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小策略”靈動“大語文”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性、工具性較強的學科教學。“大語文教學觀”要求我們在語文中學會生活、在生活中感悟語文。我們如何給國中語文教學帶來生機勃勃的活力,需要積極地去探索,努力地去尋找一些策略。

“小策略”靈動“大語文”

關鍵詞:語文 教學 策略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老先生最重要的教育觀念,而語文課程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便賦予了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色彩,“大語文觀”的提出正基於此.於是“大語文觀”便成了語文新課標重要的教育理念。那麼,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紮實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便成了全體語文老師共同思考的問題。隨着學校靈動課堂的深入研究和構建,我也收穫了不少的知識,並竭力將知識運用到課堂實踐中。我認爲教師作爲組織者、引導者、解疑者,在課堂上要根據認識規律、學情實際,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平時如果注意以下幾個小策略,靈動語文課堂,達到提高學生聽、說、讀、寫、思等水平的目標,力求事半功倍。

策略一、把情境引進課堂。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寫得很美的情境,蘊含着豐富的美好的思想感情。教師要抓住這些情境,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啓發、教育,既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體驗到其中美好的思想感情,又使學生的精神得到陶冶,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我們可根據語文課文的內容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將“聲、色、畫、樂”於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彷彿觸手可及,引發學生極大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強烈的探索和求知慾望,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學習便成了一種輕鬆愉快、積極主動求索的過程。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學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教《故鄉》一文時,巧用音樂導入新課,精心設置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積極主動接受知識。魯迅的《故鄉》通過“我”回故鄉的感受表達了深深的失望之情,內涵豐富,意韻深遠,是現代文的名篇。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我選放了劉歡演唱的《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勾起了“我”的故園之思:故鄉的小橋、橋下的小河、河邊的小船、船上的夥伴、夥伴的歌謠無不讓遠離家園的遊子魂牽夢繞。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故園情結就是通過略帶惆悵的樂曲表現出來的。整首歌首尾相連,前後銜接,妙合無垠,使得情感的抒發猶如一條小溪潺潺流淌。再輔以合適的語言,很好地把學生帶入思鄉情緒當中。

我們要想很好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不能是單純的苦口婆心的說教,不能是單調的專題的講說,不能是冷冰冰的教條式的教育,要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要適宜地點撥,恰當地啓發;以自己的情感去感化學生的情感,以自己的激情去激揚學生的生命!

策略二、把激勵引進課堂。

語文老師要想方設法點燃學生求知慾望的火花,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充分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啓發他們的創造思維。通過競賽或遊戲,激發學生思維,培養競爭意識,能使學生注意力更集中,聰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同時既能增強學生的競爭、好勝、敢於拼搏的意識,又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1、擂臺賽。如我在教課後必背詩篇時,先給學生講解了大致意思,然後請學生自由背誦,並講清了比賽的時間,待時機成熟後我分小組實行擂臺賽。氣氛之活躍,效果之佳讓我倍感欣慰。學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好勝心,通過知識競賽或其他內容的競賽能使學生忘記學習內容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整個教學過程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鍛鍊了參與能力,是一種“雙贏”。 

2、接力賽。中華古詩文,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積澱,濃濃的詩文氛圍,能充實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每天一詩”,“課前一誦”,一個接一個誦讀,古詩誦讀活動在我的語文課堂中開展得轟轟烈烈。雖然每天只花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但是日積月累,學生背詩的數量就會大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感,理解能力都在不知不覺中提升。

策略三、把表演引進課堂。

語文教學應把教材中描寫的生活、表現的思想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感到教材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更貼近。我們可以把表演引入課堂,放飛了學生的心靈,解放了學生的手、腦、口,語文課堂一掃沉悶氣息,成爲了張揚學生個性的“夢想劇場”、“文化殿堂”。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既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又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密切了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與學生實際的聯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1、形式新,極大調動了學生學課文的興趣。

過去教學某一課文時,教師點滴不漏、照本宣科,學生則聽的昏昏欲睡。而現在要學生自己把課文編成劇本並且自己當演員,學生的興趣自然來了:選哪一篇?怎樣編?誰演什麼角色合適?人物性格有何特點?等等一系列問題,學生都願意主動思考、編排,並一遍遍地認真閱讀課文,互相交流,課上課下顯得主動活躍。

2、思維新,激發了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興趣。

編演課本劇同時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改編是一種創造,表演更是一種創造。“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在閱讀課文時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改編後進入表演,他們又會根據實際,結合當代學生的一些特點不斷調整、充實,進行再創造,從而使人物的動作、表情、對話等更具個性化,使得形象更爲豐滿。如我在講授《威尼斯商人》時,學生表演中除個性化的語言外,又加入了一些現代的道具,在課文結尾用《喜相逢》的背景音樂來烘托等,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改編和表演中的創造性,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

3、感受深,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美好情操。

原來上語文課,分析人物總是讓學生想象、聯想他是個什麼樣的人。編演課本劇後,學生親身感受人物的生活、用心體驗他說的每一句話,就更直接、更感性地理解了人物,不知不覺中被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質、精神所感染。

國中學生編演課本劇作爲一種實踐鍛鍊方式,對於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是符合“大語文”教學觀要求的。

策略四、把問題引進課堂。

語文課程新標準倡導學習方式要由接受式向發現式轉變,就是要讓學生經歷發現、探索和研究等認知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獲取新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促使學生敢問;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想問;構建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會問、善問。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提問的策略,擴大和調整自己的信息知識。同時,在語文教學中廣大語文教師可倡導學生的懷疑精神。“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思生於疑,大膽質疑,勇於探究,是培養學生創新觀念和創新能力的基礎。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知道“是什麼”之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是這樣”、“能夠是什麼”,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表獨特見解、設想,完成富有個人特色的創造性作業。對於教師的分析和有關觀點,應允許學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強求一律,禁錮學生思維。對學生質疑問難、敢於亮出自己觀點的做法,教師要進行積極性評價,或給予表揚,或加以鼓勵,使之有一種成就感,弘揚這種探索精神。同時,廣大語文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教給學生質疑探究的方法。要善於引導學生在課內外收集材料,通過傾聽觀察、對比異同、評論反詰等手段,自主地進行探究。在課堂教學中,可打破單一的班級授課模式,展開討論,獲取知識,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教學的參與性。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靈動的語文課堂是最美的。小策略可以靈動大語文。我們心中要有大語文觀點,摒棄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真正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採取生動活潑的策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整個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

2、《給教師一生的建議》周成平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0年

標籤:語文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