課文,精讀句子

(1)齊讀課文: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想象,那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來描寫的呢?請大家讀課文。

(2)選讀課文:讀出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並說說理由。

(3)、逐句分析,感受壯觀。

A、找出描寫聲音的詞語或句子:(板書:聲)

“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

[課件]放聲音,體會“山崩地裂”的聲音。

再讀句子

B、找出描寫顏色的詞語或句子:(板書:色)

“白色”

[課件]放圖片,感受顏色

再讀句子

C、找出描寫形狀的詞語或句子:(板書:形)

“白浪翻滾”、“白色城牆”

[課件]放圖片,直觀形狀。

再讀句子

D、找出描寫氣勢的詞語或句子:(板書:勢)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

[課件]放“戰馬”錄像,感受“浩浩蕩蕩”的氣勢

再讀句子

(4)放映聲音,展開想象。

A、[課件]放一段潮水的聲音,讓學生閉上眼睛,展開想象,感受如臨其境與氣勢磅礴。

B、說感想,把你剛纔的想象說一說,在畫一畫。

C、[課件]學生展示(學生把自己的圖片上傳到教師機,全班討論)

三、基礎教學,寫作特色

1、詞語教學

(1)看得出來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課件]屏幕顯示(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作品展示。)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儘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儘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2)大家評論,體會用得好的地方。

2、寫作順序

(1)文章要有順序,這篇文章總的順序是什麼呢?

(2)那“觀潮時“的順序呢?大家默讀課文,然後回答問題

[課件]屏幕顯示:(教師顯示部分學生作品,集體反饋校對。)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3)你填上的這些詞是什麼順序呢?

板書:由遠到近

四、小作總結,拓展練習

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體會了它的氣勢磅礴。我們還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並積累了好些語句,還學着用了用。你們學得真棒,爲了使我們更多地瞭解“潮水”,下面我給大家留一份作業:

(1)課堂拓展:通過網絡搜索、收集有關“潮水”的資料(文字、圖片、聲音、視屏)。[課件]

(2)課外拓展:找一些有關“漲潮”的錄像看看,然後展開想象,把你的想法說給你的父母聽。

課堂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唱好少兒歌曲《茨藜花》。通過學習曲調優美抒情,明快活潑、富有舞蹈性的歌曲,感受歌曲運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現了布依族兒童在黨的陽光下幸福成長,抒發了他們對黨的一片真情充分地表達了布依族兒童在黨的陽光下幸福成長的真切情感。

2.引導學生參與命題創作活動,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與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用樂器複習演奏歌曲《茨藜花》等歌曲,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參與命題創作活動,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與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學用具:電子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導入

t.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去旅遊,讓我們一起隨着火車的聲音動起來吧!

(播放聲音,全班律動:咔嚓咔嚓)

師:看看我們來到哪裏了呢?

(出示“布依族”圖片)

師:這麼美麗的地方,你們去過嗎?那就讓我們先一起來了解布依族吧!你們最想了解什麼呢?(教師分別出示圖片)

二、歌曲教學

師:布依族的的景色是如此美麗,讓我們陶醉,布依族的人民也是這麼的熱情,而布依族的民歌則更是美妙動聽……

(播放歌曲《茨藜花》,學生閉眼仔細聽)

師:這一曲調從風格上聽是少數民族的民歌曲調,它就是來自西南地區布依族的民歌《茨藜花》,你們從歌詞裏聽到了什麼呢?

師:聽的真仔細!這麼美妙的歌曲,老師也忍不住想一展歌喉了,想邀請我們小朋友來做我的小樂隊,你們願意嗎?

師:我們合作的真是太愉快了!有同學聽出來是幾拍子的歌曲了嗎?

(出示課件,教師講解四三拍含義以及劃四三拍指揮圖式:要點地方重點講解)

(跟隨音樂練習四三拍指揮圖式)

師:《茨藜花》這首民歌表達了布依族人對黨的一片赤誠之心,那具體體現在哪裏呢?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誦歌詞,從中找到答案。

(師生有感情地朗誦,學生回答問題)

㈠歌譜學習:

1.跟隨音樂用“u”字母發音

2.歌譜學習,分組合作。

㈡歌詞學習:

1.教師分段範唱,學生跟唱。

2.學生找難點處,全班一起解決。

3.集體演唱。

4.對歌曲進行處理,要求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

㈢附點二分音符學習:

(教師出示課件講解,學生共同查找歌曲中出現了幾處附點二分音符)

㈣男女生分段演唱,要求邊指揮,邊演唱

三、課外拓展

師:布依族的小朋友們真熱情,把他們心愛的茨藜花送給了我們小朋友,那我們江南的小朋友,你們有什麼禮物要送給他們呢?

(欣賞歌曲〈茉莉花〉)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遊玩了布依族,瞭解了那裏的風情,特色小吃,民歌、服飾等等。最後,讓我們跟布依族說聲“再見”吧!

教後記:

不足的地方:其一,文字講解部分過多,忽視了音樂的本質。導入的介紹和布依族的介紹內容過多過繁,在歌曲本身上缺乏,有點避重就輕;其二,重難點沒有落實好,並單調枯燥乏味,學生難點依舊沒有掌握,對歌曲的處理過於膚淺;其三,準備不充分,比較匆忙。

課堂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

《心裏的世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冀教版)一年級上冊第17課。

教材分析: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孩子心中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一棵小草,一縷陽光,一朵鮮花……在孩子的眼裏卻是博大的世界,因爲孩子在用心靈擁抱這個世界。詩歌內容淺顯,意境悠遠,是一篇適合兒童閱讀和學習的課文。

學生分析:

由於前面的教學把識字和閱讀作爲重點,所以本班學生對閱讀和識字掌握得比較好。學生能利用以前學過的字識記生字,並能在生活中識字。課堂上學生能積極思考,提出簡單的問題,而且特別喜歡以四人小組的形式討論交流,張揚自己的個性,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課文能展開適當的想象。

設計理念:

