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竇娥冤》教學設計(多篇)

《竇娥冤》教學設計(多篇)

《竇娥冤》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的

1.初步瞭解元雜劇的特點。

2.結合“單元知識和訓練”,掌握研究性閱讀的特點,學會研究性閱讀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社會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

2.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紹元雜劇的體制。

教學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教學方法:講授與研究性閱讀相結合。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介紹關漢卿: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爲“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說他:“生而凋攪,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籍風流,爲一時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風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紹元雜劇: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①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爲“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 )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③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

指導閱讀

1.閱讀“自讀提示”中與本折有關的情節。

2.閱讀課文。

3.提問式闡述:文學史上公認課文所選部分是全劇的高潮。但在前兩折裏,已經把竇娥受害的故事情節交待得清楚明白。竇娥與張驢兒的衝突,竇娥在公堂上的鬥爭,都已在前兩折裏表現出來,那麼高潮爲什麼出現在第三折裏?

通過閱讀課文,我們發現;第三折裏僅有竇娥指天發誓,刑場受戮,故事情節簡單,而構成竇娥矛盾衝突的對立面,如社會惡勢力的代表張驢兒、元代殘酷統治的典型官府都隱藏在幕後,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更沒有高潮,可見,全劇高潮出在第三折裏是與戲劇本身的特點分不開的。

戲劇本身的特點是什麼呢?那就是劇作家在劇本中,除了精心構思戲劇的矛盾衝突外,還要匠心獨運地安排曲牌、唱詞、說白,以便創造條件,讓演員在舞臺上盡情地演出。

4.提問:在課文中共出現多少曲牌?都屬什麼宮調?

明確:共出現10個曲牌,都屬於正宮調。

5.提問:根據10個曲牌和故事情節,把課文分成若干層次。(按“思考和練習”一的要求)

明確:10個曲牌有3個層次。使劇情有張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絃,催人淚下。

第1層是[端正好][滾繡球]兩個曲牌,大意是竇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層是[倘秀才]至[鮑老兒]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告別婆婆。第3層是[耍孩兒]至[煞尾]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發下三大誓願。

6.分析第1層。齊讀第1層兩支曲子。

7.提問:竇娥爲什麼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確: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動地驚天”。又因爲竇娥的衝突對象隱於幕後,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由於內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構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識裏,是被看作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最神聖的東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於竇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對人間的邪惡殘暴竟無動於衷,所以竇娥唱出:“……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詞時,便自然得到了人們的共鳴。

8.背誦[滾繡球]一曲,然後作“思考和練習”五。

明確:作爲封建社會中的一普通女子,竇娥對神明的天地本應深信不移,可是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她對天地鬼神由信賴而懷疑,由懷疑又轉爲憤怒的控訴:“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爲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樣,竇娥通過自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含冤難辯的悲慘經歷,認識到了善良的人的貧窮命短,罪惡的人富貴延壽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她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

作爲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的竇娥,認識了封建社會的罪惡又能怎麼樣?她除了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憤怒的控訴以外,只能是“落得兩淚漣漣”。

9.小結:這兩個曲牌,十分準確而深刻地概括了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草菅人命、殘酷壓迫的反動本質。又由於這兩個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樂的藝術形式和思想內容和諧統一,自有一種強烈的感人力量。爲此,這兩個曲牌,就已把劇情推向了高潮。

佈置作業

1.默寫[滾繡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練習”五。

2.結合“思考和練習”三,研究閱讀第2、3兩個層次。

3.熟悉劇本的三個組成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閱讀分析第2層內容,歸納竇娥的性格特點。

2.體會第3層中作者採用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及在當時的作用。

教學內容和步驟

複習檢查

1.學生背誦[滾繡球]。

2.複述劇本的三個組成部分。

研究閱讀

1.提問:從“左側右偏”“前合後偃”兩句可見竇娥在赴刑場途中所受的苦難,可她爲什麼還要提出堅決走後街,舍近而求遠呢?

