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竇桂梅【精品多篇】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竇桂梅【精品多篇】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竇桂梅 篇一

1、能利用雙氣泡圖整理對比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透過語言文字展開合理想象,感受藝術之美。

重點:能利用雙氣泡圖整理對比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透過語言文字展開合理想象,感受藝術之美。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琴棋書畫是古代文人修身的必備技能。古琴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在古代只叫作琴,近代區別於其他樂器,才習慣叫作古琴或七絃琴。孔子所教授的課程“六藝”中的“樂”就有彈琴詠唱詩歌的項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琴”有關的文章——《伯牙鼓琴》。

二、自讀課文,理解文意

1、指名檢測重點字詞的讀音、解釋。

2、分組讀、合作讀檢測課文朗讀。

3、說說兩篇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三、調動五覺,想象畫面

1、《伯牙鼓琴》這篇課文中,伯牙彈的琴曲是什麼樣的?課文中是如何描寫伯牙彈琴的?

2、鍾子期的語言讓你想象到了什麼?

3、調動“五覺”,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分別說一說“巍巍乎若太山”和“湯湯乎若流水”讓你想象到了什麼?

4、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用上“我彷彿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嚐到了……觸到了……”將自己的想象描述出來。

四、人物對比,感受“知音”

1、快速閱讀資料袋,說說什麼是知音?

2、思考,爲什麼伯牙和鍾子期二人會成爲知音呢?他們之間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1)找出課文中進行對比的兩個人物。

(2)逐句分析,將提取到的信息分別填入相應人物的氣泡上。

(3)將相同點填在中間的氣泡,不同點填在兩邊的氣泡中。

師總結:伯牙彈琴,鍾子期聽琴;伯牙用將高山流水的情志寄託在琴聲之中,鍾子期能用語言描述出;鍾子期死後,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他們二人不愧是彼此的“知音”!這種圖表叫做雙氣泡圖,它可以幫助我們將兩種事物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點。關於伯牙和子期,你肯定還想了解更多,下面讓我們閱讀補充資料,完善雙氣泡圖。

3、小組合作,練習鞏固。

(1)四人一組,快速閱讀補充資料。

(2)提取人物相關信息,完善雙氣泡圖。

提示:提煉主要信息,看哪組找的準確、快速、全面。

4、小彙報交流,說說“知音”的故事哪裏讓你感動。

五、回顧總結

1、利用雙氣泡圖回顧課文內容。

2、閱讀詩句,品味“知音”。

窮人教學設計竇桂梅 篇二

師:昨天我們學習了《窮人》,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怎樣?

生:寫得非常感人,成功地表現了桑娜夫婦的高尚人格。

師:的確,這是一篇世界名著的作品,但由於種種原因,列夫托爾斯泰並未把它寫完,事隔多年這位偉大的作家再次誕生了。他,就在我 班教室內。

生:(紛紛問)是誰?

師:就是你們!(學生歡笑)今天,你想把自己的著作繼續寫完並公諸於世嗎?

生:(齊)想。

評析:通過故事未完待續,造成懸念,激起了學生創作的興趣。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就是列夫?托爾斯泰,也爲他們的創作樹立起了成功的信念。

師:能有幸和各位大作家一起學習、探討,本人深感榮幸。(學生歡笑)下面就請各位追憶往昔。談一談當時的社會本質及桑娜一家。

生(1):當時黑暗社會,窮人命運悲慘。

生(2):桑娜一家住在海邊,以捕魚爲生,生活窮困潦倒,但心地善良。

生(3):他們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

師:在以後的生活中,桑娜一家又會發生哪些事呢?

生(1):生活越來越艱難,可他們對西蒙的孩子特別關心,總是先讓他倆吃飽,自己僅喝一點湯。

生(2):第二天,莊嚴地安葬了西蒙。

生(3):西蒙的孩子病了,桑娜日夜守候,精心照顧。當孩子退燒時,桑娜──一位賢妻,一位慈母終於倒下了------

生(4):桑娜的五個孩子也非常關心西蒙的兩個孩子他們一起快樂地玩耍。

生(5):西蒙的

大兒子撿到一顆大珍珠,賣了好價錢,漁夫開了一間小魚鋪,一家人過着幸福的生活------

評析:善於想象是學生最寶貴的思維品質,教師爲學生營造了想象的空間,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潛能的增強。同時,引導學生進入意境,爲學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礎,使想象合理化。

師:續寫時除了要把握想象內容的合理化之外,你們認爲還應注意什麼?

