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遊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 楊柳依依 明月皎皎炊煙裊裊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綿綿 開火車讀,齊讀。

這些詞都是描寫什麼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師:課文講了什麼故事呢?請打開書。這篇課文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一樣嗎?(這是一篇文言文)學習古文,首先要求讀通讀順,請你們自己讀一讀課文。(出示幻燈,標註課文朗讀停頓提示)老師這裏標註了古文朗讀停頓的標示,請用筆畫在書中,再朗讀課文,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讀,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師隨機稱讚指導:這位同學讀得多好哇,我也發現,其他同學在聽的同時,也做着口型,心裏與這位同學一起讀着,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再請第二位同學朗讀時,其他同學就讀得更用心了。)

3、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如: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謂 / 世 / 再無知音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一)學生自主理解內容

1、師:我們讀了幾遍課文,知道了課文有幾位主人公?(板書:伯牙鍾子期)幻燈示兩人簡單資料,學生自己讀。

2、師:我們學習古文,想要理解內容,可以用什麼方法學習?(預設:聯繫上下文;藉助書中的註釋;查看參考資料)兩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先理解古文內容。想一想,從哪句話中,你知道了什麼。

3、學生自學後彙報。

(預設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善於彈琴,鍾子期很善於聽。(重點理解“善”)

預設交流2: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着高山,琴聲裏就會出現高山……

預設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麼,就彈出什麼。

預設4: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二)教師指導重點理解句子

1、幻燈示句子: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

你從什麼課文地方看出“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在書中畫下來。

2、師:我看同學們都畫得是這兩句,誰來讀讀其中的第一句。示幻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誰能讀讀第一句,你從這句話中,如何能體會到“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眼前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再指名讀句子。

3、師:有那麼多的高山,爲什麼鍾子期只說“俄俄兮若泰山”呢?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 前面的兩個“善”剛纔我們已經知道是——“善於”、“擅長”的意思,那麼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

再次引導朗讀句子。

4、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是怎樣稱讚的呢?(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讀,問:你爲什麼要這樣讀?(激發學生抒發獨特的感受) 生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引導昇華,拓展探究。

①師:我們的課外資料裏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裏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板書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1)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預設答案:因爲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2)師:那麼,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讚美嗎?(學生自由說)

(3)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讚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預設答案:1、失望。2、寂寞。3 、憂慮。生4、渴望。……)

(4)師:後來,終於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預設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6)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3、感悟“破琴絕弦”內容

過渡:(激情敘述)伯牙和子期彈琴暢吟,相知相惜,結爲兄度。他們相約,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再到江邊相聚,再彈琴暢吟。當第二年八月十五時,伯牙帶着他心愛的瑤琴,乘着一葉扁舟,乘興而來的時候,(聲音低沉)卻不見子期的影子,四處打聽,才知道,子期卻因故不幸去世。此時,伯牙是什麼心情?(悲痛萬分)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學生讀。

鍾子期臨終前,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聽了這些,伯牙又是怎樣的心情?(再指名讀句子)

面對着子期的一座孤墳,伯牙做出了怎樣的舉動?(破琴絕弦)生再讀這句話。

伯牙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4、豐富內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破琴絕弦”,難道碎的只是琴,斷的只是弦嗎?(預設答案:1、他的心也碎了。 2、斷了他的心絃。 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斷了琴絃,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後一句。)

③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生:峨峨兮若泰山。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兮若江河。

(出示幻燈片)拓展課文,師:當伯牙志在——。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5、撥動學生的心絃,引導練筆。

如果你是伯牙,面對着鍾子期的孤墳,你想對鍾子期說些什麼呢?請你寫下來——

學生寫完後彙報。再讀課文句子。

6、師:有記載,子期死後,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五、積累背誦,深悟知音

1、師:課文短短的74個字,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道是“無琴”卻“有情”(板書)

高山依舊,流水依舊,子期已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流傳於高山流水之間!

《高山流水》的原曲據說已經失傳,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着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着背誦)

2、作業:課外收集積累。

【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二

課型:

新授課

知識與技能:

1)朗讀。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態度、價值觀: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方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朗讀法 談話法 教學用具:課件

學法:

採用“自讀自悟”, “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一)古文引路,揭示課題。

課前同學們背誦了很多首古詩、詞、曲,很有節奏。我們還學過一篇文言文叫《楊氏之子》,誰願意給大家背一背,會的同學可以跟着小聲的背好嗎?

