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立足農村國小現狀,完善信息技術教學實效

立足農村國小現狀,完善信息技術教學實效
立足農村國小現狀,完善信息技術教學實效
坊子區鳳凰街道溝西國小     劉  萍
我們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它對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了適應當代社會信息多元化的要求,很多學校開展了電腦普及教育,配備了計算機,給學生創造了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良好環境。如今信息技術已成了一門特殊的、新興的學科,其內容是以課堂操作實踐爲主的。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非常強,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放在首位。實際上,技能訓練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熟能生巧。而我們農村國小,雖然配備了一定規模的微機室,大約有十幾臺的電腦,但學生家庭經濟實力較弱、家用電腦非常稀少。根據學校安排每週又只有一節微機課的學習機會,操作性與實踐性的功能降低,爲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術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本學科教師須因地制宜,創造條件,儘量完善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我是如此實施的:
一、課內不足課外補。
1、充分利用現成資源,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並使他們進入情境十分必要,尤其是缺乏計算機實踐經驗的農村國小生,更要注意運用現成的資源爲其提供條件,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地學習計算機知識。
如在學習《信息技術和計算機》一課時,學生帶着書本進了機房,眼睛都離不開電腦了。因爲他們是初次接觸計算機,大都懷有一種既神祕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計算機是怎麼工作的?主機箱內有些什麼東西,都有什麼作用?計算機能幹什麼?更想切身體會一下操作計算機的樂趣。我沒有立即按課本要求講解有關計算機的知識,而是先抓住這一契機提出這樣一些問題:"計算機是什麼東西?它包括幾部分?”"我們用計算機能做什麼?"學生了解較少。我通過現場實物展示來讓學生先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再邊講解着讓他們認識什麼是主機、顯示器、鍵盤、鼠標、硬盤、軟盤區、主板、內存等,然後再簡單地解釋其作用,讓他們看得清楚,弄得明白。通過知覺的感官認識,學生就會對心中的疑團有所揭開,並在腦海裏建立起一個對計算機基本結構的模型。我還用做好的課件爲他們演示了一番豐富多彩的電腦世界,通過觀看,學生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人們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畫圖、製作動畫、編輯文字和聲音、連接網絡之後還能上網快速瀏覽世界各地的新聞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這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氣氛相當活躍,我趁機向他們提出有關學習計算機的要求:姿勢正確、按程序開機關機、每人練習十分鐘、不搶不爭有秩序等,使其能順利接受,進入學習情境。下課時佈置作業爲週末到城裏電腦維修部去逐個認識拆卸下來的各部分硬件並儘量搞明白它們的作用。
2、發動學生積極動手的能力,爲練習操作創造條件。
當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的時候,要趁熱打鐵,跟上訓練。如剛學習《鍵盤認識與使用》時,我們從課本學習搬到計算機上就已佔用一半時間,相對來說在課堂上操練的時間就非常有限。因學生家中配備電腦者幾乎沒有,使課後練習鞏固環節落實不足。鑑於此,我發動學生自己動手,利用廢紙箱或舊掛曆製作模擬鍵盤,先進行認知,讓學生找到諸如“回車鍵”、“空格鍵”、“光標移動鍵”、“刪除鍵”、“字母鍵”、“標點符號鍵”等在鍵盤上的位置,說出其名稱及簡單用途;再加強指法練習,教學生直接把雙手放在初始八個基本鍵上,注意保留指的定位功能,進行面對面敲擊鍵盤練習。然後在直觀練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盲打。學生熱情極高,利用課餘時間很快製作出模擬鍵盤,在課間積極進行練習,那種氣氛不亞於臨戰狀態。一時間班內敲擊紙鍵盤的聲音不絕於耳。結果在一週內就熟練掌握了鍵盤操作,省卻了課堂訓練環節。
二、利用競賽提效率。
