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學設計 篇一

課標要求與分析:

《三峽之秋》與語文課標中“在閱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有關。本課設計運用了“自主閱讀、點撥方法、品讀感悟”的自主學習模式,力求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實現自主閱讀,引入批註,展示個性化閱讀,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材分析:

《三峽之秋》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教材第85-87頁的內容。描寫了長江三峽一天之中明麗、熱烈、明亮、靜寂的獨特美景。作者通過認真細微地觀察與體驗,抓住了長江三峽中秋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點的變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時間順序,以優美感人的語言描繪出絢麗多姿的長江三峽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當地使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長江三峽描繪的氣象萬千,充滿生機和靈性。靜心地品讀着文章,就如同盡情欣賞着一幅絢麗壯美的三峽秋色圖。全文處處流露出作者對祖國江河,對偉大祖**親的讚美之情。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但他們視野還不夠豐富,本節課將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主動與同學交流,去體會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心靈的碰撞,自然而然地產生對大自然,對祖國山河,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瞭解三峽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點,積累好詞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長江三峽秋天之美;

2、邊讀文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秀麗景色,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偉大祖國的感情。

3、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描寫自然景物的方法,領悟作者抓住一天內同一景物不同時間的特點來描寫三峽之秋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邊讀文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秀麗景色,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偉大祖國的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描寫自然景物的方法,領悟作者抓住一天內同一景物不同時間的特點來描寫三峽之秋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神遊”一番金秋的三峽。下面,結合大家課前蒐集到的資料,哪一位同學來簡單介紹一下三峽?(生充分介紹)

2、剛纔同學們介紹的長江三峽,“聽起來很美”,那麼,三峽的山到底什麼樣?你們想不想去看看?老師準備了一段錄像,請大家一起來欣賞。[放三峽風光片] 欣賞了三峽的美麗風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美)

3、錄像中的三峽真美,作者方紀筆下的三峽更美。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走進三峽,感受三峽之秋的神韻。(板書課題)

二、交流感悟,感受美

(一)、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學生自學][全班交流]

1、大家覺得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時間順序)。

2、大家是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早上”、“中午”、“下午”、“夜”。)

(二)、自主探究

1、三峽的秋天有着怎樣的氣息呢?課文第一自然段總起全文告訴了我們,請同學們齊讀這一段,找到答案?(成熟)從哪裏看出來?(學生充分說)三峽的秋景如此迷人,那麼你們最喜歡哪個時間的三峽? 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2-5自然段,找到答案。

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勾畫描寫三峽秋天景色及特點的語句。

(2)勾畫出描寫景色的比喻句和擬人句,體會這些修辭手法的作用。(學生自學)

拓展:還能把長江比作什麼?

小結:中午的三峽充滿了生機,是如此熱烈,這無比旺盛的生命力,不正是中華兒女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嗎?

三、積累內化,迴歸美

作者爲什麼能把三峽之秋景寫得這麼美?

1、學生闡明觀點

2、師補充:(抓住景物特點描寫;藉助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

3、小結: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方紀筆下美麗的三峽,希望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也能善於觀察和積累,以便於書寫自然之美。

四、作業佈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模仿本文的寫法,寫一寫家鄉的秋景。(要求:進行細緻的觀察,寫出具有本地特點的秋天景色,並能夠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學設計 篇二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疏通文意,熟讀成誦。

2、品析課文,展開想像,領略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3、在誦讀中深入體味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讚賞之情。

●學習重點:

課文誦讀,文意疏通,語言品味,感受體驗。

●學習難點:

品析課文,展開想像,領略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課時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和點撥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國小裏我們一定學過《早發白帝城》這首詩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吧。

同學們,讀了這首詩後你有什麼感受呢?寫的是三峽美麗的景色。

是啊,美麗的三峽吸引了多少人爲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筆法揭開了三峽神祕的面紗,下面就讓我們隨着作者酈道元的筆端,去遊一遊那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吧。

二、基礎知識

1、作者簡介:酈道元(466—527),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撰成《水經注》,是一本有文學價值的地理鉅著。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看圖)

2、讀準字音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讀一讀:

①聽錄音

②學生學讀古文,結合書下注釋把語句讀通順,注意文中停頓:

③學生放聲朗讀,體會感受讚美之情。

3自讀課文,互說譯文

4、說一說:看完課文後,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看課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寫的景色

明確:

⑴、總寫三峽兩岸山勢的雄偉。

⑵、寫三峽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⑶、寫三峽春冬的奇麗景色。

⑷、寫三峽秋季的悽清景色。

2同學們,三峽很美,哪你覺得三峽美在哪裏呢?你能用“三峽的____美,你看——”的句式說一說嗎?(看圖)

