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二年級下冊數學平行四邊形教案精品多篇

二年級下冊數學平行四邊形教案精品多篇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一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課本第九冊64頁及例1

1、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初步掌握並學會運用面積公式。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大膽創新意識和小組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理解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幾個相同的平行四邊形、投影、課件、剪刀

拍賣公告

拍賣:爲了大力發展小城鎮建設,本鎮現有一塊地皮欲拍賣,有意者請與新袁鎮政府辦公室聯繫。

新袁鎮人民政府

20xx年11月1日

問:1、如果你想參加競拍,那你應該知道哪些條件呢?

2、如果這塊地是個正方形,那求它的面積應該知道那些條件呢?長方形呢?

3、如果是平行四邊形,那應該知道什麼呢?(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1、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按照每個方格代表1平方釐米,讓學生說出有多少?(讓學生討論如果不滿一格應該怎麼辦)

2、出示一個長方形,再引導學生計算一下,說出結果。

比較一下: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高、面積有什麼關係?

小結:從上面可以看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來,但數起來比較麻煩,如果是拍賣的那塊地你還能數嘛?那想一想,能不能像計算長方形面積那樣,找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從上面的比較中我們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底、高、面積分別與長方形的長、寬、面積之間的關係,那你能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呢?想一想,該怎麼做?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進行剪拼(教師巡視)然後指名到前邊來演示。

4、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剛纔發現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時,就是把從平行四邊形左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邊,拼成長方形,這樣好嗎?在變邊剪下的直角換圖形的位置時,怎樣按照一定的。規律呢?

(1)、先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左邊的直角三角形。

(2)、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邊慢慢向右移動。

(3)、移動一段後,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繼續沿着底邊慢慢向右移動,到兩個斜邊重合爲止。

(3)、引導學生比較

5、這個由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變化?爲什麼?

6、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7、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麼樣的關係?

歸納總結: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它的長、寬分別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

8、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怎麼求?(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9、那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麼求?

s=a × h (告知s和h的讀音)

說明含有字母的式子裏,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寫成a·h,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h 或s=ah

10、回到課件首頁,說一下那塊地皮的底和高,引導學生想想根據什麼列式?

11、完成後讓學生看書第65頁例1

12、測測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量一量它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釐米?再求出面積。

課後練習題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二

教材簡析:

1.緊密聯繫學生已有經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教材通過折正方形紙,讓學生直觀認識三角形,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這樣安排,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也有利於他們主動地認識平面圖形。

2.把圖形的變換,圖形間的聯繫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學生直觀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沒有深入研究它們的特徵。但是教材安排了許多折、剪、拼的活動,比較多地將一種圖形變換成另一種圖形。這些操作活動,能使學生感受圖形之間的聯繫,有利於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教材設計了一些開放性問題,如在釘子板上圍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圍成的這些圖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的位置,用一個長方形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成多種圖形。這些題能激起學生獨立探索的精神,相互合作的願望,有利於改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把長方形成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名稱,並能識別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初步瞭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折圖形、剪圖形、擺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的空間想像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從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實物中抽象出平面圖形,並讓學生正確認識它們。

教具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各一張,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若干個,剪刀一把,釘子板和20頁上半頁的圖片。

學具準備:長方形紙、正分形紙、直角三角形紙若干張、剪刀、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創設情境

小朋友,你們喜歡摺紙嗎?你們想折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玩摺紙遊戲好嗎?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折一折,認識三角形

(1)教師手中拿的是什麼圖形的紙?(正方形紙)請小朋友們拿出和老師手中一樣的正方形紙,你能把這張正方形的紙對摺成完全一樣的兩部分嗎?(教師巡視,如有學生對對摺不理解要及時指導。)

(2)展示成果。

哪位小朋友願意上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折的?