明確:因爲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這充分顯示了她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展示了她性格中溫順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還是迎面趕來了,請看她與婆婆的一段對白,並試作分析。

(原文略)

3.提問:通過人物對白,試分析關漢卿的語言藝術和戲劇效果。

明確:關漢卿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驚人的,他可以根據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語言來反映現實,充分爲劇情和人物性格服務。竇娥對婆婆的一段說白,出自這個封建社會小媳婦的口裏是那樣的貼切,表現得是那麼自然、生動。

在戲劇衝突的程度上,由急轉緩,由怯轉傷,抒情氣氛加濃,竇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見竇娥對婆婆的孝順,但像這樣一個完美的善良的婦女,竟然慘遭如此的冤屈,被誣陷爲殺人兇手,足見當時的統治是何等的腐敗,社會是何等的黑暗。這不僅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還爲悲劇的產生蓄足了勢,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會的作用。

4.閱讀[快活三][鮑老兒]。

5.提問:這兩支曲子是竇娥臨刑前對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現主題方面起什麼作用呢?

明確:使人們對竇娥的悲慘遭遇更加同情。她勸婆婆不要過分悲傷,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靈。這樣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們對不公正的社會產生憤恨之情,戲劇的審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已閱讀第3層。分析竇娥臨刑時發出的三樁誓願,說明她所希望的是什麼。

明確:第一個誓願是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個誓願是六月飛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第三個誓願是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

6.她的三樁誓願與第1層對天地的指責是什麼關係呢?是否矛盾呢?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願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於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7.提問:竇娥的三樁誓願明明是幻想,卻偏偏寫成現實,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寫成合理的,這說明了什麼?

明確:這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訴冤屈以外,沒有別的辦法,作者採用這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一是表明社會的腐敗黑暗,二是刻畫竇娥強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達人民要懲治邪惡的願望。

8.提問:“煞”就是結尾的曲牌,爲什麼關漢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個曲牌呢?

明確:說明蓄積在竇娥胸中的怒火再也無法控制,猶如地下岩漿,衝向決口。也說明劇作家意猶未盡,他要把竇娥的無辜受害,要把人們對竇娥的同情,要把人們對統治者的憤恨表現得痛痛快快,淋漓盡致。於是在結尾處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頂峯。

9.歸納主題。(參看[自讀提示])

補充材料

“萇弘化碧”“六月飛雪”“東海孝婦”典故的出處:

1.“萇弘化碧”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爲碧。

2.“六月飛雪”出自《太平御覽》: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爲之下霜。

3.“東海孝婦”出自《漢書·於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後,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於公以爲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於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

竇娥冤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通過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理解戲劇主題。

3、戲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視頻欣賞,引入學習本劇第二個場景。

教師:竇娥的冤屈,真能感天地,泣鬼神,如果說第一個場景刻畫了一個滿含悲憤之情,有着強烈反抗意識的竇娥,那麼,第二個場景又跟我們帶來的是什麼樣的竇娥呢?

二、賞析第二個場景:

1、學生角色朗讀《倘秀才》《叨叨令》和竇娥與劊子手的。對白,(男:劊子手,女:竇娥)思考:講了什麼內容?表現了竇娥的什麼性格特徵?

學生明確:主要寫了竇娥請求不走前街走後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主要表現了竇娥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

2、教師:竇娥來到了法場,她婆婆也來到了法場,接下來,讓我們來朗讀一下竇娥和婆婆的對白,思考:這段對白,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學生們明確:這些話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樣自然、貼切,沒有絲毫加工的痕跡,而且與竇娥的身份、處境相吻合,刻畫了她善良的心地。

3、這段對白,除了刻畫竇娥善良的心地,還敘說了竇娥的冤屈,這在情節上起了什麼作用?

學生明確:這段對白,主要用以激發人物的內心冤屈,表現人物的內心憤恨,爲後文發三樁誓願作了鋪墊。

4、女生齊讀《鮑老兒》曲子的後面唱段,思考:竇娥說自己: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話這樣理解?