1、國小生喜歡爭強好勝,對競賽性的活動很樂意參加。因此,我在教學中便投其所好,以競賽促學習,以競賽提效率。例如教學“學習漢字輸入”這一節時,學生學起課本內容來枯燥無味,對老師講解更是不容易集中精力。針對這一現象,我便利用他們好強的特徵,提出並組織一次漢字錄入競賽,又因爲上機的次數少的現狀,先要求在模擬板上進行演練,兩人一組互相監督評比。然後正式比賽時再人人上機,以組爲單位進行開火車打字比賽,看哪個小組的速度快、錯誤少。這樣一來,學生們學習興趣大增,利用自制的鍵盤瘋狂練習,展開了你追我趕的陣勢,提高了漢字錄入的熟練程度,同時提高了教學效率,原本四個周才完成的漢字輸入練習,在兩週內就輕鬆解決了。
2、國小階段,我們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利用競賽激發興趣,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如發現學生喜歡繪圖,怎樣鼓勵他們學會熟練地掌握畫圖技能,又能節約上課時間,是擺在我面前的難題。於是我又想到比賽的形式。先提出要求:發揮想象力,將自己喜歡的主題畫面設計好,在課後打出底稿來。然後再利用上課時間上機,一氣呵成畫自己想畫的東西。老師再把作品一一在投影儀上展示出來,並從不同的方面分別給與肯定和讚揚,給學生這樣一個認識:我的畫是最好的、最棒的!從而調動了學生畫畫的積極性,訓練了畫圖的技巧,提高了教學畫圖一課的學習效率。
三、合作互助見成效
在我們農村國小,由於硬件資源比較匱乏,加上班級人數比較多,因而不能有效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在信息技術課上組織小組學習,是與學習的硬件條件和學生的心理相適應的,是充分挖掘學校有限的電腦資源的一種策略。我根據微機室電腦的數量,把全班分爲八個小組,各個組內又按學生的學習經歷分爲不同的層次,有認知速度快慢之分,也有認真不細心之分。教學時確立各層次的學習目標,發揮小組合作功能,小組合作式學習能通過同伴之間的教與學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促進全體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同時培養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意識,形成互助合作的精神。通過小組內部的團結合作,小組間的討論交流,幫助學生溝通知識,理清思路。例如:讓學習經歷豐富、認識水平高的同學擔任小組組長,在小組活動中起着領導作用,在技能訓練中,協助小組成員完成操作,起到一個小老師的作用;在比賽活動中,發揮組織帶頭作用,強幫弱,快幫慢,使大家能在一定時間內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學科整合促教育
信息技術課程的綜合性很強,兼有基礎文化課程、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有利於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激勵學生拼搏進取,自覺地朝着預定的目標不懈地努力追求。我們學習了“網絡的簡單應用”後,學生根據自己所學會的上網方法,掌握了獲取信息的能力,便用來輔助學習其他學科的內容。例如利用網絡搜索音樂課本上的歌曲,特別是有關少數民族樂曲,平時接觸少,查找資料困難,學習起來不易到位。可以下載MP3,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輕鬆學會了唱歌,欣賞優美的樂曲。造操練技能的同時,陶冶了情趣,開闊了視野,受到了情感教育。還利用上網查詢語文學習中的資料。例如學習《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一課,學生對青藏鐵路的印象幾乎爲零,讓他們回家蒐集資料也無從下手。因爲既沒有電腦,又沒有可參考的相關書籍,家長的文化層次也愛莫能助。鑑於此種現狀,我們就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課時間,讓學生上網搜索:有關青藏鐵路的文字說明與圖片展示一應俱全,想了解什麼就有什麼,相對來說再學習課文就會一路順風。在這裏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其他學科的學習體現出它無與倫比的優勢。也從中鍛鍊了學生的信息技術運用的實踐能力,達到學科雙贏的效果,同時促進了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
經過實踐,我深深感覺到:農村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剛剛起步,還有許多的實際問題等待我們一起去探討、解決。以上的這些做法只是我個人的一些初淺的經驗,是否成熟還在待於進一步的實踐。而作爲一名信息技術課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不斷更新,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爲學生創設機會,儘快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對各類信息進行處理的能力,把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運用到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去,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不愧於當好農村國小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