生:瞭解作者的寫作風格,使它們能融爲一體。

師:非常感謝您的指導。(學生歡笑)下面請各位大作家把自己蒐集的資料拿出來,並結合課文,在小組中研究列夫?托爾斯泰的寫作風格。

學生分小組合作研究,教師巡視並和學生一起討論。

師:你們有了什麼新發現?

生(1):我們發現他對人物的心理 刻畫得生動細膩,如(略)。

生(2):我們認爲他的語言十分樸實,沒有追求華麗的詞采,而是用真情來打動讀者。

生(3):作者運用了鮮明對比的表現手法,即:利用描寫桑娜一家多麼的窮苦,還去收留鄰居之子,表現桑娜夫婦平凡中的偉大。

評析: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通過蒐集信息,處理信息來認識列夫?托爾斯泰的寫作風格。學習不再是對知識的簡單重複,而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師:“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天我也學到了許多知識。昔日的《窮人》已經流芳百世,相信今天的續寫,一定會風雲再起,你們有信心嗎?

生:(齊)有!

生:(舉手)請問作業 可以等到下個星期交嗎?

師:大作家的創作還有時間限制嗎?(學生歡笑)只要你認爲成功了,不管多久,我都願意等候拜讀。

學生創作。

評析:不要求何時完成,開放了創作的時間,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消除了緊張的心理 ,更利於學生髮揮。

總評:課堂上學生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寫出來的作品也具有較高的水準。他們那豐富的想象中閃爍着“祝好人一生平安”的美好心願,表現出憎恨黑暗社會的品質;在描寫方法上,注重了人物心理 的刻畫,充分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創作的內容更是長而生動,全班有十三位同學超過四千字。我也懷着激越的情懷收集了八位學生的作品,出了一本《續寫窮人》向本校各位同仁推薦,得到一致好評!爲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呢?我認爲其關鍵在於建立了平等的師生關係,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堅定了學生的創作信念,喚醒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具體體現於以下四種教學觀:

一、對話的教學觀。教師把學生看作大作家,並虛心向學生學習,師生雙方互相承認,互相賦予平等與尊重,共同參與學習的交流,體現了教學的對話觀。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在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在教。預先設定的程序被打破,只有情境化的生活存在,沒有問答儀式,只有思與思的撞擊,心與心的接納,沒有尊卑之分。

二、探究的教學觀。教師讓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結合課文進行研究,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對大量信息的蒐集、分析、判斷和運用的能力,增強了實踐能力,提高了語文 素養。

三、合作的教學觀。教師讓學生帶着問題在小組中討論,合作中探究。使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通過相互啓發,使自己的見解更豐富、更全面。同時,其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以培養。四、開放的教學觀。預習時,教師讓學生在課前蒐集關於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討論時,放飛學生思維,任憑學生自由想象;習作時,不規定完成時間等。充分體現了開放性,使學生的思維自由地馳騁於廣闊的天地間。摒棄了課堂的種種“禁令”,教學沒有指令性,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探求知識,創新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竇桂梅 篇三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在於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一、激情導入,揭題解題

1、同學們,人們常說——“千金易得,知音難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貴啊!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知音”的文言文,講述的就是兩千多前春秋時期的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絕弦”。(教師在黑板中上板書課題,生食指書空。)

2、齊讀課題。教師加節奏,再讀,注意節奏。

“絕”是什麼意思?(斷絕)面對這個“絕”字,你有什麼疑問?

(爲什麼要“絕”?什麼時候“絕”?……)

是呀,伯牙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應該是他的生命,可是他爲什麼要把自己的琴絃弄斷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整體

(一)讀通課文

1、請同學們大聲地讀課文,讀2—3遍,爭取讀通課文。

2、指名學生讀課文。讀後評價並相機正音,如有必要,個別難句如“伯牙謂世再無知音”可帶讀(視情況而定)。

3、教師範讀課文。

4、說說老師在哪些地方停頓?試着用“/”標記。(教師在黑板右板書“/”)

(課件出示正確的停頓。)

5、學着老師的樣子,按照正確的停頓,自己再練讀一遍。

練讀後再指名讀,教師評價。

全班齊讀,教師評價。

(二)讀懂課文

1、“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同學們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課文中有一些難字、不常見字,你又是怎麼理解它們的呢?