學生明確:因爲現實難合人意,她在這種是非顛倒的社會中感到無能爲力,只能感嘆自己時運不濟;這樣說也可以安慰婆婆,減輕婆婆的悲傷,體現了她的孝順。

5、思考:作者着力刻畫竇娥的善良性格,在表達主題上起到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學生明確:劇作家越是刻畫她的善良,也就越發顯出其冤屈,她的抗爭與反抗也就越發令人同情。試想一個平時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斷爲殺人的兇手,可見當時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個素來性格溫順的女子最終也作出瞭如此強烈的反抗,可見當時的社會對勞動人民,特別是勞動婦女的壓迫是何等的深重。這樣與竇娥反抗的精神相映襯,使她的形象更豐滿、鮮明;同時善良的被毀滅,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

三、賞析第三個場景:

(教師:竇娥滿含冤屈,走上了法場,她多麼不甘心平白受冤,多麼想昭示冤情,多麼想懲罰世道,那我們再來看看竇娥走上斷頭臺時說了些什麼)

1、學生明確,主要講了三樁誓願,是哪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

2、賞析血濺白練:角色朗讀賓白,齊讀《耍孩兒》唱段,思考:竇娥要血濺白練的目的是什麼?

學生明確:①說明自己的冤屈。②讓自己的滿腔熱血不落紅塵,她發這誓是想讓在場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3、賞析六月飛雪:學生角色朗讀賓白部分,思考:竇娥要六月飛雪的目的是什麼?

學生明確:①讓上天昭示自己的冤屈。②讓白雪裹屍,潔白不染。

4、引導學生分析血濺白練和六月飛雪所隱含的其他意思。

學生明確:表明了她與要與那污濁的社會最後的決裂,也表現了她品格的高潔。

5、賞析亢旱三年:學生自由討論:竇娥要發下亢旱三年的誓願?

學生討論明確:她希望的不僅是個人的冤情得到伸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惡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顆粒無收,那些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污吏自然就不可搜刮。同時更突出竇娥驚天地、泣鬼神的冤屈之深。

6、學生欣賞視頻,感知竇娥的冤屈。

7、學生討論:前後對天地的不同態度是否矛盾?

學生明確:前者是無助之下的怨恨,實質上怨恨的是現實的社會;後者是無助之下最後的依靠和寄託,是竇娥反抗精神的體現。所以二者並不矛盾。

8、體會典故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六月飛霜、東海孝婦的作用?

學生明確:萇弘化碧、望帝啼鵑說明竇娥冤枉悲悽;六月飛霜襯托竇娥冤案是實,證明並暗示第二樁誓願也能實現;東海孝婦除了暗示第三樁誓願將要實現之外,更能襯托竇娥的反抗精神。

四、總結竇娥的形象:

竇娥是一個飽受封建壓迫和摧殘的、善良孝順、剛毅頑強、敢於與惡勢力抗爭的勞動婦女形象。

五、學生討論:

根據結尾安排三大誓願的情節,探討本劇的浪漫主義手法。

六、概括主題:

學生明確:作者通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歌頌了竇娥的美好心靈和反抗精神。她的悲劇性格,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感染力量。

七、分析語言特點:

《竇娥冤》一劇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在課文中,凝練而又明白如話的說白,優美而又有節奏的的唱詞,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集中表現了竇娥的怨與憤。不少古代白話,如只合(只應該)、怎生(怎麼)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動。科白等輔助手段運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詞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複雜心情,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八、【補充材料】

萇弘化碧六月飛雪東海孝婦典故的出處:

1、萇弘化碧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爲碧。

2、六月飛雪出自《太平御覽》: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爲之下霜。

3、東海孝婦出自《漢書?於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後,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於公以爲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於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

九、作業:

根據所掌握的竇娥的性格特點,爲竇娥寫一幅輓聯:

上聯:貞潔敬孝,哀怨感天雪飛六月

下聯:剛烈爭抗,悲憤動地旱亢三年

《竇娥冤》教案 篇三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瞭解元雜劇和關漢卿的基本知識;理解古白話跟現代漢語在詞法上的一些異同

2、整體感知全劇,把握故事情節和結構

3、理清《竇娥冤》的戲劇衝突

【學習重難點】

1、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3、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學法點睛】誦讀、探究。

【知識積累】

(一)有關元雜劇:

1、元雜劇的結構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雜劇的“折”相當於現代戲劇中的“幕”,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組成,包括多場次。“楔子”相當於“序幕”或“過場戲”,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紹劇情、人物,也有用在兩幕之間的。

2、元雜劇的劇本構成:

唱詞:按宮調、曲牌寫成的韻文;

賓白:即說白。曲詞爲主,所以說白爲賓。

科介:即現代戲劇中的“舞臺提示”。

3、元雜劇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類。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類。

