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針對英語後30%“後進生”教學的策略與研究

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面向全體學生,但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或在我們的心目中,往往是偏向優秀的學生而忽視了班級中學習能力處於中間或偏差的這部分學生。由於這部分後進生在班級裏所佔的比例較大,要提高整個班級的英語素質,後進生素質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對這部分學生的轉化和提高就成爲國中英語素質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幾年來我重視這部分學生,把提高這些後進生的英語能力,作爲素質教育的起點,對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有了更深的瞭解。

針對英語後30%“後進生”教學的策略與研究

一、英語“後進生”的學習狀況

從我教的班級看,英語“後進生”大致可分爲這樣幾種類型:第一種是願意努力學習,但由於基礎較差,加上學習方法不恰當,思維刻板,缺乏靈活性,不善於分析課題的條件和要求,根據課題的特點選擇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吸收、消化和掌握新知識較慢,致至學習英語很吃力,成績徘徊不前。第二種是學習態度馬虎,缺乏毅力和自制力,貪玩,有想取得好成績的願望,但缺乏自制力,不善於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爲,使之服從於學習。對於學習的困難和障礙,本來通過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但缺乏堅強的意志,往往半途而廢,以致困難成堆,造成成績不良,考試成績有時及格,有時不及格。第三種是學習目的不明確,求知慾低,完全沒有興趣,甚至厭惡,畏懼英語,喪失了學好英語的信心,由於在學習英語知識時感到困難,自己不能克服或沒有勇氣克服以至困難越來越多,對英語產生反感,成績越來越差。

二、英語“後進生”的學習心理狀態

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大致如下:第一種是缺乏競爭的心態,沒有上進心,對自己要求不高,凡事能過得去就過,在班級裏處於表揚不夠格,批評不沾邊,這樣的學生就漸漸地形成了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惰性心理,雖然有提高成績的願望,但行動上不夠努力。第二種是低效率的學習心態,英語後進生的學習方法不恰當,以致於學習效率低,因而使原來就沉重的學業負擔更加沉重。第三種是不求甚解的學習心態,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滿足於“差不多”,對問題在難度和深度上沒有進一步的探討,對應該掌握的知識沒有系統化,存在較多“空白點”,知識鏈條嚴重脫節,聽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就討厭學習,以致不懂的問題越積越多,成爲提高英語成績的絆腳石,喪失了努力學習的信心。

三、對英語“後進生”的轉化對策

1、重視情感因素,融洽師生關係。情感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內部力量,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也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情感和思維的交流,師生關係直接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識活動。教學實踐使我深刻認識到愛是教學成功的保證,熱愛後進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促使後進生轉化的前提,學生希望從老師那裏得到真誠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他們上好數學課的動力,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可是學生自尊的情感得到滿足,因此激發出學習的熱情。

2、創造學習環境,提高競爭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各種環境幫助後進生克服敷衍了事的心理,使他們具有明顯的學習目的,獲的學習動力。一是可採用優秀生與後進生結對子、做朋友,使後進生學有目標,進有方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英語成績。二是把後進生分成若干小組,在組與組及組內成員之間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創造競爭氛圍,自加壓力,再轉化爲動力。三是樹立後進生典型。

3、改革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後進生在能力上的差異比較顯著,有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觀察力不強,有的想象力差,有的記憶力差,有的不善於思考,有的幾種能力都比較差。我們應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注意引導他們的學習行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1)操作演示,吸引注意,讓後 進生多種感官參加活動。英語知識比較抽象,後進生抽象概括能力差,從具體表現上升到抽象理性認識時,思維的飛躍比較緩慢。學生對動態的、直觀的事物注意集中,也比較容易理解,我們在課內外就儘量發揮教具的作用,既採用演示法,更讓學生看、做、想、說,使多種感官參加活動,使他們較好的理解、掌握新知識,還創造條件讓後進生親自做一做,摸一摸。這樣運用了直觀現象來彌補差生抽象思維的不足,使後進生較好地獲得知識,提高了後進生學習的成功率,轉變後進生厭學的心理,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查漏補缺,做好鋪墊。英語知識上的“空白點”是學習的絆腳石,學生知識上空白點越多,教師就難教,學生就難學。後進生數學知識上空白點比較多,要聽聽不懂,就形成厭學的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授新課前要針對教材,調查後進生存在那些空白點,事先設法填平,做好鋪墊,把新舊知識銜接起來,使後進生較易理解新知識。