①對摺成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形。(這是我們已經認識的)

②對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貼出圖形)問:這是什麼圖形?(板書:三角形)

平行四邊形 篇三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下面是由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平行四邊形面積》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說教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教學是在學習了幾何初步知識、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認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有助於學生利用“轉化”的思想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或正方形,進而推導出面積的計算方法。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而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又是後面學習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的依據。因此這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於是我在教學時,將充分運用轉化遷移思想,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與實踐,引導學生用已學的舊知去獲取新知,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將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利用知識遷移及剪、移、拼的實際操作來分解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等積轉化,通過“剪、移、拼”找出平行四邊形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係,把握面積始終不變的特點,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等積轉化成長方形面積。

三、說學生

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些都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國小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和經驗,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四、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按照三個維度的要求,本節課的目標確定爲三個:

1、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相關的計算。

2、讓學生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推導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體驗數學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通過轉化的方法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和一把剪刀。

五、說教學設計思路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知道了長方形面積公式,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會畫平行四邊形的高。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經歷猜想操作驗證推理的過程,通過“剪、移、拼”找出平行四邊形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係,把握面積始終不變的特點,歸納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轉化成長方形面積,並通過運用面積公式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六、說教學環節

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劃分爲四步:

1、複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再現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溫故知新,爲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作好鋪墊。

2、用數格子的方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使學生感受到這種方法誤差大又有一定的侷限性,激發尋找另一種方法。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和什麼有關,讓學生帶着這個思考題進入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的思維之中。

本環節教師呈現帶有方格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憑藉獨特思考,同桌交流互評的漸進過程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再親歷和體驗中初步感悟計算平行四邊形的方法。這樣設計,使得做到本節課的重點突破,爲後面進一步學習面積公式做好鋪墊。

3、動手操作,驗證猜想: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爲了驗證前面的猜測是否正確。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悟,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等積轉化的思想滲透開來。通過轉化,在舊知基礎上生長,而完成知識的自我構建與生成,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不僅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4、實踐運用,深化認識

數學是爲生活服務的,在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之後,爲了瞭解學生的掌握程度,檢驗他們能否學以致用,通過練習,使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與應用達到熟練靈活掌握的目的,實現了學習數學的價值。讓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設計下面的分層隨堂練習:

(1)基本練習,檢測學生直接運用公式進行計算的情況,並適時進行品德教育。

(2)深化練習,深化對推導原理的理解,加深學生對公式特徵的認識。

(3)開放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鞏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比較熟練地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答有關應用題。

2、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教學重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有關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有關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應用題。

教學準備

三角板,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4.9÷0.7 5.4+2.6 4×0.25 0.87-0.49

530+270 3.5×0.2 542-98 6÷12

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什麼?它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⑴底12米,高7米;

⑵高13分米,第6分米;

⑶底2.5釐米,高4釐米

二、指導練習

1.補充題:一塊平行四邊形的`麥地底長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⑴生獨立列式解答,集體訂正。

⑵如果問題改爲:“每公頃可收小麥7000千克,這塊地共可收小麥多少千克?

①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②生獨立列式,集體講評:先求這塊地的面積:250×780÷10000=1.95公頃,

再求共收小麥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⑶如果問題改爲:“一共可收小麥58500千克,平均每公頃可收小麥多少千克?”又該怎樣想?與⑵比較,從數量關係上看,什麼相同?什麼不同?

討論歸納後,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⑷小結:上述幾題,我們根據一題多變的練習,尤其是變式後的兩道題,都是要先求面積,再變換成地積後才能進入下一環節,否則就會出問題。

三、鞏固練習

1.測量右圖中平行四邊形的一條底邊和它對應的高,

並計算它們的面積。

2.分別計算圖中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你發現了什麼?(單位:㎝)

四、總結全課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哪些疑難問題?

五、作業

優化作業。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五

一 教學目標:

1.在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條件中,理解並掌握用邊、對角線來判定平行四邊形的方法.

2.會綜合運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質來解決問題.

3.培養用類比、逆向聯想及運動的思維方法來研究問題.

二 重點、難點

1.重點: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及應用.

2.難點: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與性質定理的靈活應用.

3.難點的突破方法:

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是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同時它又是後面進一步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判別的基礎,更是發展學生合情推理及說理的良好素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在本課中,可以探索活動爲載體,並將論證作爲探索活動的自然延續與必要發展,從而將直觀操作與簡單推理有機融合,達到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目的.

(1)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1、2都是平行四邊形性質的逆命題,它們的證明都可利用定義或前一個方法來證明.

