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三峽》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三峽》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理解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不同特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知識目標: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景物的方法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3、能力目標: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

教學重點:

作者如何描寫三峽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辭手法在景物描寫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作者如何描寫三峽不同時間的不同景色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長江,養育了炎黃子孫,滋潤着華夏兒女的心田。長江三峽,那裏羣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今天,讓我們走進三峽,共同領略三峽之秋的神韻。(板書)

二、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長江三峽的資料。

三、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易讀錯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1、易錯的字

橘柚陡峭累累巨蟒盪漾光暈駁船搖曳谷壑清冽

2、詞語解釋

陡峭:(山勢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接連成串

搖曳:搖盪

宛若:宛如;彷彿。

谷壑:山谷,山溝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思考以下問題。

1、邊讀邊思考,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畫出體現順序的詞語。

2、課文描寫了一天中三峽景物的哪些特點?

3、讀讀文章開頭和結尾的話,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五、全班交流、探究。

交流時教師進一步提示:課文描寫了三峽在中秋這一天的景物變化,讀一讀,說說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別重點寫了什麼景物,寫出了三峽的什麼特點?劃出重點詞語。全班討論,得出結論:

(1)總寫三峽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點。通過橘樹、柚樹的葉子、果實來表現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點寫橘柚樹,寫樹上露水的變化(由像潔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陽照耀下的色彩(綠葉金實),顯示了三峽之晨的特點:明麗。

(3)中午重點寫長江,寫長江在陽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勢(翻滾、呼嘯、奔騰),輝映峭壁,峽谷波光盪漾,顯示了三峽中午的特點:熱烈。

(4)下午重點寫霧,寫青色的霧使峽裏黃昏來得特別早,峭壁的倒影使長江變成小溪,顯示了三峽黃昏的特點:青色而透明。

(5)夜先寫長江,寫長江的寧靜(沉沉欲睡),寫長江的偶然被驚動(駁船駛過時,漁火和燈標輕輕地搖曳),顯示了三峽夜間的特點:寧靜。重點寫峽谷,寫三峽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峽谷特點,寫月亮的出現、色彩和形態。寫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錦,突出三峽特點:寧靜而神祕。

六、學生小結

學生談本課時的收穫,主要領悟寫景要抓住景物特點來寫。

《三峽》教學設計 篇二

〔教材分析〕

《三峽》節選自《水經注?江水》。《水經注》作爲一部爲《水經》作注的地理專著,其重點是“水”以及與“水”緊密相關之處,這是它與其他山水遊記重要區別。本文中,作者首先乾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峽峯巒重疊的景觀,再用或濃烈或淡雅的筆調,凝鍊生動地描繪了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麗,秋季的空靈肅殺。不過,無論寫什麼季節的江水,又都與三峽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山的特點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至於三峽的其他景觀作者均未觸及。所以,《三峽》是一篇以“山”爲首,以“水”爲綱,描述流經三峽的長江之水四季變化及其所帶來的沿江壯麗景色的遊記散文。

〔教學設想〕

1、運用圖書館、網絡媒介等。讓學生自己來查找所需的資料,培養學生利用資料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

2、運用多媒體教學。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興趣,積極自主地探尋知識。在視聽想象中,鍛鍊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練習中模仿運用。

〔教學目標 〕

1、利用書中註釋和工具書自主掌握生字,學會翻譯,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進而達到快樂背誦的目的。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學會翻譯,理解課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背誦的目的。

〔教學難點 〕

1、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2、通過反覆朗讀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豐富文學素養,進而產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①查找有關三峽的知識、圖片等。②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③朗讀課文。

2、教師準備資料:①《話說長江》中關於三峽的影片剪輯。②“告別三峽”文化專題的圖片、繪畫等。③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式〕

啓發討論、互動合作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多媒體屏幕:一幅兩岸高山,中間流水的三峽圖,如右)

1、由三峽的“峽”字破題導入  課文:峽是什麼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義。(兩山夾水的地方)

2、進一步引導學生:如果要表現三峽,一定要抓住什麼景物來表現呢?(山、水)

二、觀看《話說長江》中有關三峽的一段錄像,請學生用畫筆把三峽最美的景畫出來或用自己的話把它描述下來,特別是畫出或寫出山和水的特點。

三、同學分組討論評價,選出最佳“三峽小畫家”和“三峽小作家”。用多媒體展示他們的作品,並請獲獎者和小評委們分別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依據。特別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突出了三峽山水的什麼特點。

四、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基礎學習。(多媒體內容隨具體情況而定)

1、其實,遠在北魏的時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就曾經描述過三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習,看他是怎樣寫三峽的。

2、學生看註釋,主動獲取有關酈道元、《水經注》的知識。

3、檢查預習情況:闕嶂曦襄溯湍……並找一找這些詞在哪些句子裏,說說含義。同桌之間可交流討論,共同解決。

4、聽錄音,指導學生朗讀,從整體把握課文。(可單個讀,可分男女生讀,可整體朗讀)

劃分句間停頓點撥:第1自然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自然段: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清/榮/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五、課後練習

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疏通文意。(多媒體顯示疑難字句)

