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一面》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一面》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一面》優秀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貴品質。

過程和方法:

學習作者抓住特徵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貴品質。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特徵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課前準備:

魯迅的照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1、同學們,前面幾節課通過學習《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初步的瞭解。魯迅先生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做了許多讓人難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堅定的鬥爭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筆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以至有這樣一個人,因爲魯迅與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關於魯迅先生的故事。(板書課題:一面)

2、析題

學生彙報後小結:“一面”指作者與魯迅的一面之緣。

3、簡介魯迅,瞭解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全文可以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作者與魯迅見面的`全過程。

⑴先寫“我”與魯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⑵再寫內山的熱情接待和“我”買書缺錢造成的窘況。

⑶重點寫“我”與魯迅的會面。

第二部分:寫一面之交對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響。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深入探究,體會重點語句

跳讀課文,勾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認真讀一讀,看能收穫到什麼。

三、品詞析句,體會人物:

學生讀書,劃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仔細朗讀,批註。

指導學生朗讀三處外貌描寫。

(1)我向裏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2)他的面孔黃裏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着。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3)我很驚異地望着他:黃裏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着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裏捏着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

4、學生彙報批註:這三處外貌描寫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引導思考:文中這三次外貌描寫有什麼作用?

(1)這是作者對人物的第一次描寫,是遠看,是粗略、整體的描寫,抓住一個“瘦”字來寫。

(2)這是作者第二次對人物的描寫,在近處,在明處,刻畫得比較具體、細緻,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

(3)這是作者第三次對人物的描寫,作者面對面地“驚異”的望着魯迅,觀察更細膩,形象刻畫得更完整清晰。通過對人物的描寫,突出人物形象。

5、在寫人物方面,你收穫到了什麼?

6、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1)默讀討論:

“我”爲什麼能在歷盡艱苦的、受盡虐待的情況下,咬緊牙,昂起頭?

(2)真情朗讀。(範讀──個人讀──集體讀)

真情朗讀,昇華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談談你對魯迅又有了哪些新認識。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先析題,然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透課文,再讓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之後,體會三處外貌描寫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引導思考:文中這三次外貌描寫有什麼作用?通過主要抓住外貌描寫進行學習,層層推進,讀悟結合,體會作者第一次描寫對人物,是遠看,是粗略、整體的描寫,抓住一個“瘦”字來寫。作者第二次對人物的描寫,在近處,在明處,刻畫得比較具體、細緻,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作者第三次對人物的描寫,作者面對面地“驚異”的望着魯迅,觀察更細膩,形象刻畫得更完整清晰。通過對人物的描寫,突出人物形象。解了魯迅的精神品質,體悟作者的寫作方法,並將其運用到實際訓練之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不足之處:也許是魯迅離我們的學生有點遙遠,學生的理解一直處於表面層次,還不夠深入,這也是我困惑的一個問題。

面教學設計 篇二

一、複習詞語,建構話題

1、出示三組詞語,指名讀,注意“蹤”、“摔”、“豎”等字的讀音:

⑴ 無影無蹤 荒無人影 身無分文 趔趔趄趄 摔倒

⑵ 雙手一攤 一臉無奈 聳聳鼻子 打手勢 豎大拇指

⑶ 猶豫 愣了一下 凝視

2、齊讀後,你能任意用上面每組的一或兩個詞語說說課文的大意嗎?

3、再默默地讀這些詞語,想想這些詞語的意思,你有不明白的嗎?

4、剛纔同學們用各自的方法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但是還不夠深刻,看不到詞語中包含的情感。如果我們把這些詞語送到它們自己的家中,你就能感受到這些詞語所包含的深刻含義和濃濃情感。(板書:語言有家園、詞語有情感)不信,我們來看看這一組詞語,生齊讀第三組詞語。

評析:“語言有家園,詞語有情感”旨在引領學生將語言置於課文的整體場景中,置於詞語所在句子的上下文中,體會詞語的含義與情感,這是國小語言文字教學的一條基本規律,也是應該培養和訓練的一種基本能力。

二、理解詞語,闡述主題

1、他需要麪包嗎?

