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提高科學課堂效率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提高科學課堂效率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提高科學課堂效率

         荊門市掇刀區月亮湖國小    陳清泉

【摘要】《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國小科學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科學素養需要藉助科學知識、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去逐步培養,通過學習一定的科學方法瞭解身邊的科學事物,形成一定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現代信息技術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    科學   課堂教學   運用

現代教育技術集圖、文、聲、色、像於一體,爲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強度,突破教學重難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主動學習,豐富課堂教學的表現手法和表現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起概念與表象之間的聯繫,各種感覺器官之間的聯繫。使抽象的科學問題具體化,枯燥的科學問題趣味化,靜止的科學問題動態化,複雜的科學問題簡單化,化抽象爲具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人人發展,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生渴望獲得知識的情感意向,是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的核心,是學習的強化劑。教學時,我們如果能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就能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積極心理,讓學生滿懷喜悅地去學習。如教學《太陽系》一課時,在學生進行了課前調查後,爲了讓學生更充分地感知遙遠、神祕、美麗的星空,運用Authorware、PowerPoint和Flash技術創設學習情境,把八大行星的特點,位置的變化等用形象生動、擬人化的手法展現在學生面前。課上,伴着舒緩的音樂,學生好似在星空旅遊一般,一會兒與金星相見,聽它“自言自語”,一會兒又與美麗的土星“相遇”,聽它述說着自己的故事,沒多久,學生們又被流星雨的美麗與神奇震撼,忍不住地驚歎……,直觀的感受,身臨其境般的體驗,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星空奧祕的興趣,就能收到

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當現代信息技術與之進行整合應用,便會使課堂教學如魚得水;過去靠教師口若懸河的解說,手舞足蹈的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相形見絀,利用計算機的強大功能,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有着別的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如在教學宇宙中的“星座知識”時,想讓學生保持夜間對星座持久觀察的熱情,需得到教師的鼓勵和家長的協助,且觀察活動容易受天氣、地點、季節、大氣透明度、觀察方法等因素的影響,而校內課堂學生難以直接體驗星空地現狀。爲了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傳統活動星圖幫助學生體驗找星座,獲取有關星座的知識,同時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逼真的模擬星空的運轉,既避免了文本教材信息存儲、傳遞、再現能力受限的缺點,又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來感知信息,使觀察全面具體,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又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幫助學生打破認知的時空界限,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興趣,由難變易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有效突破教學障礙,使課堂變得生動鮮活,輕鬆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又如《岩石》一課,這節課中岩石的風化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動畫,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達到實地考察的效果。對於卵石的形成,首先呈現在河道上游岩石受風化的畫面,使學生知道岩石在風化作用下產生碎石、沙粒;然後重點表現在水的搬運過程中,河道中游的碎石與沙粒相互摩擦,逐漸失去棱角,變得越來越圓,最後到河道下游,形成了又圓又光滑的卵石。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獲得對卵石的正確認識,解決了重難點。 

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是國小科學學習的顯著特點,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主的探究,在實踐中領悟科學的真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運用電教媒體來優化教學,不僅可以爲課堂中學生的“所見”、“所聽”提供物質基礎,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協助教師指導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的,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即處於被灌輸的狀態。多媒體能夠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學生從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轉變爲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例如對《機械擺鐘》的講解教師完全可以藉助於網絡媒體,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獲得相關知識。再比如對《動物的卵》的教學,教師沒有必要進行機械的講課,學生完全有能力結合日常生活及網絡媒體獲取更多的相關知識。以達到學生的自主學習,真正的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科學演示實驗作用。科學是一門實驗學科,科學知識、科學規律來源於生活實踐,學習科學離不開理論聯繫實際,通過豐富多彩有趣生動的科學實驗,讓學生分析、歸納科學概念及規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但由於受到實驗儀器本身的限制,如可視性不強的實驗,抽象科學現象,實驗效果不如人意,而通過多媒體技術可模擬完成現實環境下難以操作的科學實驗,可提高科學實驗的演示效果。如《日食和月食》一課,學生對於日食、月食的發生原因及變化過程很難理解。在教學中,可以用計算機動畫技術來模擬三球轉動,演示三球位置的變化過程,並配上太陽光線的照射,幫助學生認識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月相變化等知識。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再現模擬,是教師用敘述、掛圖等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效果。

 總之,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計算機技術,能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現知識的內在規律,突破時間、空間、抽象、宏觀、微觀的限制,讓學生充分感受現代教育技術是知識傳輸的有效載體,是更新教學方法,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措施,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