分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教師點撥引導,集體解決疑難字句。

二、出示思考題,請同學思考、討論完成,做好圈點勾畫。(多媒體顯示思考題)

1、閱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來,分別做好記號。

2、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麼特徵?找出關鍵字詞用“ ”表示。

三、根據以上問題分析課文,達到背誦目的。(多媒體板書)

1、請學生朗讀有關山的語句,找出關鍵字詞說明山的特點。

關鍵字詞:連、無闕、重疊、隱蔽

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2、根據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山的語句。

3、請學生朗讀有關水的語句,說出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順序:①季節順序:夏、春冬、秋;②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

4、請學生找出關鍵字詞說明每個季節水的特點。

夏季 關鍵字詞:襄、阻絕、朝發暮到、乘奔御風

特點:水勢浩大、流速迅猛(層層鋪展)——險

春冬 關鍵字詞:素、綠、清、影;清榮峻茂

特點:水退潭清、風景秀麗(動靜結合)——趣

秋季 關鍵字詞:寒、肅、悽、哀

特點:水枯氣寒、猿鳴淒涼(側面描寫)——悲

指導學生注意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

5、根據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水的語句。

6、給學生一定時間,獨立溫習背誦全文,最後齊背。

四、結合自己的作品,談談對本文的感受,然後試着模仿或修改自己的作品。

可引導學生從語言運用、材料安排、結構佈局等方面分析。

①本文語言精練,僅用百餘字,卻寫出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諸多氣象。

②語言富有表現力,情景交融,三峽的千姿百態盡在眼前。

③描寫順序先大後小、先總後分,層次分明。

④選取極有特徵的事物,寥寥幾筆,使讀者身臨其境。

⑤各個部分,各有側重,互相映襯,互相補充。

⑥筆法多變,有正面描寫、側面烘托,有粗線勾勒、工筆刻畫,有全景鳥瞰、特寫鏡頭等等。

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有理有據,都值得鼓勵。如學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師補充講述。

學生模仿、修改後的作品,教師要及時關注、指正、鼓勵。

五、拓展思路,展示學生收集到的資料,特別是有關三峽的古今詩詞、歌謠以及三峽工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課後練習

1、背誦課文,摘抄精彩詞句。

2、補充閱讀劉白羽的《長江三峽》和餘秋雨的《三峽》,比較三者之間的異同。

學生齊讀課文,根據板書所顯示的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篇三

多媒體顯示:

《三峽》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節奏分明地朗讀課文,疏通文章大意;

2、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3、品味文章語言,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4、體會作者對三峽獨特讚美的欣賞之情。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課件播放圖片,師引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要求。

2、聽錄音,點讀(點評並指導),範讀。

3、學生分組讀,理解文意,疏通字詞句意。

4、作者寫了三峽的哪些景物?分別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三、精讀課文,品味美感

請以“本文的美,美在            。”說一句簡單的話。(可以試着從結構、描寫手法、語言、對偶句、感情、節奏、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本文的美,美在構思。文章整體是先寫山,後寫水,思路清晰。在寫景時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

……

四、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早發白帝城》與《三峽》都描繪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後者是遊記散文,試找出詩句與課文中相對應的相同寫景緻的句子。

五、學習方法,開心練筆

1、請以生活中見到的花草樹木、鳥語花香爲例,抓住他們的主要特點寫幾句話。

2、假如讓你做導遊向遊客介紹三峽的風光,你打算怎麼介紹呢?

例:各位遊客,歡迎你們來三峽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美景風格各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迴旋,怪柏凌峯,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涌;秋景淒寒,猿鳥哀轉,走進三峽人家,品嚐金黃蜜橘,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的三峽風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各位常遊此地。

六、板書設計(反面)

七、小結

《三峽》

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山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板書設計:

三  峽

酈道元

山                奇險

三峽                 夏                 急猛

水       春 冬               清幽

秋                 淒涼

國中八年級語文《三峽》精品教案 篇五

三峽

導入  :師問:“同學們,如果說叫你們選擇一個旅遊的地方的話,你們會選擇什麼地方?”生回……著名的作家餘秋雨,當他的外國朋友問他中國哪個地方最值得觀覽,由且只有一個地方,他的回答是三峽。三峽,是長江三峽的簡稱,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長約208公里的江段穿越了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所以所謂的三峽即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總稱。三峽是萬里長江的黃金河段,是世界著名的峽谷和觀光旅遊勝地。三峽因長江而存在;長江以三峽而驕傲。長江,中華之魂魄;三峽,長江之精靈。好,今天我們跟隨著名的作家酈道元的筆端,去遊一遊那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

課前熱身:

1、  師:“大家知道酈道元嗎?”我相信大家學到過酈道元,在《中國石拱橋裏》有這麼一句話,大家聽聽看是否熟悉,‘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水經住》裏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其下的註解提到了《水經住》是南北朝時期北魏酈道元所著,是記述我國江河分佈的專著。其作者則是酈道元。……

整體感知:

1、  師範讀

2、  “這篇文章的生字比較多,抽一位同學把顯示的生字讀一讀,看看他預習的情況如何?”