例: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山——險峻、連、高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雄壯美

水:夏——急猛水漲 兇險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奔放美

春冬——多生怪柏素湍碧潭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幽美;

秋——林寒澗肅,高猿長嘯悽婉美。

3、文中寫山水時應用什麼表現手法?並找出相應的句子。

明確: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描寫了“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出了兩岸連山,羣峯對峙的雄姿。同時又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一句側面烘托了三峽峯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

寫冬春季節時,應用了動靜結合。

4、歸納本文的主旨

明確:作者通過對三峽形勢和四季景色的描繪,顯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秀麗,表現了他熱愛祖國河山的深厚感情。

5、小結

四、作業佈置

①背誦翻譯課文。

②做好《語文作業本相關練習》

③嘗試寫一篇遊記散文。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三峽》課文原文及教案 篇三

《三峽》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想:

《三峽》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描寫三峽四季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練,思路清晰。讀起來朗朗上口。但由於它是一篇文言文,對於剛上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學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可能會使學生學起來有枯燥的感覺。所以我們在授課過程中,應該藉助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以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徵,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教學方法

設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採用自主、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二、教學步驟 :

1、設置情境,導入  新課

師:今天,我們不上課。老師想帶大家來一次免費旅行—遊三峽。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日,旅遊已成爲一種時尚。可當人們到了一個從沒去過的地方旅遊時,他就一定需要一個人的幫助,那是誰呢?(生:導遊)三峽我們誰也沒去過,所以老師就特意給大家請了一個導遊,就是我們的酈道元老夫子。可就在昨晚,酈老夫子突然打來電話說:因爲要去參加一個宴會,不能來給我們當嚮導了。但是他還算夠朋友,不僅以傳真的形式把導遊稿發給我們(板書:三峽。指導學生看課文)而且還給我打了個電話,老師已經把它錄了下來,接下來就請大家邊聽錄音邊學習導遊稿。(播放錄音範讀)

2、在錄音範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整體感悟文章內容。(小組討論,老師適時點撥)

要求:(1)讀得通—排除文字障礙。

(2)看得懂—利用課文註釋、詞語手冊,翻譯全文。

3、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大家看了酈老夫子寫的導遊稿有什麼感覺?如果下次你的家人或朋友想去遊三峽,想讓你當導遊,你怎麼辦?接下來就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編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導遊詞,看哪一組同學編得最好。(教師深入各組,適時指導、點撥)

(2)各小組展示其所編的導遊詞,教師適時點評,再由學生自己推選出最佳小組。

(3)分析體會文章寫景特點

師:大家剛纔在編導遊詞的過程中,是否注意到這篇文章的寫景有沒有什麼特點?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寫得最美?哪位同學能分析一下呢?(安排此環節是爲了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寫景順序,在學生分析詞句時,教師適時點撥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等寫作特點。)

4、指出背誦要求,再次讓學生齊讀課文。

5、佈置作業

1、片斷作文:寫一段文字描述你所遊歷過的景點或家鄉的美景。

2、背誦全文。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三峽》課文原文及教案 篇四

坪梅中學   王琴

一、說教材的處理

《三峽》是語文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七年級上冊一共安排了兩個文言詩文單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內容淺顯的古代散文和詩歌。旨在通過對它們的學習,讓學生逐步接觸、瞭解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化,引起學生學習古代散文和詩歌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學作品的美,初步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受古代詩文的美;激起學生學習古代詩文的興趣。本文在第二個文言詩文單元學生通過上一個單元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彙的積累,掌握了簡單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三峽》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關於三峽的一段註釋,同時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文章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寫手法以及成功的運用了對偶、誇張、引用等修辭手法和襯托的寫作手法,更是令人讚歎。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1.5個課時來完成,前半個課時重在預習指導,要求學生利用註釋和工具書通譯全文,達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以讀爲主,通過朗讀、討論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寫作的妙處。本說案說的是這一課時。

據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一、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二、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的美。三、欣賞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學習本課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

基於七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結構,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體會三峽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上,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二、            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採用了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峽的美麗的風光,配上舒緩優美的音樂,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和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幫助學生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進而領會文章的美。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三峽》一文構思巧妙,用詞精準,特別是能準確的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要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還得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強的詞語等,以及多種修辭的運用。

三、            說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纔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纔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再讀品析課文內容所體現的美、三讀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四背讀積累文學作品這麼幾個環節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引外延,課堂上安排了讀一讀、品一品、評一評、背一背,課後安排了寫一寫這些環節,重點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習過程中學生討論熱烈,發言踊躍。寫一寫環節主要要求學生重視對古詩文的積累,以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四、            說教學媒體的使用