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的古文,能說說你對古文的感受嗎?看來每個人學的時候感受是不同的。古文雖然有點難,但覺得挺有意思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一篇文言文,題目是《伯牙絕弦》一起讀。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的瞭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

這篇課文只用了77個字,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感人故事,現在我們就一同走進這個故事好嗎?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1、自由讀課文,把子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文,其他同學仔細聽,也可以跟着默讀。

(教師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讀“dé”。還有哪些字要注意呢?)

你在讀書時有沒有讀不好的句子?)

3、齊讀課文。要注意剛纔提到的幾個字,注意停頓和節奏。

4、指導朗讀最後一句話。(在兮和若後邊停頓很好,最後一句我和你們讀的都不一樣。師範讀,學生跟着讀)

小結:有進步,看來古文多讀幾遍就不難了。古文要讀出節奏和韻味來也不難,只要我們在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就能讀好。可以用“/”畫出停頓。我想如果你們理解了課文內容,會讀的更好的。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1、理解課題

1)讀課題,你是怎麼理解的?

(理解“絕”和“絕弦”的意思。總結學習方法: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以及不能機械的翻譯應該學會變通)

2)伯牙爲誰而絕弦?(板書:鍾子期介紹:俞伯牙和鍾子期都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伯牙爲什麼絕弦呢?

2、理解大意

1)自瀆課文,試着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然後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容。

2)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

3)班上彙報交流:

(1)以小組爲單位彙報,其他的組可以補充。(2)哪句話你的理解和他們不一樣? (3)理解“善哉”表示感嘆,用現在的話還可以怎麼說?“哉和兮”都是語氣助詞,沒有具體的解釋。“善”在課文中出現幾次,意思一樣嗎?(理解同字不同意的現象。)

(4)誰能用讚歎的語氣讀這句話?練讀

(5)剛纔他你們說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高山,就能彈出來,哪個字是心裏想到的意思?(板書:志)還有哪個字也是這個意思的?(板書:念)(教師小結同意不同字的現象,說明中國的漢字多麼豐富哇!)

4)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同桌聽,看誰講的生動?

3、感悟知音

1)伯牙爲什麼絕弦呢?

2)他們是什麼關係?(好朋友,知音)從哪兒能感受到他們是知音呢?

3)看圖:此時兩個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了。他們互相的欣賞着,互相的讚美着。

4)善聽的子期僅僅從伯牙的音律中聽出高山流水嗎?還聽出了什麼?(像山一樣的志向,像海一樣的胸懷)

4、想象說話

善彈的伯牙不僅能用音樂表現出高山流水,還能表現很多美好的景物。就讓我們在音樂中想一想好嗎?

1)播放音樂《高山流水》

2)你就是善聽的子期,你能試着把你聽到的,想到的,用課文中的方式表達出來嗎?

5、點明中心 無奈世事難料,鍾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齊讀最後一句話,用一個詞來概括伯此時的心情。能夠感受到什麼?(感情深厚)

2)我們再讀這句話的時候感情就不同了。讀書就是要讀出不同的感情來對嗎?

3)這句話是故事的結果,也點明瞭中心思想。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收在〈警世通言〉中。我找到了一首俞伯牙在鍾子期墳前寫的悼念詩。

2、出示詩學生讀

3、後人感動於他們的情誼改編了一首同樣感動的樂曲〈高山流水〉。讓我們在樂曲中再一次的朗誦課文,能背下來的可以跟着背。

總結:這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希望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六、作業:

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伯牙絕弦教案 篇三

教材簡介】

這一課是文言文,主要講了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融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的感受,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也沒有人能成爲他的知音,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課文層次清晰,先概括寫了伯牙善彈,子期善聽,再具體寫如何彈如何聽,最後寫子期死,伯牙絕弦。全文共用77個字,表達了朋友之間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爲千古佳話。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4、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爲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方法

六步教學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步:激趣導入,解題質疑

1、談話交流:

同學們,古今中外有許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誰能說一說?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流傳千古,吟誦至今的有關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帶給我們特有的語言魅力。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準字音,強調“弦”的讀音。

3、解題質疑:

(1)學生通過課前的查資料簡介伯牙,老師做適當的補充:伯牙,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琴師。(可結合參考上的伯牙學琴故事)大致瞭解伯牙、鍾子期。

(2)理解“絕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讀懂環節進一步理解)

(3)質疑:如:伯牙爲什麼絕弦?絕弦說明什麼?

