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根據課文內容,想像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和課文對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篇一

1.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三峽奇景,其餘同學點評。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節,扣住景物特徵,如高峻的山峯、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等。

2.提問:本文對三峽的描寫比較客觀,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沒有用語言直接表述出來,但從字裏行間我們可以體會得到,請結合文章試作分析。

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分析。

明確:作者描繪三峽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寫羣山連綿,高聳入雲,體現了作者欣賞讚嘆的情感。他驚歎自然的神奇,盛讚夏日三峽的奔放美,春冬之時的清幽美,秋日三峽的悽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懷,體現其獨特的審美觀。特別是秋日三峽,水枯氣寒,猿鳴淒涼,讀來使人不覺潸然淚下,那悲涼的漁歌,使人覺得作者是在嘆人生多舛,百姓艱難。總之,步入酈道元筆下的“三峽”,似乎也走出了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

佈置作業 篇二

課外閱讀《水經注陽城澱》,並想像文中的畫面。

陽城澱

提示:①渚:zhǔ,水中小塊陸地。②瀦:zhū,積聚。③孌:luán,美好。④折芰:

採菱。

陽城澱在今河北省望都縣的東面,如今早已不復存在了。但通過本文的描述,我們還可以想見1500年前這裏的地貌和風情。這原是博水(即今唐河)流經此處時匯聚“瀦漲”而成的一片水泊,長着豐茂的水草,也盛產鮮嫩的菱藕。本文選取的是初秋季節,人事活動是“採菱”,採菱者是一羣天真爛漫的孩子,一邊不知疲倦地採摘着,一邊信口歌唱着自編的小曲,讚美春天,讚美勞動,讚美寧靜的幸福生活。於是構成了一幅清新嫵媚的北國江南畫圖,令過往行人“有慰於羈望”,簡直就是一個詩的意境。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背景分析 篇三

1、教材分析:

《三峽》節選自《水經注》,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它以簡潔凝練、富有概括力的語言,簡單勾勒了三峽峯巒重疊的景觀,並用濃墨重彩描繪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麗,秋季的空靈肅殺

文章富有詩情畫意,樸素自然,意味雋永

2、教學設想:

文言文教學在促使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澱,充實文化底蘊,培養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新《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語言精煉,意境優美,猶如詩詞一般,完全可以把它當作詩詞來學因此,教學本文,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外,重要的是,在品讀和賞析中瞭解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體會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3、教學方法:

①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

②加強對文章的朗讀、欣賞、體味

4、課前準備:

①佈置學生預習:反覆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並結合課本註解,瞭解課文大意,並劃出難以理解的詞句

②要求學生在網上搜集有關三峽的資料(地理的、歷史的、文化的、經濟的、政治的等等),並將蒐集到的資料提供給老師,由教師選擇應用於備課之中

③教師利用遠程教育網絡下載相關圖片、視頻文件、文字材料,以製作課件、編輯拓展閱讀訓練題目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 本單元四篇課文皆爲遊記,旨在讓學生了解遊記的特點。

2. 四篇遊記的。寫作方法各有特點,有的寫旅行的全過程,有的寫多次重遊同一景點,有的寫同一景點的不同側面。

3. 體會作者滲透在遊記中的感情。

4. 四篇遊記語言風格各不相同。有的`語言質樸,有的語言華麗;有的節奏舒緩,有的節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1. 掌握遊記的特點。

2. 學習遊記的不同。寫作方法及不同風格的語言。

3. 體味領悟遊記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課文說明】

本文記敘了作者經過長江三峽時沿途所見到的無比雄偉奇麗的景色,是一篇內容翔實的遊記。

本文按作者的遊蹤,依次記敘、描寫景物,層次分明。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後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本文介紹三峽時能抓住特色,詳略得當。如介紹西陵峽中的四段,山勢之高低、水勢之急緩各不相同,介紹時簡明扼要,抓住了要領。記敘最有名的巫峽,則着重描寫其山水的奇險、美麗,同時寫聞名遐邇的巫山雲雨。記敘瞿塘峽,不僅介紹了山勢與水勢,而且側重記敘了兩岸的人文景觀,豐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內涵。