3、   quē xiāng yǎn zhǔ

闕處 襄陵 絕巘 囑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飛漱 曦月 急湍

xiào zhàng

長嘯 重巖疊嶂

4、  再整體朗讀,再分組朗讀?

5、  生輕生朗讀文章,對照文下的註解,理解文章意思。有翻譯疑難的先在小組裏討論,不能解決的提出。(目的讓學生看懂文章)(師補充良多趣味 哀轉久絕的古今義)?

合作探究:

1、  師問:“我們應帶着美的眼光來尋找三峽的最美所在,大家看看三峽的自然景觀最美美在哪?”(學生回答一有沾邊,便及時鼓勵:你們跟酈道元真是心有靈犀,他也覺得三峽美在山水)

2、  好的詩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個字都會翻譯,因爲美需要的是體會而不是肢解,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文中三峽的美景。(各組一名學生限時1分鐘描繪)

【注】此項環節設計意在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3、  教師點評:這幾位同學描繪的重點應該在哪些方面?(在山水)點出較好的同學給予鼓勵

4、  山是雄奇、險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對美景,你總不能說好美好美,古人可沒照相機,他如何傳達目睹的美景,一是認真觀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二是運用恰當的語言。聯繫你所見過的山,運用你腦中描寫山的詞庫,你能說出哪些?

多媒體展示:總結描寫山的詞庫

險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崢嶸 連綿 逶迤

千山萬壑 峯迴路轉 峯巒疊嶂

懸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峯雪嶺

文中如何寫山?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就那麼一筆,總寫了磅礴的山勢,勾勒出700裏三峽的雄險,描寫了羣峯連綿、隔江對峙、山高峽長的壯麗。)

【注】此項環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積累詞彙

5、  教師點評:我覺得是酈道元描繪的山美,他是針對山的高這個特點進行描繪,而你們還談不上描繪,只是詞語的堆砌,因爲你們腦中並無一副完整的圖畫。現在,試想着有一副水的圖畫(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說出哪些詞語來描繪?

(小組競爭進行想象積累性的描繪)多媒體展示:總結描寫各類水的詞庫: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騰 咆哮 澄清(澈)

洶涌澎湃 浩浩蕩蕩 波瀾壯闊

驚濤駭浪 萬丈狂瀾 煙波浩渺

碧波盪漾 飛瀑濺玉

【注】利用國中生好勝的心理,故意給他們一個下馬威,激起他們思考的激情

6、  這次是你描繪的水美還是酈道元描繪的水美?先看一下酈道元的水,萬物因水而有靈性,離開了水,也無以爲峽,且奇山之下,必有異水,那三峽的水又有什麼獨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麼順序來寫水的呢?,水因季節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酈道元在描繪水時是分什麼來寫的?(季節來寫的。)

多媒體展示:水因不同季節呈現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絕 (引李白的《早發白帝城》)若說夏水用豪放派來形容的話,那麼大家想一下春           冬之水應用什麼來形容?婉約

春冬之景: 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

第三段寫的是春冬江景,此時時令不同,水退潭清,山水秀美,與夏日相比又是一番景象。你看“素湍綠潭”,雪白的是急流,碧綠的是深潭;你再看“迴清倒影”,迴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動的是模糊的物影;更不用說那跌宕多姿、水花飛濺的“懸泉瀑布”了,它們甚至讓我們聽到了那嘩嘩的水聲,甚至讓我們感覺到了隨風飄灑到我們臉頰上細微的飛沫。在這水清、樹榮、山峻、草茂的地方,在這生機盎然的山水之間,誰說不是“良多趣味”呢?            這一段好像是用取景框選取的極爲美麗的一角,然後用神工妙筆生動地描畫,精心地點染。作者好像是在用這種特寫式的精心描繪“以點帶面”,來表現三峽與江流的處處美景。這美麗的一角是立體的、錯落有致的。低有深潭,然而寫深潭還嫌單調,還要寫潭中的倒影;高有絕巘,然而寫絕巘還覺單一,還要寫巘上的怪柏;再添幾道“懸泉瀑布”,讓它們“飛漱其間”,又是壯美的一景。這美麗的一角又是色調潤澤的、動靜有致的。

秋之景: 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悽異在寫了雄壯、險峻、秀美之後,他着力地表現肅殺,在寫了形、寫了色之後並沒有忽略寫聲,到此作者已多角度、全方位地把三峽的神奇美麗表現在我們的面前。

【注】此環節把文本和課外積累相結合,牽着他們帶着好勝的心進入下一環節

7、  教師點評:我覺得還是酈道元描繪的水美,水不可能脫離其他事物而單獨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細沙、鵝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綠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與懸崖、岩石同時出現,作者沒有隻看到單純的水,而是把水與周邊的景物緊密相連,這樣,有個性的水,三峽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現在面前,充滿生氣,充滿了美。(而且,他多用四字對偶句,句勢略有變化,這樣讀起來很有節奏感,語言顯得精煉,充滿生氣。)

8、  詩句再好,意境再美,終究是別人的,還好現在引用不用付專利。我們能否學着用優美簡練的語言進行描繪。選定你想描繪的一副山水畫,結合文中的句勢,寫一寫。(作業 )

9、  好,讓我們再次欣賞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語言美,希望大家讀也應當讀的美。(生再讀)

課外

酈道元筆下的三峽距今已有1500年,現在的三夏已經發生了變化,同學們或許沒到過三峽,好,我們看屏幕,欣賞現在三峽的美麗風光。(多媒體展示)

現在三峽上發生什麼事情?——對,三峽工程。三峽工程預計到2009年將完工,到那時,水位最高的將擡升105米,那麼到那時,三峽的許多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將不復存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時的三峽會是什麼樣子?感興趣的話,同學門可以寫一寫。

謝謝大家,下課!