淨:俗稱“大花臉”,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異之處者。

醜:俗稱“小花臉”。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還有“卜兒”(老婦人)、孛老(老頭兒)、孤(官員)、徠兒(小廝)、細酸(讀書人)等角色。

4、其他:元雜劇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爲“旦本戲”(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戲”(男角色主唱)兩類。

(二)有關作者,吳漢卿號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是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爲“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東海孝婦的故事: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婆婆)甚謹。姑欲嫁之,終於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勞,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後,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於公以爲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於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漢書·於定國傳》)

(四)寫作背景:故事發生在元朝,元代統治者是蒙古貴族和官僚,被統治者是勞苦大衆。元統治者不僅對勞動者殘酷盤剝,而且實行民族分化的種族歧視政策,以利於鞏固統治地位。他們將全國人口分爲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統治者和地主階級緊密勾結,共同壓迫各族人民,可以說,勞動人民與統治者的階級矛盾,是元朝社會的主要矛盾。雜劇《竇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會的黑暗現實。

【自主學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楔子( ) 竇娥( ) 嫡親( ) 親家( ) 撇下( )看覷( ) 薄面( ) 斟酌( ) 隅頭( ) 孛老( ) 勒殺( )繡闥( )怕不中( ) 剗的( ) ??( ) 親眷( ) 羊肚兒( ) 知契( ) 症候( ) 恓惶( ) 祗候( ) 嘔吐( ) 孽根( )亢旱( ) 劊子手( ) 埋怨( ) 前合後偃( )罪愆( ) 盜跖( )古陌荒阡( )

2、課文中使用了不少宋元時期的白話,其中有些詞語的古今意義發生了變化請辨析下列加點的詞語的古今意義

(1)就準了這四十兩銀子( )( )

(2)這早晚竇秀才 早晚使用 早晚呆癡 ( )( )

(3) 當罵呵,則處分幾句 ( )( )

(4)你老人家放精細着( )( )

(5) 不堤防遭刑憲( )( )

(6)行動些,行動些( )( )

(7)誰敢合毒藥給你 只合把清濁分辨( )( )

(8)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 )

(9)是什麼主意( )( )

(10)囑咐他幾句話咱( )( )

(11) 念竇娥屍首不完全( )( )

(12)屍骸上烈些紙錢( )( )

(13)你還有甚的說話 那有這等說話 不知亢旱三的說話準也不準( )( )

(14)我做竇娥的沒時沒運,不明不暗( )( )

(15) 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 )( )

(16)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 )( )

3、對課文中涉及的元雜劇的有關術語,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外 ②雲 ③淨 ④科 ⑤唱 ⑥卜兒 ⑦鮑老兒⑧倘秀才 ⑨叨叨令 ⑩正旦 ⑾正宮 ⑿滾繡球

A.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⑾(12)