(2)平行四邊形有四種判定方法,與性質類似,可從邊、對角線兩方面進行記憶.要注意:

①本教材沒有把用角來作爲判定的方法,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作爲補充;

②本節課只介紹前兩個判定方法.

(3)教學中,我們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開展有效的數學活動,如通過欣賞圖片及識別圖片中的平行四邊形,使學生建立對平行四邊形的直覺認識.並複習近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建立新舊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接着提出問題:小明的父親手中有一些木條,他想通過適當的測量、割剪,釘制一個平行四邊形框架,你能幫他想出一些辦法來嗎?從而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手、積極思考,使他們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從整體上把握“平行四邊形的判別”的方法.

然後利用學生手中的學具——硬紙板條,通過觀察、測量、猜想、驗證、探索構成平行四邊形的條件.

在學生拼圖的活動中,教師可以以問題串的形式展開對平行四邊形判別方法的。探討,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實現對平行四邊形各種判別方法的掌握,並發展了學生說理及簡單推理的能力.

(4)從本節開始,就應讓學生直接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去解決問題,凡是可以用平行四邊形知識證明的問題,不要再回到用三角形全等證明.應該對學生提出這個要求.

(5)平行四邊形知識的運用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直接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某些問題.例如,求角的度數,線段的長度,證明角相等或線段相等;二是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從而判定直線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然後再眼再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某些問題.

(6)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性質、判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是本章的重點內容,要使學生熟練地掌握這些知識.

三 例題的意圖分析

本節課安排了3個例題,例1是教材P96的例3,它是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的綜合運用,此題最好先讓學生說出證明的思路,然後老師總結並指出其最佳方法.例2與例3都是補充的題目,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能靈活和綜合地運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質來解決問題.例3是一道拼圖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動起來,邊拼圖邊說明道理,即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讓學生再用四個不等邊三角形拼一個如圖的大三角形,讓學生指出圖中所有的平行四邊形,並說明理由.

四 課堂引入

1.欣賞圖片、提出問題.

展示圖片,提出問題,在剛纔演示的圖片中,有哪些是平行四邊形?你是怎樣判斷的?

2.【探究】:小明的父親手中有一些木條,他想通過適當的測量、割剪,釘制一個平行四邊形框架,你能幫他想出一些辦法來嗎?

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硬紙板條,通過觀察、測量、猜想、驗證、探索構成平行四邊形的條件,思考並探討:

(1)你能適當選擇手中的硬紙板條搭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2)你怎樣驗證你搭建的四邊形一定是平行四邊形?

(3)你能說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嗎?

(4)能否將你的探索結論作爲平行四邊形的一種判別方法?你能用文字語言表述出來嗎?

(5)你還能找出其他方法嗎?

從探究中得到:

平行四邊形判定方法1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判定方法2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六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準備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三個部分完成說課。

一、說教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概念和麪積單位,以及認識了平行四邊形,清楚了其特徵及底和高的概念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爲以後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打下基礎。爲了更好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通過學習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中掌握4~6學段空間與圖形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目標:能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理解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

能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定爲: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並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教學中,我將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現已有的表象,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3、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創設情境:小兔樂樂想從三快草地中,找一塊麪積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卻不知道怎麼計算哪塊土地的面積最大,請同學們幫助解決。學生利用以前的知識能夠計算出其中正方形和長方形草地的面積,不能計算出平行四邊形草地的面積。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複習了舊知識,還體現出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

第二環節: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嘗試用不同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根據這些方法,展開其中的割補法,通過轉化—找關係—推導這一過程,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交流,自己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這一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環節: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課後練習和一些變式的習題。

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多種形式的數學練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爲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第四環節:聯繫生活,深化應用。

讓學生做應用題。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用學到的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

作業:

自編一道有關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應用題。富有實踐性和應用性,鼓勵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結:

總結內容主要讓學生清楚: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聯繫生活實際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

2、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學會做一個平行四邊形,會在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3、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

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

教具

三角形框架、長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分別長5cm、10cm、15cm、20cm的紙條不等,大頭釘。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複習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

師:同學們喜歡玩遊戲嗎?學習新課之前我們來玩一個猜圖遊戲。(教具三角形框架、長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

2、師:同學們真棒!現在老師要變一個魔術給你們看。看看你們能不能認出它。(拿出長方形教具,拉動長方形框架對角使其變爲另一個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認識平行四邊形。一邊板書,一邊說“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平面圖形家族的另一個新成員平行四邊形。相信通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進一步研究平行四邊形,相信通過研究,我們會有新的收穫。

二、探索新知

1、找平行四邊形。

師:同學們每天都要經過校門進入校園,但是你們注意觀察我們的校園了嗎?翻開書本三十七頁,在圖中你們能找到平行四邊形嗎?