山——長、多、陡、高

夏水——盛、險、急

三峽四時   春冬——清、榮、峻、茂

秋——寒、肅、悽

10、        生回水。重點分析水

追問:“作者怎麼寫水?寫了水哪些特點?”

追問:“文中曾寫到‘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但接下來又說‘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這是否有矛盾?”

追問:“如果說着是三峽水動的一面的話,那麼三峽水也有恬靜溫柔的一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描述畫面景物。”            明確;素、綠、清、影。“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追問:“秋天水枯谷空,這時的三峽又給人什麼感受?從哪些景中傳達了這種感受呢?”

追問:“課文最後以漁歌作結,有什麼好處?”

大體回顧:

山——長、多、陡、高

夏水——盛、險、急

三峽四時   春冬——清、榮、峻、茂

秋——寒、肅、悽

用文章中的句子來回答:

(1)、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每一個峽谷都濃縮的密密層層,最緩慢的行程也無法將他們化解開來,連臨照萬里的太陽和月亮在這裏也擠挨不上。對此,1500年前的酈道元說的好:

(2)、即使騎着駿馬,駕着疾風也沒有它快。

(3)、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打着迴旋的清波,倒影着各種影子。

(4)、每到雨後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聲長嘯,聲音接連不斷,甚是淒涼。

觀賞山峽的圖片

作業 :想象2009年後山峽工程完成後山峽的景觀。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 本單元四篇課文皆爲遊記,旨在讓學生了解遊記的特點。

2. 四篇遊記的。寫作方法各有特點,有的寫旅行的全過程,有的寫多次重遊同一景點,有的寫同一景點的不同側面。

3. 體會作者滲透在遊記中的感情。

4. 四篇遊記語言風格各不相同。有的`語言質樸,有的語言華麗;有的節奏舒緩,有的節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1. 掌握遊記的特點。

2. 學習遊記的不同。寫作方法及不同風格的語言。

3. 體味領悟遊記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課文說明】

本文記敘了作者經過長江三峽時沿途所見到的無比雄偉奇麗的景色,是一篇內容翔實的遊記。

本文按作者的遊蹤,依次記敘、描寫景物,層次分明。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後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本文介紹三峽時能抓住特色,詳略得當。如介紹西陵峽中的四段,山勢之高低、水勢之急緩各不相同,介紹時簡明扼要,抓住了要領。記敘最有名的巫峽,則着重描寫其山水的奇險、美麗,同時寫聞名遐邇的巫山雲雨。記敘瞿塘峽,不僅介紹了山勢與水勢,而且側重記敘了兩岸的人文景觀,豐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內涵。

【教學步驟】

1. 弄清楚遊蹤:本文以作者遊覽三峽的順序爲遊蹤。按照三峽: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的順序記敘和描寫。具體爲:船從宜昌上駛,首先經過西陵峽(第一段黃貓峽;第二段燈影峽,其間有黃陵廟;第三段崆嶺峽,其中有牛肝馬肺峽,崆嶺灘等處;第四段是米倉峽,出峽處有香溪。船過姊歸和巴東,進入巫峽。過巫山進入瞿塘峽。過瞿塘峽,到白帝城(有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蹟),最後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 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點:文章記敘和描寫的景物分別爲:

西陵峽:

黃貓峽:水、山(略寫)

燈影峽:黃陵廟:(樹木、花、竹子、青煙)——優美秀麗

崆嶺峽:牛肝馬肺、崆嶺灘——最爲可怕

米倉峽:香溪、山峯——高峻

巫 峽:

水——險(窄、急、曲折、多灘)

山——高(筆直、整齊、險峻)

雲——奇妙多變(奇形怪狀)

瞿塘峽:

灩澦灘——險急

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蹟———三峽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設計 篇七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麼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習選自《水經注疏》的《三峽》。(板書文題)

國中八年級語文《三峽》精品教案 篇八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在反覆誦讀中增強文言語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脈絡,學習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4.感知三峽之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在反覆誦讀中增強文言語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脈絡,學習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脈絡,學習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唐代詩人李白有一首詩《早發白帝城》,寫了三峽的風光,請同學們齊聲朗誦。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今天我們走進另一篇文章,來更細緻地領略三峽的景色。

二、介紹三峽: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風景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爲奇秀壯麗的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三大峽”。

瞿塘峽雄踞長江三峽之首,西起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鎮,全長8公里,以其雄偉壯觀而著稱。瞿塘峽鎖全川水的險要氣勢。瞿塘峽在三峽中雖然最短,卻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畫卷和文化藝術走廊。