【教學步驟】

1. 弄清楚遊蹤:本文以作者遊覽三峽的順序爲遊蹤。按照三峽: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的順序記敘和描寫。具體爲:船從宜昌上駛,首先經過西陵峽(第一段黃貓峽;第二段燈影峽,其間有黃陵廟;第三段崆嶺峽,其中有牛肝馬肺峽,崆嶺灘等處;第四段是米倉峽,出峽處有香溪。船過姊歸和巴東,進入巫峽。過巫山進入瞿塘峽。過瞿塘峽,到白帝城(有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蹟),最後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 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點:文章記敘和描寫的景物分別爲:

西陵峽:

黃貓峽:水、山(略寫)

燈影峽:黃陵廟:(樹木、花、竹子、青煙)——優美秀麗

崆嶺峽:牛肝馬肺、崆嶺灘——最爲可怕

米倉峽:香溪、山峯——高峻

巫 峽:

水——險(窄、急、曲折、多灘)

山——高(筆直、整齊、險峻)

雲——奇妙多變(奇形怪狀)

瞿塘峽:

灩澦灘——險急

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蹟———三峽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國中語文《三峽》酈道元教案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並熟讀成誦。

2、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狀物的方法。

3、欣賞三峽的壯麗風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錢幣被稱爲“國家的名片”,錢幣上的'風景往往都是一個國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們有沒有留意過人民幣背面的風景?

有誰知道十元人民幣背面選的是哪個地方?

——的瞿塘峽。

瞿塘峽,兩岸如削,巖壁高聳,大江在懸崖絕壁中洶涌奔流,郭沫若過此發出了“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爲魁”的讚歎。

你們知道,“三峽”指哪三峽嗎?

2、欣賞三峽風光,帶着問題:“峽”是什麼意思?爲什麼長江在這一段要稱爲“峽”呢?

明:大家看這個“峽”字是“山”和“夾”相合而成。

看這幾幅由高空拍攝的三峽照片,兩山相夾,一水流過,形象地給我們說明了“峽”的含義。(二山夾一水稱之爲“峽”)

3、三峽山高峽窄,水深流急,真可謂“萬山磅礴一水通,驚濤轟鳴氣勢雄”。我們雖然不能親自到三峽一遊,但讀酈道元的《三峽》一文,定能領略三峽壯麗的自然風光,發出“江山如此多嬌”由衷讚歎!

二、簡介作者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所撰《水經注》,名爲註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爲綱,廣泛補充發展,自成鉅著。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章大意

1、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注意字詞的讀音和句子的停頓。

2、四生朗讀課文,師強調生字詞的讀音,齊讀每一層。

3、自由讀、互讀,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頓。

4、齊讀課文。

5、結合書下注釋和字典,合作疏通文章大意。(目標:通過討論,大致讀懂文意。

方法:口頭說文章大意,遇到疑難處查字典,書下簡短註釋可先寫在文中,長的翻譯不寫。)

四、深入研讀課文

(一)研讀“自三峽……不見曦月”——兩岸的山

1、兩山相夾,一水流過,稱之爲“峽”,由此可見,寫三峽肯定要寫到——山和水。

作者先寫的什麼呢?來看第一層——齊讀

明:先寫了三峽兩岸的山。

2、寫“山”抓住“山”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連綿不斷:

山長:“七百里”

山多:相連無缺、“略”

山高、山陡:“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正面描寫)

“自非”一句【側面烘托山峯高峻、兩山對峙(相對而立)、江面狹窄。】

3、自由讀、齊讀、背誦。

(二)研讀“至於……不以疾也”——夏水

1、這裏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峯,隻字未提到水,但明處寫山,暗中卻包含着水。既寫了山勢的險峻,又寫了江面的狹窄,江面狹窄,水勢會如何呢?來看——第二層,齊讀。

2、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水?(夏水)

3、有何特點?

明:兇險:“襄陵”、“阻絕”

迅疾:“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對比,更現其迅疾。)

補充:我們學過的哪首詩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寫出了水流之快)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李白

譯文: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迴盪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

聯繫背景: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着平亂的志願,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

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絕倫。)

4、再讀,體會“夏水”之兇險和迅疾,讀出那一瀉千里的江水的磅礴氣勢,讀出驚心動魄、豪氣萬丈之感。

5、爲什麼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順序來寫?而要先寫“夏水”呢?