B.①②③④⑿/⑤/⑥⑦⑧/⑨⑩/⑾

C.①③④/②⑤⑿/⑥⑦/⑧⑨⑾⑩

D.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⑿/⑾⑿

《竇娥冤》教學設計 篇四

一、學習要點 (一)古代戲曲的特點 1.始於離者,終於和 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舞臺藝術樣式。它的特點是將衆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這些形式主要包括:詩、樂、舞。詩指其文學,樂指其音樂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還包括舞臺美術、服裝、化妝等方面。而這些藝術因素在戲曲中都爲了一個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個原則,即美。2.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國戲曲之特點,一言以蔽之,“謂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學者王國維語)。戲曲與話劇,均爲戲劇之屬,都要通過演員扮演人物,運用對話和動作去表現一定長度的故事情節。所不同者,戲曲是運用音樂化的對話和舞蹈化的動作去表現現實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們所熟知的“唱、念、做、打”。3.離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國戲曲的表現生活,運用了一種“取其意而棄其形”的方式,如中國畫之寫意山水,用縱橫的筆勢去體現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戲曲舞臺上纔有了紅臉的關羽,白臉的曹操;有了長歌當哭,長袖善舞;有了無花木之春色,無波濤之江河。4.舞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 中國戲曲作爲一種舞臺藝術,需要面對一個舞臺之狹小與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戲曲並沒有像話劇那樣用“三一律”的原則對生活進行擠壓以便於表現。而是運用虛擬的手段,製造彈性的時空,又藉助於演員生動的表演和觀衆的想象與理解,來完成對闊大天地的描畫。所以,戲曲可以在明亮的燈光下製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曠的舞臺上馭馬行舟。(二)關漢卿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爲“元曲四大家”。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白樸《牆頭馬上》,鄭光祖《倩女離魂》。元代人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爲一時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三)元雜劇 元雜劇,也叫北曲雜劇,這是爲了與南曲戲文相區別而有的名稱。元雜劇使用的曲調全爲北曲,北曲各宮調的聲情雖與南戲基本相同,但由於北曲比南曲多變宮、變徵兩個半音,故從總的音樂風格來說,北曲比南曲高亢激越。與南南曲相比,北曲用韻較嚴,每套曲只押一韻,中間不換韻,而且韻腳密,幾乎每句都押韻。元雜劇的結構:一本雜劇一般分爲四折,或加“楔子”。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來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戲,相當於開場戲;在折與折之間的楔子,則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相當於過場戲。楔子與折的區別,楔子只用一兩支曲調,不必如折那樣,必用一套曲調。一折不等於現代戲劇的一場,而是以唱完一套曲子爲標準。也就是說,一本雜劇要唱完四套曲子,而且只能由主角一人唱曲,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稱爲“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腳色只能唸白。“套曲”是與“只曲”相對而言的,把許多“只曲”(至少三隻,多的可達二十隻左右)連綴起來成爲“套曲”。這種連綴有兩個條件:一是“只曲”的次序,什麼曲牌在前、什麼曲牌在後,基本固定;二是“套曲”中的“只曲”彼此屬於同一“宮調”裏的曲牌。用四套曲子以上的雜劇極少見的。偶爾有的題材,作者認爲寫一本四折不能容納和完成主題思想,就以多本的形式解決。如王實甫的《西廂記》用了五本二十一折。 戲劇語言包括科介、賓白和曲詞。科介是劇本中關於動作、表情和音響效果的舞臺提示。賓白是劇中人物的說白,一般是散文,也有少數韻語,分對白、獨白、旁白、帶白(插在曲詞中的說白)等。曲詞是劇中人物的唱詞。(四)課文內容 1.內容結構 本文節選的是第三折。《竇娥冤》全劇共四折,開頭有一個楔子。由蔡婆婆獨白開始,四折分別是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課文是劇本的第三折,寫竇娥被押赴刑場殺害的悲慘情景,是全劇矛盾衝突的高潮,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敗殘酷,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歌頌了竇娥的善良心靈和反抗精神。根據故事情節,可以把課文分成3個部分: 第1部分是[端正好][滾繡球]兩個曲牌,寫竇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部分是[倘秀才]至[鮑老兒]四個曲牌,寫竇娥訣別婆婆。 第3部分是[耍孩兒]至[煞尾]四個曲牌。寫竇娥發下三樁誓願。2.三樁誓願 連寫三樁誓願,使用遞進手法,使戲劇衝突步步激化。三樁誓願,也可以說是一樁比一樁大,由此凸現竇娥所蒙受的千古奇冤,控訴“惡人橫行,好人受害,官吏昏聵,法制黑暗”的社會現實,實現了對那個產生“時代的悲劇”的“悲劇的時代”的批判。作家借三樁誓願,也進一步突出了剛強的竇娥決不妥協的性格。作家描畫了她那股驚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氣,使這個身份卑賤的童養媳,化作一顆光芒四射的彗星,劃破那籠罩蒼穹的無邊黑暗。連寫“三樁誓願”,是藉助想象、誇張手法完成的傑出藝術構思。這樣的處理,在作品現實主義的軀幹上灑上了一層瑰麗的浪漫主義色彩。它“於事理不合”,卻“爲人情所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理想和要求。它啓示人們:“善”雖一時無力戰勝“惡”,但正義的力量不會泯滅。這樣的構思,拓展了劇情發展的空間,符合民族傳統的文化心理和審美習慣,給人以鼓舞和感召。3.竇娥的人物形象。 勤勞善良,孝順賢惠,飽受封建壓迫與摧殘,充滿反抗精神,敢於與惡勢力鬥爭的勞動婦女形象。 4.語言特色 王國維先生曾稱讚關漢卿的劇作語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當爲元人第一”。“本色”二字,準確概括了關漢卿戲曲語言的特色,即語言通俗而自然,樸實而生動。關劇的本色語言風格首先表現在人物語言的性格化上,曲白符合人物身份。關劇本色的語言風格還表現在作者不務新巧,不事雕琢藻繪,創造了一種富於特色的通俗、流暢、生動的語言風格。如課文中,指天斥地的場面高亢激越、緊張急促。[端正好]和[滾繡球],幾乎句句押韻;而訣別婆婆的場面則曲白相間,如泣如訴,哀婉低迴;三樁誓願的場面,則激情如火,慷慨激昂。關漢卿劇作的語言,集中體現了元曲具有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二、能力訓練檢測 ①元雜劇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種____________形式。_____________(時代)產生於中國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②作爲一種新型的完整的戲劇形式,元雜劇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嚴格的體制,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機結合的戲曲藝術形式,並且產生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結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③在結構上,一本雜劇通常由_______組成。一折相當於現代劇的一幕或一場,是故事情節發展的一個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別是故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結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個_________。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紹劇情,類似現代劇中的序幕;也有放在兩折之間,相當於後來的過場戲。④在音樂上,雜劇的每折用同一________的若干曲牌組成。楔子只能用一二支_______。宮調,即_________,相當於現代音樂的c調d調等。曲牌,是_________的名稱,每個曲牌都屬於一定的宮調。⑤雜劇角色分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類。其中________爲男主角,________爲女主角。⑥雜劇的舞臺演出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組成。_________是雜劇的主要部分。一劇四折通常由_________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無唱,正末主唱的稱“__________”,正旦主唱的稱“_________”。每折的曲子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白,即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因“_________”,古曰賓白。有散白、韻白,又分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劇本還規定了主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叫作“科”。⑦《竇娥冤》的全名是《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號_________,是_________末_________初大都人,________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同被稱爲“元曲四大家”,除《竇娥冤》外,其作品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①戲曲,金末元初。 ②歌唱、說白、舞蹈,韻文,散文。 ③四折,開端、發展、高潮,楔子。 ④宮調,曲調。調式,曲牌。 ⑤末、旦、淨,正末、正旦。 ⑥唱、白、科,唱,主角,末本,旦本,“唱爲主,白爲賓”,對白、獨白、旁白、帶白,動作、表情、舞臺效果。 ⑦感天動地竇娥冤,關漢卿,金,元,元,白樸、馬致遠、鄭光祖,《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