巫峽自巫山縣城東大寧河起,至巴東縣官渡口止,全長46公里,有大峽之稱,以幽深秀麗稱奇於天下。巫峽兩岸羣峯,以十二峯爲奇,它們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峯最爲纖麗奇俏。“秀峯豈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萬峯”。

西陵峽灘多流急,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爲西陵峽的壯美。整個峽區都是高山、峽谷、險灘、暗礁。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自古三峽船伕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

三、走近作者

1.請一位同學爲大家朗讀一下關於本文作者及代表作品的介紹。

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時的地理學家,散文作家。他一生好學不倦,博覽羣書,學識淵博,對祖國河山十分熱愛,對地理風物精切鑽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經注》。

《水經注》是給《水經》所作的註文。《水經》是記述我國河流水道的一部專著,書中列舉大小水道137條,內容簡略。酈道元作注時大爲擴展,介紹了1252條河流,除記載水道變遷沿革外,還記述了兩岸的山陵城邑、風土人情、珍物異事。《水經注》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地理有很*價值。

2.教師點明《水經》、《水經注》與《水經疏》三者之間的關係。

四、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聽範讀,標註生字字音。

2.教師明確讀音。

3.自由朗讀。

4.分組齊讀。

五、再讀課文,理順文章大意。

(一)學習文言文的翻譯方法。

(A)三個標準:“信、達、雅”

“信”,就是譯文要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不增譯。

“達”,就是譯文明白曉暢,符合現代漢語表達要求和習慣,無語病。

“雅”,就是譯文語句規範、得體、生動、優美。

(B)兩個原則:直譯爲主,意譯爲輔

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係,重要的詞語要相應的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譯,指着眼於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於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構。

兩者的關係是,只有在直譯表達不了原文意旨的情況下,纔在相關部分輔之以意譯。

(C)五個步驟:審、切、連、驗、謄

1、審。分析譯句前後內容,把握譯句大概意思;看清譯句的長短,停頓,標點,語氣;審清譯句的語法現象。可先抄出來,圈注。

2、切。將譯句以詞爲單位逐一切分開來,然後逐字翻譯。

3、連。按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將逐一解釋出來的詞義連綴。

4、驗。將譯好的句子代入語境,看語義、語氣、對象等是否吻合。

5、謄。將草稿紙上的譯句謄寫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

(D)具體方法:

1、留

保留法。即文言文中的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諡號、廟號、年號、書名,等等,或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詞語,不必翻譯。

①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這裏除了“春、謫守”之外,都要保留。

②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黔州那個地方,從未有過驢子,有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載了一頭驢子到那裏去。(“驢”、“船”古今的詞義完全相同,翻譯時不能改變它的原意。)

2、刪

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

①戰於長勺,公將鼓之。(《曹劌論戰》)--句中的“之”是個音節助詞,可不譯出來。

②“夫戰,勇氣也。”--“戰鬥,靠的是勇氣”。--“夫”爲發語詞,刪去不譯。(《曹劌論戰》)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譯句:“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之”爲賓語前置的標誌,刪去不譯。

3、補

(補充法)文言文中有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譯時要將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補出來,使句意完整,然後再翻譯。

(1)變單音詞爲雙音詞;

(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

①六王畢,四海一。--(統一)

②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相同、一樣)

③祖母劉(氏)(憐)憫臣孤(獨)弱(小),躬親撫養。

①*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那個表演*的人坐在帷幕裏,帷幕中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紙扇、一塊醒木罷了。(《*》)

②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五步一座高樓,十步一座亭閣;(《阿房宮賦》)

③“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曹劌論戰》)

4、換

(替換法)將單音詞換成雙音詞,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後的詞,通假字換成本字。換言之,留的留下,刪的刪去,其他的都是“換”的對象了,這是字詞翻譯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即在單音節詞前或後加字,使之成爲包含這個語素的雙音節詞或短語。最常見的是用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詞調換文言文的單音節詞;有些詞,在古書裏常用,但在現代漢語裏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詞所表達的意思古今說法不一樣,這就要用今天的說法去置換古代的說法。)

1)璧有瑕,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和氏璧上有瑕疵,請允許我指出來給大王看。

2)斷其喉,盡其肉,乃去。(《黔之驢》)--咬斷了它的喉嚨,吃盡了它的肉,才離去。(“斷、喉、盡、去”均爲一個字換爲兩個字)

5、調

(調整法)包括:主謂倒裝、定語後置、狀語後置、賓語前置等。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爲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

①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說》)。--生在我前面的人,他們懂得的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並且拜他爲師。

②求可使報秦之人--尋找可以出使去回覆秦國的人

③還自揚州。(《傷仲永》)(狀語後置)--從揚州回家。

6、變

"變",就是變通。遇到活用詞時,應靈活地譯出該詞的活用意義。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義,直譯會不明確,應用意譯。另外對古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互文見義、互文見義這些用了繁筆的文句翻譯時要加以還原,用簡筆的形式翻譯。

①波瀾不驚--(湖面)風平浪靜。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爲外物(的好壞),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悅或悲傷。