1、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及認知規律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的能力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3、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4、使朗讀成爲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詩歌,感悟詩歌意境。

5、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爲學生張揚個性。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感悟詩歌意境。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並仿照課文進行創造想象。

4、在小組交流中,體驗合作的樂趣,增強競爭意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歌曲導入(伴隨着《郊遊》的音樂聲,學生自由做動作)。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旅遊嗎?(喜歡)老師也喜歡旅遊,今年我就遊覽了幾個景點,這就是老師在這幾個地方拍下來的。(在黑板上貼出一棵小草,一朵鮮花,一朵浪花)快來猜一猜老師都去了哪裏?並說出猜的理由。

2、學生自由交流。

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老師告訴你們,我春天去了石梯子溝桃花廟會觀賞桃花,暑假去了內蒙古和北戴河遊覽了草原和大海,而且還把看見的都用錄像機錄了下來。你們想看看嗎 ?(在黑板上貼出草原、果園、大海圖)

組織學生看剪輯的草原、果園、大海風光片斷,引導學生說看完的感受。

3、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告訴你們,隨我們一起去的還有一位小詩人,他和你們一樣,被這幾個地方的美景迷住了,回來後就寫了一首詩,也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第17課《心裏的世界》。

板書:心裏的世界。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識記生字。

1、自由讀課文,注意本課所學習的生字。

2、你喜歡哪個字就站起來當小老師,領同學們讀一讀。

3、除了課文外,你還在哪裏見過這些字?(分小組出示學生蒐集到的有這些字的報刊、雜誌、商標等,念給同學聽)。

三、再讀課文,體會意境。

1、學生自由讀書,由4人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質疑問難,討論解疑。

2、全班交流。

重點討論交流:

(1)、看到眼前這小小的世界,我想得很遠很遠。我想到了什麼?

(2)、理解“擁抱”一詞,能用它說話。

(3)、我爲什麼要擁抱草原、大海、果園、藍天?

課堂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生活,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的意識,明瞭寫作與生活的關係,增強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信心。

3.引導學生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美好、有趣、有意義的瞬間,記錄自己的感受體驗。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美好、有趣、有意義的瞬間,記錄自己的感受體驗。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生活,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的意識,明瞭寫作與生活的關係,增強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信心。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從生活中發現自然之美、人情之美。

2.學會從身邊的事寫起,寫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生活需要我們細心觀察,才能發現它的有趣。下面這些場景或細節,你是否注意過呢?

課件出示:

1.媽媽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一天的?

2.爸爸每天到家後第一件事做什麼?

3.校園裏最安靜的角落在哪裏?

4.你哪個朋友的名字比較有特點?

5.你的同學進教室時,開門、關門的方式各有什麼特點?

6.你的語文老師最喜歡穿什麼顏色、什麼樣式的衣服?

(師指名作答,並對學生的回答簡要點評)

師:由此看來,有不少同學對生活觀察得還不夠細緻。進入中學階段,老師希望大家都成爲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觀察和感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對我們學習語文很有幫助。

剛纔給大家的幾個小測試來自教材P17的知識短文《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大家可以打開教材閱讀這頁的知識短文,總結這個知識短文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預設

(1)寫作是生活中與人溝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種方式。

(2)寫作就像我們平常說話一樣,寫作就是用筆來說話。話說好了,寫作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3)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學會觀察、積累,勤于思考。

(4)應該寫有趣的、有意義的或印象深刻的事情、人、物。

(5)寫作還能訓練人的思維。

師小結:這也就是說,我們要熱愛生活,因爲寫作的源泉就是生活;我們還要熱愛寫作,因爲寫作是很重要的語文素養。

【設計意圖】用幾個小問題測試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是爲了警示學生觀察生活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閱讀知識短文,是爲了讓學生意識到寫作的重要性,並明確寫作與生活的關係。

二、熱愛生活,積累素材

師:有的同學,提到作文就頭痛,望着題目就發矇,主要是因爲無話可說;而有的同學,總有寫不完的新鮮事,生動有趣的文章還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羨慕。我想,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是否有一雙慧眼,是否有一顆敏感的心,是否善於觀察和感悟生活,並從中選擇貼切的素材,表達我們陽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現在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你的作文素材是通過什麼方式積累來的?

(生髮言後,師歸納)

預設

留心觀察生活,多讀多記,摘抄,有靈感時隨身記……

課件出示:

(1)留心細心,觀察生活。

(2)用心思考,感悟生活。

(3)廣泛閱讀,豐富生活。

(4)多記多寫,美化生活。

……

師:大家的發言,讓老師想起了李賀“錦囊”的故事、梅堯臣“詩袋”的故事及陶宗儀“瓦罐”的故事,讓我們看看這些名人大家是怎樣積累素材的呢?

課件出示:

唐代詩人李賀,爲了把詩寫好,每天起得很早,帶上僕人、錦囊,騎上一匹瘦馬,到處漫遊。

一路上,他細心觀察和了解自然風物,即景吟詩,每逢想出佳句就寫在紙條上,放入錦囊之中。就這樣從早到晚堅持積累生活素材,勤奮地進行詩歌創作。

正因爲李賀不辭辛勞,精雕細琢,才使得他的詩篇千年傳誦。

宋代著名的詩人梅堯臣,凡外出遊玩或訪親會友時,總是隨身帶着一個號稱“詩袋”的布袋。看到什麼新鮮的事或美麗的風景,有時成句,有時成詩,立即用筆在紙上記下,把它投入袋中。長此以往,梅堯臣的詩作獲得了很高的成就。

元末明初的文學家陶宗儀,他積累資料的辦法既不是“錦囊”和“詩袋”,也不是現代的“卡片箱”,而是一隻奇妙的“瓦罐”。

他曾在松江隱居過,那時,他一邊參加農業勞動,一邊利用休息時間在樹蔭下捋摘樹葉,記錄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然後將這些樹葉放入家中的瓦罐裏。日積月累,年復一年,十年竟積累下十幾大罐。後來,他就用這些積累的資料寫成了一部共有三十卷的鉅著《南村輟耕錄》。