(教學設計的主線要簡明。課始從課題入手,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這樣既檢查了學生課前預習查資料的情況,又爲學習課文做好鋪墊,還起到了牽問題而統領全篇的作用)

第二步: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檢查讀書情況:指名讀課文,從中發現問題,隨時範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讀通詞句。注意斷句停頓。

2、重點指導朗讀的句子:如課件出示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預習,檢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節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老師的評價語言要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把預習落實到位,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第三步:讀懂課文,領會文境

1、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讀課文聯繫註釋,試着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小組合作學習:組內交流學習情況,互相補充,疏通文意。

3、全班交流學習情況:在學生彙報時,老師相機重點指導文中四個“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及“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的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課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請選擇“善”在文中的意思:擅長、善於;表示讚歎。

(2)換位體驗:假如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是怎麼讚歎的?

(3)創設情境,引導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綿綿細雨等。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讚歎的?

(4)分角色表演:老師當伯牙,學生是子期。(課件出示)

老師: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學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老師:伯牙鼓琴,志在細雨。學生:善哉,綿綿兮如( )!

老師:伯牙鼓琴,志在炊煙。學生:善哉,( )兮像( )!

……

最後讓學生連起來說,形成排比句式。再讀領悟文章所描繪的情境。

(5)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想,我的朋友一定明白而讚歎,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是知音呀!

4、探究學習:研究解決開課時提出的問題,初步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1)伯牙爲什麼絕弦?(藉助課件出示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引導學生理解伯牙爲何破琴絕弦)

(2)絕弦說明什麼?

(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做到細節飽滿才能更好進行語言訓練,進而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凸現了學生學習的層次性過程,使學生的認識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螺旋上升,既弄懂了文意,又領會到文章所描寫的意境。)

第四步:讀好課文,感悟文情

1、學生練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2、比賽朗讀:讀出情感。

(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運用比賽的方法讓學生把課文讀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到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體會到伯牙爲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第五步:背誦課文,領悟寫法

1、指導背誦:課文先概括寫了伯牙善彈,子期善聽,再具體寫如何彈如何聽,最後寫子期死,伯牙絕弦。全文共用77個字,表達了朋友之間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爲千古佳話。邊想象邊背誦。

2、學生練背

3、指名背誦

第六步:拓展文本,昇華認識

1、欣賞《高山流水》樂曲,回味動人故事。

2、伯牙爲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

3、蒐集有關的文章進行閱讀,積累有關朋友情意的語句。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齊讀課題。

2、正音。弦讀xián,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弄懂古文的意思

1、在1918年魯迅先生髮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前,中華民族所有的文章、書籍都是像本文一樣的文言文。(大屏幕出示課文原文)通過電視電影,你知道古人是怎樣讀古文的呢?

2、學生學古人搖頭晃腦初讀本文。

3、在現代,我們都喜歡有節奏有感情地讀文章,老師給本文劃分了節奏,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感情去讀一讀吧。(大屏幕出示劃分好節奏的古文)

4、學生以抽讀、比賽讀等方式讀古文,教師隨機正音,讓學生能節奏正確,發音正確。

三、再讀課文,理解句意

1、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這些大多都記載在古書古文中,我們要嘗試去讀懂古文。你能根據在這些字詞解釋的幫助下,讀懂本文每句話的意思嗎?試一試,可以和同桌討論,也可以求助老師。(大屏幕出示帶字詞註解的課文)

2、學生根據註解嘗試說出每句話的意思。

四、講解課文,感悟知音。

(一)以考查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句意

1、題目伯牙絕弦怎樣翻譯?

2、在正文中哪個詞句和題目的意思差不多?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生:乃破琴絕弦

3、將這句話翻譯成本站。

4、誰破琴絕弦?