(二)按照這“六法”,學生細讀課文,藉助註釋、工具書、資料獨立疏通文意。

六、作業

獨立思考,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複習文學常識導入。

二、檢測作業完成情況

1.交流翻譯心得。

2.小組內提出完成作業過程中的難點,合作交流。

3.全班合作互助,翻譯全文。

參考:

在三峽的七百里中,兩岸山連着山,幾乎沒有半點空隙。層層疊疊的山岩峯巒,遮蔽了天空,擋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兩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斷絕了。有時皇帝有詔命必須火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動身,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騎上奔馳的駿馬,駕着長風飛翔,也沒有如此迅速。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着兩岸山色。極爲陡峭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姿態奇特的柏樹,大小瀑布,在那裏飛射沖刷,江水清澈,樹木繁盛,羣山峻峭,綠草豐茂,確實很有趣味。每逢雨後初晴或霜天清晨,樹林山澗冷落而蕭索,常有猿猴在高處長聲鳴叫,聲音連續不斷,異常淒厲。迴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整體感知,把握脈絡

1.本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全文可以分成幾個層次?每個層次主要寫的是哪種景物?

明確:

三峽的山、水。

兩個。

一層:三峽的山。

二層:三峽的水。

2.第二個大層次又分成哪幾個小層次?

明確:

夏季的三峽。

春冬的三峽。

秋季的三峽。

四、研讀第一層次:三峽的山

1.作者集中寫三峽的山的是哪一段?

明確:第一段

2.寫出了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山高嶺連,峽窄水長

3.作者是如何體現三峽山的特點的?

明確:用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先用“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正面來寫三峽山高嶺連的特點,再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了山勢高大狹窄的特點。

4.本文是爲《水經》作注,應該重點在寫水,可是文章第一段寫山,第二段纔開始寫水,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因爲山勢造就水勢,寫山的特點,爲寫水作了鋪墊(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五、研讀第二層次:三峽的水

研讀:夏季的三峽

1.夏季的水具有什麼特點?

明確:水漲流急,交通阻斷。

2.在寫夏季三峽水是,作者運用哪些方法去體現三峽特點?

明確:

(1)王命急宣--側面體現

(2)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誇張,對比。

六、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

2.蒐集關於三峽的神話傳說。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熟練朗讀課文。

2、正確解釋關鍵詞語,句子。

3、描述三峽壯美的景色。

4、抒發對祖國河山的讚美與熱愛。

二、教學重點:

學習簡練、生動的語言。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四、教學手段:

圖片投影。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們中國河山壯麗,每一處自然景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貌,你都對哪些景觀有了解呢?

(由全國各地的自然風貌引入對三峽的瞭解、嚮往)

出示三峽投影片。

二、整體感知。

1、請學生默讀課文,注意作者,讀誰字音。

2、請學生介紹作者、作品。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縣人。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地理志,還是一部山水遊記和民俗風情錄;

三峽指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3、出示生字投影片,讓學生注音。

quēzhngxīxiāngsùyǎnzhǔ

闕嶂曦襄溯?屬引

4、學生練習自讀,並進行指導,達至熟練。

三、文意理解。

1、小組共同解釋文意,教師答疑。

2、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釋重點。

詞語:

自;闕;嶂;曦;至於;襄;沿;溯;或;雖;以;疾;湍;漱;良;肅;屬引;

句子

①重巖疊障,隱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③至於夏襄陵,沿溯阻絕。

④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⑤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⑥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

⑦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四、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熟練解釋詞,句。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指名四位學生各背一段課文,然後齊背。

二、分析課文。

1、討論:文中描繪了三峽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

歸納並板書:

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三峽夏:急

水春冬:清榮峻茂

秋:哀婉悽異。

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學生各抒己見。

總結:(1)動靜結合。

(2)有張有弛。

3、再次齊讀課文,讀出韻味。

三、作業:蒐集描述三峽的其它文學作品,小組交流。

原文翻譯

原文

自(1)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重巖疊嶂(3),隱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見曦(6)月。

至於夏水襄陵(7),沿溯(8)阻絕。或王命急宣(9),有時朝發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14),迴清倒影(15)。絕巘(yǎn)(16)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17),清榮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21),空谷傳響,哀轉久絕(22)。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註釋

(1)自:在,從

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省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裏。

(2)略無:完全沒有。闕:通“缺”,中斷。

(3)嶂(zhàng):高峻險拔如屏障一樣的山峯。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這裏指太陽。

(7)襄(xiāng),上。陵,丘陵,小山包

(8)沿:順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時。王命:皇帝的聖旨。宣:宣佈,傳達。

(10)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奉節東。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12)雖:即使。奔:奔馳的馬。御:駕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爲是(比船)快,或爲“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注刊誤》)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綠潭:碧綠的潭水。

(15)迴清倒影:迴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絕巘(yǎn):極高的山峯。絕:極高。巘:山峯

(17)懸泉:懸掛着的泉水瀑布。飛漱:急流衝蕩。漱:沖刷。

(18)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盛。

(19)良:實在,的確。

(20)晴初:天剛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屬引:連續不斷。屬(zhǔ):動詞。連接。引:延長。悽異:淒涼怪異。