師小結:同學們,中學時代是人生路途中一個新的時期,我們的情感在豐富,心智在成熟,認知能力在提高,我們的生活正在悄然發生着變化。豐富多彩的生活,既簡單又複雜,既平凡又偉大!家庭讓我們感受親情的溫馨與美好,校園讓我們體驗成長的快樂與煩惱,而社會生活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磨礪自己的舞臺。讓我們熱愛生活,在生活中發現自然之美、人情之美;讓我們熱愛寫作,在寫作中提升能力,進一步完善自我吧。

【設計意圖】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涓涓不息。此環節的交流與討論,旨在幫助學生打通生活與作文素材的通道,認識生活與寫作的關係,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素材,熱愛生活,熱愛寫作。

三、寫作指導

1.技巧歸納

師: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最近,你留心觀察生活了嗎?你發現你周圍的生活有什麼變化了嗎?

(生討論後回答)

預設

(1)植物大多都出現了落葉現象,一些植物的葉子由綠色變成了黃色;

(2)桂花飄香,菊花爭豔,一串紅、雞冠花等花兒也開放了;

(3)果園和田野裏一片豐收的'景象;

(4)天氣轉涼,空氣變乾燥,氣溫冷熱交替頻繁;

(5)白天逐漸變短;

……

師:現在已經步入秋天了,這是一個多彩的季節,秋高氣爽,黃葉翻飛,大自然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番多彩的景緻。你能把這些變化寫下來嗎?寫作之前,我們先回顧本單元課文裏的寫景精彩片段,總結概括寫景的技巧。

課件出示:

寫景的技巧

1.抓住景物特點。如《濟南的冬天》就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來寫。觀察家鄉九月份的氣候和景物特點,可以從景物本身的色、狀、形、味等方面來描寫,也可以從自己的感受(如穿戴)等方面來描寫。

2.合理選擇寫作手法。在具體描寫中,還應根據事物的具體情況,綜合運用多種描寫方法,並抓住事物的特點,恰當地運用詞語,貼切地採用修辭手法及敘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具體描繪出事物的特徵,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合理安排寫作順序。按一定次序寫景狀物,可以讓文章更有條理。如《春》中“春花圖”按照由高到低的空間順序寫花,《濟南的冬天》中寫“薄雪覆蓋下的小山”時按照由高到低的順序寫山,《雨的四季》按照四季變化的時間順序寫不同季節雨的不同特點。

1.範文展示

課件出示:

秋天的花

秋天是花的季節。你瞧,儘管許多花都凋謝了,但月季花仍然在露出笑臉,耐寒傲霜的菊花纔剛剛開放。菊花雖然沒有牡丹那麼富貴高雅,也沒有玫瑰那麼芬芳,但是它是秋天的象徵。瞧,那黃的賽金、白的如雪、粉的似霞的菊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開着,有的像扁盤,有的像無數條龍在空中飛舞,還有的一下子開放出千千萬萬朵小菊花,好似滿天的星星降落於地面。它總是以自己純潔、樸實的高尚品質裝點着秋天這個美麗的季節。

秋天來了

秋天來啦,楓樹戴上紅色的手套,菊花姑娘穿上五彩的裙子,銀杏扇着風,正等着迎接豐收的到來。秋天來啦,大雁排成“人”字往南飛,它扇動翅膀,好像在和大家告別。秋天來啦,大樹寫了秋天的信找秋風姐姐幫忙寄信,寄給松鼠,松鼠看了,趕快準備好松果過冬;寄給小燕子,燕子看了,趕快把窩用草蓋得嚴嚴實實的,準備過冬;寄給小蛇,小蛇看了,趕快回洞冬眠;寄給小魚,小魚看了,馬上游向熱帶取暖;寄給小朋友,小朋友看了,馬上跑回家,穿上毛衣,跑到花園裏面玩耍。秋天來啦,葡萄掛滿了枝藤,紅的、紫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五顏六色,美麗極了;蘋果一個個咧開嘴笑,正等着讓人去採摘呢;玉米戴上金燦燦的帽子,告訴大家收穫的季節到了。

俗話說:一葉知秋。

早晨,門前的老槐樹上,幾片枯黃的樹葉被風吹落,在空中旋轉飄舞,打了幾個滾兒,緩緩落地。

奶奶說:“天氣轉涼,快立秋了吧!”我翻開了日曆,發現今天正是立秋。望着蔚藍色的天空,是那麼的乾淨,我想這就是秋天的樣子吧。

秋,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涼爽的風,還給我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原野上的小草,不再像春天那樣嬌嫩,夏天那麼翠綠,草尖上泛起了一片片淡黃;牧童悠閒地趕着牛羣在放牧。田野裏秋實累累,生機盎然:沉甸甸的棉桃壓彎了枝頭,好像一個個銅鈴鐺;火紅的高粱低下了頭,好像在向我敬禮;成熟了的水稻也懷揣着豐收的喜悅;就連田埂上的狗尾巴草也着實垂下了腦袋;芝麻卻追着花兒直往上躥。我不禁感嘆,秋天真美!