(學生舉例,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右板書:看註釋、查字典、自己琢磨……)

教師小結:學無定法,貴在得法。你們看,這位同學,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2、追問:那課文的大意也知道了嗎?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再讀全文。

理解了課文的意思,我們再來讀課文,相信大家一定讀得更好!

三、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一)品讀課文第一部分。(前四句)

1、同學們,剛纔老師說了,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關於“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圍繞“知音”,把課文分成兩部分嗎?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萬分。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絕。

板書:子期欣喜萬分伯牙悲痛欲絕

2、默讀全文。思考:茫茫人海,爲什麼伯牙獨獨把子期當作知音?

引導思考:伯牙作爲全國聞名的大琴師,難道沒有人稱讚過他?別人是怎麼誇獎他的?(想象說話)

3、鍾子期又是怎樣稱讚的呢?

教師引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正因爲鍾子期聽懂了自己的琴聲,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視爲——“知音”!

4、想象說話。

請同學們想象:伯牙的琴聲還會描繪哪些自然景物?鍾子期又是如何稱讚的?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

教師引讀: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

指名回答:(3人)伯牙鼓琴,志在,鍾子期曰:“!”

不管伯牙琴聲中表達了什麼,鍾子期都能感受得到並由衷地稱讚。用課文裏的句子說,這就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一個所念,一個必得,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視爲——“知音”

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當時的心境,那就是——喜!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那就是——欣喜萬分。

5、“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得到人生的知己,豈一個喜字了得!來,讓我們伴着《高山流水》的樂曲,輪讀課文的1—4句,讀出伯牙得遇知音時的欣喜若狂。

(二)品讀課文第二部分。(最後一句)

1、配樂,教師講述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識,相見甚歡,並約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見。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趕到漢陽江邊,久等不見子期。於是,彈起《高山流水》,仍不見子期。伯牙到處尋覓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說:“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囑咐‘請把我葬在江邊,此生不能聽到伯牙操琴,讓我九泉之下聆聽他的琴聲!’”知音死了,伯牙的琴還有誰能欣賞得了呢?伯牙悲痛萬分,久久佇立在子期墓前,長歌一曲後,把琴摔個粉碎,至死不再彈琴。

2、請讀最後一句。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弦絕琴,終身不復鼓。

3、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當時的心境,那就是——悲!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他當時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絕!

4、知音已死,豈一個悲字了得!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再對誰彈,滿面春風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請再讀最後一句。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弦絕琴,終身不復鼓。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悲痛欲絕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瑤琴,並寫下一首短歌,來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這一段曠世友情,請聽: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入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學生齊讀。

2、“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好一個“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同學們,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斷了自己的前程;斷了自己的心絃;斷了自己的希望……)

3、對話伯牙。你是怎麼看待伯牙這一舉動的,怎樣評價俞、鍾二人這一段友誼的?

4、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詞,雖然當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經失傳,但是後人爲了紀念他們重新譜的也一樣精彩。讓我們伴着這首曲子,在傳唱這個故事中結束這堂課吧(配樂、學生齊背課文)!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竇桂梅 篇四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2.學生能憑藉註釋、資料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體會藝術之美。

學生能憑藉註釋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藉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

1課時

1.初步瞭解文言文特點,理解背誦《伯牙鼓琴》。

2.通過誦讀了解伯牙、鍾子期因爲音樂而成爲知音的故事,感受藝術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3.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一、音樂導入巧激趣

1.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現在聽到的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它能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是因爲它旋律優美,還因爲它蘊含着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個故事——《伯牙鼓琴》,師板書,生齊讀課題。

2.鼓是什麼意思?(彈)

【設計意圖】

本課講述的本身就是關於音樂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樂曲導入,既契合本課內容,又能引起學生注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提示。

(1)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學生自讀,師巡視。

3.檢查初讀情況。

以下字形字音有誤的一組是?