⑴ 請孩子們將第3組詞語所在的句子勾出來(燈片出示句子),讀一讀,你有什麼問題問作者李含冰嗎?

① 我猶豫了一下,把國旗慢慢解下來,再展開。

② 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着手中的五星紅旗。

⑵ 學生質疑後,是呀,孩子們有那麼多的問題要問他,歸根到底,此刻他猶豫的什麼?然而他不能來到我們的課堂上,他把答案藏在課文裏,這就是剛纔我們說的“語言有家園”,下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 3自然段,他需不需要麪包?請勾畫出理由。

⑶ 正如同學們所說,我們聯繫第3自然段,他有這樣幾個理由需要麪包:

① 揹包無影無蹤,生活必需品沒有了 。

② 大山裏荒無人煙,找不到吃的。

③ 他餓了三天,又受了傷。所以齊讀1、2句。如果我們再看看課文第10自然段,他不要麪包的結果是什麼?

思前想後,此刻你就是這名飢寒交迫、又累又痛的年輕留學生你想怎麼做?所以指名讀,齊讀1、2句,(注意朗讀指導:如果聲音大而有力“我看你還餓幾天一樣有精神”或“看來你不怕冷”等。)

總結:

選擇麪包,這是生命的需要。

⑷ 從這個“猶豫”和“愣”你體會到怎樣的情感?

交流後,小結:

所以我們說:“語言有家園,詞語有情感”。我們可以用剛纔的方法去體會作者爲什麼選擇五星紅旗?

(板書:生命)

2、他需要五星紅旗嗎?

⑴ 請同學們勾出課文中“我”與“五星紅旗”的句子,交流、談談你的體會。

① 收拾好揹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舉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便出發了。

② 我把國旗從旗杆上抽下來,系在脖子上。

③ 這面做工精緻的五星紅旗經過河水的沖洗,依然是那樣鮮豔。

④ 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⑤ 這時我才發現,在我牀頭的花瓶裏,有一束美麗、芬芳的鮮花,花叢中插着那面鮮豔的五星勁旅。

⑵ 學生自由彙報後,將“鮮豔的”、“精緻”、“五星紅旗”下加點後,相信同學們再讀讀這些詞語你會有新的感受。談感受後讀(指第二 部分的1、2句)你覺得應該怎麼讀?

⑶ 質疑追問:

① 至此,你會問什麼?

(他爲什麼要選擇五星紅旗?他的內在動力是什麼?)

引導學生閱讀資料袋內容,明白他這樣選擇的理由,交流中注意品析“凝視”“展開”等詞包含的含義。

② 明白了這些,你覺得又該怎麼讀?

(指第二部分的1、2句)是呀!此時此刻,你雖然受傷了,又飢又寒,語言無力,然而你的內心充滿力量,因爲他的心中有祖國。

(相機板書:祖國)

⑷ 其實,不論是“猶豫”、“愣”還是“凝視”,都真實地反映了作者矛盾的想法,最終祖國的利益高過了生命,我們怎樣通過朗讀來表現呢?指名讀( 指第二部分的1、2句,要求學生不僅要讀出內心的變化,還要讀出態度。這裏的讀出態度就是要讀出你是讚美、佩服、還是驚訝等。)

3、麪包店老闆需要什麼?

⑴ 孩子們,我們剛纔用聯繫上下文,即“語言有家園”的方法,理解了課文中的一些詞語,體會到了人物的感情,也就是“詞語有情感”,體會到作者更需要五星紅旗,那你有沒有想過,麪包店老闆需要的什麼呢?