3.寫作實踐

學生現場完成寫作實踐一的片段寫作。

4.教師點評

師檢查並點評學生的習作。

點評標準:(1)特徵突出;(2)層次清晰;(3)描寫細緻;(4)語言優美。

師小結:生活就像五彩的萬花筒,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正如朱熹所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在課文中學到的寫作技巧把生活中自己的點點滴滴、喜怒哀樂記載下來,有了“源頭活水”,我們的寫作必定越來越輕鬆,越來越享受。

【設計意圖】在談話交流中搜集整理素材,從課文、範文中學習寫作技巧,在具體點評要求裏明確寫作方向,只爲一層層搭設臺階,幫助學生降低寫作難度,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觀察生活,熱愛寫作。

四、學以致用

師:這個秋天對大家來說是新鮮的,認識了新的老師,新的同學,融入了新的集體。此時此刻,一定有許多見聞、感受、想法令你印象深刻,請同學們暢所欲言。(生自由交流)同學們的見聞、感受和想法的確很豐富,老師建議大家圍繞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點來說。例如,我們可以參考以下話題:

課件出示:

參考話題

1.新的校園,新的環境

2.我是中學生了,感覺真棒

3.我的新同桌真幽默

4.校園裏有這麼一個有趣的地方

(生選擇一個話題互相討論並講述,教師點評)

提示:可從人、事、景、情、理五個方面簡要評議。

師: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那麼,讓我們根據剛纔在寫作實踐一中學到的方法、經驗,課下完成寫作實踐二,把你的所見所想寫下來吧。

【設計意圖】這是教材中三道寫作實踐裏最容易寫的一道題,因爲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有話可說,所以安排爲課後寫作訓練。爲預防選擇素材的面撒得太廣,造成重點不突出,此環節設計了必要的限定與幫助,用以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和自信心,積極參與作文實踐。

五、佈置作業

課後完成教材P18寫作實踐二。

要求:(1)明確寫作中心;(2)寫出真情實感。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析讀例文,引導學生用心觀察和體驗生活,發現生活之美。

2.學習寫記人敘事的文章,學會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間,記錄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過程】

一、展示交流

師:上節課課後,我讓大家寫寫進入國中後新的見聞、感受和想法。這節課,我們首先一起來對自己的習作進行診斷,方法如下:

課件出示:

診斷方法

1.是否有錯別字、語病或標點符號誤用?

2.作文是否扣住了“新”字?中心是否明確?

3.材料是否典型,是否有真情實感?

4.條理是否清晰?

5.語言是否流暢?表述是否精確?

1.師指名學生談談自己的診斷結果和寫作體會。

2.小組推薦幾名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由同學互評或教師點評。

二、例文析讀

1.回顧經歷,積累素材

師:從第一個寫作實踐中,我們明白,仔細觀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可以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從第二個寫作實踐中,我們明白,深情凝望生活,用心感悟生活,敏銳地捕捉生活中動情的瞬間也可以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除此之外,我們每個人身上還自帶着一個個素材大寶庫,你們發現了嗎?(明確:我們豐富多彩的記憶)

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一書的“小引”中說:“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魯迅先生從自己記憶的寶庫中擷取了十個篇章聯珠綴玉,寫成了著名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請大家也從自己記憶的寶庫裏尋找一件讓你最難忘的事,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生自由發言,師點評總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到自身,回憶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學會感悟被自己忽視的真情,從自己的生活儲備中提取觸動心靈的人和事。

2.賞析例文

師:現實生活中,有時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讓我們感動。抓住它,敘述出前因後果,描繪出它令你感動的具體細節,讓自己感動了,也一定能打動別人,引起別人的共鳴,給人以思想上的啓迪和美的享受。有位小作者以“手”爲線索,爲我們串起了兩代人的幸福回憶。我們一起來欣賞她的作文《奶奶的手》。

課件出示:

奶奶的手

記得小時候,曾經偎在奶奶的懷裏,聽她講故事。忽然,我發現,自己的手是又紅又圓,奶奶的手卻是又瘦又皺。天真的我,禁不住問出聲來。

奶奶笑了,沒有回答。晚上,爸爸對我說——

以前家裏很窮,一大家子的生活只靠奶奶一個人打理,但奶奶憑着那雙熱愛勞動的手,把家裏大大小小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奶奶在園子裏種了許多的菜。鬆土、施肥、澆水都要奶奶一人操辦。肥料需要到幾裏外的縣城去買,水也要到村外的河裏去打,但奶奶從沒有一句怨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回來,那雙手都沾着厚厚一層泥。

每逢秋天,園子裏的果實都成熟了,這也是爸爸和叔叔他們最開心的時候,因爲他們終於可以吃上一頓好的飯菜了。放學歸來的他們,還沒到家,就聞到一陣飯菜的香味。奶奶做的飯可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好吃,她那雙勤勞的手總能把普通的飯菜做出不一樣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

日月如梭,在那個貧窮卻又最真最切的年代,在奶奶的勞作中,爸爸和弟兄們度過了一個美好而又快樂的童年,他們長大了,一個個相繼離開了家。

離家的時候,奶奶每次都會用那雙已不再細膩的手,連夜縫製一牀又鬆軟又舒適的棉被。可以想象,那牀一針一線,用一個母親的愛縫製出的棉被,一定很舒適,一定有種“家”的味道。那時,也許奶奶在抱着棉被泣不成聲,也許奶奶會笑着撫摩棉被,但她一定是幸福的。

奶奶老了,本該盡享天倫之樂,可一個個孫子孫女的出生,使她再一次忙碌起來。我是奶奶看大的,我的童年是快樂的,身上穿的是奶奶爲我縫製的小花襖,腳上穿的是奶奶縫的老虎鞋,頂着奶奶扎的羊角辮,快活地奔跑在奶奶的園子裏。

奶奶就是用那雙勞動的手,托起她的子女,把他們托出這窮鄉僻壤,託向美好的未來。

那晚之後,直到今天,我一直相信奶奶的手是神奇的,就是那雙勞動的手,帶給我們刻骨銘心的愛,無法割捨的情。每當回想起奶奶那雙勞動了一生的手,我就感到,這一雙手一直在身後託着我,很輕很柔……

思考下列問題:

(1)這篇習作擷取的是誰的回憶?

預設爸爸和“我”,兩代人的回憶。

(2)本文有哪些優秀之處可供借鑑?