(22)哀轉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絕:消失。

(23)巴東:漢郡名,在現在重慶東部雲陽,奉節,巫山一帶。

(24)沾:打溼。

(25)三聲:幾聲。這裏不是確數

(26)裳(cháng):衣裳。

翻譯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中間沒有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峯像屏障一樣,遮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兩岸的丘陵的時候,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隻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時皇上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多裏,即使騎着奔馳的快馬,駕着風,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掛着的瀑布衝蕩在岩石山澗中,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許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時候,樹林山澗一片清涼寂靜,經常有猿猴在高處長嘯,叫聲不斷,聲音淒涼怪異,空蕩的山谷裏傳來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劃分朗讀節奏:名字:“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chóng)巖/疊嶂(zhàng),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月。

至於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zhāo)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jiān)/千二百里,雖/乘奔(bēn)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tuān)/綠潭,回清/倒影。絕巘(yǎn)/多生怪柏(bǎi),懸泉/瀑布,飛漱(shù)/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cháng),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g)。”

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或古義:有時

今義:常用於選擇複句的關聯詞)

2.至於夏水襄陵(至於古義: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於”【連詞】承上啓下(到了)

今義: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雖乘奔御風(雖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4.淚沾裳(裳古義:古人的下衣

今義:衣服)

5.不以疾也(疾古義:快

今義:疾病)

6.良多趣味(良古義:真,實在

今義:好)

7.屬引悽異(屬古義:連續

今義:屬於)

8.猿鳴三聲淚沾裳(三聲古義:幾聲,不是確數

今義:三聲)

一詞多義

①自:自三峽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絕:沿溯阻絕(斷絕)

絕巘(寫作‘山’字旁在一個奉‘獻’的‘獻’)多生怪柏(極,最)

哀轉久絕(消失)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羣響畢絕:停止

以爲妙絕:極點

③清:迴清倒影(清波)

清榮峻茂(水清)

④屬:屬引悽異(屬(zhǔ):動詞。連接)

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實在,的確)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善良)

疾: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快)

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病)

通假字

①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這裏指中斷)

②哀轉久絕(“轉”通“囀”,婉轉)

詞類活用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快馬)

②迴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降霜、下霜)

④空谷傳響(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裏)

⑤素湍綠潭(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急流)

⑥林寒澗肅(寒,清涼;肅,寂靜。寒、肅,在句中充當謂語。形容詞活用爲動詞。)

特殊句式

1.兩岸連山:省略句,省略定語“三峽”。

2.重巖疊嶂:省略句,省略主語“兩岸”。

重點語句翻譯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譯:即使騎着快馬,駕着風,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譯: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茂,實在是趣味無窮。

3、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譯: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兩岸的山丘,順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隻都被阻擱了。

4、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譯:空蕩的山谷裏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譯:層層疊疊的山峯像屏障一樣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

7、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譯: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完全沒有空缺的地方。

賞析

本文是《水經注》中《江水》中的“(江水)又東過巫縣南,鹽水從縣東南流注之”的一條注。記敘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能激發人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總寫三峽的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自三峽七百里中”,交代峽之長,接着指出兩岸山的特點在於“連”。“略無闕處”,毫無殘缺的地方,進一步寫“連”。下面接着寫山的“高”。山峯相重,羣山復疊,山上壘山,說明山高。山隱,遮蔽住太陽匿於天空,從另一個角度寫山的高。“重”和“疊”,就山本身的狀態寫其高,是俯瞰而得;“隱”和“蔽”,以天和日來襯其高,乃仰視所見。下面兩句,則以特定條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綜合表現以上特點。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時候才能見到太陽和月亮。如果不是“兩岸”連山,哪怕只有一岸連山,也不會形成這種狀況;如果連山有缺,其他時間於缺處也能見到日月;如果連山不高,也不必待到這時才見日月;如果三峽不窄,其他時候也可見到日月。正午見日,夜半見月,由特定條件充分顯示了三峽特點。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寫夏季三峽情景:水漲流速,交通阻斷。夏季水漲,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隻都被阻絕了。這裏所寫的是水勢大水流速情況下的通例。下舉一特例,以進一步證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緊急命令要向各地傳達時,纔會有航船。這一方面照應了平常情況下是“沿溯阻絕”的,同時藉此可寫出船行之快。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補筆交代“其間千二百里”,則時速約爲百里,加上更用奔馬和疾風作比較,給人的感受也就更爲形象而深刻了。