⑵ 體會面包店老闆語言和神態的變化:

① 引導學生交流麪包店老闆語言,可以從表面上麪包店老闆是需要金錢、五星紅旗來平等交易,實際上需要的是一個人的愛國之心,這是比什麼都寶貴、都重要。可聯繫句子“安心養一養,費用由我來付”。這個“費用”用什麼來平等交易?

② 引導學生體會面包店老闆的態度“無奈”、閃出亮光、豎大拇指等。你認爲應該在橫線上填什麼?(燈片出示)他見了我豎起大拇指 說:安心養一養,費用由我來付。

4、小結:

一個視五星紅旗重於生命的人,他是一個愛國的人;一個尊重愛國的人,他同樣是一個愛國的人,請同學們默默讀課文最後一節,你會對面包店老闆說什麼?

5、交流後,此時此刻,其實說什麼都顯得無力,那一束美麗、芬芳的鮮花、那一面精緻、鮮豔的、作者心愛的五星紅旗,其實將什麼都說出來了,讓我們帶着自己的感動也好、敬佩也好,總之要用自己的感受讀最後一節。

評析:蘇霍姆斯基認爲學習語言,一定要讓“詞深入到兒童的精神生活裏去”,“使詞在兒童的頭腦和心靈裏成爲一種積極的力量”,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設身處地,用角色移位將心比心,由表及裏的方法,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溝通課文語句與人物內心的情感。

三、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1、麪包店老闆是一個外國人,而“我”只是一個他素不相識的中國留學生,“我”與麪包店老闆在精神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是呀,選擇麪包就是選擇生命,生命是寶貴的,因爲每個人生命只有一次,選擇五星紅旗就是選擇祖國,祖國是一個人最寶貴的生命,因爲每個人的祖國只有一個。如果一個人讓生命重於祖國,那他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的和尊嚴的。反之,他的生命是有尊嚴和意義的。他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在這一點上“我”與麪包店老闆的看法是相通的,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受,再一次讀讀課文最後一段。

2、如果說說剛纔的誦讀是送給“我”與麪包店老闆的,那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將這段話送給所有愛國的中國人。齊讀。

3、(伴隨《我的中國心》音樂)讓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束鮮花,這樣一面五星紅旗,做一個愛護國旗、熱愛祖國的人。讓我們齊讀這一段,把它牢牢地記在心裏。

評析:在學生心中種下“尊嚴”,“生命”、“祖國”的種子,也許他們現在難以理解,然而,這比泛泛的愛國、友誼更有深度,教師願意這樣做是需要勇氣的,可貴的是教師沒有將此環節上成思想品德課,而是在扎扎實的誦讀、體悟中薰陶,真是“潤物細無聲”。

板書設計

26、一面五星紅旗 一塊麪包 語言有家園

猶豫

祖國 生命 詞語有情感

總評

全文緊緊圍繞“語言有家園,詞語有情感”這一語文能力展開教學,教學環節簡潔:“我需要麪包嗎?”“我需要五星紅旗嗎?”“麪包店老闆需要五星紅旗嗎”?這三個板塊頭緒簡單,偏於操作。學生在前後聯繫,角色移位,誦讀品評等語文實踐活動中,由表及裏、層層剝筍,理解了詞句的含義,體悟了詞句的情感,提升了語言能力和語言素養。

《一面》優秀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貴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特徵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2、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有關作者阿累,《毀滅》《鐵流》及魯迅的資料,幻燈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揭題導學

1、出示魯迅圖片,問:同學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師:過渡語:魯迅先生出生於1881年,逝世於1936年,距今年已經有73年了,他和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我們通過文字資料、電視、電影能知道一些關於魯迅的事。談談你認識的魯迅是個什麼樣的人?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和魯迅有關的略讀課文。(板書課題:一面)

我們已經學過很多略讀課文,誰能來說說略讀課文可以怎麼學?(學生反饋)

(交流:魯迅的資料。)