預設

①小作者用含情的目光凝視奶奶的“手”,並以此爲線索,串起兩代人的幸福回憶,讓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②小作者選材視野開闊,既有爸爸的回憶,又有自己的感受,文章內容豐富。③文章素材豐富,如奶奶做讓人回味無窮的飯菜,奶奶連夜縫製鬆軟舒適的棉被,奶奶用雙手爲孫輩創造幸福童年。

(3)本文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預設

文章通過兩代人的回憶,寫出了小作者珍貴的人生感悟,表達出了一種時代變遷、親情不變的厚重感。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一來可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進一步明確寫作源於生活,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二來用例文引路,喚醒學生潛意識裏的寫作慾望和靈感。

三、實戰演練

1.明確題幹要求

師:閱讀教材P18的寫作實踐三,讀讀題乾和“提示”,然後集中討論一下,你是如何理解這個寫作實踐暗含的要求的。

預設

(1)這個題目可以簡單概括爲成長中的事件,範圍比較寬廣,類似於經常碰到的《難忘的一件事》一類的作文題。

(2)一定要注意“成長”這個關鍵詞,在描述這個事件時,一定要寫出自己人生體悟的變化。

(3)要選擇一件有意義的、使“我”成長的事來寫,在文末還應昇華主題,寫出自己在經歷這件事後得到的人生啓示。

2.補充寫作提示

師:爲了幫助大家完成好這次習作,老師在教材的基礎上,還另外補充了三條“提示”。

課件出示:

提示:

1.選材要小。選取生活中的一兩個片段來刻畫人物、表達感情。從小事入手,於細微處見精神,以小見大,突出“難忘”“印象深刻”。

2.敘事要詳略得當。敘事要圍繞中心,抓住重點,把最能體現事件意義、最能展示人物形象的言行、心理描寫得真實而詳細。同時,要講究剪裁,選取典型的、能揭示事物本質的、有說服力的材料表達中心思想,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3.寫好感人的細節。選擇展示的細節必須真實,要有生活實感,這就要靠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多觀察、多積累。

3.課後完成寫作實踐三

結束語:宋朝大詩人陸游說,寫詩“工夫在詩外”,生活纔是最好的老師。積累生活素材,不僅要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同學們,希望你們熱愛生活、熱愛寫作,拿起手中的筆,搜尋過往的時光,記錄令人感動的瞬間,寫下喜怒哀樂,道出所思所想,表達我們陽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寫下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看似容易,實則有難度的習作訓練。在上個環節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生活經歷的基礎上,在此要讓學生搜尋一些特殊的記憶印象。設計裏的分析題目暗含的要求及補充的寫作提示,可以帶領學生有效地突破寫作障礙。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此次的寫作實踐是國中語文學習的第一次寫作課,要求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留心身邊發生的事,勤于思考,並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其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對生活、對寫作的熱情,增強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情感的信心。

爲了幫助學生在國中寫作之旅的初始階段克服寫作的“畏難”心理,本設計基於教材上的三道寫作實踐題目,從觀察感受自然、攝取生活瞬間和選取提煉素材三個角度設計寫作訓練。第一次片段訓練旨在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習得方法,熱愛寫作;第二次自由訓練旨在引導學生凝視生活瞬間,思考生活,進一步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和自信心;第三次全文寫作旨在幫助學生提升理解、篩選和提煉有意義、有啓發性的生活素材的能力,抒寫最真實的體驗和感受。三次訓練,循序漸進。由於設置了一系列學生活動,課堂整體推進較爲輕鬆;在一個個寫作訓練環節中,採用不同形式,爲學生搭建了能力攀升的臺階,指導性強。

【範文賞析】

媽媽,您聽我說

親愛的媽媽:

住校的我和在家的您又一週沒見了。您說過,要把心思全放在學習上,不要念家。可每天晚上,寢室一熄燈,我就會想起您,眼淚便悄然無聲地淌下……

您每天晚上都會親切地撫摸着我的頭,抱着我和我說笑;我一困,您就讓我躺進香香的被窩,哄着讓我快快睡覺,那時的我是多麼幸福呀!……不過您放心吧,我不會影響學習,相反,每次想您,只會讓我的學習更有勁頭。真的。

媽媽,我很愛您。您說我就是您在黑暗中時突閃出的明星,閃動了您的動力和能量,讓您更有力量生活。這樣說的話,您就像那春天中細密的春雨,滋養了我的心靈,潤溼了我的眼睛,使我用更明亮的眼睛去注意生活中的細節,用更美好的心靈去感受自然世界。您是我學習和向上的動力,是我奮發前進的源泉啊!

都是您的精心呵護和培養,才使得我成爲一個富有情趣、敏銳開朗的孩子。清楚地記得我小時候您在月下給我講故事的情景。您坐在陽臺上,我側躺在您的懷中。星空下,我吮着拇指,靜靜地聽您講故事。月亮,彎彎的,夜,那麼的恬靜。您講的故事總是那麼的精彩有趣,我聽得如癡如醉:荷花精靈牽着我的手和我跳舞,螢火蟲串成的項鍊戴在我的胸前,閃着藍瑩瑩的光;滾着南瓜的小兔子正唱着歌;小豬看見狼,倉皇地躲到磚壘的房屋裏;兔子和烏龜比賽跑步;狐狸在獅子面前假威風……

如今,您的手上裂口橫縱,皺紋錯雜在您的頭鬢兩端。您的頭髮因爲爸爸的幾次生病而迅速花白,白絲中鑲了多少您所付出的心血。您苦澀的痠痛,也同樣深刻在我的心中,無法磨滅。時間悠悠而過,它洗刷不走您對我的恩、我的情。您爲我們這個家付出了多少,操勞了多少呀!您平時的待人接物,也教會了我多少做人的道理啊!

秋盡冬來,天轉涼了。您要記得添衣服,注意保暖啊!您的貼心小棉襖不在您身邊提醒您,您也要注意休息啊!

千絲萬縷表不完我心中的愛——我的母親!