生:俞伯牙(板書:俞伯牙)

5、請問伯牙破琴絕弦是爲了表明自己怎樣的決心呢?用原文回答。

6、你知道俞伯牙最擅長什麼嗎?從哪句話知道的?是呀,俞伯牙最擅長於彈琴,是當時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也是當時晉國的司樂太師(板書:司樂太師),這樣一個應該以音樂爲生命全部的人竟然做出這樣的舉動,我們猜想一定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因爲只有發生了什麼重大的變故,一個人才能做出如此悲壯的舉動,是什麼大事呢?

生:子期死。(板書:鍾子期)

7、子期是一個怎樣的人,課文有沒有交代?

生:鍾子期善聽。

8、課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鍾子期很懂俞伯牙的音樂?這些句子是什麼意思?

9、伯牙彈琴時可能還會想到什麼?你能用文言文說嗎?

10、伯牙會怎樣評價呢?讓學生模仿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江河說文言文。

11、是啊,鍾子期是一個非常懂得俞伯牙音樂的人,你知道嗎,鍾子期是一個樵夫(板書:樵夫),你看一個是晉國的司樂太師,穿的是綾羅綢緞,過的是鐘鳴鼎食的生活;一個是山野樵夫,穿的是粗麻布衣,過的是粗茶淡飯的日子。但是,俞伯牙卻要爲了鍾子期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這樣的壯舉讓你感動嗎,你想說點什麼嗎?

12、學生暢所欲言,順勢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知音的含義。

五、創編故事,延伸主題

1、和學生一起將本文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創編成一個生動具體感人的故事。

2、讓學生在高山流水的樂曲聲中,再次被朋友間的純真友誼所動,理解知音的含義,激發學生有尋求知音的意願。

【板書設計】

2伯牙絕弦

俞伯牙(司樂太師)

知音

鍾子期(樵夫)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國小語文 篇五

教學目標:

1、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的心情。

課前進行一個詞語積累的訓練:我們要描寫優美景物時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詞語,我們平時要注意積累,老師說一個,大家認真聽,微微清風,誰能像我這樣也這樣說幾個詞語,教師板書。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一段情,流傳千古,令人蕩氣迴腸,有一個故事世代久遠卻歷久彌新,成爲歌頌友誼的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伯牙絕弦》。(板書課題)這是一篇文言文,是繼我們學習了《楊氏之子》之後與文言文的又一次親密接觸。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夠更加喜歡文言文,爲自己的文學積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筆。

2、誰能讀一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3、伯牙絕弦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讓它流傳千古仍能動人心絃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讀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4、指名讀文,指導注意句子的節奏和停頓。教師做範讀。讀好語氣詞。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1、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我們已經讀通了文章,接下來,就要讀懂文章,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讀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結合註釋、工具書、討論交流等)學生自學,然後進行交流。

2、都讀懂了麼?交流一下你都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沒讀懂。

(1)通過解題,讓學生理解“絕弦”的本意和變通的含義。學會因文而異,理解詞語,不機械翻譯。

(2)“善”的含義,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況,具體詞要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善哉”可以怎麼理解?體會表示讚歎的作用。

(3)理解2、3句,談出各自不同的體會,說自己的理解,具體體會“善鼓琴、善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利用課前練習積累的詞語進行仿句訓練,體會語氣。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伯牙,子期,進行仿句訓練。深化“善鼓琴、善聽”。通過“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況。

(4)假想伯牙聽到的他人的讚美和子期的讚美又和不同,進而深一層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想象伯牙無知音時的痛苦和遇知音時的興奮。

(4)再讀課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體會知音含義。感受知音難求,二人互爲知音。

(5)通過“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體會伯牙喪友之痛。爲什麼要“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如何破琴,如何絕弦?感受伯牙認爲世上再無知音的心情。再扣課題。

三、拓展內容,深化情感。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傳說,俞伯牙與鍾子期是在江邊相識。當時,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邊聽見,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二人從此成爲知音。無奈,月由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鍾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後,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聽琴的情景——寫下了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想象伯牙此時的心情再讀全文,

引導學生讀: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子期死了,只剩下伯牙和他無盡的孤獨和哀傷,他滿腹的哀怨無人傾訴,只有這則動人的故事還在千古流傳。我們能試着背誦這篇文章麼?

3、學習了這篇文章,談談你的感受好麼?面對伯牙的絕望,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4、《高山流水》到底是怎樣的一首曲子呢,讓我們閉目聆聽這首古曲,感受伯牙子期的這段友誼的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