2、現在請同學們看課文前面的學習提示,想想我們可以怎樣來學習這篇課文。

反饋:認真閱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在作者眼裏魯迅是個什麼樣的人,再交流交流你對魯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師:過渡語:我們這節課圍繞前2個問題來學習課文。因爲我們今天剛學習第一篇關於魯迅的文章,等把前2篇關於魯迅的文章都學完後,再來交流這個問題。

1、請看學習提示一(幻燈片):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師提示:我們都學過哪些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學生回憶方法,並根據適合的方式完成提示一。

(交流反饋:)

2、是呀,作者只見了魯迅先生一面,但是這一面卻對作者的影響很大。你是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讀出來的?

(反饋:課文的第30、31自然段。齊讀)

師: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麼?從哪些詞看出來?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指導朗讀。

(反饋:咬緊了牙 哼都不哼一聲 總是昂着頭

反饋:堅強不屈,堅定不移……)

師:好,請你把作者這種堅定不移的精神讀出來。……

(板書: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三、深入感知體會寫法

師:過渡語:魯迅到底有什麼力量,使得阿累一直用他作榜樣激勵着自己呢?在作者的眼中,魯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1、(幻燈片)默讀課文3-29自然段,找到描寫魯迅外貌的句子,並在句子邊寫寫自己的想法。 板書:外貌(反饋:齊讀3個句子)

2、品讀寫魯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比較異同,體會寫法。

(1)比較一下這3處外貌描寫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反饋:都寫了他很瘦。)

a.從哪些詞看出來?

(反饋:瘦瘦的、大病新愈---)

b.魯迅先生怎麼會這麼瘦呢?他平時是怎麼工作和生活的?可以結合課文中相關的句子,和自己蒐集到的資料,還可以是自己的想象。(多追問:他平時吃的是什麼,他每天工作幾個小時,他都寫了些什麼書,他在給青年回信時會說些什麼---)

反饋:生說

師:過渡語:是呀,魯迅的工作很忙碌,而生活很艱苦,所以他瘦的叫人擔心。魯迅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幻燈片)這些話正是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工作態度的寫照。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讀第2句,看看除了“瘦”,魯迅先生還留給作者什麼印象?從哪裏看出來?

反饋:很有精神 (頭髮 鬍子)

相機指導朗讀:是的,儘管繁重的工作、艱辛的生活毀壞了魯迅的健康,但擊不垮他的精神和意志,請你朗讀第二句,把雖身體瘦弱但是仍精神抖擻的魯迅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個人讀——齊讀

(3) 再讀讀這3次外貌描寫,說說有什麼不同。

反饋:(板書:遠看、近看)

a.追問:從哪裏看出來第三次比第二次看的更仔細?

反饋:

b.追問:第二次外貌描寫和第三次是差不多的,有必要寫第三次嗎?用聯繫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交流:(板書:特寫)

c.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可以運用這種寫法。

3、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16 ~28自然段,想想作者還從魯迅身上感受到什麼?你從什麼地方體會到的?

交流:(繼續補充)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言行)並說說在作者眼中,魯迅是個怎樣的人?(那麼在作者眼中,魯迅是個怎樣的人呢?)

小結:通過外貌描寫和言行描寫來體現一個人的精神品質也是一種重要的寫作方法。

四、總結課文 感悟提升

作者對魯迅的認識僅僅是從這一面開始的嗎?從什麼地方看出來?

反饋交流: 相機出示幻燈片:這幾句話是對魯迅一生最好的寫照。大家一起讀。

師:過渡語:阿累早在和魯迅見面之前就非常熟悉魯迅的事,熟悉魯迅的書了,這一次見面只是更拉近了他和魯迅的距離,使他更堅定地沿着魯迅的足跡前進。再讀最後2段,讓我們再次把魯迅和阿累的形象印在腦中。

五、作業設計:

1、蒐集魯迅先生關心青年成長的故事。

2、請同學們仿照本文的寫法,爲本班同學或老師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