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課件製作是爲上課的主題服務的,製作時,我沒有追求繁雜、華豔,而只是從能否引起學生關於美的直觀感悟與聯想和能否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這些方面着想。製作時,我特別注意了音樂、圖片和文字的有機配合,這對營造課堂氣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            說教學程序設計

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老師領着走,學生跟着走這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字詞,讀準了文章的節奏。

第三步、再讀課文,進入文中去領略三峽的美。出示第一步、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三峽的圖片,選用舒緩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爲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激發學生學習三峽的興趣。

第二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1、教師聲情並茂地範讀課文,讓學生初步瞭解文章的美;

2、提出閱讀要求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

3、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題檢查閱讀效果。

這一環節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性。(多媒體課件,提出再讀要求):

品一品

品析課文,領略美景。

1、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準備用“三峽的……美”說一句簡單的話。並加上一句描寫的話。

如: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學生自由品析三峽的美,四人小組討論,然後回答。老師總結:(幻燈片出示板書)

三峽的山:延綿,高峻            壯美

三峽的夏水:迅疾                    壯美

三峽的春冬:清榮峻茂            秀美

三峽的秋:   淒涼                     悽美

3、老師把話題引向課外:三峽的美哪裏是文字能窮盡的?它還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說一句想象的話嗎?

如:三峽的雲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峯上的白霧,似煙非煙,似雲非雲,多麼婀娜多情,多麼幽深秀麗。

4、老師出示幻燈片,向學生展示一組圖片,師生一起來欣賞三峽的美景。(音樂聲起,一幅幅三峽美景盡展眼前)

第四步、三讀課文,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

1、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了一百五十餘字來描繪,且盡傳奇神,其筆法令人不能不稱奇。現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說課文的美(文字投影):我們欣賞文章,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落筆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是山高嶺連,峽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面烘托了三峽峯巒延綿,隱天蔽日的山勢。

2、請同學們欣賞課文,說出課文的幾個妙點來。展示幻燈片,提出學習任務(學生合作學習,自由評說)

爲了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寫法之妙,通過練習來提示。出示幻燈片,練習:

練一練

1、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一句從      面體現了山巒的         ,山勢的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則是         描寫,以“不見曦月”襯托山的           。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手法,突出水勢           。

3、本文描寫生動,寫“湍”用     ,寫“潭”用     ,寫“柏”用       ,寫泉用        。

4、最後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學生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教師小結:本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了精準的描寫以及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現三峽的美。

第五步、背誦課文

教師進一步點撥:酈道元真不愧爲北魏的地理學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學家的豐富遊歷和散文家的風厚的文學功底,把《水經》裏的一條註釋作得如此優美,真是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一百五十餘字的短文,卻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古猿怪柏,其筆法確實精妙至極。難怪當代散文家 餘秋雨先生說酈道元《水經注》中的三峽,使後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辭章了。這樣的美文,我們理應先睹爲快,先背爲幸啊。同學們,讓我們轟轟烈烈的讀起來,背起來:

我們先請4位同學試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學可以小聲的和背、其背、吟誦。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同學們可以在背的同時,在筆記本上作點詞句賞析積累。

第六步、尾聲(邊展示幻燈片“ 三峽工程圖景”邊講述)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爲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着世人矚目的光輝,看:宏偉的葛洲壩工程,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着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觀。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着我們永遠的愛!

第七步、知識的拓展

佈置課後練習:寫一寫

1、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的讚美  ,老師蒐集了一些描寫三峽的詩歌(幻燈片展示 ),打印出來後,請同學們課後去欣賞,並用楷書或行楷抄寫下來。

2、(幻燈片“金雞嶺的風光”)三峽是美麗的。其實我們身邊也有美麗的風景,我們坪石的金雞嶺就是一個著名的風景點,下面請欣賞老師屏幕上的金雞嶺的優美的景色,學習酈道元的寫景的手法,寫一篇短文來向遊客們展示金雞嶺的美。

這一環節很重要,因爲時間關係只能放在課後了,但它的意義遠不是一道練習題那麼簡單,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的積累和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我設計的這道作業題,目的就在於此。

六、            說教學效果

這堂課老師講得少,學生讀得多,說得多,想得多,練得多。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老師適當的點撥、練習的合理設計,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基本上能領會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兩點妙處來。課堂氣氛活躍,有激烈的討論,有爭先恐後的發言。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和課後的練習中得到美的體驗和情感的薰陶。所取得的課堂效果很令我滿意。

2004年11月1號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三峽》課文原文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瞭解文中所描寫的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背誦並默寫全文。

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2.學習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3.引導學生在想像中再現景物,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鑑賞能力。