4.師講解:哉、巍、弦

5字詞讀準確了,相信這兩個句子也難不倒你,誰來讀

指名讀,讀正確,讀流利。

三、花樣朗讀曉停頓

1.教師範讀。

3.課件出示畫了停頓記號的課文。

3.生讀課文。

(1)自讀練習,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四、合作探究懂文意

1.藉助註釋學生先進行自學

2.教師指導學習課文

3.創設情境,訓練語言。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鍾子期曰:_________

五、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附件1:《伯牙鼓琴》課文節奏劃分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附件2:《伯牙鼓琴》公開課學習單

一、下列字音有誤的一項是()

a善哉(zāi)湯湯(shāng)b巍巍(wēi)少選(sho)

c絕弦(xián)鍾子期(zhōng)d若(nuò)鼓琴(qín)

二、我會寫生字(一個生字兩遍)

三、邊聽範讀邊畫停頓線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四、仿寫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鍾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鍾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是部編版教材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古人說:“士爲知己者死。”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爲流傳的魅力所在。

這是學生較少接觸文言文,但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所以可讓學生藉助註釋自讀自悟,重點字詞我稍作點撥即可。在教學中,我注意把握好以下這兩點:

一、緊扣課題和課文結尾,理解“伯牙”爲什麼要“絕弦”和怎樣的人才堪稱“知音”學生通過讀文就明白了,當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時,子期都能感受出來,總之“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因而伯牙把子期視爲知音;子期死了,世間再也找不到能懂得伯牙心意的人了,伯牙便“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學生彙報交流時,相機引導他們理解文中四個“善”字的不同含義、“志”和“念”的意思以及“哉”“兮”兩個語氣詞的用法。

二、適當拓展,深化理解。伯牙作爲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技藝一定非常高超,他的琴聲一定不止表現了高山流水。因此我引導學生想象他的琴聲還可能會表現出哪些動人的場景?並且仿照課文句式進行語言拓展:“伯牙鼓琴,志在(),鍾子期曰:‘()’志在(),鍾子期曰:‘()’”這樣,既使學生體會到伯牙的琴技爐火純青,又讓學生感受到子期的“善聽”,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知音,還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理解伯牙爲子期“破琴絕弦”時,我爲學生配樂(二胡曲《長相思》)朗誦了相傳伯牙給子期寫的一首短歌,淒涼傷感的音樂映襯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最後,我讓同學們交流自己收集的古今交友名句,進一步體會友情的珍貴。通過以上做法,我覺得基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練筆設於感慨“得遇”,好處有三:第一,從伯牙的角度看,得遇知音的巔峯情感已經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此刻抒寫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第二,從文本的角度看,故事對伯牙的不吐不快卻做了某種類似於“休克”的藝術處理,這一文本的未定點、空白點,給了學生極佳的回味和想象空間;第三,從課堂的角度看,學生爲伯牙代言,將得遇知音的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盡情傾訴,營造出課堂教學的高潮,而這一高潮旋即與接下來的“子期死”形成一種巨大的情感落差,使教學充滿了震撼心靈的張力。嗣後的課堂實踐證明,此練筆確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高效的語文教學,焉能放逐“設計”?

窮人教學設計竇桂梅 篇五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的能幹、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德。

3. 學習作者通過環境描寫、心理活動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通過感悟語言,學習作者運用環境描寫、心理活動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學生預習課文,找出生字詞。收集列夫·托爾斯泰的相關資料。教師製作教學課件。

1.教師教法

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感情朗讀,激發學生情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討論交流,感情朗讀課文。展開想象,以昇華情感。

(一)談話導入,交流、回饋預習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窮人》,它是一篇短篇小說。

(板題,讀題)

(交流預習成果)

交流收集的作者的資料。

出示詞語,認讀。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生默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指導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要素歸納法。記敘文一般包含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併合理組織它們,這就是主要內容。 段意合併法。把每段的段意連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自主探究,體悟情感

文中的“窮人”指的誰?作者描繪哪個人物用筆墨最多?

對於主人公桑娜,通過預習,你們已有了初步的瞭解,能不能用幾個詞語概括一下桑娜給你留下的印象?