明:因爲前文寫山勢的高峻、江面的狹窄,因爲山勢高峻、江面狹窄,夏水才如此兇險、迅猛,先寫夏水緊承上文山高江窄而來,這樣,文章更爲流暢、自然。

(由此可見,前文寫山勢險峻、江面狹窄,是爲下文寫夏水的兇險迅猛作鋪墊的。)

(三)研讀“春冬之時……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1、寫了三峽兩岸的山和夏水之後,作者接下來寫了什麼季節的景色,齊讀——第三層。

2、抓住哪些景物來寫的?這些景物分別有怎樣的特點?

明:水:清澈(“素”、兩個“清”、“綠潭倒影”)

湍急(“湍”、“漱”)

山:高峻(“絕”、“峻”)

樹:奇(“怪柏”)

【追問:爲什麼會“絕巘多生怪柏”?

(1)曲體向陽:因爲“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陽光太少了,而樹木都有向光性,所以就長得歪了,怪了。

(2)峽窄風猛:柏樹被風吹怪了。

(3)柏樹長在岩石上,地勢險要,泥土缺少,就長歪了。

師:原來,松柏爲了生存,必須依懸崖峭壁之勢生長。另外,從美學角度講,只有“奇形怪狀”的纔可能具有美感。

像黃山迎客鬆,不就是形狀不同於一般的松樹,我們才覺得它美麼?再如靈璧石,不就是因爲它“奇形怪狀”,才成爲奇石愛好者夢寐以求的藏品麼?確切地說,這“怪柏”纔是這懸崖上最靚麗的風景線,昭顯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投注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茂(“榮”)

草:盛(“茂”)

3、再讀,思考:此處寫三峽春冬之景,在寫景上有什麼特點?

明:動靜結合:“素湍回清”爲動、“綠潭倒影”爲靜;

“絕巘多生怪柏”爲靜、“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爲動。

視角變化:俯視:“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仰視:“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色彩鮮明:白色的浪花、碧綠的深潭、青山、綠樹、綠草

虛實結合:“迴清倒影”

一字一景:“清榮峻茂”,簡潔概括、精當確切。

4、“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僅僅八字,但留給人的遐想卻是無窮的,你能用優美的語言給大家描述這種情景嗎?

(提示:可從多種感覺角度去想象:視覺、聽覺、觸覺等)

明:大的瀑布:遠離瀑布還有好幾裏,先聽到丘壑雷鳴,再看到霧氣從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見一股洪流直衝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懸空的彩練,珠花迸發,有如巨龍吐沫,瀑布衝到潭水裏,激起了沸騰的浪花,晶瑩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隨風飄蕩,上下浮游,如煙如霧,如雨如塵,溼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傾墜,下有深潭不可迫視。轟隆的巨響,震耳欲聾,同遊伴雖想交談幾句,也好像失去了聲音。

懸泉:那瀑布從上面衝下,彷彿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巖上有許多棱角,瀑布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着了。那濺着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着。如煙似霧的水屑隨着風不時撒在我的衣上,溼潤潤的霧氣輕輕地舐着我的手、臉,悄悄地浸溼我的衣履。偶然有幾點送入我溫暖的懷裏,便倏地鑽了進去,再也尋它不着。瀑布三折而落,跌下深潭。水碧藍澄清,喝一口甘甜清涼,沁人心脾。

5、作者筆下三峽的春冬景色,似一幅有動有靜、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卷,難怪作者發出了“良多趣味”這樣由衷的讚歎!齊讀——

(四)研讀“每至……淚沾裳”——秋天景象

1、來看最後一層,一生朗讀,思考:此處寫景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哪個詞語直接點出了季節?

明:“晴初霜旦”:秋天早晨一般有霜。

2、讀作者筆下的三峽秋景,你能感受到一種怎樣的氣氛?

明:“林寒澗肅”——清冷寂靜

猿嘯“悽異”——淒涼(以聲襯靜)

空曠山谷裏久久不絕、悲哀婉轉的回聲——悲寂、淒涼

(與描寫春冬之景渲染的歡快明朗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了什麼?——漁歌

4、何意?