《竇娥冤》教案 篇五

[教學目的]

1、鞏固學生元雜劇知識及對古白話的理解。

2、培養並提高學生古典戲曲的鑑賞能力。

3、賞析、理解《竇娥冤》主題,人物形象及意義,認識封建社會吏治腐敗的黑暗現實。

4、賞析,把握《竇娥冤》戲曲語言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

1、把握竇娥人物形象及意義。

2、品味關漢卿本色的語言。

[教學方法]

誦讀法、導析法

[重難點突破]

1、通過誦讀,品味語言、分析語言,把握人物形象。

2、通過誦讀、對比,把握語言特點。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回顧導入

1、導語設計:

上一節,我們已經講解了元曲特別是元雜劇的有關知識,並且讓大家預習《竇娥冤》,下邊檢查一下上節知識掌握及預習情況。

2、習題

①元雜劇知識 ②典故掌握 ③古白話理解

三、講解新課

㈠作者與背景

㈡《竇娥冤》劇情梗概(指導學生看課下注釋①)

㈢欣賞精彩劇照,認識作品影響

㈣解題、導讀提示,瞭解學習要點

㈤鑑賞分析

1、整體把握

①三個場面(找學生概括內容)

②本折線索(冤)及感情變化(怨→悲→恨)

③矛盾衝突(基本主題)把握

2、具體賞析

⑴戲曲語言,人物形象賞析

(問):竇娥身上最光輝的性格特點是什麼?體現在哪些場面,哪些唱詞中?