(3)多次反饋,及時矯正。後進生的接受能力較慢,我們在教學中不能操之過急,而應隨時掌握他們的“脈搏”,充分應用反饋的手段及時瞭解他們當前的學習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至少要組織二到三次的信息反饋。如:新課講完後,讓後進生試說今天學了什麼,應該注意什麼,接着讓兩位後進生上黑板做模仿練習,全班評價後,又可請一位後進生來做稍有變化的習題,最後在作業中優先巡視後進生。這樣多次反饋,教師就掌握了後進生的學習進程,後進生的學習情況得到及時的評價,使後進生也獲得成功感,他們的學習盡頭勁頭更足了。

(4)課內輔導,實行優先。後進生遺忘快,學習上漏洞多,上課思維往往容易“卡殼”,若長期利用課外輔導,不但會增加他們的負擔,還會使他們感到低人一等,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以課內輔導爲主,課外輔導爲輔。課內輔導,主要通過“五優先”來實現,即優先答題,優先板演,優先提問,優先輔導,優先批改,“五優先”大大減輕了後進生的負擔,減少了他們的心理壓力,自尊心得到了保護,他們學好英語的信心增強了。

4、授之以法,形成良好的習慣。轉化後進生是細緻的工作,既要治標,又要治本。教師要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入手,一步一步抓紮實。後進生往往靠機械記憶與死記硬背去學知識,學習上粗枝大葉,有的完全依賴老師,採取的方法是:

(1)立足基礎,反覆抓。要差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默出來,而且每通過一段時間,要重新背默一遍,基本應用題常見數量;經常給他們複習,讓他們做到會說會寫,再給他們複習語法,教會他們分析的基本方法。

(2)拾漏補缺,對症下藥。有的後進生是因爲生理與心理原因造成知識上的缺漏,這些缺漏,我可以通過與後進生談心、家訪等了解到,一旦找到癥結,就應及時補救。

(3)教會方法,養成習慣。教育家葉聖陶指出:“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學習習慣的好壞,不但與其成績相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着其能力、氣質、性格的發展,大量事實表明在國小低年級成績的差異,並不主要取決於智利水平的高低,而往往取決於他們學習習慣的差異。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後進生的各種學習習慣都比較差,我們應有計劃、有目的、有耐心地去培養他們。

一是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我要求學生不但專心聽老師講,還要專心聽同學講,因爲同學的發言是老師講課的一部分。這裏也要求我們把課講的生動一些,周密些,上課有充分的準備,把課講的有聲有色,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是養成勤動腦,責疑問難的習慣。經常使用先創設情景,讓學生探索、討論,然後教師加以點撥,再進行多次反饋的“探索點撥法”。課中允許學生提問,特別是鼓勵後進生責疑問難。

三是養成認真做作業的習慣。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家庭作業,並要求他們做到:一看書上今天教的什麼;二想老師是怎樣講的,要我們注意的是什麼;三做作業;四預習與複習。

四是養成正確答題的習慣。要求做到:一讀;二寫;三覈對。平時還要把課堂教學基本結構告訴差生,把遺忘規律交給後進生,讓後進生在課堂上主動與老師配合,課後及時複習,與知識遺忘作鬥爭。

前輩的教學實踐證明,後進生是學生羣體中的大多數,我們不能丟掉大多數而只顧少數,始終都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爲基本原則,這是各學科教學的立足點,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因此在國中英語教學中,我們要以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爲指導,遵循教育科學的規律,認真研究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心理狀態,促使他們願學、能學,最後達到愛學、會學的目的,並使他們形成正常的學習心理,這樣他們的學習水平也就必然會隨之提高,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