【賞析】這篇文章寫得自然、大方。小作者十分注意觀察生活,帶着真實的情感回憶與媽媽朝夕相處的歡樂時光,進而用抒情的語調、優美的語句抒寫對媽媽的想念和感激之情,處處彰顯一個小姑娘的細膩和動情。平淡的語句直接感染着每一位讀者。

課堂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將課文第8至10自然段有聲有色地讀一讀。

2、能夠理清文章結構。

2、讀懂課文,瞭解諾貝爾的輝煌業績,感受諾貝爾熱愛科學,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體會諾貝爾在發明炸藥的過程中雖歷經失敗,痛苦,但他毫不氣餒,決不放棄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鍥而不捨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課前:聊莫言

1、剛剛跟同學們聊天,大家都知道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其實不僅有諾貝爾文學獎,還有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等等等等,我們把這些獎項啊統稱爲“諾貝爾獎”。

2、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嗎?

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都會爲獲得此獎而自豪。那諾貝爾獎從何而來?爲何又有這麼大的魅力呢?

3、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個獎項的設立者——諾貝爾。齊讀課題。

二、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諾貝爾獎的情況。(板書:諾貝爾獎)

2、交流。(課文第1、2、10自然段)

3、輕聲自由讀第1、2、10自然段,說說從這幾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些什麼。(時間、地點等)

同學們讀書非常仔細,提取出了這麼多的信息。那老師還發現,1、2兩小節就是簡要介紹了諾貝爾獎的授獎儀式;而第十小節則是簡要介紹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那麼3—9小節又是寫的什麼呢?請同學們瀏覽課文,試着用一句話概括3—9小節主要內容?(諾貝爾爲發明炸藥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5、是的!爲了發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的整個生命。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諾貝爾是怎樣把他的整個生命投入發明炸藥的?

三、抓住重點,閱讀感悟

1、輕聲自由朗讀第3—9自然段,要求:

①用橫線畫出能代表這一部分意思的句子。(諾貝爾一生在機械和化學方面有過許多發明,而他最突出的發明是炸藥)

②讀完這段文章,你認爲諾貝爾研究炸藥經歷了哪三個階段?提示:4、5/6、7/8、9 (板:發明炸藥)

(1)自幼立志研究炸藥,與父兄合作,研製“諾貝爾爆炸油”。

(2)親人傷亡,諾貝爾毫不氣餒,數百次的失敗後,終於發明固體炸藥。

(3)冒着生命危險發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藥。

過渡:研究炸藥的過程是艱辛的,是困難的,老師相信總有一個過程會打動你,直擊你的心靈。

2、默讀課文思考,在諾貝爾經歷的這幾個過程中,你認爲哪個過程最能打動你?找出其中的有關語句畫下來,並寫上打動你的理由。

(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反覆研讀、品味和體會)

3、學生討論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隨機指導)

(1)小時候,諾貝爾看到工人們……

(他看到工人們徒手劈山開路十分艱苦,就想發明一種東西能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說明諾貝爾發明動機來自於對人民的關心和同情,小小年紀,關心勞動者,令人感動、敬佩)

以後,諾貝爾就把興趣放在……

(有了興趣,便開始努力,對科學如此執著)

(2)1864年9月3日,諾貝爾實驗室在一聲巨響中……毫不氣餒。(諾貝爾對科學癡迷已經到了放棄一切的地步)

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諾貝爾不傷心嗎?他心中會想些什麼?(很傷心,他會想:哥哥爲科學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父親也殘廢了,我更要繼承他們未竟的事業,完成他們的心願。我應當化悲痛爲力量,更好的工作。)

補充介紹: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也紛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後,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實驗。

(3)經過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到1867年的秋天,終於製造出……

(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幾百次的失敗,常人難以忍受,然而,諾貝爾卻堅持不懈地努力,其恆心令人敬佩不已。)

這幾百次的失敗,就是幾百次的危險吶!可以說,諾貝爾爲了發明炸藥,的確是投入了他的整個生命!

指導朗讀,體會諾貝爾發明過程的艱辛。

(4)出示:有一次,他在實驗室裏親自點燃了導火線,……

①輕聲讀這段話,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②從“親自點燃”、“雙眼緊盯”、“雙眼仍然盯着”等詞句,你體會到什麼?

③“近了!近了!火星已經接近炸藥了!”三個感嘆號讓你感受到什麼?

④近了!近了!火星已經接近炸藥了!看哪!看哪!火星已經接近炸藥了!

⑤指導朗讀,體會諾貝爾的專注、炸藥的威力巨大、諾貝爾處境的極度危險。

(5)突然,一個滿身鮮血的中年人……(體會諾貝爾歷經數不盡的艱難後取得成功的欣喜若狂的心情)

(6)(分析第九節時)此刻,如果你是在場的人們,目睹這一幕,你心中有什麼感受?你能否用上一些成語或四字詞語說一說感動的原因?(志向高遠、百折不撓、持之以恆、毫不氣餒、勇於探索、敢於實驗、捨生忘死、鍥而不捨,堅持不懈等)

過渡:這就是諾貝爾,一個志向高遠、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諾貝爾。

4、同學們,你被哪些句段感動了呢?請你有聲有色的讀出來吧!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爲了人類的幸福,諾貝爾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科學事業,造福了人類。讓我們記住這個響亮的名字——諾貝爾!(齊讀課題)

課堂教學設計 篇六

一.備課

(一)集體備課

1.備課主要內容:備教材、備三維目標、備重點和難點、備方法;

2.備課形式:每週最少備課一次,有主題,要求每位老師都要發言;

3.要把集體備課的內容記載在《備課組活動記錄本》上。

(二)個人備課

結合集體備課的精神,分析本人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備課本上寫出個人備課教案;上課結束後要及時寫出教學反思,包括成功之處、要完善的地方、具體完善的措施等;必要時可寫出教學故事。每學期最少交一篇教學故事。

(三)教案書寫的要求

1.個人教案要書寫在備課本上,同一備課組不同老師,教案要有所不同;

2.教案要求的內容:教材分析→學生分析→三維目標→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佈置→教學反思。

二.上課

1.教師必須依時到位,認真履行職責。上課期間無故不在課室的作“曠工”處理。

2.上課時必須做好考勤工作,若有缺勤情況及時通知班主任。班主任應及時瞭解情況並與家長聯繫。

3.講課要做到“五爲五突”: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思維爲核心,育人爲目標。突出重點難點,突出精講巧練,突出思維訓練,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教學效率。