(生答):略

①分析第一場面,範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讓學生品味語言,體會語言所體現出竇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

②分角色朗讀第三場面,繼續賞析語言,人物形象

③點拔第二場面,把握竇娥善良美好心靈

(問):爲什麼要突出竇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

(答):略

④整體把握人物形象,語言特點,繼續探討作品主題。

⑵通過課堂練習,繼續把握語言特點

①對比閱讀《竇娥冤》與《西廂記》唱詞。

②總結本劇(關漢卿)語言特點

⑶賞析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藝術手法,繼續探討作品主題。

㈥思考討論

明傳奇《金鎖記》由《竇娥冤》改編而成,劇中竇娥的丈夫蔡昌宗並沒有夭折,而是在趕考途中不幸落水,被龍王招爲駙馬。三年後又入京考試,舉奪魁。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色陰暗,寒風刺骨,提刑官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後竇天章平反其冤案,一家人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父女得團圓”。

比較《金鎖記》與《竇娥冤》的結尾,你更喜歡哪一個?談談你的感想。

四、總結

1、竇娥形象及意義(作品主題),學習其美好品質。

2、語言特點

3、藝術手法

4、讀書、寫作指導

五、作業

1、背默[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2、思考討論

作者在第一場面安排竇娥指天罵地,爲何又在第三場面靠天地來顯示其冤情?談一談你對此問題的看法。

竇娥冤

關漢卿

怨 悲 恨

(反抗) (善良) (反抗)

現實 ← → 浪漫

控訴、歌頌、表達願望

課堂練習:

閱讀《竇娥冤》與《西廂記》中幾段唱詞,回答下面問題。

《竇娥冤》:

[倘秀才]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人擁的我前合後偃,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劊子云)你有甚麼話說?(正旦唱)前街裏去心懷恨,后街裏去死無冤,休推辭路遠。

《西廂記》:

[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粉蝶兒]風靜簾閒,透紗窗麝蘭香散,啓朱扉搖響雙環。絳臺高,金荷小,銀燭猶燦。比及將暖帳輕彈,先揭起這梅紅羅軟簾偷看。

思考:

1、元曲作家素有“本色派”與“文采派”之分,通過唱詞分析,關漢卿與王實甫各屬哪一流派?

2、試概括本色派”與“文采派”各自的語言特點。

竇娥冤教案 篇六

《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也是元雜劇悲劇的典範,該劇劇情取材自東漢“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

教學目的

1、初步瞭解元雜劇的特點。

2、結合“單元知識和訓練”,掌握研究性閱讀的特點,學會研究性閱讀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社會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

2、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紹元雜劇的體制。

教學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教學方法:講授與研究性閱讀相結合。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介紹關漢卿: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爲“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說他:“生而凋攪,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籍風流,爲一時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風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紹元雜劇: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①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爲“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③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

指導閱讀

1、閱讀“自讀提示”中與本折有關的情節。

2、閱讀課文。

3、提問式闡述:文學史上公認課文所選部分是全劇的高潮。但在前兩折裏,已經把竇娥受害的故事情節交待得清楚明白。竇娥與張驢兒的衝突,竇娥在公堂上的鬥爭,都已在前兩折裏表現出來,那麼高潮爲什麼出現在第三折裏?

通過閱讀課文,我們發現;第三折裏僅有竇娥指天發誓,刑場受戮,故事情節簡單,而構成竇娥矛盾衝突的對立面,如社會惡勢力的代表張驢兒、元代殘酷統治的典型官府都隱藏在幕後,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更沒有高潮,可見,全劇高潮出在第三折裏是與戲劇本身的特點分不開的。

戲劇本身的特點是什麼呢?那就是劇作家在劇本中,除了精心構思戲劇的矛盾衝突外,還要匠心獨運地安排曲牌、唱詞、說白,以便創造條件,讓演員在舞臺上盡情地演出。

4、提問:在課文中一共出現多少曲牌?都屬什麼宮調?

