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國小語文低段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閱讀訓練的環節之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指導學生朗讀,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和能力。

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國小語文低段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朗讀訓練;興趣;信息技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國小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在閱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激發想象。”因此,如何在國小低段就開始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能力,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值得探討的課題。

信息技術是集文本、圖形、影像、動畫、視頻、聲響、音樂等多種信息符號於一體,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學性,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其魅力,促進了語文教學形式的豐富多彩、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和教學質量的普遍提高,從而給語文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新的活力。

、藉助圖片引發想象激發朗讀興趣

形象直觀的圖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朗讀的動力。學生如果對學習有極大的興趣,就能做到專心致志,全神貫注。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的《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就可以利用課件呈現黃山奇形怪狀的岩石圖片,引導學生想象課文中奇石的形狀,在朗讀中流露出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進而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生活體驗,通過在現圖片及出示關鍵詞引導學生背誦課文。再比如在《日月潭》這篇課文中,要求學生能夠讀出對日月潭的讚美之情,能夠邊讀邊想象描述的事物。在讀“羣山環繞”“樹木茂盛”等詞語時,可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讀出樹木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的美。在朗讀第三自然段時,也可出示圖片,讀出霧隱隱約約的特點。

呈現課文中的畫面是課堂常見的教學手段,直觀的圖像能讓孩子們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當學生被生動的畫面所吸引時,朗讀的慾望才能被點燃。圖片清晰,色彩豔麗,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看着畫面就可以想象品味課文所描繪的意境。

二、藉助音頻、視頻刺激感官,激發朗讀熱情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朗讀教學總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考察,並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這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感。而且,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語文朗讀教學,更有利於提高語文素質。

視頻因視聽結合、聲畫並茂,融直觀性、趣味性、藝術性於一體,她能喚起遐想,彷彿穿越空間,如臨其境,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變得充滿情趣,從而能調動學生朗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難忘的潑水節》這篇課文中,在教學時可以重現傣族人民潑水節熱烈的場景,啓發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用歡快的語氣體現熱烈的氣氛。由於學生沒有身臨其境,去感受傣族人民潑水節的熱鬧場景,如何才能在情感上激起共鳴就是教學這課的重點所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潑水節相關視頻畫面再配上音樂去朗讀感悟,朗讀的效果會更佳。

三、藉助音樂渲染氣氛引起學生共鳴

在國小階段,有些課文的感染性和情感性比較強比較強。因此,在教學這類課文時我們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再現當時的情景,引起學生的共鳴,營造學習的氛圍。而音樂很容易撥動人心,它是渲染情境、創造氣氛的重要手段。配樂訓練朗讀是一種方便的創設情境的方式,資源的蒐集也並不很費勁,只要在平時注意下載一些適合配樂朗讀的樂曲即可。比如在教古詩時可選用悠遠清雅的古箏曲,在教美文時可選擇一些悅耳動聽的鋼琴曲或輕音樂。另外,在我們學校設有朗讀亭,藉助朗讀亭學生可以配樂朗讀併發布到班級圈,然後播放出來互相欣賞、互相點評。學生在家裏也可以利用這個軟件進行配樂朗讀,比較方便實用,也能很好地提高語文朗讀能力。

因此,合理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如虎添翼。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特性,真正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有利作用,從而提高提高國小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

力以及創造性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馮翠瓊.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

[2] 王敏.朗讀,讓童心浸潤在文本的情韻中一一淺談新課標下的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新校園(中旬).2015(12).

[3] 張露.聽書聲琅琅,做智慧紅娘——優化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的研究[J].學園.2015.

[4] 張秀軍.語文教學中要加強朗讀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