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是優化教學過程的關鍵。“教學貴在引導,妙在開竅”。教師的主導作用要抓住四個方面:一是生動講解,二是恰當提問,三是直觀演示,四是形象板書。主導作用的功夫在於誘導學生變苦學爲樂學,變死學爲活學,變難學爲易學,變學會爲會學。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是優化教學過程的主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六個儘量”:儘量讓學生獨立觀察,儘量讓學生動腦思考,儘量讓學生動口表述,儘量讓學生動手操作,儘量讓學生髮現問題,儘量引導學生標新立異。每節課都要留有學生思考訓練的餘地。避免學生在上課時無所事事或做與上課無關的時事。

4.要利用好課室的多媒體,以提高教學效率。

5.不拖堂。

6.晚修期間要確保課室安靜。

三.訓練與作業

1.課堂訓練。

課堂訓練要以教學目標爲依據,抓住重點,兼顧不同程度學生的實際編制練習。內容重在能力培養。課堂訓練是高強度的訓練,它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如發展學生思維,磨練學生意志,增強競爭意識和獨立意識,培養嚴謹態度等)很有作用;又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能及時反饋出準確的信息,便於教師進行補缺。

2.課後作業。

課後作業要份量適當(20分鐘內完成),針對性強,形式多樣,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和達到鞏固知識、靈活運用的目的。作業要及時批改,全批改,給分數不給等級,最好有評語,及時發回,及時講評,講評要注意針對性。要求學生做好錯題分析筆記,並做到每週檢查一次以上。

四.考試

1.模塊測試:學習完每個模塊後學科要組織考試,評卷後向學生公佈成績和相應的學分並交一份到教學處備案。要組織不合格者補考。

2.階段測試:年級組織期會考和期末考兩次階段性考試,檢測階段性教學效果。備課組組織集體評卷,流水式評卷。備課組長要到教學處領取成績統計表,填好後交到教學處備案。

3.監考要求:依時到位,認真履行監考職責,不能做與監考無關的事情,如備課、批改作業和試卷、讀報等,防止學生舞弊。

五.聽課

1.學校行政、科組長、備課組長、名師、骨幹教師:

(1)聽課量:每週最少聽課評課1節。

(2)聽課對象:以教齡爲3年內及在我校沒有任教畢業班(大學聯考科目)的教師爲主,其中備課組長以聽本備課組老師爲主。

(3)聽課形式:隨機聽課。

(4)目的:提高相應教師的業務水平。

2.教齡爲3年內及在我校沒有任教畢業班(大學聯考科目)的教師:

(1)聽課量:每週最少聽課1節。

(2)聽課對象:學校行政、科組長、備課組長、教研員、名師、骨幹教師等。

(3)目的:學習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3.其他教師:每學期聽課15節以上。

4.聽課記錄要求:到教研處領取《課堂教學評價表》,教師聽課後要認真填寫《課堂教學評價表》,並於每月的1日交到教研處,教研處統計、公佈。

六.體藝活動課

1.體藝活動課要有計劃、有教案;

2.每次活動後要填寫好《體藝活動記錄本》,學期末交到體藝處備案。

七.社團活動

1.社團活動要有學期活動計劃並交到團委備案;

2.每次活動後要填寫好社團活動記錄本,學期末交到團委備案。

課堂教學設計 篇七

活動內容:

黃豆爺爺找朋友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究黃豆與豆製品關係的慾望和興趣。

2、引導幼兒初步認識黃豆及其製品,並瞭解其營養價值。

3、培養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辨別黃豆並區分豆製品的能力。

活動準備:

黃豆、紅豆、綠豆等各種豆子,各種豆製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圖片“黃豆爺爺”。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品嚐豆製品,引出認識黃豆的課題。

1、教師與幼兒邊品嚐邊互相交流。

2、教師提問:這些食物都是用什麼做的?

(二)基本部分:(重點、難點部分)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及討論辨別出黃豆,掌握其外形特徵,瞭解其營養價值,並能運用所學知識區分豆製品。

1、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嘗試性地尋找出黃豆。(教師提供黃豆、綠豆……請幼兒看、摸,並運用經驗找出黃豆。)

2、認識黃豆外形特徵。

(1)幼兒相互交流,掌握黃豆外形。

(2)教師引導幼兒總結出黃豆外形特徵。

教師提問:

a、黃豆是什麼顏色的?

b、黃豆是什麼形狀的?

c、黃豆上有什麼?

d、黃豆摸上去有什麼感覺?

3、認識豆製品,瞭解它們的營養價值。

(1)幼兒利用已有經驗,理解黃豆與豆製品的關係。(教師講解什麼是豆製品。)

(2)引導幼兒通過生活經驗,說出豆製品。你還吃過哪些豆製品?

(3)幫助幼兒瞭解豆製品具有的豐富營養價值。

4、引導幼兒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區分出豆製品。

(1)出示各種豆製品及非豆製品食物。

(2)通過遊戲“豆寶寶找爺爺”讓幼兒在衆多食物中找出豆製品。

課堂教學設計 篇八

1、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勸學》的作者是誰嗎?(荀況)荀況是哪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呢?(他是繼孔子、孟子之後的又一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荀況有兩位很著名的弟子,一位是李斯,一位是韓非子,李斯和韓非是不是繼承了荀況的衣鉢發揚光大了儒家學說呢?他們後來成了哪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法家)爲什麼儒家學派的弟子要另立門戶,走一條和儒家思想截然不同的路呢?