明確:共出現10個曲牌,都屬於正宮調。

5、提問:根據10個曲牌和故事情節,把課文分成若干層次。(按“思考和練習”一的要求)

明確:10個曲牌有3個層次。使劇情有張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絃,催人淚下。

第1層是[端正好][滾繡球]兩個曲牌,大意是竇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層是[倘秀才]至[鮑老兒]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告別婆婆。第3層是[耍孩兒]至[煞尾]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發下三大誓願。

6、分析第1層。齊讀第1層兩支曲子。

7、提問:竇娥爲什麼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確: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動地驚天”。又因爲竇娥的衝突對象隱於幕後,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由於內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構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識裏,是被看作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最神聖的東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於竇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對人間的邪惡殘暴竟無動於衷,所以竇娥唱出:“……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詞時,便自然得到了人們的共鳴。

8、背誦[滾繡球]一曲,然後作“思考和練習”五。

明確:作爲封建社會中的一普通女子,竇娥對神明的天地本應深信不移,可是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她對天地鬼神由信賴而懷疑,由懷疑又轉爲憤怒的控訴:“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爲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樣,竇娥通過自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含冤難辯的悲慘經歷,認識到了善良的人的貧窮命短,罪惡的人富貴延壽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她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

作爲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的竇娥,認識了封建社會的罪惡又能怎麼樣?她除了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憤怒的控訴以外,只能是“落得兩淚漣漣”。

9、小結:這兩個曲牌,十分準確而深刻地概括了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草菅人命、殘酷壓迫的反動本質。又由於這兩個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樂的藝術形式和思想內容和諧統一,自有一種強烈的感人力量。爲此,這兩個曲牌,就已把劇情推向了高潮。

佈置作業

1、默寫[滾繡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練習”五。

2、結合“思考和練習”三,研究閱讀第2、3兩個層次。

3、熟悉劇本的三個組成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閱讀分析第2層內容,歸納竇娥的性格特點。

2、體會第3層中作者採用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及在當時的作用。

教學內容和步驟

複習檢查

1、學生背誦[滾繡球]。

2、複述劇本的三個組成部分。

研究閱讀

1、提問:從“左側右偏”“前合後偃”兩句可見竇娥在赴刑場途中所受的苦難,可她爲什麼還要提出堅決走後街,舍近而求遠呢?

明確:因爲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這充分顯示了她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展示了她性格中溫順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還是迎面趕來了,請看她與婆婆的一段對白,並試作分析。

(原文略)

3、提問:通過人物對白,試分析關漢卿的語言藝術和戲劇效果。

明確:關漢卿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驚人的,他可以根據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語言來反映現實,充分爲劇情和人物性格服務。竇娥對婆婆的一段說白,出自這個封建社會小媳婦的口裏是那樣的貼切,表現得是那麼自然、生動。

在戲劇衝突的程度上,由急轉緩,由怯轉傷,抒情氣氛加濃,竇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見竇娥對婆婆的孝順,但像這樣一個完美的善良的婦女,竟然慘遭如此的冤屈,被誣陷爲殺人兇手,足見當時的統治是何等的腐朽,社會是何等的黑暗。這不僅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還爲悲劇的產生蓄足了勢,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會的作用。

4、閱讀[快活三][鮑老兒]。

5、提問:這兩支曲子是竇娥臨刑前對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現主題方面起什麼作用呢?

明確:使人們對竇娥的悲慘遭遇更加同情。她勸婆婆不要過分悲傷,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靈。這樣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們對不公正的社會產生憤恨之情,戲劇的審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已閱讀第3層。分析竇娥臨刑時發出的三樁誓願,說明她所希望的是什麼。

明確:第一個誓願是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個誓願是六月飛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第三個誓願是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

6、她的三樁誓願與第1層對天地的指責是什麼關係呢?是否矛盾呢?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願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於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7、提問:竇娥的三樁誓願明明是幻想,卻偏偏寫成現實,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寫成合理的,這說明了什麼?

明確:這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訴冤屈以外,沒有別的辦法,作者採用這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一是表明社會的黑暗,二是刻畫竇娥強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達人民要懲治邪惡的願望。

8、提問:“煞”就是結尾的曲牌,爲什麼關漢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個曲牌呢?

明確:說明蓄積在竇娥胸中的怒火再也無法控制,猶如地下岩漿,衝向決口。也說明劇作家意猶未盡,他要把竇娥的無辜受害,要把人們對竇娥的同情,要把人們對統治者的憤恨表現得痛痛快快,淋漓盡致。於是在結尾處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頂峯。

9、歸納主題。(參看[自讀提示])

補充材料

“萇弘化碧”“六月飛雪”“東海孝婦”典故的出處:

1、“萇弘化碧”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爲碧。

2、“六月飛雪”出自《太平御覽》: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爲之下霜。

3、“東海孝婦”出自《漢書·於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後,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於公以爲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於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