在主題上找,在學校裏找,在身邊生活中找。

師:你們還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邊形嗎?(如活動衣架、風箏、樓梯欄杆)

2、畫平行四邊形

(1)師:你們想把剛纔在生活中找到的平行四邊形在電子圖中畫出來嗎?(生答)在38頁的點子圖中畫出來。

(2)展示作品,引導學生參與評價。

3、做平行四邊形

(1)師:現在各小組手上都有很多紙條,那我們可不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呢?

每一小組發教具紙條(5cm、10cm各一條,15cm、20cm各兩條),用大頭釘固定。同學們自己動手做平行四邊形。(可隨意交流。)做完後,派代表說一說心得。

(2)老師可以提問,如:

a、師:你們小組是怎樣做的這個平行四邊形呢?

b、師:你們在做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等等。

4、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師:我們老師告訴我平行四邊形還會聽口令呢,我們來試試,我們一起喊向左--向右--變大--變小。看看你們手中的也會不會聽口令呢?

設疑:師:三角形也會聽口令嗎?(擺弄三角形框架)

(在通過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難發現平行四邊形的易變性)

然後在分組讓同學們拉一下三角形的框架和平行四邊形的框架,進行比較,有同學們總結出:

平行四邊形的特性--易變性 三角形的特性--穩定性(板書)

介紹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電線杆的拉線、籃球架

介紹平行四邊形的易變性在生活中的應用--升降架、伸縮拉門

(出示課件或者圖片)

5、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對邊相等

提問:師:平行四邊形有幾條邊圍成?演示:板書(上、下、左、右) 設疑:師:是否隨意四條邊就可以組成平行四邊形呢?

(有學生總結出)從做的過程中發現是不能的,且對邊相等。

小結: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板書)

6、練習

(1)書本39頁練習題1、2題。

(2)第三題大家一起討論。

三、作業

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圖形--平行四邊形,並知道我們在生活中找到它。請你們對生活中的物體在進行,去找一找我們今天認識的這個新圖形。

板書設計

認識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的特性--穩定性

平行四邊形的特性--易變性 右

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對邊相等 下

《認識平行四邊形》說課

一、說教材

認識平行四邊形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徵,認識了平行與相交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實踐活動繼續認識平行四邊形,瞭解對邊分別平行和對邊相等的特徵。這部分的內容是以後學習習近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徵。

(2)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內容特點,爲了更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觀察發現法爲主,(多媒體演示法爲輔,教學適時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爲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二)說學法

1、根據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觀察 猜想 概括 驗證 交流 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2、利用實際生活中的圖形,使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成爲水到渠成,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說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教學課件)三角形框架、長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

學具:以小組爲單位準備5cm、10cm、15cm、20cm不等的紙條,大頭釘。

六、說教學過程

(一)猜圖遊戲,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喜歡玩遊戲嗎?我們在上課之前玩一個猜圖遊戲。

(設計意圖:通過猜圖遊戲活動,讓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印象更深。)

(二)聯繫生活,初步感知

尋找我們身邊、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選擇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讓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

(三)學生自主探究

1、在點子圖上畫,利用紙條自己做。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本着學生爲主體的思想,敢於放手,既體現了教師的導和學安生的學,又培養了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體驗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點。)

2、藉助手中的材料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以小組爲單位,觀察製作出來的平行四邊形,研究其特徵。

根據平行四邊行的特點判斷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讓學生判斷。提問:爲什麼第2個圖形不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手中材料選擇感興趣的自己去發現和交流,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結論。)

七、全課總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小養成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總結。)