德育目標

文章描寫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通過教讀本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3.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酈道元的《三峽》抓住了三峽這一自然景觀的特點,描繪了三峽不同季節的壯麗景色,語言精美,描寫生動。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覆誦讀,在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後達到熟讀成誦。可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最好給學生提供背誦提綱。

2.拓展閱讀法。選擇與三峽有關的詩文進行拓展閱讀,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3.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情調;學生自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文意;整體感知文意,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寫景的脈絡,選擇關鍵詞語,增設詞語提綱,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顯示《三峽》圖。

設計(一)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麼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習選自《水經注疏》的《三峽》。(板書文題)

設計(二)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着中華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爲之傾倒,爲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爲我們留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讓我們一起走進那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三峽畫卷中來吧。

設計(三)

電視裏不斷報道三峽移民喬遷新居的消息,當你爲新建的三峽工程而驚歎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的偉力時,你可曾想追溯三峽的過去,一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們終於有機會走近她了。(板書文題)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多媒體顯示: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鹿人。做過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職,治政嚴整,執法峻刻,爲權豪所憚。他生性好學,歷覽羣書,撰《水經注》40卷,是爲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的《水經》一書所作的註釋。《水經》是一部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記錄得非常簡略。酈道元收集了有關全國水道的記載以及自己遊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爲《水經》作註釋,對《水經》中的記載加以詳細闡明和補充,引書達四百多種。它敘述了兩岸各地的地理古蹟、神話傳說和風俗習慣,對各地秀麗的山川作了生動的描繪,文筆簡潔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課文所選《三峽》節選自《水經注》的《江水注》,是《水經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讀課文,正確把握節奏,感受作品的音韻美

1.學生初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師分發文字資料,指導學生積累詞語。

資料內容如下:

①讀準字音:

(2)以小組爲單位,解決疑難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教師範讀,要求學生聽讀,把握節奏、韻律及情調。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段

至於/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第3段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4)學生齊讀課文,根據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誦思路

根據文章想象三峽壯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巧妙。

學生分組交流,每組負責一個語段,然後選四位同學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1段重點寫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突出羣山連綿的特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是說一層層的懸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說明江面狹窄,兩岸雄峯相連,峭壁對峙,只看見一線天。突出峯巒重迭,雄峻險拔的山勢。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山 兩岸連山 隱天蔽日

學生齊讀第1段,想像羣山連綿,高聳入雲的三峽美景。

2.學生明確:第2、3、4段寫水,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第2段寫夏季三峽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是說夏天水漲,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隻都被阻絕,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漲。“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是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纔會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着駿馬,駕着疾風,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點。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學設計 篇六

一、設計思路

文言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吸收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深厚他們的文化底蘊,從精神的高度去開拓,從人的發展的角度去把握,因此“文言”和“欣賞”是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同時關注的。《三峽》不但寫景優美。而且語言簡易凝練,字字珠璣,對八年級學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咀嚼、品味、感悟,教師可以藉此逐步提高學生的文學語言鑑賞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所繪之景、所蘊之情及作者繪景、蘊情的行文思路。

2、學會用誦讀體驗法、詞句推敲法欣賞文章。體會作品意境。

3、感受三峽之美好。激發學生一覽三峽之熱情。

三、教學流程

(一)造境,搭建溝通的平臺

(板書:峽)根據“峽”字的字形結構,什麼樣的地勢纔可以稱得上“峽”?(教師鼓勵學生髮揮想象談出不同見解,最後明確“峽”的基本特徵應爲兩山夾水。)我們古老的母親河長江就有一條神奇秀麗的峽谷。幾千年來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北魏酈道元就是其中的一位。這節課我們就隨着酈道元一起去遊三峽。(板書:三峽酈道元)

(說明: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準了,就爲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鐵一樣牢牢把學生吸引住。本課導語設計從“峽”的字形入手,由此而彼,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文本。利用張力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入境。挖掘文本的對話點

1、請學生讀第一段。說說三峽之山的奇特之處。

(爲了更深入地理解三峽之山的連綿與高聳,補充《宜都記》中“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裏,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的語句來對比印證,加深學生對三峽的印象)

2、有奇山必有奇水,指導學生接着讀第二段,說說三峽之水的奇特之處。

(爲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三峽夏水的迅疾與奔放,引導學生回憶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以示文中所言不虛)

3、引領學生繼續品讀第三、四段春冬三峽奇麗景色的特點。

(三)融境,深入文本的細節處

1、迴歸語言品三峽

(1)我們剛纔跟隨酈道元先生領略了三峽的雄奇,感受了夏水的奔放,試想一下:當水落而石出、水枯而澗寒時。三峽會呈現怎樣的一幅圖景?認真讀文章三、四兩段。給你所看到的圖景起個恰當而好聽的名稱,並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