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教學設計

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教學設計

《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教學設計

涉及課程

第1課 鴉片戰爭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單元綜述:

從19世紀中期開始,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華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中國的民族危機日益深重,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日趨激化,中國人民在國勢日益沉淪中開始了頑強的抗爭……

考試說明:

1、簡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佔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瞭解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

2、簡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簡述《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說明《馬關條約》與中華民族危機加劇的關係。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辛丑條約》對中華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知識能力:

1、瞭解本單元涉及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理順各事件之間的關係;

2、能夠結合地圖,講述《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並能夠對三個條約的異同進行簡單的對比分析,以此瞭解近代史上影響中華民族危機逐步加深的標誌性的歷史事件及其歷史發展的進程;

3、理解自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所面臨的歷史任務之一是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人民不屈的鬥爭精神成爲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和崛起的推動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外國列強的侵略、沒落的封建專制制度和綜合國力的衰弱是中國一步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本原因,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

2、樹立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意識、認識維護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3、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爲中華民族復興而奮鬥的信心。

重點:對《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的掌握;

對列強的侵略所造成中華民族生存危機的理解。

難點: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概念的理解。

知識結構:列強對我國的侵略

國際背景:工業革命→武裝侵略→鴉片戰爭→結果《南京條約》及附件;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果《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國的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 經濟侵略表現形式→商品輸出爲主。

第二次工業革命

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中國進一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時經濟上表現爲資本輸出。

重難點分析: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概念:

“半殖民地”主要是指政治上喪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國家主權,“半封建”主要是指經濟形式上是封建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但同時又產生了資本主義經濟因素,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產生了資本主義。

對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能理解爲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經濟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涉及到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綜合,這幾種因素是綜合在一起的,而不是決然分開的。

2、列強發動的主要侵華戰爭及影響

3、三大不平等條約的比較

4、對列強侵華的認識

(1)從原因來看,西方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是它們推行對外擴張政策的結果。當然,中國的落後和歷屆政府的腐敗,也是列強敢於對中國發動戰爭的原因之一。

(2)從目的來看,兩次鴉片戰爭反映了列強商品輸出的願望;甲午中日戰爭則反映出列強資本輸出的目的;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鎮壓中國革命和維持在華利益爲主要目的。

(3)從發動者來看,侵華國家經歷了由一國到多國,再由多國到一國的變化。這體現了列強實力的變化,當然也反映着他們在侵華過程中的勾結和鬥爭。

(4)從規模來看,戰爭的持續時間一次比一次長,涉及地區一次比一次廣,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八國聯軍侵華在國家、軍隊的數量上和賠款數目上都遠遠超過了以前歷次戰爭。

(5)從結果和影響來看,歷次侵略戰爭都以中國的失敗而結束,每一次侵華戰爭,都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當然,同時他們也把西方技術帶來中國,對中國舊制度、舊觀念以前所未有的衝擊,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相對於它對中國社會產生的消極作用來看,其在客觀上的積極作用無疑是處於次要和從屬地位的。

5、近代前期中國人民抗爭的階段特徵及原因

①從鴉片戰爭到《辛丑條約》的簽訂,反封建與反侵略基本上是分開進行的,是以反侵略爲主。原因在於,這一時期中外反動勢力時戰時和,以戰爲主,外國對華侵略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的公開的武裝侵略。

②《辛丑條約》簽訂以後,反帝反封建鬥爭是結合在一起的,突出地表現爲中國人民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鬥爭。因爲《辛丑條約》簽訂後,反動政府成爲帝國主義侵華的工具,中國社會的兩大矛盾趨於匯流。

6、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有什麼認識、感悟,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嗎?

帝國主義之所以不能滅亡中國是因爲中國人民的抗爭;

外國列強的侵略、沒落的封建專制制度和綜合國力的衰弱是中國一步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本原因;

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落後就要捱打,中華民族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努力增強綜合國力才能立於民族之林。

《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說課稿

★考點5、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割地、賠款、通商、協定關稅)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奪取更多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打開中國的大門;

②直接原因:中國的禁菸運動;

③導火線:虎門銷煙。

(2)禁菸運動的高潮是林則徐在廣東的虎門銷煙,以此爲藉口,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侵佔了香港島

(3)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戰役中,葛雲飛犧牲

(4)1842年,中英兩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規定: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5處爲通商口岸;

④關稅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5)影響:①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衆的矛盾,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肩負的任務是反侵略反封建。

③鴉片戰爭後中國進入了國從此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考點6、第二次鴉片戰爭

(1)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爲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①1856年英國和法國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1857年組成英法聯軍。

②1858年清政府與英法美俄簽訂《天津條約》。(軍長可以公開陪)

③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洗劫並焚燬了皇家園林圓明園。

④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簽訂了《北京條約》。(天天陪酒)

(3)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考點7、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

(1)背景:①19世紀末,經過明治維新的日本製定了以侵略中國爲中心的大陸政策;

②1894年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

③清政府寄希望列強調停,消極備戰。

(2)經過:①1894年豐島海戰標誌着爆發;

②李鴻章一味避戰求和致使平壤戰役、黃海大戰、遼東戰役和威海衛戰役中均告失敗。

③平壤戰役中回族將領左寶貴壯烈犧牲;

④黃海大戰中鄧世昌犧牲,黃海大戰役後,日本取得黃海海域的制海權。

⑤遼東戰役中,日本在旅順對當地的和平居民實行野蠻的大屠殺。

⑥1895年的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結果:簽訂《馬關條約》,規定(一廠二兩三島四口岸)

①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爲商埠;

④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4)影響:《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瓜分中國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階段,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點8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餓鷹熱得沒法熬夜)和《辛丑條約》(錢進賓館)

(1)義和團運動提出的口號是“扶清滅洋”,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顯示了中國人民的鬥爭勇氣,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

(2)1900年6月初,八國組成侵略聯軍,鎮壓義和團運動。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徹底成爲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完全確立。

★考點9侵華日軍的罪行與中國軍民的抗日鬥爭

1937年12月,南京淪陷,日軍對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和手無寸鐵的中國市民進行了殺戮,30萬人被殺害。

★考點10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爲主要矛盾,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建立的過程:①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宣佈抵抗暴力。

②八一三事變後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爲八路軍和新四軍。1937年9月,國民黨公佈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建立的意義:使抗日戰爭發展成爲有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共同參加的全民族抗戰,抗戰勝利的根本保證。

★考點11正面戰場的抗戰

正面戰場主要戰役:凇滬會戰、太原會戰與平型關大捷、徐州會戰與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

★考點12敵後戰場的抗戰

①洛川會議: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制定了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的全面抗戰路線。

②1937年9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首府爲延安。陝甘寧邊區成爲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和總後方。

③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百多個團,在華北進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考點13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歷史地位

(1)1945 8月15日,日本被迫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書,中國抗戰取得最後勝利。

(2)原因:全民族抗戰(勝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3)意義:①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

②爲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③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