請同學們先選擇這些特點中的其中一個研究,具體步驟是自學後請同座位的同學坐在一起,討論交流。

(四)交流學習,讀中領悟

(學生交流其它內容時,相機評價,並引導學生互評,體會桑娜的特點)

1.重點指導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到什麼?

文中有兩個詞語準確地形容了這個漁家小屋(“溫暖”“舒適”)正是這兩個關鍵詞,概括了小屋的特點。

(通過指導學生讀懂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師引讀,學生接讀。

2.重點指導課文的第八至第十一自然段。

朗讀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章的內容,我們能讀好這幾段話,就理解了這幾段話的意思。請同學們先自己試着讀一讀,想想你從哪兒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呢?

指導學生按照作者表達的順序體會桑娜的善良,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的意思,指導學生運用找關鍵詞的方法體會“忐忑不安”的詞意。

指導學生朗讀。

(教師評價學生朗讀後指導學生關注省略號省略了什麼,補充出來,指導讀好省略號)

教師質疑:剛纔抱孩子時她是那樣的義無反顧,現在爲什麼卻忐忑不安呢?(相機指導學生朗讀句段)。

教師範讀後學生評點,由此鞏固學習的理解。(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讀懂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心理活動描寫的作用)

列夫·托爾斯泰用270個字,形象、細緻地描繪出桑娜的心理活動,把善良的桑娜刻畫得生動形象。今後我們也可以學習這種寫作方法,通過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質量、性格。

(五)拓展閱讀,情感提升

列夫·托爾斯泰把善良的桑娜刻畫得生動形象,讓我們覺得桑娜就在我們的面前,面對善良的桑那,你想對她說點兒什麼呢?

(六)小結。

在《窮人》這篇課文中,托爾斯泰不僅把桑娜這個人物描繪得生動形象,漁夫這個人物同樣寫得非常精彩,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竇桂梅 篇六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準節奏

2、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體會伯牙爲紀念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課件,學生收集資料

一、揭題導入

1、人們常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知音”這個詞,源於一個千古流傳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的《伯牙絕弦》。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瞭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題:“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說說你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

過渡:伯牙爲什麼要斷絃?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找尋問題的答案。

1、自由讀文,大聲讀,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注意節奏和停頓。

2、指名讀文,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指導讀好語氣詞“哉、兮”。

3、生齊讀課文

三、再讀釋義

過渡:這是一篇文言文,古文離我們的生活較遠,所以要學習有法,一般是——讀古文,釋字義,連詞句,說大意。

1、默讀課文,藉助註釋或者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大意。

2、同位之間互相說給對方聽。

3、指名說。教師隨機指導個別字的含義,如“善”的含義等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5、反覆讀文,讀出感情。

四、初解“知音”,

1、“知音”是什麼意思?課文中誰是誰的知音?知音

2、學生說自己對知音的理解,教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伯牙—子期

3、哪些句子能說明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學生彙報,師板書:善鼓善聽

4、師生共同讀文,體會知音的含義所念必得之

5、拓展思維:伯牙的琴聲還能描述什麼?想象畫面,課件出示填空:“伯牙鼓琴,志在___,鍾子期曰:善哉,___兮若___;志在___,鍾子期曰:善哉,___若___;……”學生練習說話

6、配樂朗讀課文

五、相遇相知

1、師介紹伯牙與子期相遇的經過

2、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

學生思考回答,師生共同解疑:

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3、伯牙聽到那些不着邊際的讚美時,什麼心情?在他的內心一定有一種渴望,渴望什麼?

4、知我者,子期也!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

六、深悟絕弦

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面對着子期冰冷的墓碑,伯牙悲痛欲絕,相傳他寫了一首短歌《祭知音》,師配樂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2、子期死了,伯牙這種無人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摔斷的僅僅是琴嗎?他還摔斷了什麼?

3、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4、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夠理解的生活中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學生再次配樂讀文。

5、面對伯牙的痛苦與絕望,該怎樣安慰他?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將你的想法下下來。

七、回味絕弦

伴着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課文,試着背誦

八、作業佈置

蒐集有關知己、朋友之間情誼的名言名句

九、板書設計:

伯牙鼓琴

伯牙(知音)子期

得之喜

失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