本節承上段而來。上段寫三峽山的特點,爲本節寫水設置了條件。山高,則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連,則水不得他泄,必然盡在漕中。峽窄,則斷面小,單位面積裏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漲”的因素和峽的特點及條件,構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爲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爲盛,故先寫“夏水”。爲寫水勢,先寫山勢,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寫春冬時三峽情景:水退潭清,風景秀麗。以“春冬之時”領起,很自然地轉換了描寫對象,時易則景異,鏡頭中搖出了另外一種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綠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這裏先寫俯視江中所見。“湍”是動態,“潭”爲靜境。以“素”飾“湍”,水如白練,明淨輕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間青,水光變幻。深水爲潭,以“綠”飾“潭”,益見深沉寧靜。水中有影,則水平如鏡,倒影入潭,更覺風光秀麗。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裏景物重重,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堪稱秀麗雋逸。下文即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以“絕”狀山,以“怪”寫柏,道出了當地的自然特徵。山岩陡削,高聳入雲,故爲“絕”。山上的柏樹,托足於岩石之間,正午之時方見日光,它要曲體向陽,加之峽窄風大,自然枝幹扭曲,何況年代久遠,當然要變成“怪”形。在這人跡罕至、鳥獸少見的境地,“怪柏”顯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投進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頓覺生意盎然。作者寫此,還只是給“懸泉瀑布”勾勒出一個背景。山靜、泉飛、柏怪、水奇,靜中有動,聲色紛沓,山水相配,構成了一幅挺拔超脫的圖畫,這和“素湍綠潭,迴清倒影”又大爲異趣。最後作者總括說:水清、木榮、山峻、草茂,實在富有趣味。以極爲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導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將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寫,要兼及兩季的特點。冬季水竭,纔會出現“素湍綠潭”,春天物鮮,始有草木“榮茂”。本節所寫與上節所述,意趣迥異。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險,春水富趣。作者認爲三峽風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對三峽“悉以臨懼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徑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淒涼。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開筆多變。接着以實景補足前意,林澗之間,清冷肅穆。這時已無江水喧騰,也不見草木爭榮,而是充滿了悽清肅殺的氣氛。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寫猿又分兩層,一是直接敘述,一是引漁歌爲證。寫猿又圍繞着“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空谷傳響”,直言在山中。“久絕”,迴應“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本文雖屬節選,但全文結構嚴謹,佈局巧妙,渾然一體,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見功力。由於作者曾“踐躋此境”,有具體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峽的特點和不同季節的風貌。首先,作者採取先大而小,先總後分的辦法,按季節分層次,寫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於選取富有特徵性的事物,寥寥幾筆,使境界全出,叫讀者恍如身臨其境。如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表現水流湍急,以“素湍綠潭,迴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風光嫵媚,以“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渲染猿鳴幽悽、山谷空曠,都言簡意賅,情景交融。再次,各個部分,各有側重,互相映襯,互相補充,從不同角度寫出了三峽特色,而下面的三個部分,又都圍繞着首段關於山峽總的特點來寫。最後,作者運筆富於變化,有正面落筆,有側面烘托,有粗線勾勒,有工筆細描,有明言直寫,有隱喻暗示,有全景鳥瞰,有特寫鏡頭,有仰觀遠景,有俯察近物,有繪形寫貌,有摹聲錄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語,雖只幾百字的短文,卻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清猿怪柏,真可謂片言敵萬語,尺素羅千里。

詞類小結

略無:完全沒有。略,這裏是完全、全部的意思。

闕:通“缺”,空缺

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峯。

亭午:中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這裏指太陽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漲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這裏是丘陵的意思。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時。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佈,傳達。

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市奉節縣。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奔:奔馳的快馬。

御風:駕風。

以:也不如,可作“認爲”

素湍:白色的急流。

綠潭:碧綠的潭水。

回清:迴旋的清波。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峯。巘,凹陷的山頂。

飛漱:飛流衝蕩。漱,衝蕩。

懸泉:從山頂飛流而下的泉水。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良:實在,的確

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屬(zhǔ):動詞,連接。

引:延長。

悽異:淒涼怪異。

哀轉(zhuàn)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能消失。轉,同“囀”,婉轉。

巴東:漢郡名,在現在重慶雲陽、奉節一帶。

沾:打溼。

*注意區分綠:綠色。藍:深青色。蒼:青色(深藍或暗綠色)。碧:青綠色。青:藍色。

三峽酈道元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

夏天:從江水奔騰的速度描寫水流湍急

春冬:從兩岸的景色與江水交相輝映,交織出一幅美景

《三峽》教學設計 篇九

26.三   峽

教學目標 :

1.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      強調朗誦,整體感知課文,感悟作者的欣賞之情。

2.      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鼓勵學生髮表見解、質疑、釋疑。

3.      課內安排一課時

4.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5.      學法指導:①在反覆誦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感悟作者的情感。②自主、合作、探究中積累文言詞彙。

教學用具:幻燈機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落實《新課程標準》精神

想象導入

發揮想象力,描述心中的三峽情景。

引入課題,組織學生交流。

“聯繫學生的想象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整體感知

聽教師範讀課文,把握文章朗讀方法,試讀,評價,修正,感知課文內容。

範讀課文,指導學生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疏通文意

詞彙積累

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掃清字詞障礙;歸納總結文言詞彙。

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積累詞彙。

“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理解成誦

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力爭當堂成誦。

鼓勵學生背誦文言名篇。

“背誦優秀詩文80篇。”

課外作業

蒐集閱讀三峽相關資料。

“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

西安市第五十中學           何  勇

寫作活動 篇十

寫自己遊覽過的名勝古蹟的片斷,在學習小組內交流,然後各組選優秀選手,參加全班┍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