其實,韓非生活的年代,正處於戰國的末期,儒家“仁政”觀點,“仁者愛人”的主張已難以推行,諸侯紛爭,恃強凌弱,武力兼併,戰爭頻繁,已成爲了當時社會的普遍實際情況,封建君主都感到自己的統治地位搖搖欲墜,朝不保夕,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加緊鎮壓老百姓,紛紛提出法治的主張,韓非適應當時這種發展趨勢,提出法治的思想主張,成爲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這個人“爲人口吃,不能說道”,便發憤著書,其代表作便是《孤憤》、《五蠹》這兩部最能體現其法治政治主張的名篇,他多次向韓王闡述其法治的政治主張,但不被採納,當他的《孤憤》、《五蠹》傳入秦國,當時,秦始皇讀過此文後大加讚賞說:“厲害厲害!我如果能得到這個人並同他進行交往,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他的作品真的有那麼大的藝術魅力嗎?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五蠹》。

2、同學們,請先來聽一遍課文前三段的錄音。

3、全體同學討論串第一、二段。

4、點名學生用自己的話串譯課文第一段,教師出示重點字詞句的幻燈片。

①而:連詞,錶轉折關係,譯成“但是”;後一個表因果,譯成“因此”。

不勝:受不了,“勝”是“承受”、“禁得起”。

聖人:有智慧,才德超羣的人。

以:連詞,表目的,譯成“來”。

悅:喜歡。

王:wang,名詞活用爲動詞,統治。

②以:來。

化:消除。

說:通“悅”。

③天下:名詞作狀語,在天下。

大水:名詞活用爲動詞,發洪水。

而:連詞,表因果,譯成“因而”。

④今有……者:是一個表示假設關係的句子,可譯爲“如果有……”。

必爲鯀禹笑矣:被動句式,“爲”被動標誌,“被”的意思。

⑤然則:連詞,錶轉折,既然如此,那麼。

美:形容詞活用爲動詞,歌頌,讚美。

必爲湯武笑矣 被動句式 必爲新聖笑矣

⑥是以:因此。

期:期望

修:學習,仿效。

法:名詞活用爲動詞,效法。

常可:指舊的制度。 論:研討。

因:依,按照

備:採取措施。

譯:所以,聖人(治國)不期待用古人的辦法整治(國家),不去效法以往可行的措施,而應當研究當代實際情況,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措施。

⑦ 而 因釋其耒而守株 折頸而死 表順承,可譯爲“然後、就”

兔不可復得,而身爲宋國笑 錶轉折,“但是”

冀:希望。

身:本身自己。

兔不可復得,而身爲宋國笑:被動句式。

⑧以:用。

政治:政,政治措施;治,治理。

⑨皆守株之類也:判斷句。

5、本段結構分析。

提問:請同學們找出本段表達作者觀點的中心句。

明確:“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爲之備。”(如果學生答到最末一句,教師可點撥:“既然是段中的中心句,這個句子肯定能統帥整個段落,那同學們剛纔說的最後一句,能統帥整段嗎?它是由哪個事例引申出來的結論?”(寓言))

繼續提問:作者是用什麼論證方法來論證這個中心句的?

明確: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舉例論證”:本段中,作者從上古人們造屋、用火、治水事實來對事實作具體分析,很自然地引出自己的論點。“對比論證”:本段中,作者寫到“古之聖人,構木爲巢以避羣害,而民悅之;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如果在今天我還築個鳥巢住住,拿幾塊石頭敲敲來取火,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可笑?那麼課文中哪一類人就屬這種情況的?(“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者,“守株待兔”者,)作者對這類人持什麼態度?(可笑,批判)顯然,作者這是運用什麼論證方法來論證觀點的?(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本段中,作者用了一個很新鮮的事例,那就是“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運用寓言來論證觀點應屬什麼論證方法呢?寓言是一種比較複雜的比喻,在《察今》我們曾學過三則寓言,運用寓言來說理,文章生動形象,屬於論證方法中的比喻論證。那麼這則寓言故事又是怎樣和本段的中心論點聯繫起來的呢?這則寓言故事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說明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態度的可笑,從而也說明人認識事物、處理事物不可拘泥於古法,應該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靈活地確定自己的行動方針。)

再繼續啓發:“守株待兔”這則故事刪去後,並不影響這段話的完整性,因爲論點、論據都已說清,那麼作者爲什麼還加上這則寓言故事呢?

明確:它的客觀意義除了可以諷刺那些看不清環境變化而拘泥舊說和墨守陳規的人以外,還可以用來諷刺那些只知坐等時機,不肯極積努力的一流人物。使得文章針對性更強,論點更具說服力。

6、學生翻譯第二段,教師點明本段中的重點字詞句。

重點詞句:

(9)丈夫:指男丁。

食:吃 衣:y ,是名詞活用爲動詞,穿。

事:名詞活用爲動詞,從事。

養:供養。

財:財貨,物資。

(10)是以:因此。

自治:自然就不亂。

(11)大父:祖父

(12)勞:辛勞,勞苦。

薄:少

事:名詞活用爲動詞,從事。

雖:表假設,“即使……也”。

7、總結:第二段運用對比論證方法,從財貨多寡的經濟方面說明古今的不同。(拓展延伸)如果我們的國家今天還沿用古代先王之法來治理國家,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還能昂首闊步“走進新時代”嗎?我們今天改革開放政策說明了什麼?(“因時變法”、高瞻遠矚的魄力)

8、課堂上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的一、二段,那麼第三段呢?我想留給大家課後獨立完成,訓練一下大家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後大家找些時間,運用工具書,用自己的話試着串譯第三段,下一節課上課之前老師將檢查大家對這作業完成的情況。

9、遷移訓練。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類活用情況不同於其他三項的是:( )

A、不法常可 B、禽獸之皮足衣也 C、使王天下 D、蜂涌而至

(2)下列句子中句式角度不同於其他三項的是:( )

A、皆守株之類也 B、必爲鯀禹笑矣 C、而身爲宋國笑 D、學於餘,不拘於時

(3)試寫出下列加點詞的古今不同意義: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 古義: 今義:

B、古者丈夫不耕 古義: 今義: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古義: 今義:

D、兔走觸株 古義: 今義:

(4)試翻譯下面一段話:

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始皇)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夫,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