5、爲什麼會“淚沾裳”?

(三峽的風光是那麼壯麗美好,神奇多嬌,但當時三峽兩岸的勞動人民爲什麼那麼愁苦哀怨呢?)

明:因爲那時的三峽未經整治,它水流急,河灘險,暗礁多,江灣雜,無情的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船隻與生命。

你看:“夏水江陵,沿溯阻絕”,一旦“王命急宣”,也要捨命冒險而下。千百年來,數不清的船工因勞累、飢餓而慘死在這條三峽的航道上。

那淒涼的猿鳴,總是很自然地引起了人們對死者的追憶和生者的擔憂,因而眼淚止不住簌簌落下。

現在三峽已經發生了鉅變,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當今世界的水利樞紐工程,已經完成了三期工程,2009年已全部竣工。

6、“巴東……淚沾裳”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高嶺連、江窄水急給世世代代居住在三峽的百姓帶來不便。特別是漁民,爲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險下江捕魚。他們命懸腰際,苦苦掙扎在死亡線上,確實值得人們的同情。

“淚沾裳”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爲一體,側面表現了三峽漁民船伕的悲慘生活,流露了作者對當時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7、齊讀這一層。

五、課堂小結

文章僅僅155個字,卻寫出了七百里三峽的萬千景象。

語言的簡練是本文的特點。

論時間,春夏秋冬四季齊全;講風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重巖疊嶂,隱天蔽日”,8字寫出山之高峻;“朝發白帝,暮到江陵”,8字表現江水迅疾;“素湍綠潭,迴清倒影”,8字展現一幅動靜相宜的山水圖;“清榮峻茂”,4字即現:江水清澈、樹木繁茂、羣山峻峭、花草茂盛。

字數如此之少,容量如此之大,語言的簡練由此可見。

再次齊讀,背誦!

《三峽》教案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理解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不同特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知識目標: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景物的方法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3、能力目標: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

教學重點:

作者如何描寫三峽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辭手法在景物描寫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作者如何描寫三峽不同時間的不同景色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長江,養育了炎黃子孫,滋潤着華夏兒女的心田。長江三峽,那裏羣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今天,讓我們走進三峽,共同領略三峽之秋的神韻。(板書)

二、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長江三峽的資料。

三、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易讀錯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1、易錯的字

橘柚陡峭累累巨蟒盪漾光暈駁船搖曳谷壑清冽

2、詞語解釋

陡峭:(山勢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接連成串

搖曳:搖盪

宛若:宛如;彷彿。

谷壑:山谷,山溝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思考以下問題。

1、邊讀邊思考,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畫出體現順序的詞語。

2、課文描寫了一天中三峽景物的哪些特點?

3、讀讀文章開頭和結尾的話,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五、全班交流、探究。

交流時教師進一步提示:課文描寫了三峽在中秋這一天的景物變化,讀一讀,說說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別重點寫了什麼景物,寫出了三峽的什麼特點?劃出重點詞語。全班討論,得出結論:

(1)總寫三峽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點。通過橘樹、柚樹的葉子、果實來表現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點寫橘柚樹,寫樹上露水的變化(由像潔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陽照耀下的色彩(綠葉金實),顯示了三峽之晨的特點:明麗。

(3)中午重點寫長江,寫長江在陽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勢(翻滾、呼嘯、奔騰),輝映峭壁,峽谷波光盪漾,顯示了三峽中午的特點:熱烈。

(4)下午重點寫霧,寫青色的霧使峽裏黃昏來得特別早,峭壁的倒影使長江變成小溪,顯示了三峽黃昏的特點:青色而透明。

(5)夜先寫長江,寫長江的寧靜(沉沉欲睡),寫長江的偶然被驚動(駁船駛過時,漁火和燈標輕輕地搖曳),顯示了三峽夜間的特點:寧靜。重點寫峽谷,寫三峽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峽谷特點,寫月亮的出現、色彩和形態。寫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錦,突出三峽特點:寧靜而神祕。

六、學生小結

學生談本課時的收穫,主要領悟寫景要抓住景物特點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